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目的;重审篇目;还朗读于课堂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而处于“夹缝”中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文言文教学(本文仅讨论就业性质的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尤为冷落和尴尬,迫切地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中职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和特点,也为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的目的。
一、重新审视文言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文言文教学本身教学目的性的界定一直缺失或者模糊着,而十几年来人们也一直议论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有其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定它、它都是绝对不可行的,那种只讲批判不思继承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这两大纲领性文件中,其核心的价值意义可以概括为:言语能力、文化素养。对文化素养的追求,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文化,决定了人的素养和价值取向,新课标除了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外,还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等价值定位,新课标所追求的学科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文化人。
王力、吕叔湘、叶圣陶、张志公等几位大家都曾经很严肃地谈论过文言文教学目的性的问题。“长期坚持文言,使人们对文言产生了错觉,甚至产生了迷信,似乎学了文言就一定能够提高语文能力,不学文言就不能提高语文能力,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依靠文言来全面、有效地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并且越来越不可能。一代一代离开文言文越来越远,绝不是越来越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和定位文言文教育的目的,应该不在语言,而在文化,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于使学生成为“文化人”,为走向社会的中职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文化素养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是见“言”不见“文”,而应该是学“文”中带动习“言”。
二、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篇目,以适宜的经典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谷公胜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为例,全套教材共四册,文言文学习篇目共16篇。凭借16篇文言文,花一学期多的时间,最终还是把学生讲得一塌糊涂,甚至有学生都记不得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另一方面有些篇目的安排有待商榷:《鸿门宴》太长,《屈原列传》难度较深,《送东阳马升序》初中学习过,《察金》思想过于简单。不是说这些文章不经典,而是说它们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接受。
时下,中职学校流行“校本教材”,而部分学校的“校本教材”其内容还是套搬审定教材而编撰的,没有真正重视和利用“校本教材”这个平台,达到“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的价值定位。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适当加大文言文的篇目(怎么学是下面讨论的内容),重新审视文言文的教学经典篇目,要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要培养具有一定古典文学素养的文化人。
倪文锦教授指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学习经典,并不在于保证它的真理性或实用性,而在于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
我们要做的任务是在浩瀚的典籍中遴选出适合当下中职学生阅读和记忆的经典篇目。“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
三、改变“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模式,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读出语文课的精彩
中职学校虽然也安排了晨读和晚读,但当你走进教室,你会发现几乎没有学生是在读书的,且这可怜的“两读”课往往被其他事务所占用了。同样走进课堂,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师“哼哧哼哧”的翻译,讲着学生永远掌握不了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的生僻字词。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有用,因为考试要考!必须改变考试模式,改革教师评价考核体制。而这对于中职学校是完全可能做到的,把生硬的客观试题改为灵活的主观答题,譬如考试题目就考:简介《劝学》的内容(100~200字),谈谈你读《劝学》的感受(100~200字),说说《劝学》中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样的试题既达到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又不会使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反感和畏惧。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弱化语法的教学。没有一种语言是建立在语法基础上的,同样也没有人因为语法学得好而掌握了一门语言。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弱化翻译的教学。钱梦龙认为: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本国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所以无需像外国语那样手把手地教,学生是大体上能读懂文言文的意思的。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于文言文的“文”教育,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当下,文言文教学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差事。
我们必须呼吁还文言文课堂以读书声,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朗读,必要时还必须背诵。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朗读的运用。
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范读、范背后学生自由朗读,再由结对小组互相朗读,检查其熟练程度;或要求学生预习朗读,课上学生赛读,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是断句节奏准确,最后是有适当的情感表达;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小组齐读……总之,我们要把读书声还给课堂和学生,我们甚至可以整堂课的读,而不涉及文章的内容。在朗读中唤起美感、引发兴趣,在朗读中展开想象、激发创造,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提高表达,在朗读中体会内容、把握感情。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概括和分析 语文活动 能力生成 素养形成
一、2012年至2016年课标卷第6题考什么
先看近五年全国课标Ⅰ卷文言文的选文,2012年的选文是《宋史・萧燧传》,2013年的选文是《明史・马文升传》,2014年的选文是《明史・韩文传》,2015年的选文是《宋史・孙傅传》,2016年的选文是《宋史・曾公亮传》。试卷选文都是正史中的人物传记,朝代集中在宋代、明代。再看第6题考什么:近五年的第6题题干表述都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从题干可知,考核目标是“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考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是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在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层级,能力层级为C级。再具体看“概括和分析”:高考文言文传记的阅读材料会描述和评价关涉传主的事6至10件,而命题者会把6至10件事分为4方面作为切入点,用A.B.C.D四个选项对4个方面的事件进行概括和分析,而这四个选项根据事件内容一般会从传主的行为事迹、性格品行、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评价)方面设题。如2016年课标Ⅰ卷第6题A.B.C三个选项是从传主曾公亮的行为事迹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D选项是从作者对传主曾公亮的情感态度(评价)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又如2015年课标Ⅰ卷第6题B选项是从传主来护儿的行为事迹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C选项是对传主来护儿性格品行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A.D选项是从作者对传主来护儿的情感态度(评价)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近五年课标卷第6题所考的概括和分析,就是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事件要点,概括事件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然后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支撑概括的内容。考题考什么,是对课程内容的反映,是对教学内容的检测,概括和分析能力和素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培养和生成,所以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当下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呢?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
直面当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有“言”无“文”、重“言”轻“文”、“言”“文”割裂的事实,教学过程就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及用法解释,就是文言句式的语法辨析,就是句子的翻译。文言文阅读教学课上成了古代汉语词义解释课,上成了文言特殊句式和一般句式的对比辨析课,上成了整篇课文的句句翻译课,上成了机械记忆背诵的文言知识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部分阐述道:“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文言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把文言文阅读上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而不是单一的“言语”课。若文言文阅读课长期有“言”无“文”,就会导致文言文课程价值严重萎缩。同样高考生做第6题时由于缺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缺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分析事件的能力,缺乏判断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将导致学生做题时只能简单地提取文本信息,结果做题时错误率高,甚至在迷迷糊糊中对考题选项进行猜选、乱选。
三、如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概括和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篇目17篇,按体裁辑文。必修①古代记叙散文3篇,必修②古代山水游记3篇,必修③古代议论散文4篇,必修④古代人物传记3篇,必修⑤古代抒情散文4篇。古代记叙散文要概括和分析记叙的事件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山水游记要概括和分析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古代议论散文要概括和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据,古代人物传记要概括和分析传主行为事件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抒情散文要概括和分析触发抒情的景和事及抒发的情感。这里以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例说教学过程中实施概括和分析的语文活动。
(一)梳理――信息提取和筛选。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8段、第19段教学为例: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活动:学生动手标注段落中的句子,梳理蔺相如的言行,即蔺相如所做的事,然后学生说出来:1.((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4.蔺相如固止之(舍人)。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通过梳理第18段、第19段,提取蔺相如所做的事四件,所说的话两句。学生对这两段中描述蔺相如的信息提取完整了,两段的文意也就理解明白了。
(二)概括和分析――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原因。
还是例说第18段、第19段。在信息提取和筛选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活动:训练学生对蔺相如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进行概括和分析。如何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原因呢?先将同类意思事情合并,然后概括行为,抽象出中心意思。如1、2、3件事可以合并在一起,行为是蔺相如退让避匿,中心意思是表现蔺相如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仇的高义,因此可概括为:蔺相如不与廉颇相会、争列、避匿,表现了蔺相如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仇的高义;4、5、6可以合并在一起,蔺相如不与廉颇相斗的原因是“吾念之”、“为此者”,中心意思是表现蔺相如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因此可概括为蔺相如不畏廉颇,但不与廉颇相斗的原因是两人在,其势在,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通过概括和分析等语文活动,学生可类化归纳事件,理解作者对事件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通过这样有范围、有目的的训练,形成概括和分析阅读内容的能力。
(三)学生命题――将概括和分析能力落实在课文中。
为了加强概括和分析能力实践,在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对文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动手命题,学生对文段内容的信息提取和筛选会更全面、更精准,对文段事件的归纳和概括的思考会更深入,对文段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把握会更明晰,对题目选项的内容表达用语会更挑选。通过命题,学生会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入的领会。比如,引领学生对第18段、第19段进行概括和分析,在理解文意、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命制题目:
6.下列对第18段、第19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闻听廉颇相见必辱之后,不与之会,不与之争列。他多次隐忍退让,不是害怕廉颇,而是两人不能共斗,以保国家安全。
B.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引车避匿。他隐忍避让廉颇,认为自己职位在廉颇之上,没有必要两人正面发生冲突。
C.蔺相如坚决挽留门客。他认为隐忍退让廉颇,不是门客认为的是羞耻的事,而是因为强大的秦国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是因为我们两人在赵国,不能因为私仇而相斗共伤。
D.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令人仰慕。他退让避匿廉颇,是为了避免两虎共斗,造成两人不能友好共存,给强大的秦国用兵赵国找到机会。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不计私仇、以国家为重的品德精神。
此题不正确的一项是B。错在蔺相如隐忍避让廉颇的原因分析:一是“认为自己职位在廉颇之上,没有必要两人正面发生冲突”,句与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是“认为自己职位在廉颇之上,没有必要两人正面发生冲突”,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以上设题A项是传主蔺相如两件事的概括和分析,B项是蔺相如一件事的概括和分析,C项是蔺相如一件事的概括和分析,D项是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和分析。这样设题对接了高考文言文阅读第6题的命题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命题,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提高相应的概括和分析的语文素养。
四、文言文概括和分析教学的价值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编审在谈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思路时说: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总目标”的表述是:“高中语文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各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她在谈及语文课的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时说:语文课不仅是知识和文本,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活动。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利用文本,运用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凝结为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与过去纯知识体系理念、听说读写理念是不同的。
摘 要:在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受外来文化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中学Z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接触、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在保证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文言文教学采取的是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去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此以往,就会慢慢削弱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和锻炼其语文学习水平,就要从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情况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要求,进而保证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
有调查显示,对于文言文,绝大多数中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感到在“听天书”,甚至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出现厌学、抵制情绪。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能一味地通过加大力度,比如上课耗时多、课后练习多以及复习多等,来强硬地逼迫学生去记忆。但是尽管教师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其中,造成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方法不合理。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串讲法,也就是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介绍或讲解文言文的作者、年代、词意、句子翻译以及主旨等内容,学生被动记忆,时间一长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第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应试教育下,词语以及句子翻译逐渐成为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以及核心。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只能大量集中地去记忆升学考试中可能要考的各类知识点,而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也会集中在这些内容上。但是这恰恰忽视了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使本该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优美语言、深邃思想以及文人情怀的课程人为地变成了文言文词句的分析课、讲解课,从而与开设文言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就势在必行,这也是当前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重点课题。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古时候,文言文是当时人们常用的书面用语以及口语,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文言文也慢慢被白话文所取代,再加上对新创造词汇以及外来语的吸纳,现代汉语已逐渐形成并趋向稳定。可以说,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文言文发展的必然。由于文言文的语境、表达方式、句式以及实词虚词等都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难免会觉得它艰涩难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文言文,对其中存在的较为生僻的词汇予以指正,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文言文具有韵律感强的特点,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可以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使其渐渐适应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举例来说,诸如《兰亭集序》以及《归去来兮辞》一类的文章韵律感较强,句式整齐,且作者的情感也能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体现,将其作为学生诵读材料是十分适宜的,这种方式比教师的单独指导更有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诵读中慢慢被激发。
(二)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在不同的语境下,文言文中的词、字所表达的意思也会产生差别,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要掌握不同语境下词、字所表达的各种意思,使得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难免会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与此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且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在讲解《鸿门宴》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主要人物的了解,可以就“项羽在宴上不杀刘邦到底是君子风度还是妇人之仁”展开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针对那些存在想象空间的词句创设相应的想象空间,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与文章相关的故事,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综上所述,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未来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正视文言文教学现状,通过诵读以及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之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合作探究 高效 课堂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75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文言文名篇。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与掌握文言文知识,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能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但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有关于文言文教授数量的要求,更提出了教授质量的要求。当代初中学生不仅需要扩大文言文阅读量,还要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在高要求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暴露出来,具体如下:
(一)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字词使用、句型结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甚至出现语文学习障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重点,这就迫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得到考试分数而被动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许多文言文都是要求全篇背诵的,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心理负担。许多学生在不理解文言文内涵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背诵,可谓是一种折磨,久而久之,产生了文言文学类心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学生会借助于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翻译软件去翻译课本文言文,在缺少科学学习思维的情况下寻找现代技术的帮助,会让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的逻辑去讲解文言文,首先先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提取出来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重点字词的意思去理解句子,从而实现全文翻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了解文言文的核心思想,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落后的教学模式,会让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变得模糊,不利于学生文言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只重视表面内容的展示,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忽视了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让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课堂。
二、构建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诵读教学,促进文言文教学开放化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因此,只有让学生大声去朗读,才能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隐藏的气概,了解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是精炼的语言,在诵读中,学生会了解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正如朱熹所说,不可多字或少字,准确地诵读会让文章的原意得以呈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诵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文言文篇幅一般比现代文短,每一个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生对进行进行诵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意义与作者情感。
比如,在讲解《与朱元思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书信中所描述的情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边读边画”的任务。让学生集体大声诵读,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再利用同桌之间的互相诵读,去画下自己头脑中想象的画面,二人交换找寻不同之处。用小小的活动与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诵读中来,能够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合作探究,促进文言文教学高效化
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合作探究方法应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活力,更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文言文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主题与问题。合作探究的主题设计得合理,才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文言文学习中。
比如,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以提出“找到你认为最能描述马生求学艰难的句子”这样的合作主题。“你认为”与“最”让这个合作探究主题具有开放性与个性化特点。没有唯一答案的束缚,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及时帮助,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探究。一些小组提出“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一些小组提出“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再合作,再探究,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深入。
(三)重视现代技术,促进文言文教学现代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简单。文言文具有抽象化特点,这也是初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对文言文进行形象化处理,让文言文成为一种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学习资源。
比如,在讲解《马说》时,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搞笑型、讲解型与讨论型的视频,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让文言文教学再次引发了教育界的热烈讨论。学习文言文,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授文言文知识,能够让初中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高效学习文言文知识,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会让文言文教学与众不同,也能让学生认可文言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峰. 高效文言文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 语文学刊,2015(1).
[2]王雄.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效率[J]. 新课程:中学,2014(8).
[3]陈银娟. 文言文:以趣激效 构建高效文言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4]宋辉. 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学教育:中,2012(9).
[5]张海侠. 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职业学校 文言文 教学改革
文言文,尤其是选入课本的经典文言文辞章,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精华,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载体,也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文言文,能够读懂及理解文言文。但当前,职业学校由于就业、生源等种种原因,文言文教学有不小的困难。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职业学校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大行其道。而文言文教学,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则影响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职校以就业为导向,如果无助于增加个人竞争能力,则学生对其学习提不起兴趣。归根究底,就是教学模式单一。
(二)语文教师的观念落后
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职校语文教师仅仅认为,帮助学生理解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即可,其它的则不必教授学生。诚然,这些是最基本的,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有两个核心:一是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是接受文化遗产。因此,文言文教学观念落后主要是其教学的目标存在偏差,没能把握文言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三)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就职业学校的生源而论,大都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可以说一般,学习各种书本知识的能力有限。再者,职业学校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的,学生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谋得一个好工作而进行学习的,对于无助于就业的学科,学生多半提不起兴趣。再说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要难得的多,学生也不愿多花时间去钻研去探究,慢慢的也就没了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叛逆性,对于教师和家长关注的事情多半不上心,个性十足。因此,学生不肯中规中矩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尤其对于需要下大气力才能学好的知识,更是耐不下心来。这也就是说,当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不能有效开展。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实现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职业学校还应积极借鉴高中和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推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师可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把网络引进课堂等等。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营造出平等、活跃和宽松的课堂氛围,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及兴趣。
(二)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应认识到,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读懂最基本的文言文,弄懂文言文所传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新的目标,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就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饰演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而学生仅是配角而已,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采取措施,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成为文言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而自己做学生学习的辅导员。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在职校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因此,这需要学生从改变传统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主角。这需要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第一,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转变应试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是提高其技能,更应全面提高其素养。第二,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强化文言文整体教学
众所周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深入研究语文教科书,牢固掌握各种文言文知识和文学思想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文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职校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开展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并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字词的含义,从而可以弄懂文言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但仅仅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文言文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这需要给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这也就是说,职校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视部分,也要重视整体教学。
(五)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
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我们都知道,教师是课堂上毫无争议的主角,常常是不怒而含威。这也就等于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像个管理者,而不是和蔼的语文教学工作者。而职业学校语文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正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就要求职校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服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
此外,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出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可以提高职校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有不少的学生还读不懂文言文。而这和文言文教学无法有效开展有很大关系。当前,在我国的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固化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庆利.职校文言文教学探微[J].职教之窗(试题研究),2010,(9).
[2]陈新燕.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