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商管理的有效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联合库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110-02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控制库存与降低库存,就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来优化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就库存来论库存的优化,静态地观察问题,最佳效果也只能是局部优化。这种思路存在着许多弊端。现代库存管理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下,必须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重要性
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供货方代替用户(需求方)管理库存,库存的管理和补货职能转由供应方负责。供应商管理库存从本质上讲,是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它是让双方都以最低的作业成本来确保交付服务和可靠的供货。通常双方在达成共识的目标框架下签订“产品及服务协议”,供应商根据用户提供滚动的预测计划,根据实际的或由用户提供的当前库存数量,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这样的合作协议框架,将由双方在紧密合作中执行,并且根据实施的情况及时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运营环境。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库存管理方案,供应商需要掌握客户的库存品的详细资料和库存量,并且对客户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生产和销售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供应商可以把上述信息与自身的生产计划进行有效整合、周密策划、精心安排,从而高效、低成本、快速地为客户的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提供全方位的库存管理服务。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下,供应商不仅满足了客户在常规情况下的库存管理要求,而且基于供应商对客户作业情况和销售情况的深刻了解,甚至包括对客户的情况的了解,供应商对客户所可能遇到的各种市场变化情况也都有适当的预案,从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也能妥善应付,而且成本增加也不大。
因此,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进而保持库存水平的优化。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下,供应商与用户分享重要的计划和库存信息,双方都可以改善需求预测、补货计划、分销管理和装运计划等。使供应商管理库存由传统的被动根据订单作业和补货,转变成主动以实际的或预测的客户需求作补货,得以减少客户、供应商的成品及半成品和在途库存。
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
2.1 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就必须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要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
2.2 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通畅。许多企业目前采用MRPII或ERP。这些软件系统都集成了物流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该功能的扩展,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2.3 建立供应商与用户的合作框架协议
供应商和用户一起通过协商,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如补充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
2.4 组织机构的改革
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也就是负责控制用户的库存,实现库存补给和高服务水平。因此,为适应这一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变化,在组织结构上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变。
总之,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增强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供更精确的预测,降低营运成本,改善计划生产进度,降低库存量与库存维持成本,有效地配送等。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既可以应用于供应链,也可以应用于销售链。当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应用于供应商与批发商之间时,供应商以批发商的出货资料作为补货的参考。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整合制造和配送过程,参与预测与货物配送整合进入商品供应环节,交易伙伴可以共同决策如何适时、适量地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
3 零库存管理模式
3.1 零库存管理方式
企业的库存体系建立对保障生产和经营的正常有序进行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缺陷。零库存管理的观念与思想被提出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库存管理概念,其含义是使某种或某些货物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即库存数量为零。零库存是对某个具体企业而言的,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库存管理形式。
3.2 采购环节零库存方式在采购环节实现零库存的优点
能够将原材料库存减少到最低甚至为零,减少原材料库存占用资金,并优化应付账款;能够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包括仓库费用、人员费用、呆滞库存等)。在采购环节实现零库存的难点和成本有:①企业为实现采购环节零库存,须少数几家供应商结成固定关系,甚至是单一供应关系,相对于多元采购会有供应商评价和考核困难,甚至会有以外断档的风险;②小批量供应、运输或配送频率高,会造成较高的物流成本;③要实现采购环节零库存,必须和供应商有良好的即时信息交流,需要有较大的信息化投入;④由于企业计划、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等因素,会造成供应商产品积压和报废,影响长久合作的关系。
3.3 零库存管理的主要运作形式
第一,委托保管方式。委托保管方式是指接受企业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替货物,从而使企业不再保有库存,实现零库存。受托方可以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委托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可以集中计量于生产经营。
第二,协作分包式。协作分包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生产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按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企业,使企业不再设一级库存,达到零库存。
第三,准时制方式。准时制方式是指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即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基本上按一定的日程表向上一环节订货,并由上一环节按期(如按天或小时)准时给下一环节送货,各环节之间做到准时同步,实现零库存。
4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模式,它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替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①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②减少了供应链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③库存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④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⑤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建立供应协调机制:①建立共同合作目标。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需双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用户满意度、利润的共同增长和风险的减少等。②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需双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控制器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这些内容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③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特色之一。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④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在于能够选择正确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供应链背景下的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管理模式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曙光,田征.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的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 供应商 质量管理 问题 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对供应商实施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控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一)提高了产品质量。
通过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使得主体制造厂和供应商互相配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并满足制造厂对于产品开发的要求。
(二)降低供应商质量管理成本和主体制造厂的采购成本。
通过对供应商实施质量管理,供应商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与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供应商凭借制造厂的质量管理部门资源,降低其自身的质量管理成本以及制造厂的零件采购成本。
(三)增加了利润。
在实施质量管理之后,供应商的零件供应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提高了生产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了坚实的产品保障,使企业的利润得到保障。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因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不单只涉及到双方的关系,还涉及到了原料商、商等,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影响非常大。
1、供应商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和供应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以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实现双赢。但当供应商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也会连带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由于三鹿集团对奶源供应商的监管不到位,使得奶源出现问题,对三鹿产品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不得不以破产告终。这个案例给企业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时候,企业怎样防范供应商质量问题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在依靠与不过分依靠之间找到平衡点。
2、建立信任机制。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加强对零件供应的质量,保证制造产品的最终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因此,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与战略伙伴之间,要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机制,前提就是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互相信任。信任能够减少供应链的交易成本,节约了时间,并在遇到紧急情况之下提供有效的帮助,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快速转变,为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运行提供可靠保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怎样建立主体制造厂和供应商之间的高度信任关系,这是企业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又一个难题。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战略分析
(一)供应商战略性细分。
供应商的战略细分是指企业结合供应商对自身的影响,把供应商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对各类群体采取不同的关系模式,可以是伙伴关系模式、正常交易模式或者是混合模式。
如果供应商提品的附加值高、客户化程度高,那么就是企业战略性的投入品,该产品提供的供应商就是企业的伙伴供应商。如果供应商提品是标准化的一般产品,则供应商提供的是企业非战略性投入品,该产品供应商就是企业非战略供应商。上述两种情况在实际中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都是介于伙伴供应商和非战略性供应商之间的状态。
(二)区别化的供应商管理。
在从战略影响的角度对供应商进行了详细分类之后,企业就要对供应商进行区别化的关联。对于交易性的供应商,企业要使用正常的模式与之相处,他们之间维持的是一种市场关系,企业可以完全根据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的主要依据。与这种供应商打交道,企业的讨价能力是最强的。对于战略交易供应商,企业要使用相对持久正常的交易模式与之相处。这种模式指的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并不淡出是市场关系,而是介于市场关系和战略关系之间的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在使用这种关系的时候,企业要先对供应商进行辨识和选择,然后在多个供应商之间轮流购买产品,在提高自身产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讨价能力,只要供应商价钱具有竞争性,未来业务就存在着保障。维持这种关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要有较高程度的信息沟通,建立互信和承诺关系,并建立一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对于战略性供应商,企业与其实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要与之建立高度信任合作关系,并开发供应商的多功能的截面,建立企业知识的分享截面,把知识和技术传递给供应商。比如在工程设计的时候,企业的设计师要与供应商的设计师进行协作设计,保证产品设计无缺陷和产品定制化标准。同时,企业还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关系性资产投资或者双向投资,使企业的界限越来越淡化。
四、结束语
对于供应商的质量战略管理,可以用客户化和附加值当做衡量供应商对企业战略性的主要两个影响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细分,能够帮助企业识别不同类型供应商并进行不同的关系处理方法。随着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密程度的加深,互相信任程度也在加深,对组织边界的界定也就越发模糊。在实行质量管理的时候,对于整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就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更加重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4班)
参考文献:
[1]吴晓芳,浅析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法[J]管理知识,2012
[2]董伟,新市场环境下企业供应商选择的战略性分析与研究[J]经营管理,2011
[3]范文斌,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市场环境变化与供应商选择间的关系探析[J]中国经济与贸易,2011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有效措施
为有效的帮助制造企业对自身的供应商管理风险的控制进行正确的认识,亩提高供应商管理质量,推动制造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控制,完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结合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对制造企业不同类型供应商的定量化分类方法,并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1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型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的制造企业起步晚、发展粗放,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供应商管理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针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也不够完善,最终限制了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一贯采取高压和竞争的态度,且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开展方面的力度明显不够,不能对供应商管理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2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和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同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供应商选择的优劣对采购物料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据数据统计,产品质量问题中与供应商责任有关的占比达30%,所以说一个好的供应商合作伙伴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综上,通过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有着足够了解。在大多数日资企业里面的做法是,任何一个材料它只选择一家供应商,跟其建立伙伴关系,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协助供应商建立各种运作体系,以便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当供应商的品质有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去协助供应商解决问题,而不是抛弃重新选择另一个供应商。当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没有竞争力的时候,他们会派相关的人员到其供应商工厂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协助供应商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以增强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核心供应链当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互联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缩短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SAP系统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也可以协同MES等信息系统共同构建全方位、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网络。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并依此合理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吸纳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实施相关培训,培养其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 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一)采用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图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是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多数制造企业对供应商基本上还是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即便有的企业认识到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可是在判断供应商类别时,往往只是依靠定性的判断和主观经验,因而不能清楚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供应商,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一般可根据供应商的产品对公司影响力大小(包括供应商物料价值的高低和供货风险的大小),分为战略供应商、一般供应商、瓶颈供应商、辅助供应商。
(二)对各类别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上述对供应商的分类,制造企业可结合自己对供应商的需求实际情况分别给予评分,根据Y轴和X轴的得分在矩阵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总之,对于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管理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在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也是论述重点。同时,指出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供应商的产品对公司影响力大小确定了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并把供应商分为四类,通过评分可以定量化的确定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类型,并简要说明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莉立.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2(10):162.
[2] 陈海涛.企业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与战略[J].企业技术开发,2004(7).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供应商体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供应商管理的相关流程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兵书上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就是建立卓越供应商资源体系的必要“规矩”,如果把供应商比作行军打仗的兵马,那么供应商管理制度就是先行的粮草,要有品质优良的粮草,才能养出骁勇善战的兵马,对企业来讲就是有了精良的军队,那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因此在要建立起适合企业当前需要的卓越供应商资源体系,首先应建立起供应商资源管理的相关流程与制度。
供应商管理的制度至少应包括:新供应商导入流程,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制度,劣质供应商淘汰规则,下面将对此三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新供应商导入流程,是一个新资源从未合作到纳入合格供应商资源体系的过程,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化的流程:新供应商需求提出--供应商寻源--供应商资质调查--供应商送样品确认--供应商现场认证--建立供应商档案--新供应商资源库--供应商批量试产--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合格供应商资源库。从第一个节点到最后一个纳入合格供应商资源库,每一个判断节点的结论都应该是正面的,否则不能继续。
当现有合格供应商资源库中的资源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时,业务部门提出新资源开发申请,然后由供应商资源开发部门(通常叫做Sourcing Purchase)来进行寻源,并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资质调查和比较,初步确定意向供应商资源并索取样品或者意向磋商,如果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能够达到企业相关的功能性能要求,此时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SQM)应依据本企业对供应商现场管理的相关要求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审核合格后方可建立供应商档案纳入新供应商资源库,并开始交小批量试产,小批量试制合格后在进行大批量的认证,大批量认证合格后才能导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当然,这里的大批量的定义需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性质进行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量,不可一概而论。
选择供应商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和依据,但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就是说对供应商的评价要全面、具体、客观,因此就需要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企业相当。
--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企业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有主次供应商之分。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可靠性。
--供应链战略原则:与核心供应商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细则、标杆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要不断的更新。
(二)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制度
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基于质量、成本、交货、服务(Q.C.D.S)等4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周期性的评价,评价结论须应用于供应商资质的调整、配额调整、货款支付调整等。
质量因素:上线不良率:主要是监控供应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交货批次不良率:主要是监控各供应商制程能力的稳定性
质量事故发生的次数:用于评价供应商质量对本企业的不良损失影响度
质量事故解决的效率:用于评价供应商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质量事故重复发生率:用于评价供应商质量体系的可靠性
以上几个关键因子基本上可以有效评估供应商的整体质量控制能力,所有应用的数据应该设定在一个有效评估周期内,评价的权重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设置的调整。
价格因素:报价合理性:用于评价供应商的配合意愿与成本控制能力如果供应商价格严重偏离市场价,要么不能控制成本,要么不愿意配合
是否协同降价:用于评价供应商的配合意愿与持续的成本改善能力
付款条件:用于评价供应商的配合意愿以及供应商本身的资金周转能力
交期因素:交货及时率:评价供应商是否能够按时按量交货
交期竞争力:评价供应商是否能够快速响应企业的订单需求
服务因素:服务及时率:评价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如企业现场出现质量问题是要求供应商能够快速提供返修、挑选等服务)
服务态度:评价供应商的配合主动性(如紧急交货要求,供应商是否会主动配合加急派送,买方需要对库存品进行返工,供应商是否主动提供支持等)
(三)劣质供应商淘汰规则
在经过上述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后,评价结论应适时应用于合格供应商资源库的优化与改进,如果供应商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评定标准,就必须及时地开发新资源予以替代。
另外,一旦发现供应商存在下列行为之一就应当立即予以淘汰:
①供应商存在商业欺诈或者商业贿赂行为;
②供应商生产、制造、交易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产品,或提供相关服务;
③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或给企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④供应商存在严重的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或者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⑤其它可预见的重大风险等。
在劣质供应商被淘汰后,首先应通知财务部门冻结相应供应商应付账款,必要时向双方合同约定地的法院申请法律保护,以确保本企业质量核心利益不受损害或者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方法
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不同的企业里有不同的定义,但无论在任何企业中,要做好供应商质量管理,都应建立合适的管理原则,传统的来料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IQC(进料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对外则作为一种被动式的关系。因伴随追求质量的提升及双赢的局面,IQC来料质量管理将转变为供应商的源头质量管理。企业不是被动的与供应商打交道,而且要主动的引导,改变,管理,维护它们之间的质量休系。以下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总结,汇总出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一些常用方法:
1.企业应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SQE驻厂,或定期派遣SQE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敦促供应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与改善; 驻厂SQE的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企业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新的要求,促使供应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开发用户所需要的新产品。
此方法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了供应商的质量成本。
②从源头发现问题,便于快速反应,对企业获得优质企业品有利。
③可根据本企业实际使用情况及进货质量控制IQC情况,专门严格检查某个项目,针对性强。
2.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相关的功能性能测试,以监测供应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企业应对供应商的制程、工艺参数进行有效监控,供应商提出的任何变更须经过企业的确认批准。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必然也会随之变化。采购方应及时掌握其变化的情况,对生产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应要求供应商及时向采购方报告。如产品设计或结构上的重大变化、制造工艺上的重大变化、检验和试验设备及规程方面的重大变化等,供应商都应向采购方主动报告说明情况。采购方接到报告后,要认真分析情况,必要时应到供应商那直接了解,主要应弄清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供应商变更产品设计,采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是为了提高商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对保证商品质量是有益的。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任何改变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变更的初始阶段容易造成商品质量的不稳定。这就需要通过加强最终检验和试验来把关。
3.企业应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如果把某种原材料的采购过分地集中在一家供应商身上,当该供应商出现影响交货的重大情况时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风险,当年的爱立信把其芯片资源都集中在一家供应商那里,当供应商工厂因一场火灾而无法继续交货,结果导致了爱立信的巨亏,最终不得不出售给索尼。
4.企业须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并在供应商交货前做好充分沟通以确保供应商已经充分理解企业的相关标准。
检验标准是双方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统一依据,只有事先沟通好接收标准,供应商才能依据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和控制,买方才能获得符合自身质量要求的原材料。
5.企业应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互惠条件;同时在批量采购之前须签订质量协议,规定双方对质量的要求与承诺,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通常情况下,质量协议须定义企业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包括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上线不良率水平和来料批退率水平,供应商应致力于实现该质量控制目标,当交货产品超过控制目标时应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与改善,对应长期不能达标的供应商,企业可以进行辅导,如果确实不能达标,则应淘汰此供应商。
6.企业应建立起与供应商(品质管理部门)定期互访的制度,不断总结前期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逐步推动供应商质量的改善。
与供应商品质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定期的互访,有助于对前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改善,及时反馈改善的效果,有助于供应商交货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
7. 企业应向供应商分享质量改进的经验,帮助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帮助供应商导入新的体系和方法。
为有效地控制企业品的质量,企业应对供应商导入自己多年总结出的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主动地帮助、指导供应商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企业对供应商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供应商是有利的,对自己也是有利的。对供应商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生产能力而是提高商品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可帮助供应商组织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检验和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
8.企业应对核心的供应商上游供应商资源进行质量监控。
对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资源进行监控有助于预防存在质量隐患的原材料流入,也可以帮助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降低质量风险,减少质量损失。
本文基于金牛公司目前供应商管理现状,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对供应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关键词】供应商 管理模式 金牛能源公司
导言
金牛公司在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企业继续强势发展的瓶颈,成为企业由成长型进入成熟型企业的关键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金牛公司已推行了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基本上解决了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优化问题,使公司成功的实现了内部企业管理信息化,为整合上游供应商管理提供了条件,对供应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由于金牛公司的物资供应管理采取的大部分是基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管理模式演变而来的模式,因而现有的供应商管理环节存在多处不足,导致接连不断地出现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问题,使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金牛公司制定了物资管理总体目标,企业的物资管理总体目标是集中采购、分散储存、微机联网、资源共享。力求实现高效透明、保障生产、合理储备、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机制。煤炭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像开滦、峰峰、兖矿集团等煤炭公司加大了对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的整合力度,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也说明了煤炭部门的竞争已逐渐从产品的竞争转向企业供应链之间竞争,充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供应链资源将保证企业利润空间和市场承受力,因此有必要进行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对金牛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金牛公司目前与供应商的关系仅是一种基于合同联系的利益关系,互相之间不信任,信息私有不共享。为了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金牛公司尽量保留私有信息,同时供应商在参加竞争的过程之中也尽量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了信息壁垒。
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临时和短期的合作关系造成了竞争多于合作,利益高于协作,采购过程之中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这种气氛增加了采购过程之中的不确定性。
由于供应商和金牛公司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金牛公司不能及时地将企业内部需求信息、储备情况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的生产备货及库存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公司,势必形成在整个供应链中存在物资积压在金牛公司储备库中或积压在供应商处,另一方面又由于供应不能配套影响生产,供需之间对外部的响应没有同步进行,缺乏应付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由于基层生产单位的技术进步、材料更换、设备更新等信息不能与物采部门及时沟通交流,极易造成一边报废一边还在采购,一边还在安排生产、备料的现象。
(二)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1、采购业务
日常计划性采购,一般要经过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审批、签定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财务付款等一系列手续,形成跨越物资部,质量检验中心,财务中心以及外部供应商的物资采购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起伏不定,库存中单品物料管理差,各矿仓库物资重复储备,信息透明性很差,库存量统计不准等情况,使得公司存在部分原材料、配件不能正常流转因而形成积压呆滞物资进而导致报废,另一方面又不断发生生产急需物资缺货现象,不能达到有力保证生产的目的。
2、质量检验控制
(1) 对材料、设备、配件的质量验收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到货外观检验为手段,对大部分物料进行检验,部分煤矿专用的产品,下井使用前要经过质量检验中心测试、化验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由于人员数字、设备有限,因而对到货物资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多免检放宽,而只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物资进行质量检验。目前检验验收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手段来提高。
(2)由于缺乏基本供应商到货质量情况统计记录,难以做到对不良物料的跟踪改善。
(3)由于对物资质量和服务进行事后把关,公司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之间的工作是封闭不透明的。
3、常见的问题
库存积压和缺货的矛盾,由于采购期长,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量普遍过高,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由于采购不及时又常常发生影响生产情况,不仅浪费了工人的生产能力还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二、金牛公司供应商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案
(一)对新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
1、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使供应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2、进行业务流程的不断完善创新,建立一条简捷、高效、适用的业务流程。
3、 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与供应商信息沟通并鼓励其网络化建设。
4、优化供应网络,减少供应商数量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保留关键原材料由2-3 个供应商,形成竞争机制并降低采购风险。
5、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供应商的管理中,如电子商务技术等。
(二)供应商管理新模式下的采购业务
1、采购目标的确定
采购的目标:实现供应工作及时、经济地保障生产的宗旨,用最低的采购成本采购适用的物资料保障生产的需要。这里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物资的价格成本,仓储成本等。
2、 采购方式的转变
新的采购模式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
(1)从为库存而采购向为生产使用而采购的转变
(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金牛公司已和邯钢集团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建立了中常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已有成功的范例。
由此可见要实现上述采购目标,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采购策略要从外部考虑与供应商的关系,力求和供应商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实现即时采购、经济采购,实现"双赢"。从内部考虑要完善内部采购管理信息化和即时采购管理的内部流程,构建网上采购平台。
(4)完善合理的物资代储机制,也是实现库存最优,采购成本优,保证及时齐备供应的 有效手段。
3、采购业务的内部管理优化
(1)供应商管理新模式的信息系统的建立
金牛公司内部采购管理优化的最重要工作是,建立采购管理信息子系统,通过它完成企业内部采购计划的提交审批,采购流程中各类数据查询、跟踪以及报表的输入输出工作,以便为企业采购运作提供良好的后台支持。
(2)采购业务内部管理的财会信息化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保证了供应链有效运作和稳定性,这三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持依赖、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目前金牛公司过多注重物流、信息流的建设而忽视了资金流的必要保证,因此要建立有效的资金流保证体系。
(3) 网络采购(或称电子采购)
网络采购就是企业在Internet 建立企业采购网站,一般是链接在该企业的企业网站上,在网站上企业的有关采购信息,联系企业主要供应商,通过上网注册并进行网上交易,其目的是在于节省成本与提高效率。通过网上交易(如网上采购) ,使公司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采购成本少,扩大了潜在供应商的征集范围,也使得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有了更多的可比性,从而迫使供应商逐步降价以减少采购费用。
(4)降低采购成本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主要通过采购本地化来实现。要同本地供应商建立关系,鼓励其在金牛公司附近设厂或建仓库,有利于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彼此响应速度,保证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减少运输中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减少了储运成本。
(三)供应商管理新模式下的仓储管理
新模式下的库存管理:
1、 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及时成套地供应,并建立起有效的库存管理系统。包括对物资的储备资金管理、储备结构管理,超储积压物资管理等。这完全是一个多因素的科学动态管理过程,所谓高效库存管理就是既要保证企业生产不间断有节奏地进行,又要及时补充不断消耗掉的物资。
2、物资安全库存量的供应商库存模式。及时供应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将库存由下游转移到上游,即从本企业转移到供应商处,变实物库存为信息化的虚拟库存,将本企业的库存压缩到最低,甚至取消库存,减少每一次的送货量增加送货批次,并尽量做到随要随到要什么送什么,要多少送多少的理想模式,即所谓的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的模式。
3、建立超储预警机制,它和安全库存量管理,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既防止库存量低影响生产,又防止库存量高或超储,造成库存资金的升高或物资的积压。
三、金牛公司供应商管理新模式的实施计划
(一 )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原则
除了经常强调的原则即适质、适时、适价、适量、适法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创造价值的潜力, 趋同的价值观, 双方合作的软硬件环境,合作关系的目标与双方自身目标是否一致等。
(二 )供应商选择的步骤
供应商选择步骤归纳为 ,⑴、分析内外部竞争环境。⑵、确定供应商选择策略。⑶、 建立供应商选择标准。⑷、建立供应商评审内容。⑸ 、成立供应商管理小组。⑹、对供应商进行评审选择等几个方面,但具体工作中对各个步骤的开始时间是动态的,可根据工作情况决定先后。
(三 )供应商选择评审标准
常见的供应商评审标准的因素依据重要性,依次为供应商的资质、物资质量、价格、交货准时性、交货提前期的柔性,售后服务,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等。
(四)推行绩效考核制
供应商一年的供货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考核评估情况排序,依次为优秀供应商、合格供应商、需进一步改善供应商、不合格供应商。
(五)推行业务培训与沟通制
通过与供应商定期或不定期就质量、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沟通,培养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培训的内容有执行标准、检验标准和双方新的管理理念等。
四、结 束 语
根据上述对"新模式"问题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建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魅力,在于它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资源,体现在采购成本的降低、物资质量的提高、合同执行速度加快、库存周转率的提高等方面,但供应商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短期效益和目前问题的解决上,更在于通过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企业整体供应链的构建和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报》2000年中国物流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3.
[2]李一 曹伟华《工厂物资管理》 《工厂管理》杂志编辑部1999.3.
[3]张振恩等《金牛能源股份公司信息化发展纲要》邢矿集团规划发展部 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