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应用
《机械制图》是一门用图样来确切表示机械零件(部件)和产品(装配体)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设计者思想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与《机械制图》有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这些标准是绘制机械图样的根本依据,在设计和绘制机械图样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这些标准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这也是本课程特别强调规范性、标准性的原因。笔者在从事《机构制图》课程教学中发现,如能在教学中借用有关国家标准来说明有关规定的严肃性,不仅在教学中能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在教学中也同时发现,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有些标准尚未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部分章节可能会同时使用新、旧两种标准,此时制图课教师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当前机械制图有关标准在教材中的应用情况
现行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中所涉及的机械制图有关标准较多,本人对其进行了整理分类,大致可分为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图形符号和尺寸标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列举如下。
(一)基本规定型标准共有14项,具体如下:
1.GB/T 14692-2008 《技术制图 投影法》、2.GB/T 10609.1-2008 《技术制图 标题栏》、3.GB/T 10609.2-1989 《技术制图 明细栏》、4.GB/T 14689-2008 《技术制图 图纸幅面和格式》、5.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 比例》、6.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 字体》、7.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 图线》、8.GB/T 1357-2008 《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 模数》、9.GB/T 18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10.GB/T 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11.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12.GB/T 897-1988 《双头螺柱 bm=1d》、13.GB/T 898-1988 《双头螺柱》、14.GB/T 899-1988 《双头螺柱 bm=1.5d》
(二)图样画法型标准共有7项,具体如下:
1.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视图》、2.GB/T 17452-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3.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4.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5.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6.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 轴测图》、7.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8.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 剖面符号》、9.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 剖视图和断面图》
(三)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型标准共有15项,具体如下:
1.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 第一部分图样画法》、2.GB/T 4459.1—1995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3.GB/T 4459.2—2003 《齿轮表示法》、4.GB/T 4459.4—2003 《弹簧表示法》、5.GB/T 4459.7—1998 《滚动轴承表示法》、6.16675.2-2012 《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7.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8.GB/T1096-2003 《普通型 平键》、9.GB/T117-2000 《圆锥销》、10.GB/T119.1-2000《圆柱销 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11.GBT119.2-2000《圆柱销 淬硬钢和马氏体不锈钢》、12.GB/T 97.1-2002 《平垫圈A级》、13.GB-T 1031-2009《产品几何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14.GB-T 5782-2000《六角头螺栓》、15.GB-T 6170 《1型六角螺母》、
(四)图形符号和尺寸注法型标准共有9项,具体如下:
1.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2.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3.GB-T 1095-2003《平键 键槽的剖面尺寸》、4.GB-T 4458.5-2003《机械制图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5.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6.GB/T 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延伸公差带及其表示法》、7..GB/T 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8.GB/T 180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 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9.GB/T 1800.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 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
二、机械制图课程中新旧国家标准的主要变化
1. GB/T 10609.1-2008《技术制图 标题栏》替代GB/T 10609.1-1989《技术制图 标题栏》,主要区别:
GB/T 10609.1-2008中增加了“投影符号”标注的方法、概念和位置,即在标题栏增加了“投影符号”(第一视角,第三视角)的标注实例。标注位置在原标题栏中“图样代号”一栏。第一角符号如图1(a)所示,第三角符号如图1(b)所示。
(a) (b)
图1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符号
2. GB/T 14692-2008 《技术制图 投影法》替代GB/T 14692-1993《技术制图 投影法》,主要区别:
在GB/T 14692-2008中取消了“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以采用正投影法为主,以轴测投影法及透视投影法为辅。”的要求条款。
3. GB/T 1357-2008《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 模数》代替GB/T 1357-1987《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主要区别:
(1)在标准名称上修改了引导要素等内容,即改“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改为“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 模数”;
(2)本标准不再适用于汽车齿轮;
(3)取消了1以下的模数值,规定模数值≥1;在Ⅱ系列中增加了1.125和1.375两个模数值,同时取消了Ⅱ系列中3.25和3.75两个模数值。
4.GB/T18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代替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主要区别:
将“基本尺寸”改为“公称尺寸”,将“上偏差”、“下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分别修改“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
5. 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代替GB/T131-1993《机械制图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代替GB/T1031-1995《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新旧标准主要区别:
(1)修改适用于国际标准的“Ra0.3”的“Rz0.9”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Ra0.2”的“Rz0.8”示例等。
(2)在GB/T1031-1995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在GB/T1031-2009标准中,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主要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和轮廓最大高度(Rz),即改“轮廓最大高度”参数“Ry”为“Rz”,同时删除“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评定参数。
(3)将GB/T1031-1995标准中的“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参数代号“Sm”改为“Rsm”;将原标准中的取样长度代号“l”改为“lr”。
在新标准中,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一般除了上表面和左表面以外的表面都需要引出标注,必要时,表面粗糙度符号可用带箭头或黑点的指引线引出标注。新旧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如图2、图3所示。
图2 新国标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位置a:注写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位置b:注写两个或多个表面结构要求。位置c:注写加工方法、表面处理、涂层或其他加工工艺要求等。位置d:注写表面纹理和纹理方向。位置e:注写加工余量,以毫米为单位。
图3 旧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
位置a1、a2:注写粗糙度高度参数代号及其数值,以微米为单位;位置b:注写加工要求、镀覆、表面处理或其它说明等;位置c:注写取样长度(单位:mm)或波纹度(单位μm );位置d:注写加工纹理方向符号;位置e:注写加工余量(mm);位置f:注写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或轮廓支承长度率。
(5)如果零件的多数(包括全部)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旧国标标注为:统一注在图纸的右上角。加注“其余”二字。GB/T 131-2006 则改为:如果零件的多数(包括全部)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则其表面结构要求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此时(除全部表面有相同要求的情况外),表面结构要求的符号后面应有:
①在圆括号内给出无任何其它标注的基本符号;
②在圆括号内给出不同的表面结构要求应直接标注在图形中。
6. 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替代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主要区别:
(1)修改旧标准中的“形状和位置公差”为“几何公差”重要概念名称;
(2)修改旧标准中的“中心要素”为“导出要素”,“轮廓要素”为“组成要素”,“测得要素”(被测要素)为“提取要素”;
(3)GB/T1182-1996标准中的基准符号较GB/T1182-2008标准的画法有较大变化,区别如图4、图5。
图4 旧国标中基准符号的表示法
图5 新国标中基准符号的表示法(任选其中一种)
7.GB/T1958-200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替代GB/T1958-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主要区别:
在GB/T1958-2004中修改了部分常用概念,将“被测实际要素”改为“被测提取要素”,“理想要素”改为“拟合要素”,“实际轴线”改为“提取中心线”,“实际中心面”改为“提取中心面”。
8. GB/T 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公差原则》代替GB/T 4249-1996《公差原则》,主要区别:
(1)将“形状和位置公差”改为“几何公差”;
(2)增加了“最大实体边界”、“最小实体边界”和“包容要求”的定义,同时简化了“最大实体边界”、“最小实体边界”和“可逆要求”的内容。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制图标准正在与国际接轨,国家标准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是否具有标准化意识对《机械制图》教学中恰当传授标准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真细致地研究国家标准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追踪国家标准发展的最新动态,准确、实时把握国家标准及其变化,不仅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对于新国标的实施与普及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GB/T 10609.1-2008《技术制图 标题栏》.
【摘 要】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机械绘图中如何运用AutoCAD进行绘图、设计,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一定要明白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中的绝对地位,为此,我们对机械制图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AutoCAD主要有几种绘图设置,进而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机械制图;AutoCAD;绘图设置;研究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Autodesk(欧特克)公司首次于1982年开发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Auto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
一、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工程界里,图样就是工程师们交流的技术语言,作为载体无时无刻的传递着设计思想,同时,它又是生产过程中加工、检验的主要依据,依据多年经验,强调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里的重要地位。
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制图作为技术语言运用在机械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设计者可以通过图样来体现他的意图,制造者也可以通过它知道设计的要求,使用和可以通过它了解设备结构、性能进行操作,所有的一切都是依据图样进行的。因此,所有的工程人员都需要掌握机械制图这门技术语言。
只有掌握了机械制图才可以从事机械工程行业。一般来说,在机器、零部件的设计中,首先依照设计的要求来画装配图用以体现其工作原理、传动路线以及零件之间的关系、结构形状,之后根据装配图来设计零件进行绘制零件图。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图是制定机器、部件的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检验以及安装和维修的主要凭据。只有正确的进行机械制图才能做到机械工程岗位上的无障碍交流、沟通,这也是进行技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谁都要严格遵守机械制图的原理、标准和相关规定,这也体现出国家标准的统一性。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在进行国际接轨,机械工程的国家标准也会逐渐取向于国际化标准。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机械制图这门技术语言,更好的与个国际性技术的交流、探讨。熟悉机械制图的相关法规,一边确立更严谨、权威的制图标准。
二、机械制图中AutoCAD绘图设置方法
运用AutoCAD绘图设置进行机械制图时,默认设置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制图的标准要求了,我们必须配合一些绘图设置用以符合现今的制图标准。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设置方法
1.图层设置
在整个Auto CAD机械制图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图层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化。这对于绘图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体管理的方便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是图层设置的基本要求,在设置时做到简洁,够用就好。因为,从机械制图来说,通常情况都是按照图中的各种线型(粗实线、细点画线以及虚线等)进行分层,此外,像是尺寸标注、文字标注等图元、注释也能分成不同图层。
其次,图层的颜色必须依据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来进行设置,如按照线型分类的图层,其图层颜色就参照线型颜色进行设置。在《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图层颜色与图线颜色相结合,进行设置,如粗实线图层用绿色,细实线、波浪线和双折线的图层用白色,虚线图层用黄色,细点画线的用红色,双点画线得用粉色等。
2.线型、线宽的设置
为了保证制图的清晰化、规范化,机械制图中对于线型的运用十分重视。除了其中一些特定的要求,规定不同对象的不同线型,对其具体画法也有一定要求。在《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点画线宽度默认为0.25毫米,通常取本身线宽的24倍两点的空隙与点的比例通常是7。但是,在Auto CAD自带线型库中却有不同要求,其中二者比例是2完全不符合标准规定。根据这样的情况,在绘图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相近线型或是自定义符合标准两个办法解决AutoCAD自带线型与我国机械制图标准不符的问题。
3.字体的设置
在机械制图中,AutoCAD软件通常可以利用CAD的专有字体,后缀名为shx或是 windows系统的通用字体。一般在机械制图中的要求,中文字体一般应用仿宋体,宽度比例设置成0.71,字母及数字应用斜体或正体,通常选择gbeitc.shx(斜体)或gbenor.shx(正体)。在设置文字高度时要在标时设置而不是在文字样式中,高度通常根据图幅设定,A1的是5毫米,A2、A3、和A4的是3.5毫米。
4.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
AutoCAD默认的标注样式是ISO-25,但是,其中的许多设置都不符合我国机械制图的标准,通常在机械绘图中,我们参考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4458·4—2003)所规定的尺寸标注,通过新建、修改标注样式以达到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制图的地位谁也无法取代,然而,运用 Auto 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与设计时,机械工程人员们必须参照我国机械制图的标准,在本文中提到了AutoCAD在机械制图的几种方法,通过其对绘图环境的设置,进而构建一些常用的图块以及模板,使得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机械制图设计的效率、质量,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标准的变动更新,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姚继权,李晓豁.在AutoCAD2004中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02).
[2]张永茂.AutoCAD2008中文版机械绘图实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蔡石坚.基于AutoCAD机械制图规范的模板化定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04).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改革
从培养目标出发,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的统一的图形表达、图形思维平台。在强调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融进了计算机绘图、三维造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中常用图形计算机处理技术、CAD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性课程,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的重要使命,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关系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改革都离不开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改革的成功和整个人才。
但空间想象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认识运动的规律相一致的,是属认知体系——即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来认识事物的。所以,现行的制图课程教学体系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就很不合适。因为中职生是大多数对学习无兴趣的所谓“差生”,他们的文化底子薄,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放弃整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上好机械制图课,让学生对这门重要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学得进、学得好,是中等职业学校制图课教师所要面对的课题。
我们决定改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改变以前的直观性较差的点线面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图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主体的直观性较好,所以既大大降低了难度,又能紧密地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相联系。加强投影制图教学,既减少了学时、又降低了难度、又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能力的培养的效果,可以说是一条捷。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改变教学思想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以必需、够用为度,进一步精简教学内容,特别是空间几何图解等理论问题;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和实效,注重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阅读和应用图样能力,以及绘制图样的能力;提出并运用“面向对象”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贯彻教育性、启发式、直观性、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传授知识。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因此中职学校增开AutoCAD课程,并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为培养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就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AutoCAD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充分利用AutoCAD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其与传统制图课程整合成若干模块后进行教学,学生就能直观、便捷地学习制图理论,就会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所以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内容的整合已成为必然。
目前,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结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1)增添式。在机械制图教材中增添AutoCAD知识。(2)另开课程式。将AutoCAD单独开设。这种方法突出了AutoCAD的重要性,但与机械制图在学习时段上是分开的,极易造成机械制图内容与AutoCAD运用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3)结合一体式。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开设成一门课,模块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教学思想
把计算机绘图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的手技术改革传统的机械制图收到了既压缩学时,又增加了反映现代科学技,根据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总要求,计算机绘图的内容由过去的选修变为必修,并目讲课和上机相结合。如果只从学时上看,它确实是一个负担,但我认真分析后,不仅把它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把它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压缩学时的一种有利措施。机械制图学时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要通过大量的手工仪器绘图训练来提高绘图技能技巧和图面质量。由于有了计算机绘图这种现代推动力,把现代科学技术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措施和强有力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好方法。
将教学内容结合为几大模块。学生通过每一模块学习后,充分体会到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个性化素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样化创新能力,这样也就达到了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整合进行模块教学的目的。
但其教学对教材、师资、设备、教法等多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可以组织编写教材,将AutoCAD与机械制图有机融合为一体。教材中要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AutoCAD上机练习内容。对教师进行AutoCAD和图学理论知识的培训。要改善电脑绘图环境,硬件环境是基础。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展个性化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必要。
四、教学优势
1、制图标准可以直接纳入计算机绘图中。例如,计算机绘图可以直接调出我们需要的字体和需要的线型、线宽,而无需学生慢慢按规范写字,按规范画线,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图形的绘制。
2、各种实物计算快速准确。无需人为计算,只需要按照正确的操作命令便可既快速又准确的实现,免去了学生来进行繁琐而复杂的计算,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更加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的模型,用计算机绘图更为灵活,能够更加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方便快捷地对立体图形进行编辑。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标注尺寸,丈量图形的尺寸,减少了学生用于尺寸标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读图和识图。
5、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关键词:机械制图;质量;方法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兼理论、实践特点于一身,只要是在机械生产领域,无论大小构件,都离不开图纸,即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众所周知,机械图纸质量能否得以提高的主因在于人,人是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并积极参与生产实践,了解一切涉及机械制图知识的工作内容,丰富图样信息。因此,《机械制图》这门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对于机械制图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发展。
1.传统机械制图学习的弊端
传统机械制图尽管还应用于现实生产过程中,但是它已经落后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化机械生产运作的需求,特别是在质量问题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一切都根源于传统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从传统机械制图学习的弊端来分析,主要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大多数局限于使用模型、挂图等老套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是这些模型、挂图难以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即无法变静态为动态,也无法化整体为局部,更不能给学生提供具有足够真实感的、清晰生动的立体画面,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机械制图质量。此外,传业机械制图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工作往往徒劳无功,由于机械课程涉及许多图形,黑板上总是摆满了一大堆图,教师在画图的过程中浪费课堂时间,减少了机械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现象,对于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
2.提高机械制图质量的方法
2.1.引入多媒体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2.1.1.减少板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
引入多媒体机械制图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减少板书内容,同时增加课堂容量,由于作图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体现在作图步骤方面,需要授课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详细示例。毫无疑问,对于线条复杂的机械图来讲,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画出来,而学生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教学方法会耗费大量时间,效果也不明显,而多媒本教学却能够克服这一弊病。比如:使用CAI课件进行机械制图教学,只需按鼠标左键,一键就显示一个步骤,整个画面还可用不同颜色区分点、线和相应字母,甚至伴有吸引人的声音时时强调,还可以反复放映。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缩减实物演示和黑板作图的时间,紧凑节奏又增强课堂容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机械制图的质量。
2.1.2.培养学生的机械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的研究对象是三维立体实物,主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和装配体。如果一直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很大,首先由于木制模型不符合教材内容,严重背离生产实践,甚至所选教具不当;其次,木制教具体积、造型单一,演示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观察不到位,某些造型在选择上非常有限,无法让学生全面认识空间型体的结构;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大型零件与装配体也不现实,就算去车间参观实物,学生也只能观察外形,不能随意反转、拆卸等。反之,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将机械构件的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通过多媒体技术用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向学生演示,模型大小,内外结构,均一目了然。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建立视图与三维立体模型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机械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理解,从而提高机械制图的质量。
2.2.重视装配图的图面质量的提高
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装配图的图面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在机械制图学习当中培养这种习惯。首先,学生画完零件草图后,一定要依据装配示意图来画装配图底稿。其次,在制作装配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搞清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以及连接方式,并将这些内容充分反映在装配图上,从而确保装配图的质量。再次,保证装配图底稿检查无误后,教师要建议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坚持机械绘图原则,使图纸中的线型粗细分明,规范使用汉字、数字、字母和箭头等符号。最后,完成装配图之后,还需根据零件草图画出正规的零件工作图,让学生适当地修正零件,满足装配,最终完成高质量的机械装配图。
2.3.不断优化机械图纸的审核方法
不断优化机械图纸的审核方法,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制图的质量,满足机械生产的需要。比如说,在测绘过程中,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不少测绘情况,但是要仔细地、全面地对机械图纸进行审核,并不容易,需花大量时间进行批改,学生也很难找到原因,往往会感到莫名其妙。不仅如此,还有学生在测绘方面,进展速度较快,常常会陷入“有时间而没耐心,厌恶复查,检查走过场”的现状。因此,对机械图纸的审核方法进行改进,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进行互相检查,找出异同点,讨论机械图纸的正确性,不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让周围同学吸收经验教训,一箭双雕。因此,不断优化机械图纸的审核方法,尽管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但是能提供给大多数学生加深学习印象的平台,制图课程效果明显,制图质量大大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如何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机械制图的质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机械制图课程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主要切入点,学生决不能忽视,。因此,课程一定要以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为目标,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学生在装配图纸方面的动手能力,努力让学生掌握基本审图技能,优化机械制图效果,提高机械制图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艳春.巧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优化机械制图教学[J].华章.2011,(20).
[2]彭江.提高机械制图课堂质量的途径[J].青春岁月.2011,(12).
[3]项庭庭.抓好部件测绘,提高动手能力[J].首都教育学报.2011,(11).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制图 一体化教学 改革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制图、校图、识图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实物的形状、结构,绘制出该物体的平面图形的能力,同时,又具备通过识读平面图形正确还原出实物的三维立体形状、结构的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主要针对制图的国家技术标准展开讲授,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并主要围绕教师展开,完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另一关键主体――学生。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
2.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主要强调规定是怎样、标准是怎样,要求学生必须理解什么、必须熟记什么,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抽象和枯燥,容易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的内容安排主要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组合体三视图、标准件及常用件的表达、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内容编排比较注重知识的渐进性,但各部分知识较为孤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标准和规则的识记、简单零件图的绘制等内容上,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培养、锻炼学生在绘图、校核、识图等方面的能力。
4.过于依赖考试结果评价方式
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依靠最终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然而,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师不会考、学生不会答,最终的考核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高,但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差,但考试成绩很好的情况。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与实施要点
人社部自2009年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积极鼓励和要求技工院校按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按照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制图、校图、识图等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的就是较好地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意见、教学考核要求七个方面的内容。机械制图课程要实现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一体化学习任务的对接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知识点较琐碎,内容较抽象,因此,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从学习任务设计入手,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绪论课,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大量的高端机械制造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通过轻松、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课程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2.解决机械制图教学任务的构建问题
机械制图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难易层次结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检查、评价等,因此,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难易层次关系。在任务设计时,把握的原则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例如,“简单几何体的视图表达”学习任务中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一个法兰盘的控诉”,引导学生树立标准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查询、总结机械制图的标准、规则。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熟记标准,最后通过总结和考核评价等环节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制图知识后,教师可以依次让学生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等学习内容。每项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具体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约束保证学生人人有事做。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环节的引导,确保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解决好机械制图教学考核评价问题
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形式,通过期末考试对学习效果尽心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考核是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的,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首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进行考核,这样能够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使考核起到促进后续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学生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每一种评价都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机械制图课程最终的评价是对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评价的综合。
三、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各个技工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平衡,一些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形式上。
第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先导性工作的质量往往受限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