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战略伙伴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4-02

企业的竞争力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至今日,竞争力的要求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上,企业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快速生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作为采购供应部门在这种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中担任着保障供应的艰巨任务,使企业从资源约束中得以解脱。因而必须对采购管理投入力度,保这种供应的持续稳定性。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能脱离其他企业而独立存在,因而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来参与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实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为达客户需求发挥各自的能力。这代表着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供应链的出现是集成管理思想的体现。由此可将供应链定义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物流、信息、资金的控制来形成整体功能网络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所销产品的管理,还包括链条中的合作伙伴间关系管理,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竞争力来进行环节分配和资源整合,实现双赢。对参与企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周转时间,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地位变化

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购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上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模式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已经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由采购在供应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使供应链的优化政策从采购开始。采购这项工作是贯穿于生产始终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另外采购产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会影响生产质量,耐用的产品产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证利润。如果忽略对采购的管理,不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那么就使采购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时采购管理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加快供应链的管理改革势必从整体上提高采购的运作效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来对采购现状进行解读,增加采购的策略,使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购策略

全面采购策略是从25项次策略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可用3种提炼而出的策略予以说明,分别是:支持供应策略、确保供应策略以及环境变动策略。其中支持供应策略是指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供需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及时沟通,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邀请供应商参加企业举行的讲座、培训等,使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能够始终符合企业的水准要求;确保供应策略是指采购工作能够跟上企业对生产物料的需求,并保证这种供应是经济有效的,影响供应策略的因素包括议价方法的改变和供需状态的改变,要求采购者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环境变动策略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律及企业利益等,采购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具有预见能力,感知到环境因素会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3.2 分层采购策略

分层采购战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学者史培曼,这种战略的观点是企业内不同阶层会对采购有不同的任务。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出发,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竞争力,这就对采购者的议价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议价水平,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事业部阶层关注的则是特定事业的竞争力,他们的工作着力于进行供应商及产品价值分析,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采用系统策略来予以监管。再深入到部门阶层,就是绩效策略在发挥作用,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握采购资源,控制采购费用,使采购满足单位的需求。

3.3 竞争导向策略

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对抗会催生三种结果:采购者居主导、供应商居主导、两者势均力敌。由此发展出的三种竞争策略分别是:压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压榨策略是当供过于求时,供应商受到压力而不得不接受降价的现实,从而使得采购企业获取较大利润,但采购者不能凭借这种优势对供应商过度压榨,以免破坏长期供应关系;多角化策略是供应商实施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凭借优势抬高供应价格,采购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市场研究,找到价格更加合理的供应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当两者力量持衡时,供需双方采用中庸的方式进行过度,协商价格和存货量,保证材料的持续供给。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的物料需求较大,很多供应商都希望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来说,确定好关键材料后就要进行最适宜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可以将所有部门都调动起来,成立一个小组,涉及采购、研发、生产、质检等多个方面。此联合小组要将供应商的成本控制、生产运作、技术开发等信息都集中起来,依靠这些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看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合作标准。假如供应商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的长期合作意向进一步确定,从而确定好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4.2 加强对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

长期合作关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物料供应,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以千万计,如果每一种都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会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因而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来确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分类时要考虑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是否存在风险,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材料来源是否可靠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对比等,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材料分类,从而确定与哪些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4.3 培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与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当然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高层的支持,并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要在良好沟通之下对自身进行结构改进和文化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减少合作的障碍。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必须分析对方的期望和需求,给出好的合作态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润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握,只有每个部分都健康持续地运行才能带来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长。采购管理凭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加强采购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企业要扩展视野,广开言路,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静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术优化的艺术——业内人士谈供应链[J].中国储运,2011(8).

[2]胡斌,柴旻.“夯实施工企业‘十二五’发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样赢在供应链[J].施工企业管理,2011(19).

[3]张东梅.供应链环境下零售企业采购模式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6).

[4]李志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范文第2篇

一、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是指企业在对自己的价值链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副除那些无法实现价值增值或价值增值不大的环节,从而以此来稳固其价值增值能力较强的业务环节,以期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供应链的管理则是指把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从企业内部扩展至企业的外部,从对与本企业相关连的上下游企业转向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大的环境,故由此可以得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典型,它是在信息化背景之下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具体说来它的内涵主要包含了 “供”与“需”两方面,即物流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而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首尾相连的供应链,而此条供应链便成为了 一条纽带将企业与供应商联系在了 一起,并使其形成了 一种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的管理强调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最终达到双赢互利的局面,而采购环节正是联结企业(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纽带,是供应链企业间在生产合作方面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在供应链背景之下的采购管理则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供应链流入物流的起点而且还是保证生产物流以及保障交货期的关键因素环节,同时它还承担着整个供应链条上企业间的合理成本、稳固并加深信任关系的重大任务。

具体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的特点在于:第一,从采购的性质方面来看,它是一种基于需求的主动式的采购,因此具有主动性、合作性的特点;第二,正因为其具有合作性的采购特点,故决定了此种采购管理模式将是在一种较为和谐友好得合作环境之下而进行的;第三,从信息情况方面来看,此种采购管理模式有效的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共享与沟通;第四,从送货情况方面来看,由于该模式下的采购行为是一种较为主动的合作式的模式,因此通常情况下该模式下的供应商常常进行着连续的小批量的多次地供货,而此种供货方式有利于降低双方的库存量,降低成本,加大资金的流转速度;第五,从双方的关系方面来看,供应商与采购方的企业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是种相互对立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友好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他们互相协调、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围绕着提高效率、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作业的。第六,从货检情况方面来看,由于双方系一种战略合作的关系。因此供应商自己的责任往往与其利润相连系,所以供应商通常情况下更注重保证供货质量,同时采购方也会在生产制造的前期提前介入至产品的质量控制流程中来,以帮助供应商尽可能提早的解决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防止隐患发生于未来。由此可见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购管理模式的。

三、如何加强供应链下企业的采购管理

(一)构建采购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

由于供应链管理背景之下的采购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因此采购行为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要想充分在供应链环境下实现准时化的采购模式,那么首先需要意识到采购管理是关系到生产、库存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各个环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之下,便强调的是一种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了,倘若信息不流畅那么其结果就是采购活动的盲目进行,最终使得采购成本的大大增加。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作用,构建采购管理的信息平台, 改变公司整体的信息化现状,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的网络功能,建立内部的数据信息库,实现?购、入库、验收等环节的电子化管理,以保证各种信息的准确从而达到方便?询以及信息共享的目的。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在此背景之下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采购流程优化

采购流程中环节的缺失容易造成采购工作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所以采购流程的优化无比重要, 首先由总部的生产计划部依据订单及市场的需求针对整个公司做出采购的总的策略,然后,各区域及各个分工厂的采购部在此策略之下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并上报给总部复核备案,之后由各区域或各分工厂的采购部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全球或本土化的采购方式,确定后向供应商发出询价,开始与供应商的谈判与签合同的环节,合同签订后,供应商发货,公司收货验收,确认付款,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公司进行交易完结之后需要由采购人员对此次的交易及供应商的情况进行备案记录并作出评价,然后列入公司供应商资源库。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供应商的评价目标。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对供应商的评价目标都在于整合供应商资源,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因此企业在开展供应商的评价工作之时也应在此目标之下进行,并还应充分得意识到该项工作并非是简单的对供应商作出评价而是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其次应当准确的确立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可以说这一环节是重要的环节,它关系着那些供应商将继续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而那些将需被公司淘汰,结合实践中的通常做法来看,企业对以将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时间以及配合公司生产研发的能力以及供应商自身生产能力、综合素质等作为指标内容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最后,企业可以成立评价小组来对供应商做出评价,对于评价结果视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企业的采购部门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指标为标准逐一的对现存的及资料库屮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派专人进行实地的考察,然后对供应商依照指标的项目进行打分,并备注供应商的实际考察的情况,依照所打的分数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对于严甫不合格的供应商建议剔除出资源库,而对于优秀的考虑发展至战略型或重点型的供应商建议进行肃点培养,对于普通合格的可列入供应商的候选名单中。

(四)优化对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范文第3篇

供应链管理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一种新兴企业管理模式,在此条件下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购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己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与相关工作者函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提高T、Q、C、S水平。即不断缩短产品开发时间(Time)、提高产品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提高服务(Service),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上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而在买方市场环境下,顾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要求企业能够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状况下,仅仅依靠一个企业来对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很不经济的,这就需要企业善于而且必须善于利用公共资源和外部资源,相关联的企业必须联合起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形成新的组织形式--供应链。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更新的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演变为管理科学竞争的新格局。采购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供应价值链上的核心、之一,采购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模式向虚拟化、动态联盟和相互协作的方向发展,对以前只注重于企业内部的、立足于企业的采购管理提出了新课题[2]。对采购管理的研究,也开始上升到供应链管理层次。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大企业的重视[3]。有学者提出优化供应链须从采购开始,这是基于采购在制造企业中的重要性和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物资的消耗过程。要使生产经营周而复始,不间断的进行,就需要不断从市场采购物资,以补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等需要;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占企业的总成本的比重居高不下,采购成本的控制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易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复合消费品采购环节对生产成品的价值增值作用均大于生产和销售环节。采购对供应链的价值贡献是显著的。而国内大部分企业对此的关注明显不够,不能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还不能认识到采购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地位;采购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以致采购管理工作水平不尽如人意;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普遍较差,导致采购管理工作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5]。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日益完善及其对企业实践的影响,采购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方面的支持。加速供应链的变革步伐,可以从整体上改善企业采购运作效率和竞争力。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关键在于树立供应链战略观,在采购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传统供应链的改造和整合。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对采购和供应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获得了厂家和商家的认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来解读当前的采购现状、作用和实施,促进企业采购行为的规范,增进采购策略和技巧,充分发挥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雷雷,冯定忠,山城光雄.基于分层模糊综合评价的供应商组合优化选择[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6).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管理 评价指标' 一、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角度,构建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遵循以后一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客观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选择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能够将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并有配套的科学管理方法评价供应商,减少主观臆断情况的存在。

(二)简明适应性原则。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需要好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在能够反映企业重点情况的前提下,减少体系当中不必要的内容和层次,避免选择评价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推广难度的加大。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与管理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体系同理,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需要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当中,对其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进行综合性衡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值,对定性指标进行赋值量化,同时解释定量指标和实际情况的对应关系。

(四)通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原则。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要求具备广泛适应性的要求,除了要反映出供应商在选择过程中普遍性的特征,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利用不同指标的赋值进行反映。

二、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含质量、价格、服务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无论哪种类型的采购,企业都希望所采购的对象适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产品的合格率指标体系,即所采购的产品必须在质量方面达到规定的最低水平,而产品的合格与否需要利用质量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越高,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越稳定。二是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当中的中断率,需要针对不同的供应商,谨慎比对产品运转的周转率水平,根据产品的使用条件,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另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验证供应商所提供的指标内容。三是分析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通过对客户和法规要求的满足,表示客户满意度的增加,这也是组织方面业绩提高的表现。

(二)价格指标体系的构建。供应链的管理,价格不仅仅代表供应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影响,还突出了整体的成本概念,其中包含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等。首先是采购价格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譬如对标准的产品,利用同行业同产品市场的价格比率,表示价格的竞争力水平。其次是供应成本的预期能力,供应商采购的长期成本结构和竞争能力,需要通过供应商的持续改进、成本降低策略、成本体系等进行分析。再次是检查供应商价格体系,并要重点强调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研发费用反应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三)服务指标体系。首先是供应商在整个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即开发商有没有兴趣为企业提供采购方面的资料,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在最短的供货期限内,提高供应的效率。其次是服务方面问题解决死否及时,供应商服务水平的高低,以供应商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决定。再次是供应后期的服务质量,其中很多采购的产品可以长期使用,而使用的时间长短,可以折射出供应商的质量服务水平,并妖气供应商跟踪服务售后的产品,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我们需要统计分析供应商所提供的售后服务频率和内容,然后进行售后服务水平的考核。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效益指数几方面内容。

(一)战略地位:指标是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指标数据的构成包括信息化领导者的地位、信息官职位的设置、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化的预算方案。

(二)基础建设:指标是计算机人均数量、信息投入总额、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联网率,反映出企业信息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情况、协同应用条件,指标数据的构成包括软件、硬件、服务器、工作站、宽带等的投入。

(三)应用状况:指标是信息采集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化水平、决策信息化水平、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网站建设水平、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反映出信息获得能力和企业运营信息化水平。

(四)人力资源:指标是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学习电子化水平。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条件、应用能力、学习状况等。

(五)效益指数:指标是库存资金占有率、资金运转效率、企业财务决算效率、增长指数等,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信息化响应水平、绩效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择评价供应商成为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交期和供应商本身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和意愿、柔性适应能力等。因此,我们需要尽快从质量、价格、供应、服务、技术、内部竞争的角度,构建完善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马金麟,孟祥茹.供应链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7-231

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供应链集成化;发展趋势

企业采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像原材料、生产或销售所需要的设备设施等。由于通过压缩采购成本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采购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渐渐突显出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供应链集成化下的采购管理需要解决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众多供应商之间的联系问题[1]。提高采购管理效率,打破原有传统的供需模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采购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采购管理发展现状

1.1发展现状

本篇文章提到的企业采购是指狭义的采购定义,是指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公司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提供生产原料的活动。

制定合理、适当的采购目标是采购管理的关键步骤。首先是对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的合适与否与企业的生产销售关系紧密,需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对供应商的实力、信誉、行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共赢、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防止供应商恶意抬高原材料价格、产品生产偷工减料、延长交货期限等现象发生。目前,企业的采购重点一般放在供应商所品的价格上,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的问题上考虑价格因素会多于其他像供应商信誉、实力、产品质量、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因素。有些企业对采购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无法保证合理的库存。有时候过早采购,造成仓库积压,浪费空间;有时候采购滞后,影响生产的连续性,企业生产线被迫停工。这些都是目前企业在采购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1.2存在的问题

1.2.1缺乏重视

当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企业都将销售板块作为管理的重点。更多的关注在如何将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集中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在产品的宣传推广上,而对采购环节却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往往忽视采购对产销的直接作用,把“采购”这一前期保障与后期销售不能同等对待。

1.2.2盲目采购

在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以产品原材料为主要采购内容的工业生产企业来说,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灰色采购。采购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地选择供应商,直接造成采购主体的经济损失,使得一些以次充好的原材料应用到生产当中,对生产产品的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给企业的声誉带来损失。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食品事故等多是源于采购的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1.2.3打压供应商

企业采购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是采购人员和供应商。采购人员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会对供应商给出的价格进行议价、还价、压价,一味地追求显性的价格最低化,而忽视隐性的综合成本最低化。针对行业内的大型企业而言,规模大,需求量大无疑是企业的生存优势。采购人员也比较善于利用这些买方优势条件一再压低供应商的价格[2]。另一方面,供应商为了维持合作关系,处于劣势的境地只得降低报价,但是这也为两者间长期稳定合作埋下隐患。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国内的知名企业,例如沃尔玛集团在中国各地都存在拖欠供货商货款的问题,而在美国本土这种情况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拖欠货款会产生一笔高额的赔偿金。

1.2.4采购效率低下

采购环节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企业内部管理、运营制度不健全,导致在采购审批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不能对供应商及时下单,原料就会延迟发送,最终影响生产。缺少监督机制是企业采购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企业用于采购的专项资金被人挪用甚至占为己有,会直接导致采购活动无法进行。

2.供应链集成化

2.1供应链集成化概述

在传统的概念当中供应链就是指原材料的转运,现今,供应链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供应链是联系原材料、产品、客户三者之间的网络。供应链内各成员为了实现整体绩效,进行信息、资源的协调整合。集成过程在企业内部会经历三个步骤:(1)初始阶段、(2)功能集成阶段、(3)内部集成;供应链集成主要集中表现在外部集成阶段。供应链集成化由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合成作业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策略回路;作业回路形成每个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供应链集成化就是围绕着三个回路展开,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2.2供应链集成化的实施应用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已经取代了“卖方市场”。角色的转变,也改变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买方主体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要求更加多样化。为了适应新变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不断改进自身产品的质量,缩短产品更新周期。供应链集成化则可以将企业之间以及外部的采购协同组合起来,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反映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3.供应链集成化下的采购管理

3.1重视信息技术应用

企业的采购人员在供应链集成化条件下,首先要对供应商进行寻找鉴别,为企业选择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商家建立合作关系。解决采购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企业与供应商就所需采购产品的价格、数量、质量、到货期、售后服务等信息进行协商确定后,及时将采购清单发送给企业各部门和供应商,方便企业对生产和库存的安排。

3.2转变采购思想

摆脱传统的以补充库存为目的的采购思想,采购部门应该针对生产的进度和对原材料的要求制定相适应的采购计划。增强采购的主动性,参考或使用准时化采购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因库存过剩而导致的企业储存成本的增加。

3.3转变合作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由一般的合作买卖关系上升为战略合作关系,两者之间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利用供应链集成化的优势,增强竞争力,共同发展。要想转变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企业首先要抛开自身的单一利己思想,消除无条件对供应商价格的打压、拖欠货款等行为,以合作共赢的态度看待与供应商的合作。这样,一方面供应商可以拥有稳定重组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保障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作为企业,可以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在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给予援助,使供应商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提升自身在众多供应商之间的实力,与企业一起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3.4强化激励政策

无论是对供应商,还是企业内部的采购员工,都需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企业通过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认识到自己企业的重要性,从主观意识上加强采购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采取奖金、带薪假期等福利政策激励采购部门员工提高采购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3]。对于供应商,能够确保持续高效的订单就是对供应商最大的激励,企业可以对长期合作、信用较好的供应商分配更多的订单,实现结构优化配置[4]。

4.总结

供应链集成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采购管理在供应链集成化条件下,也向着科学化、人性化、系统化趋势发展。企业采购部门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寻求改进措施,结合运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转变传统思想,促进企业同供应商之间“黑暗时代”的终结,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为宗旨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购管理的新变化势必会从长远和宏观的层面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从而使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薛岭,蒋馥.供应链的模式与协调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8,7(3):34-36.

[2]陈志祥,马士华.供应链中的企业关系[J],南开管理评论,2001,2(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