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块化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增大,住宅价格带来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在此形势下,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也逐步加大。由于建设周期、资金、项目区位等原因,传统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模式并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模块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如何将这一新兴理念与保障性住房的外环境设计相结合是将是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保障房;模块化;景观设计;低成本园林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资助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人们对居住空间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房地产开发迅速发展的若干年后,随着国家的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新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及室外环境建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增大,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如大中城市商品房住宅价格上涨速度过快,使新就业职工为代表的中低收入群体出现住房难题,因此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不断展开。保障房这一特殊住宅形式应运而生,而相应的设计理念却并没有及时跟上,旧有的传统设计方式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大阻力——建设资金不足、缺乏合适建设用地,为了保障基本住房需求,保障房景观建设成本不断被压缩,建设用地质量普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设计阶段实现低成本的模式下、不仅合理满足公租房居住区户外景观需求,同时兼顾后期养护、管理,践行保障性住房景观全生命周期的实用性、经济性、生态性,是风景园林行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模块化设计相关概念
2.1模块化
模块化最早出现在工业设计领域。所谓的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
2.2模块化设计理念
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它已经从理念转变为较成熟的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理念,是指充分考虑景观全过程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材料,将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功能组件模块化。建立模块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适应选择,有着可复制、低成本、高生态效益的特点,可避免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造成的盲目设计、过度设计、不合理设计,导致的生态效益低下,能够解决北京市公租房户外景观设计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研究如何将模块化生态设计理念运用于公租房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城市住区绿地量少面广,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3全周期成本
设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也是模块化设计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CycleCostAnalysis)包括初始化投资成本、运营、维护和替换成本,是一种针对项目整体运营过程的全面分析策略。从景观设计的成本角度出发,景观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成本(第一成本)、长期运作和管理成本(生命周期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三个部分。除了第一成本以外,全生命周期成本也是构成景观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包括施工结束后的原材料、技术或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管理的费用,景观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营、维护、管理成本。景观设计成本核算大多只考虑第一成本,而忽略后期管养成本和环境影响成本,只有将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成本指标纳入统计,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成本。景观成本中还应包括环境影响成本,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与建成后景观设施或工程会对环境造成的一定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遭到的这些破坏进行弥补与修复所付出的成本就是环境影响成本。例如大量的硬质铺装会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土地对地表水的吸收而导致地下水的补给不足,同时造成动物生态廊道的断裂等。
3.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居住区景观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模块化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核心功能块进行划分,得出子系统分级,并根据实际需求将多个核心功能块进行重新组合。具体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往的设计流程多为设计理念的推导、提出初步方案、方案修正、方案细化、得出可实施最优方案,然后再考虑如何将图纸内容通过施工转化为实际建设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由于设计师水平高低不齐,异地施工施工队素质难以得到保证,材料供给突发短缺等情况,导致居住区景观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地避免一部分问题。模块化设计理念,是以一种工业生产的思维进行设计,力求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之初,会将居住区根据情况划分出核心功能块,包括交通模块、场地模块、植物模块三大部分,其中每个模块下又有子模块。根据居住区景观品质的不同,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材质选择,可以在模块库中进行挑选,整个设计流程更像是一种组合拼装的过程。此外,由于模块化设计施工的贯通性,在施工开始前很久就能得知不同产品的配比、用量,有利于提前获得稳定货源。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模块组合的形式有利于打造系列品牌,不同档次的产品造价在设计时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2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普通居住区中的运用
现代居住区已步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建设流程节点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因此模块化设计理念也早已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2015年3月,远大集团位于长沙某楼盘的一段施工录像,再次让普通民众了解到模块化生产、施工流程的效率——1200名工人,除去停工时间,仅用19天施工,便完成一栋57层住宅楼搭建。除了设计理念、设计软件的更新,新型材料的使用也是模块化设计能够大量推广的重要原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预制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提升。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是指在预制厂或建筑工地加工制成,供建筑业装配用的加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预制混凝土(PC)构件的材料特性日臻完善,生产价格低廉,生产周期短,在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将会在居住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之对应的,在居住区景观中也有所运用。一些大型开发商,实验性的用PC构件园林绿化的小构件如彩色地面砖、路缘石、混凝土植草砖、透水性场地砖、预制台阶、混凝土花钵、花台、混凝土车挡、混凝土隔离、集水沟等。
3.3模块化设计理念在保障性住房中的运用
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性质相同但定位不同,具体实践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工期紧张。在保障性住房中,根据使用者收入水平及生活状况,还可以分为廉租房、“两限房”、公租房、自住型商品房等多种类型。廉租房,“两限房”等安居工程,主要针对的是长期生活状况较差,全家收入较低群体,对这一群体而言,解决有和无的意义远大于住宅配套公建的建设情况;而自住型商品房、公租房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刚步入社会工作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普遍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多数是因为到达本市时间较短,工作年限较短,或刚组建家庭不久导致个人及家庭平均收入不高。他们对居住区的审美水平、生活情趣、使用功能有要求,因此不能简单的按照廉租房和“两限房”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从普通居住区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实践来看,引入保障房居住区景观设计十分有必要。笔者在与甲方的沟通中了解到,保障房居住区景观的工程造价基本控制在100-120元/㎡,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大范围、高精度设计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模块化思维来进行设计,将保障房居住区景观分为几大核心模块,再根据实际功能需求选取子模块,用拼接组合的方式完成设计,省时省力,景观质量也能得到保障,通过简单的微调,就能继续深化施工。
4.结语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新型设计方法,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笔者在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实践中,采用过传统设计思路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两相对比发现模块化设计理念有很大优势:对于建设方,模块化可以更容易明确需求,控制成本——用增减子模块、替换部分模块,可以控制成本、品质;对于设计师和施工单位,模块化后标准的功能性基础模块和标准部件,可以避免设计施工的简单失误,减少基础性的重复设计;模块化的方式也便于在修改中限定范围,模块化是建立在预先需求研究的基础上的,对于设计也可以减少当前工作量提高效率;基础模块的标准化更利于设计师把精力放在更高层面的思维上。优秀的设计也可以作为模块进入标准化系统,是优秀的设计延续。配置的规范化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使公租房景观设计达到及格线,满足居民使用需求。当然,模块化设计理念作为新兴事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模块体系的构件,以及模块库中子模块的搭建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市场对模块化设计的认知目前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保障房景观设计领域的推广任重道远;保障房建设作为安居工程的核心内容,很受国家重视,各项标准和法规的更新较快,现有模块库的迭代更新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作者:郭汉 张凯莉 周曦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参考文献:
[1].言静蓝.北京经济适用房居住区绿地环境探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
[2].周旭东.重庆市公租房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张莹.长沙市公共租赁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姚栋.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趋势——3个美国案例的研宄与思考[J].建筑学报.2012
[5].曹岳承.我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做法与问题——保障性住房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邱敏芳.深圳市坪山新区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2
[7].罗洋.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05
[9].高枫.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7)
[10].董丽.北京城郊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景观价值评估[J].风景园林.2013
[11].赵燕菁.廉租房建设与国家宏观经济[J].城市发展研究.2005(03)
[12].伍冠玲.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其借鉴[J].北京房地产,2009(03)
[1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007
关键词:住区景观;设计管控;景观视觉效果;功能
1住区景观发展概况
1.1模仿公园式绿地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住宅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居住需求,对绿化关注对不高,居住舒适度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开始注意生活品质。一些单位开始为普通职工配建职工家属院式住宅,优化服务需求,增加活动设施及绿化配置。加之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人们对社区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此外,居住区绿地的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绿地的形式类似于城市开放公园,道路将居住区和绿地分而划之,形成公共绿地,这也是小区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1.2景观多元化发展阶段。有了前期的积累和国外住房模式的引进,房地产公司加大了对住宅景观的投入力度,各种设计风格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居住小区。这一阶段,景观设计追求平面的图案感,着重关注平面构图关系,高容积率的土地鲜有出现,大型多集群社区减少,景观营造手法发生改变,住区景观设计日益关注小区内业主的体验。在此期间,一些房地产公司制定了住宅景观管理和控制体系,以创建具有特色的景观风格,同时,注重提高住宅景观质量,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1.3景观设计标准化发展阶段。此阶段开始时,住宅景观风格不再受景观专业人士规划景观的约束,多种样式的整合及元素的穿插使用备受推崇,对大型景观设计的热度降低了,也不再追求平面图案化视觉效果,更加关注景观的空间关系和功能体验,也就是植物造景。景观设计师的研究重点从硬场景的表现转向软硬场景的研究及整合,甚至许多设计机构都配备了专职的绿植配置人员和设计部门[1]。1.4强调住区景观功能阶段。2016年,绿地集团提出了名为“理想家”的产品概念,从社区景观环境于客户日常生活出发,深度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从景观功能设计着手,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在设计住宅景观空间时,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方式,配置专门性的活动设施,不断满足人们对户外活动的需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研发景观功能,增加更多人性化服务内容,引入现代科技,营造智能家居新典范。至此,房地产行业各大房企开始加强景观功能探索,不断研究和改进住宅景观设计和控制,并在景观类别中阐明社区的功能要求。
2现阶段住区景观存在的问题
2.1成本与景观品质的平衡问题。住区景观直接反映了产品的溢价,与此同时,产品的价值不能很好地在景观设计中反应,房地产公司想利用景观设计反映产品质量,但投资少,担心影响整体收益。然而对景观设计的低投入,又会降低景观总体质量。根据产品、客户、经济等方面的需求,景观专业人士正努力在成本和美化环境之间找到平衡,在景观造价限定的条件下,慎重思考景观品质如何满足产品定位。2.2消防场地对景观空间的影响。当前,消防规范日益严格,对设计及验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室外消防系统的增设加剧了对景观设计的影响。这会对景观产生负面影响,压缩景观空间,并影响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影响绿地组成和布局,一些房地产公司通常在首次验收后采用改造的方法[2]。也就是在消防部门完成一系列消防验收工作后,再改造原始的消防场所,在此期间引入景观设计,满足符合人们审美需要的绿化设计效果。为后期的改造埋下了较高的安全风险与隐患,增加了后续消防工作难度,因而近年来,消防场地景观化设计已成为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3景观空间活动功能的不合理性。现阶段,居住区居民对景观空间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企业未对居住者活动功能空间真实需求进行研究和考虑,其产品并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在某些居住区中,车道一侧设置儿童活动空间,存在安全隐患,而鲜有人使用。住宅区内活动广场的缺失或是面积少,导致人员活动占用球场等其他运动场地,原设计活动场所失去了价值,出现混乱使用的现象。
3住区景观设计管控要点
首先,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控制。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房地产公司应与各类与工作相匹配的公司、团队建立相互协同共进的合作模式。设计管控流程分为设计预控阶段、设计中控阶段、设计后控阶段,分别与设计成果出图、施工过程效果把控、项目后评估一一匹配。通过评估,对项目设计管理流程、要点、管理动作进行沉淀,从而更好地为未来项目服务。其次,住宅景观设计的质量控制。是指在住宅景观设计的管理和控制中,使用标准化设计技术和标准化模块,以达到理想化的把控住宅景观设计质量的目标。最后,住宅景观设计的成本管理。在住宅景观设计管理中,意味着要建立标准化的成本模块,以更合理地管理和控制景观成本[3]。
4璞樾门第项目景观设计管控
4.1总体设计管控。该项目获得批准后,设计部立即启动项目的景观设计招标,根据项目的新中式设计风格、新城TOP级的产品定位,从主流市场中选择4家合适的单位进行邀标。通过公司成本部及设计部对商务标和技术标(设计服务建议书)的评标,最终确定奥雅成为该项目景观设计单位,并明确主创设计团队成员。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部景观负责人运用景观设计任务书,为设计师明确项目定位、限额指标、设计内容、设计深度、设计界面、设计成果提交时间的要求,减少了设计过程中非技术性、非必要的重复修改。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与设计部积极互动,保障景观设计成果与建筑、室内等分专业的匹配性,设计造价是否满足限额指标,设计调性是否与项目整体定位与调性匹配。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设计部景观负责人与设计院针对新中式风格景观材料进行反复筛选,确定了最终应用的景观材料。在项目施工招采过程中,对投标单位宣讲设计意图、设计材料、主要节点,保障投标单位在充分理解图纸的情况下,合理报价、合理中标。在施工过程中,协同景观设计师对景观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实时跟进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纠偏施工中存在的错误,对现场施工难点进行技术指导及优化。在项目景观全周期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设计优势,推动施工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完美呈现。4.2功能标准模块的应用设计管控。在璞樾门第项目中,景观设计应用新城体系内部分标准化设计模块,重点强调对居住区入通组织功能的设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口采用标准化模块时,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合理设定人车分流的基本功能,活动场地采用标准化模块,划分不同的年龄段人群,以满足这2个年龄段的场地使用需求。4.3成本设计管控。在住区景观成本管理和控制上,很好地利用了不同植物配置方式,打造不同的景观节点。结合项目主次节点、名贵树种与景观材料做好等级分配,并合理地隐藏低成本的投资区域。减少远距离景观和背景景观成本,提高景观体验的整体效果。节省成本和保持效率是指使用合理的模块化景观设计,减少美化成本。4.4景观设计专项管控。住区景观成本是房地产公司在景观建设中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成本管理贯穿从景观设计到景观建设完成的整个景观建设过程,景观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景观建设的成本控制结果。本项目被定位为集团的重点项目,要求展现新城的产品力,项目完成后获得多个奖项,新城在上海地区的品牌形象、产品力都得到了良好的展现。4.5景观设计落地还原度管控。使用标准化的设计管理和控制,结合项目资料,严格把控还原度的管理,有效解决住宅景观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设计阶段的审图要点、风控点,招采过程中的材料选型定样评审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巡检还原度评审表,现场景观实体样板段评审表,层层把关,从而保障设计方案到现场极高的还原度,满足了景观的实际展示效果需求。
5结语
璞樾门第项目在整个景观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标准化设计管理和严谨的管控方案,在景观示范区首开阶段就实现了预期的景观效果。实景景观的展示促进了销售,并助力营销,交付区巩固了企业在青浦城区的行业标杆形象。与此同时,在新城璞樾门第项目的实际应用中,对景观设计采取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优化措施,将会在后续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引入和提升,从而形成用于构建后续优质项目景观的新模块。
参考文献
[1]罗丽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管控要点———以上海城开•珑庭为例[J].现代园艺,2018(10):171-172.
[2]代玲丽.居住区园林景观示范区浅析———以唐山中建府示范区设计实践[J].中国房地产业,2020(11):266-267.
[3]严璟.景观施工设计与住区成本管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2):1135.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一直以来,景观,建筑,城规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景观设计课主要开设于建筑院校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农林院校的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1]。不同院校的专业背景,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都会使景观设计的课程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面对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对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所开设的景观设计课程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让它很好地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服务,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紧紧围绕我院的办学目标,结合我院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我们自身特色的景观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一门能起到促进作用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国内教育现状
景观设计一词作为一个专业词汇由“现代景观设计之父”Frederick Law Olmsted在1857年提出。1900年,美国哈佛第一个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1997年,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教授第一个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开启了景观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2]。
目前国内景观学科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学科目标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按照自己特色优势来进行课程建设。比如,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工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景观艺术造型方面的研究; 以北林为代表的农林院校侧重植物景观配置,景观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则较于突出学生的手绘,设计表达等内容。因此,景观设计仍是以服务于其他学科为主,还没有完全成熟独立[3]。
三、实践研究
一、明确教学思路,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首先,以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为基础的学校要能够站在高处看全局,培养学生全面把握某一块地最恰当的利用或为某些使用目安排最合适的土地。 所以,所以在制定建筑学专业课程培养计划的时候,我系建筑与城规教研室除了考虑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充分考虑到建筑学科与景观学科相互联系的特点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等各方面的因素,开设《景观设计》课程。这样可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它们从中汲取营养,逐步将景观设计的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与建筑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成一体。只有明确了教学思路和方向,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同步进行
首先,在平日的教学中可以围绕《建筑设计》课程开展,结合一些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典型性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学科范围和工作要点,使建筑与景观之间不出现断层,建筑与景观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而不是通常的在最后的“残留物”上做景观。最好是能一一对应,在同一学期安排相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课程和景观设计课程。其次,建筑学科下的景观设计主要涉及到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方面。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也适当提高以上相关类型的授课学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第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植物认识与利用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方面是薄弱环节,而这又是最能体能景观设计思想所在的方面,也会影响到同学们今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性开发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进行景观植物应用、景观生态设计、景观低能耗专题讲座,普及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既科学又灵活的教育方式。
三、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各高校对景观的认识不一致,从事景观设计教育的教师也分别来自不同背景,教学水平也参差不一。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需要长期进行,始终贯彻的方针。比如,学院和系上会不定期地安排建筑与城规教研室的老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利用寒暑假进行校企合作等等。一方面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一方面帮助老师们积累实战经验,更好地服务课堂。由于景观设计涉及科学、技术、艺术、人文等相关知识,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这一门课程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学到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实际技能,是我们现在以及今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在建筑学学科领域开设景观设计课程,能否展示其课程雄风,将其特性和优势渗透到建筑学专业学习的实处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一直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我院建筑学专业中景观设计课程设置的思考,笔者希望能够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我院的专业建设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提升和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汛翰,论我国的景观教育,建筑学报,2006.2,80-82
[2]申迎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49-50
研究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所居住的最直接的空间莫属居住区了。从居住者的角度来看,随着室内居住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居住区的关注逐渐由室内环境空间投向室外环境空间,对居住区景观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开发商角度来看,现今国内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楼盘基础设施都相对完善提并且相差不大,这种情形下一个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优质景观环境无疑是开发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有力筹码;从景观设计师层面来看,明确把握风格定位,着重体现居住区景观背后的人文内涵、因地制宜、寻求技术和设计上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当今社会每一个景观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如何提升居住区品质,创造悦人的居住环境和鲜明的风格特征,已经成为当今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今国内流行的几大主要风格及特征
1. 中式风格
起源于中国本土,其景观风格典雅精致,细腻秀美。中式风格又分为传统中式和新中式两种,传统中式风格一般包含亭台楼阁、假山、粉墙、黛瓦、回廊等建筑元素和松、菊、梅、兰等植物元素,宏观布局考究细部造型精美。代表作有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和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景观中的新中式风格是对传统中式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造景技术手法和新材料对传统元素重新演绎,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美感。代表作有万科第五园等。
2. 简欧风格
起源于欧洲各国,典型的欧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传承一些欧洲国家的贵族气派,简欧风格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加以简化,主要特点是色调浅、造型简练、构图多为对称或几何形,一般包含雕塑、喷泉、整齐的绿篱、欧式的栅栏和廊柱等元素。现代简欧风格更为清新简练,也更加符合中国人含蓄的审美观,是现今使用的比较多的一种居住区景观风格。代表案例有成都挪威森林等。
3. 法式风格
起源于法国,法式风格宏观上讲究对称和均衡,细部讲究精致和美感,工艺上讲究精细考究,由此营造恢弘磅礴的气势和高贵典雅的贵族风格。一般包含法式廊柱、喷泉水景、复杂的花纹和图案等,整体造型严谨庄重、颜色绚丽、气势磅礴。代表作有南海都市欧情等。
4. 欧陆式风格
欧陆风格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涵盖面广最初起源自欧洲和美洲大陆,是在国内设计师们加以整合重新定义从而发展而成的一种景观风格。主要设计元素包括欧式景观建筑、绿篱、花坛、喷泉及繁复的雕刻等。
5. 地中海风格
起源于欧洲南部滨海地区,地中海风格所使用的柔和色调、简洁明快的造型使这一风格极具具田园般的亲和力。基本元素包括白色的灰泥墙、蓝色的门窗、大量的拱廊拱门、花架、阳伞、以及色彩亮丽的陶砖。代表案例:成都百仕凯旋城。
6. 东南亚风格
东南亚风格具有鲜明的热带滨海风情,主要的特点是植被茂密、水景丰富、重视景观小品的点缀效果。主要元素包括厚重的亭廊、金碧辉煌的装饰、富有特色的景观小品、游泳池、躺椅、喷泉、朴素的茅草屋和原生态的木材等。国内此风格代表居住区有银海畅园、深圳的金湾蓝域等。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问题一:在设计中人工环境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导致各个景观风格形式呆板、内容单一。
人工环境作为人类改造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实质应当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外化体现。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到所用风格的发源地与居住区所在地的区别和联系,这种区别应当包括建筑、人文、历史、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等众多方面。设计思路切忌生搬硬套,否则将会使整个居住区景观呈现出有景可看无意境可赏的空洞尴尬局面。应当融合当地特征,追究注重表现形式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
注重景观表现形式背后的丰富内涵、寻求内容上的创新与丰富、使景观既有风格特征又具地域特色,有以下几个层面可供参考:
(1)材料上
寻求替代材料,就地取材,以居住区所在地区常见的建筑材料替代景观风格中原有的材料,这样不但保留原有造型,而且当地材料的运用使得该风格又具有一定地域气息,这种两种地域间的碰撞与融合,可产生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并将居住区景观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2)技术上
技术的进步使得景观元素的表达更具创造性,例如中式景观风格中的假山石(图1-1),在现代居住区景观中经常以人造山石(图1-2)或以金属铸造和切割的技术(图1-3)加以表现,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可以随意创造可控制石头的形状,使之形式多变内容丰富,且更具趣味。
图1-1 冠云峰
(3)地域文化元素上
将居住区所在地的文化元素及文化符号加以转化,并且创造性的表达,使地域文化元素与所引入的景观风格相互融合与渗透从而达到一种创新,这种不同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的融合,实质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2. 问题二:户外设施模块化特征明显,与其周边景观风格差距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使景观设施风格化
户外设施又被称为“户外家具”,总的来说包含各类场地中必要的桌凳、亭廊、废物箱、照明灯、锻炼设施等。户外家具在体现居住区景观风格上应具有重要作用。经调查研究发现,户外设施尤其是锻炼设施模块化特征过于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整体风格。若使问题得到解决,可尝试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
从居住区景观风格中提炼出色彩基调,在户外设置中加以运用。如在新中式风格中色调多以黑、白、灰、青等淡雅色调为主,安置其中的户外设施可以选取相应色调来提高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又如具有田园风情的地中海风格,可以从中提炼出白、蓝等颜色,相应的景观设施也可使用此类颜色。
(2)材料
材料上可以改变设施中一贯的钢筋模式,加不同景观风格中相应的材料,例如在地中海风格中可以给户外设施加入色彩鲜亮的陶砖、或给东南亚风格中的配套设施加入木材和茅草等。
(3)造型元素
尝试将居住区景观风格中的元素加以提炼,并且与户外设施的造型设计相结合,或者直接使用景观风格发源地的传统景观设施,如中式的红灯笼、欧式的栅栏等。
3. 问题三:对景观风格的营造多倚靠硬质景观,忽视植物这一软质景观在体现设计风格上的重要作用。
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某些居住区景观风格中,居住区所在植物种类与风格发源地差距较大大,例如:东南亚风格具有鲜明的热带滨海风情,景观植物配置中也使用了大量热带植物,如棕榈树、椰子树、橡皮树、鱼尾葵、菠萝蜜。其中的一些树种不易在中国北方地区存活,故国内北方地区的居住区若想建成东南亚风格景观,在植物选择上会有一定限制。
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居住区景观风格选定植物配置基调,先从宏观上判断景观风格植被类型,再抓住景观风格的植被的主要特征,选取居住区所在地的不同种但某一外形特征相似的植物,如在我国北方居住区营造东南亚风格,可以选择叶片形态相似的铁树(图2-1)替代棕榈树(图2-2),再加以植物配置上的精心安排,亦可体现出热带滨海风情中茂密热烈的植被风貌。
图2-1 铁树
图2-2 棕榈树
结 语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践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2005年,学制三年,至今招生七届,已毕业四届,现有在校生268人。本专业是适应河北省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设立以来,不断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本专业现有教师团队20人,专业教师9人,外聘实践教师9人,专业辅导员2人。环境艺术专业现建有装饰材料实验室、制图室、电脑机房、美术画室、工作室共5个实验室。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11家企业签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争取经过2~4年的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训需求。同时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
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
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
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
④风景区规划设计。
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
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
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
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
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
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 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 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
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 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
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景观设计员”和“景观施工员”证书的考试,与市场资格就业接轨每届学生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本专业在2010年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许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实施“双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逐步实现零距离。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在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