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 问题 改进对策

一、前言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不仅要求对现有的自然生态加以保护,更要求对城市景观、人文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加入生态要素,强化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在未来,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将不断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将不断提高。因此,研究如何改进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设计实践中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教学大纲,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应当包含五大知识模块,即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景观建筑和园林植物。笔者曾对学生进行过一次课程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学生对于课程进度安排的整体认可度较高;对教学内容的设置顺序满意度则低至不足五成,对各模块专业知识与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作用认可度高低不一,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实践内容不多且案例教学较少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程度较低,满意度亦较低;同时也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受调查对象认为课堂氛围较为生硬,师生间互动不足,并希望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

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需要再调整、再细化,未能跟进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当下课程内容的学习意义产生了质疑;二是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方法僵化;三是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的不够,学生未能熟练掌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关键技巧。

三、改进对策

(一)完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调整内部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结合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教学大纲充实新知识点,并对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和较老的内容进行删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该学科的最近发展状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牢固掌握各部分内容。

(二)灵活应用并创新教学方式

一是灵活应用案例式教学。景观规划设计课必须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学生才能对景观规划的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点有更直观的认识,理论知识才得以体现。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应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使学生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来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空泛地反复强调;另一方面,完善案例教学的过程,由“简述―分析―评价―总结”四个部分组成,对案例的分析要深入、细致,案例简述以教师为主,案例的分析、评价以学生为主,总结部分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性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二是结合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由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课下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课上围绕主题各组发言,提出各自的观点,并展开分析和证明,发言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予以评价。这种学生讲、教师听的模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资料搜集、整理、发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准备认真、发言好的学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对学生能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

三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必须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目前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学效果令人不满意。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除了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以外,还应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将教学变为相互平等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课上可以随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甚至辩论,还可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影音文件等,多渠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交流中获取知识,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学生实践动手、设计能力相对较差,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应设置足够学时的课程设计周,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到实际的项目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并加以分析,得出设计思路,使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教师应认真指导,提示学生应考虑的问题、帮助整理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此外,应增加外出实习、调研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调研任务,用专业的眼光亲自感受和体会景观规划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开拓学生视野。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41-245.

[3]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和对策[J].中国园林,2001(1):7-10.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文化;大连;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文化基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文化,将生态文化融入渔业资源的开发中,能够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对休闲放松的追求。

1生态文化与休闲渔业分析

1.1生态文化

对于生态文化的理解大都围绕着物质、行为、制度等方而进行概述。根据实际景观规划的需要,采用柴毅龙对生态文化内涵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2个方而;广义的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主要体现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思想观念、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种制度等生态文化。狭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指19世纪以来,人类在重视自身生存的环境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系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文化在旅游方面的研究有:李娟从文化学、生态学、旅游经济学的层面,对旅游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及内在机制做了探讨;土洪成通过已建景区的典型事例,分析总结了我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冉琼对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在生态文化旅游规划方面、生态文化旅游经营方面、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大环境方面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2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渔业活动方式,指的是利用渔村空间、渔业自然环境、渔业生产场所和渔业设备所进行的一项劳逸结合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达到渔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目的,提升旅游者对于渔业的体验和旅游品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渔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渔业良性发展。台湾渔业局从1998年起在基隆、梧栖等6个渔港,强化休闲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的休闲渔业起步于20世纪末,大陆休闲渔业发展各地起步时间不同,以渔民和小集体白发投资建设为主,但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最初的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省市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目前国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和休闲渔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

2基于生态文化的大连休闲渔业景观规划

2.1相关理论研究

1)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的广泛应用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景观规划设计有了生态学领域和区域规划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密切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类型,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是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斑块、廊道、基质各要素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大小、形状、边缘长度、分布格局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功能。其次是景观整体性原理。该原理强调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构成特定景观,其中的主要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具有整体性的生态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不稳定。最后是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和空间上的多变与变异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景观的复杂程度,具体的研究可以从格局多样性、组分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进行分析[1]。2)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是休闲渔业景观规划中的主要和关键原理之一,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有以下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园林造景艺术,这其中主要是配景和主景、实景和虚静、抑景和扬景的搭配关系,休闲渔业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只有经过园林造景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艺术性融入休闲渔业景观中。其次是园林布局方法,园林布局讲究的是景物和视线的相互作用关系,休闲渔业景观中空间感的强弱取决于景物高度和视线的项关乎关系,由此分为开朗景观和闭锁景观两大类[2]。

2.2大连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

1)休闲度假区。渔夫的形象在中外文化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大量休闲渔业中的休闲度假区主要目的在于打造渔夫庄园。渔夫庄园的设计在建筑上采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房屋设计,并配备生态厕所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设备,装饰风格中更多地采用斗笠、鱼画和鱼形装饰,在增加农家乐氛围的通知彰显远离尘嚣,回归宁静的感觉。2)温室大棚区。温室大棚区主要是提供水果和蔬菜的种植及采摘体验,建议大棚建筑采用如下的样式,长80m,跨度7m,高4m,其中种植的品种可以充分体现东北风情和大连特色,并根据实际情况,引入部分温热带水果,让有课体验到不同地区的风味。3)渔业养殖垂钓区。休闲垂钓区是休闲渔业景观设计中的重点,推荐将网箱养殖作为主要的建设类型,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养殖鱼类既可以用来出售,也可以供游客学习参观网箱养殖技术,同时作为推荐窗口将北方名优特水厂向全国游客进行宣传。垂钓区建设以游客游玩为重点,通过数据调研和相关案例分析,认为可以在垂钓区附近配套建设渔人码头、体验馆、渔家宴和风车乐园等设备设施,共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放松心情,充分体验大连休闲渔业带来的快乐。4)湿地区域设计。湿地系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应注意对于原始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持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建议建设固定式、永久式的人工建筑。为此建议设置野餐区、野营区两大区域,其中野餐区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餐具和炊具,游客可以自行进行烧烤和野餐,食材可以是自带也可是垂钓所得。烧烤亭建议采用原木材料,减少化工材料的使用。野营区主要选取自然干净的平整土地,供游客再次进行帐篷野营生活体验。

3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休闲渔业景观规划中需要紧紧围绕生态文化的理念和要求进行,在保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本文针对于大连丰富的渔业自然资源,提出了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谢福春,朱琳,王崑,洪丽,张璐,刘威.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14,(24):74-78.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传统工业化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是对环境质量的破坏问题不容忽视。现代工厂企业要向实现快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往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设计理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兼顾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模式, 是现代工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标志着现代工厂景观研究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2、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理论

2.1 “去工业化”景观的内涵

去工业化本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滑,而将去工业化应用到现代工厂的景观研究设计方面,我们需要对“去工业化”重新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工业化的概念,我们推出去工业化在景观研究方向的理论为“对生态进程没有破坏的前提下,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景观设计理论”。去工业化景观理论中,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相互关联,通过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将每一个过程串联在一起,全面考虑生产、生态和人的需求,建设现代工厂景观生态系统。

2.2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工厂正在经历工厂转型,所谓工厂转型,即是由传统工业的工厂向现代工厂转型的一种过程,其基本特征是转变或者扩增。现代工厂转型的主要原因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的生产项目、原有技术纵深发展以及发展模式的改变等。转型工厂的景观设计会因工厂的走向不同而有区别,现代工厂的规划和设计在考虑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无论是进行新厂规划或者旧厂改造都应充分考虑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这样既可以实现现代工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协调整体景观斑块的布局。

2.3 某热电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本文结合某热电厂的实际案例对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某热电厂进行厂区规划分为厂前区规划和成产作业区规划两个部分,厂区规划借鉴了“去工业化”景观设计规划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简洁、凝聚、生长的设计主题,营造现代工厂“去工业化”的花园式工厂,并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打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更是一个三季有花四级常绿的公园式绿化工厂。

运用“去工业化”景观设计理念对热电厂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时要突出其电厂特性,运用“电流”的抽象形状和“叶片”形状作为整体构图元素,再配合“四季”的规划空间布局,展现现代化、简洁的办公气息。

3、现代工厂特质与“去工业化”景观生态规划

现代工厂因其生产工艺、防火、防爆、采光、通风、生活、居住与环境等要求,从而形成由生活、生产、办公等一系列空间组成的特有的工业空间景观。

3.1 现代工厂的功能区域构成及其景观生态规划

工厂按照其功能性质不同,将区域分为:办公管理区域、生产要素区域、后勤保障区域、职工生活区域以及弹性用地等。

(1)办公管理区域:办公管理是工厂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系的地方,对工厂的每一个部门进行指挥调控,是展现工厂形象的重要空间,也是整个工厂的行政枢纽。现代工厂的转型和发展会因工厂规模和体制不同而其办公管理区域会有所差异,是重要的功能区域。

(2)生产要素区域:生产要素决定工厂的发展方向,是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高的使用率和较大的占地比例。主要包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运输设施以及各类管线等。

(3)后勤保障区域:后勤保障区域主要用于存储原材料、产品和设备等。分为露天、半露天以及室内三种。

(4)职工生活区域:职工生活区域提供生活需求用地给职工,用以餐饮、娱乐、消费、出行和教育等。职工生活区域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5)弹性用地:为了不局限工厂的长远发展,也为了避免出现工厂发展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矛盾,因此预留一定比例的弹性用地。

以上所述皆为现代工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五大要素,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之间有相互联系和影响。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统筹以上五个要素,合理规划工厂厂区各区域的规模和功能、交通选择和布局、生产安全和清洁卫生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高效以及布局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工厂景观。

3.2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的能动作用

现代工厂从事工业生产对与生态系统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设计规划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为目的,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3 制约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的因素

(1)生产和资源节约

现代工厂也不能摆脱其提高经济效益的特质,还是把生产及其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现代工厂要向实现“去工业化”景观规划的愿景,首先要控制生产的源头及过程,一方面要遵循生产要求;另一方面要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并且实现节约、低效、高能,景观规划。

(2)场地和环境友好

现代工厂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比如不良耕地、垃圾排放场、回填场以及工厂自身代谢所产生的三废等。

(3)建筑分布密集

工厂里建筑物、构筑物、设施、以及道路的布局不合理,建筑密集且硬覆盖率较高,那么景观规划设计的空间就相对较小。

(4)管线密布

生产工艺需求导致工厂场地内管线密布,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给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设计规划带来了麻烦。

(5)工厂的特殊建筑和服务对象较为单一

工厂里会因为生产要求从而设置一些特殊建筑物,会对工厂整体景观视觉效果有所影响。

某热电厂运用“去工业化”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厂区规划也避免不了以上这几个影响因素,将整体空间布局体现“一轴,两线,四片区”,建筑设计运用院落的传统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有机的把建筑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感。厂房立面设计也紧紧把握住去工业化设计理念,整体上大气稳重,在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力,符合电厂的特质。

4、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为了进一步深化其发展和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今后的“去工业化”景观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第一,应该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现代工厂进行景观规划应该从生产的全部过程全面考虑节约资源和建设环境友好型工厂。第二,引入“去工业化”景观风险评价并对环境进行战略性质的调控。第三,我们在设计时也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如雨水回收,太阳能灯,中水利用等措施。最后,处理好各大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其本质功能,并着重有关植物的景观规划,体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理念,同时增加了观叶、观花、观果的不同效果。

5、结语

现代工厂“去工业化”景观研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融入经济社会高效低能的理念。但是由于“去工业化”景观研究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初期阶段,因此研究“去工业化”景观对于现代工厂的景观规划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一个融合自然、人文特性,体现集团文化的现代化、花园式厂区。

参考文献

[1] 黄志新,张建平. 试论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 彭峰. 城市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3] 章超.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景观规划;生态特征;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3004

1引言

“景观”一词从古到今被人们或简单或复杂的描述,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所谓的景观一开始只是单纯的自然景观,等级制度的发展开始使得“景观”变得私有化,但依旧在园景上模仿自然。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更是堪称完美,秉承“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理念。时代的发展,设计理念的改变,规划的范围也逐步加大,但是在现今的规划设计中却频频出现纰漏,出现了“千城一面”、“千河一面”的现象。设计师刻意的追求某种景观价值往往忽略了规划设计景观所在地的生态特征和人文环境,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要好好遵循几大设计原则,同时也还要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好的景观规划设计更是要讲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尺度上,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1]。”若是可以把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成为关于对室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探究,那么如此说来,景观规划设计者们便是营造和维护好这一关系的“和平使者”。而就景观规划设计本身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协调多方面的能动性的设计。“协调”一词顾名思义与今天的“和谐”一词如出一辙。如此可见,前人对于景观规划中的核心理念的提炼与研究已经相对较为成熟。

2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自由”一词不单单是指肉体上的自由,更大一部分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自由。笔者认为“自由”被当作是一种思想或是某种主题,较多的运用在景观规划设计上。“自由”无论是对于规划设计者而言,亦或是对游览者来说,都是无限追求的。就规划设计者自身来说,“自由”更多的是以一种随意的组合形式,一种极简的规划设计理念,一种最原始的心境。但对于游览者来说,自由更多的是一种单调色彩中的一道彩虹,一种忙碌时余光中的一抹新绿,一种嘈杂时向往的一片净土。

景观规划设计从字面意思上看来是对景观进行系统的规划整合与设计构思,使其更好更完善的服务于人类。由此可见,设计师的职责重大,可以称得上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心灵师,即融合人、景观、建筑等于一体。景观规划设计是对人文、生态二者结合的整体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且借助自然力的再生设计。诚然,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理念在前人的认知基础上不断发展,从只对原有的场地进行定性分析变为对场所的定量模型分析,从单一景观布局设计到综合景观布局设计,从局部思考到全局部署,从传统观念到生态美学,从常规方法到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的过程,使景观的开发与保护更加有条例可遵循。

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一个事物的发展、成熟、壮大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上古时期对万物的认识历经了“无知――探索――开发”的过程。在不断的去索求,使自然界为自己所用,可以称为人类的欲求阶段。

二战后,随着西方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逐步达到。人们在力求经济进步,对资源的无限度的开采,对土地的无限度的占有利用,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可以称为人类的索欲阶段。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开始慢慢变得越来越高,开始极力的改变原来被自己亲手弄糟的环境。从单纯的利己理念到综合生态与顺应自然的整体考虑。西蒙在研究人类理性是证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就是导致满意原则的基础,满意原则指出,真实的人是有限理性的人,是寻求满意者,他的思考、决策或选择过程要遵从满意法则,也就是:①根据产生欲望程度调整欲望水平的机制,确定什么是“满意”或“好”的景观;②寻找备选方案,直至找到一个“足够好”和“大家都满意”的景观方案为止[2]。这暂且可以称之为反哺阶段。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有的绿化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加之交通的拥挤,工厂的泛滥化,整个环境变得恶化起来。自然生态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世界的开放化、全球化、信息共享化。历史堆积千年文化也受到了冲击,人们往往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套用他人经验或是别国文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叫事物失去了原有的风采。

图1某风景区的微缩景观

图1是埃菲尔铁塔,比萨尔斜塔,卢浮宫同比例缩放的微缩景观,虽然这可以叫没有机会去游览世界的人们体验一把异国风情。对于这种微缩景观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就我个人而言,确实一开始给我的视觉冲击比较大,但是更多的是对景点的原有归属地一睹其特有的风采的向往。

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评论过类似的景观现象:“这是一种变相的抄袭,你觉得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就可以称得上是东方的某某景观或是某某地区的景观。放个狮子就说是金字塔?虽然物体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但它已经变味了。这样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它没有了原来所在地的文化渊源做衬托,没有原有人文景观做背景,这个景观什么都不是,也没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

这位学者的话将我一语点醒,这不就是经常说到的拿来主义?诚然,也不能完全磨灭这些“拿来事物”的存在价值,就如上文所提到的,有这么一块地方浓缩了世界的各大著名景点,可以叫心所向往却力不能及的人们,同时欣赏到如此之多的世界景观,想来是极好的出发点。但是“拿来事物”终有其弊端叫世人加以诟病,换言之,事物在原有地域里它可能堪称完美,比如说西湖,历朝历代的使人们写诗称赞西湖的比比皆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若要是把西湖换做其他地方,怕是这些表赞的佳句要变了味道了。一个景观规划或好或不好都只能为后人所评论,这样的潮流也可说得上是,成为景观规划的成长历程中的一点。

在资源全球化共享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崇尚外来事物的新奇感,往往忽视本有的物质文化景观,原来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他独特的韵味所在,而今出现了到哪都一样毫无景观变化可言,出现了“千城一面”、“千河一面”的现象,就于设计者而言是规划上的欠缺考虑,就游赏者而言是视觉上的疲劳。纵观现下国内的设计流行主线,在崇尚极简主义的同时又纠结如何巧妙运用古典造园的手法,混乱的规划理念下造就了有种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4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4.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建设中更加需要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加以指导,使得城市的建设越来越科学化,在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在逐年加大,相比之下供人们休闲、娱乐的绿化面积也变得紧张。城市的系统规划不仅仅限制于对公园的设计,包括城市住居区规划、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以及不同面积的区域景观规划等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景观规划设计。由此可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周边环境的景观规划才是重要的内容之所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例子不胜枚举,下面就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图2)。

图2中华仁家小区平面

如图2所示,这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的中华仁家小区,从图片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道路交通发达,但所设计的区域有特殊的地势,所设计的区域范围内的地势与周围地势相差较大,并呈抬高形式,整个上层地势较为平坦,下层架空为地下车库。

按照原有地形进行合理的规划分析,充分利用高差,合理布局,使得整个规划设计都叫人觉得心安是处,毫无一点人工之意。绿化在规划设计中也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绿化配置上还保留了原有的樟树林,原有的小生态圈得以保护,加之些许植物的搭配更是叫人觉得赏心悦目。

“亩中山水”是整个小区的设计理念,因为地形自身大小的限制,因此需要用空间的分割来“扩展”人们的视觉空间。介于这样的客观条件,小区设计大胆构思,借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综合了“以小见大”、“曲水流觞”、“一步一景”三种手法,根据原有地形,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地叠山理水,意在为居住区的业主们营造出“小桥流水、庭院深深”的优雅、静谧的环境。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 小区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大概分为四个景区:康体健身区、静谧休憩区、亲子游乐区、商业区。①康体健身区主要布置了羽毛球场、儿童戏水池,并结合水系进行处理,设置汀步、亭台及晨练树林主要有康体、健身、休闲等功能;②精密休闲区:以假山跌水、亭、廊相结合的景观为主,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庭院深深的意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一处静谧休憩的空间;③亲子娱乐区:以儿童沙池为主景,旁设置了一些休闲座椅设施,为小孩、老人提供了一处共同休闲娱乐的亲子乐园;④商业区:以树池坐凳为主景,为居民和游人提供了休息场所。整体的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得整个小区居住的人们都能更很好、更安心的居住于此。因此,在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条件进行景观分区,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图3)。

图3中华仁家小区功能分区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规划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如果没有配套的道路系统规划,想来是一团糟。因此,在此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原有的地理位置信息,合理的配置道路系统,小区前的道路系统可谓四通八达,根据小区的居住人群的人流量,分别设置了两个出入口:①主出入口,紧邻城市市政道路,沿街设计引导区,即可以彰显小区的大气,又可以分散人流。考虑到居住人群中的儿童和老人的通行,因此在入口台阶一侧设计了电动扶梯。②次入口,充分利用地形,设计了一个入口广场,同样也起到了缓冲人群的作用。道路系统设计分为3个等级:①主要道路:主要安排在主轴线上和小区四周,设计宽度给3m。②次要道路:依据设计需要喝景点的安排而行进灵活布置,设计宽度1.8m。③游步道:灵活布置于宅间与组团之间,设计宽度1.2m(图4)。

城市景观规划被包含于城市规划中[3],集大成者往往有博大精深的渊源所在,中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者无不奋力研究。通过国内外经验,大致可以总结出来城市居住环境最优设计的几点认识:①通过对设计地域原有生态的调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规划,最精确的框画出需要预留的区域和需要开发的地段;②好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周边环境问题,如:水源、原有物种保护;③城市逐渐的拥挤化,因此需要与城市周边的城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留出一点的缓冲地点;④高楼环绕下的城市,需要用自然景观这样的软界限来划定;⑤城市中心的拥挤化,因此要尽可能的使娱乐休闲设施郊区化;⑥切莫为了商业利益使各功能混乱掺杂;⑦住宅的设计位置要远离城市喧闹,以远离城市主干道为宜;⑧在城市的喧嚣,住宅区的设计要以幽谧为主,多设休闲娱乐空间;⑨为提高小区居住人群的幸福指数,要多营造不同景观分区、功能分区。

4.2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河流是孕育城市的发源地,两河流域的文明至今都令人心思神往。河流承载了丰富的城市形态、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但是城市的发展,工业化集聚,人类功利心的不断加大。导致了河流生态的破坏和传统历史文化的流失。

图4中华仁家道路分析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空间上的拥挤,更加需要绿色景观来调节[4]。与此同时,城市滨水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性景观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风景线,同时也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人们便也开始注重滨河绿地景观的恢复与规划设计。滨河绿地景观设计要遵循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理论与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为指导,通过这些理论来改善河流水域的流水循环,用自然生态的手法进行堤岸的加以维护与修复,与滨河河流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完美的融合,可以更好的规划设计出服务于广大游览者的设计。接下来用一个实际的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例子来具体阐释上述所讲。

这是湖南省永州市凤凰工业园区亲水河的一个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完成,首先要做的不是去着急的做设计,而是要去勘察地形、分析与周围的环境的联系以及深入去了解所要设计区域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在充分掌握了所要设计区域的地形地貌后,进行综合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于所要规划区域设计构思出来。

如图5、图6所示,这是永州市凤凰工业园区亲水河滨河绿地规划方案出来之前做的实地调查图片。利用相机拍摄或用软件分析、绘制实地图片,这样可以更有效、更快捷、更精准的做出实际分析,从而更好的做出比较系统的、客观的规划设计方案来。整个规划设计方案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图5规划前区位与现状分析

图6规划前周边用地现状

整个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公园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48-92)、风光现状地形图、园区项目部文件及规划局相关文件为设计依据,总结归纳出来规划设计中要遵循和贯穿整个方案的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滨水带的生态较为敏感,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采用生态的方式进行处理。此原则只要体现在滨水“消落带”的处理(尽最大可能采取生态驳岸的形式)和风光带的植物种植(采用拟自然群落的种植方式)两方面。

(2)安全性原则。此原则主要体现在城市防洪和市民游憩安全两方面:景观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市民休闲、亲水活动开展时所配设的安全设施,如:栏杆等。

(3)亲水性原则。滨水带以其独特的水景区别与其他场所,而市民对“水”的热爱和亲近则是人天性所趋。因此,市民的亲水需求,需在设计中给予重点考虑,尽最大可能为市民提供亲水的设施和平台,发挥出滨河景观规划区域自身的特点。

(4)节约性原则。在充分分析场地现状和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利用原有设施(道路、平台、步行桥等)。在满足安全和景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植物种植与配置方面,则尽可能多的利用乡土植物,即利于植物绿色景观的形成,又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了多方面的设计,既要遵循生态学原则也要注重地方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5]。此方案利用现有的场地情况,充分挖掘永州的历史文化,保护并改善亲水河整个生态廊道,意在将亲水河建设成集人文风光、娱乐休闲、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景观风光带。

再美丽的滨河景观,也还是需要用道路来串联或是分割,道路系统的设计主要遵循可达性和游赏性原则[7],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滨水步道、汀步路以及铺装道路。道路形式的多样式意在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以满足游览者不同的需求。

5结语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是调节人、自然以及可利用资源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对整个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延续。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需求的层层加大,未来景观规划的发展还需要更加贴合科学化、人性化才能更好、更完善地服务于市民。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同济大学编委会.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tourism had developed rapidly. As rural tourism can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gional economic, it gets great attention. How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create the greatest benefi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planning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Rural tourism; Rural landscape;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工作的紧张、繁忙和巨大的压力,使得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后身心疲惫,再加上生活交际面狭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精神情绪烦躁不安,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进行调节,以重新恢复身心的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以陶冶性情,放松心情为目的的新型休闲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各地纷纷兴起并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鉴于此,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概念、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以减少由于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基本概念

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村聚落、乡村文化、民俗风情、森林景观和农业生产形式等社会文化因素为吸引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展开的以领略乡村风光、体验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尝试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1]。

1.2 乡村旅游景观

乡村旅游景观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以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为载体、能够体现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具备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旅游价值,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的综合性景观[2]。

2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主要决定于乡村景观的属性、特征、规划的目标、要求、任务等,其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意象规划、整体格局规划、乡村聚落规划和乡村遗产保护与规划四个方面。

2.1 意象规划

何谓乡村景观意象规划呢?它是在景观思想、景观精神和景观灵魂层面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的最高境界规划,是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对乡村景观感知的心理图式进行塑造。

2.2 整体格局规划

是指在乡村景观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系统为支撑,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中心,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定乡村景观的总体特征、格局和发展方向,是对乡村景观环境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着重做好斑块和廊道的规划。

2.3 乡村聚落规划

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比较小,而且相对来说较集中,习惯上把这样空间称为乡村聚落。乡村聚落规划可分为村落形态控制和村落景观规划两部分[3]。

2.4 乡村遗产保护与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景观遗产正面临着毁灭地威胁,现实需要我们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醒悟感和珍惜感,不能让历史的瑰宝流失,应加强乡村遗产的保护和合理规划。

3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就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将其指导性原则分为以下几种:

3.1 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的原则

乡村地域广阔,大面积的景观是自然或近乎于自然景观的地域,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低,景观结构保存完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场所。美国Frederick Law Olmsted 认为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此外,了解乡村旅游的特质,才能准确的把握聚落区域在整体中定位,才能在充分发挥其潜能,精心营造出恰如其分的规划项目,延长其旅游地的周期。

3.2 尊重适用人群的审美观念、心理需求的原则

作为长期的居住者,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环境的需要是要认真考虑的。当景观环境与居民的行为心理相一致时,便会起到调剂居民的情绪,改变居民的行为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潜移默化的更新人们的观念。

3.3 凸显乡土特色的原则

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景观内在品质的体现,在规划设计时,要坚持凸显景观的乡土特色的原则,一方面要在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景观资源,就地取材;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到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固有特色,开发潜在的景观资源,弘扬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内涵,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从而避免景观雷同现象的发生。

3.4 公众参与性原则

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游客的游憩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在前期的调研,中期的规划及后期的建设过程,都要征求居民和游客的意见,确保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有效性、合理性。

3.5 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业化、农业生产及乡村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使乡村资源和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若其影响超出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善待乡村自然环境,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4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成功案例,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注意。

4.1 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尚未深人挖掘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重游率低。

4.2 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落后的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也难以留住游客。

4.3 管理不规范

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的过程,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的是管理因素。规划初始阶段就与管理紧密相连,建设完成之后应注重各项设施尤其是设施周围的环境整治工作。

4.4 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旅游开发后,大量的游客涌入乡村,原来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日益暴露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迹象。因此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是以后景观建设中必须谨慎处理的。

4.5 各自规划,恶性竞争

一村开展了乡村旅游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后,都会引发周围各村的争相效仿,致使同一区域内多村均进行各自为政的、单独的乡村旅游规划。

5 解决方案

5.1 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使得乡村的青年产生了断档,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不到传承,再加上现代人热衷于外来的文化形式,进而丢失了文化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加大和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基因。

5.2 避免经济效益主导,过度开发

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过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从整体大环境考虑,找出自身优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5.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使得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5.4 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群众作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的主力军,如果对发掘和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不关心,会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景观的成败。乡村非物质文化和当地百姓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它必须是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鲜活的传承下去,仅靠政府一己之力是得到对乡村文化保护和发扬的应有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