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theories and model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cultiv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health management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fail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good basic research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medical university; health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0 引言

在?t学院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管理学与医学的复合型人才。[1]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框架下,“三早教育”是培养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路径。[2]更具现实的情况是,国家目前在各大高等院校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3]为了满足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是非常关键的。[4]因此,加强大学本科的科研基础能力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基本素质,已经成为教育学界的共识。[5]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本科生的科研素质训练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6]在此情况下,医学校院也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大量科研基础能力培训的课程。但由于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殊的专业背景,使得现有的关于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未能满足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学界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1 现状与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清晰

从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在医学院校设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为了满足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和管理学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主要课程设置包括了卫生事业管理类和医学类专业课程。在思维样式方面,由于卫生事业管理学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学,而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管理学的分支,其思维样式属于社会科学样式。而医学属于理科,其思维样式属于自然科学样式。很明显,社会科学思维样式和自然科学思维样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思维的差异也显著存在于二者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研究样式方面。由于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思维都存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医学院校专业目标培养的困惑。学生的思维训练究竟以自然科学还是以社会科学的思维样式为主,在目前的医学院校当中仍然存在分歧。这种专业目标培养方面的不清晰也影响了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目标的确定。具体来说,为了支撑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科研基础能力培养,究竟设置什么的教学目标,在目前的医学院校当中缺乏清晰的界定,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和顶层设计。

1.2 理科化的科研思维训练

从学科属性来看,医学属于理科,是自然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医学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模式遵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在这种研究范式框架体系当中,因果关系的证据是核心。因此,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强调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证据。但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框架体系当中,由于是以人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相关的混杂因素没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将变得困难。这就导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经济管理研究当中,更多探讨因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显著有别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当中,通过实验将一些混杂因素进行控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来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就目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展示出来的研究模式来看,主要考察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主要由于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使得单纯考察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变得非常困难。在目前的医学院校当中,学生绝大部分是医学类的本科生,教师也是以医学背景为主体。整体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偏向于自然科学。比如在相关的教材当中,其中的例题及相关的习题训练都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而进行的设计。在这种氛围的诱导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思维样式逐渐偏向于理科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

1.3 培养方案偏自然科学实证范式

在医学的科研思维和样式中,无论是基础的实验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偏向于自然科学的实证分析范式。受此科研思维的熏陶和感染,在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科研素质培养的教学当中,自然科学的实证分析范式占据了主体内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实验研究设计的样式进行了大量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在后续的相关科研基础能力培养课程方面,为了迎合实验研究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相应的设置。比如在统计学教学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的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就设置了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内容。而在经济管理研究研究当中常见的多元回归分析等内容则相对较少。客观地说,自然科学的分析范式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但是,社会科学研究仍然存在自身客观的规律,也形成了自身的研究思维和范式。但在目前的医学院校当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基础能力培养仍然偏向于自然科学,尤其是卫生事业专业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就体现得更明显。

2 治理机制

2.1 转变教学理念

从根本上来说,医学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从研究逻辑和研究范式来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遵从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式。但在医学院校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偏向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思维,显然不能适应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医学院校相关学院必须进行教学思念的转变。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适应时代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围绕建立本科生社会科学研究科研思维的教学思路,注重塑造本科生经济管理科学基础能力,以完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目标。

2.2 重设教学目标

由于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主要在医院、卫生行政机构等从事管理工作,而且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工作。因此,医学院校本科生素质培养必须适应这种管理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医学院校在制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素质培养目标时,需要建立培养本科生经济管理思维和基础能力的目标。具体到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目标,需要确立以掌握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分析范式的培养目标。该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管理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塑造本科生社会科学研究思维能力的主导思想。

2.3 重置教学内容

在确定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目标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重置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经济管理基础研究能力,需要参考综合性大学经济和管理学院科研素质训练课程的设置。具体在教学内容修订的过程中,删除或压缩相关与医学研究相关的内容,增加与经济管理研究相关的科研基础训练课程。比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设计与写作、计量经济学等内容。而且,根据相关课程的逻辑关联,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科研基础训练课程群,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更为关键的是,在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强化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重点内容讲授,比如社会调查研究课程中强化对于调查研究的设计、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对于调查数据和二手数据的处理。通过重置教学内容,以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社会科学研究思维,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

2.4 完善基础教学资源

客观地说,目前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与经济管理教师队伍的匮乏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要保证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质量,首先需要加强师资建设。经济管理科研能力培养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可以考虑从综合性大学招聘经济管理背景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另外,实验室建设方面,可以考虑建设相关的经济管理研究的实验室。比如心理学在经济管理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因此需要建设相关的管理心理学的实验室。最后,在科研教学资源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在目前的经济管理类的科学研究当中,对二手数据的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样式。在此情况下,科研数据库的建设是关键。在目前的医学院校当中,相关经济管理的数据库建设比较少。因此,为了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科研素质,相关数据库建设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通过完善教学基础平台,从而保证学生科研思维的训练围绕在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思维逻辑里面。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诗歌疗法 研究现状 核心概念的界定 理论依据与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02

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是一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给他们巨大冲击。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包容并存。但他们处于思想容易裂变、情绪不稳定的时期。在校大学生逐渐形成自我价值体系,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与自我。用不太成熟的标准评价社会与自我,努力寻求个体的社会定位。另一方面,学业、就业等压力又容易引起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据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敌对、偏执因子水平上男生高于女生(P0.05),其他因子水平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六个因子水平上,大学生的得分结果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不同年级和性别中,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使其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自卑、惰性、厌学等等。[2]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值得关注。但是,随着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研究的兴起,研究者意识到心理学不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应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人格培养问题,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故此,作者提出“应用诗歌心理疗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人格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将旨在通过诗歌心理疗法来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人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体验积极情绪、建构积极人生。

1 研究现状

目前同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人格的研究、诗歌心理疗法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治愈心理疾病。心理研究的重点在于抑郁、焦虑、恐惧等人类缺陷,属于“消极心理学”。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创立的“积极心理学”鼓励心理学工作者对人类的优秀品质进行研究,促进健康人提高幸福指数,从而增强人的心理免疫力,Seligman和Sikszentmihalyi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主题: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系统[3]。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是让个体多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让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快乐的主观体验。积极的社会系统包括民主政治大环境和温馨团结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积极的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他俩在整合人类各种优点的基础上,把积极人格分为美德和积极品格两大类:第一,智慧和知识(能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认知品质)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性思维、好学、洞察力;第二,勇气(面对内部、外部两种不同立场誓达目标的意志的情绪品质)正直、勇敢、毅力、热情;第三,仁慈(有关“照料他人与他人成为朋友的人”的人际交往品质)善良、爱、社会智力义(构成健康的社会生活基础的文明品质);第四,正义(构成健康的社会生活基础的文明品质)公正、领导力、合作、原谅;第五,节制(谨慎处事的品质)谦逊、谨慎、自我调节;第六,卓越(个体与整个人类相联系的品质)对美和卓越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信仰。[3]

国内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研究主要有两类论文:介绍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人格、总结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情况。第一类的论文有:高强的《积极心理学渊源初探》介绍了积极心理学与继承了古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积极人性论思想,在研究对象和心理治疗等方面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的渊源。[4]吴晶的《积极心理学: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论证了积极心理学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包容并蓄。[5]孟维杰的《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6]、张秋颖的《积极心理学下性格品质研究概述》、[7]陈虹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美德”》[8]三篇论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的研究。第二类论文介绍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这类论文有:王倩的《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点思考》、[9]施利承的《海员积极心理养成的思考》、[10]刘孝群的《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舵手》[11]刘桂芬的《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12]翟媛媛的《积极心理学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3]方双虎的《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14]等一系列论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品格的培养。此类论文主要论证的是积极心理学应用的作用,对应用理论进行实践的具体方法则没有提及。

现代意义上的诗歌疗法(Poetry Therapy),是阅读疗法与写作疗法的一种,即在治疗师的选择下,针对不同的治疗目的向患者推荐一些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诗与歌(通俗歌曲),让个体或团体阅读、诵读,或直接让病人参与写诗,帮助治疗师发现问题。并通过宣泄、领悟、净化、升华等作用,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是一种提高心身健康质量的心理治疗方法。 理论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与方法两方面:诗歌疗法的具体应用:段扬的《诗歌疗法》简介了西方诗歌疗法的应用。[15]陈敏的《诗歌疗法》介绍了古代中国应用诗歌疗法的情况。[16]王万昌的《诗歌疗法:按摩学生的心灵》介绍诗歌疗法应用的案例。[17]但是这类论文数量少,并且显示我国对诗歌疗法应用还很少,研究不够深入。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有两个核心概念需要界定:诗歌心理疗法、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人格。本课题的诗歌疗法中的诗歌包括了诗与歌,具体做法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与个体、团体咨询中,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具有不同疗效的诗歌与歌曲,让学生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对作品内容做出反应。可以是对整首诗歌作出评价,也可以对其中一句话做出评价,咨询师可以提出诸如“这首诗对于你有何意义?”、“是否哪句诗让你特别感动或唤起了自我的觉醒?”最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或歌。从这些诗与歌中,治疗师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问题以及促进患者的自我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写诗宣泄压抑情绪,从而提高心理健康质量,建立积极人格。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人本主义流派的理论,尽管人格是源自个体身上稳定的行为方式与内部过程。但是后天的学习可以对人的消极人格进行纠正,对积极人格进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自卑、自控力差、厌学、惰性。所以他们需要建立的积极人格是:自信、好学、勤奋、自控力强。

3 课题理论依据与内容

在本课题中的诗歌包括:诗与歌。诗,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把情绪具体化,是人类强烈情绪的投射,诗人则是人类情感的代言人,人们在诗歌作品里与诗人共鸣。歌,特别是优美流行歌曲,歌词就是优美的诗。流传广,易于理解。而大学生处在生命的青春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属于“诗歌”的年纪。同时作为受高等教育者,具有接受诗歌传播知识基础。所以利用诗歌心理疗法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格是可行的。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的应用、利用诗歌疗法进行大学生个体、团体心理咨询、编写诗歌心理治疗手册。具体内容与方法是:第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设立不同的积极品格主题,如自信、梦想、坚持等。要求学生参与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诗歌,在进行心理课程讲授中插入老师推荐诗歌或学生收集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诗歌作品的解读,找出自我心理问题,发现解决方法。同时感受人性美德,在接受美学教育的同时培养积极品格。第二,本课题将采用“诗歌个体心理咨询”方法,针对求助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有特定治疗目标与要求的诗歌写作、解读的培训,让求助者通过诵读、写作诗歌,宣泄压抑的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升华学生精神境界,塑造学生的积极品格。

综合上述,中国目前对积极心理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不够,应用诗歌疗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品格的研究更是缺乏。本课题将结合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实验、调查、文献检索、实地观察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力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实现既定的研究目标。故此“应用诗歌心理疗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人格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玉萍.健康研究[J].2011,(4).

[2]熊建圩,姚才来,任春亮.高职生心理问题探析[J].职业时空,2009,(3).

[3](美)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139-163.

[4]高强.积极心理学渊源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3).

[5]吴晶.积极心理学: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12).

[6]孟维杰.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11).

[7]张秋颖.积极心理学下性格品质研究概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8]陈虹.美国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美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5).

[9]王倩,李辉.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10]施利承.海员积极心理养成的思考[J].交通医学,2010,(6).

[11]刘孝群.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舵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12]刘桂芬.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13]翟媛媛.积极心理学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14]方双虎.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0,(7).

[15]段扬.诗歌疗法[J].心理世界,2002,(10).

[16]陈敏.诗歌疗法[J].科普天地,2009,(9).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 科学性与严谨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35-0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逐渐的得到了重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科学一定要以探索为中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科学原理的印象,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这些都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某些科学课堂上,由于在设计实验和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不科学、不严谨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于刚刚了解科学的学生们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了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工作重点。

1 配套科学实验材料,注重实验设计

在很大的程度上,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材料极大的影响着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说,在讲到岩石分类时,如果出现岩石种类不全的情况,那么将会导致课堂没有说服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类情况将会经常出现,老师为了方便教学,在实验的设计上并不是非常科学,导致了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材料与设计的不配套,比如说,在讲到钟摆原理的过程中,会讲到摆的长度对摆动次数的影响,而老师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并不能让学生对摆长与角度充分的了解,因此,学生无法在相同的角度落摆,造成了实验的不严谨,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在放摆的同时,固定一个三角板或者量角器,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摆的角度,那么该实验就会更具严谨性。而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与生活相关联,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才能够有兴趣,例如,在讲到摩擦起电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材料,木梳、铅笔、纸屑以及丝绸等等都是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更加的贴近生活。所以说,老师不能一味的方便教学,而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将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配套,才能对实验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会使实验更具科学性与严谨性。

2 科学实验过程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

在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实验的严谨性,但是在保证其严谨性的同时,也要让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将所设立的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可以接受,所谓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也就是说将实验的难度降低一些,因为较高难度的实验会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大大的增加了实验失败的几率,将实验难度降低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加能够懂得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因此更好将知识掌握。这样不但在选择实验的时候要学生可以接受,也可以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比如说,在小学五年级加热冷水这节课,一般的老师都会利用密封透明塑料袋进行实验,这也是学校为实验准备的材料,但是这种塑料袋极容易在操作的过程中漏水,也不方便学生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实验加大了难度,因此,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气球,在气球装水后在口处打结,这种简单的改变不仅简化了实验,同时也更方便学生操作,加大了实验的成功率。因此可以说,简化实验过程,降低实验难度能够将科学性与严谨性显现出来。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被引进了学校当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让课堂更生动,学生能够直观的通过声音与图像来感受科学,在这一点上,能够让学生的科学实验更具科学性。与此同时,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连,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其严谨性,比如说,在一些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向学生展示科学现象。例如,在讲到声音形成与传播时,传统教学模式虽说也能将实验表达,但是会影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吸收”,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用真实的图像与声音向学生演示声音的传播,这样更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牢固掌握,使实验更加具有严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实验更具科学性与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同样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

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实验的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状况,造成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也就影响着小学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为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兴趣,何谈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成为了现阶段教育部门及学校老师的工作重点,目的也在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说,多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保证学生们都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的指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老师也要向学生多提出问题,比如说,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出现了什么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轻松的将知识掌握,在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讨论学生之间的实验数据为什么出现不同,并针对产生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彻底了解实验的方法与原理,这样教学模式能够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同时,也提高了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5 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小学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懂得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性与严谨性。当然,这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范文第4篇

新课标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目标。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巧设实验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并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有效地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且巧设疑问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见解有异议,教师也应不轻易给予否定。例如,教学《声音的传播》实验课时,当教师准备好水槽、音叉、水等实验器材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待每组学生完成实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通过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比较强,有的学生可能会提问:“为什么这么远都能听到音叉敲击的声音?”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知识的含义。除此之外,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善于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影响。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为了顺利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在实验分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合理进行分组,不能将成绩优异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安排及学习指导,同时选择的小组长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及组织能力,小组分组要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保证科学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演示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内容不便于直观理解,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做好实验的演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一边演讲一边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演示给学生,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教学《光和影》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演示各种各样的手影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子的三个特点(包括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在演示过程中,应放慢演示的速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时间,使学生深刻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外活动延伸拓展

小学生科学实验及原理范文第5篇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以实践教学形式为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掌握合作学习的关键,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此外,基于科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其引起重视,明确以人为本教学的本质,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人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不断扩展自身学习能力,及时融入生活化的教学中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生本教育概述

生本教育始于二十世纪末,历经十余年的蓬勃发展,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下将对生本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全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整合。生本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复杂,在具体干预过程中必须保证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生本课堂教学机制比较复杂,要让学生及时对知识体系进行讨论和探索,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二)生本教育特点

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变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我们必须了解生本教育的特点,及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此类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会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消磨殆尽。生本教育理念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现状,并在最终教学过程中确定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机制。生本教育形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必须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处,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2.凸显合作教学

在生本教育体系的影响下,学生的需求趋于多样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现有资源,凸显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的愿望,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及时对教学形式和机制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为了实现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教学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分析,并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彰显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是个复杂的教学体系。在生本教育模式的驱动下,我们要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掌握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个性化教学阶段,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上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并通过图例、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既是技能的锻炼,更是能力的考察。

4.扩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生本教学理念慢慢渗透,教学方式也趋于多样性。我们要从多个角度人手,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潜能。当前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缺少探究和质疑的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他们自身的好动天性,如果将这种心理转化为有利的教学手段,则会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扩展学习能力,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科学实验教学和生活存在很大的联系,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扩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色,让他们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学实际人手,及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由于实验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学生常规差。自主探究式课堂意味着课堂活跃度比较高,伴随着就会有学生不听老师的讲解或同伴的发言,急于拿材料做实验,这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做实验、怎样做实验。他们对实验结果也不甚在乎,只要过程愉快即可。(2)探究有效性弱。有时,课堂的实际呈现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符合,学生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不去深究实验的原理和设计的初衷。这直接导致了实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迷、学生对细节把握差。(3)实验材料的匮乏。科学教材中列举了许多实验,虽然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求百分百完成,但一些关键性实验还是需要师生共同去做。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设置并不完全合理,对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还有场地、环境、安全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验最终无法成功开展。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具体教学形式人手,既满足现有教学机制的本质性要求,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及内容比较多,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将教学策略落实到实处。以下我将结合我的课堂实际,选取特色案例,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合理选择教学形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合理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机制本身比较复s,所以在具体教学形式的要求下,我们要掌握知识体系的特点,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试着从学生的角度人手,从当前教学现状人手,调整已有的教学形式,使其适应具体教学机制的要求。首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好动心理比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节课。此类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了解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选取土壤为具体的研究目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蹲下身来,亲身挖土、观察。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直观地了解土壤里到底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天性被解放,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将科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最后再从生活中总结知识。

(二)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的学习天赋比较强,在实践教学中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多知识,但是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其学习效果不容乐观。基于差异性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个性化教学的实际要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保证组员间实力的均衡。例如,三年级教材中学到《物体的沉浮》,因为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难,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我鼓励他们自由分组,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不同水平程度的孩子成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家看,他们的作品多具有新颖。

(三)制订系统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教学的变动因素比较多,所以我们要从教学机制人手,对教学形式和控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措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在初期学习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学生的系统性实验计划,这是保证教学形式的关键所在。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运动的方式》这节课,我在前两节课中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能自主判断运动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例如风车、易拉罐、篮球、小车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运动的方式究竟有哪些”。而这些活动又可以和下一节《小车的运动》相结合,使得一整个单元都是完整、系统的实验。在备课时,我也会将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让学生能有融会贯通的感觉。教学机制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形式,总之,教师应该尽量将指导工作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是一种天性,也是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对这种热情加以利用,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使其适应当前实际教学的要求,多媒体就是近年来应用最广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为了满足当前发展现状的要求,必须将技术体系落实到实处,彰显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渗透下,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学变得更为丰富、直观。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具体教学要求人手,将文字、图片及视频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对已有的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形式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提升自身学习水平,保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目前也尝试使用白板、iPad和电脑三者相连的技术,将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数据用iPad拍摄,在白板上实时呈现,便于小组间讨论交流,也利用实验数据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