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纪委挂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知不觉挂职工作已过半,半年来,我自加压力,用心学习,积极实践,主动作为,收获颇多,现将挂职第二阶段的工作和体会总结如下。
2、通过挂职锻炼,积累了工作经验。虽然自己从事高校团的工作已8年,但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的不同,许多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学习。如在长江商学院“红领巾书屋”扬州捐赠仪式、五四表彰活动、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中,从前期的策划、到中间多个部门的协调、到最终的举行,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功亏一溃。因此,在每次活动前自己都会多方借力,精心策划,开始时把握节点,精细推进,结束后,都会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成功在哪,失败在哪,为下一个活动开展积累了经验,个人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通过挂职锻炼,增进了与青年的感情。因为自己分管团市委青工部,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机会,走进青年,了解青年,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他们中既有机关青年,也有企业青年,既有年轻企业家,也有普通员工,既有大学生村官,也有在校学生。前不久,通过一位老团干了解到,仪征有几位新生代企业家对青商会非常感兴趣,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就主动与其对接,希望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青商会层次和规模,目前青商会正在筹建中。
4、通过挂职锻炼,锤炼了个人意志。自挂职以来,为了不给基层增加太多负担,我坚持一不提工作条件,二不谈生活条件,坚持骑车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坚持与大学生村官们同吃同住,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锻炼的机会多了,了解基层情况的机会多了,苦并快乐着,真的感谢这段经历,让自己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不断学习、锻炼、成长。
此时此刻,当我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站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的演讲台上,我首先要借此机会衷心说一声谢谢,感谢领导和同事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党组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检验。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是机关党总支办公室主任。之所以申报这个岗位,有三点理由:
第一,本人有过党建工作经历。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乡镇工作期间担任过党委组织、宣传委员,挂职过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大同区纪委办公室主任、监察局副局长期间分管过机关党建工作。这些岗位,使我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具备承担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个人品质。一是具有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农村基层的锻炼,纪委、人大的工作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规范有序、严明纪律的工作作风。负责《**人大》刊物编辑校对工作以来,每期近6万字的刊物,都要逐字逐句反复进行校对,培养了我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二是思想比较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几年来,从多个角度对公民旁听人代会、常委会网络视频直播、首次举行询问互动会等人大创新性工作在人民代表报、人民代表网、法治杂志上刊载报道。三是办事稳妥,处世严谨,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同事团结共事,配合意识强。工作中积极配合各委办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协调媒体,积极参与,用相机如实记录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照片近万张,保存下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第三,具备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多年党群部门的工作经历,对党的政策理论有过系统的学习。在人大研究室工作期间,注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中央省市各级领导讲话精神,注意收集报纸网络上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的信息和动向,能够在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二是具备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三年来,参与起草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省市人代会工作简报10万多字,编辑《**人大》11期近60万字。长期机关文字综合工作的锻炼,尤其是近年来领导的加压和培养,使我的文字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人代会期间电视直播34场次,常委会网络视频直播14场次,政情通报会电视直播3场次。组织带领媒体记者完成了《最是民生挂心间》、《88份代表建议是这样产生的》、《供暖咋改要多听群众意见》等稿件50余篇,其中15篇在全国、省人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如果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我将在党组和总支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配合总支领导创造性开展工作。
一是提高学习思考和调查研究能力。党总支工作涉及到党的落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执行,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必须加强自身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学习思考能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更好地配合领导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二是提高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能力。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开展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履行职责的新路子,推进工作的新载体,促进实效的新平台。工作中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和各委办之间工作多沟通,多配合,补台不拆台。对外协调多联系、多商量、多做换位思考。
三是提高办事服务和执行决策能力。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四种意识,超前意识,就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谋事在前,成事在后;主动意识,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消极,不懈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规范意识,就是按程序办事,不出格,不越位。高效意识,就是跟上领导节奏和时代步伐,简单、麻利、快,不拖泥带水,稀里糊涂。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古人说:“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无论这次竞聘能否通过领导和同事的检验,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这次张市长、宋市长莅临市住建委现场办公,是对城乡建设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是对住建委干部职工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将以这次现场办公为契机,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扎实做好城乡建设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四三二一”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农村住房建设超额完成任务。按照“四点对接”、“四步曲”、“五线联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2011年,全市新建农村住房13.7万户,改造危房2.7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08%,走在了全省前列。三年累计建设农房36.4万户,改造危房7.5万户,完成了以前10年的建设量,各县区也都超额完成了三年工作任务。2009年以来,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有力支持了工作开展。财政资金发挥了强大的撬动作用,带动全市三年完成住房建设投资443.8亿元,配套设施投资402亿元,居民消费4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大项目区6个、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123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完成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3.2万户、农房抵押贷款4.5亿元。全市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腾空土地10万亩,其中可复垦耕地5.25万亩,为工业项目落地和城乡建设拓展了空间。390个农村社区完成“三上”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3.6万人,增加人均工资性收入2600元,26.1万农民变市民,20.7万农民变工人。
(二)重点镇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采取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扩权强镇、挂职帮扶、督导检查等措施,推动其率先发展。重点镇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全部通过规委会评审,其中4个已经市政府批复。12个镇全部设立经济园区,新上工业项目208个;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多亿元;镇域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高于其他镇11%和15%;街道财政收入过2亿元,镇、街道过1亿元。镇打造百亿家电园区;街道大企业参与社区建设;街道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农村社区建设;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设置了“三办、五中心、四平台”;镇成立了城建投融资公司,设立了城建规划分局;镇成立了城镇建设服务中心和城管执法中队;镇按照“三统一”标准改造提升镇驻地,建成四星级宾馆;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加快孟良崮工业园建设;地方镇建设了全市首家镇级老年公寓,设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镇拉开了城镇发展框架,成立了市容管理所,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镇社区实行了集中供暖,建设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设施;镇大力发展杞柳产业,启动了镇驻地的社区改造。
(三)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排水管道33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6座,规模89.77万吨/日。新增道路长度143公里,双岭路立交桥建成通车,滨河路拓宽,沂蒙路、金雀山路、陶然路改造提升成效明显。中心城区新安装路灯3437盏,173条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完毕。城区供热、供水、供气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完成。“气化”全力推进,建成天然气高压、次高压管线8条,总长度372公里,除平邑、外,其他县区全部接通天然气主管道,年用气量突破4亿立方米。新建供热管线8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米。全市新增供水管道100余公里,年供水总量达到2亿吨。
二、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城乡建设的任务重、压力大,但首要的任务是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重点镇建设。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这次张市长现场办公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重点镇建设,统筹城乡,搭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决打好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全面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9.5万户农房建设和2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全力打好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进一步打造亮点,提升形象,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沿河村庄共有834个,规划社区130个,今年开工72个,新建住房1.2万户;沿路村庄共有981个,规划社区270个,今年开工156个,新建住房2.2万户。
一是以打造7条精品线路为重点,集中突破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工作。今年,我们将集中力量打造沂河(市区至沂水县城),祊河(市区至费县),327国道(市区至平邑县城),205国道(市区至郯城县鲁苏交界),京沪高速孟良崮出口至孟良崮纪念馆、沂南县城至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市区至镇省政府旧址,沂蒙路北段(由北城新区指挥部结合新区二期开发建设一并实施)7条精品线路。目前,7条精品线路上共有村庄283个,规划社区127个,今年开工76个,新建住房1.9万户,其余的明年力争全部开工。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对沿河沿线所有社区和没有纳入社区覆盖范围内的786个旧村居,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五化”达标率100%,破旧房屋、“露头丑”、违章建筑拆除率100%。
二是全面提高农房建设品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外墙保温、中空玻璃窗、CL建筑结构体系、地源热泵等技术,杜绝二次改造,打造“百年住宅”。突出抓好矿山塌陷区的整村搬迁和集中居住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社区“三上”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卫生室、文化、体育等设施,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搞好老年房建设,关心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总结三年来的经验,抓住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政策的机遇,加大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今年,市财政将继续设立3亿元扶持资金,我们将积极与财政、国土等部门搞好衔接,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建议市政府将土地整治、极度缺水村搬迁、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新能源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支持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和重点镇建设。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积极争取国土部门的支持,争取将具备条件的沿河沿线旧村居,全部列入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项目,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保障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需求。
四是加强督促指导。充实市农房办人员力量,将所有人员分成六个组,加强对县区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增强县区工作的紧迫感。对已经确定的农房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督导,销号管理,定期通报,强力推进,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县区、乡镇,建议由市纪委、监察局进行效能督查,必要时约谈负责人。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搞好县区、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题、专栏,树立典型,打造亮点,营造氛围,推动全市面上工作的开展。认真总结过去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工作,及时向省住建厅汇报,争取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三年总结会在我市召开。
(二)全力以赴加快12个重点镇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重点镇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市领导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集中人员力量,全力以赴加快12个重点镇建设,确保今年在扩权强镇、工业园区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城镇综合配套水平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按照“一城四中心”的定位,引导12个重点镇加快“新型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小区宜居园”建设,搞好城镇开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项目,聚集产业,壮大镇域经济,进一步增强城镇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力争今年12个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4.9亿元,招商引资147亿元;镇域生产总值增长29%,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达到13亿元;城镇化平均水平达到43%,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样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二是强化领导力量。调整联系12个重点镇的市级领导,争取“两会”结束后市级领导都到所联系的重点镇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对口帮扶的部门、挂职干部制定工作计划,拿出具体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帮助重点镇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充实全市加快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指导、协调和检查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举办小城镇党委书记、镇长培训班,到江浙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三是加大督导力度。按照《市重点镇建设发展考核办法》,组织有关人员到县区,争取“两会”之前完成考核工作。制定督导方案,加大督导力度,督促12个重点镇按计划开工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月推进会制度,3月初在镇、镇召开扩权强镇试点、特色园区建设、社区“三上”和沿河沿路旧村居改造提升现场会,4月份在地方镇、镇召开小区宜居园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投融资平台和市场化运作座谈会。“五·一”之前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看工业园区、沿河沿线农房建设、“三上”工程,进一步加强对12个镇的督促指导。邀请市人大、政协领导对重点镇建设、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三上”工程进行视察,会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增强各县区加快重点镇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四是争取政策、土地、资金扶持。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整合、利用土地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整治项目争取力度,力争一个重点镇有一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或增减挂钩项目,保障重点镇建设发展需要。在市财政每年给予重点镇6000万元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抓住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的机遇,将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供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作为重点,最大程度地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扶持。推广镇成立投融资公司、地方镇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做法,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三)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着力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按照建设300万人口大城市的标准,落实城区大排水规划、全市域污水处理规划和城区亮化规划,抓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增强承载能力。加快开罗大桥、中丘路下穿兖石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动植物园搬迁工作。打通兰山路、考棚街、王庄路等断头路,搞好滨河路与银雀山路等8个路口改造,推进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切实优化城市交通。利用前期考察、研究成果,积极推进雨污合流城区初期雨污水调蓄池(管)建设,解决城市内涝和雨季污水对涑河、沂河污染问题。以沂河、祊河、涑河两岸和背街小巷为重点,对城市照明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滨水特色的城市亮化效果。继续推进“气化”工作。沂水至临朐的高压管道(全长89公里)已经开工,计划10月底前完成;费县至平邑次高压管道(全长57公里)3月初动工,计划6月底前完成;新泰至次高压管道(全长46公里)4月份动工,计划10月底前完成,确保今年所有县区通上管道天然气,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每年11亿立方米。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建设商城管委会区域供暖锅炉,推进泰能热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蓝天热力公司、恒源热力公司现有机组节能挖潜改造,确保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建立供水检测系统,推进供水户表改造和自备井封停工作,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强化支柱产业地位,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建筑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力争今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提前三年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严格外地进临企业注册备案和税收登记,增加地方收入。强化对专业发包工程的管理,规范其招标投标程序,严禁违法分包,确保地方税收。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激励制度,积极扶持劳务企业发展,拓展外埠市场,巩固建筑业大市地位。近期,将召开全市建筑业总结表彰会议,表彰先进,营造氛围,掀起建筑业发展的新。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做好勘察设计、招标投标、造价管理等工作。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强化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年内中心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全部配备车辆冲洗设施。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走进山西省左权县,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扶贫攻坚”四个字,不仅刻在了石壁上,更烙在了人们的心里。
贫困发生率高达21.77%的左权县,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甚至不宜人居,大多数贫困户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消除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自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左权县历届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尤其是十以来,左权县坚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向决战贫困发起了总攻令,制订了2018年底全面脱贫、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因地制宜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样本。
挂图作战,扶贫工作统揽全局
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在左权县125个贫困村村委会的墙上,都挂有这些“作战图”。
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决战贫困,左权县的“打法”是,紧紧抓住精准扶精准脱贫这个“牛鼻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9717人,坚持以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县工作大局的“纲”,纲举目张,整体谋划,分步实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巍峨雄伟的太行山脉,曾经是革命胜利的天然屏障,却一度成为阻断老区人民致富之路的“贫困大山”,如何让“贫困大山”变作“金山银山”?近年来,左权县充分运用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资金资源和体制机制等优势,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在最大限度让贫困群众在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中得到实惠的同时,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左权林业扶贫攻坚贡献率要占到全县总任务的20%以上,助推1.2万人如期脱贫。目前,全县共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45家,吸纳贫困人口626户。林业扶贫项目的开展也带动了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5%提高至39%。”左权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关晓东向记者介绍。
“春季时跟着合作社种树,平时照管树林,一年下来收入五千多。”麻田镇的杨文秀因供孩子上学一度成为贫困户,仅靠三亩地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成为生态护林员后,既有了稳定的收入,又有了体面的工作,每次穿上生态护林员的工作服装,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进步的“打法”,在2016年这个“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战果”斐然:23个贫困村、8147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据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群众满意度达到92%以上;核桃、养殖、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和光伏、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农村整体环境、基础设施和农民的内生动力都持续趋好。
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是慈善救济,关键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改善精神面貌。左权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扶贫”。
位置偏僻的龙泉乡连壁村脱贫压力大、担子重。村党支部班子摈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据本村的实际条件,实施产业脱贫。基层干部们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与村民们谈心,提振他们的精神,使村民们看到出路和希望。2016年,连壁村如愿摘帽脱贫。
“以前不太关心国家大事,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我现在经常看新闻,了解国家对农民的好政策。”左权县拐儿镇村民张世林说。
上下同欲,帮扶队伍凝心聚力
上下同欲者胜。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打赢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战,既要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
在左权,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群共同为脱贫事业添砖加瓦,他们组成了一支充满力量的扶贫队伍,山西省省长楼阳生的扶贫联系点就在左权县,今年4月,他在前往自己的联系点调研时表示:拧紧责任螺丝,凝聚各方合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精准见效,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基层干部是奋斗在扶贫工作第一线的人,他们解决的是贫困户们最切身的困难。里长村是左权县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一个村,村委会在县里的帮助下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目前在食堂就餐的有40个人。如果孩子们都不在家,无法照料,还可以在这里住宿,中心还有大众澡堂。”里长村书记宋向林介绍。80岁的老人宋喜荣笑容满面地说:“一天三顿饭都在食堂吃,不掏钱,得病了还有合作医疗。我们老年人在一起吃饭又热闹,又不用麻烦子女,吃完饭打扑克,搞活动,活得挺幸福。”
扶贫不是一城一地“自扫门前雪”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在左权,中央单位的定点帮扶发挥了巨大作用。左权县委书记王兵表示,2002年以来,左权县的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外文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左权极大支持。在寒王乡,屋顶光伏能帮助贫困户每年增收7000元;里长村的农家书屋里,价值5万余元的图书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石匣乡未来将有100亩蔬菜拱棚帮助贫困户实现更好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外文局的帮助。“自2007年以来,我们选派了10批27名干部,参与到左权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每一年,我们都会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中国外文局在左权挂职的副县长王洋介绍道。
在左权扶贫攻坚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不仅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有“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资源优势,以及先富帮后富、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内涵。
民营经济在左权的扶贫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淼酒庄位于左权县左权湖畔,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还可以吸纳贫困户在酒庄工作。“周边贫困户来这里劳动,管吃管住,工作一年,一个女工能收入一万多元,而男工能有两万多的工资。”酒庄负责人郝左亮介绍道。左权全县有17个非公有制企业与17个贫困村进行了结对帮扶,为贫困村安置剩余劳动力、提供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深根固蒂,本质脱贫杜绝返贫
在左权,让眼下近三万贫困群众真正摆脱贫困,不返贫,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与十几亿同胞一起走上小康之路,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繁重。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发展生产脱贫是重中之重。产业扶贫能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变“输血”为“造血”,也是左权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在产业对接上,左权县大力实施庄园经济、合作经济,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制定对应帮扶措施。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五大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目前,合作社将近1000家,庄园经济有四五十个,吸收贫困劳动力就近打工。”左权县扶贫办主任窦俊秀介绍。
在左权县里,发挥扶贫“造血”功能的还有光伏产业,“十三五”期间,左权县力争全县贫困区域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突破130兆瓦,年发电量1亿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产业帮扶是为贫困群众栽了一棵扶贫树,这棵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能让他们持续受益。”中国外文局驻里长村第一书记张健这样总结产业扶贫的作用。
扶贫攻坚不是领导干部的政绩秀场,是决战贫困的一场硬仗,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为确保脱贫成效,左权县按照本质脱贫的要求,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做足“成色”。一方面,左权县完善了考核、退出、评估“三位一体”的脱贫成效评价机制,严格规范退出标准和程序,保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现象。另一方面,左权县专门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县10个乡镇、20个村、200个贫困户进行考核评估,彻底打消了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的念头。
一、凸显改革成效的三大亮点
基础设施全省各县区一流。新建的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集医技住院大楼、综合办公大楼和门诊大楼为一体,医疗器械、设备先进,硬件设施领先全省绝大多数县区医院。改建后的县中医院交通便利、就医方便,被省卫生厅领导誉为“发展变化最大、发展思路最清、成效最显著、医疗环境和住院条件最好”。县疾病控制中心规划科学,理念先进,设施设备及人员队伍齐全,得到省级专家的好评,是全省县级疾控中心样板实验室。各乡镇卫生院环境舒适,设施完备,有的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病人与医务人员联系的传呼系统。全县88所村卫生室(所)业务用房已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正朝100所的目标迈进。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业务总收入从2003年的800余万元增长到去年的6900万元,今年1-8月份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元。在业务总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群众负担不升反降,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了21.9%和12.1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医、药费用比例趋于合理,走出了“以药养医”的困境,2007年1-8月数据显示,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41%,达到了省级医院医药收入比的水平,实现了“以技养医”、“以医养医”的良性发展。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05年上栗县人民医院成为首批14个被省卫生厅授予“群众满意医院”的县级医疗机构之一,2007年县中医院被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上栗县被评为了全省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县已有4所市级“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8所市级“母婴安全卫生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持“三个全省领先”。一是报销手续之便全省领先。首创了“乡镇医院直补”,实行“即医即报”,定点医疗单位全部设立直补窗口,农民出院当日即可领取补偿款;实行“限时报销”,在县外住院的参合农户,出院后只需将相关手续交至乡镇农医所,15天内可领取报销款(省里的标准为20天);实行“电话预约送款”,登记了所有报销医药费的参合农民的联系电话,对居住分散且路途遥远的农户给予特殊照顾。二是补偿比例之高全省领先。上栗县新农合最高报销率达70%,实际补偿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可报销费用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三是受益面之广全省领先。结合本地实际,将住院分娩纳入补偿范围,将8种门诊大病纳入住院补偿范围或定额补助对象,扩大了受益面,1-7月以来,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次,总受益面列全省99个县市区的第15位。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五个统一”
1、收支管理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卫生部确定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县,也是卫生部通报的试点工作先进县,上栗县成立了全省首家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县23家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严格收入标准,实行一个标准收费,公开药品价格,防止暗箱操作,需要减免的特殊困难群体一律经过县卫生局批准,杜绝乱收费,收人情费。另一方面,改革投入方式,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资金捆绑”使用,每年由各乡镇卫生院出资,筹集一至两百万元,分期分批建设各乡镇卫生院,两至三年时间内完成了所有乡镇医疗机构改造。
2、人员调配统一,提高素质促交流。全县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技术人才上下流动机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选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挂职;选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优秀业务骨干到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学科带头人到市级、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设立了医疗培训中心,每年举办2-3期业务培训班,聘请省级医院专家给医务人员授课,今年已培训300人次。鼓励参加学历教育,组织了54名乡村医生报名参加中医中等学历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公开选拔,对普通医务人员实行逢进必考、双向选择和末位淘汰制。
3、药品采购统一,降低价格惠群众。推行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县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采取限价竞价为主、议价为辅的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证了药品质量,减少了流通环节,控制了药品的层层加价。今年1-9月,通过全品种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达到了30.36%,让利群众200余万元。
4、设施配备统一,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县按照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的设备配置标准,对省级下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五大件”基本医疗设备,即: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下腹部手术设备和一般检验设备。对村卫生室(所)则结合民生工程要求,按照诊断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和治疗室“五室分开、配套齐全”的要求,抓好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统一购置了制度牌、科室牌和医疗设备(资料柜、体重计、高压消毒锅、毁形器)。
5、操作规程统一,规范服务保质量。统一印发了临床诊疗规范,全县卫生系统临床医生人手一册,要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医疗质量。统一印制了病历,制定了奖惩措施,发现不合格病历3次以上责令责任医生下岗,对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
三、值得借鉴的四点启示
1、抓投入,政府支持是基础。县人民医院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中医院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疾控中心建设投入500多万元,村卫生所(室)建设投入100万元,加上设施购置、人员培训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06年,全县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达2638万元,占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6.2%,今年1-7月,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已达2000万元。除县本级财政的直接投入外,还努力争取了上级部门和乡镇、村的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筹集资金。积极与省、市卫生部门进行业务联系,取得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争取了医疗卫生建设项目22个,建设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二是利用政策减少开支。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时,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争取土地全部划拨,规费全部减免,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同步建设节约资金。上栗县规定,在规划建设村委会时要规划村卫生室(所),村卫生室(所)建设要与村委会建设同步,建成后由县卫生局给每个卫生室(所)配套3000元,不足资金由村里补助。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上栗县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短短三四年间跻身全省农村卫生先进县区行列,为全县40多万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树形象,群众观念是根本。上栗县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给群众带来最大的实惠。一是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连续几年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据调查,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二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主动上门走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恳谈会、建立投诉机制,广开渠道倾听民意,仅今年就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登门走访调查群众3000多人次,针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先后推出10条卫生行政机关政风建设措施、15条公立医院行风建设措施。三是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出台“三免四减半”等一系列惠民医疗政策,对特困户、低保户、70岁以上老年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独生子女及二女户等,实行“三免四减半”。三免即门诊患者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小换药费,四减半即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三级护理费等各减50%。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观念贯穿在上栗医疗卫生工作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时候。例如,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有关负责人屡次表示希望在现有报销比例为70%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提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合的实惠,还谈到将与民政等部门合作,降低困难群体就医付费门槛,特殊情况下实行“零付费”,确保无一人因病返贫,无一人因贫困有病得不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