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气象部门基层台站兼职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上岗,会计基础知识相对缺乏,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
(2)虽然气象部门四级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由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心,但核算的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的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同时部分财务核算中心对会计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
2、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
(1)原始凭证不完整、不符合规定。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金额、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有的发票无抬头或抬头不完整;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没有清单、验收证明及发放物品明细;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自制的表格没有制表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报销差旅费未标明出差事由,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2)记账凭证的填制随意性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部分记账凭证摘要不能准确地描述经济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对;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采用正确的方法行填制;会计科目使用不符合其本义,把应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记入办公费,应放入应付福利费的记入到劳保费用中去,不好列支的项目列进其它费用,造成其它费用数目巨大,从而形成费用项目与实际列支内容不相符,其它费用不明。
3、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
(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如对无采购合同、材料或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单的固定资产与材料采购支出;未附工程合同、工程进度资料或工程造价结算审计材料资料的基建工程款支出;未附会议费支出明细以及会议通知文件的会议费等支出项目给予审核通过,造成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甚至部分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部分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并在会议费中列支;部分购买有价证券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被列入办公用品支出,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会计和基层单位的兼职财务人员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被动地接受经济业务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和合同,没有参与到经济合同的签订中。另外,由于经济业务部门与财务人员沟通不够,经济业务部门未能及时将结算票据和合同交会计,造成经济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
(4)固定资产与材料缺乏有效的监管,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由于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人员较少,无专职人员进行固定资产与材料管理,对一些已购进并使用的原材料或固定资产,由于没有及时开具供货发票,就一直没办理材料或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手续,导致财务账面记录与仓库或资产管理系统实存记录差异很大,核算不实。另外,由于上级调拨单位的调拨单未能与调拨的设备同时到达设备接收单位,有时调拨单会晚好几个月,致使部分调拨的固定资产长期未入帐,造成设备接收单位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也使单位内部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漏洞。
(5)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由于不重视对往来款项的清理以及会计人员更换的频繁,部分往来款挂帐长达10年以上,致使往来款项的核算内容失去真正意义。
(6)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基层单位制订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很完善,但由于人力有限,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的职务很难有效分离,导致制度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能认真执行。主要表现如下: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单位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各种发票、收据管理未执行登记管理制度;基本建设管理欠完善,这些都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二、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1、基层台站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些基层台站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误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帐,把财务人员当成“钱袋子”,不重视基层台站财务人员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基层台站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让基层台站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无法发挥财务的事前、事中控制及监督管理职能。
2、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要求
(1)气象部门基层台站的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的,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会计基础知识缺乏。并且,兼职财务人员的岗位考核以气象业务为主,投入到财务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满足财务管理需要,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2)由于气象部门三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学历层次参差不齐,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对新业务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法规的学习,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3、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脱节
气象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台站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由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心,基层台站只保留了兼职出纳人员一人,负责基层台站的收支业务。由于基层台站对本单位与财务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内涵混淆,日常的财务监督工作过多依赖于财务服务中心,忽视了自己的财务监督责任,导致基层台站在规章制度执行上不到位,责任落实不明确。而财务中心对基层台站的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阶段,只能审查票据的合理合规性,对票据表面的真实性负责,其本质上是否与票面一致,财务中心无从得知,造成会计核算的不规范。
4、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气象部门三级预算单位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审人员大多都是由三级预算单位财务中心的会计来兼职,并且基层台站的会计核算业务又由财务服务中心,同时财务中心还赋有对基层台站财务管理的职能,内审机构对基层台站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相当于财务中心“自己做帐自己审计”,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就大打折扣,往往导致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避重就轻,敷衍了事,使审计意见无法落实整改,造成屡审屡犯,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不利。
三、规范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仅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任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对会计主管、会计和出纳的业务分工和相互制约关系也作了具体的规定,既反映了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预算的执行情况,又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如果气象部门基层台站的发票没有按规定审核、会计凭证填制不合规范、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那么基层台站的会计报表就不能及时、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就会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对会计资料的及时了解和利用。因此,规范气象部门基层台站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基层台站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四、规范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基层台站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基层台站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带头落实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工作制度,自觉接受财务工作监督。同时还要经常了解财务工作情况,帮助财务人员解决财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财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式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
3、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
实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基层台站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能力,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4、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气象部门基层台站要对财务岗位设置和财务报账、核算流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完善相关岗位工作责任制,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此外,还要对审批岗位予以特别关注,对大额资金的使用严格执行《广西气象部门县气象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议事)制度(试行)》、《广西气象部门市县气象局重大事项报批制度(试行)》的规定,严禁领导个人说了算。
5、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基层台站财务工作的指导
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心要以《财务工作简报》的形式,对基层台站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内部进行通报,对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点评,并对下月的财务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推广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此外,财务核算中心还应对基层台每月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基层台站相互沟通,主动做好服务,切切实实为基层台站决策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6、完善内部审计和检查监督制度
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就是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从传统的以产品为基础转化为以作业为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成为西方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形成的背景
(一)传统管理会计基础的缺陷
传统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CVP分析、预算(含弹性预算)以及短期经营决策采用的贡献毛益分析法、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制度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基本上建立在产品品种和产品数量(产量或销售量)是惟一的成本动因这个假定及按这个假定将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管理会计称为产品基础管理会计。其特点是:
1、以产品为核心。直接以产品品种为对象核算、预测、规划、控制成本。
2、以产量(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是与产量高度相关的指标,因而它们也是反映产量的指标)或销售量是惟一的成本动因假定为前提。成本习性分析、间接成本的分配、CVP分析、弹性成本预算等均直接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下。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上述特点,使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未能揭示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因而不利于从成本动因入手有效地实施成本管理。传统管理会计假定产品数量是影响成本的惟一动因,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实际上,成本动因是多种多样的,产品数量仅仅影响部分成本而已。
2、不能提供准确的财务成本信息。由于产品数量不能完全决定实际成本发生多少,因而传统管理会计按产品产量指标(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间接生产成本进入各产品成本之中以及仅根据产品数量的变化预测财务成本,必然造成财务成本信息的虚假,从而可能误导企业经营决策。
(二)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
作业(activity,又译为“活动”)即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作业有三个基本特征:
1、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即作业是一个有资源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实实在在的过程;
2、作业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构成包容企业内部和连接企业外部的作业链;
3、作业是可量化的基准。
由于作业具有这些特征,就使得作业在成本计算和企业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针对传统管理会计不能提供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了作业基础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costing,ABC)。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的一种发展,传统成本计算是将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间接成本(制造费用)按照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其内涵的假定是:产品消耗的间接制造费用资源与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人工小时数成正比。这个假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制造费用既包含着单位水平作业成本,也包含着批水平作业成本、产品水平作业成本和设备水平作业成本,而后三者并不随直接人工小时等与产量高度相关的指标成比例变化的。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对传统成本计算进行了创新。其理论依据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因此,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对于间接制造费用,首先是按照资源动因归集到各项作业或作业成本地;然后,再按照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或作业成本地的成本分配到产品,因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不仅可提供作业成本信息,而且较传统成本计算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品及顾客成本信息。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的基础上,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作业不仅是更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和桥梁,而且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通过提高作业的效率及消除非增值作业,通过对作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顾客货值和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因此,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便继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之后应运而生。作业基础管理从内容上看,除了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之外,还包括对一些非成本因素的量度,如生产周期、适应性和顾客服务。
管理离不开管理信息,实际上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汇总、报告的过程。作业基础管理也是如此。作业基础管理需要管理会计系统提供有关作业情况(如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及作业的成本、成本动因、时间、质量等信息,并帮助企业规划、控制和评价考核作业的成本、时间和质量。
二、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的表现
从美国近年来出版的管理会计文献可以看到,管理会计基础的作业化已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除了前面提到的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外,管理会计学家还提出了如下一系列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方法:
(一)作业基础成本习性分析
传统管理会计的成本习性分析是按照成本总额与销售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产销平衡),将企业成本总额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凡随销售量成正比变化的部分作为变动成本,而在一定时间和销售量范围内不随销售量变化,保持稳定的部分作为固定成本。在这种划分的基础上,传统管理会计得出如下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作业基础成本习性分析则是按作业成本与作业动因(指影响作业成本多少的作业量指标,如“生产准备次数”就是“生产准备”作业成本的作业动因)之间的数量关系,将作业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由于作业可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和设备水平作业,因而整个企业的变动成本可分为单位水平作业变动成本、批水平作业变动成本、产品水平变动成本,至于设备水平作业成本及其他不随单位水平、批水平、产品水平作业成本动因变化的成本均为固定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作业基础成本习性分析的总成本公式如下:
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水平作业变动成本+批水平作业变动成本+产品水平作业变动成本
假设某公司成本可用三个变量来解释:单位水平作业动因:销售量;批水平作业动因:生产准备次数;产品水平作业动因:工程小时。则上述总成本公式可表示如下:
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每批生产准备成本×生产准备次数+每小时工程成本×工程小时这里应指出,传统总成本公式中的变动成本相当于作业基础总成本公式中的单位水平作业变动成本,而传统总成本公式中的固定成本则相当于作业基础总成本公式中的除单位水平作业变动成本以外的所有其他成本。由此可见,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将随产量变动的成本以外的成本全部作为7固定成本处理,从而掩盖了随其他作业产出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的存在。
(二)作业基础CVP分析
传统的CVP分析是以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为基础的。类似的,作业基础CVP分析则是以上述的作业基础成本习性分析为基础的。其分析公式可表示为:
营业收益=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每批生产准备成本×生产准备次数)+(每小时工程成本×工程小时)]
根据上式,令营业收益为零,可得盈亏平衡点得销售量计算公式如下: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每批生产准备成本×生产准备次数)+(每小时工程成本×工程小时)]/(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作业基础下的盈亏平衡点与传统的盈亏平衡点比较,有两个重要差别:第一,固定成本不同。一些原来被确定为固定成本的,实际上它们也是变动成本,如生产准备成本和工程成本,只不过它们随着非产品数量指标变动而已。第二,作业基础下的盈亏平衡公式的分子中有两种非单位水平作业变动成本:批相关作业成本和产品维持作业成本。
(三)作业基础预算
作业基础预算是根据作业成本信息按作业编制预算。如企业采购部门用作业成本信息可编制如下作业基础预算:
────────────────────
采购部门
────────────────────
业务
认定10个供应商¥65,450
发出450个订购单184,640
发出275个发货单64,910
¥315,000
────────────────────
作业基础预算将财务数据与消耗相关资源的作业相联系。在这种预算指导下,部门可以哪些削减后并不影响整体效果的特殊作业为对象,来降低成本,使部门达到或超过其预算目标。例如,假定认定供应商的成本随供应商数量变动,则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减少供应商的数量来削减成本。为了更好的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作业基础预算也可以编制为弹性作业基础预算。
(四)作业基础责任会计
传统的责任会计由四个要素构成:第一,确定责任中心。典型的责任中心,为部门或产品,甚至为团体或个人。每一中心均被赋予一定的责任,而责任以财务指标(如成本)表达。第二,制定绩效衡量标准,并编制预算及实施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第三,编制绩效报告,并将实际成果与标准成果相比较。第四,对责任中心的责任人员进行奖惩。作业基础责任会计是以作业和过程(process,又称流程)为重点控制对象的责任会计。与传统责任会计相比,作业基础责任会计的构成要素是相同的,但内在的机理有显著区别,表现在:在责任界定上,传统责任会计按组织结构界定责任,并最终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且责任仅是指财务责任,而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则按由作业连成的过程界定责任,责任主体通常是过程小组(流程小组),责任的内容不仅包含财务指标(作业成本),而且包含非财务指标(作业效率、质量和时间);传统责任会计着重责任中心成本、收入及利润的绩效衡量,而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则强调对作业的控制;在成本报告中要区分增值与非增值成本,此外还要报告作业的效率、质量和时间,以便实施作业管理,进行过程改善(processimprovement)和过程革新(processinnovation)。
以上是从理论上考察。从实践上看,上述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方法在实务界的应用也是稳步前进的。以ABC为例,根据克诺韦德(krumwide)对1996年美国管理会计学会成本管理组资料研究和有关资料整理出的ABC在美国公司应用统计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6年,采纳或评定ABC的公司由30O上升到74%.
三、管理会计基础作业化的意义
(一)强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高度重视对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的培训,广泛宣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人员好和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够从思想上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真正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此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每周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规范讲坛”,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灌输。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知识,更应该掌握税法、会计法、计算机电算化技术、财务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及时掌握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同时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指导会计人员真正懂得爱岗敬业、忠于值守、廉洁奉公、严格执法的职业道德情操的真正含义,采用自我改造和自我约束的方式,尽忠职守,清洁廉明,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汇报上级,不被利益蒙蔽双眼,不断增强自身职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建立现代化会计管理制度
当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会计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会计岗位责任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更加规范,有效克服因手工操作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建立一套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税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享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任一部门将企业的信息录入后,其他部门均可查阅,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防止企业针对不同的机构报送不同信息的现象,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以规范化考核要求为标准指导日常会计基础工作
按照《XX市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指导意见》和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逐条检验公司的会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例如根据管理要求,对类似原始单据需要修正的,责成有关人员重新填制、获取或办理单据修改手续,规范原始凭据的管理;有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情况的,则由制单人员对记账凭证内容进行二次复查,并由凭证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对复查审核中发现的遗漏情况及时补正;有会计对账不及时情况的,则在企业内部设立及时进行会计对账提醒机制,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因工作忙碌可能出现的延误和疏忽;有未按规定附有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情况的,则做到按会计报告要件内容应附尽附,不遗不漏,这样也能使得会计报告的内容充分完整;有未按规定及时移交会计档案的情况的,则根据相应的工作制度在财务、档案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作下,对会计档案超期未归档移交情况进行清查,保障会计档案的移交管理工作的完成等等。
二、结语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制度;会计基础
Abstract:Thebudgetwillbetheeconomicsubjectregardingfutureplanandthepredictthataccountantistheeconomicsubjectregardingpastobjectiverecord.Thefootholdpast,FangNengwillforecastfuture.Fromthispointofview,accountantisestablishesthebudgetthefoundationandthebacking,isalsoreflectstheperformanceofbudgetandtheresultimportantmeans.Establishesthesuitableaccountingbasis,notonlyestablishesaccountingsystem''''spremise,andhastheimportantmeaningregardingtheestablishmentwithitcorrespondence''''sbudgetsystem.Inthereality,aneconomicsubjectaccountingbasis''''schoicehastwokinds:Namelythepowerandresponsibilityhasthesystemandthereceiptsanddisbursementsrealizesthesystem.Thenationalcapitalcommitteetakesstateassetmemberrepresentativewhoisentrustedthegovernment,intheestablishmentstate-ownedcapitalmanagementbudgetsystem''''sprocess,definitelywillmeettheaccountingbasisthechoice.Webelievedthatshouldhavethemanufacturetakethepowerandresponsibilityasthestate-ownedcapitalmanagementbudgetsystem''''saccountingbasis.
keyword:State-ownedcapital;Managementbudget;Budgetsystem;Accountingbasis
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的国资委开始在所出资企业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总的做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出资企业的现金收支活动进行列收列支反映,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收益、产权转让收入、融资收入和其他收入四大类,支出主要包括国有资本营运支出、投资支出、融资支出、其他支出四大类,预算结余是所出资企业的货币资金汇总数。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反映出资企业的资金来源、占用和结余情况。但是由于出资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体制、会计环境和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难以反映国有资本的来源、使用及效益情况,因而也带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
1.收付实现制与出资企业的现行会计基础存在矛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过是国家的一个预算单位,利润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维持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由国家划拨,国家和企业主要是缴拨款关系,与此对应的预算制度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已经不再是国家的一个预算单位,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所需资金也由企业自己筹集,企业依据法律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因此,沿袭传统观念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建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必然与企业现行会计基础存在较大矛盾和冲突,不仅难以操作,而且难以控制。国资委与出资企业是出资与被出资的关系,不可能再回到缴拨款关系的老路。
2.预算收支反映的内容和结果不够全面。收付实现制下建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从报表形式上来看,仅仅是出资企业现金流量预算表的简单叠加和汇总。而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出资企业还会发生大量的非货币易,例如收到抵债资产和商品、以股权换股权、资产置换、资产损失核销等,这些业务没有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就无法真正反映出资企业的国有资本营运过程全貌。目前推行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预算结余数是出资企业的货币资金余额,而仅仅反映资金余额,对于判断出资企业效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还远远不够。
3.没有反映真实的负债情况。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只反映当年的融资收入和还本付息的支出,对于出资企业的担保等形成的或有债务没有反映,也无法知晓出资企业目前的债务规模和水平,无法获得全面的债务信息,不利于出资人制定宏观决策和债务风险的防范。
4.收支核算不够准确。收付实现制下,预算收入仅反映当年实现数,而对于出资企业的历年收益结余没有反映。分期支付的重大产权转让收入,仅仅只是反映了当年实际收到数。国有资本营运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费、资产减值准备等没有反映,无法对出资企业营运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对于重大投资形成的资产和股权没有进行账面反映和处理,没有通过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
5.国资委层面没有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目前在收付实现制下建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已经开始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对于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国资委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使得对于国有资产收益的预算会计处理很不规范。
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比较优势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更加全面。从西方国家的政府预算和会计处理的实践来看,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预算和会计改革已经在部分国家实施,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确定债务规模,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1.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实现与出资企业会计基础的有效对接。目前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大都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并以企业会计报表体系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可以实现经营预算报表和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的对接,而且在预算收支的会计处理科目和账务处理程序上保持一致性,既有利于预算有关科目信息的获取,也有利于对于预算的会计处理。
2.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反映出资人所拥有经济资源的来源、使用及其效果。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反映出资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存量,而且对于预算年度形成的增量资产也能做出客观纪录。权责发生制下成本与费用的配比,能够对各项预算收支做出更加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引导政府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正确决策和客观评价,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
4.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反映资产和债务状况,防止政府的债务风险。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有效避免资产一旦购置或建造完成就脱离监管视野,提供了关于资产的全面信息。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一般都是通过将所出资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或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并责成出资企业完成政府任务。因此,地方政府都存在隐性债务问题。通过实行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目前的债务规模、抵押担保等或有债务状况,准确揭示存在的债务风险,合理制定偿债计划,杜绝隐患。
3.实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政府出资人职能的落实。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开。国资委受政府委托实施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这就要求国资委按照企业的规则办事。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基础,能够很好地反映损益,实现收入成本的配比,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较好适应政府出资人职能的内在要求,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
三、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总体思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质上是政府以出资人身份编制的国有资本的收支计划。要真正确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会计基础,就必须彻底改变预算会计与预算对应的传统观念,而这种观念也正是目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会计处理陷入困境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财政预算主要是安排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可以与之对应,形成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督。那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则更加关注资产和资金的资本化,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难以与之对应,无法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全貌。因此,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的转变。
1.明确国资委为一级会计主体和预算主体,所出资企业为二级会计主体和预算主体。目前,全国部分省市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初步建立了“国资委—出资企业”的两级预算体系,并在预算年限、编制和审批程序上做出了相关规定。国资委是预算的一级编制主体,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组织工作,检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落实情况;出资企业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具体执行者。两级预算体系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保持一致,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与监管提供了操作平台和组织保障。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国资委作为一级会计主体的地位没有落实,预算执行和结果仅仅只是在预算报表上进行了统计,导致经营预算各项收支的过程和结果无法准确地核算和计量。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将国资委确认为一级会计主体,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建立国资委层面的母公司报表,以出资企业的国有净资产为基础,将其以长期投资的形式在国资委的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反映,并可依据国有净资产状况提取有关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国资委层面发生的各项预算收支活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将其结果记入国资委层面财务报表.
4.以出资企业的财务预算为基础,确立国资委层面财务报表的各项预算指标。这是建立国资委层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要内容。出资企业的财务预算报经国资委审批后,国资委依据出资企业的各项财务预算指标,对国资委层面的财务报表的各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的预计,主要包括:国有投资收益、转让收益、投资指标等。由于国资委自身的费用仍在财政公共预算的范围内,暂不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反映。同时,国资委要对出资企业的财务预算表进行汇总统计,并作为出资企业的预算方案提交政府和人大审核。这样,国资委提交政府和人大审议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资委层面的财务预算报表;二是汇总的各出资企业财务预算报表。
3.在出资企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预算制度。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在预算年度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财务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收入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出资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层次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依据企业上年度的会计指标和企业的年度发展规划科学制定企业层次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层次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经过企业董事会审议,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上报国资委审批执行。出资企业承担政府指令债务和投资项目的,制定的融资预算和投资预算要提请政府专题审议。
4.以权责发生制对具体预算收支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首先是出资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认真组织对于国资委批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真实的会计记录,并按季度报国资委。其次,国资委要认真组织国资委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执行结果进行客观纪录,依据会计总账对国资委层面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5.规范与财政预算的关系。目前的国资委作为政府的特设机构,是财政预算的部门预编制单位,日常费用开支等均列入财政范畴;其次国资委是政府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对预算收支进行核算。在财政通过国资委拨付资本性支出资金时,两个预算体系必然会发生对接,财政资金拨付国资委,在权责发生制下必然物化为国有资本和资产,这样就实现了对财政预算资金的连续有效监督。同时,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又可以为财政预算提供更多的税收和财源。
(1)创建模拟公司
鉴于学生在掌握理论方面存在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模拟公司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提升他们运用理论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从企业当中获取一整套业务资料,经过加工之后,使之成为完整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会计知识,来解决业务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收集进账单、入库单、转账支票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按照公司的实际账务流程来开展会计工作,按照角色进行实习,并尝试所有的会计角色,使学生切实拥有公司会计工作的实践体验。通过模拟公司的创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下来,学生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下会大大提升参与感,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2)推行双轨三段式教学
所谓双轨教学就是将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记账原理及其应用部分依旧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而账簿、凭证部分的教学则要求教师进行实物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账簿登记、填写凭证,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三段式教学则需要教师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教学模式:
①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感性认识,再将知识点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讲授账簿知识时,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填制要求来进行实际练习,将知识点落到实处;
②教师要将教授的知识点连成线,在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如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同时将多个会计知识点融入其中,拓展学生的会计工作思路,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要注重全面教学的开展,即在学完会计基础课程之后,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会计知识及会计循环的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双轨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引领之下,能够使学生的会计知识形成体系,会计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优化考核体系
单纯的笔试考核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难以考察出学生的实际会计能力。因而优化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势在必行。在理论考核方面,不仅要包含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平时的表现纳入考核当中,把学生每一阶段的知识测验成绩记录下来,将最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学生的理论成绩;在实践考核方面,可以将实践操作所占的比例设定为40%,统一进行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考察。如设置会计账簿登记、会计凭证填制、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性题目,将账簿、档案、资料等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通过学生的实践结果来进行评分。在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进行查看,对学生的会计操作步骤进行纠正。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会计水平,通过对学生会计成绩的分析,来为教师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方向。
(4)完善辅助教学体系
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性决定了会计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完善辅助教学体系。如收集、整理一套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财务报表及各种账簿,购买会计工作需要用到的会计用品,将它们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具体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好这些会计工具。教师还应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将会计工作的流程通过图片、影像的方式展示出来,或者将会计实际工作的场景拍成短片供学生学习,并进行模仿实践。通过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更加直观,在具体的会计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使会计理论知识真正与实践相结合。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