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生活;主体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的重要贡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改革理念,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应用意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创设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而且,有人曾经说过,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课堂,逐步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导入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某商店购进一批单价为20元的日用品,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半个月内可以售出400件。根据销售经验,提高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件。如何提高售价,才能在半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上述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最大利润的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二、提倡一题多解,凸显学生主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道试题找出两种或以上的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逐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解答下面的题。

已知:ABC中,∠BAC是直角,AC>AB,AD是高,M是BC的中点。

求证:AC2-AB2=2DM・BC

解法一:ADBC 在RtADC中,AC2=AD2+DC2

在RtADB中,AB2=AD2+BD2

因此,AC2-AB2=DC2-BD2=(DC+BD)(DC-BD)=BC(MC+DM-BD)=BC(BM+DM-BD)=BC(BD+DM+DM-BD)=2DM・BC

解法二:连结AM,∠BAC是直角,M是BC的中点,BM=AM=CM, cos∠AMD=DM/AM

又∠AMC+∠AMD=180°

cos∠AMC=cos(180°-∠AMD)=-cos∠AMD

在AMC中,由余弦定理得:

AC2=AM2+CM2-2AM・CMcos∠AMC=2CM2+2CM2cos∠AMD

在ABM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AM2+BM2-2AM・BMcos∠AMD=2CM2-2CM2cos∠AMD

AC2-AB2=4CM2cos∠AMD=4CM2・DM/AM=4CM・DM=2DM・BC

……

除上述两种解题方法外,还有其他几种,在这里不一一进行介绍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思路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教师领域观念也推陈出新,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评价的标准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多年来,笔者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一直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课堂的有效性应把握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新课程标准下,课的内容、结构、评价比原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与创新。课程的改革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改变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和把握,给教师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现结合自身教学工作,谈谈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把握课堂本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中存在不同的传统认识,如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念,整个课堂教学将容易变成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传授过程,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己陷入“知识的代表”的窘境。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忽略了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缺乏创造力。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要求,用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我们教师要有决心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重在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造就大批新世纪新型人才。

二、聚焦课堂,以教研为核心

教研要聚焦于课堂,服务于课堂,紧扣教材,依据新课程目标,做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环节,努力构建新型课堂,真正抓住教研的核心任务。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重点要备好课,可以从备教材和被学生两个方面出发。

1.备教材

教师要读懂课程标准,明确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要理清知识结构,理解把握内容编排,科学设计例题和练习,有延伸、有层次。注重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根据教材的广度、深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突出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从“学什么”的基础上关注“怎么学”。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从学法出发选用好的教法,重视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掌握学习的方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备学生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研究,才能够真正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实现预期授课目标。如果不了解学生、不研究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堂标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最佳动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心理学家指出:“正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帮助,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智力欠缺造成学生学习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在最大程度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因材施教。心理学家实验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不同层次水平。所以需要我们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统一层次内学生安排相近内容教学,使得学生们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的意义

世间万态,每个人的天赋禀性、性格特点、生活经历都具有独特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质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就犹如医生对病人对症下药,能够在与学生自身特点适应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材施教也激发学生能动性发挥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等待激发、活跃的火山,因材施教就是火山爆发的催化剂、动力,教师要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两个原理

1、主观能动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也叫做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积极主动的进行。依据此原理,分层次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智力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因为没有受到与之个性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适当的条件以及环境下,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质的飞跃。

2、转化发展原理

分层次教学理念坚持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哲学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是可以改变的,不会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状态。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需要在适应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以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修改,最终与之相适应,让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更加优秀,落后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到达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最终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学生。

三、分层次教学法的三个原则

1、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

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就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集体统一要求和进行公平、平等的教学活动的同时,准确衡量学生的目前发展水平和存在的发展潜力,结合新课堂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层次教学,将学生集体进行局部层次划分,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持续进步。

2、智商与情商相结合原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忽视了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的情商发展水平。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具有同等重要程度,二者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只有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调节和动力作用,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都具有可塑性。同时由于基础水平不同造成他们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在促进学生智商发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情商因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造福于社会。

3、知识传授与心理认识水平相结合原则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的认识是受到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认识主体本身特点的影响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要求和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相结合,进行弹性处理,以便使教学内容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弹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充分融合于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状况以及掌握新课堂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依据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相应的教学训练,最终实现学生集体在原来的学习能力水平上同步提高,避免出现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对一部分学生是停滞不前的重复,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却是遥不可及,处于知识断裂状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和优秀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作用,认真学习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坚持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见发展的希望,快速提高数学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讨[J].治学之法,2012(4)

[2]吴梅.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J].学科教育,2009(5)

[3]何宏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J].学术论坛,2012(9)

[4]唐铁民.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J].观察思考,2013(4)

[5]韦玉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刊,2010(1)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第4篇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结构;特点

【作者简介】顾大权,男,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杨欣,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1.引言

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深入,已逐渐深入到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其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综观我们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似乎教师、学生疲于各种考试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但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心理阴影成为教师常见的精神状态,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和进程。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解放教师就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的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对话组织者”。[1]教师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数学课堂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育管理策略的理论,努力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培养与塑造出一批富有全球视野、尊重生命、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管理行家、教学专家和名师;将有助于遏止甚嚣尘上的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真正的可能,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同时也让教师享受自主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

也唯有真正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学习与成长打下基础,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自我发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与方法

A.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从现实问题和现状入手,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充分调查和了解教师在数学课堂管理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究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益形成的原因,并寻求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并对这些访谈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笔者从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和有效教学四个维度着手展开了调查。

B.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有关的统计方法。本研究将下发103份教师调查问卷,400份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管理的现状,以及数学课堂管理的特点,比较分析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张家港地区参加初中课堂管理调查的103名初中数学教师为被试,比较不同数学教师管理策略的差异,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97.1%。以张家港地区参加了初中课堂管理调查的400名初中生为被试,了解初中生评价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发展特点,收回有效问卷37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C.研究工具

a.自编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问卷

经过与专家讨论和统计检验,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问卷共23题,包括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和有效教学四个维度,采用五点评价。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其中RMSEA=0.09,NFI=0.809,RFI=0.863,CFI=0.841,IFI=0.846,TLI=0.816,说明这23个项目较好地测量了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这一结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分别为0.913,分半信度为0.902。

b.自编初中学生数学课堂管理评价问卷

经过与专家讨论和统计检验,初中学生数学课堂管理评价问卷包括环境体验、民主体验、师生互动体验、教学体验四纬度,采用五点评价。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其中RMSEA=0.074,NFI=0.862,RFI=0.841,CFI=0.902,IFI=0.903,TLI=0.887,说明这23个项目较好地测量了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这一结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分别为0.927,分半信度为0.871。

3.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特点的比较分析

A.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状况

a.总体状况

为考察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基本状况,我们对参加本次调查的100名被试在课堂管理策略各因素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问卷采用5点问卷,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总体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的总平均分为4.15,远高于中等临界值,这也就说明张家港地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各因素的来看,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环境控制最高(M=4.37),有效教学最低(M=3.97)。各因素平均值大小依次为:环境控制>师生互动>民主管理>有效教学。

b.性别差异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诸因素和总问卷的均值和标准差如图1所示。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诸因素上的得分都要略高于女教师,尤其是在环境控制和师生互动上。

图1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图2初中数学课堂管理

策略的性别差异 策略的学历差异

c.学历差异

以学历为自变量,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及其各个因素为因量变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在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还是有效教学上都表现为,研究生>本科>专科。

d.教龄差异

以教龄为自变量,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及其各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不同教龄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有差异,但不明显。在环境控制上,教龄10-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10年以下的教师;在民主管理和师生互动上,20年以上>10年以下>10-20年之间;在有效教学上,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10年以下和10-20年之间的教师。

B.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差异比较

a.总体概况

为考察初中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基本状况,我们对参加本次调查的370名被试在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问卷采用5点问卷,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的总体状况

由表2我们不难看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较高,平均在4.3。其中,环境控制和有效教学的平均分达到了4.4。

b.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男女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的均值和标准差(N=370)

从表3中,不难看出不同性别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评价差异并不显著,但都是男生略微高于女生。

c.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评价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不难看出,不同年级初中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评价差异不显著。

4.总讨论

A.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结构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这一概念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诸多概念,乍看之下,大量的信息往往使人不知所措,难以把握其重点,而这也在削弱了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面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找到有助于提升我国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效率的核心因素集合。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在实践层面,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B.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特点

a.总体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的总平均分为4.15,远高于中等临界值,这也就说明张家港地区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初中生学业韧性的各因素的来看,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环境控制最高(M=4.37),有效教学最低(M=3.97)。各因素平均值大小依次为:环境控制>师生互动>民主管理>有效教学。虽然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得分总体较为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课堂管理策略中的环境因素(M=4.27)明显高于有效教学(M=3.97),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具体教学方式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初中数学课堂强调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呼唤数学教师的效益意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1]。

b.性别差异

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诸因素上的得分都要略高于女教师,尤其是在环境控制和师生互动上。这一情况表明,男教师可能在平时数学课堂上更注意对教学环境的把握,喜欢强调师生互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不同性别教师的性格因素有关。

c.学历差异

从图2中可以看不同学历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存在非常明显差异,无论是在环境控制、民主管理、师生互动还是有效教学上都表现为,研究生>本科>专科。造成这一个效果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学历教师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导致他们教育的知识、能力、动机和认知方式等不同。非常明显的是,研究生学历的初中数学教师他们更善于控制数学课堂上的环境,采用更加民主的方式管理数学课堂,更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并注重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学历水平的教育培训。

d.教龄差异

从图3中可以看不同教龄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管理策略有差异,但不明显。在环境控制上,教龄10-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10年以下的教师。可见,初中数学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会更善于控制数学课堂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数学课堂环境控制是一项需要经验积累的工作。在民主管理和师生互动上,20年以上>10年以下>10-20年之间。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10-20教龄的教师多数是中年教师,在他们的性格因素中控制性和主导性更加强烈,所以他们在民主管理和师生互动上相对较差。而教龄10年以下的年轻教师,由于他们与学生年龄层更加接近,彼此认同感会更强烈,所以他们对学生更加民主,喜欢与学生交流。那些教龄达到20年以上的教师,因为他们的经验更加丰富,性格更加平和,在对待学生时,可以用更加民主的方式管理学生,并与他们产生互动。

C.初中生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的特点

a.总体特征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张家港地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管理策略评价较高,平均在4.3。其中,环境控制和有效教学的平均分达到了4.4,表明目前我市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管理策略满意程度较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市初中数学教育质量较高的事实。

b.性别差异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088页

通过表3,我们看出不同性别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评价差异并不显著,但都是男生略微高于女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相较于女生,男生可能对数学课更具好感。

D.建议

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对学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的培养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a.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

课堂教学监控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课堂教学监控以人的本性、需要、追求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以人的方式实现人的发展[3]。而初中数学教师以人为本的信念是实现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的真实状态,更好地以智启智、以情激情,使课堂形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教学“生态环境”。[4]

b.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新要求,而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重中之重[5]。结合本研究,本人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抛砖引玉。第一,重视继续教育的作用。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进入大专院校进行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品质;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不应是固守于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除了侧重数学外,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第二,进行教育科研。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能凭经验去上课,应在理论指导下去教书育人,应善于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归纳、总结出有意义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第三,善于创新。有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性较强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站在时展的前沿,具备超前于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对未来时代的气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使自身具备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1]陈东.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J]中小学教育.2008

[2]丛晓波.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监控的核心理念[J]教学科学研究.2003

[3]袁彩楚.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辽宁教育研究.2004

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成果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应用与实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改革拉开帷幕。虽然其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展示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及增强教学成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中,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环,尤其需要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质量提供思考。

2.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首要问题为教师一般重知识灌输而轻学生参与。重知识灌输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专注于在讲台上授课,忽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更关键的是教师重知识灌输必然会轻学生参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2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即师生互动往往变成一句口号而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师生互动真正作用与功能。如教师学习小组时,并未考虑数学学习讨论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优势长处,数学学习讨论组各成员在功能区分和角色扮演两方面不能有机结合,从而互动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互动细节和流程方面并未多加考虑,往往只是机械地采用一些师生互动形式,而忽视师生互动本质,难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这就必然导致教师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而轻学生创新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与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等问题相比,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由于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对未来成就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后果显然是严重的。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3.1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首先需要构建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的师生互动模式。传统师生互动模式与实践表明,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都被扩大了,而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参与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不仅有助于创造良好师生互动环境,更有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数学学习与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与教师保持良好互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过程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为互动理念,以“引导者”、“互动者”及“对话者”为功能定位,还需要以“平等沟通”为师生互动主要手段。

3.2以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为核心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重视师生互动本质。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作为极为关键的一环,要想发挥应有作用,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师首先需要摒弃传统师生互动理念,改变以注重师生互动形式为主的传统模式。第二,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理解师生互动内涵,把握精髓与核心要求,并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课堂或课外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还需要将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生活情境创造性地融入数学选择题、计算题或应用题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对学生学习生涯及未来职业生涯同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还需要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例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多种解法,并根据这道题设置更多类似题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多种解法,提高思维能力,更能为思维方式改变、解题路径延伸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在学习过程中夯实创新能力的效果。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任何创新能力与学习成果的实现都不是被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将课堂变为学生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从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水平。

4.结语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及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就是说,要想取得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面临相当困难的障碍与挑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清楚把握现有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最为重要的是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不能脱离师生互动本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本质及学生创新能力为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兼重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新强.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理化学习,2016(03).

[2]朱红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中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