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危机的解决

经济危机的解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危机的解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危机的解决

经济危机的解决范文第1篇

Abstract: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ecological crisis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risis, to analyze the causes, proposes the solution path, with a view to the present ecological crisis played a role.

关键词:生态危机;成因;解决路径

Keywords: ecological crisis; causes; solu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态危机的严重加剧,使得人类的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人类对自我生存产生强烈的忧患,因此,分析和解决生态危机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生态危机的语义分析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科学技术在当代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这种强大力量在运用不当和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又会造成不良后果,引起一系列人和人的未来的极其复杂的问题,产生由高生产、高消费所引起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危机。[

]主要表现为坏境污染现象的屡禁不止、全球气候变暖、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臭氧层损耗日益严重、物种急剧消失、能源危机咄咄逼人、人类生活质量普遍下降等。

20世纪中叶以后,生态危机已不再是自然原因主导的,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繁,生态危机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它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特征。从地域空间看,生态危机不再是局部的生态问题,而具有全球性特征;从生态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来看,物种的多样性受到来自危机的侵害取向于灭绝的地步。例如,在20世纪有近30种物种灭绝,有近9000种处于灭绝的危险。其次,它具有不可逆性的特征。生态系统是具有自我组织性的功能以及具有生态自净能力。但是在当今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已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界限,生态系统失衡就很难恢复到平衡状态,因而这些消失的物种将再也不会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人类所能解决仅仅是局部问题,面对这些难以恢复的破坏人类无能为力。最后,它具有持续性和快捷性的特征。目前的生态危机已造成了物种世世代代的生态遗传隐患,对物种的进化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多年来的生态危机没有的得到有效的治理,当前的生态系统已经异常脆弱,在生产活动中稍有不慎将会引发生态灾难一次性清算的危险。近几年的雪灾、地震、海啸就是生态危机对于灾难的提示。

二、生态危机的成因

全球生态危机问题主要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人口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科学技术、消费行为异化、国家观念的出现上,但是我们都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因素的主导又是谁?难道是凭空产生的吗?

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是追求利益为目标,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追求短期利益,置长远利益而不顾,并且短暂性的经济效益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掩盖了,资本家只会关注他的产品的卖出以及所得的利润,至于卖出后的产品,利用过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则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直到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对生态坏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类物质财富法增加,出于人的本性必不可少要追求享受、追求快乐,大量的奢侈品和大量产品被生产,而人们的消费观念就是大量购物大量废弃,大量浪费资源和能源。在加之,国家之间各自为政,发达国家转嫁本国污染源给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牺牲坏境以求片面发展,生态在这样的情况必将处于难以恢复的状态,我们经过这样的分析将会明白,以上这些的物质的主导者是人类,而为什么原始社会生态系统都没有遭到这样的极度破坏呢?正如卢梭所说的“土地的被分割变成生了一种新的权利——私有权,这种权利与根据自然法产生权利完全不同。”[]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就是私有制的出现,因为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类出现不平等,人类只会关注于自身的利益,因为“财富是与人的幸福直接攸关的,最容易使人感受到的,是可以用它来购买一切的。”[]因而产生了所谓人类中心论,这种极端的将人和自然对立的理论,将人置于人与自然的绝对主宰,忽视了人的存在和发展以自然为前提,导致了人类更加对于自然的漠视,认为人类自己是万能的。当地球出现生态危机时,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而人类开始反思自己和自然的关系,我们要慎重处理自然和人的关系。

三、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

在重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之后,解决好生态危机是关乎人类的命运,更关乎人类能否能够在地球中永久生存,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

从个人角度上,我们要杜绝无效、负效和非理性的消费,要理性消费、文明消费、节约型消费,消费对象要科学,绿色消费。杜绝异化消费中奢侈消费,我国现在已经是奢侈消费的主要群体,为此每年就有许多物种消失,因而我们提倡在中国杜绝该类消费,也能减少过多垃圾的产生,减少空气和土壤污染。尤其是要认清我们只是一群生存在地球上的一种生物,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前提和保障,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因为恩格斯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从国家的角度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来治理生态危机,保护坏境,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的,发达国家可以自己发达的技术区解决生态危机,而发展中国要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不能先污染后治理。政府之间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控制生态危机的市场向度和资本逻辑向度,化解公害,制定出危机长效机制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全球战略。同时可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对于破坏生态危机的国家予以处理,将公平、正义、和谐的价值取向在全球树立起来。国家也要重视对国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从小抓起,进行环保教育,只有自小树立地球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环境才能慢慢变好。而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极为重要的,因为中国目前生态面临着极大的问题,甚至是生存威胁,因而我们更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希望在不久将来能够做到主席所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立荃:《“生态危机”的忧与患》,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第12卷第1期。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刷馆2007版,第96页。

3、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刷馆2007版,第11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版。

经济危机的解决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社会危险性 证明 困境 解决

    一、社会危险性证明的困境及其成因

    (一)社会危险性的真实涵义不够明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在第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该条款明确将修改前刑诉法中“逮捕必要”的模糊性提法予以摈弃,凸显并细化了应当予以逮捕的5种社会危险性的情形,但列举的这5种情形不可能穷尽现实条件下的社会危险性的外延,也未明确回答社会危险性是什么这一关键命题,这就造成了司法实践工作者仍倾向于以长期办案实践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对这5种具体的社会危险性进行恣意解释,难以走出“是否有逮捕必要”的办案逻辑。

    (二)对社会危险性的判断缺乏统一标尺社会危险性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大家都倾向性地认为社会危险性不同于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等法律概念,但给其一个明确的定义确非易事。修改后刑诉法明确了5种社会危险性的情形,确实有助于法律工作者对该概念的认识,但现实情况永远比理论更复杂多变,看似具体明确的5种情形一旦与法律实务相结合,就会衍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再生硬地规定社会危险性的具体证明标准和细则,有可能反过来歪曲立法本意,这种尴尬的处境直接导致了相关立法和司法部门在该问题的解决上慎之又慎,步履维艰。

    (三)证明社会危险性有无的证据缺乏刑事诉讼法列举的5种社会危险性,第1、3、4种情形都有“可能”二字,第2、5种虽没有“可能”二字,但“现实危险”和“企图”的表述实则“可能”的变体。无论如何,这里的“可能”显然不是司法人员的妄加推断和毫无根据的猜测,必须基于一定证据加以证明,这种证明程度的强弱尚不明确,但其存在性不容置疑。证据要求是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只有根据证据情况把握社会危险性,修改后刑诉法规定的该部分内容才不会变成一纸空文。修改后的刑诉规则也明确了这一点。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负有说明社会危险性理由的职责,然而实践中公安机关并未严格遵照执行,即使在提请批捕书中有说明理由的情况,很多情况下也属于主观化的臆测。按照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报请批捕的案件不另行侦查,只是审查核实证据,缺乏收集证明社会危险性证据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公安阶段未有相当证据证明社会危险性有无及大小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在案件定罪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危险性有无的判断无异于做无米之炊。综上,社会危险性有无需证据证明,但证据缺位问题严重。

    二、走出社会危险性证明困境的解决之路探析

    (一)限制性理解社会危险性的内涵社会危险性作为一个语词,其含义的模糊性是无法避免的,无论立法如何完善,只要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就会映现出其自身的不足,因此,一味苛责立法上的不足实际上是回避现实问题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刑诉法列举的5种社会危险性情形中了解立法的原意,这5种社会危险性,从性质上分,可划为两类,一类为实体危险性,即侵害实体法所保护法益的危险性,体现为1、2、4三种情形;另一类为程序危险性,即妨害正在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的危险性,体现为3、5两种情形。社会危险性,就是可能对社会产生的某些危险性,为避免司法的恣意性,司法实践中,宜将社会危险性的内容限制理解为上述5项,只有严格遵照执行该规定,才有助于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而不足之处宜在之后的立法中予以完善。

    (二)明确“有迹象表明”的证明方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一定证据证明”和“有迹象表明”的表述,在社会危险性的五种情形中均有体现,而审查批捕阶段对于实体方面的证明标准为达到“有证据证明”的程度,根据常理理解,“有迹象表明”显然不如“有证据证明”的程度高,而“有迹象表明”和“有一定证据证明”均用于证明社会危险性的同一场合,程度相当,由此可见,社会危险性的证明力度要求较低,远未达到实体方面的有证据证明的程度,只需“有迹象表明”即可。由于“一定证据”在缺乏相关语境的情况下对于证据的程度上仍难以把握,实践中,司法人员在认识层面宜采用“有迹象表明”的表述。需要注意的,规则毕竟没有单一使用“有迹象表明”的提法,笔者认为,这是规则暗含的另外一层意思,即,表明社会危险性的“迹象”本身是需要确实的证据予以支撑并非臆造的,而用于证明社会危险的“一定证据”实际上就是用于证明“迹象”存在的确实证据。社会危险性的有无本来就是一种对未来可能发生事实的预测,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只要严格从5个情形来把握,其判断就是合法合理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要首先明确“有迹象表明”的真实用意,才能更准确地对社会危险性的有无加以判断。

    (三)完善相关办案部门在证据收集方面的分工合作此处,笔者主要就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批捕非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探析。公安机关作为非职务犯罪的侦查主体,负有收集证明社会危险性证据的职责。如上所述,根据修改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在向检察机关提请批捕时就社会危险性有说明理由的义务。因此,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除了依法收集实体方面的证据,还要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无社会危险性的证据。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负有证明和把握社会危险性有无的重要责任,一方面应监督公安机关依照《程序规定》对社会危险性进行证据收集和说理工作,另一方面,在审查批捕环节加强对案卷文书的审查力度,寻找证明社会危险性的依据,同时,在检察机关认为案卷文书中证明社会危险性的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应当主动讯问犯罪嫌疑人,必要时还要询问被害人、证人,以充分发挥讯问和询问活动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证明社会危险性的证据进行挖掘和补充,把握好证据关。

    (四)对5种社会危险性的具体审查方法司法人员在办理的每一个案子中,对刑诉法所规定的社会危险性的5种情形应递次审查,不得遗漏。通过审查,如果发现案件反映的事实中存在5种情形中的1种以上情形,就可认定社会危险性的存在,反之,也就意味着社会危险性并不存在。对于这5种情形的证据要求,应结合刑诉规则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进行理解。

经济危机的解决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自治的主要力量,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我们也看到,还处于新生阶段的业委会正面临着发展困境,集中表现在业委会与其他治理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关系以及其自身建设的内部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业委会的发展之路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分析目前业委会存在的价值意义以及发展困境,以期为业委会的理性成长提供一个视角,走出困境,实现其真正价值。

关键词 业委会 发展困境 对策

一、业委会存在的价值意义

(一)业委会存在的经济价值

小区内共有部位与公共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情况对于小区物业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市场经济下的物业公司来说这部分创收不能直接收入囊中,故没有直接动力去帮助业主悉心维护和保养,所以必须依赖于业委会。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行使权力,能够广泛收集业主意见,汲取各方建议,在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与休息的前提下,对小区内的共有部位进行规划设计,适当对外开放一些公共设施,或在公共道路与广场上进行一些商业活动以获得经济收益,将这部分经济收益用于小区内进一步建设,以实现小区的保值增值。

(二)业委会存在的社会价值

不同于传统的单位大院与集体宿舍,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封闭式的。业主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彼此互不相识、互不来往,社区生活单一,形同一盘散沙。而一旦产生摩擦纠纷,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业委会作为业主自治组织,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认同,对促进邻里关系和睦,社区和谐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业委会还能够促进业主与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摩擦纠纷,使整个小区呈现健康积极,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从而创造了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业委会的社会价值。

(二)对物业管理公司实现有效监督

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委会有权“选聘和解聘物业管理企业,与物业管理企业订立、变更或解除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业委会成立后,有责任监督物业公司的各项服务与行为,监督物业公司将物业费公示,严格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上相关条款的约定,对其进行检验与验收。如果物业公司出现伤害业主利益或是不符合合同标准的行为,业委会有权利指出并责令其改正,确保业主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业委会的发展困境

(一)业委会缺乏利益驱动机制

直到现在,业委会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报酬机制与激励政策,其工作都是由几个负责任、有公益心的热心人士来义务承担。由于付出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回报,还要承受来自业主与物业公司方面的压力,时间一长,委员们感到身心俱疲,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于是出现部分委员对业主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或草草了事的现象,使得业委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业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理论上,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业委会有权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很多小区中的物业管理公司都是由开发商选聘的,有强大的利益集团和市场关系做支撑,对单个业主或是没有法律主体资格的业委会并不买账。加上有关业委会如何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如何鉴定物业服务标准等问题尚缺乏一个法律法规作指导,致使业委会在与物业公司的较量中始终处于劣势地,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业委会制度建设不健全引发诸多问题

业委会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业委会内部组织与管理出现诸多问题。

第一,业委会工作带有个人色彩。由于缺乏制度规范,部分业委会成员在维权过程中表现出浓重的感彩,不能客观公正地对一些问题进行处理。

第二,业委会自身腐败,谋取私利。业委会掌握着数额巨大的维修基金控制权,小区内共有部分控制管理权。有些委员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将手中控制的资金收入囊中,严重侵犯了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阻碍正常工作的进展。

三、业委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薪酬制度,给予业委会成员一定报酬

业委会成员既然付出时间与精力为广大业主谋取福利,就应该获得相应回报。目前,在《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上均没有明确涉及到有关薪酬制度的内容,委员利益不能得到最基本保障。笔者认为,在业委会内部需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薪酬制度,根据委员的工作量与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报酬。在这里,涉及到资金来源的问题,笔者主要提供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 ,从经营共有部分收益中抽取部分资金。业委会帮助业主经营管理闲置的共有部位和公共设施设备,所获收益一部分回馈给业主,一部分留作自用,作为后期建设资金和酬金。

第二,政府补助。业委会的工作实际上也为基层政府组织如居委会等减轻了负担,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业委会给予一定的补助,作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第三,社会支持。业委会的工作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倡议社会热心人士或是有为人士为业委会成立一个薪酬基金,对在业委会中工作努力、作出杰出贡献的委员给予奖金鼓励,从而激发委员们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努力协调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物业公司与业委会是两个平等的民事主体,都属于物业管理机构,共同管理着一定范围内的物业。所不同的是,物业公司受业委会委托对小区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实行自主管理,二者能否互相协助配合关乎到整个小区的和谐稳定,所以,协调好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双方要严格遵守物业管理合同上相关条款约定。物业公司应严格按照合同所列条款向小区提供服务,业委会也应根据合同约定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管。

其次,建立协商会议制度。一旦双方出现了不可协调的矛盾,由协商会议出面解决,避免正面冲突,以致出现过激行为。

最后,建立业委会与物业公司间的信任关系。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应该在信任的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协商来处理社区公共事务。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业委会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说,监督机制的完善是自治组织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环节,所以,为了业委会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1.成立业主监事会

业主是业委会工作的直接受益对象,也是监督主体。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搜集并反馈小区业主的各种意见,监督业委会的各项工作是否公开透明公正,委员是否尽职尽责,使业委会的运行更加科学合理。

2.通过网络、现代传媒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公开

业委会在今后工作中,要灵活运用现代网络,通讯等方式传播信息,比如建立本小区的公共主页、微博,将每天工作内容,所做决议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业主,让业主感受到业委会的作用,实现其价值意义。

四、结语

业委会在社区自治管理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自治组织,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积极价值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业委会的一些发展问题后,着重在薪酬制度、与物业公司的关系、监督体系等问题上提供了几点思路建议,以期能帮助业委会走出困境,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文慧.社区自治:冲突与回应――一个业主委员会的成长历程.城市问题.2002(4):53-56.

[2]陈鹏.业主委员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6).

[3]王丽莉.业委会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及对策.中国物业管理.2005(07).

[4]王静.浅析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冲突及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

[5]喻磊,罗艳.对业主自治与业委会监督机制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07(10).

经济危机的解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浴;困境;出路;分析报告

1 引言

地处珠三角腹地的高明是一个新兴的卫浴产业基地,随着辖区内卫浴产业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近30亿。其中,在国家级工业园沧江工业园内,坐落着英皇、法恩、安华、华美嘉等众多国内一线品牌卫浴企业,而高明区的卫浴企业数量也达几十家,休闲卫浴品牌占据了佛山半壁江山。陶瓷卫浴产品主要有座便器、洗手盆等;休闲卫浴产品主要有按摩浴缸、蒸汽房、光波房、桑拿房、浴室柜、淋浴房等。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高明卫浴拥有产业链完整、生产线完备、种类齐全、品质较高、物流便捷、客户稳定和良好口碑等发展优势。高明检验检疫局通过近一个月对高明区卫浴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高明卫浴品牌众多,卫浴产业基础良好,但短板也十分明显。如:企业生产加工方式较原始、产业集中度低、研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大部分企业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等缺陷。

据业内人士分析,2012年卫浴产品出口形势严峻,成为卫浴业最冷的一年,行业的整体销量呈下滑趋势,有部分小企业已经停产。高明卫浴产业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行业,金融危机以来出口量也一路下滑,2012年前两个季度,按摩浴缸、蒸汽房等休闲卫浴产品出口金额跌幅近10%。

2 影响卫浴行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购买力萎缩、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攀升、电力供应短缺、物流成本提高、反倾销等多重压力接踵而至,以及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已成为悬在企业头顶的一把把利剑。因此,企业普遍面临着多重发展之困,卫浴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2.1 成本攀升企业难应对

目前,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如:法恩、安华、华美嘉、英皇等国内一线品牌等依然无法与TOTO、科勒、美标等国际“大腕”抗衡,由于国内品牌物美价廉,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近两年来,大家耳朵里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涨价”,原材料、水电、交通运输等价格都在不断上涨。而我国品牌得以畅销的优势又在于低价,即使产品提价5%~15%,也抵不上成本30%~40%的增长,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自主品牌企业利润压缩,发展困难,而其他中小企业更是艰难。

2.2 自主品牌建设难度大

小企业普遍对代工有依赖,要想摆脱较低利润的代工,企业需经历阵痛。企业负责人表示,做代工虽然利润空间有限,但是只要客户稳定,不易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每年能保证一定量的固定收益,风险较小。当问及是否考虑建设自主品牌时,负责人说,建设自主品牌成本太大,品牌维护、营销等都需投入大笔资金,而且现在市场环境压力较大,自主品牌建设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效益,种种压力让小企业望而却步。

2.3 企业转型之路坎坷多

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考虑开拓内销市场,但目前做内销竞争太激烈,国内市场上的卫浴产品鱼龙混杂,大打价格战,导致无法压低成本和及时收回货款等缺点。另外,按摩浴缸生产企业和奥尼斯公司一度谋划开发生产新产品来弥补利润下滑。但跨界发展所需的设备、研发、开模等投入较大,且面临市场的不稳定性让企业不敢冒然行动。而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新型休闲卫浴产品光波房的科奕公司希望能做精做强,扩大生产规模。但是,目前厂房租期满后不确定能否续租,想买地自建厂房,但单亩投资额要求高,工厂周边配套不完善,导致招人难和留人难,因此,多重因素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如此种种发展之困,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如何做好应对,在危机中寻求转机是当下卫浴企业和有关部门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转型升级已是企业不得不为之变。

3 促进卫浴行业发展的措施

3.1 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虽然,品牌建设难度大,不能一蹴而就,但卫浴行业内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知名度与认可度之间的竞争。卫浴企业除了在压力下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外,还要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科学的品牌战略。企业主要以企业家的格局、眼界和胸怀来树立企业品牌,坚持走品牌运营之路,将品牌战略提升到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通过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以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抱团出海形成合力

调研中,多家企业主反映,企业每年自行出国参展,经常遇到展位难拿、展品运输成本高、广告投入大、“单打独斗”影响力小等实际问题,高明卫浴企业间应在错位发展、减少同质化竞争、政府外贸部门组织协调有需求的企业统一预定展位、增加广告投放、多种产品组合展览等方面开辟一条新路,通过抱团出海,直击目标市场,形成高明卫浴合力。

3.3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目前,高明卫浴企业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不到10家,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产品设计多靠简单模仿,同质化现象普遍。而卫浴产品周期又短,设计出的经典产品很少见,不少企业虽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项专利,但是专利的含金量和创造性依然不高,要做到“第一”和“唯一”,仍有一段路要走。一方面,企业可开发与主打产品相配套的其它卫浴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增加抗风险能力,通过跨界联合来延展、扩充、丰富产品线,完善水暖厨卫一体化产业链条和进入利润较高的整体卫浴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明区高端的户外SPA大池和针对大众的简易型淋浴房、淋浴屏出口量均稳步提升,企业在做产品设计时应紧跟市场需求,或定位高端或普及大众,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功能的实用性,通过推广新颖实用的产品做大卫浴蛋糕。

3.4 大力发掘市场潜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的环境下,包括卫浴行业在内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但是这些压力也并非不可化解。一是其它卫浴企业转行或倒闭,为高明卫浴企业抢占和扩大市场提供了契机;二是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如:巴西,将举办2014世界杯和2016奥运会。预见未来几年,巴西的采购量会大幅上升,俄罗斯民用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不到20%的生活资料是由本国生产,其他要大量依赖进口,俄罗斯在加入WTO后,关税将调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扩大对其出口;三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卫浴洁具生产消费国,一度占据全球30%的份额,而许多国际知名品牌早已进入中国,深耕中国市场,如:美国科勒早在十几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TOTO、美标、乐家等品牌也纷纷进驻,瓜分国内市场份额,高明卫浴企业应尽快转变发展思路,树立“家门即国际”的理念,完善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在和国际大品牌“与狼共舞”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3.5 建设新型产业园区

近年来,高明招商引资力度大,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但绝大多数入驻企业修建的厂房为单层,(下转第11页)土地利用率低。高明可在建设多层、立体、现代的产业园方面做出尝试,引进无力自建厂房的中小企业,统一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员工宿舍和物业管理等,提高园区生活配套,减轻企业负担,解决租借厂房的企业租金高、招工难、厂房破旧用电隐患大等多重问题,促使企业专注于生产和研发。

服务于转型发展是检验检疫部门的职责所在,为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推动高明卫浴产品由“量”向“质”的方式增长,高明检验检疫局发挥检验检疫的信息、人才、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供高效的服务。一是向出口企业宣传国内外法律法规、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有关贸易壁垒措施,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门槛”;二是对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帮助其分析原因做好整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大力帮扶企业开拓非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用贴心的服务帮助企业扩大出口;四是广泛宣传普惠制规则,引导企业利用普惠制扩大出口,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五是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认证,认证是帮助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最常见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六是扶持好产品、好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由代工生产向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转变,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4 结语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分析得出,通过采用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抱团出海形成合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大力发掘市场潜力、建设新型产业园区等方式,可以促使高明卫浴行业快速发展,并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 孙慧荣.卫浴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陶瓷,2011,24.

经济危机的解决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信用担保体系 税收政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特性 

1.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资源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金少,负债能力有限,而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市场风险较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帐,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制约和影响了银行向其贷款。 

2.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规模经济上的弱势,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较大,破产率高。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此外,贷款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放贷时慎之又慎,一般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对于上市的大企业,很多信息是公开的,银行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企业,银行也能通过供货商、消费者和企业职工等渠道获得其经营信息。而中小企业则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业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金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的能力。银行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1.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也缺乏向中小企业融资倾斜的金融政策。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2.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通。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其中许多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阻碍着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条件是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的。因此,对零散、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社会直接融资仍然是条难以逾越的坎,而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更是望尘莫及。

3.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仍然享受的优惠政策依然不够。 

 

(三)金融业的经营 

1.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相应提高了贷款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2.金融企业贷款手续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贷款的审批时间也随之增长。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使无数有意进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金融企业“嫌贫爱富”,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我国现在还是处于金融服务业的“买方市场”,因而银行也就有条件选择目标市场。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容易遭到金融机构的嫌弃。 

4.银行评估企业信用的方法欠妥。金融机构大量地局限于从财务方面去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局限于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而缺少市场分析和技术分析,更缺少对企业的成长性分析,难以对企业作一个公正的评价,难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 

 

(四)中介服务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担保机制不完善,收费高。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较少,授信额度不高。担保公司提供的贷款担保耗时长、佣金高,担保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就是抵押、质押,缺乏一种信用的担保,因而其作用有限,对中小企业难有吸引力。 

 

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通过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依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 

2.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朝阳产品,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精确挖掘产品卖点,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要在技术、管理方面走自主创新之路,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之路。企业要关心市场的需求及成本,重新梳理产品对客户的价值,让利给客户,实现现金快速回笼,确保现金流和利润。在目前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下,不能盲目地为了挽留客户而拖垮自己。 

3.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流融资需求。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迅速筹措资金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