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结构设计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分制 服装设计与营销 课程设置 课程组合
一、学分制与学年制
(一)学分制及其分类
所谓学分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及管理制度,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习的质和量,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实行了“选课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有条件的大学纷纷试行,目前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众多的高校中推广实行。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以此衡量其学习的质量及是否符合毕业标准。学分制大致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种,后者是其最发达阶段。
(二)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
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毕业时应修读的最低总学分,对于学习课程的期限和时间比较有弹性,一般限定在3至6年的弹性区间,它把每一门课程用学分来量化,并实行学分绩点制。但学年制主要将学生每一学年应修读的总学分和课程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规定学年内修读完规定的课程,一般大学本科教育都是实行四年制的学年制。
二、学分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实行学分制的优势分析
相对于学年制,学分制是以学生选课为核心的,学生对专业方向所开设的课程有自主选择权,并结合老师的指导对个人发展有一定的学习规划和阶段学习计划。学生根据个人特长与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以及选择主讲教师,这样的自主选课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与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地位。
在许多人眼里大学教师是一份很轻松的职业,承担的课程较为单一且工作量少,对着教科书和一成不变的教案重复着教学工作,事实上在很多高校里确实如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顺应时代变化而墨守成规,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促使教师去研究社会需求,研究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不再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学生不选择他,自然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
实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对教学制度的革新,也是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场革命。以教学管理改革为主,涉及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生思想的种种变化,学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配合并进行相应配套的改革。此举可改变各学院、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现状,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优化组合,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在学费的收取方面也更加透明化,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克服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在修满规定学分的情况下允许提前毕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二)学分制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一半的比例,这就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开出足够多的选修课,并配备更多硬件设备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同一门课程要由多名教师来开设,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自由,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正成为许多院校的困扰。
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学生面对修学计划上的改变和自由,一开始往往会因选课经验不足,没有规划好而错选、漏选,影响了后期的学习,这便需要在选课前后配备专门人员给予指导。在学生管理方面群体性活动的减少,容易导致其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利。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变小,学习过程完全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力,但现状并非如此,选课“凑学分”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更增加了学分制的执行难度。
再次,教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打击,课程的减少、教学任务的不达标、课酬的降低都会给教师职业带来影响,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态度,寻求第二职业、更加不专心教学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特点
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服装设计,一个是服装营销,主要培养能从事服装设计与策划和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设计及把控意识,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能在服装艺术设计与服装市场营销领域从事设计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服装设计和服装营销这两个方向相辅相成,学生既要懂设计,更要了解市场,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设计创作。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及成衣制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实践、服装商品展示设计;熟悉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及市场预测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时尚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沟通、组织、策划、创造、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 (转第页)(接第页)
四、学分制下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优化组合
江汉大学的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属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学科,在满足服装设计和服装营销两个方向并行不悖的情况下,同时还需将创造性思维和方法训练注入其中。课程类别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课、其他课程(跨学院和跨专业)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每个类别所占总学分比例都经过权衡和反复斟酌,以确保学生的“营养均衡”,每门课程都规定了学时、学分、周学时及开课学期,对修读的学期也给出了建议,指导学生选课。
以专业课程为例,经过前期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并强化了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色彩应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设计史论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模块式”来确定的。针对服装设计与服装营销两个方向,本专业2011级和2012级的专业课程均分为模块Ⅰ—1和Ⅰ—2、模块Ⅱ—1和Ⅱ—2,模块1主要满足服装设计方向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装效果图、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结构、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工艺、服装立裁等课程作为重点展开教学;模块2主要满足服装营销方向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肌理、服装设计、品牌设计与营销、服装商品企划、服装陈列与展示、服装店铺经营管理等课程作为重点展开教学。这两个模块相互交叉又各有偏重,让学生在确定发展方向后自主选择,课程设置顺应市场对服装专业人才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择业,最后学生还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课题任务,包括系列服装设计制作、跨专业的终端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和答辩等,整个过程是考验学生对本专业方向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专业发展的思考,确实也是在挑战学生综合能力的极限。
在合理安排和协调服装设计、服装营销这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基础上,还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跨学院和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其兴趣爱好的发展,这也是学分制教育模式特点所在。江汉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校,下属的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资源给选课的自主灵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期间“选其所爱”“博览众长”,知识面的开阔更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人格素质培养。
结语
“没有一次选择可以永恒,停下来便会保守和落后。”高等教育要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推行学分制和向完全学分制过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探索。虽然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大势所趋,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发展还需加强研究、打开思路、勇于创新,与国际接轨,提出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江汉大学教务处.江汉大学2011、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 日本商务礼仪课程 必要性
一、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当前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中的语言课程,从整体思路上看,既兼顾理论学习又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明显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尽管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对于高职的学生,只会外语的学生很难获得出路。所以在学好基础日语课程的基础上应增加适当的商务类课程,并且要选择成体系的商务课程来系统教授,在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与职业运用能力。
二、日本商务礼仪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日本商务礼仪课是商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及模式,并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在商务礼仪方面,先向学生完整介绍商务礼仪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使其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商务礼仪各个分支部分所包括的各种礼仪规范。具体介绍服装仪表礼仪、商务会话礼仪、相关仪式礼仪、会务用餐礼仪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掌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为其踏入社会、发展自我、开拓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必须在修完外贸业务操作的相关课程后学习,学生必须在达到二级专业日语水平之后才能学习本课程。教学以讲解和课堂练习为主,对教材上出现的所有范文、例句都必须知其所以然,不可含糊,否则很可能在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在了解一般礼仪文化和商务礼仪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种具体而实用的商务礼仪规范和要求,以期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品行,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礼仪素质,提升其职业素质、职业品行与职业形象,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成功地开展,同时维护并增强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三、开设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理念与思路
1.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实力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而日本商务礼仪课程不仅要打好亲切友善服务的基础,而且要培养个人的素质,特别是协调与日本客户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日本商务礼仪是一门实用学科,因此,课程结构设计要按课程教育形态分类,按课程教学要求分类,按课程实施阶段分类,按课程表现形式分类。
3.重视形体训练的规律,确保从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尤其要加强礼仪姿态、形体、基本接待服务技能的训练,个人形象的设计,基本舞姿的训练,要求学生结业时能以商务礼仪姿态要求达标。
4.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课程与企业的关联度,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即便是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基础还是语言教学,按照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语言的实践能力必须从最基本的听力会话等入手。目前,仅仅是书本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出校门后马上能适应社会的商务日语复合型人才。
5.无论是在哪种商务场合,都具备拥有日语的正确知识和运用能力。在会议、商谈、电话等对话中,能够正确地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能够正确理解任何公司内部文章和商务文章及商务习惯。
6.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目标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感受内容的重点并加以深化、完善,教师起辅助点评作用,学生相互自评、他评。从中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认真进行深入的学习,再巩固学习。
7.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商务礼仪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日本商务礼仪课程从实践入手开始教学活动。高职日语专业学生一般入校前没有日语学习经历,不了解日本企业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还有差距,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有很多差距。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能理解日本商务习惯,而且能体会从事国际贸易,与发达国家国民打交道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训中体会从事日本商务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需的礼仪规范,融“教、学、练、做”为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
1.教学方法
教师改变了讲解词汇、读课文、学生跟读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日本文化背景导入,以启发式和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日语学习的直观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模式。
以企业常见商务活动的主要类型整合教学模块,以企业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安排教学任务,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按照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练”“做”为一体。
(2)真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方法。
通过设置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商务活动中的有关角色,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学生不仅能学习相关技能点内容,而且能培养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应变能力等素质。
(3)情境与任务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许多适当的情境,以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不定期地提供与日本人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做到学习加实践,学以致用。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根据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最能够展现课程内容及审美性。课程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开展教学,设计出生动新颖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扩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提高课堂实效。课程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制作课件的方法体会,通过对课件内容和形式的精心设计与制作,使课件在配合和促进课程教学上取得良好效果。
(2)课程网站平台的利用。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网站,课程网站的主要栏目有课件、教案、视频、小资料、小案例、互动平台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站获得更多外部信息,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站更新的教学案例、资料、视频等教学内容,也可利用网站收集最新日本礼仪资料与案例,设计出商务活动的模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