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规划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作用愈发重要。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原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由邓延复、阳世B、刘纯翰三位著名建筑师领衔创建的。
1 我校城l规划设计类课程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以后,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我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征表现更为明显,作为城乡规划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类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在城乡规划专业阶梯式教育平台中建构课程体系,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按照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前三年教学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基础2》、《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分别开设在入学第1、2、3、4、5学期,即从入学开始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每周学时在6-8学时之间,以上课程总学时数为512学时。
(2)专业设计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的设计类核心课程基本已纳入我校的教学体系,但设计基础课程还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功训练,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时无法建立较为宏观层面设计概念。同时,以上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缺少城市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与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核心课程内容不相一致。
(3)专业实践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学时各为2周的《城乡规划课设1》和《城乡规划课设2》,分别开设在第6、8学期;学时各为16周的《设计院实习》和《毕业设计》,分别开设在第9、10学期;学时各位2周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强化设计周》,分别开设在第2、6学期;学时为4周的《专业方向强化设计》,开设在第期。
2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坚持人才培养方向与特色,构建完善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借鉴学习国内城乡规划教育知名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使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层次关系更加清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以城乡规划实践为中心,重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通过开展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整合力度,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为中心,重构各门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以避免各学科片面强调自身特点而各行其是,努力形成合力以整体提升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设计类课程教学安排,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策略
(1)构建适应我校师资力量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体系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院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采用的2.5+2.5的两阶段模式,现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各种原因,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都在修订,一轮改革后的培养计划还未得到有效的实践和反馈,又使用了新版的培养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的问题。我校城乡规划教育应结合以上各方面的变化,重新修订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目标,对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以构成连贯、渐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即对规划设计课程进行规划。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体系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城乡规划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多年来我校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大缺憾是课程与实践脱节,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仍无法适应专业业务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设计基础不扎实,实践环节薄弱,近些年以来,我院对设计类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开设新课程,拓展设计教学领域。如在2016年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取了省内著名设计院所的实际课题,答辩时邀请这些知名设计院所的院长、总工采用模拟评审的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学者一同交流,同时获得了向用人单位展示的机会,学生普遍感觉受益匪浅,提高了设计能力。今后,我院应继续坚持以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与设计一线的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听取企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把我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实践类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设计基本技能与思维方式的训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设计实践机会。再者,在第期应严格要求学生利用此次机会进行全面的锻炼,帮助学生协调好找工作单位、考研复习和设计院实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应加强《设计院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的全程管控。
4 结语
抓住“新特区”机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__街道党工委书记
(2008年7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近日,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成为了中国新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__街道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__街道将抢抓机遇,借势先行,加快发展,围绕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等“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努力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统筹水平,扎实推进改革试验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建立园区产业配套区
区域特色:大园区,小窗口
1、建一个科技园区内企业产品的展示宣传区。结合安置小区建设,提前规划,早作准备,在沙子沟至金马河以东地区打造一条园区企业服务街,如:设备维护、零配件加工企业产品,或者利用新建金府社区安置新区铺面形成一条科技园区企业产品集中展示区。进一步推动__经济的发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2、发展校园经济圈。依托辖区大学城,打造校园商业发展带,形成以点带面,以点成体的校园经济圈。加强校地联系,规范校园周边的秩序,改善大学校园周边环境,群众可以利用铺面,商家可以租用场所、院校可以服务保障,打造更具特色的校园经济圈,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开展各项服务,增加居民的收入。
3、发展物流产业。尽快启动亚创物流,引进物流产业,重点发展物流、配送、仓储等特色产业,为科技园区企业降本增利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把__打造成为科技园生活服务配套区。
4、打造红泰商业圈。红泰美家饰已初具规模,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特色和产业魅力,我们拟以红泰美家饰为中心,搭建相应平台,聚集商家,凝聚商气,辐射周边,共同打造温江最大的、产品最齐全的建材饰材家具商圈,带动__区域的经济发展。
5、在“成温邛”以北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采取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加大融资、引资力度,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积极培育“支部 公司”、“支部 协会”、“支部 公司 协会”的新型合作组织,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尝试深化流通体制、供销合作等改革,推动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走新农村配套城市的路子,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
二、建立精品集中居住区
区域特色:大社区,小城市
1、高标准高质量建好安置小区,推进拆迁安置工作深入细致进行。我们将加快前进安置小区“__家园”、金府安置小区、学府安置小区建设进度,让近万人失地群众早日入住新居;
2、完善安置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深入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区域供水、沿线景观改造工程,提升安置小区的档次与品味;
3、加快安置小区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中央援建的梓潼社区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青泰寺活动中心建设规划方案也已基本确定,并与小区建设同步进行。金府社区活动中心将与安置小区协调规划。
4、抓紧做好__老场镇的旧城改造方案和规划。进一步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城镇管理体制。条件成熟时启动__旧城改造工作,注重推进__场镇建设,发挥现有的餐饮优势,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园的生活服务配套区。
5、将配套服务业引进社区。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引进企业,鼓励创业,合作开办等形式,丰富新社区的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医疗及卫生等第三产业。
三、建充分就业示范区
区域特色:精技能,多创业(数字看差距,服务看效果)
1、建好“两个平台”
一是建“__劳动保障网络平台”。我街道充分挖掘科技园潜力,整合园区企业资源,建“__劳动保障网站”,设置了人才库、962110就业援助、就业培训、招聘信息、社区公益性岗位信息及企业网格化管理等功能。园区企业可随时登录网站,了解__劳动保障服务,实现与保障所互动,招聘信息,提取求职者的个人资料,查阅政策法规,报送各类报表。保障所及时掌握企业的用工信息,规范企业的用工备案,推进网络化管理工作,为失地农民、企业和保障所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是打造所、站两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认真落实成都市《关于开展劳动保障所、站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做到机“五统一”、“六落实”,打造了150平方米的街道劳动保障大厅,规范了社区劳动保障站平台建设。与此,为进一步推动网格化工作,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与科技园管委会一起,投资100余万元,将打造6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中心,建就业、社保、培训等多功能服务一体化。从此,街道现在的劳动保障大厅以服务失地农
民为主,就业服务中心以服务企业为主,全力打造__劳动保障平台,有效推进充分就业工作。
在学府社区、梓潼社区、青泰社区建劳动保障站平台,开通区、街道的就业网络系统,实施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为失地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在新建前进农民集中居民区(__家园),规划农民集中居民区劳动保障平台,将投资40余万元打造温江区内一流的保障站平台。
2、围绕“三心工程”,推进“新五化”建设
(1)、“三心工程”助推充分就业
企业家诚心用工。我街道地处科技产业开发园,众多企业大量的用工需求为__街办的农民再就业工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让园区企业遵守政府颁布的各项劳动法律、法规;企业直接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并对招聘合格的农民,在具体的工作岗位指导,直到完全适应工作,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解雇员工。与__劳动保障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荐言献策,提供就业机会。
劳保所用心服务。坚持“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的原则,全身心为失地农民提供用工、就业、培训等各种优质的温馨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农民送到企业。做到用工信息及时,做到培训、招聘规范化,做到信息反馈到位。
就业者开心工作。__街办的失地农民,或其他乡镇的失地农民在劳保所真真切切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就业者培训满意,工作时开心;随时享受劳保所提供的多项就业服务;接受劳保所提供的各种就业培训;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
(2)、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新五化”建设
实现服务流程规范化。制定了《__街道“新五化”建设实施方案》,对我街道劳动保障大厅的服务功能进行梳理,完善服务功能,建立规章制度,提升服务形象。
实现服务队伍专业化。制定培训计划,在每月对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进行政策业务、操作技能、培训业务和操作系统、政策理论。完善职业指导人员、信息分析人员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考证办法,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实现服务手段信息化。实施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开通了劳动力信息网络,随时掌握劳动力的培训、求职及享受政策等情况。
实现企业管理网格化。建立一级网格点、二极网格点,组建了17人调查员队伍。与企业建立网络平台,使企业能够方便、快捷招聘信息,主动进行招用工备案,实现企业用工更加规范。
关键词:村镇规划 管理
一、常见问题
一是村庄、集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相对薄弱,有些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相对于城市规划,村庄、集镇的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均较为薄弱。一般村镇编制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即使编制了规划,也常常因为农村土地政策的约束、土地调整的困难而难以实施。此外,由于涉农收费逐步取消,村镇管理实际上已实行零收费,目前村镇建设因缺乏必要的硬件和人员已难以管理到位。因此,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体制之间还难以协调配合,严重影响规划意图的贯彻和规划有效实施。村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水平都与城市规划相距甚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编制,做好村镇规划的管理工作。
二是由于我省村镇规划起步较晚,群众规划意识还很薄弱,规划宣传工作亟待加强。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规划意识,发动村民对规划实施和违章建筑查处工作进行有力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从而推动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由粗放、被动管理向依法、主动管理的转变。三是村镇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规模档次普遍还是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一些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二、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1多方筹措,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1.1在村镇规划编制资金上,要实行市、镇、村以及挂钩单位共同筹措的办法解决村庄规划经费问题,采取县、镇、村自筹为主、挂钩单位扶持和省市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落实村庄规划编制资金。
1.2在村庄规划工作开展初期,许多村庄积极性不高,规划意识淡薄,个别村庄还有抵触情绪,对规划的实施效果也存在消极的观望态度。应由上级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督察组和服务组,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了解村民的想法和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换位思考,对村民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做好相应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并从一些做的较好的村庄入手,努力打开工作的局面,使村镇规划相关工作能尽早到位,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1.3村镇规划不能死板的执行条规,要通过实地调查,对每个村庄的自然特征、产业特色、历史文脉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再结合村民代表的意愿,充分征求乡镇的意
见,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几个轮回的研究,确定规划方向,以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具体程序上,制定了初步成果村庄汇报—修改—专家评审—修改—成果汇报的编制流程,村镇、国土、建设、文化、农业等部门的广泛参与,保障规划的全面和完整性。
1.4在规划成果上,涵盖了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日常管理的技术规范和农村建房户型指导内容,使村庄规划能在村庄建设和管理上得到充分落实,让村镇规划从专业规范回归到农村建设具体层面上来,让村庄规划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和认可,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村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村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村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新农村建设。
2.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村镇的区域中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目前虽是建制镇,但已基本与城区相连,此类乡镇不能再按建制镇来相对独立地规划建设,而应及早纳入城区,按城市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设施配套与城区相衔接。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与组群之间的村镇建设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今天的村镇就是明天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专项编制中心城区与周边组群之间的区间规划,合理引导区间村镇的规划建设,切实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影响城区功能布局等现象的发生。
2.3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适当控制其发展,积极引导其向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人口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镇、城市聚集,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庄人口规模正在逐步减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不再审批规划,适当控制其建设活动。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设住宅,停止地处偏远基础较差村庄的住宅建设。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旧村改造进行迁村并点,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必须致力于促进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发展,建立中心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城镇经济的全面振兴。
3加强管理,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1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在增加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后,应相应地增加村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一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逐步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要鼓励专业人才到基层参加管理,针对基层管理的特殊性,在职务晋升等人才政策上要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政策倾斜,目前这一政策基本在基层上没体现落实。
3.2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定量制度化,分期、分批对乡镇的分管领导、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目前这一计划在基层无常态化,对提高村镇规划管理水平有一定约束。
3.3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各级规划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议行政执法队伍要延伸到基层重要中心镇,要建立村级协管员管理网络和常态化管理。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村镇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引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走向更高的台阶。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层次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村镇建设一定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
今年,我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统筹经济社会重大工作和全镇三个文明建设,主管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上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沿江沿海开发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之路,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或超序时,现将本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握一个主题
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高点定位,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今年,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困难面前没有退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和班子成员经常到村居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我镇的现状和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如城的科学发展之路,具体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发开放。抢抓沿江沿海开发机遇,加大园区建设和项目投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互动并进的都市型经济。二是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齐头并进,统筹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之路。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限制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断解放思想,高点定位,注重规划引领,破解制约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全镇上下围绕既定目标,始终突出加快发展,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各项工作在高平台上取得了新进展。全年目标任务进展喜人,截止11月30日,已完成财政总收入6.45亿元,一般预算3.81亿元;完成注册外资1.25亿美元,到帐外资1295万美元,完成市外民资7.2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4亿元,规模工业利润5.96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39.5亿元,工业用电量22360万千瓦时,新增装机容量39450千伏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辐射苏中的汽车城已开始建设,服务外包园区也取得突破,已有十多家软件公司正式入驻;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镇实验小学综合楼近日竣工,二号、三号教学楼和少年宫随后开工,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镇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促进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的小餐饮集中区已进入扫尾阶段,红星市场也已正式动工建设;年初确定的十件政府为民办实事推进良好,已全部高标准完成。
二、突出一条主线
始终突出“三化互动”这条主线,依托万顷良田工程,加快人口转移和要素集聚步伐,促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健康发展,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实现“三化”互动。
1.以万顷良田为突破口,为三化互动并进提供要素保障
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工程,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三化”互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保障,实现土地最大利用率。我镇“万顷良田”项目涉及凌青、沿河两村,需拆迁1439户,整理农村土地9642亩,11月初,我们响亮地提出“大干六十天,拆迁五百户”的目标。目前凌青项目区314户已全部评估结束,并开始拆迁。
2.以百亿企业培育为抓手,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围绕英田、九鼎和神马三家百亿企业培育大力度推动园区建设、项目投入,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标准打造园区,按照“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对园区规划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打造园区的硬、软环境,大力推进城西大桥、城西大道北延等工程建设,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切实加大项目投入,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力度。今年,已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九鼎风电项目一期1万平米厂房已竣工,二期fd2厂房已开始建设;神马三期厂房已封顶;英田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完成一条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铸造技改项目消失模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同时,发挥目标百亿企业龙头作用,引进与之配套的产业项目,打造汽车汽配产业园、风电和新材料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完善产业链。
3.以六城同创和城市拆迁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
围绕城市拆迁、六城同创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城乡环境明显提升。大力开展六城同创,以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强势推进老小区改造,改造老小区30个,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点面结合,狠抓专项整治,城区“八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明察暗访做出了突出贡献。狠抓城乡拆迁整理,不断强化“拆迁为零,一切为零”的理念,整合精干力量,严格考核奖惩、狠抓工作推进机制,强势推进拆迁整理,今年已完成拆迁整理3852户,拆迁面积76万平方米,优化了城乡存量土地配置,统一城乡规划,大力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4.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先后引进季园花木盆景研发基地、蓝田农家乐等农业项目43个,其中规模项目15个;以“三大合作”为载体,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累计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重点改造提升花木、草坪等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5.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5360亩。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指导,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就业空间,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三、带好一支队伍
坚持民主集中,奏响发展旋律,坚持用跨越发展的目标凝聚人,用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团结人,用和谐发展的要求带队伍。作为党委主要负责人,一直努力加强和改进镇党委的领导,注重协调上下左右,创新机制和载体,不断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1.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形成三套班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同时,注意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工业园区与生态园区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书记办公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研究重大问题,在党委决策过程中,始终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切实提高党委决策水平。实践表明,党委、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符合如城的实际,促进了如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对人大代表的领导,把人大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经常组织代表学法用法,提高履职能力;加强代表之家和村居人大代表联系点的建设,为联系选民构建新的平台;加强对代表建议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定期组织代表视察,促进政府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加快进程。同时10月份组织部分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更好地促进人大代表履行职责。
3.健全公平公开的用人机制,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于部选拔任用中,始终坚持以党性原则为标尺,坚持用机制选人、凭实绩用人,努力把各级干部的精力高度聚焦到真抓实干上来。年初,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部分基层班子进行了调整,极大的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镇形成了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4.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构筑代表评议新平台,今年4月和8月,组织人大代表对市国税一分局等8家单位进行评议,促进部门更好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干部教育模式,重点开办了作风建设培训班、村居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改变干部队伍中素质不高、执行力不足等不良倾向,造就了一支政治靠得住、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四、当好一个表率
率先垂范,当好表率,坚持用“清正廉洁”的责任来保障发展。作为一班之长,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坚持廉洁从政,严守“五条禁令”,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为官,自觉树立形象,当好表率。管好家属,对送给本人的礼品礼金,坚持能退则退,实在退不了就上交财政帐户,并做好记载。八小时以外,注意学习充电,更新观念,武装头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同时重视加强全镇干群的廉洁自律。通过组织学习反腐倡廉的政策文件、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教育全镇干部牢牢筑起防腐的防线。充分发挥纪检的作用,要求纪委及时查处并反馈群众上访和举报的各类信件,有力地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精神,鼓励支持和规范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经研究,现就促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充分认识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教育总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全面贯彻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
2.营造有利于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民办教育的优秀典型,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人力社保、民政、国土资源,建设、国资、工商为成员的市民办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深化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4.设置基本要求。设立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新建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具备独立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举办者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办学规模不少于24个班。民办学校必须按相关法规进行审批及登记。
5.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积极开放教育领域,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事业领域,形成不同投资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幅提升教育公共品的供给能力。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等多种方式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支持民办学校办学。探索委托管理等办学形式。
三、加大扶持,落实教育公共政策
6.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以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为基准,建立政府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经费投入制度,以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政策,足额缴纳教师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部分,以落实相应会计制度为前置条件,根据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和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的25%标准,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给民办学校。上述经费由市财政按实列支。
7.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民办学校依法享有公办学校同等的税费优惠政策。个人通过中国境内的非营利性机构用于民办教育事业的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出资人将房产设备投入到民办学校,不征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地方所得部分由税务部门征缴后由本级财政给予返还。企业以税后利润在本市投资办学的,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全额用于办学。
8.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统筹民办学校布局,将民办学校布点纳入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并与城乡规划调整和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做好衔接。国土资源部门在安排用地指标时,要确保民办学校建设用地,以保障民办教育用地需求。对民办学校用地,可以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鼓励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民办学校以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和教育用地功能均保持不变。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民办学校可以依法依规通过土地置换迁建、扩建学校,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各项建设规费减免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
9.实行补偿教育、合理回报收费政策。落实政府指导价管理,对民办学校举办学历教育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学校在规定幅度内自主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并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民办学校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提供服务和代办服务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收取。
10.依法落实学生的扶助政策。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享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困难生资助等财政补助政策待遇。
四、师生为本,提高办学质量
11.加大师资扶持力度。公办学校教师经组织委派到民办学校支教,其原有的公办教师身份、档案关系等均保留不变,同时享受民办学校的应有待遇,支教期满,可回原单位任教。
12.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坚持有利于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完善全日制公办、民办学校教师的流通机制。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其公办身份保持不变,经签订聘用合同,工资由聘用学校出资财政,单位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由民办学校承担,人事关系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原档案工资作为调资、晋级、职称评审、计发退休生活待遇的依据,退休时按公办学校退休教师相关政策执行。在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在聘期满后,可回公办学校应聘。在民办学校任教年限视作教龄,工龄。
13.民办学校可自主招聘老师。民办学校要严把教师准入关,凡新进教师队伍的,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条件和教师资格。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凡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单位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由民办学校承担。参照公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要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发放自主招聘老师工资,工资由民办学校发放。教育局要加强教师资格管理,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劳动聘用合同。
14.推行教师人事制度。民办学校必须组织自主招聘的教师参加人事,人事作为其参加职称评审、社会保险、评优评先的前提。市人才交流中心具体负责民办学校教师人事工作。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业务经费由市财政专项拨款。
15.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系列、同要求、同待遇的教师培训计划中。民办学校要按照当年生均公用经费的10%和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足额提取经费,用于培训教师和校长。民办学校教师参加职务评聘、业务竞赛、评优评先、教科研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享受待遇。
16.注重学生管理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民办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真正做到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
五、防范风险,规范学校财务管理
17.依法明确责任。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受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学校资产。
18.依法加强财产管理。民办学校必须依法规范法人资产管理,建立和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9.建立合理回报制度。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学校发展基金以及提取其他有关费用后,在办学有结余的前提下,经学校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并报教育局批准,可从办学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奖励出资人。
六、规范管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0.加强管理,注重社会效益。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探索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有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学校招生、教学、财务、安全等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