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农贸市场始建于1993年,由当时的工商局引进台商与共同出资建成,占地4000余平方米,市场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其中有商业城四楼一底8000余平方米,耗资3800余万元,其中向财政,银行等借资1700万元.该市场建成后,在解决城区居民生活之需,方便农产品交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9年因金融机构整顿,农贸市场所借资金无力立即按时偿还,由当时分管财贸的副县长同志主持,将农贸市场商业城三四楼抵偿还给银行,二楼以140万元抵偿给了县财政局,现在仅剩底楼用于农产品交易,致使目前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农贸市场拥挤不堪,群众反映强烈。

二.存在问题:

1.场地不足,经营人员和城市居民意见很大。由于本应用农副产品交易的商业城2,3,4楼抵债改变了用途,大大减少了农副产品交易场地。加之近几年长寿城市人口不断增士,导致农贸市场周边所有交通要道占道经营现象非常严重,原老城上半城的主要人行通道邓家巷子人行困难,消防通道严重堵塞。如果发生火灾,人们完全无法及时疏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多头管理,周边环境脏、乱、差。农贸市场现在的业主单位为“某市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但该公司只能对市场内环境进行管理和整顿,对周边的场地和通道无法干预,导致周边环境混乱,车辆行人通行困难,经营户运输货物极为不便,意见很大,周边居民也很反感。

三.建议:

1.建议区政府是否将1999年财政局抵债收回的农贸市场商业城二楼,特殊续还给农贸市场现在业主单位“某市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用于市场肉、禽蛋类经营,增加农贸市场场地,将现占道经营者收回商业城一楼,解决人行困难和消防通道严重堵塞的问题,消除可能随时发生的安全隐患。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情况

(一)食品经营企业单位现状

我区现有与食品有关各类经营企业单位4769户。农贸市场28家(较规范11个,设施较简陋的有17个;总摊位数2554个,从业人员近万人);餐饮单位1137户,目前在816户餐饮单位(集体食堂321户除外),现已完成量化分级的647户,其中A级29户,占4.5%;B级113户,占17.5%;C级468户,占72.3%;D级37户,占5.7%。

(二)调研结果显示

居民普遍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居民在选择餐馆和购买食品时,根据收入情况而定。大部分工薪阶层首选超市购买熟食食品或鲜肉;就近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选择中型以上、大众化既干净又实惠或有一定品牌特色的餐馆就餐。但大部分老年人、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购买熟食品和肉食品时更喜欢到农贸市场;在外就餐则喜欢到方便低廉的小餐馆。老百姓普遍对加快建设规范化农贸市场呼声较高,对无照经营、食品加工的卫生状况及食品质量表示不满,对小餐馆及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表示担心。特别是对居民区周边的大排档要求对其“严格监管”的呼声强烈。

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领域法律支持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滞后和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象。对违法生产加工经营者打击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涉及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无缝隙监管,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影响工作效率。

推行和宣传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力度不够。强化明示餐馆执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措施也不够到位。

(二)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餐饮业推行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部分餐馆没有按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要求明示A、B、C、D等级牌;部分中小餐馆不知道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其作用。

卫生状况级别档次低的餐馆数量占绝大多数,与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讲究饮食健康、营养、卫生和安全。但是,目前我区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或大众化既干净又卫生的餐馆数量少,达到A、B级标准仅占22%;而低档次、无特色、卫生环境差,需整改或应取缔的餐馆数量多,评定为C、D级标准的达到78%。

餐饮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中小餐馆、小加工、小卖店的操作间面积狭小,操作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储藏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管理规定;厨房卫生环境脏、乱、差;部分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部分餐馆、摊点无餐具消毒措施;部分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范围经营。

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在路边或是居民楼底层经营大排档的餐馆,经营者自己没有执照,使用的是借或租来的经营执照;不具备食品卫生条件,食品的冷、热制作加工、储藏等设施都是临时性的。

食品准入存在漏洞。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餐馆能够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从指定供销厂家和市场采购猪肉、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商品。但部分餐馆仍然存在不按指定渠道私下进货问题。

(三)不规范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区农贸市场的总体设施状况列在城八区之末。由于不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为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市场投入及管理不到位。由于市场不规范,市场的主办方不愿意进行投资建设或配备相应的设施,市场内经营食品的条件和卫生环境差。市场管理人员只管收取摊位费,对市场缺少有效的管理。

2.对食品经营及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市场内从事食品加工经营的小餐馆、小加工的人员及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执照、无健康证的情况;熟食品、干货制品暴露经营,卫生环境条件差;超范围经营;食品进货渠道混乱,票、证不全;餐饮服务人员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偏低且流动性大。

3.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其他问题。我区衙门口地区的向丰宝龙农贸市场无证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我区部分自然村外来人口居住的大杂院,成为伪劣假冒食品的制作窝点。制作加工和供应的“烤鸭、肉馅、鸡排、腊肠、酒”等食品和饮料令人担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建立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能,形成高效、统一、权威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增加食品卫生安全专项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解决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和规范执法水平。

加快对我区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争取市有关部门对不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资金的支持,用足对新建社区菜市场的政策。政府应对投资建设经营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社会单位或个人,给予分级的政策优惠或资金补贴。研究制定食品卫生安全长远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监管执行力

一是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关。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源头的控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制度。抓责任的落实、加大日常监督的频次。

二是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对所有参加卫生质量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要求在门口挂A、B、C、D等级牌,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达到A、B级标准的餐饮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将监督重点放在级别低、风险度较大的餐馆;依法规范中小餐馆,促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对卫生环境差餐馆限期整改,提高级别档次。在我区奥运场馆周边地区进行试点,参照卫生部在海淀区试点实行的公示餐馆卫生状况的脸谱方式,强制执行餐馆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强化餐饮业自律意识。指导建立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使其成为行业治理的主体。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行业形象,促进餐饮行业发展与管理。

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高标准的《管理办法》或《保障服务奥运行动规划》。重点对奥运会场馆周边的餐馆和大排档等进行24小时食品卫生安全“无缝隙”监管。确保在奥运会期间不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对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加工、经营者及摊位,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建立档案;严格实行每日对农贸市场所经营的食品、蔬菜、水果检查进货渠道及检测票证和台帐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市场主办方合法经营,对出现超范围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要依法处罚;坚决取缔不规范农贸市场内临时性、无执照、无上下水、无消毒保障的食品餐饮摊点;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金制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自我约束力。为所有的农贸市场配备相应的简易检测(箱)设施,让大家买着放心,吃着安心。

(三)深入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向社会广泛宣传的力度。不仅让餐饮行业知道食品卫生质量A、B、C、D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也要向社会和老百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其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借助迎奥运的宣传,使经营者树立石景山的主人形象意识。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萧条的原因再明白不过:外来客商害怕感染SARS。

全国SARS疫情如今已经渐趋平缓,但它对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冲击仍然难以估算。在广大农村,由于得益于“严防死守”式的“人民战争”,疫情没有大规模蔓延,但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却早已随着疫情的蔓延而浮现;并且,在疫情呼啸而过之后,农村经济要恢复生机,仍有待时日。

到目前为止,疫情严重的地区只有广东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六省市。但SARS疫情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却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估算。

从5月28日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陆续公布了一组以《“非典”对“三农”影响》为题的系列报告(“三农”指的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编者)。这组报告的主要依据是农业部调查数据,报告分别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角度,对SARS疫情中农民收入遭受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推算和判断。

报告中定量分析SARS对农民收入影响部分的执笔人李宁辉博士告诉《财经》,他们从三个方面估算了SARS对农村经济的主要影响:一是经济总体的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二是农产品出口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三是农村劳动力在外从事非农行业的收入影响。

农产品烂在田间地头

受SARS疫情影响最大的显然是交通和物流。

广东高州市的农户感叹,今年的荔枝生意非常难做。仅高州市根子镇一个镇产出的荔枝就有上万吨,这么多荔枝卖不出去,眼看着钱烂在田里,心里着急啊!

另一个荔枝产地廉江市的良垌镇荔枝专业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来收购荔枝的外省客商50家都不到,比去年少了大半。外地客商中曾流传着这样的消息,说是今年3月荔枝上市时,高州果农运货去上海,一到当地就被隔离了。荔枝是最难保鲜的,要是隔离期间七八天不进行处理,很容易烂掉。迫于无奈,从廉江良垌市场发货的客商,只好在包装荔枝时特意去掉“广东”两字,运送荔枝甚至都不敢用广东车牌的车。

销售不畅,荔枝价格大跌。在廉江市良垌市场上,一种名为“妃子笑”的荔枝,5月中旬上市以来几乎天天跌价,每斤价格从6元跌到4元,再跌到3.1元。

在北方的山东省,疫情对农产品贸易的冲击也比较明显。5月份,山东省农业厅对农业部定点的15个蔬菜、三个瓜果、三个水产品和两个畜产品,共计2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受到SARS疫情的影响,1月~4月上述23个批发市场的成交量,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10%左右,交易额下降15%左右;特别是在进入到4月份以后,价格出现下滑,平均下降达到10%左右。

山东省农业厅的调查认为,造成农产品成交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恐惧心理影响,外销队伍萎缩,出现了异常的供大于求。从15家蔬菜批发市场来看,以外地疫区为主销地的市场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

此外,进入山东市场的农产品也大幅减少。在鲁中果品市场,正常时期有20多个省市的上百个果品品种进市交易,但在5月份以后,市场上就基本看不到南方的果品了,而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也随之下降20%~30%。

SARS构造新贸易壁垒

农产品出口受阻,对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小和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但根据历史资料和部分出口企业反映的情况,也可以对SARS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程度加以估算。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月,中国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出口形势。1月~3月农产品出口总值4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但由于受到SARS疫情影响,4月份起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

比较4月份与今年前三个月的出口平均增长率,可以发现,其实在4月份,出口下降了八个百分点。

有专家估计,我国进出口贸易受SARS疫情影响损失的数额应在70亿美元左右,合人民币约为560亿元。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值大约占出口总值的4.8%。由此推算,因SARS疫情影响,农产品出口值减少了26.88亿元,平摊到每个农村居民身上,人均纯收入损失为3.44元。

但这26亿多元损失,还只是SARS疫情对农产品出口的最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小映博士认为,农产品出口遭受的后续影响值得进一步分析。

王小映说,虽然各国政府尚不至于以SARS疫情为借口阻挠中国农产品进口,但是各进口国的商人和消费者可能出于对SARS的恐惧而拒绝中国产品。即使疫情结束,这种不利因素的释放也将持续一定的时期。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国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总额为57亿美元,约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

今年5月12日,日本就以从中国进口的一批鸭肉中分离出二例禽流感病毒为由,宣布停止对中国所有肉、禽、蛋产品的进口。5月20日,日本厚生省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冷冻蔬菜的进口,并将中国输日蔬菜通关检验时间由4天延长到21天。与此同时,日本还扩大对中国鳗鱼出口的检验范围,并进而实施更苛刻的检验。

应当说,这是日本一贯限制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的措施延续,但同时也是日本防范SARS通过贸易渠道传入日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6月2日新闻会上透露的消息,受日本全面限制中国农产品输日的影响,5月12日前中国已发往日本未通关的禽类产品约1万吨,因退货、退关带来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万美元。日本的禁令还使5月20日以后中国对日冷冻蔬菜出口减少了70%以上。同时,由于日本延长中国出口蔬菜的通关检验时间,直接影响蔬菜的新鲜程度,已经有日本贸易商因而停止进口中国蔬菜。

如果日本对上述产品的限制持续半年以上,预计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损失将达到8亿~10亿美元,而且必然会在其他国家引起连锁反应。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朱晓峰副研究员则从定性判断的角度分析说,SARS疫情不仅影响贸易往来,也会影响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广东、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省市曾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开列的SARS疫区名单上,这些地区有关农业和农村的招商引资、技术合作以及贸易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冲击。

事实上,由于截至6月12日,已有126个国家对中国的往返团组和人员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广东、北京等一些疫情较重地区已有相当一部分外贸公司的外经贸交往活动全部停止。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日前的一份报告中也显示,由于大部分国家的签证限制及我国控制疫情传播的相关规定,企业无法向国外派出贸易小组,阻塞封闭了和外商的交流渠道,严重影响合同签订和成交机会。

SARS疫情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一道新的贸易壁垒。

根据以上情况估算,刘小和研究员认为,SARS疫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将达到30亿美元左右,全年农产品出口将与去年总出口持平或略有下降。

农民工返乡后

在某些地方,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是农民年收入的重要部分。计算SARS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这一部分不可或缺。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非典”对“三农”影响专题报告》指出,从产业上讲,SARS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比如旅游、餐饮、航空、交通、商业等等。而旅游、餐饮和商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的萧条无疑将加剧城乡就业矛盾,特别是对农民收入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这些行业农民工使用比例都相当高,行业不景气将明显减少从事这些行业的农民工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推算,2002年农民在外从事非农行业的收入为人均426元,其中239元来自本地非农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其余187元来自外地非农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如果SARS疫情得到控制,那么SARS对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行业的收入影响,将主要来自在外地非农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影响。

据统计,全国现有农民工近1亿人,其中跨省区流动的有3600万到4000万人。根据农业部的调查分析情况,发生SARS疫情后,返乡的农民工大概有800万人左右,其中有400万人左右是季节性的返回,还有400多万人是受SARS疫情影响的返回。假设因受SARS疫情影响而返乡、无法获得务工收入的时间长度为三个月,则这一因素对农民的收入影响为0.234元/人,总计带来的农村经济损失约为1.87亿元。

据估计,受SARS疫情影响,中国旅游业、餐饮业和商业比正常状态下降约20%。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行业的收入中,从事旅游业、餐饮业和商业的收入约占25.5%,这部分收入必然呈等比例下降。

通过以上数据估算,中国农业科学院得出结论:SARS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在外地非农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所受负面影响为人均9.55元,由此导致的农村经济总损失为74.72亿元。

朱晓峰副研究员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在最高的年份也不到18%,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份额则达到60%以上。这意味着受SARS疫情影响的并非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部分。

另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的统计资料,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476元。尽管务工得到的人均收入只占到438元,但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部分中,务工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占到约42%。因此,外出务工方面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今年农民增收目标的难以实现。

潜在影响难以估算

在SARS疫情影响“三农”的诸方面因素中,对农村经济冲击最大的,是SARS疫情对国民经济总体的负面影响牵动的农村经济的走坏;而影响最深远的,是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出现的SARS壁垒。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报告最后得出结论:综合各方面的影响,SARS疫情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负面影响为26.594元,占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74%。

尽管从最终估算来看,SARS疫情对农村经济造成的可能影响并不太大。但农科院的报告也提出了一些更深远的问题。李宁辉说,如果在农村出现类似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这样的疫情,中国农村是否有能力进行防疫,农产品出口贸易会不会因此遭受毁灭性打击,很值得担忧。

在SARS疫情爆发之初,由于有人怀疑该病为禽流感,广东省家禽销售价格和销量曾经猛跌。

对此李宁辉博士建议,应当迅速加强中国绿色食品的生产,用一个国际认可的标准,来赢得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这样才能把国际社会对中国农产品的质疑消解于无形。

中国农科院的研究报告得出SARS疫情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很小这一估算,其实有赖于三个前提:一是SARS疫情很快得到遏制;二是农村抗击SARS疫情的行动不影响既定的农村经济工作部署;三是把农村抗击SARS疫情行动所支付的成本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外贸出口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完成进出口30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外贸出口2219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0%,同比增长3.7%,预计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9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2.3%,其中,出口30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0.3%。

(二)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完成合同外资65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9.8%,同比增长77.2%。目前。全县在建项目4个,待批项目2个,在谈项目2个。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亿元,增长35.6%。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3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55亿元,下降12.7%。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17亿元,增长47.5%;乡村实现零售额2.41亿元,增长7.5%。

二、主要措施

(一)努力培育外贸出口主体,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以来,为破解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研究出台了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奖励办法,根据出口额度和增幅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扶持,同时制定外贸出口振兴计划,在抓好原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扶持新的龙头企业,同时,推进有权无绩效的企业实现出口。二是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及市商务局组织的各种推介会,引导企业主动出击国外市场,并通过强化服务,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外贸出口由规模速度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三是积极做好外经贸发展引导资金促进工作,加大宣传与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做好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得到相关补贴。

(二)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一是出台《县2013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要点》、《县关于加强农药市场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县农药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全年工作特别是农药市场管理的依据。二是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3月份起对全县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摸底统计,4月12日至24日,对全县12个乡镇(办)政府驻地和合并前的原政府驻地的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查看有无营业执照、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农药登记备案、有无农药经营台帐、非法销售禁用高毒农药等事项。对不按规定标准经营的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正的将依法查处取缔,确保实现源头无隐患。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18台(次),出动检查人员90人(次),检查农药或农资门市160家。三是推进监管追溯平台规范运行。安排技术人员对部分基点的追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确保县级网络监管追溯平台及全县50个追溯站点达到规范运转;制定年度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计划,动态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地、园区、批发市场等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乡镇(办)搞好本区域内农产品抽检。四是加强培训管理。农药市场专项检查后,配合安监局、农业局,积极组织对检查中缺少危化品许可证的农药经营店的安全培训,促使其完善证件,规范经营;6月份对全县50个基点的操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监管追溯水平。五是积极推广示范区创建经验。4月15日,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张海波副市长带领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济阳、章丘等6个县(市)区商务、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莅临参观指导;另外,平阴、济阳、历城等县区先后到我县学习示范区创建经验。4月17日日报头版以《源头无隐患,管理无盲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为题刊登文章,全面介绍了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政务信息》以《县构建七大体系打造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题发特刊,推广了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经验。

(三)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面对利用外资的严峻形势,我们创新举措,开拓思路,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一是夯实基础工作。结合我县的实际和产业规划,先后编制了温泉旅游、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奶牛养殖、百威啤酒和格瓦斯饮料等项目的承接方案,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客户来我县考察、咨询。如现代牧业的2万头奶牛养殖项目正在论证,200万吨百威啤酒项目和秋林集团的格瓦斯饮料项目正在积极沟通中。二是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找客户。利用省商务厅和市商务局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客户信息,赴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拜访客户,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三是派出优秀人员到市局挂职,加强信息的搜集。今年4月份,安排一名年轻的优秀人员到市局亚美大处帮助工作,加强与有关处室的沟通,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四是加强与企业协会、招商资深人员的联系,扩大招商渠道。主动拜访了中华经济交流协会、省商务厅退休处长等有多年招商经验的人员,初步达成了聘请为招商或经济顾问的意向。五是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到宏业集团、法瑞纳、四季丰、展逸、华凯尔、泛洋等企业调研,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经营中的困难。七是深化全程代办制度。不断延长代办服务链,努力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全程代办效率,打造外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近日,中外合资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从审批到领到汇款路径只用了5个工作日。

(四)多措并举,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为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我们紧紧抓住节假日市场有利时机,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围绕品牌推介、换季清仓、特色商品等主题,积极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及时掌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对各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对高档餐饮、高档烟酒、礼品影响较大,营业额下降明显,对中低档餐饮影响不大,家具、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通过与统计、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了全县限上法人单位和限上个体的详细资料,完成了2013年度限上企业导入、限上企业社零额指标分解工作。到部分乡镇(街道)开展调研,及时确定今年新开业企业的性质及纳入范围。做好新开业企业纳新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掌握限上法人单位和限上个体详细资料。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2012年,我县被省商务厅确定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试点县。我们积极推进玉皇庙、孙集等两个乡镇商贸中心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孙集乡镇商贸中心正式建成并开业运营,目前正在进行市商务局验收前资料收集和玉皇庙镇乡镇商贸中心选址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设工作,对承办企业进行摸底调研,督促和指导企业做好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选点布局,制定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设计划。

(六)强化措施,稳步推进重点商贸市场项目。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组织乡镇和农产品市场负责人等赴外地学习考察先进市场建设和管理经验,并对全县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了现有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用以指导富东农贸、商南农贸、展旺蔬菜、白桥大蒜等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的建设方向,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二是加快推进《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加强与中商商业规划研究院联系,积极做好前期规划、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组织专家调研组到重点乡镇、重点商业网点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协调配合专家组到县住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并组织召开全县商业网点修编工作动员会议、第二阶段企业座谈会议等,统筹推进商业网点修编工作。三是做好特色商业街和乡镇重点项目工作,对我县的特色商业街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汇总,提出全县特色商业街建设改造方案。四是加快推进泰商国际商城等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协调泰商国际商城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直供基地签约直供协议,目前,泰商国际商城8万平方米商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

(七)不断规范市场运行监测工作,提高市场运行监测水平。按照市商务局要求,积极选取两家生活必需品企业作为商务部监测样本企业,目前正在与企业进行洽谈选取中。我们通过不断增加样本企业数量,扩大市场监测范围,加强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提高对市场的预测预警能力。同时,认真做好商务部“百县农村市场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商务预报”网站的信息与维护工作,形成了多功能市场监测服务网络。1-5月份,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报告7篇,被商务部网站采用信息4条,为领导决策、行业发展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供了参考。

(八)加强管理,不断加强商务执法与行业监管工作。一是做好国家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县工作,去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根据商务部对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以商务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健全完善执法制度,整理商务执法档案,并落实好制度上墙,做好商务执法试点设备采购,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并严格落实了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制度,切实加强了对企业和市场现场监督检查工作。1-5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检查屠宰厂16次,市场稽查79次,依法严厉打击了商务领域发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督促企业落实四项台账等管理制度,完成了两个屠宰厂的追溯体系节点建设和县级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工作,采取突击检查与日常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市场肉品跟踪监控,确保出厂生猪产品的质量。1-5月份,共屠宰生猪22.97万头,其中机械化屠宰量约22.92万头,机械化屠宰率达到99%,检出病害猪727头,无害化处理率100%。三是依法加强了对成品油、酒类流通等市场管理工作。强化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完成了全县21家社会加油站经营企业的年检资格审核工作,并积极开展酒类管理和酒类备案工作,累计备案酒类流通企业总数44家。

三、2013年下半年工作措施

(一)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一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高度重视等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帮助解决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培植四季丰食品、金斯利等出口大户升级为龙头企业,壮大出口队伍。二是加强对有出口权但无出口实绩企业的调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专业人员紧缺、产品不对路等问题,力争实现出口。三是邀请市海关、商检、商务、税务等部门到我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增强企业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政策能力。四是推进银企合作,组织全县外贸进出口企业与市民生银行签订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农资市场清理整顿与监管。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队伍和检查组,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抽查,防止出现反弹现象,抽查结果全县通报;每季度定期召开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情况通报会,随时调度农安站规范运行及农药市场清理整顿情况。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干部群众知晓度。分别由农业部门和安监部门牵头,乡镇配合对农安站工作人员、基地检测人员、农药经营者等相关业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其熟练掌握追溯系统操作流程和相关业务,使全县各个网点达到规范运转;充分利用宣传周、乡镇集会、专题讲座等途径,以标语、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合理使用市拨付专项资金及县财政的配套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用于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小农:真正的豪赌

5月4日,由社会资源研究所(SRI)提供研究支持的《小农的豪赌――定州―北京蔬菜供应链调研报告》对外公布。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调研报告是由张金野、汪翔、武通达、黄延、李一帆5位清华大学电子系无线电专业05班的大二学生历时10个月的艰苦调研完成的。

学子们希望藉此报告,能够推动社会公众关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诸多现实困难。他们发现: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由农户来承担。由于缺乏农业保险、组织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国内的农户经营,更像是一场与市场和天气的豪赌。

供应链出了问题

蔬菜滞销事件发生在全国各地,蔬菜供应链的上游是菜贱伤农,在供应链的下游,则是诸多消费者惊讶于菜价依旧高企,对市场信号的反应严重滞后。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凭着很肤浅的认识,我觉得是供应链的问题。”汪翔说。

学生们决定进行一次调研,选择了从河北省定州市的菜地延伸至北京消费者餐桌的蔬菜供应链作为调研对象。因为这里是华北最大的蔬菜经销集散地,以及北京地区批发和零售蔬菜的主要供给源。

2010年,定州蔬菜总产量229.5万吨,总产值达到26.28亿元,有500亩的马铃薯种植示范区,十大规模化种植区,包括了白菜、西红柿、阳春白菜等数个品种。其中辛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100亩土地,350个温室大棚以及占地1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

考虑到定州的主产蔬菜种类,学生们选择了土豆和西红柿两条产品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定州和北京典型的村庄、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走访了5个村子,调查了市场上的60户摊贩,得到有效数据22份。还走访了30多名普通市民和蔬菜协会的工作人员。

调研发现,菜农已经逐步由原子化的分散种植,向组织化生产和销售过渡。在组织化生产的3个村庄中,农业协会的成员在种植季节会互相帮助管理,出现病虫害之后也会一起处理,但不会统一销售。采购商会自己通过菜站找到农户。

辛兴村的西红柿种植基地则由大户牵头组织。据介绍,在种植环节,基地的带头农户会联系种子厂商,由于基地的需求比较大,厂商会到村里结合土壤条件,试验不同的种子,此后农户再选出自己满意的种子。

此外,该基地也建设了温室大棚,西红柿能够晚两个月上市,亩产也达到了3-4万斤,而一般村子的亩产只能达到1-2万斤。在销售环节上,因为品种和反季节的原因,客户一般都会提前和基地的农户签下订单。由于亩产量会根据当季的气候条件而产生波动,如果合同订购量小于产量,基地会统一联系采购。

调研发现,在一年之中,菜农会根据前一年销售的结果,选择种2-3次不同品种的蔬菜。由于不擅长使用网络工具,只能收看电视中的农业技术类节目,缺乏了解农产品价格或者整个市场情况的信息渠道,因此菜农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力有限。定州的菜农平均每年能获得纯收入5000元左右,这里面还包括农闲时打零工所获得的收入。

价格波动三年一次

蔬菜从田里运出来,便进入到介于农户和买主之间的菜站。

在定州,菜站大多是由2-3个人的家庭经营方式运作。通过帮助外地货主联系购买当地蔬菜,按照每斤提取2分钱的中介费用来盈利。中介费不会根据品种和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改变,统一固定为2分钱。

菜站分别与当地农民以及外地的货主达成口头协议,之后货主会提供车辆到菜站收菜,并在事后付货款。在收购的时候,菜站还会对菜品进行一定的质量把关。

菜站的成本主要在于门面的租赁费用或者购买门面的一次性投资上,租赁价格每年3000到5000元不等。

据上述调研报告介绍,东关市场和西关市场是定州市的两个主要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集散地,两个市场各有特点:

东关市场离农村更近,也不对交易的农户收费。许多农户直接将收成的菜拉到市场中,与外地来的买主进行交易。这里也聚集了近20家菜站,他们租住的房子包围了市场的三面,在这里菜站可以更方便地联系到菜农,而且方便掌握市场信息。

西关市场则更加综合,既有针对当地百姓的零售区,又有提供给大型采购商的批发区,批发区里的卖家一般也是外地经销商。市场管理方会对卖方收取一定的费用。固定摊位按地方大小收费,单价一般在每月每平方米20元左右,车辆则是每天50元,较小的个体三轮,每天收费5元左右。

“定州蔬菜产量充足,均价较低,吸引了大量外地货主。”报告称,来自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货主,平均2天完成一次收菜――卖菜周期。通常在凌晨1-2点就开始卖菜,作息极不规律。一辆大型卡车跑运输,每月可以盈利5000至7000元。每辆车通常会有3-4个人轮替,人均月收入在1700元左右。

到了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管理方会统一规划卖方的位置。分类标准不尽相同,有按地域分的,也有按品种分的。每车入场会收取入场费用,一般最小的三轮车,准载0.5吨,需要交50元左右;准载10吨的中型车,需要交150元左右;25吨的大型车在500元以上。

而遍布京城的超市、小型菜市场和个人商户是蔬菜供应链的终端,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他们一般从大型农贸市场如新发地收菜,其经营成本主要集中在场地租赁费用、水电以及人力成本上。

调研发现,就供应链不同环节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来看,流通领域中越接近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其增值幅度越大;在与消费者直接发生交易的市场主体中,小型超市的增值幅度最大。

以土豆为例,田头收购价在0.4元/斤左右,到菜站和农贸市场价格为0.55元/斤,到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为0.8元/斤,到大型超市为1.38元/斤、小型超市为2.25元/斤、个体经营者为1.7元/斤。

除此之外,蔬菜的价格波动幅度也过大。调研发现,东双屯种植的大白菜,2008年每斤卖8毛,2009年则下跌到7分钱。而这样的情况,在土豆、西红柿等“大路菜”中非常多见。据农户反映,类似的价格波动可以达到每三年一次。

农户缺乏经营联合

调研发现,当发生自然灾害、种植面积过大等因素,导致发生价格波动时,各级经销商通过自身对蔬菜定价的影响,可以把大部分风险转嫁到了农户身上。

具体做法是:菜站、货主等通过压价,控制产地蔬菜进入消费地的总量,以保持在消费地的供求关系不至于波动过大,确保自身的盈利水平。但无法进入市场的“过剩”蔬菜,小部分能被产地附近有限数量的居民低价消费掉,多数则不得不烂在地里。

报告称,定州蔬菜的价格形成,主要在于外地货主、菜站和菜农三者之间的博弈。货主是主要的给价一方,而菜农是应价方,菜站起到的是一个经纪人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由于菜农多数是分散销售,外地货主就获得了较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其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不用担心收不到菜。而菜农之间有时还会因为卖菜发生冲突。

调研还发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背景下,政府对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给予了较多的扶持。但对于中小规模的蔬菜种植农户而言,这些政策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惠农效果。此外,由于缺乏运作经费,科技服务站对于许多农户而言,形同虚设。

“关键问题在于农户缺乏生产经营联合以及利益联合。”报告认为,农户应逐步实现统一销售,向供应链下游兼并菜站。如农业协会能顺利实现统一销售,形成一定的供应规模,那么菜站这一经纪人环节可以被纳入到协会或者说合作社的职能之中。在此基础上,可以顺利构建农村和超市对接的模式。

而对于菜农市场供求信息缺乏的问题,学生们也建议,与其由政府出面进行大规模一次性投入,建设功能完整的高端信息平台,不如购买社会组织或商业主体的服务,分步实现以下目标: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密度和带宽,培训农户有针对性地使用和掌握相关网络技术;完善现有的大型集散市场管理,配套建立市场信息采集平台,农户在家中便可以利用网络跟踪市场价格信息变动,并供应信息。

据记者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今年1月颁布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将在全国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建立由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重点县、省级数据处理中心、部级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对全国大宗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期和产地价格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合理错开播种期和收获期,防止盲目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