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年增长速度超过城市三倍

2008年3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8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了127.7%,远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受益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形势和政府对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扶持,农村互联网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此次调查报告是CNNIC继2007年推出《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后,再次针对我国农村互联网进行深入调查,为政府制定农村信息化发展策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参考依据。

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与城镇差距依然巨大

此次报告表明,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府重点扶持之下,我国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巨大。

农村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城镇,促进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增长。调查表明,2007年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4成,即有2917万都来自农村。目前我国农村网民总量已达到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27.7%,远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

但是,我国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仍旧较大。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且我国网民主要是以城镇居民为主,而影响农村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在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有53.3%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23.1%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

在互联网应用深度上,农村网民比城镇更浅,娱乐化倾向更为明显。目前农村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2.3小时,比城镇网民少了5.6小时,使用深度浅。在网络新闻、搜索引擎使用率方面农村网民分别为61.4%和56.6%,比城镇居民相应使用率低了15和18个百分点。同时,多数农村网民仅将互联网当成聊天工具和玩乐工具,分别有86.4%和76%的农村网民使用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功能。

报告发现,在农村网民增速强劲的同时,乡镇信息资源也非常匮乏。目前全国3万4千多乡镇中,有独立政府域名的乡镇政府不到十分之一,乡镇一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期状态。

意识到信息鸿沟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影响,政府主导,多方推动,对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实施了重点扶持,为农村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乡乡有网站”大型乡镇信息化普及公益工程自2007年6月份启动以来,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反响,目前全国已有四分之一的省级行政区签约加入该工程。

农村上网渠道以网吧为主

农村网民因收入限制,多不具备家庭上网设备,使得网吧成为农村网民上网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农村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达到48.5%,已经接近半数,即5262万农村网民中,网吧网民已经达到2552万人。农村网民以收入不高、年轻男性、初高中学历居民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在为农村网民提供重要上网渠道的同时,也存在违规经营及农村中小学生网民出入网吧的情况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村未成年网民出入网吧的比例高达45.4%,这一现象要比城镇普遍的多,同期城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仅有26.1%。而在农村的未成年网民中,87.6%都是学生。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1互联网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契机,改变了城乡信息不畅通局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7年1月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报告》显示,农村网民占比35.4%,规模达2.17亿。这说明不到3个农村居民就有1个网民。通过《报告》显示,现在的农村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村落了,不再是老子说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了。现在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可以很快很方便的获得国家各个方面的政策方针,尤其关系到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例如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资产品,农产品销路市场,城市务工信息等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农村将大有作为,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发乡村旅游消闲;开发农村滞销产品;通过信息,企业也可以找到投资新点。可见,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城市信息垄断的局面,改变了农村和城市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可以大胆的预计,随着互联网的更加普及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必将成为现实,农村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将成为井喷式发展,因此,企业发展要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机遇。

2互联网改变城乡资源配置不科学流动的模式

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造成了无论在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以及产品的流动都很艰难。改革开放之后,大批农村资源单向的流向城市,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别难以抹平,这种不科学的单向资源、人才流向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的落后和开发滞后。但是现在,互联网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这一切。首先,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不断开拓空间,给农村提供了创业的空间。电子商务将极大改变农村人才奔向城市的选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归农村参与开发创业。以前只能在城市里的创业谋生的渠道由于互联网可以在农村得以实行。其次,互联网金融正在转变金融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局面。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极大的金融实力,他们在城市发展遇到了激烈的竞争,他们把眼光投放到更加广阔的农村,开展以农村、农业为对象发放贷款。这种金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资金都是单向向城市的流动趋势,这种现象无疑巨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养殖大户、种粮大户、创业创新都是极大的资金支持。再次,互联网快捷,方便的营销方式已经把城市的人正在往农村吸引。现在网上随处可以看到吸引人的假期游,这些旅游地点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农村的乡村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通过农村的乡村游,极大的改变了农村的精神面貌和环境,这些旅游带来了许多经济收入,极大拉动了消费。

3互联网也给农村社会智力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带来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更为深刻的是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颠覆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互联网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以及乡俗民风都带来极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农村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将给农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和改变的机遇。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农民在闲暇之余除了看看电视,打打麻将也想不出更好的娱乐方式。互联网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通过互联网,农民完全和城市人一样可以接受现代文明的便利,他们可以看网络新闻、在线电视,随时观看电影、电视剧,极大的丰富了农民们的精神生活。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充电学习,可以在网上面对面的接受专家教育,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农村社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将农村从一个熟人社会转变为一个互联网连接的开放社会。传统的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处理问题思路都将被改变,这将为乡村治理带来机遇和挑战。

4企业发展要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互联网改变农村的现实无可争议告诉企业要重新考虑企业发展的未来。城市发展固然好,但农村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在历史上诸多不利的农村因素正在消除,有的还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经济的亮点。在面对这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下,有眼光、有胆略、有责任的企业更应该把企业的未来投向农村的发展,不要再用老眼光来看待现代的农村社会了。企业可以在人财物上面都考虑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这种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有一份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大缩小城乡差别,消除贫困,这个社会才能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时小侬.浅谈融资租赁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

[2]于洋,沈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投资机遇简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02).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互联网 人口结构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在近年的统计中,农村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相比互联网在城市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说,面向农村、农民的专业互联网服务才刚起步,农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依然踌躇不前,农村的生产生活似乎离互联网“这么近”又“那么远”。

互联网普及在城市和农村的现实差别,和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人口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从城乡人口结构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来探寻城乡互联网普及程度差异的根本原因。

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别比统计数据更大

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

数据显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增长乏力,城乡差异依然较大。截至 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6.9%,规模为 1.91 亿;城镇网民占比 73.1%,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规模为5.19亿,较2015年底增加2571万人,增幅为5.2%,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1.91亿的农村网民相比5.19亿的城镇网民,看起来差别似乎不大;而且农村6亿人口中有1.91亿网民,这个比例已经接近三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亿人,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8.6岁,其中未上过学的仅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为59.7%,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5.2%。

这部分人群几乎是农村地区最大的有生力量,也是具有上网基础的核心群体。除去这个主要群体,真正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网民数量远比统计数据要低得多。而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实际上已经城镇化,考虑到这个因素,广袤的中西部农村真实网民就更少了,主要以一些返乡创业青年、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等为主。

老龄化成为农村互联网普及最大鸿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50-59岁网民占5.3%,与上年持平;而60岁以上网民只占3.7%,比上一年度还减少了0.2%。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到2016年,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7亿,占总人口的56.1%,“十三五”末期要达到60%。

而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乡城迁移人口规模比较小,农村年轻人口的外迁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从九十年开始,乡城迁移人口规模及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开始逐年增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乡城迁移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大,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也更加显著。[1]

可以说,城市化直接引起或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地区早于城市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农村老年人学习使用互联网难度更大

调查显示,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不需要/不感兴趣”占比仅为10.9%;没有上网设备和联网条件的因素也不到10%,说明随着农村基层设施的改善,上网条件已经不是阻断互联网连接农村的主因。

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和“年龄太大”,这两项占据80%以上,反映出的就是根本问题就是农村老龄化严重,并且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

从这个数据看,农村非网民不是不愿意接触和使用互联网,而是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导致的。

一是因为自身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导致的接收新事物难度过大;

二是互联网服务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没有城市大,如互联网在金融、打车、外卖、缴费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在城市普及,而农村地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并不大,电视、广播、报纸等信息渠道已经基本满足需求,导致使用互联网的意愿不够强烈;

三是缺乏互联网学习和交流渠道,老年人在尝试和接受互联网的过程中,家人尤其是子女往往充当着“向导”的角色。在城市中,子女生活在身边,可以长期向老年人教授互联网知识,而在农村就缺乏这样的环境。

电商下乡成为农村互联网普及的缩影

在城市电子商务已经趋于成熟、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时代结束,电商企业急需新的增量,来维持平台的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兴起“下乡”浪潮,纷纷布局农村电子商务,视农村市场为下一个电商蓝海。

农村电商的未来大家一致看好,一方面得益于农村基础电信和交通设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农村消费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但是发展速度却需要时间来经验,以下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部分公开数据: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截止2016年6月,“农村淘宝”在全国29个省300多个县开出了16000余个村点。

即便按照5年的时间来算,1/3的时间过去了,10万个村级服务站的目标值只完成了16%。相比中国60多万个行政村来说,这也只是刚刚起步。

阿里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5年网购最活跃的50个县(市)中,仅浙江、福建、江苏三个东部发达身份就占据了31个,中西部差距依然非常明显,而这些地区正是未来的增长空间。

可见电商巨头的“下乡”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目前农村电商的运作模式,无论是阿里的“村淘”还是京东的“京东帮”,都主要以“合伙人”“带货人”经营的乡村服务点提供间接服务为主,农民直接上网支付下单的比例还需要提高。电商巨头抢先布局农村,正是看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对他们来说,农村用户除了慢慢培养,也需要更耐心的等待,在老龄化的高峰过去、新的农村人口结构形成后,农村电商的发展才会迎来真正的爆发。

新型职业农民将是未来农村网民的主力军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于2012年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业从业人员。

可以预见,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逐渐被新型职业农民所取代,新型职业农民也将成为农村网民的主力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突破3000元,年收入3.6万[2]。要让新型职业农民留在农村,起码要达到这一收入水平,就需要一定规模的种植面积来保证。

按照种粮亩均500-600元的利润[3],需要60亩的面积才能与打工收入相持平。根据《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按平均60亩规模测算,最多可容纳3300多万新型农民。

而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已达到87.8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50多万家,入社农户突破1亿户,占农户总数41.9%;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5.4万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6万家。[4]

可见,虽然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形成规模,但相比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这一占比还是相当有限。

人口结构的改变 才是农村互联网真正的春天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需要“硬件+软件”的同步提升:硬件包括宽带建设、上网设备的普及;软件则包括应用服务的开发和用户的培养,这两者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建议:要解决农村非网民“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乡镇村委会、活动中心、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开展农村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训,推动互联网知识普及与应用的提升;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以地区为维度,推行更符合地域特征、更贴近农民生活的措施及服务,解决农村非网民的上网痛点,引导农村非网民使用互联网。

针对农村目前非网民群体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这些手段也只能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要大幅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除了基础设施的稳步建设,一方面需要时间去等待农村人口的年轻化,另一方面需要更多更好的政策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回到农村。未来农民网民将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注释:

[1]王桂新:《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显著地加重》,《北京日报》2016年02月29日

[2]白天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跑赢GDP 农民工月均收入突破3000元》,《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0日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0年4月发布的《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12月底,已经达到10681万人,首次超过一个亿,年增长率26.3%。开通互联网的乡镇和行政村的比重分别达到99.3%和91.5%。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农村网民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长约16小时,与2008年相比,平均增加了近3小时。农村网民中有72.4%的网民使用互联网浏览新闻信息,用户数约7733万人,年增长33.1%;网络视频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为57.3%,用户6120万人,年增长近20%。[1]

关于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情况,还有一些个案也很能说明问题。一项对武汉城市圈农村地区媒介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拥有电脑的家庭中,上网的比重占到60%,他们选择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信息知识和进行娱乐交流。[2]苏州大学文学院学生进行的奥运会期间江苏农村的媒介接触情况调查表明,2008年奥运会期间,江苏农村受众在了解奥运会情况的媒介选择方面,虽然首选电视的占绝大多数,但选择网络的受众也占到了14.15%。[3]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是迅速的,尽管互联网使用人数的绝对值还不高,但其增长速度是快的。随着新媒体向农村地区扩散,农村的媒介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也出现多元化趋势,并且逐渐由被动视听向主动消费过渡。因此,农业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延伸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节目上网。这是农业电视节目向网络延伸的基本要素,节目视频不上网,就谈不上网络化。节目上网的方式有直播和点播。直播,即通过网络同步收看电视台实时播出的节目;点播,即在网站上点击收看电视节目,想看哪一期栏目,想看哪一个节目,什么时候都可以搜索收看,没有时间限制。直播,解决了电视讯号和接收终端方面的问题;点播,则弥补了传统电视“线性传播,过时不候”的不足。在已开办的省级网络电视台中,农业电视频道或节目上网的不足10个。这一方面是农业电视节目办得不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农业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延伸还有待重视。

2.创新整合。节目上网,并不是把电视台播出的栏目、节目原封不动地搬上网络,而是要经过编辑整合后再上网。如,“三农”新闻,可以按“政策解读”、“农时农事”、“致富经验”、“供求信息”、“三农人物”、“农业科技”等分类,制作成一段段视频。专题栏目也可按类似上述类别对一个个节目或一个个板块进行归类上网。即使同是农业科技节目,栽培技术可按各类作物分类,养殖技术按禽畜水产分类,还有科技信息动态,等等。经过这样的资源整合,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农业视频节目数据库,网民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检索到需要的视频。有的网络电视台并没有打出农业或农村频道本来的名称,而是以“农家乐”等命名频道,这就是出于适应网民心理、习惯,吸引网民点击率的需要。

3.互动参与。农业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延伸,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克服电视单向传播的缺点。节目点播的实现,就是与观众、网友最基本的互动。这里还要强调主持人、编导与观众、网友的互动。除了节目上网外,还要实现人上网、事上网。所谓人上网,就是农业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编导要上网。一个成功的农业电视节目,必定有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和编导。在目前的情形下,农村观众除了从电视上能看到节目主持人外,与主持人近距离接触机会很少,而网络就提供了便利。主持人、编导可以通过开博客、开微博等方法将自己和节目展示出来;可以采用网上直播、视频直播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与观众、网友“见面”活动,还可以利用QQ群和微博,让观众、网友与节目主持人、编导直接交流,评论节目,反馈收看意见,提供报道线索。所谓事上网,就是通过网页、QQ群、微博等及时介绍频道、栏目的动态,预告即将播出的节目,介绍一些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趣闻轶事。农村受众有的会好奇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通过“事上网”,可以吸引农村观众来关注农业电视节目。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拥有照相机、摄像机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电视台可以通过播客、拍客、报料等通道,让农民直接上传视频。对于一些内容有意义、拍摄质量较好的视频,还可以作为素材,直接或通过补充采访在节目中播出。农村受众实现了与农业电视节目的参与,对于调动农村受众的收视积极性、扩大农业电视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转贴于

4.增值经营。农业电视节目,尤其是农业信息、农业科技节目,对农村受众来说是有实用需求的。目前,视频网站上以“三农”为主题的自制视频基本没有。电视台可以把自己制作的优质农业电视节目分类整合后打包,有偿提供给专业视频网站。上传到网上的节目视频,可保留原节目的广告内容,也可在节目中适度插播新广告,这样存量广告可以适当提高价位,增量广告使节目实现了新的创收。当农业电视节目网络化延伸,人气聚合达到一定规模时,就拥有了吸引新广告的资本,可以像电视台的“冠名广告”一样,在每段视频前后插播广告,也可在页面几个显要位置登载广告,实现增值经营。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cnnic.cn/research/bgxz/ncbg/201004/P020101230475751808990.pdf.

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网民规模突破7亿,互联网普及率增长稳健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CN域名仍是国内注册量排名第一的主流域名

截至2016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增至3698万个。中国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7%),半年增长率达到19.2%,持续保持国内注册量最大的顶级域名。随着我国互联网文化、经济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网民更加热衷注册和使用“.CN”域名。

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

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平稳,城乡差异依然较大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比例为10.9%。

网上支付线下场景不断丰富,大众线上理财习惯逐步养成

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增长态势,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9.3%和12.3%。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厂商不断拓展和丰富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以及实施各类打通社交关系链的营销策略,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的转化;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逐步养成。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成为互联网理财发展新方向。

在线教育、在线政务服务发展迅速,互联网带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