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发展趋势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调研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58-01
一 调研背景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及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要求,按照相应的指导意见、方案论证报告、课程设置说明、方案模版等进行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三年高职和五年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 调研目的
了解渭南市辖区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师资需求情况;了解园长、校长最喜欢聘用具备哪些综合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了解园长、校长对目前所聘用员工的满意程度,希望她们在哪些方面得到尽快提升;听取园长、校长对师范院校今后师资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园长、校长对所聘用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分析、汇总、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定位。
三 调研对象的选择方式
市直公办幼儿园1所;部队幼儿园1所;高端民办国际幼儿园1所;普惠型民办幼儿园1所;县直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早教机构1所;幼儿课外培训学校1所。
四 调研对象
省、市级幼教专家、顾问;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园长、校长;幼儿园保教主任(教学副园长)、机构教学管理者;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骨干教师;幼儿园优秀保育员;学院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家长代表。
五 调研方法和内容
第一,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收集渭南市辖区范围内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社会现状、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数据;了解渭南市辖区范围内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就业人数和层次,幼教领域投资情况,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等;了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及周边兄弟院校当前就业人数、渭南市辖区范围内近期预计需求人数、分析当前教师缺口人数等;了解当前社会急需学前教师岗位及所需人员的层次和具体职位;了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学院目前已经向社会输送的人员和即将输送的人员情况。
第二,专家咨询。了解国家目前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文件以及今后发展动态;了解全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现状和水平;了解国家对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前景规划;访谈调研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园长、校长、保教主任、保健医、骨干教师、保育员等;园校的师资需求现状;园校未来3~5年的师资需求状况;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园校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园校不同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流程;园校不同岗位的工作目标分解情况:各类型岗位工作目标、各具体岗位工作目标;园校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安排情况: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类型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园校各具体岗位的胜任能力、胜任资格要求;对学院所培养师资的满意度评价情况及今后的师资培养建议等。
第三,访谈在岗毕业生。调查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了解学院毕业生不同岗位变迁后的心理承受情况;了解学院毕业生不同岗位的薪资待遇情况;访谈部分家长代表;了解学院毕业生在岗工作的家长满意度和认可度;听取家长对在岗教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四,现场观察。园校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学院毕业生在岗的工作状态;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五,专题讨论。小组成员结合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逐一进行深入讨论。
第六,信息分析。梳理信息、分类汇总、提出观点、形成报告。
六 经费预算
总金额为4500元。资料收集、复印费占5%;问卷设计、印刷费占5%;实地调查劳务费占30%;数据输入、统计劳务费占20%;报告撰稿费占20%;组织管理费占20% 。
七 调研组织及其人员
学前教育教研室:小组成员人数4人;总方案设计1人;问卷设计1人;实地调查4人;统计资料分析2人;分析调查结果、撰写报告2人。
一、文献资料的基本状况
通过检索,截至2007年9月上述期刊所载评价类文章共195篇,其内容涉及评价理论与方法、幼儿评价、教师评价、托幼机构评价、教学活动与课程评价及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成果译介研究等六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一)根据不同维度,文献资料数量总体分布情况如下(图1、图2):
(二)对六大类文献内容的分析
1 评价理论与方法。此类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始,较早的有1988年赵寄石发表的《谈谈幼儿园教育评价》及白爱宝的《教育评价简介》,前者重在探讨制定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后者介绍了教育评价的含义、范围类别、评价原则及方法等。近年有紧随理论研究潮流和教育实践的评价探讨,如冯晓霞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一文中,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总结了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陈述了建构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原则。此外尚有彭俊英的《幼儿园教育评价主体的发展趋势》和《从(纲要)看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两文,阐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渊源及发展趋势。涉及具体教学领域评价理论的研究仅有张晖的《对幼儿游戏评价的思考》一文。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连载于《学前教育研究》上,由刘晶波等所做的“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与评价(1996-2006)”的课题成果,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方法研究中,王坚红撰有《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怎样制定评价方案》和《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等文,探讨了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制定。此外。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一些学者开始撰文探讨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杨晓萍与柴赛飞的《成长记录袋评定法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及《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等。此类文章涉及到的具体评价方法有:观察记录、记帐法、档案袋评价法、卷宗评定法、档案评估法、非正式评价、质性评定、定量评价、轶事记录法、情景化评价、即时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作品评价等十余种,多为一线幼教老师结合教学案例来阐释。
2 幼儿评价。王坚红于1992年发表《幼儿发展状况的观察与评估》一文,又于次年发表《关于幼儿发展评估的若干问题》的文章,着重论述了与幼儿发展评估相关的若干重要关系及措施:白爱宝于2005年撰写了《影响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发展评价一致性的因素分析》及《家园合作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有效策略》两篇文章,对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提出了策略;刘霞撰写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改革》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并提出了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基本诉求。此外,潘月娟的《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紧随新观念探讨了幼儿的发展评价;姚伟等人的《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发展性评价》进行了分领域或分年龄段幼儿发展的评价研究;王海英和周洁的《幼儿自我评价:问题与策略》及张树俊的《幼儿自我评价的缺陷与指导》等文则讨论了幼儿自我评价。孙玉洁的《浅析教师非正式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等文侧重于从教学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出发,聚焦教师对活动中幼儿行为的即时、非正式评价,探讨了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彭俊英的《南京市某园幼儿发展评价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和陈银亭的《朝阳区在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中开展幼儿发展水平评价》也是立足实践探讨幼儿发展评价之作。涉及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章,有高美娇与王黎敏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和《幼儿发展评价与教育整合的实践探索》等,均结合某园的情况来介绍。总体观之,这类文章多侧重于对幼儿智力、认知发展的评价,缺乏探讨幼儿情感、态度和社会性发展评价,仅有张文斓的《儿童同伴关系评估方法析评》一文对测量儿童同伴关系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以及傅宏对《幼儿情绪性思维惯性评价量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量表》和《幼儿日常行为习惯评价量表》的介绍。在幼儿发展评价形式上多采用统一量表对照形成结果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和真实评价方面的探讨较少,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幼儿个体的差异性。针对婴儿的评价仅有吴红霞和郭文英的《婴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特点及功能》,而涉及特殊儿童及农村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则明显缺乏。
3 教师评价。朱家雄与张婕的《从“证明”到“改进”――论幼儿园教师评价取向的转变》、赵桂丽的《幼儿教师工作评价》、王绪兰的《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探索》等文章探讨了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及评价指标体系。杨燕燕的《对“家长评价教师制度”的思考》则分析了家长评价教师制度的负面作用及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此外,与教师工作评价相关的文章有王俊英与左亚丽的《观察了解幼儿工作及评价要点》及王俊英等的《半日工作计划与评价要点》,这两篇文章系作者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九五’规划研究课题――‘幼儿教师工作评价研究”’的成果,此课题力图通过制定幼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为教师自我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与教师教学行为相关的,有陈帼眉的《宜与不宜凭什么?――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评价依据》、王隽的《应对教学交流困难时的教师行为评价》、桑凤英与周立莉的《从环境评价入手,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等;此外与教师自我评价相关的,有郭良菁的《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研制简介――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尝试》以及张婕与朱家雄的《从接受他评到自主参与评价――论幼儿园教师评价中教师角色的嬗变》等,此文指出,幼师历来只是“失语”的被评价者,但教师参与系实现评价根本价值的重要基础,故而须走向以理解对话为基础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综观这方面研究,缺乏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动态评价,尤其缺乏对师幼互动质量的评价,目前检索到探讨此类评价的只有周欣的《教师――儿童互动质量评定的行为指标初探》一文;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方面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建立也少有涉及:在教师与家长交流互动方面的评价也较少,只有李生兰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的初步研究》一文。
4 托幼机构及环境评价。张家芬于1985年发表《怎样衡量幼儿园的质量》一文,探讨了幼儿园的质量标准,并强调要把幼儿的发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
容。此外,尚有王坚红与陈国强的《幼儿园环境评估》、朱家雄的《幼儿园环境的评价(上、下)》、刘焱的《游戏环境评价(上)――户外游戏场地评价》和《游戏环境评价(下)》及《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薛秧丰的《幼儿园环境质量评价》、张琼的《婴儿家庭与托幼所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黄培红的《幼儿园家具的卫生评价》、刘霞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概念辨析》和《我国现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研究》以及周欣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我国对托幼机构的评价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起步,主要是为托幼机构的分类定级而开展评价,相关文章多针对托幼机构家具、场所、环境、园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评定。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不仅要对托幼办学资质进行审查,更要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做综合全面评价,还要反思托幼机构评价的科学性,以利指导托幼机构提高教育质量。此类研究文章有项宗萍的《从“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和刘丽湘的《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误区及调整策略》。
5 教学活动与课程评价。虞永平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王俊英的《目标课程的教育活动评价》、吴积静与周洪飞的《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评价的探索》等文章,探讨了教学活动评价。此外,余碧君的《幼儿园教育课程的评价》、姜勇与刘霞的《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彭俊英的《对构建幼儿园课程评价方案的粗浅思考》等,概论了幼儿园课程评价。许卓娅的《用历史生态的眼光审视园本课程建设中的评价研究》一文,是其主持的“园本课程建设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课题研究第三阶段以“课程评价”为重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讨论了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的新思路。对教材评价,目前检索到的仅有张晖的《试论对幼儿园教材的价值审视》一文,该文认为目前我国没有幼儿园教材编写审定委员会,幼儿园教材的编写、发行随意性很大,并指出评价教材的切入点即价值审视很重要@。
6 国外及我国港台区成果译介研究。此类研究依侧重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单纯译介性研究。最早有赵寄石与魏振高翻译的《测量学前教育的质量》(译自联合国教科文、儿童基金会合作计划《早期儿童教养丛书》之二《提高早期儿童教养质量和数量的急需措施》)以及《3~6岁儿童教育目标》(译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77年《日托中心教师手册》)。另外有王坚红翻译的《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评价》(译自《美国伊利诺大学(香藩――厄尔巴那)初等及早期教育情报交流所的短篇报告》)和编译的《美国一幼儿园教师工作评价鉴定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早期儿童研究中心制定);竺波翻译的《学前儿童创造性的非正式评价》(E.P.托兰斯);方力和汪潮译介的《四五岁儿童发展量表》(译自美国《幼儿的教育过程》)。其二,介绍兼比较性研究。主要有霍力岩的《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当代特点》、刘焱等人的《“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述评》(其中所涉及到的美国“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旧版于1980年面世,新版于1998年面世。)、刘焱的《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刘霞的《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述评》和《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述评》、彭俊英的《美国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述评》、卢美贵的《英格兰5岁~7岁国定课程评量的内容与影响》以及郭良菁的《德国研制(儿童日托机构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的启示――兼论我国制定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若干问题》等。邱自莉的《中美高质量托幼机构评价标准之比较》介绍了美国高质量托幼机构认证标准,并与我国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指标(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例)比较,分析了两国托幼机构评价标准的异同。
除译介欧美国家的成果外,余碧君的《日本幼儿园的游戏评价》和《对幼儿的理解与评价》(译自日本1990年起实施的《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导用书中的部分),以及刘建永的《日本的日托中心及其质量评估》等文章介绍了日本托幼机构的相关经验做法;庄虹的《朝鲜对幼儿智力评估的研究》介绍了朝鲜对幼儿智力评估的一般性研究、评估方法的设计和量化,及对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内容。涉及我国港台地区的有蔡春美的《台北市幼儿园评鉴制度简介》,此文介绍了台北市幼儿园评鉴制度的模式、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周欣的《四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标准的分析和比较》,此文在比较和分析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托幼机构的过程性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剖析了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的具体内涵和评价依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领域文章从翻译到述评乃至研究的历程为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不仅提供了参照,也注入了新的要素。但就译介目标对象而言,向欧美一边倒的倾向有待改进,且译介研究的力度有待加强。
二、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态势
(一)从文献时间分布来看,2002年为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拐点。
综观文献资料总体数量,1992年前相关文章年度发表量从未超过10篇,1992年首次达到10篇,但这一数量并不十分稳定,而到2002年度发表量跃至13篇,此后每年的发文量都在10篇以上,2003年则达到创记录的25篇(见图1)。究其原因,主要与2001年我国《纲要》的颁布以及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13号文件)的颁发有关。《纲要》的实施过程,是以评估为契机多层次开展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园科学化建设的过程。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则为学前教育领域先进科学教育理念向实践转换的指导性文件,掀起了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热潮。此外,2001年光谱方案的推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光谱方案”是以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课程和评估方案,给幼教界带来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推动了对幼儿发展多元评价的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的评价内容多样化已获得广泛共识,成了稍后几年评价性研究中的亮点。
(二)从文献涉及内容来看,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第一,对评价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论探讨亦随之加深,两者相辅相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译介国外评价理论模式、指标体系,后逐步结合我国教育实践的发展,深化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进入90年代,《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相继实施,对学前教育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提出了要求,以此为契机,促进了评价理论的发展。统观这二十余年的评价研究,前期多为立足教学、课程、托幼机构的实际,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标准制定以及对量表和量化方
法的介绍;后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新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尤其是2001年颁布的《纲要》将教育评价纳入其组成部分,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对评价性质和目的进一步明确,有力推动了评价理论研究的纵深展开。
第二,对评价方法的研究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尤其是为顺应《纲要》中提出的评价“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的要求。对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从早期的单一定量研究、一元的量表测验分析模式逐渐转向多元模式,文献探讨涉及的方法达十余种之多,整体呈定量和定性结合、静态结果性评价向动态过程性评价转化的发展态势。
第三,幼儿发展评价仍为评价研究主体,对幼儿发展评价趋向全面和科学。从相关文献来看,以往以集中介绍幼儿发展测量量表,以及测评幼儿发展是否达到量表标准为主。渐渐地理念发生了变化,明确对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为幼儿提供更适宜教育的手段,促进每一位幼儿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发展。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幼儿在认知和技能上的发展,而且包括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个体差异性也成了评价中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四,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与教育过程评价的关连性受到重视。对教师的评价以往更多表现为对教师资格的行政性考评,由管理者按照既定的一套划一量化评价标准体系来评定教师工作,采用的多为他评和定量的评价方法,早先的相关研究即体现了这一特色。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观念的倡导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要求,对教师评价的研究更趋向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探讨,以及对教师教育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评价的研究,此类研究取向有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的水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会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原国家副总督学郭福昌作了题为“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的主题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家雄教授作了题为“未来学前教育家成长之路”的主题报告,台北教育大学艺术与造型设计学系主任张世宗教授作了题为“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有教无类/有教无泪/有教无累”的主题报告。18日下午,会议设立了3个分论坛,围绕“未来教育家(学前教育)的成长之路”这一中心议题,分别以“探索未来幼儿园名师成长之路”“大中专院校如何推进未来教师的成长”“中国民办幼儿园――未来学前教育家的一个用武之地”等为主题展开研讨。
郭福昌的主题报告首先概述了当前全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幼儿园规模持续增长”“在园幼儿快速增加”“学前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学前3年毛入园率大幅提高”“全国推进‘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良好”等。然后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民办学前教育的历史贡献。最后,他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并对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进行了构想:要在使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的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建立健全与学前教育地位、性质、职能、任务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如,学前教师编制标准、学前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学前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标准、各级专管学前教育的机构设置、学前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和实验实习基地的设置、一体多元的课程教材体系的编制等。
朱家雄教授的主题报告聚焦“未来学前教育家成长之路”。重点阐述了三个相互关联的话题:“怎样的人是学前教育家”“学前教育家应有的宏观视野”“学前教育家应有的微观视野”。关于“怎样的人是学前教育家”,朱家雄教授认为陈鹤琴称得上是真正的学前教育家,他的“活教育”理论首先将教育的目的视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教育方法。朱家雄教授还认为,“做人”和“教人做人”是“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陈鹤琴对“做人”的追求实际上是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需要的结合中实施“做人”教育,这启发我们对教育要进行宏观思考,努力将国际视野与中国国情以合理的方式融合起来。在谈及“学前教育家应有的宏观视野”这一话题时,朱家雄教授首先让大家思考“学前教育为了什么”的问题,然后他分别从国际国内视角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动态,提示我们,既要关注国际动态,又要落脚于中国国情。朱家雄教授认为未来学前教育家的眼界必须宽广,既要眼观八方,又要能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利于发展的关键点。关于“学前教育家应有的微观视野”,朱教授则提出了对未来教育家们的两个基本要求――一要懂得幼儿园课程,二要懂得幼儿园教师。
[关键词]工学结合 网络资源库 建设 学前教育 幼师生
一、“工学结合资源库”建设的构想
幼师生在“工学结合”阶段,即主要在见、实习阶段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这是她们走出校门,适应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工学结合”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中,注重了三个环节的建设:
1.“事前”准备。即在学生见、实习前的准备阶段,资源库中提供工学结合阶段相应的知识。包括:见、实纲,目的、要求,幼儿园常规等一系列内容。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库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识性知识,如进行幼儿园一日常规测试等,将这部分资源做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类似于“开心网”,把习题的模式做成“开心幼儿园”。学生在测试中,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开拓眼界,弥补实践经验不足,为即将的见、实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事中”支持。学生在见、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资源库中的相关案例,借鉴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创造性、圆满地完成见、实习任务。一方面,资源库提供大量优秀案例,另一方面,开设专栏,由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主持,以“直通车”的形式,随时解答学生在见、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鼓励她们做好自己的工作。
3.“事后”完善。学生在见、实习后认真做总结,为自己在即将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积累第一手资料,并将心得传到网络资源库中,为下一学期的学生提供亲身的经验体会。这样,学前教育“工学结合”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良性循环,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工学结合资源库”建设的主要措施
1.栏目建设
(1)校本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和见、实习指导等;
(2)园所资源:主要包括幼儿园园长寄语、一线教师教案、论文心得、课件及园所的规章制度、要求,幼儿作品、应聘指南等;
(3)毕业验收:主要包括毕业验收的内容、要求及历年毕业生的优秀作品;
(4)见、实习专栏:主要包括见实习要求、历届学生的见实习报告等内容;
(5)网络题库: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各科网络试题库;
(6)开心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目标,以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网络试题库为主要来源,开设以下三个栏目提供学生自我测试和自主学习。一是“我要做合格的幼儿教师”,二是“我竞聘幼儿园园长”,三是“我要创办幼儿园”。内容专业、丰富,不断完善,形式活泼、喜闻乐见,评价具有表扬、鼓励的积极作用,递进式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同时提供在校学生一个虚拟实践工作环境。
(7)专家在线: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一线教师对学生在见、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解答,以使她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工学结合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专门的管理班子。管理人员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进行资料的电子化转换工作,定期地维护和更新,从网上搜索和下载更新的信息资源; 按专题建立网站,以Web教材形式,对专题研究方法进行指导,这种网站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又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个开发小组,其中应收集教学一线的各学科教学骨干、幼儿园一线教师、程序开发人员、美术设计人员等多方面的人才,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完善教师的培养体系,要帮助和要求教师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2)幼儿园信息员队伍建设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见、实习和今后工作的主要领域,开展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重点之一是网络资源库建设,必须要有一只业务能力强的幼儿园信息员队伍。
(3)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
在校幼师生,接受良好教育,设备先进,信息素养好,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胜任幼儿园的信息员工作。她们需要学以致用,渴望得到实践机会,愿意为幼儿园服务,为所从事的幼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3.资源建设
围绕着陈虹岩先生(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提出的建设“学前教育博览中心”,重点建设好学前教育“工学结合网络资源库”。结合队伍建设,我们重点在学生与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资源互动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1)提出需求,精选案例。幼儿园教师根据日常教学大纲,结合工作实际,编写出优质案例,通过信息员上传到本园的特色资源里,经管理员审核,公布在网上。这些教案都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是最直接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是在校的幼师学生渴求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前教育网呈现给学生,她们是最大的受益者。
(2)接受任务,完成课件。学生根据网上的优质课教学案例,运用在学校所学的做课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素材,上网收集素材,编辑素材等,经过一系工序,制成成品课件或半成品积件。上交教师并审核后,传到网络中“学生课件”栏目中,以署名和可编辑方式,对各幼儿园免费、公开下载。
(3)选择选用,持续发展。幼儿园教师通过网络选择所需的课件,进行编辑或二次加工,形成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写明要求,直接与做课件学生联系,再加工,直到完成。幼儿园教师选用课件后,由园里给予表扬或颁发证书,以示肯定,同时学校相应给予表彰、奖励。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网络资源库建设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工学结合阶段的学习提供了发展与实证研究者的界限日益模糊,实证研究者开始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方法的新成果,同时,由于实证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整体上都具有了更高的水准,实际数据更加准确并且相对易于获得,理论研究者也能够采用一些实证研究的方法,更多地接触实际。随着理论层次上对博弈论的广泛重视,案例研究方法又重新受到青睐,而且其重要性有相对提高的趋势。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研究方法,还包括经济时间序列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双线形模型、自回归和混沌模型等。另外,普拉特的实验方法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实证研究方法,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市场行为的分析。随着历史数据资料的积累和越来越容易获得,这些模型和方法在产业组织领域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十年内,产业组织理论仍将在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相互影响中继续向前发展。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普拉特的实验方法和被广泛应用到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去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这些年来出现的对今后实证研究工作来说很有促进作用的方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机在实验室内观察现实市场中无法观察到的某些变量,如边际成本、信心等对产品价格从而对厂商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经济时间序列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自回归模型和混沌模型等都在产业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历史数据资料的积累,这些模型和分析方法在产业经济领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更广泛的应用。另外,经验分析仍将是产业组织理论最活跃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里,产业组织理论已经表现出与其他经济理论融合发展的趋势,如产业组织理论同制度分析和演化经济学的交叉运用,这一趋势还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发展。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因素的逐渐清晰化和过渡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拓展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视野,进而推动产业组织理论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朝辉.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我国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得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为了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前教育从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为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把握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应该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进行,不仅需要加大对幼教的投入力度,而且还要注重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幼儿教育的研究,使幼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确保教育现状的平等化,降低幼儿教育的偏差,加快各种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加快幼儿教育向系统化、多元化、民生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树立前瞻性的教育观,做到与时俱进,将幼儿塑造成一个身体、认知、情感全面发展的个体,完善其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在幼儿教育中在其目标设定时更侧重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内容上更侧重于生活性,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中心,而对于教育评价则需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加快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2 转变管理模式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动力
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所以需要加强当前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科学合理的进行工作计划的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工作密度的科学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要为教育在生活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关爱氛围,及时了解教育的思想变化,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定期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并举办健康讲座,使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将精力更好的用于工作中。在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提升职工对集体的热爱,从而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要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得到较好的体现,充分的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加热爱职业,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更强的动力。
3 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核心
第一,我们要在教育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谋求平衡发展。“以幼儿为本”的儿童发展观要求我们:要重视树立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尊重幼儿,满足幼儿的思想;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避免两者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力图在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提示每位教师自觉的把握其间的适宜关系。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既适合实际发展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教育将使幼儿从不同领域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发展知识技能是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媒介,在认知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认知结构的建立。并且,我们将获取知识定位于过程,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的,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
第二,幼儿教育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的根本。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活动的教育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内容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区角活动,使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并保证指导的有效性。加强常规培养,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造成的消极等待。通过空间环境(显性教育)和人文环境(隐性教育)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要善于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尊重理解幼儿的愿望,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探索和表达,敏感幼儿的需要,及时把握时机,实施启发式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满足和成功,使教育的目的不是缩小发展的差异,而是按不同的需要发展。
4 多渠道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基础
首先,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制度及奖励制度。加大教育科研和师资培训的投资力度,建立定期定额专用资金。根据教师的成长状况和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全国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建立教育奖励机制,将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训资历确立为专业晋升和工资定级的重要依据,通过职称评定、工资提升、职务调整提升等激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的积极性。
其次,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科技兴国,科研兴园的发展理念。建立分层管理的教科研组织,坚持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教学实践交流研讨,不断探索反思。通过专题报告、问答交流、观摩教学、课题研讨等多元的培训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5 优化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