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优化。

一是基本建立了现代服务业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措施》文件精神,2019年新建电商站点6个,新建农贸市场2个,成功引进中农联现代农贸城并开始建设,快件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组织和参加各种展会7次。二是建立了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了《关于推动经济片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时瞄准经济带、、、等地区,开展招商对接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43.2亿元。注重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壮大外贸主体队伍,截止目前,全县有进出口资质得企业30余家,有进出口业绩得企业4家,外资企业3家,发放企业参展补助12万余元。三是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打造引进投资30亿元的产业园项目和投资3.6亿元的产业园产业园项目。目前,产业园已入驻11家企业,总投资9.8亿元。产业园已入驻企业4家,总投资3.3亿元。四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定了县《信息枢纽提升行动方案》,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两化融合,万企上云”行动计划。2019年已有24户企业与信息通信公司签订云服务合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丰富4G网络覆盖范围,快速推广5G网络布局建设。下步将上报市级争取2020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力争2020年实现企业上云、政务上云,实现云网一体化。

(二)优化营商环境逐见成效。

一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牢牢把握“非禁即入”总体原则,实施“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依法有序进入,有效刺激市场消费。二是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有关文件精神,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提升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环节的便利度。2019年1月至今共办理企业设立776件,变更515件,迁出6件,迁入4件,注销登记212件,增补执照49件,股权出质设立40件,股权出质注销32件,“政银合作”18件。制定了《县工程建设项目“多验合一”改革试点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做好准备。对施工许可证核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备案”等13个单项审批事项合并为5项,有效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已全面完成市场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明确了机构规格,编制和职能职责,完成了全体公务员的划转工作。五是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培育扶持办法》《规模工业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各项政策补助措施。同时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知识产权,激发创新创业精神。六是加强了社会诚信建设,出台了《县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县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推动诚信社会制度化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加大了户口“错、重、假”清理,完成清理省公安厅人像比对下发重户户籍比对任务3197对,完全100%。进一步清理了重错假户籍,力争完成人像比对任务100%,确保每一位公民只有一个户籍,且身份证号码终身唯一。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稳步进行。

一是按照《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制定了《县2019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分步落实任务。二是制发了《县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通知》。规范建立土地流转备案登记、业主资质审查、风险保障、价格指导、土地复垦“五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农业共营改革试点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和专合社(村集体)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已全面完成。三是加强产业出清,着力“去产能”。制定了《县砖瓦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实施意见》,目前我县已完成7户砖瓦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宏达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的18门窑体已全面淘汰关停,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

四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防范和化解去杠杆中的金融风险。加强了金融市场监管,依法打击非法集融资,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2019年组织了10家优质企业在天府股权交易中心开展集中挂牌和融资路演工作,扩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深化行政和税务改革,大刀阔斧推进降本增效。坚持实行商事登记制度,取消税务登记证办理,实现“三十三证合一”,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制定了《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过渡期政策工作方案》保障新税法过渡期政策顺利实施,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四)创新改革试验全面落实。

一是积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2019年组织申报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余项,立项10项,争取项目经费近400万元,同比增长14.9%。2019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0余亿元,同比增长9.0%。组织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交易额3000余万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1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提升科级成果转化实效,积极开展“双创”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县“创客”大赛,进行评比和资金奖励,扩大了全县科技创新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攻坚”氛围。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推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拟定了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有力提升我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恶性违法行为,2019年查办涉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4件,结案4件。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事项进度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需要等待上级政策出台。如:《关于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的若干意见》由于省市正式文件未印发或具体工作举措未明确,导致相关工作延后。

(二)改革事项自主探索力度不够。一部分改革事项推进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胆子不大、步子不快;一些改革事项前期调查研究不足,与县情结合不够;一些改革事项总结亮点经验不深入。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中国本土化;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作为统领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发展全局的纲领性思想,其影响和作用远比一般学者的思想更直接,更广泛,也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阶段,我党正确分析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与教训,特别是在借鉴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具有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又具有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特色,是中国本土化的联合国综合发展观。深入进行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中国本土化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贯彻联合国综合发展观思想,有效开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自身的各项工作。

一、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形成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作为当今统领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发展全局的纲领性思想,它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全球各国的发展实践,形成的理论背景是各个历史演变周期内的联合国发展观。它是对以往联合国发展观的继承、超越和创新。

(一)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联合国成立后,其发展观基本以十年左右为一个历史演变周期。目前联合国发展观已经完成四个历史演变周期,而第五个历史演变周期还尚未完成。

“发展”是联合国成立之初就提出来的,但联合国成立之初的发展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生活水平上不断扩大的差距”,所以当时联合国把发展工作的中心放在提高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认为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使穷国变富,使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工业化,从而达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增进全人类福利的目的。这是联合国发展观经历的第一个历史演变周期(1961―1970)。这一历史演变周期内的联合国发展观可以称之为数量型增长观。

为了扬弃联合国第一个历史演变周期内数量型增长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想,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分开来,同时也为了体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联合国在第二个历史演变周期(1971―1980)的一个重要转向便是推行内源发展观,探索新的多样化发展道路。“内源发展观的首要含义是尊重文化的同一性和各国人民享有自己文化的权利”,意味着“人类恢复了自身的中心地位,人类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的目的”。内源发展观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唯一性,否定重物不重人的发展模式。

为了应对全球日益紧张的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联合国在其发展的第三个历史演变周期内(1981―1990)开始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以称这一时期联合国的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观。

联合国在第四个历史演变周期(1991―2000)开始转向推行发展文化观,发展文化观认为发展是当代最紧迫、影响最深远的任务;发展的核心必须是增进人类的幸福,消除贫穷、饥饿、疾病和无知,而所用方法必须在今后世世代代仍能持续,至此联合国基本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以实现发展权利为目标、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原则、以人民参与为前提,由各国政府实施具体操作的发展文化观。

经过四个历史演变周期的发展,虽然联合国发展观有着逐步完善的发展构想和目标,但发展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这决定了联合国发展观在第五个历史演变周期(2001―2015)任重而道远。

(二)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发展是一项多方面、多维度、没有止境的事业,2000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的“千年峰会”上,世界18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致通过了一份千年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共有8项总目标和18项分目标及48项具体指标。千年发展目标的8项总目标是: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实现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制订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千年发展目标和具体目标是相互关联的,应被视为一个整体,它们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在国家和全球两级创造有利于发展与脱贫的环境”而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从其指标选择及实施来看,是以消除贫困和关注弱势群体为中心,以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为重点,以整合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蕴含了全球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具有崭新的全球战略意义,是解决时代主题的一项战略工程,是推动“全球化”科学发展的一种合理模式,是推动“全球治理”的一个重大行动,是发挥联合国积极作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抓住全球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国家层面实施“善治”的一项重大对策。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千年发展目标是对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它是一种对人类发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发展思想,体现了人类对一种更高、更新、更远、更大发展目标的期盼和追求,是人类从事理性化发展实践的重要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联合国发展观从最初的数量型增长观发展到现在的综合发展观,其发展观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到现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最初单纯关注物质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到现在以人为中心、完善社会公平正义;从最初无视自然规律与环境保护到现在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也将会变得日益完善,这为联合国发展任务的日益多样化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二、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

中国虽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与其它四个常任理事国不同,中国属于典型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所以中国对于贯彻和落实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全面融合国发展实践活动,如期顺利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对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认识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千年发展目标是对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以人为本,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理论核心。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应该理解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就是将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想。离开中国国情来谈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只是抽象的、空洞的联合国综合发展观。

中国在贯彻和落实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既付出了艰苦努力,又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中国已提前完成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除经济高速增长因素,中国的减贫还得益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社会政策。例如,2001年至2006年间,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累计达709亿元,年均递增6%以上。在确保到2015年所有男、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方面,中国也已超前实现。中国继去年为全国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后,今年又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改善产妇保健目标方面也进展顺利。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中国是做得最好、最有成效的国家。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的发展也为全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在落实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将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从而得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中国根据本国国情,以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为指导,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倡导的各项具体指标为本国发展实践的发展诉求和行为准则,于2003年10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它体现了为民性、辩证性、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等特征。科学发展观用全新的语言和全新的内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它既和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实现了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

三、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2003年,我国政府将国家的发展远景规划重新表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理论总结,而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则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中国的小康社会目标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有许多相似之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

(一)都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维护世界物种的多样性,确保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永序利用。具体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这四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联合国千年发展具体目标9主张要“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损失”;而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五个构成要素之一。由此可见,二者的共同追求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都以和谐发展为核心发展理念

和谐发展就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具体是指要充分重视代际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确保和谐共处、和谐发展和和谐共荣。纵观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8项总目标、18项分目标及48项具体指标,总的来说,彰显出一种和谐发展的思想。而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其所要实现的就是和谐发展。所以,和谐发展是二者的首要表征。

(三)都注重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其实质是要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投资、消费和出口相协调,国家、区域和城乡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政府内外的合作,既要注意发展过程中政府间的协调,又要注意发展过程中政府内的协调与引导-政策与机制保障。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8指出要“制订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包括在国家和国际两级致力于善政、发展和减轻贫穷。同时满足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主要包括:对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品免征关税、不实行配额;加强重债穷国的减债方案,注销官方双边债务;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而科学发展观认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见二者的共有之义就是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四)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的终极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各种素质之间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但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其次是指人的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中的各素质和具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再次还指人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获得协调发展,各方面发展不能失调,否则就是畸形发展;最后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即人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联合国千年发展具体目标1.B指出要“使所有人包括妇女和青年人都享有充分的生产就业和体面工作”,具体目标2.A认为要“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具体目标3.A倡导“最好到2005年消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两性差距,并至迟于2015年消除所有各级教育中的这种差距”;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可见二者的共同价值取向都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的终极目标。

总之,在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中国本土化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是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以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为理论形成背景。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了联合国综合发展观。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和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目标归宿是完全相同的,它就是中国本土化的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之间强烈的趋同性为资源与知识共享提供了契机,两者的发展目标的实质都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代表了“人民的议程”,它们所关注的发展都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直观且可量化的变化。这无疑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同时对全面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手册(第10版)[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2]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王书明,宋玉玲,从“增长优先”到“发展文化”――联合国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2)

[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5]布罗斯特・加利著,面对新挑战[M],纽约:联合国新闻部出版。1995

[6]联合国主页,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EB/OL],联合国官方网站(中文版)

[7]曾端祥,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全球战略――纪念MDGS实施五周年[J],长江论坛,2005(6)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认识同城化先行区建设工作意义

(一)工作上有良好基础。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特色化、集聚化、集群化明显提升,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城区与园区融合步伐加快,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苏北前列。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城乡布局优化,以打造提升一个精品主城区、繁荣发展四个辅助中心为基本路径,明确拉开“一主四辅”新型城镇化发展架构,强化改革创新,调整行政区划,狠抓设施配套,县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镇功能逐步增强,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二)发展上有紧迫需求。人文底蕴深厚,是尧帝出生地,拥有一批名胜古迹;生态环境绝佳,水域面积达到2/3,被命名为中国荷文化之乡、首家“中国气候宜人之乡”,是苏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条件下,随着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不断破除,的独特资源进一步凸显其后发优势。把人文、生态、自然资源等方面潜力发挥出来,把隐性优势转化为显性生产力,是打造同城化关键节点的内涵和要义,另一方面,赋予同城化先行区建设机遇,将为加快崛起提供重要抓手和强力支点。

(三)全局上有示范效应。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扬州、安徽滁州两省三市交界处,距南京、扬州、均100公里左右,处于全省地理中心位置,具有承南启北、联东带西的地理优势。县已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其中围绕“创新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努力打造同城化关键节点是县试点任务之一,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挖掘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这一最大红利,提升县域发展能级和水平,在南京都市圈北部形成新的增长点,对于苏北等欠发达地区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二、总体目标及预期成果

按照“扩量提质、充分发展”总要求,以融入名城为抓手,以特色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转型与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为重点,在融合发展中重塑县域发展动力体系,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彰显发展特色,进一步融入南京都市圈,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人文荷都特质的南京卫星城”,成为同城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工作上,重点突出“三动三融”:一是主动融入。从规划对接、机制衔接、市场一体等多角度多层次入手,排出计划、排出项目、排出力量,加大谋划力度、推进力度、宣传力度,从能做的事先做起来,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县上下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新格局。二是互动融会。积极呼应南京等城市功能调整和产业更新,抓住用好溢出效应,对准大城市新的需求方向精准发力,融入中心城市生产生活和产业分工体系,发现和放大与中心城市利益平衡点,形成互利共赢、互补发展新机制。三是联动融通。着眼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大市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与周边市县横向联合,推进要素、市场、产业、政策、机制等一体化,形成次区域共同发展新模式。

主要形成以下预期成果: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协调与南京等城市在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基本实现与都市圈轨道网络、无线宽带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重点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加速形成与南京、、扬州等中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经济圈。全面启动“宽带都市圈”工程建设,加快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实现4G/3G/WiFi互为补充的无线宽带区域全覆盖。二是产业发展互补互促。遵从梯度发展规律和优势互补原则,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融入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围绕都市圈产业规划和南京产业转型转移方向,承接引入关联度高的产业企业,到2017年形成2-3个特色产业集群。保持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让更多的元素融入到都市圈内,使成为南京都市圈知名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以旅游业为重点,融入南京旅游市场和旅游路线,成为宁、淮、扬三角旅游市场重点节点城市。三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参与都市圈内各类大型跨区域服务设施的建设,融入功能完善的都市圈现代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体系、科技信息咨询、商贸合作等。全面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交流合作,到2017年,基本建成区域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2020年实现基本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均衡发展,形成有序对接的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圈内城市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四是资源要素对接对流。依据南京都市圈和江北新区发展规划,积极参考建立统一的资本、消费品、技术、劳动力、产权和旅游市场。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扩大资金来源和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加强融入以南京为中心的科研和技术协作网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联合与协作。融入区域内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制订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或者相互联合培养和输送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实现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对流。

三、主要举措

(一)推动产业发展扩量提质。以存量带动增量,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线缆仪表、新型材料等县域主导产业,重抓科技创新,聚焦政策资源做强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集群,努力建成长三角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融入都市圈产业循环体系。推动“两化”融合,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积极发展特色都市型农业,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水平,逐步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发展特色水生蔬菜种植和水产品养殖,建成服务大都市的高效现代农业基地。

(二)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以经济开发区、开发新区建设为载体,瞄准承接适宜资源禀赋、产业关联度高的转移项目,在南京转型发展中寻找机遇,争取更多南京的分解功能、外迁产业及相关要素落户,加快融入都市圈产业分工。推进政府、园区、企业等多层面进行对接,积极推进园区共建,打造产城一体的新城区。汇聚创新资源,优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环境,加强与驻宁高校院所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多渠道承接南京科教人才溢出效应,增强经济发展创新优势和智力支撑。

(三)做强做特休闲旅游产业。围绕做响“尧帝故里、中国荷都”品牌,统筹特色资源开发,与南京各方开展多种形式共建合作,促进形成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美食品尝融合发展格局,短期内把建为南京都市圈周末度假区、生态旅游重要集散地,融入南京旅游市场和旅游路线。一方面,在内涵上集中力量做显特色“名片”,即:万亩荷荡、万亩原生态芦苇荡、万亩水杉林、万亩滩涂湿地、尧帝文化、湖鲜美食。另一方面,在载体上着力建设生态慢生活城镇,突出绿色发展,构建河流水系、生态绿地和城市空间有机连接的生态格局,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园区,倡导实行绿色出行方式。

(四)推进“一主四辅”布局。优化县域整体开发格局,坚定不移实施“一主四辅”发展规划,突出精致县城建设,打造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示范,以产业集聚带动居住集中、人口集聚,呼应南京城市转型发展,构建融入南京发展的主体架构,树立“南京卫星城”首位标识。优化基础设施格局,借鉴句容和滁州融入南京的开发模式,加强与江北新区全方位合作,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突破交通瓶颈,缩短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与乡全面融入都市圈发展格局,为县域湖、河、林、湿地等资源开发创造更好条件。优化生产力布局,做好南京都市圈规划的江北生态屏障规划区文章,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重点开发区域做优、限制开发区域做特、禁止开发区域做绿。

(五)促进发展宜居宜业。联合开发利用生态优势资源,尽快实现全县“无化工”,彰显生态宜居品质,打造江北新城生态功能拓展区和长寿之乡、“巴马”的品牌形象。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把政府服务、政策导向重心转向招才引智,集中精力引进创新创业意愿强烈的人群,如南京高校毕业生、或籍创业新秀,以人才集聚资本、带动新兴产业,筑牢县域经济“班底”。促进公共服务交流交融,鼓励南京优质教育、医院资源通过与教育、医疗机构对接开展技术合作、合作办校(院)、设立分校(院)、组建教育/医疗集团等形式,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逐步实现居民不出县即能享受高质量的南京资源。深入加强两地文化合作交流,推进同城化公交、“宽带都市圈”工程、养老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为主线,以“杂技之乡、绿色__”为科学定位,以打造“世界杂技之都”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五城”建设为抓手,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三城统筹”,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舒缓、宜居”新__提供重要支撑,建成富有文化内涵生态宜居舒缓型的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全力打造__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协同发展、科学规划。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近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利用土地、人力和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京津资源,以高水平的城乡规划引领县城扩容提质。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提高生态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县城宜居宜业水平。

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将运河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县城建设,突显县城特色品位和气质,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规模,达到人口集聚的目的。

坚持产城教融合、统筹协调。在县城建设中科学布局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形成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引领。把深入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县城建设的突破口,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县城建设注入活力。

(一)强化规划引领

1.科学定位县城功能。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__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战略要求,2016年对《__县城乡总体规划》进行回头看,准确把握__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把服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放在首位,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大格局,科学确定县城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功能,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不适应__发展需要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化提升。对“中国生态型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城市定位进行再评估、再确定。

2.推进“多规合一”。2016年完成覆盖县域的《__县城乡总体规划(__—2030年)》编制、审批和备案,遵循__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托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理顺“多规”在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目标、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内容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一个规划、一张蓝图。2017年建成“多规合一”的信息联动体系。

3.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2016年全面完成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严格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控制要求。2017年全面完成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特别是在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时,对涉及地下空间开发的地块,应当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设控制要求。

4.推行全过程城市设计。按照全过程城市设计的要求,在总体规划阶段,重点做好县城整体形态的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将公共空间的形态与控制要求具体落实到建设指标和项目管理中,提升空间形态的艺术性。提出城市形态控制、天际线保护措施,合理确定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县城居住用地容积率不超过2.0。重点区域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前,先行开展

城市设计研究。切实做好县城出入口、重要街区、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商贸区、广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的详细城市设计,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城市夜景等景观设计,着力打造杂技特色风貌和建筑精品。2016至2018年每年编制完成重要地段的详细城市设计2项以上。5.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将__特有的杂技文化融入到县城规划建设中,注重城市色彩、外观形态和格局风貌的协调,积极塑造尺度亲切、形象优雅,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杂技特色的县城风貌,彰显“美丽__”独特魅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历史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重视杂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展示,提升县城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打造特色街区和风貌建筑,2016年完成104国道、黄河路杂技特色街区设计及改造,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全方位体验杂技之乡特有的文化气息。

(二)加强功能建设

1.推进产城教融合发展。把园区发展与县城建设统筹谋划、同步推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和县城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重点实施好“三区”(主城区、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杂技大世界景区)、“两个走廊”(104国道和运河之间以杂技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经济走廊、冀鲁连接线经济走廊)、“对接德州的两个综合开发区”(对接德州天衢工业园的宋门工业园区、对接德州高铁的杨家寺经济综合开发区)等几个组团的开发建设。合理确定园区布局,2016年制定出符合城镇化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园区发展规划,建立“一区多园”格局,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全面对接山东过程中,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加速向__流动,推动__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吸引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向__转移。实现县城开发区优化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生活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现宋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与德州天衢工业园无缝对接,形成协调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推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聚,逐步将初中教育集中到县城,小学教育集中到乡镇驻地。

2.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运营可持续发展。把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常住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拓展至乡镇教师、医护人员、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2016年解决20%,2017年解决45%,2018年解决60%。通过合作共建、共有产权、先租后售等方式,促进居民自建与政府保障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城郊村、弱小村和偏远村村民,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对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棚户区,2016年改造15%,2017年改造30%,2018年改造50%。

3.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加大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力度,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推进城中村改造,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空间环境设施。加快旧小区改善,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筹措旧小区改善资金,因地制宜确定改善内容。

4.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以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和“绿色生态之城”建设为抓手,2016年完成《__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以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好上级建设资金,在主要道路边角增加常绿树种,整出微地形,摆放景石或杂技雕塑,以突出杂技特色,提升县城档次。启动东湖公园、清馨园续建等公园游园建设;实施太行道北延绿化工程;实施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金沙江路北侧各10米绿化景观带建设;将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成绿带。县城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40%以上,主干道沿街90%以上单位实施“拆墙透绿”。新增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上公园一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绿道绿廊建成24公里。2017年结合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实施人民银行对过水面及泰山道南段东侧王庄水面改造绿化;实施开发区补植完善,增加花灌木种植,逐步实现14万平方米草坪新植,改造边角绿化,提升开发区绿化档次;完成嘉陵江路中段南侧绿化工程,将西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接成绿带。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乔、灌、花、草有机配置,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6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

5.加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完善路(门)牌设置,形成级配、结构合理的路网系统,科学配置自行车、步行等慢行通道,加快构建等级分明、系统明晰、密度合理、快慢有效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新建建筑、市政、道路、公园、广场等实施同步建设。加快县域交通投资建设进度,扩大公交化运行范围。实现县城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2016年达到40%,2017年达到50%以上。

6.改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健全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加快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2016年底前,完成县城区供水管网铺设,实现地表水厂正式运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2018年燃气普及率达到87%。实施城市老旧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用水管理和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7.完善排水防涝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年经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县城规划建设的刚性控制指标。加大合流控制管网更新改造,实现雨污分流,2016年完成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80%,2017年达到90%,2018年达到100%。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处理场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2016年所有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018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完

成达标改造,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8.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新建和完善文化馆、体育馆、综合医院、养老院等大型设施,合理配置小型文化、体育设施和场地。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强县城整体功能。2017年完成国家评估定级最低标准的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和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展览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

(三)提升管理水平

1.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改程序,保持规划连续性。健全县城规划管理机制,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加快规划展馆建设,将规划展馆作为公开公示的平台。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实施重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委会审查制度。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依法管理规划、执行规划,保持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与公众监督,严格查处违法建设。

2.着力改善县城容貌。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入手,大力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推进县城市容管理和环卫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和垃圾落地限时制,促进市容环卫工作上水平。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县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16年达到60%,2017年达到65%,2018年达到70%以上。加强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推进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加强空气环境、饮水水源质量监控,拆除城区燃煤锅炉,2017年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到100%。

3.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人口、法人、建筑物、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平台。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建设,加强县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整合城市管理、地理信息、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应急处理等智慧化信息系统,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等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应用水平。2016年底前建成数字规划和数字化城管平台。

4.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对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建筑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将体育场、博物馆、展览馆等建筑工程及道路、桥梁等重要的市政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施工现场量化计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以创建结构优质工程为契机,不断提升我县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5.推进建筑节能管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县城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比重,项目竣工后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开展被动式低能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强化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信用档案和使用备案管理,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环保类新型建材产品与设备,支持新型墙材技术向农村推广。完成老旧住宅节能改造2016年35%、2017年50%、2018年60%。绿色建筑占县城新建建筑比例2018年达到35%。

(四)加快体制创新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向县城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消除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县城公共服务的阻碍,拓宽农民进城的通道,让稳定就业的农民在县城安居落户,平等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2.强化用地管理。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产权、用途管理、市场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设,提高土地对城乡化发展的保障能力。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全面开展闲置土地清

理,对闲置两年的土地依法予以收回,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强化对项目土地容积率、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额等指标的考核,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下沉式厂房,统筹地上地下有序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引导资金向县城聚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可持续的县城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建立动态平衡的政府偿债保障机制,防范债务风险。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发行企业债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县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建设与运营。2016年推进县建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步将平台公司发展成为城市资产运营管理、城市综合开发、具备现金流的多业态实体公司,基本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县城建设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4.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建立城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探索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2017年将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纳入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实行网格化管理,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加强监管考核。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起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便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健全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指挥监控、执法车辆、取证、通信、服装及防护用具等装备,确保城管执法需要。建立公安城管联合执法队伍,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城管执法严格法律程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监督机构,搞好执法培训,对城管执法过程中队员仪表、工作态度、执法方式予以纠查,强化内部监督。

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县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改市步伐,大力实施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6.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因县城建设实施房屋征收的,对被征收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因房屋征收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征收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征收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因实施县城规划、县城建设的需要而被县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自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7.开展对标晋级。依据自身发展条件,2016年确定__省外1个先进县作为标杆,制定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的目标体系,明确具体任务、时限和措施。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与对标的先进县(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城镇化办”),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或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中抽调人员,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协调、督导、调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主体责任、任务目标、发展指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和考核办法。

(二)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调度、督导、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督导调度机制,将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排队,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城镇化办要加大调度力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做的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同志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傅厅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参加会议的有:**同志。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第一项:书面传达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材料已经印发给大家,由于时间关系,会上不再宣读,请大家会后认真学习贯彻。

第二项:请**通报**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第三项: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发言单位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第四项:请省科技厅**讲话,大家欢迎!

第五项:请**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今天会上,书面传达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对今后**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为我州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传达学习讲话精神,抓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学习贯彻落实,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会议精神的落实体现到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下面,我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再讲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突出科技创新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绿色产业培育,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攻关。立足我州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平台,依托州内科研推广机构,协调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大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力度,形成对森林、湿地、草原、土壤、水源等进行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成套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切实遏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留住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加强退化草地治理、荒漠化治理、病虫鼠害防治及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江河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等技术研究示范,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促进草地、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二要构建高原绿色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加大新能源产业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光能储备、新能源并网等技术,以示范园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农业设施等为重点,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低能耗建筑能源系统等新型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清洁能源在农牧区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应用,优化城镇和农牧区用能体系。三要探索美丽城乡建设的科技路径。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契机,从营造宜居环境入手,通过科技创新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不断提高县市和重点城镇大气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在农牧村推动牲畜废弃物、秸秆、废旧农膜等种养殖废弃物的再利用。探索低碳城镇技术集成示范,开展城镇区域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以及绿色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研究,推广节能、节材、智能、绿色建筑规划与标准、绿色建造与施工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建设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态**。

第二,突出科技创新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当前,我州农牧业发展受到低价格和高成本的双重挤压、补贴“黄线”和资源环境“红线”的双重约束,要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拓展农牧业发展空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一要加大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立足各县市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具体讲,就是以合作、**、**、**为农畜产业核心区,开发牦牛、藏羊特色畜产品,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为农作物核心区,推进青稞、油菜等主粮化战略,打造藏中药材种植、山野珍品、珍稀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为特色农产品核心区,开发天然特色农产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合地域条件的林下产品等特色产业。二要加大现代生物产业技术开发。突破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开展冬虫夏草、手掌参、红景天、等高原特色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驯化选育;开展沙棘、蕨麻、野生菌等野生植物高效活性成分分离提取和牦牛藏羊等动物脏器、骨血为原料的生物制品精深加工研究,推动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三要加大藏医药研发。积极建设藏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藏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盟等创新平台,培养藏医药科研团队,开展藏医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诊疗技术标准制定,继续做好传统藏药制剂的传承保护及二次开发研究,强化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为藏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第三,突出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度挖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好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业结合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促进旅游科技融合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大高科技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创建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与经信、公安、交通、统计、气象、工商、质监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善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航、虚拟旅游等功能,依托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电子政务、游客流量监测、旅游安全监管、导游服务等系统,即时信息、完成数据分析。建立以手机查找、预订和支付为重点的“一键知**、一机游**”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推广旅游在线购物、租车、订餐、订票、订房等服务模式,做到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的“零距离”互动,通过科技创新,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提升服务满意度。另一方面,要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传统文化、工艺美术的科技支撑力度。开展基于大数据架构的藏族建筑、服饰、饮食、佛教、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开发以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库。依托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体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加快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链,促进一批新兴业态的文化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还原和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体验馆等高端科技文旅融合点,丰富文化旅游产业业态。

第四,突出科技创新对提升公共服务的优化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更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我州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需要聚焦攻坚的重点方向之一。一要着眼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着力打造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效能监察于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行网上行权,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和部门数据共享,优化政务服务,实现利企便民,通过科技手段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要着眼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覆盖人口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交通治安信息和城市信息的城市公共数据库,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城市交通管理、市容市貌管理和城市文明程度,通过集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三要着眼于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创新管理方式,加大新型科技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面防控、犯罪预防、案件侦破、网络舆情监控、电信诈骗拦截等重点领域管控,推动“平安**”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要着眼于社会公平,大力推广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手段,让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方便、快捷地向基层和农牧村延伸。重点开展重大多发病的预防控制、临床综合诊断和治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对高原常见病、慢性病的专项防治研究,研发新型藏药制剂产品,力争取得重要科技成果。五要着眼于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助推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实用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推广,推动物联网、计算机技术等科技手段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开展溯源预警、产品评估、安全检测等全过程电子化监管,形成质量安全追溯链条,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第五,突出企业平台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技创新成果从创意、研发到孵化,最后实现产业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需要各类创新要素的协同集聚,这就需要有平台、有载体、有示范。一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激励,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自觉加大研发投入,到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到75%。支持重点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条件的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或共性技术科研平台,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稳定研发活动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促进企业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专业技术协会和行业协会,努力将企业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技术标准,掌握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二要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农牧业平台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建设完善以**为核心,集科技创新孵化、畜产品加工、藏中药加工、农林产品加工、绿色物流为一体的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引入新企业、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各县市要围绕各自主导产业,积极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研发平台要争取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示范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20年,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重点实验室5个、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战略联盟10家以上。众创平台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创业孵化体系。三要畅通成果转化通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各类科研人员和团队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中的利益分享比例,让他们通过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探索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和交易形式,形成有形与无形、线上与线下、网上与网下互联、互动、互补的技术市场体系,保障科研成果顺利进入市场,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到2020年,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50项以上,促进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品优先在我州落地转化、形成产业。

第六,突出政策资金的科技创新保障作用。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和稳定增加投入,助推科技创新。一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和税收优惠。州县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先保证科技投入到位,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监督力度,从今年开始,用于科技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推广、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金要纳入年度预算,并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通过提高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和劳务费比例、赋予项目承担单位一定的预算调整权等办法,鼓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科研推广第一线,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各级财税部门要严格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更多运用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要完善投融资机制。金融部门要加大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优先安排对科技项目的贷款,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推动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实施投贷联动,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创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专业部门或分支机构,开展互联网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服务能力。三要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带动学科和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和研究团队,培养一批熟悉市场、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的产业领军人才,到2020年,**科技人员总量达到2.2万人以上,企业科研人员占全社会科研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0%,培育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重视工程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在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切实扭转我州科技人才不足的局面。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支持科研人员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服务机构,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