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 中小学校园规划的思考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杜绝校园暴力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监控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构建中小学校园网的思路与策略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 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 谈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对学生个人造成的危害 浅析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再谈京剧进中小学校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66-68.
[5][12][17]李峰,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3):91-95.
[6][16]童小军,漆光鸿.美国学校欺负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8):9-14.
[7][11][15][21]胡妍,朱丹.南非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全校参与”模式――《学校安全体系工作手册》解读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4(8):233-250.
[8][9]陶建国.韩国校园暴力立法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3):55-60.
[10][14][20][23]李冬梅.看日本如何防止校园欺凌[N].中国教育报,2016-05-20.
[13][18][22][25]陶建国.瑞典校园欺凌立法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15(12A):3-6.
[19][28]罗怡,刘长海.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9-33.
[24]朱曦.特殊权利保护下解决学生欺侮行为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6(2):34-37.
[26]郑明达,艾福梅,袁汝婷.校园欺凌已成社会问题[J].小康旬刊,2015(16):88.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青少年的触网热及其原因,以及在此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是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交往方式,其普及率越来越高,并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惰。这股汹涌的“触网潮“给当前的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双刃剑”
不久前,民盟北京市委了题为“关于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他们对600余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后发现,88%的青少年玩过电子游戏,昼夜连续20小时以上的达7%,14.8%的学生患有“网络成隐症“。大量事实表明,人们在大量从网络中吸取知识和养分的同时,也许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把“双刃剑”的伤害:青少年的身心正在受到伤害,尤其是当前我国网络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非正规化的市场操作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体制,给众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形响。正是由于这些伤害,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网络的非议和质疑。
但网络本身只是洲种工具,它本身并不存在对与错,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好坏,是人为的结果。就当前青少年的网络问题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网络成瘾症。即沉而于网络之中,把网络作为自己主要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症状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人的免疫系统受破坏,引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疼、焦虑、优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南昌就曾发生过一起中学生因上网过度而碎死网吧的事情。
二是网恋。这是当前非常突出而为人关注的一个焦点。网恋 是一部分人躺捌是青少年的时尚,甚至波及一些中年人,对传统 的婚恋关念和社会交往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笔者在大学工 作,周围有不少学生曾经或正在陷入网恋。
三是学习成绩下降。目前,在校生因迷恋网络而造成精力发生转移,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抵触悄绪,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也是沉迷于网络的种种危害中最明显、最普遍的一种。
四是引发社会难题。青少年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等游戏,会使他们道德认识模糊,淡化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调查显示:认为因玩游戏而性情变暴躁的占27%;认为玩游戏与校园暴力有关的达29%。
五是黑客问题和信息污染。世界多国发生的多起网站遭袭而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大都是青少年所为。再就是大量庸俗、色悄甚至反社会的信息,不仅对网络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更对处于敏感期的青少年侵蚀不浅。
凡此种种对当前青少年的教育提出了严映挑战。
二、“一网情深”的心理分析
为什么青少年会对网络情有独钟?笔者想从心理层面,这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化与技术满足了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多种需要。
1.舒缓学习压力,倾诉情感的需要
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代的青少年不再无忱无虑,他们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形形的考试,科目繁多的作业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以至于他们心事重重,因此他们需要倾诉烦恼,以求得心理上的减压。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只盯着成绩,忽视了这种情感倾诉的濡要,使他们的压力无处释放,并且由于和父母老师的距离,他们不愿向老师倾诉,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渲泄工具和渠道。由于其匿名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毫无戒备地倾泄心中的烦恼,描述自己的精神状态,剖析自己的思想观念,不必管对方是谁,只要他们愿意倾听。
2.摆脱孤独,寻求伙伴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青少年身体发育普追提前, 但又因为社会化过程的延长,其心理发展普追滞后,两者的差距 越大,其困惑也就越大;又由于现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父母 的包办和过分控制制约了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心理会处于一种“断乳期,,他犷冷对本人的身心发展感到困惑,对众多的社会现象感到迷惘.此时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内心就会陷入悄绪消沉的境地;另外,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倩绪化.教师教育措施的不合规范,以及与周围人群的不融洽等等,都会让他们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由于网络空间超越了面对面在场的限制,以及身份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他们从一种孤独、忱郁,陷入另一种更深层的孤独、忧郁。
3、寻找自我,满足成就感
每个人都想让人承认自己是重要的,个人的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不断地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支持性的信念,使自己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保持其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但在现实生活中要获取别人的认可是不容易的,于是在这股强烈的表现欲的推动下.他们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在这片天地里,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他人分享.借此增加对自我的关注,提高自我形象.而且也会深切感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4、好奇与探险
好奇心人皆有之,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令人惊奇的事物所吸引,青少年的好奇心尤为强烈。在那个让人心驰神往、令人着迷的神奇的网络世界里,充满着变数,当你轻点鼠标进入网站时,根本无法预测会有什么新发现,正是这种不可设想性增加了网络的魅力,使青少年流连忘返。
探险是青少年较为强烈的一种思维倾向。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那股“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动力鼓动下,少有保守性而富于冒险精神。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但现实中由于师长、客观条件等等的限制和束缚,他们没有完全自由的空间.但网络不同,在这里,他4f摆脱了现实中那种被动,得到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
一些青少年在接受调查时表示,知道应控制上网时间,但又控制不了自己。从表面上看是青少年缺乏自制力.实质上是因为网络满足了他们多种心理需求。
三、趋网络之利而避其害
当前,家长中有两种倾向不可取,一种是认为只要花钱为孩子找一个好学校就万事大吉,对孩子的学习和课余活动很少过问;另一种是把网络视为妖魔,不准孩子上网,也不让孩子玩游戏,有的地方甚至家长联合起来成立“抵网委员会”。
为了防止学生被网络‘.沾污”,不少学校对学生上网采取技术干预措施,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网络世界中的某些伦理问题:如黑客、网络犯罪等都建立在特定技术荃础之上,因而也可以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但有些学校显然搜石生了头.有的明令学生不准上网,或对学生上网进行严格监挽有的甚至将上网学生列入“问题学生”,一然而,这些招数往往收效甚微。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上网.堵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和探索来适应随着信息时代到来而引起的青少年权哩于和交流区域冲破国界而形成的全球化趋势,因而我们必须进行观念的引导。正如我们上面所分析的,网络世界中产生的情感和等问题是很难仅仅通过制度来规范的,同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爱相比,这类问题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已有的伦理观念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规约。但是,网络与现实之间具有互动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网络实践.对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适应网络世界的新的教育观念。否则.单纯的堵不仅不能教育青少年,有时反而遭遇尴尬。有位老师自己从未上过网,对学生大讲网络弊端时,学生反唇相讥:“您没上过网,怎么知道上网的利弊呢?”
必须树立网络道德教育的观念.要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包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都要注意用道德标准来规范 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随时普示自己,反省自己,使自身在网上冲浪中不断自我完善、提升。
专家认为,学校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和道德价值方面的引导,包括进行祛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在目前,网络环境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学校应把传授知识与网络妨害整合在一起.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