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保定市区;高中生;教育消费;现状;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学生教育消费呈现数量增长、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并且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造成各类社会教育机构激烈竞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何进行引导、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面对此种复杂的局面,本文囿于自身限制特选取保定市区四所普通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教育消费实际现状的调查来获取第一手的微观层面的数据,借助现代的数据统计方法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结构分析来揭示其内在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制定优化措施,为社会教育消费的宏观管理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一、高中生教育消费的调查现状分析
2016年9月至11月,笔者对保定市区的四所普通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问卷55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69.63%;剔除事实资料与态度资料填写不全,理解错误等不合乎要求的问卷,整理得有效问卷488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87.61%。本文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频数统计和显著性检验,客观显示出普通高中生教育消费行为的特点与趋势。
(一)教育消费意愿现状分析
在课外补习消费方面,大部分学生是认同课外补习现象且愿意参加补习的,如表1所显示,选择“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共占了65.37%。在调查中发现重点高中参加补习消费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进行补习消费的学生比例,其主要理由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因学校性质的原因,家长和社会对其未来的成就期望值较高,加之重点高中大部分学生本身的对未来学业成就动机感强,使得学生对学业成就的自我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他们希望借补习来“培优补差”,提升自身的学业竞争力。
(二)教育消费原因构成分析
在参与课外教育消费活动的众多学生当中,虽然其目的呈现多样并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依然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和优先次序性。如表2所显示,其首要目的是“补习薄弱学科”,占60.86%; 其次是“提升成绩排名”,占14.55%;再次是“同学朋友结伴”,占11.68%;第四就是“自己的兴趣”,占8.81%;最后是“其他原因”,占4.01%。
(三)教育消费的供给选择构成分析
在课外补习消费领域,本研究项目的供给构成选择是指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从哪些方面来决定x择某一家课外补习机构。如表3所显示,选择“补习授课教师资质”的最多,高达51.43%;其次是选择“讲课内容全面充实”的,占28.28%;再次就是选择“补习环境氛围”的,占7.79%;第四就是选择“补习机构存续年限”的,占6.56%;第五就是选择“补习费用多少”的,占5.74%;最后是选择“其他原因”的,占0.20%。由上述数据高低的排序可见,前三项累积所占比例高达87.5%,这说明学生课外补习消费非常注重补习授课教师资质、讲课内容全面充实以及补习环境氛围。
(四)教育消费支出费用构成分析
在课外补习消费领域,教育消费支出费用主要通过消费金额和消费主体的主观感受来体现。如表4所显示,在课外补习消费领域每学期花费在在600元以下的有64人,占13.11%;花费在600―1200元之间的有124人,占25.41%;花费在1200―1800元之间的有173人,占35.45%;花费在1800―2400元之间的有97人,占19.88%;花费在2400元以上的有30人,占6.15%。学生的支出费用存在高低不同的差异性,伴随着支持费用具体金额由低到高变化所占人数与比例大致呈现出正态分布的基本态势,即支付费用金额处于低端和高端的人数与比例相对较少,而大部分集中在中间,正如表4所显示处于600―1800元花费区间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分别高达394人和80.74%。
(五)教育消费满意度构成分析
在课外补习消费领域,教育消费满意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如表5所显示,选择非常满意的有72人,占14.75%;选择基本满意的有146人,占29.92%;选择不满意的有195人,占39.96%;选择非常不满意的有75人,占15.37%。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对于教育消费满意的人数仅为218人,占44.67%;而不满意的人数却达到270人,占55.33%;这说明当前教育消费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亟需分析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高中生教育消费特点分析
(一)学生教育消费意愿强烈导致市场需求旺盛但缺乏专业性指导
在本次实地调查样本数据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教育消费的学生仅占全部学生的15.16%,在剩余的84.84%的学生中除了19.47%的表示“无所谓”之外,65.37%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由此可见学生的教育消费意愿强烈导致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在教育消费满意度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4.6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 “基本满意”,却有高达55.3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上述两组数据的对比表明:由于学生或家长对教育消费认知有限且缺乏专业性指导,可能导致其盲目选择教育培训机构进而造成不满意度较高的状况。
(二)学生教育消费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且易受家长特征影响
在本次实地调查样本数据中,学生每学期教育消费的支出费用从低到高存在五个档次,最低的地低于600元,最高的大于2400元,二者之间相差四倍以上,这表明学生的教育消费支付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当然这笔费用是由学生的家庭来支付,确切的说是由学生的家长来买单,而学生家长的成长经历、学历程度、学识水准、从事行业、收入水平甚至是婚姻状况等特征因素就会影响这笔费用的支付意愿以及相关的额度水平。
(三)学生教育消费需求原因的倾向性与供给选择的集中性显著相关折射教育现实
在本次实地调查样本数据中,学生教育消费需求目的中为“补习薄弱学科”和“提升成绩排名”的学生占75.41%,呈现着明显的倾向性;在学生教育消费供给选择中选择“补习授课教师资质”和“讲课内容全面充实”的学生达79.71%,呈现明显的集中性;显然是学生或家长基于高考分数差别对个人未来发展路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现实应对,把解题技巧、教学经验、知识梳理等提升分数的因素等同于素质教育,于教育现实而言确实令人莫名而无可奈何。
三、高中生教育消费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完善社会事务不仅需要明确参与主体而且关键是厘清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在高中生教育消费方面,涉及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学生就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因此在明确其社会参与主体基础之上关键是分析其承担的社会责任。
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予以明确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资质、业务范围和相应的收费标准,积极履职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辐射范围与力度,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教育发展环境。
其次,学生就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应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明确各自的社会责任,树立教育消费服务理念,确立自身的战略定位与品牌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沟通,特别是教育培训机构要整合旧有工作程序,创新开展学前咨询、选课指导、学中抽查、学后跟踪评估的机制,并且为消费者构建学习档案,协助消费者立足实际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以期达到相互满意实现共赢。
第三,学生特别是家长应保持理性,一方面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可盲目的追求分数,注重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锻造未来发展潜能;另一方面应立足家庭实际,合理筹划家庭收支,教育消费支出务求实效,避免盲目攀比。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写字(书法)教学 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写字(书法)课是全日制高等师范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师范生的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师范生的书写水平与理论水平的提高,辐射并影响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区域性写字教育。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环境因素,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写字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得不到重视而备受冷落,以至于有人完成了十几年的学业,直至大学毕业仍写不出一手像样的字来。近几年被录取来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真正受过正规写字训练的仅占2%,写字的基础极其薄弱。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写字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教育已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写字教育蓬勃发展,先进地区、示范学校、优秀写字教师不断涌现,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量的高等师范院校,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书写水平与理论修养,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师范院校建立起一套写字(书法)教学的教法、学法、训练、考核、实践和推广的有效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书写水平,辐射并影响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区域性书法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通过教学模式的研究,写字教材的编写,教学成果的评价,学生从教的反馈,建立起一套集教学、科研、训练、评价、反馈的有效体系,以及所辐射的地区小学、幼儿园教师人才的培养和提高的科学系统。
2.渗透性原则
在写字练习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智育、体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静心、耐心、兴趣、情感、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写字的育人功能。
3.直观性原则
写字是笔画、线条和结构的强化训练,生动有趣的教学,形象具体的示范,形式多样的展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励性原则
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练习写字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创造一切条件,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学兴趣、创造欲望和创新意识,从而树立自信心,宏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书写意识,强化艺术效果。
5.持续性原则
在整个课题操作系统中,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提高,学生的进步,而且要注重将这一系统贯彻到学生从教后的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中,并不断发现小学、幼儿园教学实际中的新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步骤
(一)调查分析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学、训练、考核、应用体系的现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参考国内外有关写字(书法)教学的参考文献,以理论指导课题实践,为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二)科学整合写字(书法)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准,对受教群体进行全方位影响。
(三)规划调整写字(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内外辅导方法、作业批改的方法、成绩评定的方法和写字基本功验收的形式、作品展赛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基本功和从师技能。
(四)反馈获悉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写字(书法)教学能力的整体状况,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书写水平。
(五)整体提高师范毕业生的书写水平和从教能力,带动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区域性推动书法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本课题组自2005年12月申请立项以来,经过广泛调研,实施考察,查阅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充分论证,完成了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计划等任务。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展览比赛、毕业验收等契机进行研究,课题有计划、有组织、全面稳步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课题实验为学校写字(书法)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我校写字(书法)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尖子。但是,把写字基本功训练、考核纳入从师技能的整体工作中,却是近几年才逐步形成的。随着课题实验的逐步深入,教师和学生,尤其学校领导对写字基本功训练越来越重视。针对成员科研经验欠缺的问题,课题组选派骨干教师多次参加校级科研培训班,选送课题负责人到省教育厅参加课题骨干培训班。针对学生不重视写字训练的问题,课题组举办了写字小辅导员培训班,聘请了高校书法教授到学校为师生进行书法讲座,增强了学校的书法学术氛围。
(二)写字(书法)教学的教法、学法、训练、考核体系初步建立。
为了改革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课题组内举办了写字教学实验课评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了教法的改革。根据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加强课外训练,延长了学习区间,增加了学习跨度,从而促进了学法的优化。针对学生练字盲目的问题,课题组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师范院校写字基本功钢笔字和粉笔字同步练习册》,学生利用早自习进行粉笔字训练,晚自习进行钢笔字训练,训练强度明显增加。写字基本功考核由从前的毕业验收调整为“逐年考核、积分过关”的考核形式,形成了相对完整、科学、系统的毕业基本功验收方案,避免了学生毕业考核验收前才突击训练的局面。
(三)教师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课题组通过教学研究、强化训练、课外辅导、督促检查、阶段考核,完善了写字基本功训练的机制,大大提高了师生写字的整体水平,教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各级刊物上刊登与发表,入编几十部作品集,几百人次在国家、省级书法展览、比赛中获奖,并多次荣获集体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课题研究的延续及展望
(一)加强培训工作,建立优秀的写字(书法)教师队伍。
学校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顺利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加大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为此,课题组将把培训书法教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创造条件选派教师进修,鼓励教师自修。再由书法教师的培训,扩大到各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书写水平,“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能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强化制约机制,保障写字基本功训练有效开展。
为保证写字基本功训练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将协同教务处推出新的制约机制。除了在写字基本功毕业验收时采用“逐年考核、积分过关”的考评机制,还要协同教务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笔记和考试等环节全部选用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以使学生熟练笔性。写字训练单纯依靠写字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各学科中全面渗透,才能做到潜移默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否重视,是写字基本功训练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
(三)开展特色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集理论性、应用性、技能性于一体,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片面轻全面,重课程轻专业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从战略高度看待此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文章从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此课程进行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20-02
大学课堂过程管理是指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过程无缝管理,以实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文章结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对大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大学课堂过程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大学课堂过程管理现状分析
1.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或者教师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但忽略学生参与质量。《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应用性极强,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应用型于一体的综合型极强的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且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要求高。大学课堂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为例,在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讲授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应用的知识点包括:通过运用比较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法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整体分析,提炼出变动幅度大、结构占比重的重点项目进行项目分析。此部分内容的操作性很强,如果授课老师仅仅以讲授的方式,而不通过让同学具体参与此过程的操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仅仅体现为似懂非懂的状态。如果能够让学生进机房或者自带笔记本电脑的形式跟着老师进入课堂进行操作,在理论讲授后及时动手操作,学生会从立体认识的层面充分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进行到此并非已经结束,在学生对实际应用的知识点进行操作以后,教师一定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对学生的应用成果及时反馈,以便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跟踪监测,实现课堂学习、课外完善和反馈的无缝掌控,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以课堂为主,忽略课外学习。大学课堂极少数的教师会布置学习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以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教学周共有16周,每周4课时,共计64课时,单凭课堂上的时间是完全不足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但如果让学习者课前预习2小时,课后有4学时用于完成财务分析的作业和资料整理收集,则16周的学习周可增加128学时的学习时间。学习者的学习课时数就由课堂64课时增加到课堂加课外160学时,增长了150%,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对学习对象学习方法、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和引导。
大比例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都从高中状态彻底松懈,学习无动力、无方向、无目标、无要求。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从多层面注重学习者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内心力量,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深刻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大学阶段应该完成和实现的学习目标,成就专业、成就学业、成就自己。
4.课程考核的考核内容单一、考核形式和考核过程简单。《财务分析报告》的课程应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课程进度制作选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同步进行。除了要求学习者按照要求完成财务分析报告,还应该对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定期考评和检测,并进行检查和反馈,一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掌控以便对后期的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掌控,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完成作业,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二、大学课堂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集理论性、应用性、技能性于一体,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片面轻全面,重课程轻专业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从战略高度看待此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忽略教学的过程管理,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执行,以至于教学效果极差。大学课堂的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1.提高课程讲授质量。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前,教育者需要深刻了解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学习者已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学习者学习需求等,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定位分析,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选择适合于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设计适合的教学过程并有效实施,以提高课程讲授质量。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课堂讲授的质量。对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之前充分理解和定位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法、作业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个别与组合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设计,做到课程教学内容精准、目标明确、过程合理、执行有效。
2.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学习者通过了解教师提供的教学过程管理流程,在课程前就能够深刻了解课程学习内容、课程学习目的、课程学习思路,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基础要求设定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紧跟学习步骤,逐步实现自己学习目的,最大程度的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生通过按照老师设计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弥补专业知识的缺失,参与报表分析所需要的报表以及报表附注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对学生的课程过程管理中必须做到,课程教学实施前明确需要的学习课程基础并有效弥补;课中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设计同步整理课程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并有效应用;课后根据课堂案例讲解以及知识缺失进行资料应用分析。
3.培养优质学习能力。课程过程管理必须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以课程教学为工具,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集理论性、应用性、技能性为一体,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引导。通过给定学生必须的课程基础、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提升的能力;通过展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把控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能力;通过应用案例分析法、作业驱动法、启发引导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知识应用能力;通^大量上市公司数据的整理以及年报信息的提炼和整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书写选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中学生
在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展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了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正所谓“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理所当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人才,使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中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从众多的调查中可以反映出,我国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我们也要看到学生思维固化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总是习惯性的被动接受已有的事物和观点,而被动的接收知识无法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不是孩子自己主动要求学习,而是家长和教师要求孩子去学习。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就只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授,课余时间有做不完的作业,因此、中学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而这种被动式的教育方式,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虽然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效果却不太理想。而在这个阶段欧美等国家的小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并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并在此过程中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因此对这些具体的事物能写出几页总结分析报告。这对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反观我国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充斥着,例如英语补习班、钢琴补习班、舞蹈补习班等等,还忙着过级考证书,哪有时间按照自己兴趣认真的观察一件事物的本身。
3.缺少怀疑理念和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怀疑论作为希腊哲学流派,大约创建于公元前3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被认为是课堂中的专家和权威,即使在课堂上老师因某种原因讲错了,也很少会有学生马上指出这个错误,造成这个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少怀疑精神和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总认为老师讲的和书本上的都正确。
4.知识面窄。我们现在的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进行文理分班,因此、文理科生在知识面上有严重的缺陷。进入大学以后,许多理工科的学生就不再学习语文、经济等课程,使得有的同学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在写作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完善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不要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立足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探索提高中学生创新能力。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
(1)在创新能力培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也有其优点,因此,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使学生扬长避短。
(2)个性的多样性,是人类创造性的源泉。因此,学校教育要特别注意,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对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应持包容的态度;更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自由发展的自己个性。
(3)学校教育应注意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不应过早的将文理科分开。另外,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只注重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还要注意开发中学学生的智力,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
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
(1)掌握现代创新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新观念,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并合理的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3)掌握广泛的科技知识,以及文体活动知识等,能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课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努力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技巧
(1)放弃权威态度。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尝试依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亲自实践做出验证。
(3)容忍学生对教师提出不同观点甚至是批评意见,合理的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意见即使不认同,也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随意评判。
3.中学生要重视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
(1)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有强烈进取的思维。进取精神就是勇于接受严峻的挑战,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成功心理,强烈的竞争意识、革新意识和开拓意识,构成了进取精神的深刻内涵。对真理进行执着的追求。
(2) 要克服思维定式。就是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建立自己的处事原则,多方面多角度的积极解决问题;要运用立体思维思考问题。
(3)要培养自我创新品格。第一,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前提。第二,要强化意志品质。意志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不懈的一种毅力。第三,要努力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人的集中力和持续力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第四,要培养质疑精神。
三、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改善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必须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完善政府职能,优化工作内容;在教育科研机构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有机联动下,进一步提高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并依靠社会力量给予特别支持,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准确定位自己,培养创新素质,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国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2] 刘.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及培养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学辅助教育;教育资源
[DOI]10.13939/ki.zgsc.2016.36.197
1 中学教育现状
教育乃立国之本,而中学教育乃是重中之重。一方面,中学生处于青春的成长期,各项综合素质逐渐完善中,中学教育意义和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中学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仍然需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考”“高考”,中学教育很大程度左右了学生的未来。
目前的中学教育资源,分为公共教育资源――公办/民办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私人家教、补习班等,有如下两个特点。
1.1 学生得到的公共教育资源不足
学校班级结构的构成是:一名班主任教师,多名科任教师。在大多数学校中,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科任教师,均会承担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教师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加上“中考”“高考”的上线压力,教师往往会将有限的精力分散关注在所有的学生上,每个学生得到的公共教育资源并不多。
1.2 学生获取的社会教育资源不公
学生若在学校无法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将不得不转向社会教育资源去求助。据统计,学生参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成本在200元/小时,学习费用成本过高,进一步造成普通学生的社会教育资源也无法获取。
本文要探讨的,正是通过人工智能这一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辅助学习系统,使中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更公平的教育资源。
2 智能辅助学习
2.1 人工智能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能够对人的意识、思维等信息过程进行模拟。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冲击力。以谷歌围棋机器人“阿尔法”、微软助理机器人“小娜”等为代表的虚拟智能机器人,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具备超过常人的智能。
在国内,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表现得越来越活跃,尽管人工智能并不是为教育专门研发的,但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育的智能化一直是教育界和教育技术领域的理想和目标。
2.2 智能辅助学习系统
智能辅助学习系统,其表现形式是能够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虚拟教师。学生能够通过电子设备(如手机、计算机),与虚拟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咨询虚拟教师各学科的问题,并得到有效的学习辅助。
该智能辅助学习系统,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2.2.1 虚拟教师跨学科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专一某一学科不同,虚拟教师并没有学科边界划分。只要学习系统研发出某一学科的学习算法,该虚拟教师就能够获取该门学科的能力。
2.2.2 虚拟教师深度自学习
虚拟教师的“智能”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学生基本信息档案,该档案涵盖了从小学教育开始的学科成绩、综合能力、爱好特长等,虚拟教师得到学生的人物画像。二是虚拟教师对学生的自学习,每一次双方的沟通交流,虚拟教师都能够不断更新发展学生的画像。三是虚拟教师对学校课堂内容的自学习,虚拟教师并不是独立于学校教育存在的,而是作为学习教育资源的一个补充,虚拟教师能够掌握课堂进展、作业部署、考试动态等信息。
2.2.3 接近自然语义的沟通
学生与虚拟教师之间,可以通过自然语义的语音和文字进行沟通,如 “今天数学作业第2题不会”“《荷塘月色》全文中心思想是什么”“Lets start a conversation”等。其他计算辅助手段为补充,如上传某道数学题图片,虚拟教师通过图形识别匹配,给出该题的解题思路和讲解。
2.3 优势分析
智能辅助学习系统,有三大核心优势。
一是“即学即问”,相比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有限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在智能辅助学习系统中学生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与虚拟教师互动,获取充足的教育资源。
二是“定制教学”,相比目前的教育形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教师不可能专为某个学生定制教学方案,在智能辅助学习系统虚拟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关系,虚拟教师能够更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最佳学习方案。
三是“受众广阔”,相比目前的公共教育资源紧缺、社会教育资源费用昂贵,智能辅助学习系统一旦推广,受众学生可无限增加,边际效应非常明显。并且计算机系统设计特有的水平扩展能力,能够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支撑广大的学生辅助学习。
2.4 前景预测
笔者比较看好人工智能在中学辅助教育中的落地前景,除了前文所述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中学教育带来的价值外,当前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也非常有利。
第一,未来10年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会大幅增加在教育信息化产业上的投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规划相继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产业的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是重中之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必将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风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大约为479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预计将增长到504亿美元。这个持续迅猛增长的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意和资本,教育领域中的人工智能也很快会成为热点,涉足其中的高科技公司也会越来越多。
3 结 论
本文通过智能辅助学习系统,探索了人工智能在中学辅助教育中的一个应用。虽然没有介绍具体的技术实现、系统研发,但对现状痛点、应用前景做了综合性分析概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融合开放,本文探索的这个应用将实现于市场,使广大中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更公平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何维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3(6).
[2]王斐.人工智能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