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11月14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万年的带领下,就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卫计委、规划局、老龄办、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先后深入泰宁、沙县,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泰宁县老年活动中心、和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县社会福利中心,沙县城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庄园养老院、富口镇姜后村乐龄学堂、镇老年服务中心等,召开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一法一例”实施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加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力度,注重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一)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切实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大病医疗互助范围逐步扩大,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减轻。符合低保和五保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有所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由特惠向普惠转变,高龄老人补贴实现全覆盖。

(二)老年人救助水平有所提升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救助工作原则,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并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明确了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等供养内容。加大对经济困难和生活无着落老年人的救助、供养力度,在生活、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救助,将特困人员供养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老年人救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推进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

在社区养老方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61个。在机构养老方面,加强农村幸福院、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机构建设,养老床位数量逐步增加,探索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全市现有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624处,养老床位数达15031张。

(四)老年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老年学校、老年协会、体育组织建设,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开展以满足老年人求知、求健、求乐需求的老年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泰宁、沙县等地开办的乡村乐龄学堂,深受群众欢迎。

(五)政策支持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十三五”xx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齐短板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通知》等惠老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机制,贯彻落实“一法一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一是社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认识和理解不深,个别部门和领导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二是存在法律宣传盲区,部分老年人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优抚政策不了解,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养老服务设施薄弱。按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仍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老旧小区,多数没有闲置房屋用于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中央厨房等项目刚起步,政府购买“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比较低,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尚未开展。二是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受场地、人员、资金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不多、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开展的养老服务项目多数只是提供日常送餐、看护、打扫卫生等基础,项目拓展面不大,且缺乏行业服务质量标准。三是养老服务能力不强。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以上人员,且多为下岗人员或外来人员,普遍存在护理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四是养老床位空置率较高。虽然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养老机构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空床率较高的情况,入住率不足50%,有的不足30%。

(三)医养结合难题亟待破解。一是对高龄、失能老人医疗护理保障不足。护理型养老机构的一些护理项目,如床位费、护理费等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家庭医生签约、社区用药和报销、医生多点执业等制度不够完善。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牵头部门尚未明确,工作推进缓慢。三是专业护理机构发展较慢。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不断增加,对护理型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市仍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机构或康复疗养机构。

(四)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不够到位。一是子女不赡养老人,遗弃老人,打骂老人的行为依然存在;

以直销、传销、电信网络诈骗致使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子女截留养老金、高龄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政府扶助资金难以起到实质作用。三是老年人渴望子女亲情慰籍、社会价值认同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远不能够得到满足;

“空巢”、独居老人不断增多,不同程度造成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心理健康较差。

(五)老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基层老龄工作机构与队伍建设比较薄弱。部分乡镇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依托在老年人协会,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影响老龄事业的发展。二是部门工作合力不足。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分散多个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三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工作经费没有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推动老年人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增强全体公民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帮助老年人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和道德环境。二是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敬老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对家庭成员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规定的宣传,促使全社会正确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推动家庭落实赡养、扶养责任,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关爱力度,着力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健全完善老年人精神关爱制度,培育发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和实践关爱方式方法,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关爱服务。

(二)强化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养老设施规划,充分发挥现有养老设施作用。加强福利院、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有偿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完善和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在用地、税收、财政、金融、床位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跨行业、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支持引导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大力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养老服务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一是加大医养结合的研究探索力度,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与医护服务的便捷对接。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专科和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的数量,配强专业医护人员,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康复需求。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委派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康复治疗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老龄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是我们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老龄工作,积极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此我局大力开展老龄工作,根据*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文件关于转发《云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鲁老字[2009]6号)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局2009年贯彻老龄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开展老龄工作

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饶智祥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就抓好老龄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待遇和切实搞好老干部的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多次召集与老龄工作有关的股室领导进行研究安排布置,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扎实开展好每一项老龄工作。为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根据人动,对我局老龄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现由饶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确定了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员积极与县老龄委沟通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并按时按质完成县老龄委安排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认真落实“四优待”措施

在生活待遇方面,按时足额发放各种政策性补助和费用。老干部的离退休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老干部看病就医得到保障,没有发生拖欠个人“两费”问题。给生病住院的老干部送去了慰问品或慰问金,并帮助生病住院的困难老干部适当解决护理费。对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做到实报实销,优先解决老干部的药费问题。努力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关心照顾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走访慰问老干部遗属,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向他们提供帮助。

一是养老保险优待。为维护广大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合法权益,实现老有所养。我局遵照“税务收缴,财政监管,社保发放”的原则,认真组织搞好养老金的发放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离退休人员518人,共核发养老金2159837、04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会计核算合法合规,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基金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政策”执行到位,无挤占、挪用,保证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专用。

二是医疗保险优待。为了保障老年人病有所医的合法权益,我局完善了医疗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近我县离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我县根据市医保中心的总体部署,截止目前,我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有1828人(其中企业退休364人,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由财政补助),现已审核报销98人次,核拨医疗费用385445.10元。离休干部二乙伤残军人的医疗费用核拨支出357682.76元,共516人次,离休人员51人实行实报实销,其中二乙伤残军人27人。

三是工资福利优待。截至目前,2009年我县共审批离退休人员44名,其中行政36名,企业8名(其中80岁以上行政16名,企业6名,护理费每月300元;80岁以下200元);全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有3名,护理费每月为600元。从而维护了广大离退休人员享受工资福利待遇的权益,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四是企业老干部生活补贴优待。首先我局召开了企业老干部座谈会,关心老年人的思想,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失落感、孤独感,让他们在健康、文明、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中愉快生活。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今年5月初,我局还积极的向市干为我县19名企业老干部申请生活补贴,从而为老干部的生活、就医排忧解难,让会议措施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大力加强部门自身能力建设

我局干部职工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扎扎实实搞好为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坚持老干部日常工作记录制度,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台帐。认真做好老干部的来访和接待工作,热情主动,积极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和办事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完成了749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审批、审核工作;完成了99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特别扶助审核等工作;完成了少生快富工程255户的网上录入、申报、审批、审核工作。

2、完成包虫病病情调查b超筛查10574人。

3、完成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累计数73人。

4、全面实施我县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0.17%。

6、完成婚前健康检查54对。

7、完成110对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8、完成八个乡镇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二、“民生工程”工作核查情况

(一)计划生育“三项制度”核查情况

1、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目标管理工作,把目标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都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并由专人负责,局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全局目标管理工作。

2、各相关单位都签订计划生育“三项制度”责任书,负责民生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督查和评估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股室、责任单位直接组织实施的良好工作格局。

3、卫计局坚持日常工作和实地监督指导,2014年元月初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署奖励扶助工作条件、程序,村级要求逐户进行排查,通过有线电视、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奖励扶助政策。准确把握奖扶政策的执行、操作细节,严格按照“不多登、不错登、不漏登;条件公开、程序公开、奖扶名单、举报电话公开”的原则和市、镇、村“三级审核三级公示”的要求,做到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准确登记、及时上报,力争应享受奖励扶助的对象一个不多,一人不少,申报材料不缺项、不少证件。

4、完成当年的奖励扶助对象的申报工作。严格把好资格确认关,做到公正透明。抽掉3名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同志,对每个对象各种证件的原件和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通过逐村、逐户、逐人进行调查,调查中详细核实新增对象的婚姻史、生育史,户籍情况,访到本人、问到邻居,疑点情况访同龄人,问知情人,特殊情况访老干部、老党员,做到身份证与户口本对照、本人情况与调查表对照、结婚证与户口本对照,彻底澄清对象的基本情况。

5、对上一年度的奖励对象进行年审。对2013年度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年审,汇总变更信息。对各种奖扶对象的信息录入、变更和审核结果,于3月15日开始录入国家软件信息平台。为了减少误差,统一口径县卫计局明确一律由专门人员进行答复,从而减少了工作中的误差。同时,为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县、乡两级均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各村也设立了举报箱,建立健全投诉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截止目前,未接到一例群众投诉。

6、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四权分离”政策。为保证奖励费100%兑现,财政局每年年底通过奖扶资金专用账户将当年的奖励费资金统一划入金融机构市农业银行,直接发放到户,密码自设,存取自由,每年新增户由金融机构免费打印存折。12月份将兑现749人每人每年960元奖扶金,共计71.9万元;12月份将兑现99人每人每年3360元或4200元扶助金,共计35.7万元;12月份将兑现255户每户3000元奖扶金,共计76.5万元,全年共计发放补助资金188.808万元。

7、全面实施“三项制度”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效。

开展“三项制度”工作以来,高兴看到通过项目带动很多家庭脱贫致富,高兴看到有很多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在自己富裕后反馈社会、无私奉献社会,高兴看到通过实施少生快富项目,计生协会工作能力、活力得到提高,特别就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老年保障、分担风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让他们优先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确保准确率和及时率,让这项惠及千万计生家庭的德政惠民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得到奖励扶助,逐步转变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

(二)、包虫病工作核查情况

1、全年疾控中心派出专人120余次到时十五个乡镇开展包虫病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通过电视、影像资料开展包虫病知识健康教育,全面营造和促成全民卫生安全屏障是包虫病防范策略的首要任务。卫生计生部门利用下乡,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等形式,对学校儿童进行感染监测、宣传群众主动上门接受检查、咨询包虫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共发放包虫病宣传资料22577份,在十四乡一镇进行包虫病项目宣传80次,出动车辆48次。采取重点地区人群自愿检查,学生肝脏b超检查,医疗单位推荐形式开展包虫病b超筛查和诊断后的治疗工作,受检10514人次,未新发现包虫病病人。项目开展后累计包虫病病人73人,累计治疗73人。

2、通过包虫病项目宣传、b超普查筛查后,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倡导饭前冼手、不玩狗、不人畜共处、不吃生肉,促进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新的生活习惯,提早预防包虫病。共有4万余群众接受了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28000余份,悬挂横幅21条,使村民进一步了解了包虫病,增强了对包虫病的防范意识,形成了共同关注包虫病的良好氛围。

(三)、通过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彻底解决了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

(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2847份,建档率达90.17%,规范化电子建档62029份,电子档案建档率88.99%。投入健康档案支出12.81万元,健康教育支出13.47万元,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率99.6%,合格率100%;共更新宣传栏96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万份,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27场次,组织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48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37次,受益群众68636人次;共开展义诊15761人次,免费僧侣诊疗196人次,免费测血压、血糖2100余人次,免费b超检查3080余人次,开展117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和送卫生、计划生育下乡活动,咨询11200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92200余份,免费发放药品40800余元。

(五)、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健康检查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用实际行动维护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妇幼保健院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深入全县十五个乡村,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健康检查活动。

1、结合实际,下发了府办发[2014]2号文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婚前健康检查的实施方案》,保障了机构、人员、经费的落实,有序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2、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卫计、民政、财政、妇联、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制作标语、乡镇计生专干和医务人员走村入户口开展前期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引导和动员新婚男女青年、待孕妇女在怀孕前自愿参加优生检测,并对本辖区内的待孕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筛选出适合参检的孕龄夫妇,确保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顺利实施;县民政局在为婚姻登记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之前,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动员等形式,宣传优生优育观念及风险意识,从而形成个人重视、家庭关心、促进社会和谐新风尚;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院安排妇产科专家,深入到各乡镇开展图片展,以举办讲座、开展义诊咨询、发放免费婚检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引导待孕夫妇进行免费检查,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3、完善孕前检查、婚前检查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对参加孕检、婚检当事人的检查结果一律保密,不对外泄露,充分尊重受检者的健康权、隐私权和选择权,保障双方知情权。安排专人负责孕检信息工作,定期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上报。提供规定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不向受检人员收取任何费用。

4、据统计免费孕检、婚检的夫妇共有110对,婚前健康检查54对,发放宣传资料5400余份,接受义诊1200人次、咨询1300人次,充分体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既便民、又利民的优点,对提高人口素质和母婴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新风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已完成八个乡镇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1、2014年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列入县政府办实事项目,作为“民心工程”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县卫计局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项目办,专业从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村卫生室工作,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对7乡1镇8个村卫生室摸底调查,充分掌握自己家底,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保证整个村卫生室项目建设有序、有力开展。

3、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建设规模、面积指标、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建筑标准达到相关要求。县卫计局、财政局、住建局、审计局、乡党委和政府、村二委积极协助、配合,全程参与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管,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截止目前,投入资金40万元,八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峻工并投入使用。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据预测,2009年全区出栏生猪38.6万头,同比增长5.7%,存栏18.2万头,同比增长15.93%;出栏家禽XX万只,同比增长2.85%,其中鸡1450万只,鸭280万只,鹅210万只,白鸽65万只,存栏家禽452万只,同比下降24.7%,其中鸡392万只,鸭32万只,鹅18万只,白鸽1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305万吨,同比增长12.9%。

虽然今年我区畜牧业受到年初的冻灾、饲料涨价及下半年大猪价格下降影响,但全区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家禽存栏、出栏小幅增长,家禽生产受疫情影响不大,年中生猪补栏正常,存栏量恢复,生猪存栏水平已经基本回复正常。我区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62亿元,同比下降6%。

二、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力抓好抗冻救灾工作。今年初持续寒冷阴雨天气影响,家禽抵抗力普遍下降,防疫形势严峻。我中心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扎实工作,讯速开展灾后畜牧业生产抗灾复产工作,把冻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我中心把抗冻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两次召开救灾抗灾紧急工作会议,对抗灾救灾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同时,我中心及区动物防疫监督所组成2个工作组,会同各镇(街)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深入四个镇(街道)指导抗灾救灾、核查灾情、慰问受灾养殖场(户)。  加强技术指导,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应对。加强受灾的畜禽圈舍损毁的防风编织布、棚舍等生产设施的加固修复,提高畜禽圈舍的抗寒保暖性能,为畜禽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强化灾后动物疫病防控,防止灾后疫病流行。针对灾后容易造成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中心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雨雪冰冻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的紧急通知》(农明字[2009]17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加大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力度,重点加强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紧急免疫注射工作,禽只重点加强禽流感疫病的免疫注射,防止灾后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确保奥运会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我中心及早部署,精心组织,科学防控,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成立奥运期间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整个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二是组织开展动物防疫监督专项整治检查工作行动,督促屠宰场、动物产品加工及冷藏仓库、规模饲养场户全面落实防控和消毒措施,重点检查规模养殖场,让其与区动物防疫监督所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承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明确动物防疫责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义务,自觉配合动物防疫机构的检查、监测和管理;要求畜禽养殖场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填写好《佛山市畜禽养殖和免疫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三是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已实施强制免疫并经检疫的动物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重点抓好全区4个畜禽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强化进场牲畜凭免疫耳标、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入场待宰索证登记制度,有效地杜绝染疫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流通,确保不让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和传播,保证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我区涉奥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树立安全意识,严格自律措施,并落实了两名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严加巡查和监管。五是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检测工作和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六是严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值班制度,责任到人,实行24小时值班。

(三)、迎接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考核工作荣获好评。9月22日-23日,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考核组对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组听取了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查阅了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体系建设、执法队伍建设、执法制度完善及行为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及动物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情况等方面的材料,实地检查了荷城肉联厂和杨和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屠宰场。检查结束后,考核组进行了座谈反馈意见,对我区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区领导重视、部署得当、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区镇各项工作全部到位,各种资料、制度、方案、记录、设备齐全,尤其是生猪的产地检疫以及屠宰检疫监管到位,这在全省范围内都是走在了前列。最后,检查组要求我区要发扬成绩,继续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为迎接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考核工作做好准备。

共4页,当前第1页1

(四)、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农医发[XX]8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我中心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规范新耳标各项使用制度、程序,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以明城镇夏少珍猪场为开展二维码标识试点单位。试点工作遵循“统一部署、操作规范、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总结经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高明区夏少珍猪场开展二维码标识试点工作的推进,实现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过渡期内纸介质资料与电子档案并存,生产原始记录与牲畜随身数据一致的目标,摸索出畜禽养殖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制度实施过程的实际经验。2009年10月前,对试点工作进行前期验收;在12月中进行全面总结。市农业局畜牧兽医科、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监督和指导夏少珍猪场二维码标识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区农业局、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制订、组织和实施试点工作方案;明城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移动智能识读器的管理,二维码标识的发放、数据审核、数据录入和传输等具体工作;夏少珍猪场负责有关数据的采集和报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明城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高明区农业局报告。试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沟通反映,我中心会同各级参与部门协调解决,不断摸索出实际操作经验。试点工作对我区二维码标识推广实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狠抓动物防疫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我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始终贯彻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扎实开展了以预防接种为主的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常年免疫和及时补针相结合,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我区清净无疫的态势。

1、做好防疫物资贮备、发放

我畜牧中心采购了足量的疫苗和消毒药,保证了免疫注射、畜禽栏舍及周围环境消毒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今年共组织发放禽流感疫苗1482万ml,猪口蹄疫浓缩苗89.8万ml,猪口蹄疫合成肽苗15.8万ml,牛亚洲ⅰ疫苗1.3万ml,猪瘟90.7万头份,猪瘟脾淋苗4.7万头份,猪蓝耳疫苗24万ml,消毒药物31吨。

2、全力抓好畜禽免疫预防接种

我区推行畜禽常年免疫结合冬季集中免疫的做法,制定畜禽免疫程序实行常年免疫,耕牛、家禽散养户实行冬季集中免疫。对散养的猪只,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的兽医人员进行免疫接种。而对于规模养殖场,我中心坚持开展巡查,对辖区内存栏500羽以上的养禽和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进行普查登记,不断更新辖区内家禽养殖场的详细情况,记录好养殖场地址,联系电话,存栏数量,种苗来源,免疫情况,疫情病史等资料。我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规模场进行监督检查,对存栏应免未免疫的禽畜,督促场主免疫;对超过免疫保护期限或经监测抗体水平不及格的禽畜进行再免,提高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据统计,今年免疫注射疫苗:猪口蹄疫疫苗56.8万头,猪瘟疫苗56.8万头,耕牛亚洲ⅰ疫苗0.4万头,家禽规模场禽流感疫苗2457万羽份,家禽散养户畜禽禽流感疫苗110569羽份,应免免疫率100%。由于抓好了重点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动物主要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区生猪、家禽的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和5%以下,均在省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3、加强疫情监测

今年我区抽样送往佛山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检验样品数量如下: 猪口蹄疫血清样品960份、鸡血清样品1800份。送检样品其中猪口蹄疫、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率达98%以上,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达95%以上。我中心实验室还要自行对各个养殖场和交易市场进行监测抽检,据统计,今年合共检测猪血清500多份、家禽血清600多份。通过检测,及时、准确掌握免疫情况,查漏补缺,对不合格的畜禽再次进行注射疫苗,提高抗体水平。

4、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

依照法律、法规,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都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畜禽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中发现染疫病死畜禽及废弃产品,我中心全依照法规的要求对现场进行消毒并将其收集到指定地点集中无害化处理,消灭疫源,防止疫病传播与扩散。我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各镇(街道)的兽医人员会不定期地巡查我区的河涌、山沟,如发现被丢弃的动物尸体,便立即组织人力进行打捞、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我中心共无害化处理在屠宰场检出的病(死)猪220头,合共20多吨。为推进我区畜禽养殖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养殖过程中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要求我区所有规模养殖场都必须建有动物养殖无害化处理设施。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建动物化尸井,选择建在远离畜禽圈舍、道路、水源和畜禽放牧区。化尸井为圆柱形,混凝土结构,直径1米以上,井深3米以上,井底及井壁四周作防水处理,预留井口并加盖密封。进行处理时,在每次投入动物尸体后,应加烧碱覆盖。化尸井在使用时为防止漏臭气,盖好井盖后必须用粘泥浆密封口盖缝隙。二是配套高温蒸煮设备,要有相应高温蒸煮设备。共4页,当前第2页2

5、加强消毒灭原

实践表明,实施大规模、大面积、高频率的清洁消毒,对于控制动物疫病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要坚持实施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消毒。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发放使用消毒药物28吨。

6、完善应急机制

健全应急反应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我中心制订了防疫工作,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开手机,如有情况,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同时抽调中心、监督所及各镇兽医站动物防疫人员健全防疫应急反应队伍,确保快速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六)、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

1、开展奶牛专项检查情况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农业部的紧急部署,我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迅速成立专项检查工作小组2个,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于9月16日开始,联合各镇(街道)农办的畜牧兽医人员,对全区奶牛养殖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至19日止,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据检查,我区只有杨和镇清泰村有一养殖场饲养后备奶牛。9月17月下午,区畜牧中心会同杨和镇农业服务中心对该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该场现存栏黑白花后备奶牛10头,从广西购回已两个月,均为怀孕母牛。该场在顺德龙江有一存栏200头的奶牛养殖场,主要从事鲜奶供应。据老板介绍,在高明分场主要是从事未开产奶牛养殖,待母牛产仔后,便即转移到顺德龙江进行挤奶。据现场检查,该场没有任何挤奶设施设备。我中心一直密切监管该奶牛场养殖情况,不时派人检查,确保其安全生产。

2、迅速展开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10月8日市农业局召开会议部署全市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成立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迅速行动,对辖区内的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奶牛养殖场展开拉网式检查。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我市尚未发现三聚氰胺流入饲料使用环节(养殖场)的情况。我中心会同区农业局领导在周末休息时间仍坚持带队对辖区10家饲料生产企业、10多家饲料经营企业、1家奶牛养殖场进行地毯式检查,并对辖区内的10家饲料生产企业的所有蛋白饲料原料及部份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检测结果均不含三聚氰胺。根据市农业局要求,从11月1日起,我区对辖区内所有饲料生产企业抽样送检佛山,每个企业每月抽检2次,每次抽检1-2个主要产品和原料,今年共送样66 份。

3、常年组织开展“瘦肉精”等禁用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瘦肉精”的高压态势。加强了对生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监督,对区内规模养猪场进行了“瘦肉精”残留的抽样检测。据统计,今年共对300多个猪场抽取了600多个尿样进行“瘦肉精”残留检测。今年共在屠宰环节没收、销毁“瘦肉精”阳性猪3批共10头。在我们严格监管下,我区全年无发生因食用“瘦肉精”的动物产品而中毒的事件。

4、在进行防疫的同时,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通过认真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工作,对已实施强制免疫并经检疫的动物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重点抓好全区4个畜禽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有效地杜绝了染疫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流通,确保不让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和传播。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区牲畜屠场检疫共检肉猪20万头,检疫肉牛3000多头,检出病猪220头,计20多吨,对检出的病死牲畜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市场畜禽产品的检疫等,有效地控制病(死)畜禽,不合格畜禽产品上市,有效地防止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使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保障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七)、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

1、积极加强对兽药的监管。我中心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农医发[2009]9号)文件要求,我区以规范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为重点,加强兽药生产环节监管,抓好源头治理。对辖区内的兽药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大力整顿和规范兽药市场,今年以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按方案要求,做到每季度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检查兽药经营门店300个(次),检查面达到100%。农资打假共查处案件1宗,查获销毁假劣兽药数量20多公斤,涉案货值1万多元,罚款2万元。通过市场检查和加大兽药使用的规范管理,使全区兽药市场保持秩序规范有序的局面,预防了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区兽药安全使用,畜牧业健康发展进行奠定基础。

2、加大兽药使用领域的监管力度。通过重点查处规模养猪场(存栏1000头以上)、种畜禽养殖场非法购买使用兽药的行为,加强对兽药使用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好对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兽药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今年组织对全区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0多人次,共检查规模养猪场1200多户。通过对养殖场的用药行为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对其不定期地抽检,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保障畜产品的安全。通过市场检查和加大兽药使用的规范管理,使全区兽药市场保持秩序规范有序的局面,预防了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区兽药安全使用,畜牧业健康发展进行奠定基础。共4页,当前第3页3

(八)、积极开展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工作。为了降低农户养猪风险,调动广大农户的养猪积极性,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养殖户抵御重大病害、灾害等风险能力,努力构建新型生猪产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定生猪市场供应,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实施方案(试行)》(明府办[XX年]362号),我中心从5月份开始,积极开展了对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工作,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高明支公司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安排专人深入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和农户家中,进行广泛宣传。为得到养殖场户的理解和支持,中心领导多次亲临养殖场和养猪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动员,使养殖场户真正认识到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的重要意义,切身体会到国家对养猪产业的关怀和重视,因而能够积极参加能繁母猪保险。截止目前,共办理能繁母猪保险4.2万头,能繁母猪赔款宗数共600多宗,猪只600多头,赔款金额60多万元。

(九)做好我区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发放准备工作

根据粤农电[2009]149号《关于抓紧做好2009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中心迅速展开组织对区内能繁母猪的调查与登记造册工作及收集帐户工作。经核查,今年我区能繁母猪户数为

4821户,存栏量为52189头。目前资金发放工作正有序进行。

(九)大力宣传推广畜牧养殖防疫技术

针对动物防疫形势,我中心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防治知识宣传,积极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切实提高广大养殖者防控疫病的知识水平和意识。据统计,合共举办十期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各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规模养猪场户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人次近1000多人次;我中心还参加有关单位举办科技下乡6次;平时下乡深入各养殖场,广泛宣传。以上活动合共派发有关宣传资料XX0多份。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兽医防疫人员少、经费不足,难以适应繁重的防疫任务。

2、动物防疫体制不完善。我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已出,但体制还未理顺,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3、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疫情隐患,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防疫压力大。

四、2009年工作思路

1、加强畜产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开展“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禁用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在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禁用药品的违法行为,确保畜产品安全。继续开展兽药市场整顿行动,加强兽药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清缴非法兽药产品。

2、进一步加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力争不出现重大疫情。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畜禽重大疫病的免疫密度达100%,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二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三是坚持实施卫生清洁和防疫消毒制度。

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是省委从“十二五”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全局出发而谋划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战同志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到市作了调查研究,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还确定由晓同志、李同志、群同志三位同志负责,会同省、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为开好会议作了充分准备。会上,战同志要就支持市加快发展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根据省委安排,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市加快发展就是支持全省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由年的274.7亿元、113.7亿元和24.2亿元增加到年的971.9亿元、782.8亿元和105.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7%、23.9%和17.8%,其中“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4.2%、22.8%和20.6%,走在了全省前列。

第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特色鲜明,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市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严格规划管理,特别是2007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以来,连续举办两次生态文明会议,提升了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过努力,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都比较好。

第三,城市建设发展快,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在加快老城区改造的同时,切实加强新区建设,特别是金阳新区的规划建设拓展了城市空间,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应急指挥和管理效能。有效开展“三创一办”工作,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树立和展示了的良好形象。

第四,大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城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着眼于解决束缚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城市道路、给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和建成了一批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7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5.44平方米提高到7.3平方米,达到国家规范指标;市域快速铁路网、城市轻轨也将在年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以及高雁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提高了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

第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市大力实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切实保障民生,每年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比重均占50%以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率先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建立城乡老人救助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与此同时,市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年,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40%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国中心城市竞相加快发展,市作为全省中心城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带动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经济总量还有待扩大。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排在西部省会城市的第7位,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低于昆明市29.3%、兰州市27.4%的水平。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有待增强。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3亿元,在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8位;占全省比重为24.9%,比排在第二位的遵义市仅高1.7个百分点。投资、消费拉动作用还有待提升。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省的32.1%和33.1%,在西部省会城市所占比重排位分别为第6位和第8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市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培育全省强大的经济增长极,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整体综合实力,奠定了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总记在工作时就明确指出,“市是我们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的经济建设搞得好,就能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市的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就能为全省提供新的经验;市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能够更快地实现根本好转,就能影响和带动全省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市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为全省各地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要继续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市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全省发展大局,只有市的加速发展才有全省的加速发展;只有支持市加速发展,切实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才能引领黔中经济区率先崛起,促进全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省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支持市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对市的支持力度,把市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市要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创优争先,赶超进位,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

省委认为,“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在这一时期,全省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希望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创优争先,赶超进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率先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加速、协调发展,率先实现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率先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发展,做到在“好”上补差距,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争取“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财政收入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过万亿元,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市重点要加快实现“四大突破”,强化“三大支撑”,作出“三大贡献”。

四大突破:

第一,要坚持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统筹上加快实现突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三农”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镇的吸纳能力和带动能力还不强。战同志讲,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我们要减少农民,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构建城镇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市“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明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75%,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坚持适度超前,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十二五”,着眼为“十三五”、“十四五”城市发展奠定较好基础,科学规划,确保2012年全面建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城市骨干路网,三至五年建成“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十二五”期间建成城市轻轨1号线和2号线一期,使轨道交通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推动城市扩容。二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大力推动主城区和功能片区的建设,推进县城、中心镇发展,加快形成梯次相连、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城镇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品质,凸显现代服务中心的地位。金阳新区要改变房地产一业独大格局,抓好商务中心区、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建设,为持续推动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往农村延伸,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实现村村通油路。要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向农业、农村延伸,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带动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涉农商贸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业,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要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中小城市发展,逐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教育培训、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市要从实际出发,改革户籍管理,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第二,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上加快实现突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实现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发展,扩大总量,带动就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工业的带动。2002年市就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2007年再次强调并实施这一战略,年上半年又召开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提出了“大调整、大开放”,实现工业大发展的要求。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强市认识是充分的,抓得是早的。就全省来讲,我们与其他省区市的差距,很重要的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同样,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差距,也主要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南宁市的77.9%、昆明市的49.5%。“十二五”期间,在全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形势下,希望市认真研究,好好谋划,选准方向,卓有成效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三次产业全面加速发展。市提出,要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并向2000亿元迈进。我认为这个目标是积极可行的,希望你们选准调整的路径,选准调整的突破点,把工业强市战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发展速度要加快

没有一定的速度,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把工业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去年市出台了振兴工业经济的意见,提出到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希望你们在此基础上,再加一把劲,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0%。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要做强

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特色优势,抓大促小,采取兼并重组、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以重点企业、知名品牌为龙头促进资源整合,在装备制造、建材、磷化工、煤化工、冶金、医药、烟草、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和一两个千亿元产值的行业。瞄准产业发展新方向,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加强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公共信息、法律援助、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和“孵化器”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三是产业链要延长

积极推进煤电、磷电、冶电联营,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实现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拓宽产业幅,形成一批资源深加工基地,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链、集聚区和产业基地。

四是发展要集聚、集约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走高效低耗、绿色低碳的园区经济发展路子。要加强麦架—沙文、小河—孟关等9个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项目落地,力争早日形成规模;加快南部花溪组团、东部龙洞堡组团的空港、大学城、湿地公园、专业性市场等项目建设,提升配套能力,使其快速成长为区域性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在发展园区经济中,要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引进管理人才和先进经验,携手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园区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

第三,要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上加快实现突破

作为省会城市,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业方面,要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向,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龙头带动、市场牵动、中介联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培育经纪人创办产销联合体,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在服务业方面,要坚持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按照发展提速、结构提升、业态丰富的要求,下大力加强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奥体中心等重大基础性项目建设,加快把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中国物流节点城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避暑城市和夏季会展名城,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要优化服务业结构,在强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产业支撑作用的同时,着力发展高档酒店、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高端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产业层次和城市竞争力。

第四,要坚持以生态化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在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上加快实现突破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市对外代表了省,省外客人首先是通过市来了解、认识、评价。市要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是要突出山水林城的城市生态景观特色。紧紧抓住国家编制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机遇,加强城市立体绿化和水体保护,使城市显山露水透绿,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要发掘和保护特色民俗、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的收集、研究、整理与恢复,做好城市文化的创新式修整复兴,形成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质。

二是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三是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把生态文化具体地渗透在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四是要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三创一办”活动,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以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市民素质、构建平安环境为重点,狠抓城市环卫建设,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打造一个洁净、文明、和谐的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顺利举办。

三大支撑:

第一,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抓手,以强劲的投资支撑发展

现阶段,在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加速发展要靠有效投入,加快转型要靠增量调整。要下大力扩大投资规模特别是产业投资规模。

一是要加强项目储备,依托大项目、大企业扩大投资

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建立重大项目库,拿出必要的财政资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或社会投资。对一些投资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要重点包装,重点推介。要引导大中型企业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改造,拓宽经营领域,实现规模扩张,带动投资增长。要建立重大项目投资协调机制,对各相关地方和部门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核准、土地、环评等方面的问题,使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扩大投资

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民生投资主要靠国家投资,而产业投资则要靠招商引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办的大事、实事,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带头狠抓落实,年初有部署、有任务,年终有考核、有奖惩,日积月累,使招商引资工作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当前,在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很多领域,央企有技术、资金、市场、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要选择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与央企对接,争取引进一大批央企到市进行投资开发。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有选择,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绝不能盲目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

三是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投融资平台扩大投资

扩大投资规模,需要整合国有资产,采取政府投资引导、市场化运作、银政企合作等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市已经在市政建设等领域搭建了一批投融资平台,希望你们认真总结和研究,再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步伐,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时,要加强对投融资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规范运作,健康运行。

第二,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支撑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要着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飞地工业”税收分配、目标考核等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工业集中布局。

二是要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非禁即允,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是要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来设立地区总部等各类功能性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市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无水港。以外都是“外”。要树立新的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鼓励企业把总部设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第三,坚持把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以良好的环境支撑发展

当前,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越好,发展越快,优化投资环境事关全局。特别是投资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不亚于交通、水利等硬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要像突破交通、水利“瓶颈”制约那样,狠下功夫,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着力打造两大环境。

一是下大力打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投资环境。在取消各种不合理涉企收费,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审批(核准)到办理各种证照手续,全程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精细化服务,早办、快办、办好。要建立优化投资环境责任制,按照属地和部门负责的原则,从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做起,层层负责,抓好落实,做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各级政府来推动和营造,需靠各级干部全方位的开放意识和高效服务。对所辖区域、所在部门、分管单位出现“吃拿卡要”、刁难投资者、影响投资形象的,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外,还要对相关领导进行问责。

二是下大力打造“创业、创新、创优”的干事环境。要坚持依法、按规定办事,保障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鼓励广大干部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于担待、敢于负责,不要事事请示,做太平官、当老好人。要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凡属权限范围内的事,就要放手去干、大胆去干。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未明文禁止的,都可以去做,不能事事等着上面“拿主意”、“下指令”。对干事创业的干部要支持、鼓励和爱护,对无所作为的干部要进行行政问责,做到人人都想干事创业、人人都去干事创业、人人都能干事创业。

在三个方面作出贡献:

第一,要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上多作贡献。年底,市常住半年人口396.8万人,而户籍人口是367.1万人。也就是说,市有29.7万常住半年以上未落户的外来人口。在这部分人口当中,有相当部分为省内的农村人口。对这些人口,只要他们自愿,而且符合条件,就应当把他们转为城市户口,让他们成为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使他们变成新市民和新的产业工人。

第二,要在为外来人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上多作贡献

市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和一些投资创业者,他们为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该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在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上,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随迁的子女都能够在流入地就近进入公办学校上学,既提高市未来的劳动力素质,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要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技术创新上多作贡献

市要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人才集中的优势,一方面切实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健全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项目,着力突破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传统产业改造的关键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成为全省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取成为我国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另一方面,要为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服务向各市(州、地)延伸,提高全省的教育水平、人力资源素质和科研能力,为全省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保障。

三、坚决放权、合理让利、搞好服务,全力支持市加快发展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是大势所趋。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省区研究制定了支持省会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收到了明显成效。我们也应下这样的决心,省直机关和市一起采取切实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大力支持市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制订了《关于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省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高度,从全局出发,确保把支持市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第一,要坚决放权,给予市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自

对于项目投资建设、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开发、价格管理、资质认定、证照办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属省级权限范围内的,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外,一律下放给市。对确需省里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提高办事效率,限时办理;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实行省市县三级联批。

第二,要合理让利,增强市资源调配能力

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的意见,在财政税收管理权限及分配、土地供应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对市给予了支持,省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给政策比给资金更重要,市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重点把政策用足、用活,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第三,要搞好服务,为市加快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