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生产许可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生产许可管理,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本通则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申请人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下统称食品)生产许可以及许可变更、延续等的审查工作。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包括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第三条 本通则应当与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审查细则)结合使用。使用地方特色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开展生产许可审查的,应当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
第四条 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应当以书面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为主要审查内容;对现场的核查,应当以申请材料与实际状况的一致性、合规性为主要审查内容。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有特别规定的,还应当遵守其规定。
第二章 材料审查
第六条 申请人应当具备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主体资格。申请人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食品生产许可受理权限,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
第七条 申请材料应当种类齐全、内容完整,符合法定形式和填写要求。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材料的份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确定,确保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掌握申请人申请许可的情况。
申请人委托他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第八条 申请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食品生产主要设备设施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许可,还应当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申请变更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申请书、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变更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声明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申请人声明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申请变更的,还应当就申请人变化事项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第十条 申请延续的,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延续申请书、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申请人生产条件是否发生变化的声明、延续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申请延续食品生产许可的,还应当就申请人变化事项提供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自查报告,以及相应的产品注册和备案文件。
第十一条 许可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技术审查机构(以下统称为审查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 审查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种类、数量、内容、填写方式以及复印材料与原件的符合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申请材料均须由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申请人公章。复印件应当由申请人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申请人公章。
第十三条 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打印,字迹应当清晰、工整,修改处应当签名并加盖申请人公章。申请书中各项内容填写完整、规范、准确。
申请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住所等填写内容应当与营业执照一致,所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类别应当在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内,且营业执照在有效期限内。
申证产品的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及品种明细应当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填写。
申请材料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应当完整。
第十四条 申请人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五条 申请人及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工作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未受到从业禁止。
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等图表清晰,生产场所、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合理、工艺流程符合审查细则和所执行标准规定的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应当按比例标注。
第十七条 许可机关发现申请人存在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申请材料经审查,按规定不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按规定程序由许可机关作出许可决定。许可机关决定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第十九条 下列情形,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一)申请生产许可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二)申请变更的,申请人声明其生产场所发生变迁,或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对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也应当就变化情况组织现场核查。
(三)申请延续的,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当组织对变化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四)申请变更、延续的,审查部门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内容、食品类别、与相关审查细则及执行标准要求相符情况进行核实的,应当组织现场核查。
(五)申请人的生产场所迁出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迁入地许可机关应当依照本通则的规定组织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六)申请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记录载明监督抽检不合格、监督检查不符合、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其他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的。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实施现场核查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现场核查
第二十条 审查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组成核查组,负责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核查,并将现场核查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及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核查组由符合要求的核查人员组成,不得少于2人。核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审查部门指定。
第二十二条 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应当派出监管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工作。观察员应当支持、配合并全程观察核查组的现场核查工作,但不作为核查组成员,不参与对申请人生产条件的评分及核查结论的判定。
观察员对现场核查程序、过程、结果有异议的,可在现场核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向许可机关报告。
第二十三条 核查组应当召开首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向申请人介绍核查目的、依据、内容、工作程序、核查人员及工作安排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时,应当依据《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中所列核查项目,采取核查现场、查阅文件、核对材料及询问相关人员等方法实施现场核查。
必要时,核查组可以对申请人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查考核。
第二十五条 核查组长应当召集核查人员对各自负责的核查项目的评分意见共同研究,汇总核查情况,形成初步核查意见,并与申请人进行沟通。
第二十六条 核查组对核查情况和申请人的反馈意见进行会商后,应当根据不同食品类别的现场核查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判定,并汇总评分结果,形成核查结论,填写《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核查组应当召开末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宣布核查结论,组织核查人员及申请人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申请人拒绝签名、盖章的,核查人员应当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注明情况。观察员应当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字确认。
第二十八条 参加首、末次会议人员应当包括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人、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核查组成员及观察员。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主要以许可准入和行政监管为抓手,许可环节是整个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基础,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准入工作,从来都是食品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5月起,按照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分批下放的要求,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承接全市二十四大类食品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工作,本文就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
食品监管;生产许可;简政放权;规范
一、背景
2013年4月17日,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调整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的通知》(闽质监食〔2013〕172号,以下简称《通知》),将福建省部分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发证权限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整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生产许可审批权限分批下放的要求,自2013年5月1日起,泉州市辖区内的粮食加工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等二十四大类食品企业的发换证工作都将由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放,下放企业数位居福建省各地市前列,涉及泉州市近70%约1200家的食品生产企业。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知》下发以后,原来由福建省质监局负责的发证环节、由福建省审查中心负责的的材料把关、证前抽查工作均由泉州市质监局承担,工作量明显增加。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华生同志十分关心该项工作,要求要尽最大努力承接好该项工作。为了做好承接工作,确保许可权限下放的衔接和顺利开展,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做好食品许可承接工作上做了非常多有益且富有成效的探索。
二、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一)内部培训,准备充分
为确保许可工作的顺利衔接,泉州市质监局一方面派专人赴福建省质监局统一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局之间的学习交流,尽快熟练掌握许可流程,并在科室内部开展头脑风暴、组织食品科以及市级审查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审查、检验、许可、证书送达等环节进行了全程模拟,梳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制定预防措施,切实提高了工作业务水平。同时,泉州市质监局还根据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提前配齐了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人员、设备、软件等方面妥善安排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提早介入,及时宣贯
为了让企业少走弯路,该局组织7个县(市)局及3个直属分局对各自辖区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相关产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许可调整范围、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等重点环节对许可工作进行专题宣贯。通过提早介入宣贯的形式,让辖区内相关企业提前知晓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相关新工作机制和办理流程,及时方便服务企业。同时,还将每一批次的食品生产许可情况的通报等有关资料在系统QQ交流群、局网站上及时公开,方便基层监管人员以及企业查阅。
(三)精简流程,提高效率
在福建省质监局为方便企业就近就地申请许可、对部分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下放之前,泉州市质监局坚持“关口要把严、标准不降低、服务要跟上、效率要提高”的工作原则,以提升服务质量、解决发展难题和改进监管方式为切入点,探索“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的常态化,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扎实有序地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工作。首先,对生产许可进行全方位梳理,逐条列出食品生产许可的各个流程、环节和时间受限;其次,进一步简化许可流程,受理方式、流程节点、办理期限、资料、审批权限等进行了全面的简化优化;再次,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提高服务效率。
(四)率先承诺,时限办结
泉州市质监局从贯彻泉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和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要求的高度出发,通过组织对食品生产企业办证流程的演示分析、整合改进及试运行,实施流程跟踪、预警和监控,尽可能实现流程最优设计。另外,抽调专人负责处理审查材料报送、报表审核、证书发放制定工作,确保下放后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各环节紧密衔接措施。再则,通过与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沟通,以全程环环紧扣、各环节全速办理的运行状态测算,最终设定了市级发证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承诺时限为27个工作日,并在泉州晚报等地方主流媒体、网站和行政服务中心告知企业,郑重向社会作出承诺。依据这一承诺时限,从受理到发证核定时间比下放前压缩了38%,较法定时限压缩了61%,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极大方便了相关企业的申证、换证等工作。
(五)严格许可,规范落实
按照福建省质监局生产许可审批权限分批下放的要求,泉州市质监局在稳步推进、规范有序承接省局许可权限下放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严格落实证前抽查制度,组织开展许可工作质量专项检查,推动许可工作更加规范实施,加大食品生产许可退出力度,定期清理、注销过期未换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确保泉州市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三、小结
总之,下放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有利于达到以许可促进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目标。而作为市级质监部门而言,应该有效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工作,不断探索在新的机制下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泉州市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工作不松、不断、不乱,力促全市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伯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2]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孙延峰.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4]赵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巴中日报,20100530(002)
笔者作为食品生产许可证国家注册审查员,在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时发现企业在填报申请材料时存在资料不齐全、失效或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在现场核查时才发现的话,将判定为严重不合格项目,导致不予行政许可的结论。因此,如何正确地填报《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材料是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首要任务。
1、发(换)证企业申报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填写方面的问题
(1)企业申报材料中的企业名称、地址与营业执照不一致。《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把申领生产许可证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合法经营的前置条件,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方可办理工商登记。因此,对新建立的食品生产企业在申报生产许可材料前,应当首先到工商管理部门预先核准企业名称,并取得生产经营场地合法使用证明(如:产权证明、经营登记备案的租赁合同、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 ,确定好企业名称及地址才能填报食品生产许可材料。在实施过程中就发现有企业刚领证,由于生产地址与当地行政区域划分不符,领不到营业执照,再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生产地址变更。耽误了食品生产加工时机。换证企业变更信息不完整,如第一次以第一分厂的名义领证,换证时以总公司名义领证,但没有说明二者的关系。
(2) 申报单元及产品类别的分类错误或没完全按照审查细则顺序填写。有的企业对产品工艺不了解,产品实施细则研究不透彻导致申报的单元与类别完全不符合细则内容。要研究产品实施细则、对照工艺流程,还要查找相关的产品标准进行分类。
(3) 缺少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必备生产设备或检验设备,必备生产设备或检验设备的精度等级标注不准确或未达到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有的设备超过检定有效截止期。应建立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台帐,及时掌握设备检定有效期,防止非预期使用。填报设备表格时,按相应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的顺序结合实际的工艺流程进行填写,精度等级应符合细则规定,或产品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
(4) 申报原材料内容不齐全,未包括送检产品配料成分。原材料执行标准错误或过期;有些原材料使用的是卫生标准而不是产品标准。应关注标准的现行有效性;执行企业标准的产品,一般可按照企业标准中所述原辅料填写。来源于国外的原辅料需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合格证明复印件。畜禽肉等应经兽医卫生检验检疫并提供合格证明,猪肉等需提供生猪定点屠宰证;复配(合)添加剂要展开,并关注复配(合)成分是否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能添加入该产品。食品添加剂焦糖色需标注加工方式。原材料提供企业名称及生产许可证编号要正确,要有需要的获证内容。
(5) 关键控制点在工艺流程图上未标注关键设备及参数。可以参照细则中所述关键控制环节确定关键设备及参数。
1.2 申报材料与所附资料不符合要求
(1) 申请材料内容不完整。分装企业需要附供方QS 证的没有附QS 证复印件或附上已过期的生产许可证书复印件,或所附的证书获证范围不符合要求,食品企业申领分装证书,提供原料供方也是分装资质。
(2) 企业标准中检验项目与申报产品实施细则规定的检验项目不一致,缺少项目或标准中指标不符合细则要求。在填报申请材料时需对照产品细则中发证检验项目以及企业标准要求及时修改标准。
1.3 同一个企业不同单元上报材料没有按一个单元一套材料上报;同一个企业同产品类别不同品种或加工方式没有按一套材料上报。
1.4 企业平面图生产场所各功能间标注不清楚,例如不在一个平面上原辅料库、化验室不标注。
2、变更申请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 获证企业单纯企业名称变更或行政区域调整导致企业生产地址名称变化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并附变更前后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工商变更证明原件、并提供原获证证书原件、复印件。
(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增加新种类产品或申证单元产品变更,检验方式、设备有变化或生产设备、工艺有重大变化,以及企业迁址、扩建变更申请,均需要进行现场核查。因此,除按首次申请材料要求申报外,还需增加变更申请表。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装订在申请书的首页。
3、食品生产许可资料填报过程应注意的政策事项
3.1 产业政策事项生产糖、味精、白酒的1999 年9 月1 日后的新建企业不予受理; 净含量为125ml 以下含125ml的碳酸饮料的生产能力小于100 瓶每分钟的不予受理。
3.2 生产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企业须附上取水证、采矿证、水源评价报告和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等复印件。生产饮用天然泉水的企业须附上取水证复印件。生产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泉水的企业的年需求量不能超过取水证取水量。
3.3 药食同源食品企业应根据卫生部《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药两用的物质,可以作为食品的原料或配料在食品中使用,但不得宣传、标注治疗功效。食品生产企业禁止使用药品名称或可能引起消费者误以为是药品的名称命名食品。“健字号”的胶囊、口服液、片剂、冲剂等产品暂不纳入市场准入发证范围,卫生部已有批复按新资源、普通食品管理的除外。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切实加强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扶优治劣,科学管理,引导、推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走规范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群众安全、放心、方便消费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加大引导、扶持、监管和整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小作坊,积极帮扶具备一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证照,整合做大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违规生产加工企业。通过整治,确保全市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使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明显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生产加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力争到2012年,基本消除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现象。
三、主要任务
1、普查摸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据库。市质监局要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普查建档,并对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2、因地制宜,确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小作坊产品目录。市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帮扶和督促目前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对持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但暂时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采用传统工艺(方法)生产加工本地居(村)民依赖程度较高的传统低风险食品的小作坊,市政府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并允许暂时存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目录,并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生产列入目录食品、满足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经市政府批准后,允许暂时存在,其产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所在镇级行政区域,不得进入商场、超市等渠道销售。
3、分类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定目标,拟定工作方案,集中一年左右时间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对证照齐全的小作坊,重点检查其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卫生条件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绝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食品卫生许可要求的,或故意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的,有关部门依法收回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对以现做现卖、流动制作等形式在餐饮业、超市、食堂、自由市场等场所生产加工食品并当场出售的行为要加强监管,对那些经帮扶仍达不到卫生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坚决予以取缔。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其生产加工的产品列入市政府制定的允许暂时存在的产品目录,暂时达不到食品市场准入条件的少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督促其进行条件改造、实行公开承诺。对符合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的,由市质监局报市政府批准后,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品种和销售范围进行生产经营;超出规定的品种和销售范围的,仍按无证生产查处。对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关部门要引导、督促、帮助其领取证照;拒不申领证照,或确实不具备领取证照条件的,要依法取缔。
4、打扶结合,探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新机制。市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模经营。通过“专业合作、龙头带动、协会推动、股份联合、区域集中”等方式,逐步建立体现区域特色的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帮扶经整合后具备相应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用原料等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精神,高度重视小作坊监管和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有效开展监管和整治工作,在政策措施上予以支持,在专项经费上给予保障,在整治难点上取得突破,切实解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监管和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镇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镇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以镇村、街道为基础,实行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与基层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队伍协同监管的综合管理机制,不断扩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覆盖面,提高有效性。
2、加强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和整治合力。市卫生局负责监管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查处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以及取得卫生许可证、有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的小作坊。市工商局负责监管取得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查处已领取卫生许可证、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以及取得营业执照、有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的小作坊。市质监局负责监管取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查处应取得而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以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有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的小作坊,对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允许暂时存在的小作坊的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也要严肃查处。市食药安办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监管和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扎扎实实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和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属于其他监管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有权处理的部门应立即处理,不得推诿。
关键词:小微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审查
中图分类号:F27;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食品质量安全是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2009年2月28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目前,已有28大类食品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范畴。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上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存在大量的小微食品生产企业。随着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新制度的出台,一些小微食品生产企业面临着是否退出食品生产行业的两难选择。
一、小微食品生产企业现状
1.企业规模小
小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多由作坊生产发展起来,以传统的家庭模式为主要生产方式,家庭成员为主要工作人员,沿袭着规模小,人员结构简单,技术力量不足,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发展模式。
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小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部分是以手工加工方式为主,企业管理者文化层次较低,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居多,对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质量意识淡薄,主体责任感差。从业人员工作岗位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工作习惯随意。
3.生产条件较差
小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多生产厂房小,功能分区混乱。加工设备简陋,使用时间长,维护保养不足。一些小微企业还一直沿袭着以往家庭生产的模式,生活生产不分离,厂区环境脏乱。
二、获得生产许可应满足的条件
早在2004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国已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及审查细则。审查通则及审查细则从环境卫生、生产资源、原辅材料、生产加工、产品、人员、检验、包装及标签标识、贮运、质量管理等方面详细规定了取得或拟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国家质检总局与2010年4月7日公布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一)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三)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合理的设备布局、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四)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五)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培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等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对生产食品有其他要求的,应当符合该要求。
三、小微企业如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1.提出申请
拟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生产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资格证明复印件;(三)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四)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和生产加工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五)食品生产设备、设施清单;(六)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局图;(七)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名单;(八)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本;(九)产品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企业标准的,须提供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十)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所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合法、有效。
2.迎接现场核查
许可机关受理食品企业提出的许可申请后,将指派二至四名核查人员组成核查组到申请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核查组将依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和相应的审查细则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对照性核查。核查分质量管理职责、企业场所要求、生产资源提供、采购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6个部分,共42个核查项目,其中车间要求、生产布局、生产设备、设备清洗、企业标准、采购验证、质量控制、检验设备为重点项目,企业应根据核查表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不合格项整改
核查组现场核查结束,将对企业现场生产条件给出是否符合的核查结论,并将在企业查出的不合格项填写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合格项改进表》中,被核查企业应当针对核查组提出的意见尽快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4.送样检验
现场核查合格的企业,核查组将对企业成品库内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许可抽样检验。生产企业应将所抽取的样品妥善保存,并与规定时间内送至具有相应检验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检验。
四、小微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注意事项
1.增强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
通过媒体、网络、参加培训班以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管活动,及时了解食品行业的动态,学习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注重和同行,尤其是和大企业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屏除落后的生产观念,建立正确的主体责任意识。
2.把好原辅材料验收关
小微食品生产企业缺少对原辅材料进行全项目检验的手段,为保障食品安全,达到准入制度的要求,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应注重原辅材料的验收工作。食品生产加工所用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食品原辅料生产食品。以未经加工的农、渔产品为原料时,应选用新鲜、质地优良的原料,避免腐坏变质原料的掺入。以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为原料时,应向供方索要所购产品的有效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合格检验报告等。涉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应注意生产许可证副本明细中是否涵盖该产品品种。
3.注重生产资源和环境卫生
小微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虽小,但也必须具备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生产设施、生产设备以及原料处理、生产加工、原料与成品贮存等场所。使用特殊设备生产加工食品的,还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企业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企业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5米以外。厂区内牢记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排污沟渠也应为密闭式,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企业厂区、生产加工车间、原辅材料与成品库房、贮运工具的卫生条件和企业环保措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4.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
小微食品企业因规模小,场地限制等原因,容易发生原料与半成品、成品的混合堆放,造成原料与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污染,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生产过程。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应当科学、合理。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或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5.重视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所有企业应当进行生产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容易南发生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的情况,因此出厂检验尤为重要。出厂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准确、及时地出厂检验,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的同时,降低企业的风险。
五、小结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势在必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选用产品时也注重产品是否取得生产许可。小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应从质量管理、企业场所、生产资源、采购质量、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多方面进行提高,达到食品生产许可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