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展望报告

互联网展望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展望报告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第1篇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建功介绍,陕西网民对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大幅上升,从2009年的72.5%增长至2010年的81.9%,一举超越2010年网络音乐79.2%的使用率,成为陕西省网民的第一大互联网应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陕西网民对于互联网上信息的需求度和依赖度正在逐步增长,并且让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大幅提升。

搜索引擎凭优越性占据互联网庞大市场

研究员曹磊表示,近年来,搜索引擎由于在商业模式上具有的优越性,占据了互联网领域的庞大市场。“搜索引擎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但是这其中也包含着某种危机和挑战”。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按层级将站点分类”、“图书分类法”为核心的雅虎诞生之初,也一度实现了对市场的绝对占有。“但不久后,谷歌依靠一个简单的输入框,便彻底打破了这样的格局,将互联网由‘门户时代’带入了‘搜索时代’。”曹磊说。

搜索引擎是一个系统,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所需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互联网出现到现今,信息量可以说成密指数的增长,大量信息就像Google的原本含义一样“1的后面跟着100个0”,这个数比宇宙所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总和还要大。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怎么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呢?搜索引擎就像一只神奇的手,从杂乱的信息中抽出一条清晰的检索路径。

2010年4月12日,艾瑞咨询的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339.0亿美元。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69.6亿元,相比2008年的50.3亿元年同比增长38.5%。

Google依旧领跑全球搜索引擎市场

数据显示,在目前全球的搜索引擎市场中,Google全球占了82.8%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搜索引擎市场,雅虎全球则以6.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而百度再次击败Bing位居第三。另外,google、雅虎、百度、必应四大搜索引擎在五月份占了98.02%的市场,可见这四大搜索引擎已然成为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主流产品。

自2011年1月份以来,谷歌全球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滑,到5月份已下滑至82.80%。而另一方面,百度的市场走向良好,其市场份额一直以稳步上升的趋势发展,到5月份,百度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4.89%。近期从中国搜索类网站统计排名中了解到,百度以绝对的优势排名国内搜索引擎第一,其用户覆盖数达到了104200。

对比百度和必应5个月的数据我们发现,在2月份的时候,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和必应的很接近,只相差了0.09%。而从3月份开始,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赶超必应,到五月份,已超过必应0.98%。

另外,雅虎全球的市场份额则有起有落,1月份至3月份,雅虎所占市场份额一直在减少,而到了4月份的时候有了一次回升,到5月份,雅虎的份额已升至6.42%。

总体来看,Google全球的市场份额虽然一直在下滑,但依旧是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中的领跑者。另一方面,相比雅虎的起落,百度在全球搜索市场发展趋势良好,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未来搜索引擎应寻求个性化发展方向

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盘古搜索引擎的展台,现场的工作人员打开相关新闻查询频道,随意查找了一条热门新闻。瞬间,界面在呈现出查询结果的同时,右下方还出现了一个“发送至手机”的链接选项。据工作人员介绍,“点开这条链接,只要输入您的手机号,网页就会自动将新闻摘要和相关网址免费发送到手机里。”

“有了这样的个性化功能,用户便可以逐渐摆脱电脑查询对地点、环境要求带来的束缚。实现了任意空间、多种方式、自由随心获得信息的服务。未来,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个性化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搜索引擎也一定会遭遇新的挑战者。”研究员曹磊说。

分析师方盈芝表示,除了当下发展迅猛的社交网站之外,传统搜索引擎的最大挑战者就是以即时搜索为代表的搜索新势力。“新的信息整合方法,是以‘技术加网民习惯’为特点的新模式。再加上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会对原有市场份额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曹磊介绍,“网络搜索引擎针对人性化提出的改进,必然会为传统搜索引擎发展开辟出新空间。使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单纯的搜索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网民的需求了,因而需要更加完美的整合方式出现,满足用户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垂直搜索、聚类搜索以及社交搜索等个性化应用应该成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文/唐隆辉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第2篇

从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网民地理分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网民分布的东西部鸿沟依然很大。占全目41.26%的东部人口对应了全国62.10%的网民比例,和第三季度基本持平,东部地区网民比例远高于相应的人口比例。中部31.7%的人口对应了22.06的网民比例,比第三季度的21.21%有小幅增长。西部27.04%的人口只对应了15.84%的网民比例,比第三季度的16.25%有小幅的减少。中西部地区网民比例远低于相应的人口比例。

2012年第四季度,广东省网民的访问占比最高,占到全国的14 .25%,其次是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所占比例分别为7.5 g%、7.42%、6 .62%和5.98%。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辽宁、天津等八个省市的网民比例要高于其人口比例,这说明这些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旅游、人力资源、社交网络、视频、游戏、政府网站、企业官网、彩票等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的网民地理分布也表现出同样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高度集中。占40%人口的东部地区使用了60%多的互联网服务。

2012年第四季度,社交网站的网民日均到达率最高,为62 52%,比三季度有所增长,这意味着日到达网民中有超过60%的网民当天至少访问过一次社交网站。电子商务、视频、游戏、旅游、入力资源和彩票网站的网民日均到达率分别为33 .32%、32.54%、17 3 1%、4.47%、

2.97%和381%。对比第三季度的数据,各类应用服务的日均到达率大部分都有所上升。

网民访问时间分布比较稳定,对比第三季度,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网民的访问时间分布变化不大。对于日访问时间分布来说,全天访问量的最低点在4:00至5:00之间,最高峰在20:00至21:00之间,中午12:00至13:00之间有一个小高峰,下午14:00至16:00之间有一个小的低谷。总体来看,凌晨0:00至早上8:00,整体网民的访问量低于全天的平均水平,8:00以后一直到晚上24:00,整体网民的访问量一直保持在均值之上。和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的网民日访问时间分布基本不变,只是晚高峰提前了一个小时。工作日和周末的网民访问时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周末白天的网民访问量略高于工作日,晚间则低。对于不同的应用服务,网民的访问时段会有所差异,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分布规律。

对于各类B2C电子商务,东部地区的用户占到了全部的60%以上,中西部地区用户的占比不足40%。有个别领域的B2C电子商务,东部地区酌网民占到了70%以上。对于B2B电子商务,来自广东地区的网民占了18.52%,该地区的B2B电子商务活跃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六个地区的B2B电子商务网站网民累计达到了52.57%,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多。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第3篇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

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与此同时,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增速超过整体网民。

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2010年上半年,大部分网络应用在网民中更加普及,各类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上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社交网站、网络文学和搜索引擎用户增长也较快。

第一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与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关。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市场主体,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以来,互联网发展政策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新技术加快应用,推动了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

1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1.9%2。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2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宏观经济和通信行业的持续向好,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技术开发、产品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2 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的需求增长。2010年以来,网络媒体在社会传播中趋于主流化,微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在资讯传播中的优势凸显,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参与,互联网向社会各界加速渗透。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企业更加重视网络营销,加快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洽商和合作的步伐,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

3 政策推动相关技术应用的步伐。2009年1月,政府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势头。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着三网融合方案和试点城市相继确定,未来将有助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逐步降低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推动了互联网向不同群体渗透。

(二)宽带网民规模

2010年上半年,我国宽带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0年1~5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979.2万户,达到11301.7万户,而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168.8万户。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宽带用户规模的增长。截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1%,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虽然我国宽带网民的绝对规模在增长,但其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规模增速过快所致。截至2010年6月,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增加到4914万人,较2009年底增长1842万人,占整体网民的比重提高到11.7%。

同时,“宽带不宽”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Akamai5公司的报告数据计算,我国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ps,接人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

(三)手机网民规模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6月,手机网民用户达2.7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都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去年和前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攀升;但是相比去年下半年,手机网民增幅出现了一定滑落。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季节性下滑。查看历年数据,下半年的手机网民增幅一般都高于上半年,据推测这可能和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有关。各大电信运营商下半年会密集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其中包括手机上网资费、终端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这些利好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手机上网行为的普及。二是和3G商用有关。虽然3G是在2009年年初宣布正式商用,但实际上运营商密集推广主要是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这也极大地促进了2009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网民超高速的增长态势。但3G商用对于手机上网服务的普及更多是停留在营销层面上的,受终端、网络、资费等方面的限制,3G网民还未成为手机上网网民增长的主要推力。2010年伴随3G概念的逐渐淡化,3G及移动互联网的宣传力度的减小,网民增幅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二、网民结构特征

(一)性别结构

目前,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8:45.2,男性群体占比高出女性近10个百分点,女性互联网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二)年龄结构

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门槛降低,网络渗透的重点从低龄群体逐步转向中高龄群体所致。

(三)学历结构

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截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整体网民的27.5%和9.2%,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

(四)职业结构

分职业看,网民中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林牧渔劳动者等群体占比上升较快,无业/下岗/失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产业服务业工人等职业占比在下降。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

(五)收入结构

互联网进一步向低收入者覆盖。与2009年底相比,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从18%上升到20.5%,月收入在

1501--2000的网民群体占比也有所上升。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有所下降。

(六)城乡结构

截至2010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人,占整体网民的27.4%,上半年增幅为7.7%;城镇网民规模达到30492万人,占比72.6%,上半年增幅为10%。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人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增幅小于城镇地区。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三网融合方案已经获得通过,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广,这将会对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未来农村网民规模有望加快增长。

第二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一、基础资源概述

截至2010年6月。我国IPv4地址达到2.5亿,半年增幅7.7%。作为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IPv4地址资源正临近枯竭,互联网向IPv6网络的过渡势在必行。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1121万,其中CN域名725万。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从80%降至64.7%。与此同时,COM域名增加53.5万,比重从16.6%提升至29.6%。网站数量下降到279万个,CN下网站为205万个,占网站整体的73.7%。国际出口带宽达到998,217Mbps,半年增长15.2%。

二、IP地址

截至2010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5亿,落后于4.2亿网民的需求。目前,我国IPv6地址达到395块/326,较去年年底增长332块/32,在全球排名第13位。预计全球IPv4地址最快将在2011年8月耗尽,向IPv6地址过渡是大势所趋,中国进行大规模IPv6网络部署势在必行。

三、域名

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1121万,其中CN域名725万。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从80%降至64.7%。与此同时,COM域名增加53.5万,比重从16.6%提升至29.6%。

四、网站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减少到279万个,降幅13.7%。

2010年上半年,全球互联网站点数都在下降,中国网站数同步下滑。根据Netcraft的统计,2010年上半年全球互联网站点数减少2700万个,降幅达到11.5%。网站托管服务到期终止,是站点总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2010年中达到998,217Mbps,半年增长率为15.2%。

第三章 网络应用行为

一、网民网络应用行为

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2010年上半年,大部分网络应用在网民中更加普及,各类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社交网站、网络文学和搜索引擎用户数量增长也较快。电子商务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娱乐社交类应用的较快增长,与我国互联网发展特点有关。我国电脑网民宽带普及率接近100%,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一半左右,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呈普及化趋势。互联网作为全面的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常规来源,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商务交易的便捷渠道。

从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交易四类网络应用的变化来看,商务类应用发展仍然最为突出。截至2010年6月,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29.9%,增速在各类应用中排名前三。网络购物在主要网络应用中排名提升一位,使用率超过了论坛/BBS。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使用率有增有减。社交网站、即时通信使用率增长较快,半年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9.6%和11.7%。电子邮件和博客应用的用户绝对规模虽在增加,但使用率却略微下浮。网络娱乐应用继续发展,其中网络音乐使用率仍居所有应用首位。网络视频结束近1年来的下降,使用率首次上升,达到63.2%。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较快,半年增幅分别为15.7%和11.9%。

(一)信息获取

1 搜索引擎。2010年上半年,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增长了3个百分点,达76.3%;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3.2亿人,半年内增长3912万人,增幅达13.9%。从2009年开始,搜索引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上半年,一方面,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频率增加,生活中各种信息的获取更多地诉求于互联网和搜索引擎。

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提升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人口的地位。国内各搜索引擎厂商服务更加多元化,增加了浏览器、输入法、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不同领域的投入;同时,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助推了国内实时搜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搜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的精准性和营销效果评估方面的挖掘,大大提升了网络媒体的营销价值。

2 网络新闻。截至2010年6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8.5%,用户规模达3.3亿人,半年内增长2201万人,增幅7.2%。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渗透,使网络媒体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伴随着网民上网时间的不断增长,互联网的粘性不断增强,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快速提升。网络媒体快速发展使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加快了向数字化媒体转移的步伐。同时,随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的逐渐成熟和优化,网民中的主体人群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主体,互联网在社会舆论、经济发展、文化创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网络媒体的价值也正在经历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过程。

(二)商务交易

1 网络购物。截至2010年6月,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2亿,使用率提升至33.8%,上浮了5.7个百分点,半年用户增幅达31.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较快增长,显示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趋向常态化,网络零售业务日常化,网络购物市场主体日益强大。同时,2010年上半年,网络购物市场涌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和机遇。首先,团购模式的兴起,显现出区域性电子商务服务发展的势头;其二,购物网站向手机平台平移,移动电子商务紧密布局;其三,B2C模式主流化发展,网络购物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等,其四,购物网站加快自建物流或合作提供物流的步伐,积极主动夯实线下服务基础。另外,随着免运费价格战再次打响,通过媒体宣传和促销活动使网络购物加速向社会大众

渗透。

2 网上支付。目前,我国网络支付的使用率为30.5%,用户规模达12810万,半年增长36.2%,仍然是用户增速最快的网络应用。网上支付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网络购物增长迅速,拉动网上支付快速增长。网络购物规模半年内增加3396万人,而网络购物用户中网上支付用户比例高达72.8%。二是网上支付的支持范围更加广泛。在种类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支付企业开通网上支付水电煤等费用的服务;在地域上,不仅一线城市,大量二三线城市也在拓展网上支付方式。三是企业间网上支付应用更加广泛。企业信息化程度更加深入、软硬件设施升级等都加速了企业信息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间资金流通趋向于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

3 旅行预订。我国旅行预订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截至2010年6月,旅游预订的使用率为8.6%,用户规模达到3612万人,半年增长19.4%。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旅行预订的用户群体在不断增大,同时,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进入在线旅行预订行业的脚步也在加快。2010年上半年,国内旅行预订网站开始纷纷入驻手机终端,推出了手机预订功能,开通手机网站实现酒店和机票预订服务的功能。从旅行预订的用户端看,手机旅行预订的潜在用户群体庞大。手机网民中旅行预订用户覆盖率较高,旅行预订产品标准化适宜手机平台展示,因此未来旅行预订还将迎来较快的增长。

(三)交流沟通

1 即时通信。截至2010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04亿人,使用率达72.4%。与2009年末相比,即时通信使用率有所回升,这与移动即时通信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目前,只用手机使用即时通信的用户占到8.5%,规模达到2585万人。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移动即时通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一些上网条件较差的地区和人群,作用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免费”的通信服务,即时通信的价格优势与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方便性结合,必然会提升用户对其的使用意愿。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即时通信还将保持增长,而对于PC端即时通信而言,其依然要面对来自交友网站的威胁。

目前,即时通信用户中有47.5%为重合用户,即在电脑和手机两类终端使用即时通信。用手机上即时通信的用户,占即时通信用户的56%。只在电脑上使用的用户占44%,只在手机上使用的为8.5%。

2 博客。截至2010年6月,我国使用博客的用户规模扩大到2.31亿,增幅为4.5%。与其他互联网服务相比增幅较小,这主要由于博客性质所决定。对于新网民而言,博客更多的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对于互联网入口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社交网站在功能上与博客存在交集,因此,社交网站的快速增长也影响了博客使用。

从发展形势分析,博客的媒体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博客发展初期主要以个人展示为主,而随着机构、名人的博客影响力越来越大,博客的信息传播也将从以往主要以个人信息对少数人共享转换到个人信息对多数人共享的状态,使其具有了规模性。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自媒体趋势将愈加明显,而博客以及微博客也籽成为自媒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3 社交网站。截至2010年6月,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规模达到2.1亿户,使用率为50.1%。半年新增用户3455万,增幅达19.6%。社交网站的高速发展与其特性存在很大关系。首先,社交网站可以认为是互联网服务的综合体,其可以提供博客、论坛、视频、游戏等多种互联网服务,加之多数信息都是经过“二次过滤”,即已经经过了好友的信息筛选,因此信息质量较高,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社交网站的信息多为朋友间提供,对于朋友的关注加大了用户对于社交网站的使用粘合度-最后,社交网站是以SNS社会人际交往理论为基础的,这种社会交往的需求帮助其可以在广泛的群体传播,发展用户基础较好。可以预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站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提升。社交网站用户中,使用电脑和手机两类终端的重合用户达到39.1%。由于手机上网的随时性和随身行,使用手机上社交网站的用户有9827万,占社交网站用户总数的46.7%。

(四)网络娱乐

1 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继续增长,达到2.96亿人,新增3156万人,较2009年末增长11.9%。网络游戏在网络娱乐应用中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68.9%攀升至目前的70.5%。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增速继续放缓,游戏类型细分和产品品质提升成为行业关注重点。从游戏用户的增长率分析,游戏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仅为11.9%,为近五年最低增幅。较低的用户增长率意味着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趋向饱和,这也将推动整体网络游戏行业的转型。首先,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细分,这种细分一方面是游戏产品的细分,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运营产品,提升产品针对性;另一方面则是区域市场细分,在一线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形势下,二三线地区存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中国网络游戏产品向品质竞争层面转换,网络游戏在游戏选择以及使用上趋于深入,从而推动中国网络游戏从数量到质量上的提升;最后,用户增长缓慢、监管政策收紧以及产品同质化特征导致中小厂商发展形势更为恶劣,未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将进一步集中,中小厂商淘汰形势将愈加严峻。

2 网络文学。截至2010年6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4.8%,用户规模达1.88亿,较2009年底增长15.7%,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推进是促使网络文学用户快速增长的主动力。2010年,网络文学商业化运作的步伐加快,文学网站通过增加投资金额、加大宣传力度、打击侵权盗版等措施,调动作者创作热情,丰富文学作品内容,从而吸引用户的广泛参与;同时,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商开始介入网络文学市场,为网络文学开拓新的传播渠道,使网络文学覆盖到更多用户。其次,3G时代手机网民的增长,以及用户对无线内容的庞大需求,拉动了手机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起到推动作用。第三,电子阅读器、PSP等阅读终端的技术升级和不断普及,丰富了网络文学的传播载体,将网络文学应用推送到更大范围的用户群。

目前,有36.4%的网络文学用户只在电脑上在线/下载看网络文学作品,只在手机上在线/下载看网络文学作品的也有30.7%。这说明网络文学用户群体在电脑和手机两类终端使用上较为分化。

3 网络视频。目前,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62.6%上升到63.2%。网络视频结束了去年用户下滑的局面,使用率开始缓慢上升。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新增用户2500万,增幅达10.4%。经过2008~2009年视频行业的清理整顿后,国内视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走向规范有序;在市场环境优化的基础上,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视频呈

现平稳增长趋势,拥有更广泛的用户覆盖面,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同时,视频网站营销手段不断创新,广告主对视频网站营销的认同度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重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但是,也对网络视频的带宽服务能力和内容制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安全和信任环境

2010年上半年,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遇到该类不安全事件的网民规模达到2.5亿人。

2010年上半年,有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网络安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国网民深层次的网络应用发展。

调查发现:89.2%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访问假冒网站;而他们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86.9%的人会选择退出交易。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第四章 手机上网行为分析

一、手机上网应用行为

2010年上半年,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渗透率最高的应用,渗透率达到61.5%。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成因:首先,即时通信工具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极高的用户粘性保证了手机即时聊天的需求存在。此外,目前由于即时通信工具的极强吸引力,各手机制造商都将其作为标准软件内置在手机中,这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提高了用户使用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可能。其次,手机搜索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达到48.4%。由于手机浏览性能、输入效率较差,手机网民更习惯利用统一的人口进入各类内容页面。因此,搜索导航类应用继续保持用户渗透率的领军地位。手机社交网站的渗透率在2010年上半年增长较快,达到了35.5%,展现出较好的成长势头。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目前已经在传统互联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机互联网一直是在模仿、借鉴传统互联网,因此整体发展慢于传统互联网。未来,手机上的社交化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从内容方面看,手机上网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娱乐休闲类应用,音乐、文学、游戏、视频等应用都在渗透率中排名靠前;而手机邮件、支付等应用渗透率较低。这是由于,手机网民总体上并不是集中在中高端商务人群,普通民众才是手机网民的主体,手机目前更多还倾向于娱乐终端。

二、手机网民结构特征

(一)性别结构

与2009年末相比,手机网民中男性占比小幅上升,达到57.1%,这与整体网民性别结构的变动趋势一致,但男性用户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大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用户占比。在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上,男性群体的优势更为明显。

(二)年龄结构

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年龄向成熟化方向发展。手机网民中30~49岁占比显著提升,增加了3.7个百分点,10~19岁手机网民占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三)学历结构

与整体网民的学历结构相比,手机网民学历偏低。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群体学历结构在提升。中小学及以下学历手机网民的比例显著下降,初中及以上各学历层次的网民比例均有所上升。

(四)职业结构

与2009年底相比,除了产业服务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无业人员占比下降外,手机网民中其他职业类型群体占比均有所上升。在手机上网和电脑上网用户融合趋势下,手机上网不断向各个群体渗透。

(五)收入结构

由于手机网民中职业结构分化,手机网民的收入结构也出现变化。截至2010年6月,手机阿民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比提升到21.9%,月收入在3001~8000元的手机网民提升到12.9%。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第4篇

经过研读,该报告基本上反映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三大电信运营商生存状态和未来趋势。目前,中电信和中联通逐渐占据了3G以及终端优势,在蚕食中移动用户,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中移动昔日辉煌不再,处境不妙。

其一,中联通拥有全球最快WCDMA网络。中国联通每月新增加300万用户,在3G运营方面独领。再加上率先引入了苹果iphone,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再胜出一筹。今天,微博、微信、米聊以及移动应用商店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的,手机上网体验成为运营商取胜法宝。中联通独占Android系统终端先机,成功实现了抢跑。相比之下,中国电信此前一直受困于终端

,但是如今引入了苹果,成功地搭建国产智能手机产业链,卸下了包袱。在最全面3G网络覆盖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地正吞噬着中国移动的农村市场。

其二,2G网络接入占比最高但呈下降趋势,。这是未来3年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的趋势。中国移动2G用户在6亿以上,中国联通在1.5亿以上。自2011年以来,全球通转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非常普遍,这让中国移动苦不堪言。尽管通过资费下调等手段,但是收效甚微。疯狂畅游在互联网上的人们,对于网络速度的追求,对于手机应用体验的苛刻,已经让中

移动无法挽留。而中国联通的2G网络也止步不前,急剧下滑。不难预测,而在4G拍照发放之前,随着手机网民的大幅度增加,用户蚂蚁搬家似的转网现象就一直伴随着。

其三,Android和iOS用户变化背后是谷歌和苹果两大阵营的较量。估计苹果以iphone、ipad销量已过亿,占据着据对优势。但是,Android以开放性的姿态,遍地开花。两大操

作系统阵营统治着终端江湖,让其它操作系统相形见绌,包括了曾经辉煌一时的诺基亚塞班。中国出现了ophone、沃phone等自主创新系统,但是仍然没有浮出水面。由于生态链的因素,未来可能3年,这种局面将难以打破。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一旦与苹果合作不成功,4G牌照难产,其产业链将再次萎靡。

首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移动拥有近7亿移动用户,眼下日进3亿人民币,在2G市场有着完善的运营体系。2G信号是三大运营商覆盖最为广泛,在资费套餐方面有着巨大下调空间,因此,仍然牢牢掌握着农村市场份额。在城市以及高端用户方面,尽管没有和苹果签约,但是仍然发展1500万iphone用户。尽管内部管理危机重重,腐败阴云密布,

但是,精英人才占据绝对优势。尽管TD信号并不给给力,但是如果能够抓住TD-LTE这张王牌,和苹果达成协议,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次,暂时占具优势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并没有实现全面超越。中国联通在运作3G之后,服务大有改观,但是,由于和中国移动在用户方面差距较大,亏损严重,降低资费空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第5篇

1月19日,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达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

以下为为您带来的[报告下载]

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升至66.2%。·宽带网民规模为4.5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攀升至41.8%。初中学历网民占比从26.8%提升到32.8%。·89.2%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学校上网的网民分别有35.7%、33.7%和23.2%,还有16.1%的网民在公共场所上网。· 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有78.4%,仍然居于首位。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6.2%和45.7%。·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 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网站数量下降到191万个,.CN下网站为113万个,占网站整体的59.5%。· 全国平均网络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各省中河南、湖南和河北的连接速度排名前三。·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1.9%,用户规模3.75亿,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全年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45.8%和48.2%。·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2,2.4,0.5个百分点·微博客和团购的用户数已初具规模,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在网民中占13.8%;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875万,在网民中占4.1%。·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仍位居首位,达到67.7%;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分别以59.9%和56.6%的使用率分别排名二、三。·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较2009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较2009年降低9.7个百分点。(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