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面对首钢即将压产搬迁的紧迫形势,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发展任务。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比重由32%提高到36%,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2.9亿元,同比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14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0030元,同比增长11%。

二、狠抓重点功能区建设,"一二三六"产业发展新格局初现端倪。

区委、区政府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积极谋划《CRD建设行动规划》,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产业载体建设为重点,"一个科技园区、两个休闲旅游区、三个产业基地、六个商务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初现端倪。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的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加快完善体制机制,调整了园区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科委、园区合署办公,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园区发展;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多元统筹、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园区开发建设平台公司,全面运作,加快园区土地一级、二级开发建设工作,北Ⅰ区一级开发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启动,135亩"新媒体基地"等部分成熟地块已同开发单位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已经完成园区北Ⅱ区环境整治及景观改造工程。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2家,总数突破300家,实现技工贸收入50亿元,税收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40%。园区企业总数已达462家,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50亿元,上缴税金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2%。

二个旅游区建设稳步推进,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区内各主要旅游经营单位纷纷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旅游服务水平、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山游乐园"冒险世界"、"幻想世界"主题娱乐区、衙门口休闲绿洲等16个新建、改扩建项目投资近8亿元,是我区近年来旅游投资力度最大的一次;万商花园酒店、京燕酒店、太阳岛宾馆等主要宾馆饭店完成四星级升级改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造有序推进,神农庄园、海特饭店、鑫仕源度假村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西五环体育产业带正逐步形成,处网络体育集聚区已被纳入*市六大体育功能区。成功举办了*山游乐园洋庙会、第六届中国园林茶文化节、*狂欢之夏、*重阳登高节和*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等活动;先后组织参加了*国际旅游博览会、*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系列活动,我区"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区域形象正逐步树立。20*年,我区旅游业共实现收入11.5亿元,接待游人6*万人次。

三个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在全区上下真抓实干,全力招商引资,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背景下,三个产业基地发展步伐加快。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增数字娱乐企业102家,研发生产数字娱乐产品500余款,实现技工贸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倍;产业培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产业培育基地内共有企业310余家,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40余家,预计全年实现税收9200万元,同比增长20%;首钢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步伐加快,二通产业科技创新城方案已经启动。基地的加快建设,为我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企业进驻。

六个商务区建设全面推进,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六个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银河商务区中铁建设大厦已完成主体工程,**山万达广场已开工建设;TSM商务区南区、金鼎商贸区已开工;京燕酒店商务区项目已通过市土地储备联席会审议;国际雕塑公园地下商务区完成土地一级开发招投标工作;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已被列为*市重点推进项目,土地一级开发实施方案取得市规委控规调整批复,项目总体市政配套方案编制完成,拆迁已经完成总量的60%;京西会展商务区一级开发实施方案已通过市专家会审核。六大商务区的逐步建成,将有力推动我区商务服务、旅游会展等产业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开创新局面。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产业空心化"难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全区上下全力改善发展环境,多渠道开展对外交流,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

招商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完善了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召开了经济发展大会,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山区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山园发展的办法》,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办法》、《招商引资绩效奖励实施细则》、《*山区招商引资委托实施细则》等,激发了全区人民招商引资的热情;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招商,通过政策招商、载体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强化招商引资。二是提高了对企业的主动服务水平。园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开通投资服务热线、入园"绿色通道"等服务,相关部门也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三是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各审批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集中办理审批事宜,满足企业和个人对行政审批效率的要求。

多渠道开展对外交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营销区域形象。拍摄了中、英、意文多语种宣传片《魅力*山》,通过形象化的手段,全面展示我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宜居宜商、健康时尚"的新面貌;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荣获"最佳参展单位奖";赴日本、韩国举办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推介会,提高了我区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意大利、英国、日本的国际商务考察团和国内各省市驻京企业及商会,纷纷慕名来到我区进行考察,全年累计举办项目推介会、洽谈会150余次,接待考察近千人次。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随着我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各部门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规模企业落户*山区。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金融街控股公司签订战略协议,有利于引入金融街的商业运作经验和雄厚资本。园区全年新引进企业205家,同比增长3倍,其中年收入过亿的3家。全区新登记千万元企业40余家,累计已达400余家。截至目前,我区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已近四万户,注册资金101亿元。

四、城市建设整治力度加大,奥运筹办工作有序推进。

20*年是奥运筹备的决战之年,全区上下始终以奥运筹办工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奥运工程建设,加大奥运环境整治力度,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以奥运工程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老山小轮车赛场、山地车赛场、射击馆、自行车馆、*山体育馆等奥运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奥运场馆周边配套道路也已全部竣工通车,成为*市最早完成奥运场馆周边市政配套建设的区县;此外,苹果园南路、黑石头村路、五里坨路、田村路等道路建设、玉泉路道路拆迁及区十项重点工程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以奥运环境为重点的城市形象整治,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截至年底,我区共投入约2.8亿元,清洗粉饰重点大街两侧建筑物外立面194万平方米,完成52栋平改坡工程,更换*山路两侧住宅楼门窗2.3万平方米,主要大街两侧、奥运场馆周边、签约酒店周边和京广铁路沿线绿化面积92.3公顷,新增绿地23.8公顷等;投入4600多万元,完成老旧小区整治35个。实施环保十项实事,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比20*年增加5天。成功举办了小轮车、山地车、场地自行车等三项"好运*"奥运测试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赛事的保障工作。

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突出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努力实现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就业扶持力度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做好首钢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与首钢联合成立了"*市*山区首钢职工就业服务中心",不仅为首钢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也为全市其它企业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型就业服务模式。加快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转居人员就业,全年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6679个,安置失业人员54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以内。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以房养老"新模式,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享受廉租住房家庭已达600余户,政府发放廉租住房租金230余万。积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救扶帮困措施,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全区共6209户13998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累计支出资金4500余万元。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总体目标,牢牢贯彻“三二一”发展方针,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着力建设“四个”,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8.30”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整体经济出现明显“滞涨”迹象,灾后重建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形势下,区政府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以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自加压力、迎难而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预计(下同)达到217.6亿元,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达到100.8亿元,增长15.6%,超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3亿元,增长38.5%,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相比,其他各项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7.8%,超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8元,增加630元,超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5%,超计划目标0.85个百分点。

(二)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为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区、两线、三圈、四带”的总体构想,明确提出了近期重点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星美院线、劲浪体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旅游产品特色街积极推进,“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迎新春购物月”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传统商贸业档次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亿元,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阿署达景区、弄弄沟至大黑山风景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体育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玉佛寺景区建设进展顺利;烟草物流中心、汽车4S产业带开工建设,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带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阿里巴巴全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4%。洁宇加气砖、宏冶高速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表外矿等项目已初步具备开工条件,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采选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钒钛新材料、都市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大扶强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户,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入园企业占区属地方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7%,实现利税近亿元,园区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坝二社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初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双龙水库及配套渠系建设已完工,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育取得新进展,成都新希望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完成29.2亿元,增长61.3%。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1亿元、24.5亿元;二是服务业投资提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的情况下,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8.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2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56亿元,增长34.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113个项目竣工或投入运营,149个项目在开工建设,3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继续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新上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2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对15家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总量2008吨,超市下达目标22%。强化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中汇、攀阳等重点企业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测算,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动创模工作,着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马家田沟综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迁建、饮用水源保护区沿岸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洁等工作积极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抛洒扬尘、工业企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达到86.45%。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岗垃圾中转站、医疗危废集中处理系统、后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湖光休闲广场,启动了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从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五)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

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办法,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阶段性验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全面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攀钢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工作有序进行,钢城企业总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实施,钢城集团正式挂牌;市属企业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承办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首届川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客商40余批次,与众多商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格重点项目责任制,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增长35.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点科技项目13个,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5项,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专利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属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稳步实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社区小广场46个,第六届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通过验收,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和谐建设有了新进展

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33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404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转移农村劳动力2300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惠民帮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镇)和社区(村)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站点,各类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市率先创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辖区所有村民均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100%,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万余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辍学,1194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为1367户居民发放廉租房补贴382.8万元,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组织救援人员200多人次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灾,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捐赠人民币955.6万元。在“8.30”地震发生后,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动员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6000余名师生,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全面开展了24小时安全巡查、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传播,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震灾害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同时,抓紧编制和启动恢复重建规划,筹集恢复重建资金6400余万元,快速实施应急工程和恢复重建项目,保障了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不充分,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节能降耗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土地、融资成本上升,机制、措施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计划的初步安排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攀钢等大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亏损,走出困境仍有待时日;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领域不容乐观,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受盈利预期无法实现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发展后劲受到严峻考验;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其效应尚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我区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挖掘有利或潜在的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寻找应对的策略。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成为政策的主要取向,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极大缓解,企业将得到更多实质性扶持,钢铁、建材等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提升。全省、全市经济从地震灾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将继续受到灾后重建的拉动。从自身条件看,随着“双创”成果的逐步显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三产设施的兴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来临,我们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渠道更加通畅。随着100万吨表外矿开发、谷田三期扩能等项目的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攀航钛业钛材等项目的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为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四个加快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原则。“四个加快转变”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加快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由协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13%,区属经济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8%。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加大财政对城市、园区、民生、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项目”;以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中试“抢项目”;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执行重点项目部门和区级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重点项目督办制。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按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审批程序,落实开工前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如期开工。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市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全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不低于3000人。

不断提升消费业。(1)加快构筑新的高端时尚商圈。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二街坊商业综合体、桃源街商住项目;加快新区拓展,推进炳三区商会大厦建设。促进连锁经营、特色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2)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产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进曼哈顿商业步行街和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西海岸市场三期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三星级屠宰场。(3)办好节庆活动,通过啤酒节、乡村旅游节、房博会等活动的开展,广聚人气商气,繁荣辖区市场。(4)以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为重点,以阿署达至玉佛寺、弄弄沟至大黑山为主要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旅游景点,适时开发沿江休闲项目。(5)推动龙江明珠、水木风华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6)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启动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基地等项目建设。(7)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从城市向农村快速渗透,逐步构建节点畅通、城乡相连、点片互动的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密地综合物流园、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倮果战略装车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金利医药物流、汽车4S产业带、矿产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2)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引进为重点,着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网站为核心,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带的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会计、人才、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组织,努力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水平较高、竞争有力的区域性中介市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做强传统、培植新兴、重点突破、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从传统向新兴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轨、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支柱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2)引导现有企业正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3)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抓紧培育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钢企100万吨表外矿、谷田三期、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顺腾碳化钛、久欣氮化钒等一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1)以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完成高梁坪园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力争通过华山园工业用地规划评审。(2)大幅提高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迁、补偿、安置及项目入驻,分片启动流沙坡园开发,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园区的新路子。(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园区管理,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有序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1)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期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逐步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整体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准入和考核机制。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动部分园区用地实现“零地增长”。(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钢铁研究院、学院国家级钒钛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钒钛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和中试基地,并适时引入风险创投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力争建成1家工程技术中心,至少培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促成3-5个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实施。支持地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全年培育和发展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家,力争新增专利10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1)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科学设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2)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汽车4S产业带、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梁坪园区拓展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3)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署达村、弄弄沟村、沙坝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新增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适度发展特色农业。(1)优化种养植(殖)业结构。与近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阿署达花香果园特色农业园、秦氏咖啡种植示范园、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双龙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盛唐生猪黄羊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绿景公司DM生物菌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项目,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弄弄沟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沟村、阿署达水保牌坊至机场路口道路,启动阿署达至玉佛寺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岗水库加坝扩容。

(五)夯实民生之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实施灾害应急救助,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帮扶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建设。(3)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1)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学校灾后重建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努力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区县第一。(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启动区、镇、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完成银江镇卫生院迁建,力争将妇幼保健站建成国家一级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严防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五小行业及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4)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深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审计、物价、妇女儿童、交管、档案、民族、保密、“双拥”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1)完善社会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2)切实加强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置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抓住源头、聚焦重点、完善机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共建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灾后重建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从灾情实际出发,优先和重点抓好农房、学校等受损较重区域的恢复重建,并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市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来,我市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预计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过经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期目标,经济快速、高效、统筹、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跃升平台。

(一)“十一五”稳步开局,跨越发展架构呈现。

一是主要指标完成年初预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下同)20__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增速有望达到××.×,超过××的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比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比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企业自营出口总值×.×亿美元,比增××;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比增××;财政总收入实现××亿元,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增×。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位,比去年前进×位,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位。

二是主要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蕴含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标准厂房建设的加快、服装城的繁荣和新老市场的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新一轮的重组和壮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及其他六大产业项目向专业工业园区集聚,中小型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近×××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企业自建厂房将在今年建成。PTA、加多宝饮料等一批事关发展后劲的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和投产。招商选资平稳增长,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项目对接转化加快,第四届×.××项目成果交易会我市对接项目××个,总投资近××亿元。

三是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新架势,成为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完善,石湖码头×号泊位、祥芝中心渔港、××服装城二期、引水工程二期、垃圾综合处理厂二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万吨自来水厂扩建、大西环、大北环、石祥、石湖、石锦大道、八七路等一批关系发展全局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有序推进,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内涵显著提升。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突出以工为主、工贸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巩固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增长××,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家。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市政府荣获中国服装品牌推动大奖。纺织服装产业链加快向上、下游延伸,PTA项目开始落地,致高纺织百台以上规模喷气织机项目投产。富贵鸟鞋业、昇邦电子、黎祥食品、加多宝饮料、日鑫数码等六大类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扩张发展,聚集效应延伸。生物柴油和PDO项目对接成功,冠辉等一批物流基地投入使用。

三是循环经济初显成效。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出台中水回用政策、提高集控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等措施,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型生产方式逐渐推广,循环经济有实质性进展。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亿度,增长××,工业用水量增长××××万吨,增长××,均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幅。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自有品牌企业每年推出的新产品比例逐年上升,服装新面料开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个,目前全市共有驰名商标××个、中国名牌×个、国家免检产品××个、中国出口名牌×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个,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多个,企业投入项目研发经费近×亿元。协盛协丰控股成功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清源精细化工与福州大学联合成立新材料研发中心。

(三)城市发展创新商业机会,拓展外延空间有突破。

我市港口经济推动,展会经济带动,专业市场联动,商务消费推动,国内国外销售渠道拓展主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延。

港口繁忙。××市政府和中远集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石湖港作为××新港的主力港优势地位更加突出,××港口经济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石湖港吞吐量屡创历史新高,货物吞吐量达×××万吨,比增××,集装箱吞吐量达××万标箱,比增××.×。保税仓库获准建设。梅林港成为对台贸易试验点,对高雄、金门开通货运直航,吞吐量增长近×倍。

市场活跃。做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及各服装专业名镇营销,创新商机,专业市场加大整合,会展经济活跃。服装城人气上升,入驻品牌企业及经营户近××××家,吸引大量国内外客商前来采购。第九届海博会意向成交额达××.×亿元,成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纺织服装展会之一。鸳鸯池布料市场跻身中国十佳商品交易市场。着手

规划五金市场。组织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北京CHIC、×.×投洽会及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及面料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消费旺盛。引进国美、苏宁等著名商业零售企业。步行街改造基本完成,卡宾服饰等数十家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开业。餐饮业扩张较快,豪富华等一批星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接待游客总数×××万人次,分别比增××.×和××.×。房地产业增长迅猛,商品房销售总额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

出口增长。虽然出口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但企业自营出口仍增长××。出口质量有所提高,出口产品结构更趋合理,纺织服装、鞋产品出口占比稳定,机电等技术含量高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水产品大力拓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四)新农村建设成亮点,群众利益倍受关注。

农村发展环境优化。全市安排×.××亿专款支持农村经济、改旧建新、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展,重点支持前埔示范村和××个重点村建设。建成沿海乡镇垃圾中转站,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建设海上渔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防抗台风、保障渔民和渔船安全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加强与台湾农业合作,引进台湾和厦门×家现代农业公司,建立了多个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水产品产量保持全省第×位,全市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农业基地×个,××种产品获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标准化农业基地×个,福建省著名农产品×个,福建省农产品著名商标×个。

农民持续增收。妥善做好征地新旧补偿标准的衔接,引导集体安置地建设通用厂房和三产设施。努力构建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首位。兑现渔用柴油补贴政策,开辟新渔场,发展水产品深加工、海上运输等产业。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今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多人,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期,培训学员××××人。

(五)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有序推进。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两基”成果继续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免,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增加×××元补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居××市前列。整合石光中学与华侨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长春理工大学××学院、泰山航海职业学院、××一中改造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举办第五届市运会、海峡两岸国标舞大赛等多项赛事。计生水平有所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统筹城乡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五险合一、地税统征”工作机制,不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农民工分别达×.×、×.×、×.×、×.×、×.×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元,××××多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职工×.×万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落实中央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把盘活存量土地、用好增量土地作为重点,有效缓解我市土地供需矛盾。妥善处理闲置土地和回批地;组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和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等控制性详规;强化用地项目预审工作;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巩固封山禁采成果;加大治污力度,组织××湾南岸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市主导产业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例偏低。二是经济增长要素制约仍较突出,我市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一些大项目的用地需求;部分原材料涨价和油价持续高企,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中高级人才、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等因素也制约了我市企业扩大生产。三是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低附加值商品所占比重较大,极易受到贸易壁垒、贸易磨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外贸环境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四是社会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安全生产、劳资纠纷、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机关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展望2

0__年,我市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是有利的。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海西战略不断推进,新一轮产业技术转移,有利于我市扩大出口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经济开发区、灵秀服装工业园、宝盖鞋业工业园等新增长极有力拉动,加多宝饮料等一批大项目投产,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港口物流、旅游、会展、新型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兴起,将促进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进一步增强。虽然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壁垒等影响,预计20__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将保持良好势头。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市委、市政府对20__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及今年实际执行情况,并与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建议20__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

——财政总收入完成××.××亿,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

——自营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为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自主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加强引导,树立和表彰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典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品牌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共享,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完善纺织服装ASP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创建和引进共建研发机构,不断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促进现有企业存量的盘活、增值。三是充分运用“×.××”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各种载体,广泛开展与科研单位、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科技协作机制。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完善各镇各组团功能为导向,以强化产业集聚优势为核心,以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合理有序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关键项目,促进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链的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整合完善××经济开发区、宝盖鞋业工业园区、灵秀服装工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加强入园项目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动PTA、协盛协丰纺织、万联超纤、富贵鸟鞋业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做好前期和建成投产。

发展壮大港口经济。抓住中远集团投资参与建设石湖码头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快港口经济发展。积极开辟外贸航线,增加外贸业务量。积极争取在石湖港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筹建石湖港石材物流区,力争建成全国较大的石材物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石湖港区××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第二疏港通道、联检大楼建设,完善石湖港区基础设施。围绕××港总体规划和“亿吨大港”的总体目标,预留足够发展用地,充分发挥石湖港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港口为支撑,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服务、物流、仓储、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以综合运输、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为发展方向,以服务临港工业为重要内容,兼顾零散杂货运输,夯实石湖港区作为××新港主力港区的地位。发挥梅林港对台贸易点的作用。

提升××市场品位。加大城市营销推广,提高××的影响力,树立×ד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良好整体形象。编制“十一五”商品市场发展规划,引导市场有序发展。落实扶持××服装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装城二期建设,通过建好营运好××服装城,带动××服装产业升级。利用××服装城这个平台,办好第十届海博会,力争参展规模和专业客商人数比往届有较大的突破。继续支持做大做强鸳鸯池布料市场,发挥塔前辅料市场功能,加快洋下面料辅料市场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和完善从原料到成品再到市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国际纺织展览中心大厦和鸳鸯池布料物流仓储中心。加快玉湖农贸市场改造扩建,扶持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壮大摩托车、汽车、五金等专业市场,促进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塑造商贸城市新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二)实施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实施项目带动。一是在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确保项目投资稳定增长。按照保续建、保重点的原则,初步筛选全市重点项目××个,其中在建项目××项,年度计划投资××亿元。继续提高“三个比重”,推动PTA、鸿山热电厂、引水工程二期、跨海通道、生物柴油等一大批关系全局、投资量大、科技含量高的战略项目。二是全面落实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落实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做好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衔接工作,加大项目前期报批与论证的工作力度,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用地落实、拆迁安置,确保项目开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和协调,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重点项目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强与台港澳侨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内外××籍企业家回家乡投资,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努力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水平和档次,壮大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利用×.××海博会、×.×投洽会和×.××项目成果交易会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对接。做好产业链招商的调研工作,选择适当时机组织企业赴境外进行产业链对接招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技术含量低、污染环境严重、创造就业机会少、对地方财政贡献少的项目要严格控制,坚决杜绝利用投资名义的圈地行为,提高招商选资质量。加强项目的跟踪落实,促到资促增资。对近两年签约项目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把招商选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增强出口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变企业被动接单、单纯加工方式,争取拿到第一手订单。积极巩固欧美日、非洲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反倾销、出口退税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落实兑现扶持外贸出口的相关政策,继续扩大我市自营出口规模。推进贸易方式多元化,探索组织××优势产品组成销售群体到境外参展、销售,打造××品牌。继续组织好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及面料展等国内外展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国内市场,充分拓展、挖掘、利用国内市场。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鼓励资源节约,创建节约型社会。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完善资源节约优惠政策。严格土地管理,加大批后用地跟踪管理力度。突出抓好染整等能耗产业和企业的节能,在工业用水大户中开展污水的净化再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加快水价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加大特殊行业的节水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紧编制循环经济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纺织、漂染、鞋业、食品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再生资源和工业废物综合回收利用程度。推动政府绿色采

购,引导全社会的绿色消费行为,推广循环型消费,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完善有利于节能的体制机制。支持华宝集团生物酶法生物柴油产业链项目和绿宝集团生物柴油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严格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专项规划,全力推进城区南跨东进拓展,因地制宜做好镇村规划,强化城镇发展空间的引导和管制,用地指标上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加快镇中路二期、玉湖片区、旧侨中片区及八七路整体立面改造步伐。加快回批地遗留问题处理进度,把解决回批地问题同城市规划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解决回批地问题的多种模式。整合行政执法职能,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继续加强××湾南岸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我市环境质量。加快LNG管网、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明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投产,并启动二期工程。完善垃圾处置体系,加快中转站建设。加强河道溪流综合整治,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推进灵秀山森林公园建设,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全市现有的森林覆盖率,建设“生态××”。

(四)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做好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落实挂钩责任制,在搞好前埔示范村和××个重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再筛选建设一批重点村,树立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新的模式。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小康环保行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交客运条件,完善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加强海上渔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建立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出资的渔船安全救助基金,基本建成渔船安全救助系统和渔港(避风港)防灾减灾体系。

壮大农村经济、集体经济。注重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狮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继续做大海的文章,做强海洋产业联动,积极推进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东埔、东店等渔港建设,鼓励建造大吨位钢质渔船,开辟新的渔场。依托祥芝深水海域推广深水网箱养殖,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和精加工。积极应对油价上涨对我市农业发展造成的冲击,及时兑现油价补贴。全面推进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消费。支持村集体以出租等方式经营标准厂房等集体资产,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好全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农民和转产渔民的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创业培训,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渔)民就近转产转业,配套服务于工业园区。移风易俗,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

(五)关注群众利益,构建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和“双高普九”成果,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加快教育强市步伐。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大力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快长春理工大学××学院、××泰山航海职业学院建设,做好××纺织服装学院、××一中扩建和石光华侨联合中学新校区一期扫尾工程。加快建设博物馆、档案馆,筹建图书馆新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完善基层文化设施。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各类运动训练基地建设,改善运动训练条件,备战20__年××市第八届运动会。提高人口素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着重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继续实施“关爱女孩”行动,努力提高计生工作水平。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着力优化创业环境,转变市民就业观念,加强政府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激励机制和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争取明年新增就业岗位×万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人以上。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认真做好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视加强老干部和老龄人口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

着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三合一”、消防、矿山、民爆、危化品、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能向社区转化进程,夯实和谐××的城市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造“诚信××”。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商业性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55-02

体育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指的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一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业既从国民经济发展中受益,同时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形式

就表现形式而言,体育产业以不同面貌呈现于国民经济之中。具体来说,其形式主要包括:第一,借助于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创汇,联动产业发展等。第二,促进我国居民体质和素质的提高,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活质量,间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概括言之,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形式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有形形式即直接的、可见的经济价值,无形形式即间接的、潜在的社会价值。

从效益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可产生两种类型的效益,一种是直接经济效益,另一种是间接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开展体育活动直接获得的经济收益是直接经济效益,如体育馆使用费收入、体育赛事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体育训练用品收入、体育广告费收入等;另一方面,因体育活动及其社会影响力而使其他部门与行业获得的效益即是体育产业的间接社会效益,如体育的广告效益、旅游业收入、促进文化交流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产业的有形表现形式与直接的经济效益之间不能画等号,相应地,无形表现形式也不等同于间接社会效益。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形与无形主要以表现形式分类的,指能否能看得见、摸得到。譬如举办冬奥会、网球公开赛、体育研讨会等,无形则不可触摸、不可见、无实体。但不能忽视冬奥会的举办对于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网球公开赛对于网球产品商誉价值的提升、各类运动会给我国居民带来的精神愉悦、体育研讨会对于我国居民身体素质增强的积极意义。

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此基础便是经济。在经济的大蛋糕中,体育产业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一方面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与相关产业相联系,可带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并从相关产业发展中获益。从大的方面来说,体育产业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从较小的方面来看,体育社团、组织、协会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即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其参与体育和运动的能力和水平将会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并突出表现在所参与的体育运动的选择范围上。

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面貌,而且我国体育产业也从中获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与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密不可分。近10年来,多个大型国际赛事在我国圆满举办,如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重大赛事的举办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扩大体育市场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并有效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然而,在认识到体育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内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体育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仅占到0.57%,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1%―3%。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是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其体育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尚处于由起步到成熟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市场发育失衡、总体水平不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特点,尤其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具体包括体育资源分配问题、体育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体育资源流转问题以及体育资源再生能力有限这一问题。除此之外,在实践中,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其他不足,包括产权关系不明确,市场发育不成熟,经纪人才队伍较小,资产管理不顺和主体投入不足,管理质量较差等问题。就体育产业所创造经济增加值而言,在我国,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后者通常能够达到4%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较低。

三、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一)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在过去的近40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国内生产总值维持总体较快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2001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5 933亿元(同比提高7.3%),在世界各大经济体排名中上升一位,居第六名的位置;次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达到10万亿元,为102 398亿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7 390.2亿元,同比提高9.5%,是1997年后提高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当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达到1 000美元;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 875.9亿元,比2003年提高9.5%,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大任务。按照十报告中的数据,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3万亿元,并成功跃居世界第二位,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体育产业发展的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会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体育与市场融合的产物,也是融合最容易也较快的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体育产业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体育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福利型事业,其发展水平要由国家财政投入来决定。而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体育产业与之有很大不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位置有所改变,获得了应有的发展地位和正确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保留了其国有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应有的商业性,两种性质合二为一,使体育产业发展走在正确的轨道上。1995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55―2010年)正式,体育产业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政策等得到明确,要求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发展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培育体育健身休闲市场、竞技表演市场,促进体育用品生产经营,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此后,《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出台,也在政策层面指导体育产业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产业占有特殊位置,并具备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体育产业可谓是“朝阳产业”,尤其在国际经济局势不明朗的大背景下,与其他产业相比较而言,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大、发展动力足,市场需求广阔,同时也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更大、更有益的影响。

(二)体育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体育产业能够对其他产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这其中以商业、旅游业、运输业、服务业、广告业、通讯业、金融业等行业的收益最大。例如,体育用品业是我国体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量较高,特别是排球、篮球、足球的出口近年来达到了每年上亿美元的贸易额。体育产业无疑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很大。以举办奥运会为例,洛杉矾奥运会为当地增加2.5万就业岗位,汉城奥运会创造了3.4万个就业机会,亚特兰大因举办奥运会而新增7.7 万个就业岗位;在我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10万人有了工作。

(三)体育产业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体育产业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产业能够产生“安全阀”效应,随着其不断发展,社会健康度会有所提升,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这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可能性的增加,人们的心态容易失衡并产生过激行为,这对社会长期稳定与发展来说十分不利。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十分有益。体育心理学认为,体育锻炼是个体释放压力的有效手段,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摆脱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与此同时,在观看激烈的大型比赛的过程中,个体会出现欢呼、吼叫、手舞足蹈等行为举止,这些行为举止可以削弱个体的攻击心理,对于健康心理的保持十分重要。毫无疑问,个体心理的健康必会促进社会心理的健康,体育产业发展的“安全阀”效应由此形成。如前所述,这是体育a业社会效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体育产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这将会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研究表明,是否具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影响极大,有该习惯者比没有该习惯者的劳动生产率要高0.6%―1%。因此,要想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除了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可借助于经常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来实现。

结语

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比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增长点,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关行业的带动能够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在吸引外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潜力巨大,同时也可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全民体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体育产业对于国民紧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要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10):44-45.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全面小康:国民经济“软化”过程

这一过程在消费结构上将表现为实物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比重上升;在产业结构上将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化历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可以预料,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它将是国民经济“软化”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消费结构上将表现为实物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比重上升;在产业结构上将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消费需求动力:服务消费品需求扩大

从生活消费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将引起服务消费品的需求扩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首先,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将使全国更大范围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可能下降到40%,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交通通讯消费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精神生活向健康与知识型发展,越来越多的边际收入增长额将用来购买发展型和享受型服务产品。

其次,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使全面小康社会的闲暇时间的边际效用增大,闲暇本身成为社会财富的内容,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需求对象;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作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长。这就引起以旅游、文艺、康乐、消遣服务为产品的闲暇产业的发展。此外,全面小康社会富裕人口的增加,将扩大延年益寿保健服务的需求;知识经济的发展形成对教育、科学技术服务的更多需求。第三产业将由此获得发展的需求动力。

生产需求动力: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所需服务型生产资料增大

从生产需求来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正是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劳动分工日益深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进一步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促进,将加强生产的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就会引起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型生产资料增大,促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将刺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从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两方面,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提供条件。因此,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要重视工业化,而且必须推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的启迪

必须注意国民经济动力结构的新变化,关注第三产业已经或将要成为GDP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现象,扭转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靠工农业推动的旧思路,通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相应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在2001年分别比全国水平高6·8和5·3个百分点。广东第三产业在实现小康过程中呈现的一些发展特征,可以给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工业立市”不是惟一的产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比重大幅度提高。1978年—2001年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递增14·5%(当年价,下同),高于GDP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由29·8∶46·6∶23·6演变为9·4∶50·2∶40·4。这提示: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客观趋势,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因此,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必须辩证认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规律,全面把握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产业发展走势,重视并推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直逼50%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市县来说,如果还只把“工业立市"作为惟一的产业发展战略,而不考虑第三产业即将超过工农业的经济意义,那就会失之偏颇了。

在全面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靠“第三产业”推动

广东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份额在80年代初期仅为40%左右,到2001年已增大到51·6%,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按当年价算)。不过,第三产业这种略超50%的推动力地位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若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97%、58·32%、39·71%,第三产业的推动力仍居第二位。

尽管如此,数据还是提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或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不一样。国民经济的增长,在贫困阶段,主要靠农业推动;在温饱阶段,主要靠农业和工业推动;在总体小康阶段,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推动;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主要靠第三产业推动。因此,要辩证认识总体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中国民经济主要推动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发展思路。就目前的总体情况来说,在珠江三角洲和大城市,第三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和中小城市,第二产业应是主要推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或超过目前广东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必须注意国民经济动力结构的新变化,关注第三产业已经或将要成为GDP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现象,扭转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靠工农业推动的旧思路,通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重点之一

国内外资料显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当上升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到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交叉时,第三产业就开始取代第二产业而成为吸纳劳动力第二大的产业。已实现总体小康的广东目前已达此时点,预示着全国各地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将或迟或早出现第三产业成为劳动力容量第二大的产业的前景。因此,应正确认识第三产业在就业结构中的这种变化,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重点之一来抓。

用动态观点推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广东第三产业四个层次即流通部门,生产、生活服务部门,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增加值的比例,1978年为67·0:18·4:7·9:3·6,2001年演变为49·2:37·1:8·3:4·4。流通部门比例下降,其他三个层次特别是生产、生活服务部门比重上升,体现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这是因为:第一,在产业发展序列上,先行产业的“一枝独秀"使商贸业在发展初期肯定占有较高比重,随着后发产业的兴起,“百花齐放"使先行产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期,实物产品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对象和社会生产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服务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使生产消费中消费的服务型生产资料比重越来越高。这促使生产、生活服务业迅速发展,比重上升。第三,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化阶段,开始出现国民经济“软化”现象,在社会产品中,服务产品比重增大,实物产品比重下降,需要运输和在商店交易的实物产品相对减少,导致商业、运输业比重不可能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大,而呈现增长—饱和—下降的趋势。

根据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这种变化走势,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用动态观点推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一方面,要根据国民经济总量中实物产品量的演变规律及其对交易运输量的相应需求,适可而止地发展流通业。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根据工农业产品交易量的增长状况,推进流通部门的发展;在工业化的后期,根据实物产品比重下降,服务产品比重上升的状况,适当控制、收缩流通部门的比重。另一方面,必须认识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比重增大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标志,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第二层次服务部门的迅速发展。

通过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大推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市场研究、咨询、规划设计、中介、科技、法律、税收、管理、广告等新兴的工商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推动力日益增加,而目前广东第三产业构成中,这些行业的比重仍然偏低。另外,从就业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仍然集中在交通运输和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而金融保险、教育、医疗保健和科研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这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相符。

确认战略地位需更新观念

按照产业演变规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越富裕,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加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根据广东实际,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更新产业观、产品观和财富观

面对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前景,广东要适应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在理论和观念更新方面应走在前列。宣传新产业观、产品观和财富观。必须正确认识:现代产业包括有形产业和无形产业,无形产业比重上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高级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两大类,服务产品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现代财富包括第一、二产业创造的实物财富和第三产业创造的非实物财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推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衡量指标:比重标准和人均标准并用

各地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通常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产值比重指标衡量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这两个指标一般地说可以在总体上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比重仅是相对水平,反映的是三次产业之间此消彼涨的对比关系。假定某地第三产业处于落后状况,而工业更不发达,第三产业因工业比重低就有可能占较高的比重。因此,要全面衡量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除了使用相对指标即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外,还要辅之以绝对指标: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

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等于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以人口,可用来衡量第三产业发展的绝对水平。它可消除比重指标的不确定性。例如,有的城市人均服务占有量大,但因为第二产业很发达,故第三产业比重就显得小。如分析其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就可以确定其第三产业发展处于高水平。不过,此项指标也有缺点,就是不反映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关系及其相互适应程度。

服务密度等于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以国土面积。与此对应的还有农业密度、工业密度,三者统称产业密度。它们可用来分析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和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产业不只是商贸、旅游、娱乐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东在发展国际化制造业方面无疑将有更大发展空间。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发展第三产业的关注。因为,现代化工业生产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高,相应对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广东发展国际化制造业,将为相应的生产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日趋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将刺激广东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中间产品、促进工农业提高效率的功能。针对目前社会上相当多干部群众普遍把第三产业与生活服务业划等号,把第三产业理解成商贸、旅游、娱乐、消遣活动的认识误区,要全面宣传第三产业既包括生活服务业,也包括生产服务业,既为居民提供服务消费品,也为三大产业提供服务型生产资料。当前要特别强调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生产要素的功能。应利用中国加入WTO的机会,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技术和资本的契机,推动产品研制开发、信息咨询、生产管理、金融保险、证券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效率的提高。

实现现代化要求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更高

随着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广东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对于城市来说,实现现代化要求第三产业的比重应该更高。因为城市是第三产业的基地,它集中了第三产业的大部分劳动力,提供大部分第三产业产值。此外,人口密度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城市人口密度大于全国,服务需求旺盛,第三产业应该更发达。在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要注意3个问题:

第一,区分国家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确定现代化的不同标准。一些地方以“一刀切"的方式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三产业比重标准,以国家现代化的标准要求城市和农村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同样的目标,实际上把大、中、小城市与农村都当作匀质对象看待,这是不科学的。它导致一些大城市以为第三产业发展得差不多了,离现代化仅有一步之遥,而农村地区则对实现第三产业的高比重目标感到无从下手,离现代化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