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合汽车 新能源汽车 使用成本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与进步,高新产业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经济财富,但是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851万辆,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石油消耗国。因而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愈来愈严重。传统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与能源。并排放了大量尾气污染物,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也成为全社会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能研究出更加节能减排并且能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的新能源汽车。这就需要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与成本(使用成本与生产成本)。

传统汽车以汽油为动力原料,利用燃油发动机驱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是指以车载电源(蓄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就是指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的汽车,以节省燃油及降低排放为其主要优点。

二、三种具体类型汽车使用成本比较

这说明当以后蓄电池的技术发展完善之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会降低,其购买价格也随之降低,因此,这两类车的折旧费用也会降低,其使用费用也就随之降低,也就是说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在今后的市场上将会更加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宏,王贺武.纯电动汽车生命周期3E评价及微型化发展.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07-11.

[2]孟先春.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两种公交车成本差异分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1.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2014年,江淮汽车及底盘累计销售近45万辆,同比下降约10%。其中SUV、MPV和多功能商用车同比销售上涨,轿车、卡车和汽车底盘同比销售下滑。

而今年3月5日,江淮汽车的《2015年2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该公司SUV销量累计销售超过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了364%,多功能商用车销售同比增长17.8%,尽管MPV、轿车、卡车、底盘销量同比出现下滑,但前两个月,该公司汽车及底盘销量合计仍增长了4.7%。

多家机构预计江淮汽车3月销量有望进一步增加。对于2014年全年业绩,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多家研究机构预测该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9%。而2015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将增长2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将大幅增长102%。

江淮汽车2013年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现在看来,市场已经比较一致地认可了江淮汽车的转型之战。及时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造车、卖车是其转型的亮点之一。

四个转变

2013年,当江淮汽车举起转型大旗的时候,该公司董事长安进曾对转型的原因做出如下解释,“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形势日趋严峻,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也从产品销售向营销服务全业务链延伸。因此,在这次战略调整中,我们要实现‘四个转变’。”

这“四个转变”分别为:从竞争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从技术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从制造导向向营销导向转变;从销售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其核心是挖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的核心利益,以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

在产品方面,江淮汽车的转型思路是打造更适应市场变化的拳头产品。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公司提出要“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基本思路是在卡车、MPV等有传统优势的细分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优势,形成战略核心业务;对SUV等预计成长空间较大的细分市场,实现成功切入,形成战略新兴业务。

他解释道:“2014年江淮汽车总销量之所以下降,主要由于轻卡销量下降,这其实是公司在主动推进转型调整,提升了轻卡的环保标准,尽管对当期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将进一步构筑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SUV特别是瑞风S3的阶段性成功也是公司推进转型的表现之一。”

以互联网思维造车、卖车

怎么更好地了解客户、服务客户?江淮汽车想到了借助互联网。据江淮汽车的工作人员介绍,江淮汽车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核心在于“价值发现”,即寻找江淮的客户群体并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精准定位产品,进行“价值设计”,再将精益求精打造的产品推广给客户,从而达到“价值实现”。

江淮汽车拥抱互联网的行动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江淮汽车将官网进行改版,提出要作为客户“私人定制”的网站。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江淮汽车的官方网站不再是拘泥于企业形象展示,而是成为为客户提供从选车、购车、售后等一站式服务的载体。无论是普通浏览者、潜在客户还是各细分市场的客户,都可以在该网站快速获取有针对性的内容。江淮汽车还建立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APP。

网站和APP平台为江淮汽车开展客户服务,提供了便利。而在互联网平台上注册的个人背景、年龄结构、收入结构等认证信息,也为江淮汽车挖掘大数据,更好地适应市场提供了依据。

以瑞风S3为例,该产品的热销体现出江淮汽车将制造精神和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有机结合。

通过大数据分析,江淮汽车发现小型SUV最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细分市场也进入了启动阶段,为抓住这一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瑞风S3不仅在车型设计上走个性化、运动的年轻路线,营销战术上也紧扣互联网脉搏。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王炎学将瑞风S3的互联网营销总结为三部曲。首先,多款植入产品的手机游戏,产品宣传通过手机游戏预热。第二,开在线会,吸引超过200万人同时在线参与活动,效率高,参会人员的信息也为最终销售提供了线索。第三,参加天猫汽车节,参与预定的用户享有优先提车权。

尝鲜互联网营销的瑞风S3,2014年8月上市后销量逐月上升。2015年1月,瑞风S3终端订车超过2.1万辆。

产品销量有望继续提升

不仅仅是预计瑞风S3的销量将上升,多家券商的研究机构还预计,2015年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上升,轻卡销售将止跌。

中信证券在3月5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从今年1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将强制实施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该公司轻卡产品2014年已全面升级至国四标准,受益于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预计该公司轻卡产品同比降幅将逐月收窄。东方证券同期的一份研究报告甚至预计,江淮汽车的轻卡销量从今年5月开始,将逐步止跌回升。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没有在2010年5月底如期而至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在6月的第一天终于“落地”。

据财政部网站6月1日报道,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相比之前的传闻,杭州意外成为试点城市中的“黑马”。 这也意味着,杭州人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较先买到相对便宜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究竟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它,又将如何实现从展厅到马路的“角色转换”?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未来的汽车生活

自从与家人一起参观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后,那辆停放在未来展区里,集光电转化、风电转化以及二氧化碳转化发电“三位一体”的概念车“叶子”,让义乌人贾善华一直记挂着。

“它看上去非常酷,样子有点像卡丁车。整个顶部是一片大大的绿色‘树叶’,可以将太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电能。”贾善华描述道,“‘叶子’的每个轮子上各有一片会转动的‘树叶’,可以随着车轮转动进行风力发电,真的很神奇、很有意思!”

随着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日益严重。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低排放、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也让许多人充满期待。

“今后,人走动、车辆行驶时与地面摩擦产生的能量,都将被收集,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路边的充电站内。汽车电量不足时,司机只要将车停靠在充电站旁,设置在汽车和充电站内的无线射频装置,就能自动感应,完成对汽车的充电。”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上草小姐如此描述未来的汽车生活。

据了解,除了汽油、柴油发动机以外,所有使用其他能源的汽车,都包括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范畴里。它的优点是能耗小、污染低。目前,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专家预测,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醇醚燃料汽车以及电动汽车5大类。其中油电混合以及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今后最集中的发展类型。

与贾善华相比,在杭州市石祥路一家贸易公司上班的杨小姐,则与新能源汽车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2010年1月22日,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00辆众泰2008EV纯电动汽车,通过租赁的方式在杭州批量上市,杨小姐及十几位杭州市民,成为国内首批开上纯电动汽车的车主。

起步,加速,仅用了短短7秒钟,杨小姐便将车速提高到了70公里/小时。

“提速快、噪声低,是开这辆车最直观的感受。”杨小姐说,她每天从武林门到石祥路,上下班行程大约20公里。“以前开的一辆小排量汽车,每周至少要加200元汽油,但现在充满一次电可跑150公里,每周充一次电,只要十几块钱电费就够了。”杨小姐说,充电也方便,在自己公司一楼,用普通的220伏电源,6―8小时就能充满。也可以到沈半路的众泰4S店,用专业充电设备进行快充。

浙企青睐新能源车

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我国将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2010年3月5日,发展新能源汽车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紧接着,财政部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将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2010年6月1日,众人期盼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出台,……积极的政策引导,叫车企们坐不住了。

3月底,比亚迪向市场推出双模混合动力汽车F3DM,这家民营汽车制造厂商在近两年来的电动汽车领域占尽了眼球。然而,自2009年以来,并不止比亚迪这一家企业在大造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的研发。轿车方面,6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吉利、比亚迪都争相“发力”新能源车,企业数量总计超过40家。4月下旬举办的北京车展上,95款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占了车展展示总量的10%。

3月26日,天能动力与奇瑞新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作为国内第一大电动车电池供应商,这家位于长兴的公司已先后与江苏雅迪、奇瑞、上海汽车等若干汽车制造商开展技术合作。而在此前,众泰汽车将国内首款纯电动汽车――众泰2008EV率先推向市场。而这,仅仅是浙江企业进军新能源车的冰山一角。

吉利汽车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说,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吉利一共推出了6款新能源展品,其中包括2款电动车,1款采用GSG智能启停技术的车型,2款GPEC吉利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可用电池和太阳能为动力源的IG。

“‘熊猫EK-1’将在下半年向市场推出。”杨学良称,EK-1采用铅酸电池,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一次性充满电后,可行驶80公里。充电1小时,可充至80%电量。

“纳智捷”这个名字,牵动了很多杭州人的心。预计2010年底,第一辆杭产电动轿车纳智捷将下线。

来自杭州市经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杭州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10家,锂离子电池的年生产能力为7000万安时。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将生产新能源汽车2.5万辆,动力电池3.9亿安时。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他们公司的锂离子电池造出了名气,“日本、韩国、美国的许多企业都上门来,经常一接待就是好几拨。”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说。

此外,他们还跟宇通等企业合作,连“一汽”也给万向下了订单。这回,他们还走进世博会,成为上海世博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最大供应商,获得152辆混合动力客车和60辆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的配套订单。

推广仍存诸多难题

可以预见,作为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国家财政补贴的5个试点城市之一,杭城的私家车中将出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要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平常百姓家,还有待时日。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浪网联合的《2009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有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的被访者当中,环保、发展趋势及省油,是消费者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而购买和使用成本高则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贵30%―40%。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和比亚迪F3普通车型为例来做比较,这两款车型价格相差9万元左右。按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百公里油耗9升左右,每年油费约为1.2万元。再根据电动车每年可节省约75%燃油费计算,行驶10年才能省去9万元。这样算下来,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并不算高。

杭州某高校的林老师经过精心计算,放弃了现在购买新能源电动车的打算,因为虽有补贴,但相对同一档次的传统汽车,新能源电动车的价格还是偏高。“虽然充电比加油便宜,但是初期投入却要大得多。”

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现在行驶着369辆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车和出租车。“就是运行成本太贵,电动车的电池每年一换,换一次要几万,司机承担起来有困难。而且,出租车24小时不间断营运,没有充电时间。”在5月27日举行的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杭州市交通局局长陈伟直言困难所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清华大学陈全世教授,从事了20年电动车研究。他认为,充电站等基础设备的不配套以及标准的不确定,将是电动车发展的两大障碍。

现在有几个充电途径:一个是在家充,220伏的电就可以,需要8到10个小时,但必须要有车库,把巨大的电池拆下搬回家,不现实;另一个,是在社会提供的充电设备上充。

“眼下,大多数车主还是实行马路边停车,没有私人车库,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必须先解决充电问题。这会是一笔不小的投资。”陈全世说。

此外,如果没有国家标准,也会对电动车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就像手机一样,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充电口是不同的。”兼任国家电动车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的陈全世担忧,如无统一标准,各个品牌的车只有到符合自己标准的充电站才能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电站建设方面,浙江已经有了明确部署。2010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在杭州建设6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浙江全省建成500个充电桩。同时,该公司也正与各地政府积极协调,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

今年,杭州市将建设1个大型充电站、5个中小型充电站、50―100个电池更换服务网点、130个充电桩。目前,古翠路上新建的充电站已落成启用,可供80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动汽车 能源短缺 节能减排

一、湖北省能源现状与突出矛盾

湖北是个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极度贫乏的省份,人均占有储量分别为全国的9.4%、3.4%、1.5%。省内煤炭资质低、储量少,人均仅10吨多,总储量居全国第25位,耗煤80%以上要从外省调入(见图1)。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我省煤炭消费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从省外调入。由于远距离运输,不仅给交通运力增加负荷,而且漏损容易给环境带来极大危害,这是我省能源发展中诸多难题之一。石油剩余可开采量仅占全国的0.8%,2005年至2008年自产石油分别为78、80、86、84万吨,85%以上的石油都需进口(见图1)。天然气地质储量只占全国的1.2%,每年的天然气产量不到1亿立方米。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2603吨标煤,预计到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3500万吨标煤。届时,能源供应形势将更为严峻,保持能源总量平衡和优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将更为沉重。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贡献率还是产业驱动力看,主要还是以工业的贡献和推动为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过去以资源型工业及原材料型工业为主,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低成本劳动力的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的增长模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工业能耗占能耗总量的比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年则上升到70.2%,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高达3.02吨标准煤,湖北万元GDP能耗不仅高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湖北除水电资源较丰富外,是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省份,煤、油产量谈不上自给自足,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2005―2008年从外部购入能源量分别为7885、8882、10137、9650万吨标煤,分别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0%、82%、85%、77%(见图2)。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与资源、环境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煤荒、油荒和拉闸限电等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成本不断攀升,煤炭价格2007年比2005年上涨32.7%,汽油与柴油上涨68.6%,电为0.68 元/千瓦时,湖北吨煤实现增加值仅203元,比周边的山西、河南低100―200元。仅煤、汽油、柴油、电4项,湖北工业的生产成本就比上年增加近百亿元。事实证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外部负效应明显的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太大。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经济增长也将是不合理和难以持续的。

二、汽车行业耗能状况

汽车是工业能耗大户,我国每年新增石油需求的2/3用于交通运输业。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石油战略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加。在过去15年里,我国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而汽车的能耗占总能耗的前列。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将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时,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在2008年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尽管后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油价连续下跌,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油价也将会逐渐回升。在工业体系中,汽车工业总产值接近我国工业总产值的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单位GDP能耗的数值。因此,研究汽车行业的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对于全社会的节能影响较大。

湖北是汽车工业大省,汽车产业是湖北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创我省汽车产量历史纪录,预计2010年全省整车生产能力超过130万辆。然而在能耗方面汽车产业对湖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汽车产业的转型意义深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就是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大。以电动汽车为例:据发电公司推算,电厂的CO2排放系数为1度电0.38千克,汽油CO2排放系数为1升2.32千克。以每年行驶3万公里计算,电动汽车行驶100公里需要14.1度电,故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是300×14.1×0.38=1607.4千克。而汽油车烧1升油大致能跑15.8公里,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3000÷15.8×2.32=4405.1千克。由此可以看出,湖北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减排的意义非同一般。

三、湖北发展电动汽车现状与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湖北省的电动汽车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均实现了较大进展,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也正式推进到商业化运营阶段,初步形成了集电动汽车研发、产业化、示范运营三位一体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并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基本形成了以武汉、襄樊为主的两大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及武汉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区。2004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集研发、试制、生产于一体的电动汽车产业园。2005年,省政府设立了“湖北省电动汽车发展专项资金”,专项支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专项资金年投入1000万元。同时,省科技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申报科技部“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先后承担了“电动汽车规模化考核试验研究”、“EQ6110HEV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开发”、“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开发”等从整车开发、产业化到示范运营的多个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了多项电动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并在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湖北发展电动汽车的不足之处依然很多,比如电动汽车产业中只有镍动力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混合动力乘用车与铅酸蓄电池纯电动汽车发展相对成熟,其他均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核心技术还未实现完全突破,如在纯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性能方面仍未能根本解决电池使用寿命短、成本高、适应性差、能量回收困难等技术瓶颈,另外政府扶持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还有待加强。

四、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加快湖北汽车产业转型

湖北汽车行业占石油消费量的1/3以上,面对石油供应紧张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发展电动汽车迫在眉睫。湖北又是缺油大省,每年都要从外大量购入石油,随着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大,石油供给缺口将更加突出。而气候变暖与环境变差将逐渐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可见,发展电动汽车将成为湖北省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战略重要支撑。

湖北省应抓住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发展电动汽车为契机,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步伐,为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作出榜样。

1、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消费市场的财税扶持

只要新能源汽车有市场需求、有利润,生产厂家的资源就会向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集聚,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的情况下,财税扶持的重心应该向消费市场转移。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因售价高而未能普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启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在国家已出台的政策外,湖北应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契机,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一般而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与普通汽车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即便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5000元油费,10年时间才可节省费用5万元,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补贴政策要扩大到个人消费者身上。如果财政拿出资金用于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每购买一辆车平均补助5万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跨过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全面降低成本,即使不再补贴,与传统汽车相比也同样会具有竞争优势了。

其次,通过购置税减免,引导消费者选择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免征或减征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养路费等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消费市场,体现省政府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同时还可以对传统汽车征收环境税,并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起步阶段的发展。

2、加大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科研力度

湖北省在电动汽车的相关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实力,例如拥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室”、东风汽车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专业从事电动汽车产业研发的科研机构与企业研究中心,仅仅如此还是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发展的需要。由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分工较细,单打独斗很难完成完整车辆的研发,企业之间建立同盟关系非常重要。国外很多汽车企业都是通过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合作共同开发关键零部件来推进产业化进程的,如日产和NEC,丰田与松下能源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我们可以通过对外项目招标,与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合作。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一汽集团,一汽集团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集成技术,但具体产品研发优势尚未形成,而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将借助一汽集团丰富的资源优势得以产业化,进而实现合作共赢。湖北省要紧紧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脉搏,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性应用技术为科技研发课题立项的主轴,加大资助力度。支持以企业为主导,联合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升课题研究效率、效果和效益,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的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重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3、借助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服务体系

让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不仅要让消费者购买时感觉不贵,还要让其在使用时感到便利。目前充电技术越来越成熟,充电网络的建设技术已经不成问题,只要有相应的政策,构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建设与运营的商业化平台,就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电动汽车配套充电服务这个新兴产业领域。充电网络的建设不差钱、不差技术,差的就是政策。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运营等领域特许经营模式,并尽快完善相关政府规制,加快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网络的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进程。只要政府开放充电网络的建设与运营,并给予特殊的电价政策和财税扶持政策,就会搭建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商业平台,促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柯晓阳:略论湖北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3] 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主流汽车发达国家就纷纷开始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来看,美国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最快,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趋于成熟,而欧洲正在经历该市场初级阶段的高速增长期。

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中央政府对其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家层面日益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的背景下,由于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其鼓励生产与消费新能源汽车的环境自然不一样,本文拟以地方政府成都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例证,着力于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面临的技术、资金、政策等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体系。

二、成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10月,成都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为云贵川渝地区的第3个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规划面积347平方千米,占天府新区规划总面积17.5%。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以成都经开区为主体,重点发展汽车研发制造、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业,建设国际化、世界级的成都国际汽车城。

成都经开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已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41家,上市公司43余家,产业基础逐渐完善。已聚集“十大”整车企业,包括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东风神龙、吉利等,并依托整车龙头产业聚集了220余家零部件企业,全球零部件100强企业20多家。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1亿元,同比增长19%;整车产量73.2万辆,同比增长95.1%;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60.1%。相较国内外汽车产业微增长的形势,我区汽车产业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强劲态势。

(二)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产业优先发展,以纯电动汽车为方向,以推广应用为带动,实现了小批量整车生产,发挥了小规模示范应用,正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川汽、成都客车、瑞华特生产的纯电动客车进入成都市公交集团16、28、93和332等多路示范线运营,已具备年产13000台纯电动客车生产能力。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等新能源汽车923辆,累计建成充电站14座、充电桩679个。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6户,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8户。吸引了沃尔沃、吉利、美国特斯拉、深圳沃特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蓉发展。

三、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分析

从国家层面,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由于本论文重在对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故此部分着重对四川及成都的政策体系加以归纳。

(一)四川省层面

1.2014年9月29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以川机管发〔2014〕64号印发《四川省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置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四川省更新公务用车除因特殊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外,要严格按比例选用新能源汽车。省直机关2014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5%,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2.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该方案规定,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四川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具备了量产条件,计划将在2015年建成年产5000辆的纯电动客车生产线,2016年时量产各类型纯电动汽车3万辆。

(二)成都市层面

成都市已出台《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成都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在国家,各地区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之后。2015年7月15日,正式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根据两个实施细则,将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及新建充电站、充电桩等进行补贴。其中,《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明确,市财政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地方配套补贴。补贴标准为:在中央财政补贴基础上,市级财政按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60%给予配套补贴。

四、成都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除了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动力电池、电控、电机)发展滞后,存在行驶里程较短、充电时间较长、车辆销售价格高、电池维保不方便、配套设施不完善、消费者认知不成熟、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等带有全国性、普遍性的问题外,成都发展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不少具体问题。

(一)缺乏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发展重点不明确

尽管成都市了《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成都工业产业发展战略,但目前,成都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使其作为汽车产业的组成部分。这样做,一方面,导致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不利于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实施。另一方面,目前来看,未来汽车行业应该是按照“汽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零排放汽车)”这一趋势发展的。如果缺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究竟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这也可能导致发展重点也不明确。

(二)缺乏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产业集聚能力尚未形成

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企业及销售市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尽管成都目前已经有东方电气集团等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但其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还有待提升。加之,目前成都还没有引进向沃尔沃、美国特斯拉等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因此,其全产业链布局还未形成,这不但影响了上游的研发,还影响了下游的市场开拓。

(三)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影响消费市场的形成

要使新能源汽车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但需要降低价格,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持续跟进。如果充换电设施建设、安全试用和维修保养服务、检测能力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体系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使有过硬的品质,较低的价格,也很难会有消费者购买。从成都目前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来看,其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体系,这势必将制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四)配套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未形成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手段,不但需要政府补贴,还需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才能最终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如在美国,经过政府一系列的补贴与减税等优惠政策的实行,目前,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实现了全市场化运作,不需要任何政府补贴。在2015年7月15日,成都也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予以补贴,但由于其支持手段仅限于补贴,其激励效果还有待观察。

五、成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建议

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前,国家、省市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税收减免、购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因此,成都应该紧抓机遇、认清差距、合作竞争、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我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这两个产业将产生十万亿的市场规模,成为支柱性的新兴产业。要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和全市汽车产业基础,制订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培育成重要产业。

(二)培育市场主体,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能力

我国传统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而新能源汽车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新兴产业,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后发优势。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企业是主体。要积极培育各级市场主体加快产业整体提质升级,成链发展,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

在整车方面,支持重汽王牌、成客公司、川汽集团、一汽川专等整车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促进沃尔沃成都工厂S60L汽油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尽快投产。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支持东方电气集团等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壮大规模。针对缺乏龙头企业的情况,主动对接比亚迪、天津力神、赛恩斯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的知名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

(三)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制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站点总体布局已成为我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应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试用和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建立车辆数据采集和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检测能力建设、建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管理体系。其次,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探索多种能源供给模式,加快形成与充换电设施建设配套的标准体系。

(四)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面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单一的情况,要结合我市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各种支持政策。

首先,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全省财政对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支持,落实好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享受优先和强制采购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保证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其次,出台应用激励措施。结合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研究制定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配套激励措施,对示范运营的车辆在购置、使用等环节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新能源汽车实行特殊标识,免征车辆购置税,简化办理牌照及年检等业务,减免停车费和过路过桥费。

再次,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和投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创投资金、私募投资基金及民间资金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最后,探索市场拓展机制。积极引导多种商业化模式,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较高的售价,联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消费市场,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商业化。尝试租赁制度,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新能源汽车,刺激消费欲望,获得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建立用户数据库,为将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体验、人体工程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