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结合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一)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养老机构能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可实现最大化利用。老年人不仅得到养老服务,而且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从而缓解当前养老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和医疗跨行业发展,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安等地,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刚刚起步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70家。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服务。而当前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000多万,其中我省有170万左右,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随时需要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当前我省医疗机构床位十分紧张,许多老年人大都是慢性病,医院不可能将有限的床位长期给这些老年人使用。而我省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占全省总数不足1%,医疗保障问题在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由于不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和精神压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一种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契机,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如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利用三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资500万元,把三里街养老机构改造成为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拥有床位260张,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00%。合肥市滨湖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依托雄厚的医疗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2010年3月建立了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拥有床位236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该院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实施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四种类型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此外,安徽省针灸医院利用中医针灸优势,六安市金安区人民医院利用社区门诊医疗技术,正在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目前,这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受到老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床位供不应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医保政策方面。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人医保费用难以全部报销。如,入住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的老年人,属于合肥市职工医保、新农合只能报销部分护理费,属于省直单位医保、工伤等其他医保不能报销。二是在养老服务政策方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难以享受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如,民政部门虽然给合肥市滨湖医院颁发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使其有从事养老服务资格,但由于政策问题,医院得不到地方政府在养老床位和运营补贴等方面政策支持。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

三、主要经验和启示

尽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23亿,占总人口9.1%。2011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1000.8万人,占总人口15.6%,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664.8万,占总人口9.7%。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医疗保障成为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2.充分整合资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利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舒适养老和优质医疗服务。

3.缓解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一方面缓解当前养老难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共享医疗资源,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同时,老年人的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减轻了老年人看病费用。

四、政策建议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养老业整体服务水平。

1.加快制定政策措施。养老政策方面,明确规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床位和运营补贴等;医保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完善医保有关政策措施,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土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养老公益性事业,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医养结合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对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2.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中央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倾斜;各级政府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金融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

3.鼓励集团化发展。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合肥九久夕阳红集团就是从一家民办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起来,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发展成为拥有7所老年公寓、2所学校、1个职业培训学校等集团化企业。合肥滨湖医院属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该集团也是拥有多家医疗机构,目前正建设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正在向医疗、养老集团化发展。

4.明确服务对象和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点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包括有急性和慢性病的老年人,肢体残疾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以及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等。这些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照料外,更重要的随时都需要医疗保障、康复保健等服务。

5.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打破行业界限,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创新,可以通过公共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康复技术及设备的专业机构经营,以提高养老专业化护理水平。

6.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医疗等机构培训一线护理人员;鼓励高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缓解当前一线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问题。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二)

为了解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去年11月20日起,市人大工作研究会鲍小如、吴新太、郑继忠等一行,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先后深入到市老年公寓、屯溪康乐老年公寓、徽州区市第三人民医院、黄山区孝为先老年公寓、屯溪区蓝天夕阳红护养院、昱中社区阳光养老乐园服务中心和定位呼叫平台等处,了解我市养老事业和医养结合的现状 ,还到东至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参观考察了他们推进医养结合的先进经验。通过调研,初步了解了我市养老和老年医疗服务现状,并就我市如何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探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与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养老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全市养老敬老机构形式多样,发展较好。有公办区县级养老院7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7家,乡镇敬老院71家,医养结合医院2家,共有养老床位8023张,同时,为城乡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老年津贴,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老有所养全覆盖。全市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大部分得到了扩建、改建和重建,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医保、大病救助全面实施,老有所医同样也实现了全覆盖。医养结合方面,也涌现出一些好的典型,尽管不完善,但是确实是我市医养结合的有益探索。

1、政府主管,公立医院医养一体型。如黄山市三院(徽州区人民医院)今年5月开设老年病科,设置病床44张,已接收一般敬老院无法承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150人次。其做法是:老人处在病态时,办理住院手续,即为医,按住院收费,有医保的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当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时,转为养,按托老模式,自理规定养护费用。市三院的做法,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医养结合模式的新路。

2、政府主办,社会机构托管型。如市老年公寓和黄山区孝为先养生疗养服务中心,是民政部门投资的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条件设备齐全,服务规范,收费合理,而且还自聘了医护人员,

解决老人简单的小病处理,是有条件的老人养老的好去处。

3.政府主办,社区服务普惠型。如屯溪昱中街道办事处与黄山市拨拨就灵信息化服务中心共同兴办的阳光养老乐园和智能信息化养老定位呼叫机系统,把社区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做的很细很扎实,不仅开展日间托老服务,而且利用定位呼叫平台,通过养老定位呼叫机,及时了解老人居家养老时医疗保健需求和安全急救,还延伸至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现代化居家养老服务。

4、政府主办,乡镇五保老人全托型。以黄山区甘棠镇敬老院为代表的我市各乡镇敬老院绝大多数食宿条件改善,管理服务到位,和

当地卫生院建立联系,定期为老人体检,做到小病不出院,五保户都能在敬老院颐养天年。

5、社会主办,民营医院医养一体型。 如民营的黄山屯溪蓝天夕阳红护养院从2013年起就收治老人。他们的想法就是:要把躺在床上的,让他坐起来,把能坐的要让他站起来,把能站的要让他走起来,收费不高,赢得不少老年病人的赞许。

6、社会投资,民政扶持专业养老型。市康乐老年公寓是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设有康乐爱心护理院等300个床位, 地处市内,交通方便,服务周到,价格低廉,一般群众能接受。

二、开展医养结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老年医疗、养老事业和医养结合上呈现了一些好的典型,但与当前飞快到来的社会老年化需求相比,无论在机构、床位数量,还是在服务质量、医养水平上还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医养结合工作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张皮,经费专列,专款专用,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则无法在医保报销。就是像市三院这样改革创新,利用资源,有病看病,无病疗养,各计各帐,但是医养不结合,医保结算还是很麻烦。在机构养老院或敬老院的老人有病又必须到医院去治,慢性病在养老院长期疗养,医疗费是不能报销的。

2.在养老机构和床位不足的同时,托老养护费用高,使得机构养老入住率不高 。据民政部统计,到2014年底,我市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6万人 ,其中70、80岁以上老人为10.37万和3.6万人,

空巢老年人数达10.64万人,高龄人口中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护理的有2.5万人。按讲,我市养老院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由于现有的养老机构床位费、护理费过高,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更高,社会大部分低收入工薪阶层老人承受不了,不敢问津。造成不少低收入慢性病老人不得不留在家中,得不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市三院老年科44张床位,常住30人,大多是离退休老人;市老年公寓是国家投资,设有250个床位,目前入住131人,基本也都是离退休老人;黄山区孝为先养老院也是国家投资,设有床位160个,入住老人才20多位。

3.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社区居家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能开展一般门诊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已经设置的社区养老服务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功能,缺乏内设医务室和医疗设备,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4.大多机构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医养结合发展需求 。目前老年人护理,除各综合医院外,大多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都是从已退休基层医务人员中聘请,年龄大,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行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服务。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目前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综合医院老人住院的社会陪护,价格高昂,更是令人不堪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5.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服务困难。 目前,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市县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老年病人康复治疗时间长,周转慢,效益低,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医院开展老年病疗养,经济效益远低于正常医治 ,又得不到民政部门的床位补贴,难以收治老年康复病人。医养结合关系如不建立,医疗机构很难为养老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三、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的几点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健康与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要求,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 更是让老年人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护理、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国务院顺应民意,批转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我市医养融合,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医养结合是改革创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体制不顺,不解决制约医养结合的体制问题,医养融合就难以实行。市区县要吃透和掌握中央精神,成立强有力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创新,破解难题,把落实医养结合工作列为2016年我市民生工作之一 ,确保医养结合工作顺利进行。

为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首先应将医养结合发展纳入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要进一步摸清家底,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医养结合发展体系,统筹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各地首先应将医养结合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摸清家底,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完善医疗养老设施布局,确保养老、医疗设施建设用地;土地、规划、财政、社保、民政、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都要在规划中关注医养结合的短板,做好医养结合建设用地的落实、行政许可受理、专业技能培训、医养结合设施的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资金的统筹安排 。

2.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全面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一是机构养老、敬老院要建立医务室 。机构养老是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也是医养结合的最佳载体。我市两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条件具备,只要注入医疗机构, 就能实现有效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建议民政、卫生部门和经营者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顾全大局,精心操作,精准谋划,选派精干医务人员,进驻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工作。区县公办养老院必须设立医务室,乡镇医院要为敬老院提供及时优质医疗服务,解决孤寡老人的医疗护理。 各级卫生部门应对机构养老办医疗服务给予大力支持,条件具备的,要及时为其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保主管部门对上述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老人参加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结算。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到具备养医融合条件的服务机构开展多点执业。

建议市二院新址搬迁要抓紧进行,以便市老年公寓、屯溪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可以就近就医,建立医养两家医养结合关系。

二是综合医院要以人为本,延伸养老服务。开设老年病区,做好老年康复治疗。在综合医院窗口要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住院陪同服务,在医疗服务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民政部门要按规定,对开展医养结合的综合医院,给予床位补助。

三是基层社区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基层社区是养老事业的必要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要以包片的形式,明确责任,一对一的对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精准服务。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格检查,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掌握健康动态信息,开展健康教育、查询和健康评估。要创造条件开设家庭病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

为解决大多数居家养老的人员急病呼救、急事求援,建议在全市推广屯溪昱中阳光养老乐园和智能信息化养老定位呼叫机系统,解决

辖区内居家养老的医疗保健、定位急救问题。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电信部门要积极配合,给予优惠。

四是开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试点工作。建议市政府选择一家医院作为黄山市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或康复医院试点,为全市医养结合做示范。 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由市民政局和市卫计委负责协同相关区县组织实施。各区县也应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3. 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社会资本和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医养结合机构机构,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要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精神,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快研究制定扶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逐年增加。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统一制定和完善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机构评估制度,设定和退出机制。同时整合民政、卫生医保部门的相应资金,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整体的资金扶持。要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医养结合机构中轮岗服务,对派驻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不变,积极支持引导养老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要研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岗位补贴规定。市职业技术学院要研究学科设置,加快对医养结合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培养。医养结合护理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医养结合省级试点先行市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市政协成立以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界别组委员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市民政、卫计、市医院颐养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就这一议题进行专题协商,形成协商报告如下。

一、 协商所达成的共识

       截止2017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4.127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16.95%。养老资源方面,现有医养结合机构(临清市颐养中心)1家,养老机构9家,其中公办4家养老院,民办养老机构5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5020张。医疗资源方面,我市现有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3家、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基层卫生院和二、三、四人民医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老龄事业,将社会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保障了我市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目前主要采用五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一)医养结合。 注重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培育、扶持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产业结合,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我市新建的市医院颐养中心是一家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是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我市唯一一家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成养老床位1140张,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另外,我市华美医院养老项目已通过前期论证,正式向市民政局提交建设申请,规划占地197亩,医护型养老床位1000张,一般性老年生活床位800张,康复、疗养、卫生保健床位200张,病房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前期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社区养老。注重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结合,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扶持安民区院建设了“安民医院日间照料中心”,正在支持市医院建设规范的“古楼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支持华美医院建设“华润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随着这些中心的建成,能自理老人的可以活动、健身,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享受日间生活护理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既解决了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老人不用离开社区便可享受养老服务的问题。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逐步落实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工作,将养老服务用房无偿提供为老服务组织,建立面向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站点,开展助餐、助浴、代购、维修、家政、康复、医疗签约等多项服务。

(三)签约服务。注重开展多项签约服务,探索适合老年人看病就医便捷高效的新途径。市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约就诊、急诊救治、中医保健等多项服务;19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康复科,配备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与评判。市辖区23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均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服务。目前我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1.57万人,签约率71.7%,健康管理率72.2%,稳步构建“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回家”的新模式。

(四)定期巡诊。注重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服务,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定期开展巡诊和接诊,部分解决了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身体活动不方便的问题。没有条件建立医疗站点的敬老院,指导建立与二级以上医院协作对接,协作医院定期组织全科医生对入住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巡诊和接诊服务。目前我市4处中心敬老院、5处民办养老院已同市医院、华美医院、安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分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到医疗服务。 

(五)平台建设。注重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目前正与移动公司联合,在城市社区和基层卫生院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肩负120急救、健康咨询、群众满意度调查回访,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多项职能。通过为老年人配备智能腕表,将老年人心率、血压、睡眠、出行、运动等一些基础数据及时反馈医院平台,数据异常时自动报警,值班医师可随时实现健康监测。遇有紧急情况,还可以选择一键拨号至亲友电话或医院急救电话,获得及时救助。

二、协商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医养结合是构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长久之策。要放眼长远、务求实效,稳步推进这项工作有序开展。但从工作实际看,由于社会认知、投入不够、政策保障、专业人才匮乏等多重问题,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之路并不顺利,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

    (一)从养老机构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摸索多、经验少。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大量相关文件,对于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但对于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的结合缺少具体、符合我市实际、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历史短,很多工作都在摸索之中,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少,医养结合审批手续繁琐,承担养老服务尚且运营艰难,难以承受医疗护理重担。另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不能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严重降低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投入多、补贴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而养老机构普便运营困难,财政补贴的相关政策有待制定和落实。一般性养老机构建设,省、聊城市给予一张床位补贴1万元,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补贴1.2万元,但相比建设投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每张床位需要建设投资近20万元,缺口相差很大。目前,养老机构建设补贴主要依靠省、聊城市一次性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县级财政还没有将补助资金纳入预算,省、市要求的每年本级留成的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要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没有落实。三是困难多、办法少。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政策、标准和专业人才队伍缺失,因为是我市是示范先行试点,上级的很多政策和指导办法还未及时跟进制定和出台,单靠自己解决难度很大。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开办诊所,需要聘请有医师资格的医生和有护理资格证的护士,大部分传统养老机构难以给医护人员提供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养老机构从业对医护人员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这些现实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从医疗机构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短缺现象较为明显,医疗机构开展自身业务就很紧张,开展养老服务压力更大。医疗机构在自身市场需求很旺盛的情况下,到养老机构巡诊、接诊,很大程度上没有时间精力、抽不出医务人员。二是缺乏利益驱动。医疗机构和传统养老机构虽然开展了签约式服务,但是由于传统养老机构规模小、供养老人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为老服务不能获取经济效益,没能真正实现医养有机融合,还存在“两张皮”问题。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机构因为其更高层次、专业的医疗服务导致收费较高,把大多数老年人“挡在门外”,机构也难以获得经济效益。三是缺乏政策保障。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间照料中心,最老年人出现意外而引起纠纷,如果能开通老年人意外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后顾之忧。另外,医生多点执业问题的解决政策还未落地,医生离开医院到养老机构就业会有职业风险。

     (三)从老年群体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 一是预期和现实不平衡。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发展未来期望很美好,希望能尽快实现老有所养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现实中很多医养结合工作进展缓慢,有些措施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难以解决居家老人或养老机构入住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便捷医护问题,面对突发性重大疾病仍然束手无策,对多元化、高质量、近距离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二是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随着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我市老年人口对健康养老的社会化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的养老服务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独子、失独家庭将很快进入面对社会养老问题的高峰期。从现实来看,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供给严重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市场实际供给严重脱节,如果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三是收入与收费不平衡。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只有市颐养中心一家,属中高端医养机构,收费标准相对较高。面对此类医养机构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城乡居民难以承受,传统的养老院又因为基础设施较差、服务项目单一不愿入住,面向社会大众的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建设势必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四)从政府部门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完备”:一是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卫计部门是国家卫计委指定的医养结合牵头部门,而民政部门是养老服务具体管理部门,二者能否实现紧密结合至关重要。另外,据初步估算,医养结合项目从立项到正常运营至少涉及17个职能部门。在运营过程中,至少需要民政、卫计、人社、财政四个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交叉重叠的部门管理直接导致医养结合机构处于“九龙治水”的困境中,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容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问题,这些是医养结合工作推进缓慢的关键原因之一。二是政策保障体制不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是试点性、创新型工作,政策先行是保证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很多配套政策需要提前研究制定。但从实践看,这项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比如说,养老机构内设医院或诊所能否纳入医保定点的问题,长期护理险扩面的问题,老人意外险试行的问题,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机融合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问题,“1234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何时开通的问题,等等还有很多。

       三、对策建议

    我市是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医养结合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需要进一步调高任务目标,结合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要求,以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体系,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务求实效,及时化解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我市健康养老事业稳步持续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一)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医养结合工作涉及改革发展深水区,示范先行市的定位决定了上级很多指导性配套政策滞后工作现实,需要大胆决策、实践和创新。一是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尽快建立部门之间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打破民政、卫计、人社三条线分立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的问题。每周定期通报各自工作动态,共商破解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难题,多出经验、出办法、出典型,为我市养老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提高批办效率。建议民政、卫生共同编制申办养老项目审批服务指南,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推进“一门式”服务,对新办医养老结合机构推行并联审批,积极协调解决消防审批、竣工验收、卫生防疫、环境评价等实际困难,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加大财政对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力度,将养老机构建设市(县)级需要配套的补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严格落实省、聊城市要求,将每年本级留成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用于展医养结合工作,加快传统养老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对基层公立养老机构新建医疗机构或引入医疗机构分支机构,以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严格按上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或运营补贴。

(二)务求实效,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学习借鉴湖北省随州市“两室联建”工作思路,试点推进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是科学化选址。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一村(居)一策”提出的选址建设方案,选择人口相对集中、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作为建设地点。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种模式: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在中心户、农资服务中心、电信服务网点等原有服务项目上建成并运营,卫生室就近建设。卫生室在村(居)委会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可以从村(居)委会调剂办公用房建设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卫生室和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都需要兴建的,必须统一规划,选择在人口密集、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联合兴建,并且要建有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二是标准化设计。依照“两室”功能定位和室内布局要求,对“两室”进行统一规划,结合实际设计图纸。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卫生室设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药房;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设置“四室一厨”,即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学习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三是优质化建设。选派质量监督代表进驻“两室”联建施工工地,对施工材料实行专人专管,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监督专班对所进原材料实行登记制度,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及时开展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同时完善建设施工档案,实行责任追究制,施工单位对“两室”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在“两室”建设中,对床铺、档案柜、电脑、有线电视、空调以及厨具等硬件设施进行统一配置,对标识标牌、规章制度等统一制作。四是多元化投入。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将“两室联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市场化运作筹资的新路子,通过“土地资产置换、老板垫资、单位自筹、爱心资助”等方式多元筹资,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村办或个人办农村“两室”,通过实施驻村(居)工作队帮扶、慈善捐助、企业冠名等方法解决;同时,对建设资金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性建设、开发性建设、举债性建设。

三是整合资源,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学习借鉴河南省新乡市“12349”平台建设经验,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建好信息平台。依托“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将老年人的基本资料、健康情况、家庭信息、个人兴趣等相关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并以该系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实现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二是选好运营模式。老年人会使用、企业愿意参与是信息系统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根据老年人理性和节俭的消费特征,探索开展积分制养老模式,凡系统登记的老年人在指定的联盟单位消费可以积攒积分,积分可以在与12349信息平台合作的超市、医院、餐馆等服务网点抵现金使用。三是盘活社会资源。大力宣传并营造养老、敬老、孝老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各行各业加入信息平台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大力整合家政服务、旅游、医疗、商场、物业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资源,以信息平台为纽带、以积分制为核心,建立异业联盟,在扩大服务中产生规模效益。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一、以政务公开助力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1、及时公开政策性文件的废止、失效等情况。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告知政策性文件的废止、失效情况,及时在已的原文件上作出明确标注。(业务科室)

2、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办公室)

3、围绕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目标,汇总并统一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及时公开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办公室)

二、以政务公开助力供需结构优化升级

1、围绕支持创业创新、推动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加大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公开力度,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调动企业和科研人员参与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移的积极性。制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监管政策,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等方式,扩大相关市场主体参与度。及时收集公众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政策的反映,主动做好解疑释惑和舆情引导工作。(业务科室)

2、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去产能公示公告制度,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及时公开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技术方面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定期公布不达标应限期整改的企业名单,以及经整改仍不达标、已依法关闭的企业名单。适时公开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情况。督促指导企业做好去产能公示公告工作。(业务科室)

3、定期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发挥牵头部门职能,重点公开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全域旅游、体育健身、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消费情况,引导消费升级。(业务科室)

4、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配合牵头部门做好质量提升行动、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办公室)

5、推进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推动推荐性国家标准全文公开。配合牵头部门做好质量提升行动、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公开质量违法行为记录、缺陷产品名单及后续处理情况,促进中高端产品供给。(业务科室)

三、以政务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实效

1、围绕全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细化公开要求。组织实施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积极通过网络、新媒体直播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原及时公开答复全文。(办公室)

2、进一步健全解读回应机制。严格依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创新解读方式方法,运用部门解读、专家解读、媒体解读等方式,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法,多角度、全方位阐释政策,提升解读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政务舆情回应责任,明确回应主体,做好舆情回应工作。积极做好舆情监测工作,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会的时限要求,要认真研判、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并迅速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业务科室)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养生大世界》:何会长,您好!您一直奔波于老年健康领域,很荣幸能采访您。作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四届会长,请您先介绍一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发展历程。

何界生:好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关注老年健康事业的社会团体组织,是民政部注缘羌堑墓家一级协会。创始会长为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同志,经过了四届的发展,协会成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吸纳了数百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学者以及关注老年健康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与企业家成员。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开展了数百场老年健康服务活动,是人民群众信任、社会口碑良好、受党和国家认可的社会团体。

《养生大世界》:由此可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作为一个老年人健康保障的服务机构,确实为老年人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很多切实的贡献。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有何特色?具体而言,协会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何界生: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积极发挥协会平台的连接与服务功能,将老年健康产业发展视为协会工作的重要着眼点之一。为此,从2012年开始,协会连续5年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中国老年医学与老年产业发展论坛”,为中国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也为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

保健品市场,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领域。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托我会,在全国25个城市、5000余名中老年人和部分专家及企业家中,开展了《促进我国中老年人保健食品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活动,并完成相关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也为企业的行业拓展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市场需求数据。

老年病的防治,是备受关注的老年保健服务内容,也是协会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此,结合老年保健服务和行业发展需求,协会组织了多场专题学术研讨会。此外,协会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在全国多地建立了社区健康教育基地,让老年人更为方便地在家门口获得健康知识。

《养生大世界》:今天,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即将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未来,您对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发展有何建议?

何界生:我们第四届理事会希望新一届理事会紧紧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认真落实在2016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做贡献。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推进老年保健行业走出国门发展的新途径。大力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协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及行业的自律与维权,不断开创和培育协会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会议和项目,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和整合国内外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协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协会新班子能够继往开来,开辟协会发展的新篇章。

《养生大世界》:众所周知,多年以来您致力于老年人健康事业,在我国当前日益凸显的养老问题上,您有何见解?

何界生: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慢病呈上升趋势,亚健康人群比例不断增大。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我们面临的任务比较艰巨,任重而道远。国家在面对老龄化工作时明确要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这些政策和要求都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发展健康产业和老年保健事业的黄金时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

首先,做好老年保健事业,要整合跨界、跨境资源,还要将医疗护理、金融保险和养生养老结合起来。例如现在建设的一些养老服务园区,其实并没有很好的把真正的医疗、护理服务融合进去,而只是做成了老年房地产项目。我认为在这方面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模范园区,之后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其次,我们要发挥好中医药在养生文化中的作用。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优势,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再者,加强对老年人健康保健宣传教育。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要让每个人认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但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从孩子做起,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要自己成为健康的责任人。做到人人参与健康,人人享有健康,个人的健康素质提高了,国民健康素质才能整体提高。

《养生大世界》:作为一名女性领导者,您身兼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中央金融工会主席、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等职务,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每次见到您都精神饱满,请问在日常生活中,您有什么养生方法和心得吗?

何界生:我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梦想,无论梦大、梦小。有梦想才有激情,才有奋斗的能量。正确而坚定的梦想能让我们内心有目标、事业有激情、生活有奔头,做一个有幸福感、快乐感、成就感的人。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医护养、金融保险和养老结合起来,所以我一直在这个道路上前行,希望实现我的梦想。

再者,一个人要拥有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学会放下、宽容博爱、淡泊名利,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心态平和个性好,心胸开阔想得开。

还有一点就是从自己做起,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我现在定期参加辟谷养生,它是通过心能量养生,不进食物,在身心放松的作用下,调节全身,清除体内垃圾,培充人体正气,达到养生效果。人体自身实际就是一个“大药房”,我们可以调动自身的一些积极因素来对抗疾病,只要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大多数疾病都能够自愈。

养生保健其实并不复杂,不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金钱,它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举手之劳,只要我们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做到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并保持年轻、乐观的心态,长此以往,健康自然会常伴我们左右。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活到130不是梦,我愿意做形象代表。 新老交接,充满期待

医养结合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自2017年5月我市先后获批为自治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城市双修工作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以解决“城市病”为目标,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启动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制定了《xx市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城市双修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我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梳理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大领域10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2017年8月14日,全区城市双修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区城市双修工作全面启动。

(二)编修规划指导城市双修工作。编制了《xx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完成了《xx市市县融合发展规划》《xx市城市特色风貌研究》等专项规划及《xx高铁站站前广场设计及周边区域用地规划》《xx市中央大道水系及滨河北路水系湖泊连通与整治规划》等重要地区、重要地段和重要地块的城市设计;建立并更新了城市双修重点项目库。

(三)城市双修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截至2018年7月,xx市市辖区城市双修工作确定的136项城市双修重点项目(城市修补项目125项、生态修复项目11项)开工x项,开工率x%,竣工x项,竣工率x%,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黄河xx过境段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构建了生态防护与景观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廊道;xx区第四排水沟农田排水灌溉水和排污水分离工程,成为水体治理的典范,基本解决了排水沟脏乱差、臭气熏天以及对基本农田的侵蚀问题;阳光大麦地文化创意园、xx娱岛艺术文旅小镇有效盘活闲置厂房,修补文化旅游服务功能;xx市中医院迁建,xx七中、十一小、十二小建设,增加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新建迎宾广场、高铁商圈站前广场、高铁商圈公园水系等项目拓展市区公共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两县重视程度不够。我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存在上紧下松的情况,县区对城市双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氛围不浓。xx、海原县均没有按照《xx市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方案》(卫政办发[2017]122号)的安排,对辖区内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未编制城市双修工作的专项规划,没有建立明确的重点建设项目库,城市双修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责任时限均不明确,还没有形成全面推动双修工作的合力。

(二)城市服务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市比较重视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但一些规划的预见性、前瞻性还不够,老城区与新城区城市功能不能很好的互补和衔接,部分城市服务设施不完善。一是我市2022年要承办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但至今尚未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同时,缺乏影剧院、美术馆等大型服务场馆,博物馆虽已建成6年,但至今尚未投入使用。二是缺少文旅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以及旅游标示、旅游公交和游客服务中心,不能满足xx作为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三是xx区老城区因居住人口密集,公共活动空间狭小,交通拥堵,缺乏停车泊位,给排水、供暖、供电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超负荷运转。四是xx区新城区由于居住人口相对稀疏,公共空间资源利用率较低,医疗、文化和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三)项目资金筹措方式单一。实施城市双修试点项目的投资量大,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对城市双修工作无专项资金和补助政策,我市实施的重点项目大部分靠政府投资和国企投入,民间资本投入缺乏。

(四)公众参与度不高。一是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参与意识不强;二是宣传力度还不大,没有形成接收群众建议的专门渠道,无法及时将工作重点聚焦于群众最关心、最重视、需求最迫切的方面,工作中出现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找的不准,工作举措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督查考核力度。一是xx、海原县要高度重视城市双修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尽快编制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城市双修重点建设项目库,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推进措施,与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合力,确保城市双修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二是市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城市双修工作的督办考核,将此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委、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区)、各部门工作进展进行检查督办,督查结果与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挂钩,对工作开展积极、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工作存在重大失误的,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问责。

(二)补齐短板,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是坚持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据宁夏城镇体系规划、宁夏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科学编制xx市空间规划、xx市“一带两廊”发展规划、柔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以及重要地段、重要地块的城市设计,为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保障。二是合理布局建设新城区的商业公共服务、医疗、教育和文体设施,加快市体育场、影剧院、美术馆等大型综合场馆的规划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完成市博物馆布展工作,有效发挥已建成场馆的作用。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些有实力有能力的大型企业,建设文旅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五星级酒店,提升新城区的人气和人口吸引力;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A级以上旅游厕所,在主要路口、重要地段设置旅游标识,凸显旅游特色,开通旅游公交线路,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四是结合全区开展的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五年行动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力度拆除老城区沿街占压道路红线的破旧房屋和违建,拆除老旧小区煤房,破硬复绿,打通断头路,进一步拓宽老城区城市公共空间,缓解交通压力;加大老城区给排水、供暖、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同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利用学校操场、医院和街头的公共绿地建设地下停车场,加快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严格新建小区配套设施标准,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