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6月16日,国际主题公园巨头迪士尼耗时5年打造的中国内地首家迪士尼终于在上海正式开园。该项目由迪士尼与三家中国国企联合投资550亿元人民币(约80亿美元)兴建。
这是个好时候,一开园,就能迎来全国儿童7、8月的暑假档期。《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试运营期间,迪士尼乐园已接待了百万游客,城堡内餐厅未来一个月的座位已被订完。
“某种程度上,迪士尼就是一个大的电影衍生品。这座新乐园的特色在于,许多游乐设施依据电影大片如《加勒比海盗》、《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等的故事情节而建。”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张宁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时值迪士尼利用其IP价值吸金之际,中国首富王健林也在摩拳擦掌,与其争夺中国的“童心”。
难以复制的IP价值
就在距离上海700公里的江西南昌,5月28日,王健林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正式开业。
紧随其后的还有中国本土主题公园运营商华强方特,6月4日,在距离上海350公里的安徽芜湖,华强方特宣布与招商证券合作设立总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基金,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圈。
“很多人都说这回真的是‘狼来了’,我看也不见得。”华强方特总裁刘道强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相比王健林“迪士尼不该来中国”的论断,这已经很温和了。5月,王健林在央视财经《对话》节目中,言辞激烈,称“只要有万达,迪士尼十年到二十年之内赢不了利”。
几番挑衅后,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RobertIger)终于忍不住做回应。“我们确实被震惊了,因为我们与万达有生意上的往来。”他说,“在中国做生意虽不容易,但潜在回报巨大,无论是文化还是管理,我们都十分了解中国市场。”
“2016年上海迪士尼将吸引境内外游客达1200万人次以上,按370元的平日门票价格计算,全年门票销售超过44亿元。此外还将拉动旅游商业、运输业、酒店业、交通及餐饮等旅游细分产业经济增量,按照1元带动8元测算,一个迪士尼乐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350亿元的增量。”这是一份由国泰君安提供的研究报告,迪士尼强大的吸金效应不言自明。
迪士尼乐园最受业内认可、投资商垂涎的,当属其数以千计的IP。迪士尼利用其IP价值,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了从影视到商业周边、游乐地产、游戏等等一系列的商业体系。
在张宁晟看来,迪士尼持久不衰,更重要的是文化魅力。与一般主题乐园不同的是,迪士尼更多的是一种场景的代入与文化体验,特别是丰厚的动画形象资源。迪士尼的项目,刺激性并不强,主要还是针对小孩子的,比如,迪士尼中速度最快、最刺激的Tron,乘坐者也不会有头朝下的姿态。“但Tron能引起人们的兴趣,除了大型电动玩具的刺激,更重要的是,Tron的造型是电影《创:战纪》中的形象。”张宁晟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IP价值会受到地域局限。以电影《魔兽》为例,首日票房2.5亿元,上映第五天票房破10亿元,这种魔力显然不仅来自电影本身,而是知名网游《魔兽世界》长达十年的沉淀。相比《魔兽》,《星球大战之原力觉醒》,其实是比魔兽更大的超级IP,但由于在中国缺乏沉淀,票房在美国大获全胜,但在中国却很惨淡。
从米老鼠、唐老鸭,到白雪公主、小飞侠,再到最新收购的星球大战与美国队长等形象,迪士尼伴随美国青少年成长,它的竞争力是唤起消费梦想的欲望。但这种美国文化的积淀能否刺激中国游客的消费行为,尚有待观察。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动漫创造还停留在“喜羊羊”水平,王健林的资本扩张不能弥补文化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不足,并不能唤起中国人的梦想消费。
盈利模式主体在商业
迪士尼拥有完整的文娱产业链,业务包括媒体网络(电视),影视娱乐(电影),公园度假区(主题公园),消费产品(衍生品)和互动娱乐(游戏)五大板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的第二财季,迪士尼营收达到124.6亿美元(约合772.3亿元人民币),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2.5亿美元,每股盈利1.23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11美元。
但主题公园并不是迪士尼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迪士尼每年的收入30%来自门票,15%来自餐饮,13%来自住宿,25%来自购物。
相对而言,文化旅游业也不是万达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万达2015年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5年万达集团资产(按成本法数据)达到6340亿元,收入2901.6亿元。万达集团主要由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和旅游度假区五大产业组成。目前,万达商业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但《报告》中,王健林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旅游产业。旅游作为万达第四次转型的重点发展产业,目前累计投入千亿元。王健林的野心是,将文旅商综合体万达城快速复制到多地,到2020年国内开15个,国外力争开3到5个万达城。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更多法定节假日与高铁计划的作用,短短几年间,中国就有超过300个主题公园横空出世,仅仅去年一年就有21个主题公园开张,还有20个在建。
而2016年,主题公园市场进入攻坚战,娱乐营销层出不穷,同行间硝烟弥漫。在重资产的长线投资下,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盈利难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约有1500亿元资金套牢在主题公园投资之中。
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每座万达城在三到五年建成开业,可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年纳税超过5亿元人民币。“万达城所能创造的社会效应,让其成为当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上述人士说。万达在拿地过程中因此坐拥议价权。
此外,南昌万达城48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有200万平方米为文化旅游和商业等自持物业,有280万平方米为销售物业,其中,少量为商铺,大部分物业为别墅。这部分物业预售回笼的资金将补给到后续的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中。
**县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即黄河特色生态产业园45平方公里、云丘山生态度假园4.1平方公里、紫砂陶小镇1.3平方公里。三大产业园各具特色,具体特点是:
(一)北部黄河东岸(或黄土)特色生态产业园。主要是打造两大板块。一是黄土高原葡萄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戎子酒庄累计完成投资8.6亿余元,已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800余亩,建成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及10000吨发酵储酒能力的生产车间,配套打造了富有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地下酒窖和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酒窖——黄土窑洞酒窖,而且在原址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建设成了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和谐二园、综合办公生活区等建筑群落,属于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和“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的交汇点。在临汾市旅游“一带整合,一线串联,九区整推”的发展格局中,更是处于“河汾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与“黄河旅游精品线“的缔结带。全镇以戎子酒庄为核心,按照“一心、二区、一线、九节点”规划布局,创建红酒旅游养生体系;凭借拍摄《重耳传》重大影响,签约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靠通用机场建设,打造航空滑翔基地。通过戎子景区的打造,形成游云丘、品戎子、观壶口的精品路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功能农业发展项目。依托1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苹果、7万亩翅果油树、3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西山七县,打造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最大集散地。
(二)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依托云丘山核心景区,延伸黄华峪和下川古村景区开发,前景可观。云丘山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知名品牌标志。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6.63亿元,重点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景区。项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一核、一轴、两镇、十区”即云丘山核心旅游景区、盐商古道主轴线、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十大功能区。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名胜二十四景。云丘山景区规划面积大,辐射范围广。云丘山往西的黄华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做为研学旅游线路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云丘山往东的下川古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村的典型代表。
(三)中部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定位国内一流,北方领先,打造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启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紫砂工匠和高端紫砂创意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品牌重塑,辐射带动全县紫砂陶土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二、工作推进情况
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2017年县政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同时县政府又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担任。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紫砂陶小镇建设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县政府先后从二轻、中小企业中心等部门抽调专业及时管理人员,同时聘请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组建紫砂陶办公室,主要从事紫砂陶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9月6日推进会之后,县政府决定,紫砂陶办公室归属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委会办公室领导,参加筹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并及时向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筹委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专业分工明确,综合协调密切,确保示范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二)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自2017年**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后,通过县、市两级汇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待批。示范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都已完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云丘山景区完成203.1平方公里的旅游规划,戎子酒庄完成78.9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2019年尽管示范区未获省政府批准,筹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着手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紫砂陶小镇8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9月份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陶艺产业发展规划和紫砂陶小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成紫砂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期市政管网道路、桥渠施工设计图。目前正在完善一期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示范区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意向考察洽谈之中,争取早日进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程序。
(三)加快推进“熟地”平台建设工作。紫砂陶小镇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5亿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紫砂陶小镇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推动紫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筹委会按照新的“九通一平”要求,对标一流、精心打造,现已完成一期工程300亩熟地征收任务,土地补偿工作已就绪,建设用地已通过审批,进入土地收储批复程序。目前正在进行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安全预评价、总体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争取10月下旬开工建设。同时加快2000亩“熟地”征收工作,超过市定1平方公里1500亩的目标要求,紫砂陶小镇各项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为二期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机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较大,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较为分散,造成县政府配套设施投资大。同时品牌骨干企业和名牌景区规划面积更大,造成企业投资难度更大。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示范区建设,按照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去年以来,县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戎子酒庄、云台山、高天山、峰岭四大景区沿线道路路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规划,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云丘山景区专线旅游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投资4.63亿元的沿黄旅游公路规划已通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步伐。2019年,云丘山景区计划投资2.11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部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截止9月底已投资8275万元,完成唐家坪名宿、八角楼和温泉深井工程,完成玻璃桥栈道修复和冰洞机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戎子酒庄2019年投资1400万元,已完成仿古建筑群配套工程、厂区景观绿化工程和黄土窑洞生态酒窖建设工程。
三是组织精准招商引智活动。通过招商引智加快紫砂陶产业集聚区发展,用优质的紫砂资源、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因块施策、量身定制,既可委托一个开发商整体打包,也可按11个功能区分包实施,还可以按功能区拆分出让。8月29日,县委、县政府在太原举办了“**情 紫陶韵2019**(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全方位项目合作,成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02.2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策兑现年活动”,落实民营经济30条,制定紫砂产业发展20条,推出“四个零”优惠政策和“四个一”服务承诺,对签约的9个项目,确定专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具体负责承诺事项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难题,全力推动**紫砂陶小镇建设。
(五)扎实做好研学旅行。以中国体验式研学旅行首选地为目标,以“以研促产,以产兴村”为出发点,围绕以示范带建设统领、基地营地引爆市场、研学站点游览参观、重点乡村示范带动的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个目标、四级构架、8+1工程、N个角色”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十一带”的空间布局,深化基地建设,打造“5-15-15”的基地营地建设体系,即全县打造5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站点,以基(营)地建设为核心,配套辐射带动40个研学旅行示范村,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同时,规划结合**特色,推出黄土科普、自然生态、煤炭科技、历史文化4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套餐,深化区域联动,构建西联、东扩、南引的区域游线,助力**研学旅行对外宣传及空间突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县上下信心很足,热情很高。示范区可研报告经过考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市、县两级层面的论证审核,已上报到省政府和商务厅,暂未获得批准。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项目支持不明确,如资金扶持、投融资、土地、环评、规划等。二是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由于示范区审批放缓,导致项目实施滞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机遇。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完善好相关创建资料,力争早日完成审批工作。第二,尽快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机构,严格按照“三化三制”要求,落实机构编制,组建领导班子,尽快由筹委会向管委会规范过渡,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早步入正轨。第三,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依托一流专业化团队,坚持多规合一,做精做深做实示范区发展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核心景点开发详规,以高水平规划指导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个园区规划突出差异性和产业特色。
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基金,力争把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示范区。积极推进与北京新农创、浙江颐高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筹建国家电子商务基地。依托已建成的省“双创”基地,加快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是强化综合配套。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求,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西部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园,投资3.5亿元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东部光华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临吉高速连接线(光华-尧都区段)工程;投资8亿元,实施百万头猪和万头牛产业项目;投资5亿元,营造万亩玫瑰种植基地,打造香格里拉式的田园风光景区。在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投资1.4亿元,配套完善云丘山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胡村至云丘山旅游公路建设扫尾工程。在全县区域规划建设7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客源地开展多渠道、高密度宣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时示范区建设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
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化旅游知识普及率。
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专项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继续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全面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各有关单位:
按照市级科技专项资金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就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202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请各申报单位及项目申报人在填写项目申报书前务必认真阅读本申报要求。
一、总体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资格条件
1.申报单位应在长春市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场所,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其中,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中小企业,须通过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评价,并于当年取得入库编号。
2.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较好研发条件。
3.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到本次申报项目截止日期时没有无故拖期的项目。
4.各项目申报单位须对本单位申报项目进行涉密自查,并承诺项目不涉及国家秘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及《吉林省涉密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5.企业作为申报主持单位,2020年度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应不低于1%(科技服务类企业不做R&D投入要求)。
6.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近三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支持纳入长春市“十四五”科技项目储备库项目;优先支持围绕长春市主导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型县(市)申报的项目。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资格条件
1.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设1名负责人,应为所在单位正式职工,且在项目执行期内为在职人员,项目执行期内除极特殊原因外应保持稳定,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申报和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成员应有良好的科研信用记录,在科研诚信禁止申报处罚期内的人员不能申报及参与申报 2021年度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无拖期项目;有到期应验收未验收项目的及因主观或人为因素终止、撤销项目的,不能申报2021年度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3.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21年度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
(1)项目申报单位限项。企业作为申报单位的,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有在研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不得再申报本年度新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作为申报单位的,按照各个计划类别具体要求执行。
(2)项目负责人限项。项目负责人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有在研的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本年度新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3)其他限项情况。同一申请人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或改头换面多头申报;项目申请人需在《项目申报书》中明确列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填报2017年以来获得的项目),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项目申报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个项目结项;对同一项目重复申报且获得多项资助的,或者同一申请人多项申报且获得超项资助的,一经发现,取消相关立项并收回项目资助经费,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二、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件申报并行的方式,网上申报材料与纸件申报材料应一致,所有申报项目不接受个人报送,均由推荐单位统一汇总报送至长春市科技局对应项目管理处室。
推荐单位报送材料主要包括: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等5类纸质材料(一式4份,胶装成册),具体要求如下:
1.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等应合理、明确、可考核;如果项目列入计划,将作为签订任务书、验收的依据,原则上不得更改。项目组现有研究基础中,不能填写与本课题无关的成果,其中论文成果按照《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要求执行。
2.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经费预算书(后补助类项目不需要提交)。依照《长春市财政局 长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加强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长财教[2017]1345号),项目预算书中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不超过直接费用10%,不需提供预算测算依据;超过10%的,提供必要的测算依据,无需对每次会议、差旅做单独的测算和说明。
3.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科研承诺书。按照《关于建立科研诚信承诺与审核制度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诚信管理的通知》要求,分别签订项目承担单位诚信承诺书、项目参加人员诚信承诺书,其中,项目承担单位诚信承诺书(I类)适用于申报非验收类且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补贴项目的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诚信承诺书(II类)适用于申报验收类且分阶段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承担单位;项目参加人员诚信承诺书适用于申报验收类且分阶段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参加人员。
4.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不涉及国家秘密承诺书。各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在项目申报系统中上传项目不涉及国家秘密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加盖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本人签字。
5.各专项(计划)单独要求的其他附件材料。各专项(计划)单独要求的其他附件材料须按照项目申报系统要求为准,原则上不在各专项(计划)指南中单独列出。
三、申报注意事项
1.资金支持方式和拨款方式。本年度项目支持方式分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两种方式。前补助类项目采取事前立项、先期拨付70%项目资金,事后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30%项目资金的方式(科学家工作站专项除外);后补助类项目采取一次性拨付。
2.配套资金要求。以前补助方式支持的项目,企业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的,企业须为本项目提供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
3.项目执行周期。除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执行周期为1年外,其他项目执行周期时间统一为2年。
4.知识产权要求。研究成果产权归属不明确的、项目申报人或参加人有不良信用记录且在惩戒期的、涉嫌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项目和申请人的,不能申报本年度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5.申报材料的时效性。申报材料所附知识产权归属证明、中外合作协议书、技术标准、产品检测(验)报告、科技查新(检索)报告、咨询报告、产品用户定性、定量使用意见(报告)等证明材料,须在有效期内。没有标明时效期的,按有效期为 2 年界定。
6.认真核对申报材料的准确性。申报单位应认真核对申报书及其他相关申报材料内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7.答辩要求。项目申报负责人必须本人参加评审答辩(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答辩的需要提前提供本单位相关证明),无特殊原因不参加评审答辩的,不予立项。
四、申报流程及时间
(一)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申报项目
1.受理网址:cckjxm.com/
2.受理项目类别:市院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中的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3.受理时间: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本指南之日起至7月30日17:00截止(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引导专项、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后补助专项除外),推荐审核时间为8月2日17:00截止,纸件受理时间为8月2日17:00截止(逾期不予受理)。申报书模板可在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待系统调试结束后正式网上填报(系统预计7月8日开通)。
4.申报流程图:
5.综合业务咨询电话:发展规划处 88777251(具体项目问题请与指南中各项目类别对应的咨询电话进行联系)。
6.网上申报操作技术支持电话: 88777251 孙洪江
7.受理地址: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长春市南关区华新街700号)
(二)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申报项目
1.受理网址:116.141.0.164:8800/hqw-bsdt-web/static/home
2.受理项目类别: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中的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专项(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补助项目、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认定后补助项目)及科技金融专项(科技企业贷款贴息后补助项目)。
3.受理时间:申报系统预计7月初开通(具体详情关注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的通知或咨询技术支持电话)。
4.网上申报操作技术支持电话: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 赵艳玲 88779404
5.受理地址: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长春市南关区华新街700号)
长春市科学技术局 长春市财政局
【关键词】高铁;义乌;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交通条件的影响。国家发改委2016年7月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升级为“八纵八横”。一大批主干高铁将加快建设进度,实现“八纵八横”的互联互通。高铁这一新型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各种旅游活动。
一、义乌“高铁时代”的到来
2014年12月10日,杭州到长沙的杭长高铁全线贯通,从此义乌进入高铁时代。杭长高铁,东起浙江杭州,西至湖南长沙,全长933公里,线路横贯浙江、江西、湖南省。杭长高铁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从此义乌到杭州只要30几分钟,到金华15分钟,到衢州30分钟,到上海1个半小时,到南京、苏州、南昌2个小时。2个小时的交通圈可以覆盖华东一大片地区。
2015年6月,合肥至福州的高铁开通,通过离义乌只有1个小时高铁车程的江西上饶,义乌可以非常快捷地到达黄山、武夷山、三清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
温州到义乌的新义温铁路在2015年年底实现通车,时速达250公里,温州到义乌1个半小时,到杭州2个小时左右。如此,金华、丽水、台州、温州的旅游大交通也只在2个小时以内。
2016年9月,义乌高铁直通西安、郑州、洛阳,12月直通昆明、曲靖、安顺,义乌往西北、西南部开通高铁;到2017年义乌高铁可以直通石家庄、太原、九江,与兰州、西宁,成都、乌鲁木齐等西部远距离城市也可通过联网高铁抵达。
二、学术界研究情况
汪德根等在《国外高速铁路对旅游影响研究及启示》中指出,国外高铁起步较早,且发展快速。旅游学术界及时关注高铁发展态势,重视高铁对旅游影响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以研究论文为主,其他为研究报告。
国内关于高速铁路对旅游业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胡天军、申金生《京沪高铁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对京沪高铁对旅行时间的节约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了评价,但并未鲜明地提出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
张金霞在《论“高铁时代”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2010)一文中指出,高铁时代将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会转变旅游市场的格局:由短程旅游市场向中远程旅游市场转变,由组团社经营模式向地接社经营模式转变,由中低端旅游产品向中高端旅游产品转变,由注重外部交通向内部交通转变。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旅游。
张炜(2010)等人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阐述了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张艳梅(2008)结合桂林旅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广西高铁规划中与其相关的贵广线、湘桂线对桂林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对桂林旅游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金艳红、郭芹(2014)研究了江西萍乡市在高铁时代旅游发展的思考,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创新营销策略,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
三、义乌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义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早在公元前222年,就设置了乌伤县,以“孝”文化闻名于世。义乌名人辈出,先后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以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历史学家等历史名人。义乌位于金衢盆地,四周都是山,自然旅游资源有德胜岩、华溪森林公园、望道森林公园、松瀑山等。人文旅游资源有佛堂古镇、千年古刹双林寺等。义乌国际商贸是首个国家4AAAA级旅游购物景区,被称为“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近年来义乌会展旅游发展态势喜人,每年有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装博会等大大小小的展会活动,吸引了很多客商。
从义乌旅游局的官方数据来看,2016年1―10月,义乌全市共接待游客1313.85万人次,同比增长18.64%,其中境外游客72.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14%;实现旅游总收入158.0163亿元,同比增长20.45%,创旅游外汇45188.5664万美元,同比增长11.20%。应该说来义乌的客流量还是很大的,但是这统计中包括了来义乌国际商贸城做生意的客商,纯粹来观光和购物的游客就要大打折扣了。其他各个景区在规划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服务质量、知名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四、高铁对义乌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交通便利,增加客源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从之前客源结构来看,主要是金华周边,浙江省内的游客为主。但是高铁开通以后,上海、苏州、南京、南昌、武夷山、温州这一圈都在2个小时以内。而且高铁的开通,使得游客的出行意愿和频率增加,节省了出行成本。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城乡居民生活富裕,购买力强。义乌作为小商品市场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便利的交通,可以使更多的游客来义乌旅游、购物。
(二)与周边城市形成同城效应
义乌以购物旅游为主,本身的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资源并不出众。但是高铁开通之后,义乌可以与杭州、T暨、金华、衢州等形成同城效应,解决义乌缺乏高品质旅游资源的短板。同时,义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也可以为周边城市带来充足的客源。从而起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作用。
(三)促进义乌全域旅游发展
借着高铁的东风,义乌可以发展全域旅游。除了购物旅游、会展旅游,深刻挖掘本地文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骆宾王唐诗文化、朱丹溪中医文化、双林寺佛教文化等等。还可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目前义乌有“未来城项目”、“青旅望道时光文化旅游度假区”等。相信高铁带来的客源可以使这些项目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五、高铁时代义乌旅游面临的挑战
(一)规划不足,资金投入少,缺乏专业的管理
义乌之前一直是注重商贸名城的发展,旅游开发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目前义乌只有一个AAAA级购物景区,两个AAA级景区。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错过了旅游发展的黄金时间,导致开发成本压力太大,令人扼腕叹息。如佛堂古镇,历史悠久,是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但是这么多年开发,知名度始终无法跟乌镇、西塘等江南古镇相比。主要是开发力度不够,资金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还有双林寺最早建于隋朝,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g,僧尼2000余人,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又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称。开发了20多年,至今没有形成正规的景区。
(二)基础设施落后,进入性差
义乌在道路方面的建设,城市交通是非常发达的。但是通往景区的道路始终没有引起重视,大巴车无法进入景区内部。如德胜岩景区、华溪森林公园,赤岸的松瀑山,上溪的桃花坞、何斯人路薰衣草景区等,只能小轿车进入,而且停车场等配套实施落后。一到旺季,几公里以外就开始堵车。景区的农家乐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零零散散不成规模,卫生设施和住宿餐饮也无法满足大规模游客的需求。
(三)产品单一,缺乏精品
义乌最著名的便是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但是在全中国各景区都在卖从义乌进货的旅游纪念品的时候,义乌反倒没了特色。国际商贸城的这些商品在淘宝网和各大景区随处可见。而且义乌市场主要是针对批发商,大部分产品是不零售的,只有国际商贸城四区五楼有旅游购物中心,即便如此,在电商遍地的现在,这里的商品价格和选择的余地远没有淘宝网多,所以也失去了竞争优势。义乌本地的旅行社地接产品主打就是国际商贸城购物游,至于前面提到的佛堂古镇、华溪森林公园等,只能吸引周边的散客周末休闲游,无法吸引外地的大型团队游。
(四)营销能力不强
应该说义乌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上也是积极参与的,相关部门也在全国的旅游推荐会上为义乌旅游做了很多的工作。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也在义乌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但营销力度和宣传力度还不够,主要还是除了购物旅游,没有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另外营销手段还比较单一,在多媒体、高科技方面的运用还不够。
六、当前义乌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引入资金、加强管理
旅游是一个绿色的朝阳产业,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义乌也在积极发展宜居宜游的城市,并且还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义乌依靠商贸业的发展,城市发展迅速,居民生活富裕,但是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小打小闹各自为政。所以需要政府来主导,引入资金,吸引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可喜的是,2016年佛堂古镇引进康辉旅行社集团,成立佛堂古镇旅游发展公司。城西街道青旅望道时光国际旅游度假区,是由青旅国际旅游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季候、全时性、全景式生态旅游度假项目。预计总投资18亿元,规划面积14000亩。未来城项目以“未来生活体验”为主题,计划总投资278亿元,规划面积9000余亩。
(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义乌的城市交通、酒店旅行社的数量规模已经可以满足接待要求。还需要建设由高铁站通往景区的道路,开通专线旅游车,形成火车站集散中心。设置交通指示牌,旅游景区指示牌。景区的基础实施是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道路、停车场、卫生设施、餐饮和住宿的接待能力都亟待提高。
(三)合理利用义乌市场,深度开发购物旅游
义乌国际商贸城现已投入运营的有五个区,共有经营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商位5万余个,经营170多万种单品。义乌传统的购物旅游市场已经做得很大了。但是针对团队和散客的购物还要不断完善。国际商贸城四区五楼显然从购物的面积、商品的种类特色、价格都无法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所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扩大规模,完善服务设施,增加营销的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另外,出境游持续增温,海外购物、国际代购成为了热门词汇。其实,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就有进口商品馆,主要经营商品涉及珠宝饰品、工艺品、食品(含酒类)、保健品、日用百货等。义乌可以在保证进口产品品质、增加热门商品、加大营销力度方面着手,借助高铁的优势,开辟一条进口商品购物旅游线路。
(四)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个性鲜明的地域旅游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义乌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可以形成多条旅游线路。一是以骆宾王等名人为主的爱国主义游学旅游线路;二是以双林寺为主的佛教旅游;三是以佛堂古镇为主的古镇旅游;四是华溪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五是浪莎袜业等为主的工业旅游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打造精品,以点带面。
此外,新型的休闲旅游度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义乌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青旅望道时光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未来城”项目、勒芒小镇项目等都是大投资的项目,希望能够打造成义乌城市新名片。
(五)加强区域旅游的合作
高铁沿线的城市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采取一致的步调对外进行形象宣传,形成区域营销合力,与周边著名景点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离义乌最近的景点就是横店。横店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已经接近千万人次。东阳横店没有高铁站,最近的就是义乌高铁站。所以可以把义乌购物旅游与横店组合一下。而且义乌和横店还有轻轨在建设之中,完全可以实现在横店看秀来义乌购物。当然从长远来看,区域合作不仅限于本地区,还可以是整个省甚至于与周边省份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张金霞.论“高铁时代”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J].企业导刊,2010(6):150151
[2]吴丽.交通对京津旅游圈的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3):4850
[3]汪德根,陈田,李立,章].国外高速铁路对旅游影响研究及启示[J].地理科学,2012(3):322328
[4]曾泉.高铁时代加速长三角“同城效应”[J].今日浙江,2009(5):2425
[5]王振.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J].科学发展,2010(4):101109
[6]张艳梅.高铁的发展对桂林旅游业的影响[J].旅游项目开发,2011(3)
[7]金艳红、郭芹.高铁时代萍乡市旅游发展的思考[J].城市旅游规划,2014,10:255256
[8]王欣,邹统钎.高速铁路网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0,30(7):11891194
[9]张莹.郑西高铁开通后旅游整合联动发展的SWOT分析[J].经济师,2010,4:210211
基金项目:
金华社科联课题:高铁时代义乌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立项时间2015年4月,项目编号:Z111。
[关键词]协同育人 理念 体制 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08-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协同育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从理念、体制和机制方面都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全省高校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我校近年来始终坚持系统的育人观,在校内力量协同育人和校内外力量协同育人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案例
(一)校内力量和要素配合的协同育人案例
1.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协同育人
从2002年开始,我校从体制机制、平台、师资、项目等方面整合三大课堂,围绕第一课堂和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学生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确定第二、第三课堂考核标准,把学生获得10个素质拓展学分列入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2009年,学校推出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加分或减免选修课制度。2012年,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开放式课程(项目)。2010年又推出以十大精品学生活动、全面班导师制、善水大讲坛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改革,基本实现了三大课堂的互联、协同和共振。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的牵头下,在教务、团委、学工、科研处等部门的协同设计和组织实施下,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的协同育人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赛事中取得诸多佳绩。“异地办学条件下一、二年级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获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的协同育人
我校于2005年全面启动教学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建成运行网络辅助教学课程900多门。2012年引进了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追寻幸福――从西方伦理史的视角、化学与人类等9门超星尔雅网络视频课程,大大延展了教学时空,教学内容由点-线-面向集成模块化转变,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加强,教学信息化的导学、辅学、促学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有效实现了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的协同育人。“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的教学信息化系统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载体的校内多学科协同育人
从2009年起,我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紧密围绕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全校层面整合资源,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等相关二级学院密切合作,在校内多学科协同育人方面不断推进。与相关二级学院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课程整合,共同组建课程学习、项目开发、拓展训练及创新实践等多元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优化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与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施项目驱动式导师制;与教务处、学工部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发现机制,形成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兼顾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为学生建立全程成长档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的多学科协同育人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其他三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认同。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国际商务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院的“国际会计创新实验区”和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三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载体,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师资建设等方面,与校内相关二级学院和相关学科紧密配合,有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
(二)校内外力量和要素配合的协同育人案例
1.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近年来,为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学校在协同育人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着力搭建了“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协同育人平台”、“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协同育人平台”、“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和“微金融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等协同育人平台,在校政、校企、校地等多元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初步实现了以创新协同育人为核心的开放式平台的柔性管理体制,汇聚了协同创新各主体单位的优质共享资源,构建了以任务为牵引的横向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对协同育人平台涉及的人、财、物统筹安排与管理,初步构建了以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社会机构支持的管理体制。
(1)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协同育人平台
为着力抓好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我校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广州用友、金蝶、方宇博业、杰赛科技、中山京通、国泰安、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网(中经网)等知名企业通力合作,在实验教学顶层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实施和实验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IBM、用友、中经网、国泰安和中山京通等公司的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ERP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用友和国泰安安排企业导师进入课堂;部分ERP课程考核直接采用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泰安和中经网为师生免费开放部分数据库,支持我校跨专业实验教学;用友、金蝶和杭州贝腾等公司为学生提供模拟竞赛平台,帮助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竞技,吸引风险投资关注和选择项目;中经网和国泰安与我校合作共同开发仿真实习案例库;杰赛科技、中山京通和国泰安与我校合作研发出“基于云计算基础上的企业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进一步发挥基于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跨专业虚拟仿真企业运作综合实验教学及资源共享方面率先突破。我校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分别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奖励,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4年度,我校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协同育人平台
我校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历史悠久,早在1998年就与广东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广州普金科技计算机有限公司共建“财税信息化研究中心”。2010年与广东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共建“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2011年与广东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协同建设“广州市地税局干部进修学院”,双方协同建设教学、生活设施;协同建设组织机构;协同制定管理制度;协同设计培训方案;协同开发培训课程;协同编写教材;协同培养师资队伍;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税务干部进修学院成立以来,承担了广州地税系统5000多名干部职工的初任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任职培训;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0多名校内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等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吻合,有力提升了税务学专业的师资水准。
(3)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我校会计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国际会计(ACCA)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同年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简称“ACCA实验区”)。经过四年的建设,该实验区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并与ACCA广州代表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英国利兹都会大学、美的集团厨房电器事业部、珠海航展公司、广东广业集团等12个跨国经营公司及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单位协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主要协同内容包括:第一,将ACCA资格认证课程及部分CPA考试课程嵌入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由ACCA广州代表处负责培训我校教师,提供教学指导、教材及教学资料、资格认证报名与考试等服务,发展学生会员,联系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授予名誉学士学位,为我校学生联系实习与就业机会;第三,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负责为我校学生提供实践导师及学习案例,为学生提供、推荐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第四,利兹都会大学负责为F1-F9九门ACCA课程考试合格,且通过GMT考试的学生以优惠条件联系申请前往利兹都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目前,ACCA实验区2010级52名学生中已有2人通过了全部14门课程考试,26人通过了F类9门课程考试,有9人被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录用,8人将进入悉尼大学、蒙纳士大学等国际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4)微金融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我校金融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金融系、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民间金融街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市集成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壹马创展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等单位共同组建了“微金融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协同培养华南地区的微金融创新人才。其主要协同内容包括:第一,将微金融实务课程嵌入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10级教学计划开始,新添加微金融经济学、小贷技术及风险管理两门专业必修课程;第二,和金融企业高管及实务部门人员协同编写金融类教材或著作,已翻译完成麻省理工出版社的《微金融经济学》和《互联网金融》两本著作;第三,协同开展其他业务合作,如协助证大房产申报建设我校餐旅实验楼;协调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及培训工作安排;安排学生去证大集团和证大速贷实习;与广东小贷协会初步达成合作培训意向等。金融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创办的“艾晨斯”校园咖啡品牌旗下已有三个连锁店,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金融学院学生获特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学生深入参与微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建设及咨询服务,如东莞农商行在惠州陈江开设村镇银行,整个调研咨询研究报告由金融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完成,研究报告为陈江东盈村镇银行的顺利开业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法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法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实务部门紧密联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具体做法是,第一,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共同探索“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改变校内教师单独培养模式,建立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企业法务工作人员和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力求实现高校与实务部门对应型法律人才的协同培养目标。第三,搭建与法律实务紧密衔接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拓展校内实验教学平台的功能。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学校实验教学平台如模拟法庭进行实案审判,教师、学生旁听、观摩,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了便捷的校内平台。第四,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法庭审判直播系统,建立课堂教学与法律实务紧密连接的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2012年,我校法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获批建设为“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迄今为止,法学院已与广东省检察院、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越秀区法院、天河区法院、海珠区法院和花都区检察院等多家法律实务部门签订了协同育人协议,有效强化了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的深度合作。
(2)社会工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融合,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对政府购买服务及社区文化建设的支持,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与江门市残联、广州市光塔街、官洲街、华洲街街道办事处等地方政府协同,在社会工作校外实践教学方面密切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其协同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和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完善以双边同步督导为重要特征的实习教学模式,建设社工实习督导队伍。第二,与江门市白沙街道办事处、海珠区华洲街道办事处等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支持地方文化建设。主要研究项目包括社会政策的未来走向、社会工作未来的培训模式及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大美小洲”开发等。第三,与广州市青少年宫等单位协同制订社会工作本土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方案。目前,已拟定并形成《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拟进一步推而广之。第四,与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荣军医院、广州脑科医院等单位协同制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工作实习生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总结出医院社会工作实习生的带教模式和经验。第五,和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办事处协同开展田野实践教学,在小洲村建立田野实践教学基地,由教师带领学生调查小组对小洲村展开追踪性社会调查。2012年,“社会工作本土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被立项建设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学系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系列探索,有效推动了社会学系学生的专业成长,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学系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郭景萍教授的研究著作获全省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全系教师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多项,为地方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颇多贡献。
二、协同育人进一步的思考
(一)对协同育人重要性的再认识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也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要符合学理逻辑,也要符合实践逻辑。高等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系统,客观上,她需要从外界输入信息、向外界输出信息;从外界输入资源、向外界输出资源;从外界输入动能、向外界输出动能。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是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开放系统。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与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协同育人不是权宜之计,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要将高等学校的发展嵌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施“双嵌入”发展战略,将协同育人嵌入到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战略层面和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实施整体规划,实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协同发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1.协同育人的面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宽
在多年的协同育人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为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拓宽协同育人的面和深度。首先,高等学校的人脉关系、资源筹措能力、与校外协同育人方提供对价的能力在协同育人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解决高等学校与校外协同育人方相互提供“对价”不对等的问题至关重要。其次,解决好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带来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调整,也是高等学校在协同育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学校要充分调动二级教学单位在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性,想方设法鼓励冒尖,“激化”二级教学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出台政策引导二级教学单位与各类社会创新力量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