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振兴调研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产业振兴的基础与现状
镇位于山脉,2019年12月15行政区划调整,由原镇、乡、乡三镇合一,幅员面积146.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2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52992人。“三绕”、中快通、路穿境而过。脱贫主体方面: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2户3543人,边缘户52户127人已全部实现脱贫。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加工,农旅为主。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主产芍药、丹参等中药材及油菜籽、玉米、花生、红苕等粮经作物,培育了芍药、丹参、杂柑、青花椒、有机蔬菜五大特色产业。因邻近、广汉、、金堂等城镇,气候与周边平原的差异,生姜、辣椒等半高山蔬菜成熟期较迟,正好填补空档期,加之传统种植,污染少,品质好,蔬菜也颇具特色。全镇发展芍药、丹参等中药村34000亩,在水库沿线规范化栽植杂柑3000亩,在片发展青花椒700亩,发展半高山有机蔬菜1300亩,生姜茨菇5000亩,成为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家禽、肉牛、肉兔为主,山山羊养殖量较少。常年生猪养殖大户在41户,存栏4000头左右,散养户52户,存栏120头左右;肉鸡养殖大户51户,存栏150000只左右,散养户10000户左右,存栏50000只左右;肉牛养殖大户在12户,存栏1000头左右,散养200户左右,存栏200头左右;肉兔养殖专业户在30户左右,存栏3000只左右,散养3000户左右,存栏30000只左右。生猪、家禽、肉牛从2000年代起由一家一户散养过渡为专业大户为主,肉兔不宜规模养殖,种兔以专业大户为主,肉兔以散养为主。
农产品初加工集中在中药材料方面。在、两个场镇,专业合作社近40家,经济效益较好,就近解决就业300多人。另一项是手工挂面,集中在白岭、拱桥两个村,加工户56户,就地就业100余人,收入一般好于打工收入,户均收入超过5万元。
农旅方面。在近10年长足发展。连年成功举办芍药赏花节,把芍药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芍药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2020年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中药材示范园区,成为全县第一个省级示范农业园区,集产业观光一体。银冯村蒋家大院,历经几百年苍海桑田,有着浓厚农耕历史文化底蕴,地处中国芍药谷核心区,是镇“修旧如旧、留住乡愁”的乡村旅游重头戏,也是新村扶贫的重点项目,安置24户住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户,文化广场、旅游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一并跟进,目前项目即将峻工投入使用。投资3个亿的石林谷生态园区经过三年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有望开门迎客。水库主体工程去年已完工,与库区的千亩柑橘,成为乡村假渡景区。
产业服务体系方面,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现有在编在岗人员14名,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技服务干部大多是九十年代参工的农技人员,工作的重心一般放在示范点打造方面,传统的种养技术培训已逐年谈化,信息职能逐年虚化。近三年建成电商服务网络易农社44个,配置有电脑网络等相应设备,分散在现目前的21个村。村级农业服务以镇村两级广播站为主。农用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已完全市场化,由各个体自主营运。专业大户获取种养技术以外地学习和网络,当地畜牧站为主,当地一般农户获取种养信息以社会相关农技个体户为主。
二、产业振兴的问题与困难
改革开放的深化,农业产业已形成两个分化,一个是集约与分散的分化,二是结构上出现经济作物与粮油作物种植的分化,对现有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传统服务需求,变成了传统服务与专业服务,生产服务与销售服务,对农业产业服务需求形成了多元化。
1.现有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已还不适应新需求,体系不完善。重视对专业大户的技术服务,淡化了对一般农户的服务。现目前土地流转处于摸索阶段,土地流转率约占10%左右,大面积的土地还分散在一家一户,这种状况,因中药材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山区耕不便机械耕作,这种状况还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存在,但现在的农技服务已过渡集中于专业大户,园区和示范点,对一般农户的服务重视不够,用什么种子,打什么农药等知识,是在场镇上问销售农资的个体户,已不是主管部门和镇村在主导,不利农产品安全,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农技服务推广职能虚化,重视程度不够。农技服务推广技术停留在县级部门和乡镇部门,在基层已多年没有真真正大小大春生产动员大会,有也大多是打个会标照点照片了事,农机服务就只发点农机补贴,农产品监测也就挂个牌子有名无实。
2.农业产业信息不对称。由于劳力输出比例高,在家青年人很少,农户大多不会现代信息交流,形成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通畅。以蔬菜种植为例,种的农户不少,但绝大多少方法传统老套,增产增效显著的窝盘育苗技术,易学易操作的嫁接技术等得不到推广,连专业育菜秧的,出售的都是成活率低,靠天吃饭自生自灭的传统苗。市场销售方面,各村建了易农社,但电脑设备落后,不适应网络的基本需求,基本上未运作,拼多多等现代物流平台得不到推广运用,镇级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商服务,无专业设备和人员,最多年终写个总结了事。
3.缺乏久久为功的长远规划。芍药在的主导产业中,特色显著,芍药花对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但缺乏长远打算,多年集中在石垭片区裁植,对其他村社种植过问不多支持不够,重茬问题突出,花、药品质下降,重茬引发的灰霉病害重,长此以往地片面追求“高、大、上”的规模化,有可能会毁掉整个产业。
三、产业振兴的思路与建议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决策部署,全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产业振兴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落实。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产业发展思路。
1.在农言农,形成产业兴旺发展态势。镇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之路,通过招引业主,培育大户,提升效益;二是“抓大不放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种植、养殖、加工、农旅齐头并进。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yable”为你整理了这篇经信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工作成效
(一)双包帮扶情况:完成了对脱贫户和“三类户”走访帮扶,及时进行了更新了“一户一方案”。
(二)5G网络建设情况:1、目前我区乡镇开通5G网络为:插花、老庙、新乌江、袁寨、口孜、杨楼。2、目前我区已经完成5G基站125个基站建设,解决省交办5G基站建设疑难问题清单7个,帮助解决颍东区开发区、正午镇、大外环建设等线路迁改等问题5个。
(三)扶贫资产移交情况:2017年,经信局承接颍东区第三批扶贫电力配套设施18座变压器安装工程。现已全部移交完毕。
(四)社会帮扶情况:从2016年起,组织爱心企业开展社会帮扶,共计捐赠合计60万元,其中2021年捐款7.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乡镇网络基础建设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居
民认为设备、基站存在辐射,还存在场租费过高。
(二)移动、电信等网络运营公司重点投入基本在城市,乡镇用户少,需求不高,各公司投入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乡镇网络运营公司技术人员短缺,造成服务质量不高。
(四)个别单位在资产移交时存在配合不密切现象,如袁寨镇河北村委会、冉庙乡财政所没有签字盖章。
(五)存在少部分脱贫户在包保人入户走访、上级调研、检查时说话不实现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对乡村5G基础建设及应用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二)继续加大政府设施、办公区域和市政绿化区向5G网络设施单位免费开放。
20**脱贫攻坚项目产业扶持工作汇报
按照省民政厅任务安排,县教育基金会参与了县梭坡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现就我局与县教育基金会参与帮扶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项目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村情简介
村位于梭坡乡东北面,距乡政府5.8公里,距县城8.8公里。是我县20**年摘帽的贫困村,属于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带。全村目前为***户***人,拥有耕地183.7亩,林地2400亩,退耕还林583.1亩。由于地貌及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我村群众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及短期外出务工为主。
二、找准方向,兴建酿酒及鲜市葡萄相结合的葡萄种植产业
种植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之一。我局会同县教育基金会在村从村情民意入手,为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推动农民致富增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是组织统筹集体土地50余亩,分上下半组实施开垦及管理,其中上半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种植基地的具体实施及安排,下半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负责种植基地的具体实施及安排。二是加强群众产业技能培训。20**年县教育基金会先后5次对村进行葡萄种植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种植技能培训、种植基地选址、场地平整、品种筛选、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止等)。三是精准定位。针对村葡萄种植情况,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对村已种植的葡萄进行采样研究。根据村日照时间长、水果含糖量高的特质决定投入资金***万元发展村葡萄种植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经过考察、调研、征求该村村支两委及部分户主代表同意决定:将在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新增50亩种植面积,拟定为我县社会组织参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项目。每亩需求资金***元用于购置基础材料及开垦荒地。四是组织学习。组织村已有种植经验农户前往攀枝花学习考察先进种植理念,破除陈旧种植观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村实际情况的葡萄种植管理办法,并对其余种植户进行手把手种植教学,改善种植陋习,提高产量。五是引进外地先进经验,计划在村葡萄种植基地中打造独具特色的特色生态采摘园。
一、统一认识,明确建设目标。
规模猪场集粪棚封闭式改造提升是全面落实浙江省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工作基础,也是减少粪污及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有力手段;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建设是深化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有效举措,也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最经济有效、最持续运行的根本途径;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创建是养殖场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畜牧业转型提升、绿色发展对外展示的窗口。2018年开化以乡村振兴和钱江源大花园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提升规模猪场集粪棚22个、建设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5个、创建美丽生态牧场20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9%以上。
二、严格标准,保证建设质量。
开化各乡镇(芹阳办)严格按照《浙江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封闭式集粪棚建设指南(试行)》、《浙江省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建设标准(试行)》和《浙江省级美丽牧场创建标准》,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效落实建设主体,编制“一改造提升一方案”、“一循环体一方案”和“一美丽牧场一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措施,扎实推进畜牧重点工作,确保建设质量,打造了一批“场在园中、绿色美丽”嬗变中的开化绿色畜牧业。2018年畜牧重点工作已于11月26日率先通过市级评审验收。
一、亮点纷呈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题活动已经成为该市旅游市场的节庆品牌。如赣南国际脐橙节、会昌米粉节、赣县的客家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既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充分展现了赣州休闲农业的品牌特色。
2.星级示范的创建已成为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2013年以来,全市涌现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和示范企业,不断丰富和拓展了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2013年,该市石城县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赣县成功创建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江西省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赣县寨九坳风景区等6个企业成功创建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截至2013年底,该市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18个。同时,定南县九曲明峻度假村获得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石城县的荷花、崇义县的上堡梯田、信丰县的脐橙3个公众喜爱的农事景观,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2013年中国最美的田园。
二、举措得力
1.强化规范管理。为了进一步深化该市休闲农业规范管理,2013年初,市农粮局出台下发了《赣州市2013年休闲农业工作意见》,为各县(市、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各县(市、区)把握《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打造产业特点,涌现了赣县桃花岛、嘉汇现代农业科技园、宁都东龙古村等一大批休闲农业先进典型。同时石城、大余、赣县等县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意见,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多方协作、上下努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强化规划编制。组织专门力量在对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完成了《赣州市2013-2020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通过批准执行;研究制定了休闲农业统计指标体系。各县(市、区)也相继编制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3.强化部门合作。市农粮局、市旅游局等部门不断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共同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合力。为落实国务院振兴苏区发展意见,市农粮局积极配合市旅游局编制《赣州市百里脐橙观光带发展规划》。
4.强化业务培训。2013年,该市举办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从业人员500余人。通过培训,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在江西农业信息网开设的休闲农业专栏中,全市展示了12多家规模企业的风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方向明确
1.进一步总结提升,重点开发八类休闲农业。依托赣州农村和农业良好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等“三生”资源,重点发展以下类型的休闲农业:①以田园花果为资源,发展体验型的田园游;②以江河湖泊为资源,发展垂钓型的垂乐游;③以农耕文化为资源,发展体验型的科普游;④以古村古树古宅为资源,发展观光型的农家游;⑤以民族民风民情为资源,发展观赏型的欢乐游;⑥以名胜景区景观为资源,发展度假型的观光游;⑦以都市周边环境为资源,发展休闲型的购物游;⑧以农业生产基地为资源,发展品尝型的采摘游。
2.加紧实施发展规划。以《赣州市2013-2020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主线,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旅游产业规划有机结合,实施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重点培育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4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3.建立与大旅游相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机制。市农粮局已成立专门办事机构与省农业厅衔接,建立休闲农业投入机制;争取政府与部门加大对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的投入;研究制定休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规范与标准;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今年该市打算在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方,继续予以产业项目倾斜。
4.强化创业就业人才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托“阳光工程”,将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2014年,该市将在“阳光工程”技能培训计划中培训休闲农业服务人员1000人次。
5.完善市场营销与推介。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和大型会展,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推介。今年将继续筹划各类农业旅游与农事节庆、节会活动,特别是进一步配合相关部门办好赣州国际脐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