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案例教学;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对我国工程教育特别是机械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机、电、控制、信息处理等多学科融合的机电装备设计制造复合型人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涉及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是该专业所有专业课中工程性、实践性、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后续的教学环节为毕业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任务是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机电系统要求的功能。因此,该课程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所修其他课程的联系,建立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体系,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机械系统设计、传感器测试、电机与驱动、微机原理与接口、微型计算机控制等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相对独立,课程自身的理论体系不突出,缺乏整体感。另外这些教学内容中的有些内容在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微型控制技术等课程中均有所涉及,极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给学生一种重复教学的感觉,从而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在实施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中,以实现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各异技术融合为目标,以实现闭环运动控制系统的伺服性能为出发点,以系统接口设计为主线,以案例教学为教学手段将以上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1][2][3]
一、绪论教学案例设计
绪论部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关键部分,该部分对于学生理解本门的课程的特点和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该部分主要突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组成、设计方法以及接口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数控车床与非数控车床两个案例在结构、功能、优缺点上进行对比,机电设备与非机电设备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大脑“控制器”和神经“传感检测单元”,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精度和效率等。通过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数控雕刻机等案例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强调控制器和传感检测单元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突出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连接,通过机械接口(联轴器、传动机构等)、电子电气接口(A/D、D/A、放大器、光电耦合器)、通信接口(232串行口、USB、以太网接口等)、软件协议接口(TCP/IP协议、USB协议等)等案例,讲解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运动、能量、信息传输变换中的作用,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接口将各异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功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方面,主要强调当前“机械功能电子化,电子功能软件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伺服电机变速代替变速箱,无刷直流电机代替传统电刷直流电机,电子表代替机械表,电子秤代替机械秤,高能束加工代替刀具切削加工等案例讲解机械功能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及带来的优势。通过软件PID控制算法代替硬件PID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PLC代替逻辑继电器电路,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代替专用芯片等案例讲解硬件功能软件化的趋势及优势。通过以上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带来的优点。在绪论部分实施案例教学,可以避免相关知识点的填鸭式和说教式教学,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功能、设计方法等知识点的认识。
二、机械系统教学案例设计
由于教学对象是机械专业的大四学生,多数学生一看到“机械系统设计”这个标题就感觉这部分没有新的内容,认为该部分内容是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重复,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简单,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讲。恰恰相反,机械系统设计是机电一体系统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始讲解这部分内容前,应该首先点明机电一体机械系统设计与普通机械设计的区别,提高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该部分首先通过如图1所示的机械一体化系统中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说明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机械系统与非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机械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机械系统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的闭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机械系统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机械系统的结构参数(惯性、刚度、摩擦、阻尼、传动间隙、固有频率)对闭环系统伺服性能(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的影响。基于这一区别,展开讲解机械系统的结构参数对闭环系统伺服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机械系统设计的角度提高整个闭环系统的性能。机械系统设计部分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传动机构设计,通过齿轮传动案例中的间隙、刚度等对伺服性能的影响,说明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该尽可能缩短传动链,提高闭环伺服系统的性能,并以伺服电机变速代替传动机构变速、直线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等作为缩短传动链的案例;只有当电机与负载不能匹配的时候才考虑使用传动链进行力矩、速度、转动惯量的转换。齿轮传动链设计部分包括最佳传动比的选择、传动级数的选择、传动比的分配等,这三部分内容的讲解都围绕提高伺服性能为根本目标,重点讲解最小转动惯量原则、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分配传动比。为了区别机械设计,本部分除重点讲解齿轮传动链设计外,还通过数控机床旋转进给工作台、A/C轴双摆角铣头、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等案例讲解了双导程蜗杆蜗轮传动结构、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的各自原理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三、计算机测控系统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机测量控制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它负责采集机械部件的运动信息,并与给定值比较,生成运动控制指令。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微机控制技术等课程中均有涉及,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将传感器、伺服电机、工业控制机结合起来,以工业控制机为中心,以接口为桥梁,将相关内容通过案例整合在一起。首先简单介绍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光栅、感应同步器等位移测量传感器的位移测量和辨向原理,由于上述传感器直接输出相位相差90度的正弦信号,因此随后重点讲解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如何对正弦信号处理获得相位相差90度方波信号,以及如何完成变相细分等功能。在控制电机部分,重点介绍了步进、直流、交流电机的功率驱动电路,如斩波恒流功放电路、PWM原理、SP-WM原理等,比较了三种电机在扭矩和功率输出特性上的不同点。最后以8051单片机为处理器,使用Proteus软件设计了教学案例[4][5],涉及位移传感器测量接口电路和D/A转换接口电路,PID数字控制等知识点。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教学案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个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各异技术相融合的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最后一章,以电脑刺绣机为设计实例,通过对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设计需求综合应用机械系统设计、传感器测试、电机与驱动、微机原理与接口、微型计算机控制等各方面知识来设计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如图2所示,刺绣工艺的动作包括绣框在x、y两个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和绣针在z方向的连续上下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这两类运动的配合和刺料机构的作用形成线迹,绣框在x、y两个方向的移动距离决定了线迹的长度和方向,绣品由线迹的集合构成。绣针在织物上方时,绣框沿x、y两个方向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当绣针自上而下落到织物表面时,绣框停止移动,在刺料机构的作用下即完成一针线迹的动作。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几个功能要素,电脑刺绣机由微机控制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移框步进电动机及主轴电动机(驱动与执行单元)、x、y、z三个方向的传动机构及刺料机构(机械传动单元)、针杆位置传感器(传感检测单元)、220V单相交流电源(动力单元)、机架(机械结构单元)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接口组成。由刺绣打版机输出的刺绣花样数据保存在电脑刺绣机的EPROM或磁盘中,电脑刺绣机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微机启动主轴运转,由刺料机构带动旋梭和针杆运动,微机从刺绣花样数据文件中顺序读取每一针的x、y相对位移坐标,根据坐标数据通过两个电机的协调运转驱动绣框在平面内进行移动,微机通过读取针杆位置检测器的信号使绣框的平面移动与刺料机构的运动相互配合。电脑刺绣机设计参数的计算主要包括x、y、z三个方向运动件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计算、结构参数计算以及品质参数、环境参数和界面参数的确定。运动参数计算主要包括主轴转速范围的确定、绣框位移计算、绣框位移与主轴转动的运动配合、绣框运动速度计算、主轴转速计算、x、y步进电动机工作频率及传动比计算、移框加速度计算等;动力参数计算主要包括刺料机构驱动功率计算、移框步进电动机驱动力矩计算等;结构参数计算主要指刺绣机工作台面的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计算及机头头距的计算;品质参数主要包括系统可靠性、传动精度等;环境参数包括工作电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界面参数则用于表征机器的人—机对话方式和功能。系统各部分之间通过接口进行连接,主要的接口包括微机系统前向通道与各传感器模块的接口以及微机系统后向通道与各功率驱动模块的接口,各接口通过采用光电隔离技术防止外部模块对微机系统的回馈干扰以及防止强电信号对微机电源的干扰。尽管电脑刺绣机由微机对刺绣工艺实行全面控制,但刺绣过程会出现断线、断针等随机因素。为保证刺绣工艺的准确进行,系统必须对针杆位置、绣线通断状况、绣框极限位置进行实时检测,因此,系统必须包含绣针布上布下位置检测、针杆最高位置检测、断线检测、绣框越界检测等传感检测模块。各传感器模块与微机系统前向通道之间需要进行接口设计,另外,微机系统后向通道与电机驱动模块之间也需要进行接口设计。微机控制系统是电脑刺绣机系统的核心,根据用户要求和工艺分析,控制微机除完成用户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花样存储与选择功能、记忆功能、工作状态显示功能、各种进退针功能等功能。微机控制系统设计除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外,还应对控制微机的软硬组成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五、结束语
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工程性、实践性、综合性最强的特点,围绕机械一体化闭环伺服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实施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普国,孙佘一,陈俊.项目式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83-86.
[2]赵丽梅,李焜.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案例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3):106-107.
[3]覃金昌,陈志.基于Simulink和GUI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案例仿真教学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6(5):22-24.
[4]李琦,王基,刘永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100-101.
【关键字】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学生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就是成绩,现在评价学生成绩最好最迅速的一个方法就是考试了,分数就定格了学生的成绩。这种只靠分数来断定成绩的制度与素质教育不相投,存在各种弊病,但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在教育部现今发出的《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中表示,我国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整个结果问题突出说明我们忽略了本该是去改善和鼓动的功用效能,却只是紧抓住学习的成绩决定他们,重视学生成绩,大大忽略了每个学生除了成绩以外其实还有更多方面的优势,还有更多方面发展的方向,教师也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来决定他们的好还是不好,完全忽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才艺。尤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新的职业教育完全了旧的成绩评价体系。学生整体评价制度应由“一元式”转化成为“多元式”,我们设立整体较好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整体各方面均得到有效的、好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成功心理,掌握获得自信的策略。我们才能更好的关注到学生在他们自我认识和发展中的需要,从而才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前途和个人优势,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充分来发挥评价的教育效能。怎么全面性的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各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脱离单一性的、缺乏兴趣的考试规模
沿袭以往的模式,教师考试就是以成绩结果来决定这个学生行或者不行的固定模式,只是能单一的,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他们本身的潜能,更不能整体科学地展示学科中存在的相互关联及作用。如果我们要脱离这单一状态,其实我们可以采纳各种方式的考试方法,比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可分为教前测试、教中测试,还可以教后测试。当然还可以设置自评、互评及达标性测试及一些活跃的让学生们感兴趣能投入进来的一些等等。考试结果肯定会有一部分分数低的学生,那么老师可以适当采取补偿性方法让学生考试,给学生们一个平台,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台阶,让他们产生兴趣,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有机会考出好的成绩,同样也能让学生体现学习其中的真正奥妙,培养大家的兴趣。
二、肯定评价与相对评价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利用
采用相对评价方法,每门课程开学伊始就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采用相对评价法,不仅能稀释了评价的横向比较功能,从而大大强化了评价的初始性、发展性和激励功能。
相对评价它富有很强的适应力、能够全方面应用的优点,相比它也有其中的不足之处。所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与肯定评价相结合,比如通过考证、统考一些方式,让肯定评价从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不一样的学生采纳不一样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二、同意学生一步之差也达到客观标准。三、要激励并鼓舞这些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从而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两者兼有,才能有利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利用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老师要着重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的基本情况,比如通过一些课堂题问、随堂练习、一周考试、单元测试等等,削弱每次考试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过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他们对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发作用。经由形成性评价深入学生学习全程的管制,才能更深层的有效的防备学生考前的“临时抱佛脚”“临渴掘井”“渴而穿井”的一系列现象,从而更有效的促进教学基准、教学效绩的全面性提高和认知。教育在培育培养的过程里一定要采纳丰富多样的情绪教案、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等等的方法,完整全面的建立学生们的成长记载,搜集收纳能够反晌学生学习明确过程及结果的所有材料。
当然,简单乏味的采用形成性评价,不可能表明出学生通过学习就能把之前所有没学好,遗忘的知识都能找回来,所以说,只有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种形式有效连在一起并用,才能使评价结果真实反映由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变化。
四、教前、教中、教后三次评价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必将建立实足的、花样繁多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从2012年开始,我们对机电一体化班的考试和评价形式作了一些大胆的改革探索,并在教前、教中、教后三次评价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不教先评”是这样进行的:我们首先在钻研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范例工作任务,结合课题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测试标准,合理选择工、量用具,钻研了解图纸方法,安排一个课题的熟悉任务。其次,要求要准确明了,布置任务要精至细腻。进行教前评价测试,根据评价测试中反映的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针对性备课和教学。在10机电教学中进行“不教先评”的试验结果。“不教先评”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水平,也亲眼了解到自己的创作水平,让学生心里有一股成就感,鼓舞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主动,更加自觉,也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2、教学中评价是指该课题教学课时数进行到一半,在巡回指导中根据不同的进度练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发现,若是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本节课要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就可以轻松的增加内容,扩充教学,让学生学的更多一些;若是学生进度一般,属于平常范围内,那么就要遵循评价中推出的一系问题,开始备课,精心组织给学生教学。若是学生的成绩都非常差,不尽人意。那么教师必然要对评价工作开始认真自省检讨,看其是否可行;对教学进行自省,深层全面的改良教学方试,每节课中留一小部分时间,对之间的教学抓紧利用所剩一半课时,对前面的教学进行挽回。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易错点 正确解析
一、引言
本学期我校主要针对会计类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该课程周学时为4节,教学采用用友U8 V10.1软件,学生配备《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在学生实际操作中针对目前开课的68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操作中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调查问题见附件调查问卷)。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收回调查问卷680份,有效调查问卷680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统计数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在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同操作者登录系统管理所拥有权限混淆。
授课过程中,当发出修改账套或者引入、输出账套口令时,很多学生表面出盲目,不清楚进行不同操作时应该用哪位操作员登录。因此,经常出现修改账套时,学生提出“修改”按钮是灰色的,无法操作;引入、输出账套时,学生提出“引入”、“输出”按钮是灰色的,一些学生在“账套库”中进行账套引入、输出,进而影响下一次账套使用。
2.建立账套时,账套信息设置错误。
在建立账套过程中,创建账套号、启用会计期间、设置账套主管、企业性质、行业性质、设置编码方案等经常有学生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并非因为知识点未掌握,而大部分是因为学生粗心大意导致的。
3.输出账套时,各式问题层出不穷。
(1)账套输出时,登录系统管理的操作员不正确。有些学生接到输出账套口令时,不明确应该用哪位操作员登录系统,进而无法正确输出账套。
(2)账套输出时,不能输出到指定位置。有些学生在输出账套进行路径选择时,往往忽略选择到指定电脑盘内指定文件夹中,造成输出成功但是无法找到输出内容。
(3)账套输出时,输出位置不正确,导致下一次账套无法引入。正常账套输出时,是在系统管理中的“账套”―“输出”进行的,输出成功的账套显示“UFDATA.BAK”和“UfErpAct.Lst”;有些学生由于登录操作者不正确,在系统管理中的“账套库”-“输出”进行,输出成功的账套显示“UFDATA.BAK”和“UfErpYer.Lst”,而“UfErpYer.Lst”无法正常引入账套。
4.账套修改时,不明确哪些信息可修改哪些信息不可修改。
有些学生由于建账时粗心大意,导致一些账套信息错误,事后想要修改账套,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明确哪些信息是可以修改的,哪些信息是不能修改的。
5.企业应用平台无法登录。
企业应用平台无法正常登录主要表现在:(1)操作员编号录入不正确。如有些学生想用账套主管登录,不同账套主管对应的编号是不一样的,考试时,有些学生经常习惯性地记住课本上的账套主管编号,盲目以该操作员登录,存在无法登录现象。(2)密码不正确。每位操作员都存在对应的口令密码,很多学生设置口令时不走心,造成登录时忘记密码而无法登录,系统提示“读取数据源出错:口令不正确”。(3)账套选择不正确。正确输入操作员及密码后,还要选择正确的账套。因为在操作权赋权中,操作员和账套是存在对应性的。(4)操作日期输入不正确。上述选择都正确的,有些同学无法登陆是因为操作日期输入不正确,系统提示“不存在的年度”,主要是由于登录日期与系统启用日期不一致引起的。
6.编码设置错误导致部门档案、人员档案等无法增加。
许多学生不清楚编码方案的设置和企业应用平台中部门档案、人员档案设置有什么样的关系,由于编码方案设置的问题,导致部门档案、人员档案等无法录入,系统提示“不符合编码规则”。
7.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设置时出现××非法。
基础设置时,一些信息是可以在已存信息中选择的,许多学生不习惯选择已有信息,习惯于自己录入,经常由于打字错误、简称与全称不符等问题造成现存信息与已存信息出现冲突,引发系统提示“××非法”。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正确解析
1.不同系统管理登录者对应的权限解析。
会计电算化操作中,登录系统管理主要有两位操作员:一位是系统管理员(admin),一位是账套主管。
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可以进行“账套下的建立账套、引入账套、输出账套”,“权限下的”角色定义、增加用户、操作员赋权等操作。
账套主管登录系统管理仅可以进行“账套下的修改账套”,“权限下的”操作员赋权操作。
2.建立账套时,避免账套信息设置错误。
在建立账套过程中,任何一个账套信息都要按照实验资料设置,在录入账套信息时一定要认真、细心,切记毛毛躁躁、粗心大意。尽管这些信息录入并不存在难度,但是一些信息是不可逆修改的。比如:账套号、启用会计期间、企业类型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发生错误,便无法修改,只能重新建立账套。
3.输出账套时,避免各种错误。
当接到输出账套指令时,需要知道正确的账套输出应该在系统管理当中进行。仍有个别学生说到账套输出只是单纯单击企业应用平台中的“保存”按钮,予以保存。正确输出账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账套输出应该用系统管理员(admin)登录系统管理进行操作。
(2)切记账套输出,是在系统管理中的“账套”-“输出”进行,输出成功的账套显示“UFDATA.BAK”和“UfErpAct.Lst”两个文件。
(3)账套输出路径选择中,一定要选择电脑盘内指定文件夹,当系统提示“输出成功”,就可以直接在某指定电脑盘的指定文件夹中找到输出账套。
4.账套修改时,明确哪些信息可修改,哪些信息不可修改。
账套修改,首先必须明确:只有账套主管才有修改账套的权限,其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可以修改、哪些信息不能修改。
(1)不能修改的账套信息有:账套号、启用会计期间、企业类型;
(2)可修改,但不能随时修改的账套信息有:分类设置信息、数据精度信息;
(3)可修改,并可随时修改的账套信息有:账套名称、所有单位信息。
5.正确登录企业应用平台。
成功登录企业应用平台要求输入正确的操作员、口令、账套及操作日期,缺一不可。
(1)根据业务需要登录操作员。不同账套、处理业务不同登录的操作员不尽相同。这里需要每位学生记清每位操作员的编号及权限,如果登录时突然忘记操作员编号,可以在系统管理“权限-用户”中查询操作员对应编号。
(2)每位学生在设置操作员口令时一定要用心,记不住的可以用笔记在笔记本或者书上,以备以后随时查询。
(3)后期对于账套的应用越来越多,一节课可能引入几个账套,登录某账套进行操作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账套,避免将几个账套做混。
(4)操作日期输入要正确。当上述选择都正确时,切记输入的登录日期必须与系统启用日期一致。
6.部门档案、人员档案等编码应与编码方案一致。
授课时应加强学生编码方案设置重要性的讲解,让学生明晰编码方案的设置与基础设置中部门编码、人员档案编码等必须保持一致,否则无法正常录入。当出现系统提示“不符合编码规则”时,学生应该立刻想到是编码方案出现错误,要加强学生这种映射反应培养。
7.避免录入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设置时出现××非法。
基础信息录入时,对于一些已存信息尽量采用选择勾选方式,避免由于打字错误、简称与全称不符等问题造成的不合法现象。此外,仍需强调的是学生做题的细心程度,尽量避免打字错误造成的不合法现象。
四、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重点在实践,正因为对于该课程的定位,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操作中,对于一些相关理论原理的讲授不够深化,没有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中的关联性,由于一知半解而在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针对以往在该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授课中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予以加强。
1.加强学生理论学习,让学生理解软件中各项操作的关联性。
在未来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在理论方面的讲授,每个学生必须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处理过程,清楚掌握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当某一模块出现问题时,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想到是否上一相关模块存在问题。通过关联追索,找到存在的问题。
2.突破学生盲目操作的困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单纯的机械操作,照着操作步骤自己会操作,撇开操作步骤或遇到新的经济业务时就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针对经济业务的训练,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现在做的这项操作是在进行什么样的会计业务处理,保证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经济业务能够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但是空有一身抱负是不行的,还要有一身的本领才行。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人才,虽然不见得每个大学生都是人才,但是经过无数次考试才得以成为大学生的我们确实真的有我们自己的本事,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学校期间我就经常出去实习,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在以后工作后不被淘汰,就得这样。找到了实习的地方,我就开始实习了。
这次我去的地方是工厂,生产第一线,让我了解什么才叫艰苦。
时光如流水,转眼即逝,实习结束后给我的报告是:
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⑤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职校 机电一体化教学 策略 现状
我国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是:培养出能够胜任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使用工作的人才,包括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维护和管理等,培养层次分为能够基本胜任工作的初中级技术应用专门人才和高技能、高素质、高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两类。对于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是:不但能够操作、维护、管理,还必须能够设计。如何快速提升这一专业学生的技能与素质,将他们培养成专业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科技型人才,是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就此展开探析,首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一、职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性。
针对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笔者发现课程体系的侧重点与聚焦点主要集中在电与机两个方面,而且两者分界比较明显。专业目标要求它们融为一体,然而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过于偏重机械方面的课程安排情况,从而减少对电类课程的设置,这与当前“机、电、计算机”三维一体的专业格局极不相称,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节,无法很好地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操作演练教学。为适应社会形势与专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改革调整,加强电气控制课程、计算机运用课程等内容的教学,从而将“机、电、计算机”三者提升到同等高度进行教学。
2.专业课程内容缺乏完整性和标准化。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操作都是通过手工实践进行的,只有极少部分通过自动化编程软件加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缺乏完整性和标准化,导致对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全,不能对相关或相近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生涩,难以引起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甚至让他们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这对增强教学效果极为不利,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来看,很难让学生发掘更多潜能以适应日益信息化的现代企业工作环境。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建议,对目前专业课程必须进行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能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目标一致。
3.理论原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背离。
理论原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本应融为一体,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对理论原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要求更高,对理论原理的教学必须引用实践操作加以形象化和具体化,对于实践操作教学必须通过理论进行指导、验证和保障。例如:现代国内外的工业企业几乎都装备先进的数据信息传感设备、数据自动处理分析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含量都比较高,对操作和管理其的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但要求他们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和简单的操作能力,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能力。然而当前实际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理论原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背离现象严重,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完善机电一体化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对教学的重要性,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分析、挖掘事物来龙去脉的兴趣,进而激发人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教学中拥有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激励学生对难题进行攻坚探索,增强他们学好教学内容的自信心。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识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或工作实际。例如:在教学“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过程中,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变频空调”引入课堂,通过其原理和特点来分析普通的与变频空调之间的差异,进而指出变频调速存在哪些优点,从而增长学生的生活物理知识,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2.注重实践操作教学课程情境和任务的创设。
笔者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课程与具体专业实践课程关系相当密切,因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在设计课程模式时,应采取实践与理论同步进行的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在实践性课程教学中,必须特别注重实践操作教学课程情境和任务的创设,将实践延伸为实训,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将“实习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起来,不再进行严格的区分。另外,对于教学课程的考核,可以改变传统的笔试定高低的做法,改为笔试成绩、操作成绩、平时作业成绩三者合一的方式。
3.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实践证明,通过引入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教学能更形象、直观、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通过构建专业教室、实训和实验基地,也可将一些先进的设备或模拟器材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控能力,有利于学生加快掌握机电一体化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