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智能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八五”时期和今后十年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它对于进一步克服现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弊端,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有关政策规定,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注意总结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项工作。

关于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报告

                                        全文

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建议》提出的“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的精神以及劳动部的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与省有关部门共同审查、确定30户企业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现就我省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试行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目的,是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弊端,通过改革现行等级工资制,建立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把职工的劳动报酬与本人劳动的诸要素(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革的重点是改造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内在活力。

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一)要积极稳妥、严格按照试点条件和工作程序办事,切忌一哄而起,草率行事。

(二)要扎扎实实做好岗位劳动测评和技能考核等基础工作。通过科学测评和量化分析,合理确定不同岗位职工的劳动差别,为按劳分配提供直接依据。

(三)要抓好综合配套改革,把工资改革同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保险福利制度改革衔接起来,保证新工资制度正常运行。

(四)要妥善处理企业内部一线和二、三线人员,领导和一般职工,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关系,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减少震动,实现平稳过渡。

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基本内容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宏观调控为前提,以职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环境)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并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它是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主体和基础。

岗位技能工资制主要由岗位劳动评价体系,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以及动态管理体系三部分构成。

(一)岗位劳动评价体系岗位技能工资制主要是通过对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四个基本劳动要素的科学测评以及技能考核,合理评价和区分不同岗位的规范劳动差别,并作为确定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依据。

岗位劳动评价体系由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各项指标的权数比重、评价方法等子系统组成。

(二)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技能工资是根据不同岗位、职位、职务对职工劳动技能的要求和职工实际具备的技能水平而确定的工资。

岗位(职务)工资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所在职位的劳动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劳动条件好差而确定的工资。

在上述两个基本工资单元之外,企业可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实际需要,设置辅助工资单元。

(三)岗位技能工资制动态管理体系岗位技能工资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与地区、行业、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通过建立和完善正常的运行机制来保持某内在的活力。要结合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有计划地逐步调整职工收入结构。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辅以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要建立正常考核增资制度。允许企业在规定提取的基本工资总额内,给考试考核合格的职工增加工资,把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结合起来。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物价变动,以及企业技术进步、劳动条件改善、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应适时调整岗位技能工资水平,或调整劳动要素及其相对应的工资单元比重。

三、试点工作安排

试点工作拟采取典型引导,逐步推开的方式进行。首先是抓好马钢公司等5户试点企业,通过总结经验,再指导其他25户试点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具体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展岗位测评和技能考核。首先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重点放在业务骨干的培训上;第二是制订测评、考核方案,进行岗位测试、实测及技能考核,重点是实测和考核;第三是综合评价,确定岗位档次;第四是由省、地(市)劳动部门分别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测评和考核结果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的企业可转入下一阶段。省里直接抓的5个试点企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在今年九、十月间结束。其他试点企业的测评考核,由地(市)劳动部门具体安排。

第二阶段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主要任务是完成由现行等级工资制向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过渡和转换,同时建立调控及正常运行机制。

四、有关配套改革问题

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企业,一律实行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养老保险办法。职工个人暂按基本工资的2%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并改革职工离退休金的计发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同时,还要相应进行其他方面和劳动人事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的配套改革。

五、改革试点组织实施问题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以“迈向大智能时代”为主题,坚持“高起点、入主流、国际化、有特色”的总体定位,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将于6月27―30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大会期间将举办“一会一展一赛” 即世界智能大会、世界智能科技展、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等系列活动。

世界智能大会期间,为更进一步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京津冀论坛・智能制造论坛将于29日下午隆重举办。

京津冀论坛・智能制造论坛亮点突出:(1)求真务实,首次直指制造业转型痛点,提供智能制造全球趋势解读、理论分析及中国企业转型路径指导;经验传承,首次以智能制造时代的中国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企业转型之机与实践之路;能力评估,首发企业智能制造核心能力评价服务体系。(2)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在论坛上揭牌;为进一步落实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滨海新区泰达智能产业区信息并揭牌。

京津冀论坛・ 智能制造论坛现场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联合架构主席林诗万、德国工程院院士Jivka Ovtcharova、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IVI 理事长西冈靖之等国际知名专家亲临,为参会者带来精彩报告和观点。此外,GE、SAP、三一集团等国内外制造企业精英将现场对话,观点交锋、思S碰撞,为业界带来一场才智交融的思想盛宴。

同时,为推动世界智能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会同期,6月27日、6月28日还将召开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瑞士企业合作圆桌交流会、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企业现场会。中国・瑞士企业合作圆桌交流会搭建起两国企业创新合作的交流平台,瑞士创新企业代表届时将组团出席会议,全面呈现瑞士创新能力,与中方企业深入磋商交流;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企业现场会将走近天津智能制造合作示范项目方――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现场参观、经验分享,有力推动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霍娜)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Web智能;研究;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因特网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的、异构的数据库和应用计算平台,与此同时,Web页面开始出现了各种存储等方面的困难,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研究Web智能的使用情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Web智能的概念

WI(Web智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要想给出它的一个精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又必须给出一个定义来界定它的研究内容和范畴·WI的4位发起人Ning Zhong,Jiming Liu,Yiyu Yao和OhsugaSetsuo在他们的有关WI的文献和报告中都给出了WI的初步概念,总的来说,不外乎下列两种:

1 WI是指在Web和Internet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和高级信息技术(IT)·WI的目标是AI和IT在新的Web平台上的联合目标,即WI将AI和IT应用到基于Web的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

2 WI是指在Web支持的系统、环境和活动中,探测人工智能和高级信息技术的基本作用和实际影响·WI的目标是产生使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充分利用Web基础结构所提供的全局连通性的理论和技术·综上两个定义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定义公式:WI=AI+IT[9]·这个公式说明AI和IT是WI的基础,WI是AI和IT的融合·也有学者提出了计算Web智能(computational Web intelligence,CWI)的概念[12],即将计算智能(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CI)与高级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到Web上,并列出CWI技术的7个主要研究领域,即模糊WI(fuzzy WI,FWI)、神经网络WI(neural WI,NWI)、进化WI(evolutionary WI,EWI)、概率WI(proba-bilistic WI,PWI)、粒度WI(granular WI,GWI)、粗糙WI(rough WI, RWI)和混合WI(hybrid WI,HWI)·在他们看来,WI定义中的AI是指经典的基于符号的AI·其实,就像CI与AI的关系一样,从广义上来说,WI应该包括CWI,CWI是WI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CWI(计算Web智能)研究内容

作为CI和WT的混合技术,CWI主要采用了模糊计算、神经计算、进化计算、概率计算、粒度计算、粗糙计算和智能Agent等技术。目前,CWI有7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1)模糊Web智能(Fuzzy Web Intelligence,FWI)、(2)粒度Web智能(Granular Web Intelligence,GWI)、(3)粗糙Web智能(Rough Web Intelligence,RWI)、(4)神经Web智能(NeuralWeb Intelligence, NWI)、(5)进化Web智能(EvolutionaryWeb Intelligence,EWI)、(6)概率Web智能(Probabilistic WebIntelligence,PWI)和(7)混合Web智能(Hybrid Web Intell-igence,HWI)。

1模糊Web智能

FWI主要采用了模糊逻辑和WT两个技术。FWI的主要目标是设计模糊智能Agent系统来处理电子商务应用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模糊性,有效地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

2粒度Web智能

GWI主要采用了粒度计算和WT两个技术。GWI的主要目标是设计粒度智能Agent系统来有效地处理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数据粒、信息粒和知识粒。

3粗糙Web智能

RWI主要采用了粗糙集和WT两个技术。RWI的主要目标是设计粗糙智能Agent系统来有效地处理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粗糙性。

4神经Web智能

NWI主要采用了神经网络和WT两个技术。NWI的主要目标是设计神经智能Agent系统从数据和信息中学习知识,智能地对电子商务应用做出敏捷的决策。

四、Web 智能服务在工业领域运用现状

Web 智能服务的目标就是以一种明确的、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来描述 Web 服务的功能和内容,同时增强已经存在的 Web 服务操作的性能和鲁棒性,比如 Web 服务的发现和调用。智能 Web 服务也将使大量的自动化任务成为可能,包括自动合成、交互、运行监控和恢复。目前国内外在智能 Web 服务研究方面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建一种计算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的并能充分表示 Web 服务的内容、功能、属性、接口以及规则和限制条件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在这种语言基础之上提出一种使 Web 服务之间能够实现自动发现、选取、执行、合成以及交互的模型或体系结构。现有的 Web 服务的工业标准(诸如 SOAP、WSDL、UDDI 等)能否用来描述智能 Web服务呢?实际上这些工业标准主要能够实现 Web 服务的自动发现和调用,但是由于这些工业标准缺乏语义信息,因此无法实现 Web 服务的自动交互和合成。因此大家的研究方向都着眼于目前语义 Web 领域比较成熟的语言(如 RDF、RDF Schema 和 DAML+OIL),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一种新的满足智能 Web 服务需求的语言。

智能主体的研究主体(Agent)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真正的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研究的,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主要的研究侧重于智能主体和多主体系统两个的方面,但一般上这两个方面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我们统一把它们称作为智能主体的研究。现在关于智能主体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体的认知模型和理论、多主体系统的体系结构、主体的协作与协商、面向主体的软件方法学以及主体技术的应用等。经过近二十多年的研究,主体的理论与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国外(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智能主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而国内起步相对较晚,更多的昵着重于认知模型和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多主体环境MAGE则更好地把智能主体技术推向应用,以开发基于智能主体的软件为主要目标,已经将智能主体技术应用在网络智能信息处理、知识管理、电力配电系统、电子商务等领域中。

五、WI展望———智慧Web

Hayes-Roth在IJCAI’95的特邀报告中提到:“Agent既是AI的最初目标,也是AI的最终目标。”同样地,Jiming Liu在IJCAI’03的特邀报告中也提到:“WI的下一个范例方向在于智慧的概念,下一代WI的目标是除了信息搜索和知识查询之外,使用户能够获得生活、工作、娱乐和学习的智慧”他认为智慧Web应该具有以下8种基本能力:

1自组织性(sel-f organization)即WA具有良好的自组织性,它能自动地向其他服务推荐自己的功能角色以及相应的时空限制和操作环境,智慧Web能自动地对它们的功能和合作进行管理。

2专一化(specialization)。即WA承担着单一化的功能角色,且它们与服务的联系是动态的。

3自然进化(growth)。即WA的群体能根据需要动态地改变,旧的Agent因不适应专一化而消亡,新的Agent能通过自复制而产生,且更具专一性。

4自动催化(autocatalysis)。即WA会因搜索请求而激活并能自动地聚类

5问题解决者标记语言(PSML)。即智慧A-gent用PSML来规范说明它们的角色环境以及它们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六、结束语

Web智能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Web智能目前使用的效果很好,但是,基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Web智能的作用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挖掘。

参考文献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術、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工业智能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人类正在发生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场产业革命不是把互联网简单应用到传统产业领域,而是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三位一体的革命,智能制造是这场革命的典型表现。作为新产业革命的主要部分,智能制造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与新产业革命的三个要件――劳动力知识密集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劳动对象服务化不可分割的。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内容的产业革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敞开了窗口。为了积极应对产业革命,为智能制造准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应采取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政企合作创新战略。

【关键词】智能制造 产业革命 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 政企合作 工业4.0

【中图分类号】F43/4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ki.rmltxsqy.2015.19.005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简言之,“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欧美版本

在“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前,智能制造在国际已经有多种版本,其中最主要的是欧美三国的版本,即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高值制造”、美国的“先进制造”。

德国的“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面向2020年的高技术战略,核心内容是智能化生产系统,即在系统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化实时传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随时通过数据优化价值创造流。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概论》作者乌尔里希・森德勒的观点,理解“工业4.0”有四个要点,即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物与服务联网(IOTS)、机器对机器的通信(M2M)。

“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1.0”,其标志是蒸汽机和机械生产设备;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2.0”,其标志是电动机和大规模生产线;第三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3.0”,其标志是电子、信息技术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4.0”,其标志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和智能化生产。简而言之,“工业1.0”是机械化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智能化时代。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也称之为智能技术系统,它不是独立设备的集合,也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而是由具备物理输入输出功能且可相互作用的元件组成的网络。互联网原来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现在则是具备万维网接口的任意设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基础是数字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网络化的智能组件技术。智能工厂就是把若干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整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系统。

物与服务联网是物联网发展的新阶段。物与服务联网,就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配备一个IP地址,通过标准协议彼此联网,同时也和人联网。物与服务的联网,实质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服务。

机器对机器通信是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在电缆和传统电器中早就存在,在“工业4.0”中,主要是增加了由无线服务和标准协议所建立的网络。

根据德国《“工业4.0”白皮书》,实现上述内容需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价值创造网的水平整合,全生命周期内工程学的一致性,垂直整合和网络化的生产体系,新的工作基础设施,跨领域技术。①

英国的“高值制造”。英国政府面向未来的战略是“高值制造”。“高值”是从价值形态上说的,“高值制造”就是高附加值的制造。“高值制造”是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它的产业形态是按需制造、分布式制造和产品服务化,它的技术形态是新兴技术群、数据网和智能基础设施。根据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前瞻水平扫描中心的定义:“这场革命由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驱动,同时伴之以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本地化定制生产,走向产品加服务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化’。”②

“高值制造”战略的主题是资源效率、制造工艺、材料集成、制造系统、企业模式。在主题之下,又分为若干新兴技术群和产业领域。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新材料使制造形态和商业模式发生变革。

数据网是第二次互联网革命的主要内容。互联网是第一步,数据网是第二步。数据网为数据和网络文本添加结构和意义,基于通用互联网协议实现各种数据、物体的互联,同时把互联网分成专属的“网络分区”,从而改变网络的价值。

智能基础设施与互联网革命密切相关。互联网是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固定电话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的革命将深刻改变基础设施,不仅是数据传输基础设施,还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储存和电力供应,主要是智能电网、传感器网络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拆拼再利用”。

美国的“先进制造”。美国面向未来的战略是高端制造。根据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的定义,“先进制造系指一组活动,它们依赖于信息、自动化、计算、软件、传感和网络等的采用与协调,并运用物理学和生物学开发的前沿材料和新兴能力,例如纳米技术、化学和生物学。它既包括以新颖方式来生产已经有的产品,也包括制造基于新兴前沿技术的新产品”。③简言之,“先进制造”是指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利用新材料等新兴技术生产新产品的系列活动。

“先进制造”与数字革命相联系。美国工程院认为当前正在发生的数字革命有三个特征:计算能力的持续增长,通信和分析能力快速提高,机器人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进步。数字革命使高速计算机、先进传感技术和先进材料不断进入生产过程,这必将变革价值创造方式和就业格局,极大地提高生产率。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建议支持“数字驱动型创新”,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使用和传播等技术研发。

据中国专家的实地调研,美国正在进入“新硬件”时代。“新硬件时代,是以美国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由极客和创客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产业形态。这里说的新硬件,不是主板、显示器、键盘这些计算机硬件,而是指一切物理上存在的,在过去的生产和生活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造事物。”④

上述智能制造的三种版本,“工业4.0”最优。各个版本虽然表述、重点有所不同,但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类正在发生产业革命,这场革命不是把互联网简单应用到传统产业领域,而是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三位一体的革命,智能制造是这场革命的典型表现。

第二,此次产业革命的根本特征是智能化,即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全面融合,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物与物、物与服务全面链接,基础设施、生产过程和价值构成重新整合。

第三,数字技术是智能化的使能技术(或关键技术)。数字技术使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新应用、智能工厂、机器人、增材制造和软件设计等众多新技术成为可能,而众多新技术的突破又反过来为进一步数字化提供物理和生物基础。

智能制造与新产业革命

一段时间以来,智能制造成为热词,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单化。很多人以为只要把互联网引入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就实现了。这是从传统发展方式理解的智能制造,而不是从新产业革命的意义上理解的智能制造。作为新产业革命的主要部分,智能制造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与新产业革命的三个要件不可分割的。这三个要件,也可以说是智能制造的三大支柱,就是劳动力知识密集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劳动对象服务化。

劳动力知识密集化。所谓劳动力知识密集化,是指劳动力不仅接受过专业教育,而且还具有即时学习的能力,从而使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知识与操作交叉融合。

在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中,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知识密集环节与制造环节相对分离,学科之间、理论与实操之间线性接续,互不交叉,因而需要的是专业型的员工。智能制造产业链是非线性的、矩阵式的,各个环节平行运行、交互作用、协同优化,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增强;由于分布式制造和产品服务化,产业链已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跨企业、跨地域的。这就要求劳动力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有跨学科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主动型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种新型的劳动力既是设计者、研发者,又是协调者、操作者;既懂软件和硬件技术,又懂机械和制造技术。与自动化相适应的是专业化的人才,与智能化相适应的是复合型人才和能力型人才。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制造并不取消专业性,而是在专业性的基础上要求全面性,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全局。这种全面性之所以可能,是由于互联网使海量知识资源能够即时共享,只要愿意,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知识。E学习、APP学习、微信学习、游戏学习等新型学习、教育方式,为劳动力知识密集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据《欧洲产业和企业数字转型》报告,E学习市场在未来十年间将增加15倍,占全部教育市场的30%。

劳动力知识密集化在就业结构上体现明显。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报告,美国高端产业雇佣了全美80%的工程师。美国由“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的“创意阶层人士”,2000年已经占到就业人口的近1/3,欧洲平均也在25%~30%。美国创意产业的薪酬占到全美所有产业薪酬的将近一半,相当于制造业和服务薪酬的总和。⑤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为61%,俄罗斯为54%,日本为41%。可以说,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在就业结构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工具数字化。所谓生产工具的数字化,是指数字程序控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具的虚拟化,以及生产工具与虚拟生产工具之间的交互结构。例如,数控机床就是生产工具由数字程序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就是生产工具的虚拟化。

工业文明的生产工具是大机器,而且是自动化的机器,生产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运行,从而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害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这种情况在新产业革命中改变了。按照IBM工业研究院哈德・鲍姆的观点,智能制造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五种技术创新,即移动计算技术、社会化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分析和优化技术。它们相互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增值、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也改变了生产工具的形态。机器装备等劳动工具普遍使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生活的全部过程,实时感知、分析、处理和控制,相互交流并与周围环境交流,自动更改配置并存储信息,分布式地自我组织,提供和执行全流程最优化方案。

生产工具的数字化使软件具有了战略意义,软件的研发成本也占据了重要份额。西门子公司软件研发的支出占了整个集团研发预算的大约40%,达到了40亿欧元。据国外专家估计,当前纯工业软件的世界市场份额已达180亿欧元,预测未来每年还将上升8%;工业型软件在有关物流、安全和能源管理领域的额度已超过1000亿欧元。⑥

生产工具的数字化也使生态文明成为可能。数字化使技术体系能够通过提高单位资源效率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全部经济、社会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对废物进行资源化和再利用,把物质消耗和环境污染维持在自然界自我修复能力的范围以内。

劳动对象服务化。所谓劳动对象的服务化,是指劳动对象特别是劳动产品从物质单体变成从物质单体诞生直至回收的系统,而服务是该系统的主要部分。

工业化发展方式中的劳动对象,从动力上看,是大规模的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从原材料上看,是大规模的钢铁、水泥等矿物质材料;从最终产品上看,是大规模的实物商品,所有产品都是物质实体,从研发、设计开始,在制造终端完成。

而在新产业革命中,产品变成与服务一体化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实体产品,以及围绕实体产品的服务。据陕汽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平均一辆卡车的售价为30万元人民币,但卡车使用以后产生的成本是500万,在卡车整个生命周期内,服务的价值占绝大部分。所谓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系统从产品设计、研发开始,经过制造、售后,直至回收再制造的全过程。

产品系统中的服务,主要包括单体产品服务――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以及单体产品衍生服务――服务是主体,单体产品是载体或工具,还包括无产品服务――与单体产品无关、但经济上有关的结构。其中单体产品服务是最核心的服务,产前服务是指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这是一个以产品为核心,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创新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参加的设计、研发圈;产中服务主要是厂内和社会的相关生产;产后服务则是从产品诞生直到实体产品消失为止的服务“长尾”。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服务类投入占到制造业产出的20%~25%,制造业岗位中30%~55%具有服务性职能,若加上外包服务,美国制造业服务类岗位已超过生产类岗位。据笔者实地调研,2014年,中国智能制造走在前列的陕西汽车股份公司,利润的44%来自于产品服务。2005年世界著名传统制造公司利润的50%以上来源于服务活动,全球500强企业中56%的公司从事服务业。而且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越来越依靠金融、电信、物流等服务性企业,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高端产业每个工人每年从其他商业服务中采购23.6万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而其他产业的采购仅为6.7万美元。

智能制造与中国机会

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内容的产业革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敞开了窗口。同时,向中国敞开的还有另外两个窗口,一个是巨大的经济存量的转型,另一个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带来的经济增量。如果说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性政策消化期在同一时间重合出现,是老的三期叠加,那么,新产业革命的发生期、新发展方式的形成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期同时重合出现,则是新的三期叠加。如果说老三期叠加困难不少,那么新三期叠加则是机遇大于挑战。

新发展方式形成期提供的第二窗口。新发展方式形成期的机遇首先是大规模实体经济提供的载体空间。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实体经济,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物质消耗和环境容量已经走到临界区域;低端外部需求已经接近极限;单纯以廉价劳动力、廉价商品和薄利多销为内容的向下竞争,已经走到尽头,加速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升为刚性需求。巨大的经济存量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转变为以人力和知识资源投入为主,即用无形资本替代有形资本,真正转型为一个知识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经济体,实现智能型增长。

其次是大规模城市化提供的增量空间。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4%。如果按照每年转移1000万农村劳动力的速度计算,10年后还会有1亿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总量的巨大增长,也必然引起我国消费规模的巨大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大规模升级,相应地也将对智能制造产生巨大需求。我国的城市化是在发达国家城市化完成以后开始的,又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有条件不重复、也不应该重复先发国家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即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先发展后转移的道路,而必须一开始就以智能制造、生态经济支撑。

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期提供的第三窗口。我国已经度过了温饱阶段,实现了整体小康,正在建设全面小康。2012年的统计公报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而且两个数值越来越接近。从经济规律来看,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阶段,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领域,生产和消费水平比较粗放;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的物质消费不仅有较大的增长,而且会出现重大的升级,同时人们的非物质性消费也大幅度增长、升级。这就为智能制造、高端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先市场。

新三期叠加放大了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处于中低端,发展很不平衡,存在大量“工业2.0”产业,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只能分两路走。一路是大多数弱势产业,必须循序渐进,从“工业2.0”上升到“工业3.0”,然后到“工业4.0”;另一路,是少数优势产业,有可能直接从“工业3.0”进入“工业4.0”。

除了上述两路大军以外,还有一路大军,他们已经处于智能制造阶段,虽然水平不一定是世界最高的。如华为、中兴、陕汽、海尔,等等,他们是我国智能制造的第一方阵。

处于“工业2.0”阶段的产业,以及城市化形成的增量产业,不一定按部就班地从“工业2.0”到“工业3.0”再到“工业4.0”,虽然也有这种可能性。由于新三期叠加,放大了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出现了“毕其功于一役”的现实可能性,即三路大军几乎同时进入智能制造阶段。我们既要看到老的三期叠加,同时又要看到新的三期叠加,而且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整体上已经渡过温饱阶段,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带来的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正在显现,只要战略选择得当,经过扎实工作,三路大军完全可以平行实现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中国战略

新三期叠加的窗口已经打开,必须采取必要的战略,为智能制造准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否则也可能丧失机遇。

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就是在从2016年到2025年10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投入和优化结构,急速使我国新增劳动人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55%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如果持续使新增劳动人口的55%达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就要求高等教育入学率,即在校大学生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必须达到55%。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毛入学率在15%~50%,普及化阶段的毛入学率在5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国家,全球有54个;⑦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

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具有现实可能性。一是由于新增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已经处于一个加速减少的时期。据专家预测,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此后将开始减少,2020年后减少甚至会加速。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已经连续3年减少,分别减少了345万、244万、371万。新增劳动人口的减少是个劣势,但又是个优势,即缩小了受教育人口的基数。二是我国具有适当扩大教育规模的公共财力和社会资本。新增劳动人口的减少和教育规模的适度扩大,使较大幅度提升入学率成为可能。

2013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0%。十一五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加近6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三年增速放缓,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在此基础上,经过努力工作,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到2025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可以做到的。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与全球平均水平(2012年为32%)⑧相当。从2014年开始,全国本专科招生总规模已达到当年年满18岁人口的46%。如果全国本专科招生人数每年保持在700万,那么到202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总规模占当年年满18岁人口的比例将超过55%,当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将超过50%。十二五前三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2020年以后,若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达到55%。

人力资源超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可以使我国获得自主创新所需的人力和社会基础,而且还能够使这种基础从此长期延续。当新增劳动力资源50%受到大专以上教育以后,即使全社会劳动力走出减少期、再度进入增长期,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仍将保持在50%以上的高位水平,不会降低。这种社会遗传机制,是人类文明进步规律之一。

实施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实行中等专业学校义务教育。凡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一律免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行12年义务教育。

第二,发展多层次应用型大学。除211等高校按研究型大学重点支持外,其他普通高校和大量高职高专院校都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企业参加兴办多种所有制的高等职业和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活动经费少部分来自财政拨款,绝大部分是市场化的,根据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合同开展设计、研发等创新服务。

第三,建立全民即时学习平台。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整合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立全民素质教育平台,普遍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的自学教育,随时随地向全体公民开放,三网融合,免费学习,知识共享,最大限度增强科学文化的正外部性,使一切有学习意愿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人、战士、老少边穷地区人民、低收入人群能够与条件优越的人群一样拥有优质教育机会。

第四,建立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中学教育废除文理分科,大学教育、科研、实习采取矩阵模式,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课,也可以跨院系参加科研项目,跨领域参加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依托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企业依托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学用结合,以用为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用人才。

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就是把知识性、技术性资产置于经济发展的首位,优先投资,优先形成生产能力,优先市场准入,使创新型企业在设计、研发、专利、版权、标准、品牌、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轻资产投资超过设备、材料等重资产投资。

轻资产优先增长,是国际经济转型的基本趋势。在制造业产业链中,重资产已经下沉到低端,而轻资产则上升到高端,而且以轻资产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投资占比超过有形资产。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4》显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占GDP的比例,美国高达40%,欧盟、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为30%左右,而我国仅为20%左右。据英国学者的一份研究报告,2007年,英国私营部门无形资本投资为1330亿英镑,而有形资本投资为950亿英镑,无形资本投资占比58%,物质资本投资占比42%,前者高出16个百分点。2000年至2007年,英国私人部门生产率增长的2/3来源于无形资本投入。

我国具有轻资产优先增长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超过7000万,世界第一;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3000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高等学校2500多个,科研机构360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30000多个;2014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PCT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总量的11.9%;2004年至2014年(截至2014年9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36.98万篇,位居世界第2位。

我国已经具有充裕的公共财力和社会资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财政收入11140亿元,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24个省市的地方总产值过万亿。此外,还有庞大的民间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