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发展报告

旅游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发展报告

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一、对三江并流区域旅游发展的感受

此次调研的行程是从六库到兰坪(顺便考察剑川、云龙部分旅游资源),再溯澜沧江峡谷而上,前往维西、德钦、香格里拉,经丽江、剑川再回到兰坪,基本属于三江并流区域的旅游环游线路。总的感觉是:

1、澜沧江旅游资源品位较高。虽不好说它的旅游资源品位高于金沙江流域,但与怒江流域相比起码不在其下。云龙县的千年白族村,兰坪县的罗古箐-大羊场、普米族文化,维西县叶枝的同乐僳僳村寨、巴迪的阿其木刮、塔城的藏族热巴舞,德钦县的茨中教堂、梅里雪山、永明冰川、雨崩神瀑、白茫雪山,形成了奇特的峡谷、雪山、民俗、文化景观,其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垄断性都是比较明显的。

2、澜沧江旅游发展情况好于想象。人们对于三江并流区域旅游的发展状况,一般认为金沙江流域(香格里拉、丽江)开发最快,而另外的两江则缺乏明确的对比。此次调研发现,澜沧江旅游的开发势头较好,无论是道路交通、接待住宿,还是景区建设,都要好于或快于怒江流域,自助旅游与团队旅游已形成一定的走势和流量,交通建设、形象宣传、景区开发已凝聚为拉动旅游发展的三股动力。

3、澜沧江旅游开发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快。受金沙江流域较成熟的旅游板块的辐射和拉动,受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的有利影响,受当地政府真正重视旅游业的强力推动,今后三五年内这一地区将成为与金沙江流域紧密相连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香格里拉、丽江古城等热点旅游区的自然延伸,大理、丽江、迪庆三个空港将成为三江并流区域环游的重要进出地。

4、澜沧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旅游业界来说,三江并流区域旅游基本只是"点"的概念,即香格里拉和丽江古城,旅游业也没有成为这一区域内的所有县市的主导产业,"面"的概念只属于少数的探险、徒步、生态等类型的旅游者。今后澜沧江流域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不仅将很大程度地解决由"点"到"面"的问题,而且将持续增加****旅游发展的魅力和后劲,对于培育云南全省的旅游发展增长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澜沧江流域的旅游开发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例如:(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虽然区域大交通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时间仍比较长,现维西到德钦需7个小时、维西到香格里拉4个小时、德钦到香格里拉5个小时,兰坪到维西3.5个小时;(2)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问题:现在所有的景区(点)都需要精致配套、充实内涵、强化服务;(3)避免旅游产品开发单一"观光化"的问题:要根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建设多元化的专项和特种旅游产品。

二、对兰坪抢抓旅游发展历史机遇的认识

兰坪在三江并流区域中居于重要位置,有"三江之门"之喻,是贯通三江、通达三江的要冲和桥梁。近年来,兰坪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做了大量工作,在省内和三江并流地区赢得了一定知名度,为加快旅游业起步创造了重要条件。但通过此次调研,感觉兰坪旅游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其外在的知名度相比、与周边各县旅游发展相比,已呈明显的落后态势。主要表现为:(1)在大的旅游交通框架中成为"瓶颈"。从德钦、维西沿澜沧江而下到兰坪就明显地道路难行,从丽江、剑川前往维西也受阻于兰坪,兰坪与丽江黎明黎光之间也仅是简易公路,旅游交通问题已成为周边客源输入兰坪的最大阻碍。(2)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兰坪虽是"三江之门"、世界级大矿藏,至今还没有三星以上的高档次饭店,稍微像样的只有三江宾馆(二星级)的几十个床位,政府宾馆(二星级)接待设施严重老化,饭店的总量和档次还赶不上毗邻的德钦县,因此,遇到稍微大一点规模的接待活动,住宿就成为一个大的难题。(3)旅游景区还处在资源状态。不仅没有起码的管理和服务,也未实行门票收费。这种状况是与"三江之门"的称谓不相称的,并在****旅游板块中已呈落后之势。

当然,更要充分地看到,兰坪目前正拥有加快旅游起步的历史性机遇,也正处在加快旅游发展的极为关键时期。机不可失,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应该从打造地方品牌、完善产业结构、挖掘资源优势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旅游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1、抓旅游就是抓地方品牌。"三江之门"的形象策划,目的在于打造兰坪品牌;《母亲河》的创作和情人节的举办,目的也是打造兰坪品牌。在打造地方品牌方面,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原因在于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就地消费的特点,旅游者必须亲自前往才能完成旅游行程,这就最容易对旅游目的地留下印象。例如,春兰空调畅销全国,但购买者并不都知道它的产地;攀枝花、宝钢在冶金、建筑界如雷贯耳,但一般群众并不知道它在哪里;五粮液、剑南春闻名于世,但很多人也不知道它的产地。而旅游却正好相反,只要它有特色、有知名度,哪怕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景点,哪怕只是一棵树、一个瀑布、一段河流、一座山峰,旅游了以后就都会记住它。这样,旅游目的地的地方品牌就打出来了。兰坪有了"三江之门"的策划,还仅仅是一个创意、一个叫法、一个名词,关键是要有与之相符、可以支撑的实际内容,才能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地方品牌才能真正举起来。现在周边各县都在做三江并流的文章,以"三江"命名的宾馆、餐馆、歌舞厅、文艺演出、贸易洽谈、对外宣传不计其数,既说明了各地对地方品牌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三江品牌正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最终花落谁家还远远没有定论。从三江品牌的实际内涵来分析,各县之所以对此颇感兴趣,原因是希望借助"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无价招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这个招牌所能辐射和衍生的成果只能是旅游的、文化的、生态的,而不可能是工矿业、农业等传统一二产业的,因此,唯有集中力量发展旅游,才能把"三江之门"的牌子高高举起来,这是一个必须理性和智慧面对的问题。

2、抓旅游就是抓产业结构完善。这个问题在国家的宏观层面已经强调多年,是关乎科学发展观、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子孙后代吃什么饭的问题,它对于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尤为重要。兰坪虽然拥有大型的矿山,但从长远来看也同样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问题。梅里雪山的自然景观可供千秋万代观赏,但凤凰山的铅锌矿不可能再生和永续;你可以10年不调整产业结构,但50年、100年之后的子孙后代不一定还能吃到矿产饭!从兰坪所处的地理区位看,迪庆、丽江及周边县都已实现或正在实现以旅游为主导产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吃旅游饭中得到了实惠;兰坪虽然旅游资源并不过于出众,但处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地带,处于周边各县纷纷打造旅游产业的包围圈中,如果仍然长时间以一二产业立县,可能就会成为三江并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别现象。这种现象无论可以持续多久,都不应算是发挥了区域和地缘优势,也不利于从根本上打造地方品牌。

3、抓旅游就是抓优势的全面发挥。兰坪的优势有很多,有的是上天厚爱出产在这块地盘上的,有的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利用的,有的则是稍纵即逝的。从长远发展来看,对于第一种优势不用担心,无论何时开发利用,都跑不了、夺不去,对于后两种优势则要格外加以注意。兰坪四通八达的区位就属于第二种优势,周边县市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只不过兰坪利用起来更为方便;兰坪旅游资源的开发属于第三种优势,由于它不具有垄断性和独占性的品位,周边各县也都有峡谷风光、民俗风情、兰花等,谁先开发了就容易引导客源流向,抢占市场先机,后开发了就可能无人问津。目前,兰坪周边交通框架已经形成,这就为发展旅游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全面发挥资源优势创造了条件。

4、抓旅游就是抢抓市场机遇。****是目前全国旅游的亮点和热点,也是倍受海外旅游者关注的区域,其中蕴含着发展旅游的很大商机,这种局面是多年来大家艰辛努力的结果,非常有利于关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兰坪周边的维西、德钦、云龙、剑川等县已看准这个时机,加快了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四面合围的竞争态势。例如,剑川现正开发寺登街、石宝山,云龙在开发天池、诺邓村,维西在开发叶枝、塔城、巴迪民族风情,以及兰花、金丝猴和峡谷风光,德钦在开发梅里雪山、明永冰川、茨中教堂。由于兰坪地处三江并流的要冲,现阶段的周边各县均有联合与协作的设想,但其中的竞争也是不言而喻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日趋大于协作。兰坪的旅游资源不具有垄断性,应该充分利用地理区位的优势,在当前的一轮旅游开发中抢占领先位置,否则就很可能错失加快旅游发展的良机。

5、抓旅游就是抓文化建设、扶贫工程。兰坪是一个文化大县,"三江之门"的概念策划、情人节的举办、《母亲河》的创作等,为挖掘地方传统民族文化、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相当的意义上,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才是目的,为文化而文化的建设是没有根基的。在推动文化转变为经济效益方面,旅游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型的产业具有十分独特的功能。"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已成为当今旅游经济界的共识。兰坪的文化建设要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惟有实现与旅游发展的紧密结合,这也是文化走向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丽江、迪庆、版纳等州市都已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此外,旅游还具有促进脱贫致富、拉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功能,改革开放25年来,依靠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已达千万人,旅游安置直接就业也有六七百万人,因此,发展旅游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来说,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此外,兰坪与周边州县相比,经济实力、财政状况相对要好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市场经济的意识比较浓厚,也有一批开拓、务实、肯干的领导干部,这些也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三、对贫困地区旅游发展困难问题的辨析

旅游往往被通俗地解释为"有钱"和"有闲"以后的消费活动,但经济贫困的"没钱"地区也是可以发展旅游的,因为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开发建设行为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当前,旅游后发地区往往存在如下几个认识上的疑惑:

1、贫困地区能不能搞旅游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中是存在的。但是,改革开放25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已经完全和彻底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贫困地区、偏远地区都能够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兰坪身边的丽江、香格里拉当年起步发展旅游时就是很贫困的地区,但如今通过发展旅游已经脱贫致富。

2、没有钱怎么搞旅游的问题。目前除了东部地区以外,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都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地方也都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兰坪周边的德钦县,经济实力远小于兰坪,但现在的交通条件、景区开发、接待设施建设,都已处在高于兰坪的水平。启动旅游发展的关键,首先是政府要设法解决交通条件,然后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解决导向性投入,例如,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目的存在相当的一致性,那么扶贫资金可否考虑结合旅游发展来使用;再如,"村村通"建设与旅游交通建设有某种一致性,可否考虑优先支持旅游交通的建设;再如,旅游国债资金也可以申请使用;此外,还有通过市场机制招商引资的渠道。

3、政府的作用在旅游发展中如何定位的问题。现在个别观点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对旅游业发展似乎可以超脱,因此提出了"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口号。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党政领导认为,当地政府难以直接拿出钱来"主导"旅游发展,就认为旅游发展还是由市场来主导比较好。这些看法,对经济落后地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上,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是有明确分工的,一般来说,在旅游发展规划制订、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宣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旅游投资、产品开发、市场价格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这两者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如果认为政府拿不出钱来就可以让位于市场去主导,那实际上就等于把政府应尽的义务推给了市场,显然这是不合适的。从现实情况看,在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建设资金的短缺,真正"市场化"的投资商也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只有在必要的基础设施具备以后,开发商、投资商看到赚钱的成本或风险不是太高了,才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投资,这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不是无条件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旅游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或根本就没有人来投资,问题就出在了本该由"政府主导"解决的问题,政府没有能够去解决好。

4、旅游发展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一个地方确定旅游发展的重点,应以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而不能简单地以行政中心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例如,甘肃旅游发展的中心是敦煌,而不是兰州;安徽旅游发展的中心是黄山,而不是合肥;山东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泰山、曲阜和青岛,而不是济南。这对于兰坪旅游来说也同样如此。从区域旅游发展的情况看,兰坪旅游发展的重点是罗古箐、大羊场,而不在县城的周边区域。这次调研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周边各县旅游交通的制约已经快速解决,兰坪旅游的重点建设应该提上日程,而无需先开发县城周边一些小的景点,来等待周边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些非重点的旅游景区开发,可以待到大的旅游发展架构和气候形成以后,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开发,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旅游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地处优拓区,与大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心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大旅游景区,五大旅游线路,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特色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文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业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民居建筑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高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人中餐饮、住宿收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一,体验参与性活动项目尚需进一步开发

县一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月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一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县目前尚有大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干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人

县对独特的田园山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力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黑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示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田园风光、山水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生、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文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山庄、**生态湖、***农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旅游收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主导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联合网络、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扩大县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此外,对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并实施对旅游周边产业,配套产业进行引导,为旅游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推动县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塑造差异,精品铸就品质,推动精品化战略发展,树立起“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发挥乡村旅游示范作用,对各示范点的特色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打造县旅游示范基地,将**示范片作为县发展的龙头示范片,纵深推动**、**等示范片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游精品,使旅游形象和品质得到彰显,进而塑造起独有的旅游品牌。

(三)推动特色产业,营造民俗氛围

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这里集合了壮族、汉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名族,其中壮族和瑶族只要集中于茶城、新坪、龙怀、东昌、马岭以及杜莫等乡镇,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也为县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本土特色旅游项目,使田园和民族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通过构建茶场游、民族园等游园项目,重点对民俗风情游进行开发,为游客营造一个民风特色和乡土氛围浓厚的旅游园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不同于当代的特色文化,进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四)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将其全部用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点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项目贷款贴息和补助、乡村宣传促销奖励等上,同时给予新农村建设优先扶持,加大生态环保、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中,将农村饮水和建设工程作为重点,通过推动休闲林场、休闲农村、绿色茶园、庭院大户延伸、规模果园等发展,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旅游项目应优秀安排、优先考虑。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中,尤其是针对导游、营销、管理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

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景区。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管理体制不顺。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风华镇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为风华镇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障碍。

1、风华镇的开发步伐不快。风华的开发早已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现在,风华老街依旧维持了他的旧貌,没有明显的改变。风华老街上的商业没有特色,就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集市,这些商品随处可见,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风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围环境的配套的设施还不到位,风华镇的招商引资并不顺畅,离既定的投资计划尚有差距。风华老镇的建设都需要靠政府产业的积极引导才能顺利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滞后。

2、自然资源少而开发利用差。我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存和现代创造的人文资源,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没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辽阔的草原等自然资源。现已开发的鱼子孔等都没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3、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差。风华镇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曾经经济发达,但是到了现在住、吃、行、游、娱、购都离一个发达的城镇的标准有着太大的差距。对于风华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现在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消费者的要求,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使风华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并未旅游业所利用。

4、风华镇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发达,风华有31个自然村,地域分布广泛、各景点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风华旅游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居住条件不佳,除了风华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价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风华仅有几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规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声誉和效益。我镇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中,管理才十分缺乏,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多数聘用的外来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受其自身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景区的导游讲解员更是量少而质弱,目前各景点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阶段,与发展旅游业的要求相比极不适应。

(四)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等于旅游商品。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以休闲、感受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者占74.5%,文物古迹占5%左右,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现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游,而我镇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符合当今的潮流,但我镇旅游业恰恰在旅游资源变为产品上没有形成规模,产品变为商品上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宣传、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体制与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三、发展风华旅游业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涉及领域最广、带动牵引力量最大的行业,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基本包含了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我镇的旅游业要牢固树立“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毕竟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抓旅游不仅要抓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产,不仅要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镇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一片天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镇旅游开发,由风华镇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五是搭建平台,引导开发。

我镇的旅游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农业观光与农庄休闲要整体开发,力求做到布局科学合理,更好的呈现农家特色,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农庄特色,由游客承包,景点园区帮忙管理的模式。风华旅游要提高其知名度,以旅游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1.深度挖掘,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如鱼子孔田园农家文化、三线文化等特色和内涵,并配套引进符合本景点旅游景区内在要求的相关服务体系,以第三产业带动就业、发展经济。

2.特色串联,将风华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风华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

做到以上两点,就能够保证“来者畅其游,舒心满载归”。

(三)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风华镇旅游服务人员特别是导游讲解员量少质弱的问题非常明显。政府要通过鼓励自学报考、培训提高、引进人才、公开招考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充实导游讲解员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统一考核、举办全镇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形式,重点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质量、营销、导游讲解等业务的全面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建立旅游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管是哪类性质的企业,只要从事旅游服务活动,其服务人员就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才准许上岗,以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一、旅游村建设的现状

(一)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区农家乐自2001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延伸阅读: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情况调研报告(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单来说,农家乐就是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务的休闲场所)

(二)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7.1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旅游村开辟新的客源市场。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交通大格局优势凸显。随着西康、襄渝、阳安三条铁路复线,十堰至天水(陕西安康段)、包头至茂名(陕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陕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康机场迁建,构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枢纽,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进入安康三小时生态旅游经济圈。届时,以陕南风情特色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独具魅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乡村旅游客源仅以城区居民为一线消费群体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认为旅游村就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认为旅游村建设就是农家乐经营户的档次提升;认为旅游村规划就是建成一条路、房子两边盖的发展模式。产生这三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风味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规模发展效应认识不足,尚未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旅游村建设中的具体事宜。

(二)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支撑。当前,全区旅游村建设仅以农家乐为主体。由于农家乐自身发展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项目支撑,导致旅游村以吃(农家饭)、麻(打麻将)为主要消费内容,表现出旅游档次低、消费单一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力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旅游办撤销,乡镇现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旅游村建设工作人力明显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爱旅游、有见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设工作中缺乏创意性的建设思路。

(四)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当前,仅仅依靠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建设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额度有限,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五)工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设工作未纳入年度专项考核,旅游工作质量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打造景观

借鉴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旅游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力求达到城市化、现代化、集约化。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民居景观化,突出规模发展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要依托自然资源,实施景观打造,建设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环境元素,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入驻经营,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路子。延伸阅读:乡镇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规划、打造主题

按照规模发展、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和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适当调整旅游村布点规划。具体地说,以黄洋河为纽带,整合迎风乡、县河乡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坝田园、牛蹄岭遗址、迎风袁台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进田园品位乡村为主题,建设新毛坝田园以新城办木竹桥村为核心,沿袭首届东药王殿寿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东药王殿旅游开发纳入其中,着力打造乡村长寿文化整合瀛湖镇湖心村、洞桥村和玉岚乡桥兴村、清泉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渔家主题;流水镇窑头村以打造古镇人家为主题,展现陕南古镇特色。四个板块打造的四大主题,均以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为主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统一。

(三)产业联动、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挥建设区域内,运输业、种植业、产品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完善服务,丰富产品,最大限度的延长游客消费链条。比如,瀛湖周边有果树、有茶叶、有渔业资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叶、鱼产品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还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资源优势,开辟农家写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围;黄洋河沿岸群众擅长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将其发展壮大成为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赋予其艺术内涵,为游客增强旅游文化气息,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实现以旅富农。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

鼓励成立蔬菜种植协会、林果种植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农家乐旅游协会等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协作组织,村委会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协会带动经营户,经营户相互协作,建立经营户+专业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汇集专业协会优势因素服务于旅游,实现行业准入、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自我规范,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五)储备土地、规模开发

用活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储备一批乡村旅游规模开发用地;采用适度土地补偿或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门用于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避免农家乐小规模、低档次、零星式经营。一方面要从旅游村建设规划入手,严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对于投资额度小、规模小、缺少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予以限制。

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近年来,__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镇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以把上海庙镇建设成为中国一流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以上海庙旅游区和__旅游区的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旅游项目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如下:

一是__委、政府已经将旅游产业确立为__的战略性产业,战略定位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__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旅游业重要地位的体现。

二是旅游体系基本形成。现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其他景区10多处,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已初步形成了民族风情、沙漠峡谷、生态草原、历史遗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几大类旅游产品。

三是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现有星级酒店以及各类小型酒店30多家,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户近30家。旅游企业争相创立发展,蒸蒸日上,产业链初步形成。

四是旅游品牌逐渐建立。__已被亚太旅游联合会等知名组织联合命名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__文化之乡”、“中国马文化保护基地”、“中国__婚礼文化传承基地”。

五是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得到强力推进。近两年__多次组织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各种民族体育活动,举办一系列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加强了区域合作,扩大了旅游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

在__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全__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__年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2013年上半年截止7月底,全__共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全__旅游业在经济下滑严峻的形势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古诗“无定河边无数柳,共送行人一杯酒”,倾诉出了无定河畔曾经的繁荣与慷慨激昂。而今,无定河仍携千万年的文明奔流不息,河边的____地区历经古人类文明、农耕、游牧、边戍和匈奴、西夏等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以“__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祭奠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城川民院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__”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共生共存、和谐发展,造就了极具特色的以蒙古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二)旅游资源富集。__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种类繁多,境内有历史悠久的古河套人遗址、水洞沟遗址,有唐代宥州古城和明长城遗址,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__文化旅游村和__民族风情旅游区大汗行宫,有300多年祭祀历史的苏勒德祭祀和神奇的__旅游区,有风景如画的__沙漠大峡谷,还有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源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__旅游区,有民族政策试验田和民族干部培训摇篮的延安民院、三段地工委、国际秘密交通线等红色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__民族风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使____的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

(三)区位条件优越。__位于__市的西南部,是自治区的南大门,地处__、__、__三省交界处。北与____相依;东与乌审__相连;南与__省靖边、定边两县及____县毗邻;西与____县、__县接壤,以上__县与__的行程均在2小时之内。从交通条件看,__南界、西界紧靠__(__*)高速公路、__(__*)铁路、307国道,距离__机场行驶时间仅需1个多小时。

(四)后发优势明显。一般来说,后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可以借鉴其它先开发旅游业地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吸取这些地区曾经出现失误的教训。我国的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走向市场化,至今已有30余年,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为__提供了宝贵的经验。__旅游业起步于1998年,起步虽晚,发展却很迅速。利用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上的后发优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发达地区因超前发展而造成的各方面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__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优势。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__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具有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实践经验的一大优势,但相较于__市其他__区及周边省份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__旅游产业不够成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大,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差距。充分认识并设法弥补这一劣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有助于加快__旅游业追赶其他__区的步伐。

(二)旅游资源品位不高,旅游产品档次较低。__旅游资源虽然繁多,但资源分布比较零散,知名度、品位不高。近几年__虽然开发打造了众多景区,但受资源品位不高的局限,4a级景区只有2家,高档次旅游产品较少,旅游产业链较短,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较小,也就意味着竞争力较单薄。

(三)旅游发展资金匮乏,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受限于政府

财政能力不足以及招商引资的效果小,旅游发展所需资金远不足以支持现有发展。景区和饭店在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管理水平低,服务不标准,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和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一)统一思想,坚定目标。一是要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二是要把握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念。要将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和城乡统筹建设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转移农牧民就业。要挖掘民族文化,树立把__建成独树一帜的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功能。根据__旅游发展情况,当前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快交通建设,完善交通体系,结合自驾游发展的新趋势,把自驾游需要的配套设施列入规划建设中。还要加快建设各景区景点的硬件设施、牌示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此来加强各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加强旅游产业薄弱环节,做精细节,弥补产业规模小、成熟度不够的劣势,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