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美丽乡村建设新气象探究 重庆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为魂 用文化引领和提升蓬莱美丽乡村建设 科技创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以农村集中建房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探索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的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浅析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讨 《乡村气象站》为农服务显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问题研究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白山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努力提升幸福指数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以“四级联创”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古文化资源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课题组.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研究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09, 28(10):6-13.
[3] 叶清,焦庚英,许晓利,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气象问题及服务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1-34.
[4] 刘庆华.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以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5]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2,23(8):1204-1207.
[6] 吴延年,王建胜,严春银.需求与对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3):35-37.
[7] 黄磊,邵超峰,孙宗晟,等.“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0 (1):392-395.
[8] 刘丽伟.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研究[J].世界农业,2009(11):19-22.
[9] 崔永军.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J].吉林农业科学,2014,39(1):92-96.
[10]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组.美丽乡村幸福安吉[N].农民日报,2012-12-20002.
[11] 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9):2772-2773.
[12] 张秀荷,郭洪杰,杨茂林,等.基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气象事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7240,7242.
[13] 王忠伟,潘新民,王胜兰,等.新疆城乡地区气象服务覆盖面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1): 11466-11467,11481.
摘要: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旅游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旅游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给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起步较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借助大数据构建旅游安全监管平台;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面向散客旅游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安全信息。
关键词:
互联网+;旅游安全;移动互联网
旅游安全就是为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和名誉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即保障游客在整个旅游行为过程中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没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携带的财物保持完好无损。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游客体验的好坏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已步入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新时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旅游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旅游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同时也给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的新特点
“互联网+”给旅游业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销售模式从单一的线下模式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出行方式从以旅行团为主到自由行成为主流。互联网正迅速影响着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互联网”的新型产业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一)在线旅行预订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需要借助网络渠道旅游信息,而越来越多的游客借助网络来获取旅游信息、购买旅游产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7.6万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2014年在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时,使用综合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用户占65.7%;使用旅游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占44.6%;通过微博和旅游预订类网站获取信息的游客分别为39.5%和37.1%,互联网已成为游客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人,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网民规模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在线旅游业务尤其是手机在线旅行预订业务快速增长。根据艾瑞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4326.3亿元,同比增长39.9%;截至2015年底,我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人,85.9%的用户会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使用两种以上的移动出行服务。随着“旅游+互联网”进程加快,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开始向专业化、细分化方向发展,会议、门票、邮轮和餐饮等预订平台快速发展;出境游、周边游、亲子游、户外旅行和智慧旅游等在线旅游领域发展迅猛。如何有效保障旅游网络信息安全及游客财产、个人信息安全是“互联网+”时代旅游安全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改变出行模式,自由行市场前景广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截至2015年12月,我国20岁~3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53.7%,是上网用户的主要群体,而年轻游客更愿意选择自由度高的行程。《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中,“80后”和“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分别占在线预定总数的38.0%和39.0%,日益成长为主流用户群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APP的快速发展,不少在线旅行社将机票、旅游目的地酒店等资源与旅游产品动态打包在一起,消费者可以较为便捷、灵活地在线获取信息、定制个性旅游产品、分享旅游体验,这使得消费者能够追求更加个性化、便捷的旅游产品,以散客化、休闲化旅游为特征的大众旅游市场迅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游客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类型中自由行产品订购得最多,占总预订量的51.1%,旅行团和半自助游产品分别占总预订量的28.1%和19.6%。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在线度假市场规模达700.7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中自助游市场规模达388.7亿元,占在线度假市场规模55.5%。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由行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旅游在线移动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与旅游的融合已成为旅游业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景区、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和旅游目的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开辟独立APP;携程、途牛、去哪儿、同程和驴妈妈等在线旅游社在移动客户端大布局,不断加大移动客户端的投入;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三大巨头(BAT)将各自优势与旅游结合,大力发展移动在线旅游板块;面包旅行、穷游网、在路上等提供游记分享、导游类的新兴APP不断涌现。劲旅咨询的《2015年12月国内旅游类应用(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主流安卓系统应用下载市场中,已有近百个旅游应用产品,有43个APP下载量达到千万级以上,其中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和同程旅游的APP下载量分别为11.76亿次、11.09亿次和8.25亿次。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在移动端上预订旅游产品,占比逐渐增大,旅游业迎来了第二次跨越机遇。
二、“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自驾游、散客游等多样化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旅游安全也呈现出新的形式。
(一)游客迅猛增长,考验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在国家倡导“国民旅游”的背景下,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旅游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旅游已成为国民常态化的生活选择,并逐步大众化。2015年国内游客40亿人次,比1984年增长了19倍;国内旅游收入3.42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426.5倍;国民年人均出游3次/人,比1984年增长了14倍,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出游人数的激增、出游频次的增多以及出游地域的拓展,旅游安全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在黄金周和旅游旺季,由于出游规模较大,给各地景区、旅游交通、住宿接待带来巨大压力,对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预告防控难度增加,对旅游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014年12月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2015年3月广西桂林叠彩山山石砸伤游客事件都是血的教训。面对规模庞大、高速增长的旅游市场,建立旅游安全区域防范机制和预案尤为迫切。
(二)散客旅游、自驾游监管困难,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散客游的最大优点是自主性强,游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灵活、自主地选择旅游目的地,以满足个性化的旅游体验需求。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采取自助游的方式完成旅游,自驾旅游、徒步旅游、探险旅游、房车和露营等专项旅游不断涌现,散客群体已成为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由于散客群体人员分散、随意性大、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监管困难,容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给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014年6月29日,广州的3名游客在四川甘孜丹巴地区墨尔多山徒步旅行时,遭遇大雾后迷路,其中1人不幸身亡。交通事故一直是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近几年,由于疲劳驾驶、经验不足和超速导致的自驾旅游交通事故时有发生。2015年10月5日,深圳6名游客自驾到广西旅游,行驶至金秀瑶族自治县时发生交通事故,5死1伤。近年来,我国推出了重要节假日免征高速费的便民措施,使得旅游旺季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交通旅游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上网的迅速普及带动在线旅行预订迅速增长。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0亿人次,同比增长17.1%。其中,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10亿人次,同比增长56.4%。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24.1%提升至33.9%。随着在线旅行预订群体的不断增大,网络消费安全和游客信息外泄问题明显上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42.7%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手机中病毒或木马情况最为严重,发生率为24.2%;其次是账号或密码被盗,发生率为22.9%。同时,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为16.4%,同比提升了3.8个百分点。2013年的“马尔代夫旅游”诈骗案中,不法经营者利用低价来吸引游客在线购买机票和预订酒店,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骗取游客的旅游保证金。旅游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使旅行更加便捷、智能化,但是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也面临严峻考验。
三、“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安全管理仍需发展
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我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起步较晚,需要对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互通监控信息,加强游客安全意识教育,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借助大数据构建旅游安全监管平台
旅游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覆盖广、规模大,借助大数据构建旅游安全监管平台,是破解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瓶颈的突破口。利用大数据系统将旅游目的地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商圈、交通枢纽、机场和集散中心等重要节点区域的日常实时数据纳入监测范围,对这些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综合分析,实时直观地显示景区各景点舒适度、游客流量、交通状况等,并根据景区的游览空间科学评估出景区最大游客容量。同时,实时显示各热门景区、景点的承载量指标,制定出超出景区容量时的游客分流方案,积极优化高聚集旅游景区的风险防控机制,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舒适、有序地游玩,避免游客踩踏挤压事件发生。旅游目的地应在容量管控中重视大数据的使用,加强重点旅游景区、主要节点的综合信息监测,提高容量监测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存在的旅游安全风险信息应及时和预警,以便游客和旅游团体及时做出行程调整。
(二)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智慧城市”的大力开展,景区、酒店、商场等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日益普及,Wi-Fi无线网络成为网民在固定场所下的首选接入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91.8%的网民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但是我国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较弱,开展网络安全硬件、软硬件集成防护的企业比例仍然很低。截至2015年12月,只有8.9%的企业部署了网络安全硬件防护系统,17.1%的企业部署了软硬件集成防护系统。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和网络安全产业产品研发与服务能力。
(三)建立面向散客旅游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提高紧急救援能力
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未能跟上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遇到安全风险,缺乏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障。同时,由于散客分散性、突发性的特点,政府和社会组织很难对其监管,亟须建立面向散客旅游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对于散客、自驾游客、个体探险者等要加强安全引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事件,要具备紧急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旅游保险制度,增加针对散客的保险产品种类;鼓励、引导民间救援组织、社会商业救援机构参与应急救援,提高应对游客紧急求助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加散客旅游咨询点和游客集散中心网点;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针对散客出游的建议路线、旅游安全统计以及旅游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如火灾逃生、事故互救自救、自然灾害避让和旅游出行安全、出国文明及自我保护的能力等,避免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信息
一方面,扩大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渠道建设,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微信、微博等新途径提高安全信息的受众面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规避因气象或地质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旅游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
[4]艾瑞咨询.移动端出行用户近4亿出行场景影响用车选择.
[5]劲旅咨询.2015年6月中国旅游类应用(APP)市场监测.
[6]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在线旅游研究报告2014[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持续利用为目的,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美学经济时代,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创意农产品将成为市民消费的“新宠”。
创意农业:顺应求美求新的时代潮流
赏天然美景,吃农家美味,沐自然风光,鉴民风民俗,享山野乐趣,创意农业顺应求美求新的时代潮流,在美学经济和乡土文化创意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特色发展道路。
玫瑰飘香,香草浪漫,从通州南瓜、房山磨盘柿、昌平苹果主题公园,到门头沟玫瑰园、大兴御瓜园,京郊世外桃园般的创意农业园成为市民生活的新体验。100多个红红火火的创意农业园,每年吸引500多万游客为魅力无穷的“农业创意”消费6亿余元。“十二五”期间,北京还会以科技来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以及旅游农业等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将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古老的乡村正在创意农业的引领下发生着美丽的嬗变:白墙红瓦庭园美,绿树鲜花廊榭雅。乡间小镇或许缺少城市的华丽,但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古老、深沉、淳朴的气质所吸引。秋末冬初苹果变色的季节,可以和果农一道学习苹果“刻”字的艺术,体验作创意农民之乐;面对面地与大自然亲近,和朋友一起在农家乐里采摘、垂钓,悠闲地用镜头捕捉搬食的小蚂蚁、正在绽放的鲜花和掠过湖面的飞鸟……这些都远比网络里虚拟的“种菜”开心得多。创意农业改变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创意农业带来的甜头,发展创意农业产业成为农民的新追求。
体验田园乐趣――创意农村生活的别样风景
说起创意乡村,人们常常会想到英国的乡下。在英国,农业生产不仅仅是提供粮食,而是将享受田园农艺的乐趣、体验回归自然的幸福变成农业生活的主要内容。
感悟泉流波涌的天籁之音,享受田园山水的乐趣,摘果拔菜,用花香装扮多彩人生,参加别出心裁的农耕生态体验活动,欣赏垂柳依依、渔舟唱晚的水乡风光,体验乡土风情,是台湾农业生活的别样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杭州,一个个独具创意的农村新型居住小区正呈现在眼前,一幅幅美丽新乡村、幸福新家园的图画正在杭州大地上徐徐绘就。创意农业带来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正使杭州的城乡阡陌间呈现出新的变化。
苏州利用乡村的空气、山林、水源、养生文化遗迹、养生民俗等资源,打造北部长江沿岸“江海文化与乡村观光”、西部环太湖“绿色度假与文化休闲”、中部湖泊芦荡“美食体验与生态休闲”、南部江南水乡“古镇观光与文化体验”四大乡村旅游聚集区,凸显“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绿色度假”的乡村旅游精髓。
在南京,绚丽多姿又质朴传神的乡土艺术农民画在冶山镇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展出。一个小镇立足于乡土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引来了人们赞叹的目光。
创意:构建生活美学的沃土
在当前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创意农业生活方式让人们趋之若鹜,到乡村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令人羡慕的时尚。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体验美食,创意农业让健康文明、快乐充实的生活方式更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美学经济的熏陶下,人们更注重陶冶情操,追求精神、情感、心灵上的美学享受。读史前神话,听清泉鸣唱,品民俗文化,登高山祈福,尝桃花盛宴,创意农业已经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更低碳、更创意、更时尚、更潮流的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经济和创意乡村旅游体验产业,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这一趋势。
美学经济孕育快乐产业
美学经济是指以审美愉悦和创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消费体验和消费时尚为表现形式,以满足消费者强烈的审美情感需求为目的,通过创意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创造高利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体验经济。
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的过程中,以创意生产和审美愉悦为核心 ,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达到 “六美 ”(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的目的,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和表达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体验经济。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时代的消费呈现出情感和个性需求上升、消费者的自主参与和文化环保等意识增强的特点。创意农产品生产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为农业的审美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农业美学使人获得了审美享受和情感升华,从而进入到欢快喜悦的状态。比如在观光农业园中,从春季的繁花绿叶到秋季的层林尽染,消费者在宁静和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中,亲手种植营养健康的绿色蔬菜,制作新鲜干净的味美佳肴,享受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优美的风光和纯朴的民风,一切烦忧和压力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创意农业作为对人们具有吸引力的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高、体验功能多和趣味性强等特点,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力求使经济、生态、社会三者的效益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最大化。创意农业美学经济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备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审美体验等多种综合功能,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崇尚自然、贴近自然的本性愈发显现,审美体验将成为都市人未来生活的主流。创意农业生产重视消费者的审美感官需求,以个性化服务为出发点,广泛采用有创意、有个性的“体验 ”模式,增加互动参与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的需求。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是农业生产与美学经济的有机结合,正在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学经济时代的创意农产品成为消费“新宠”
农业生产是一项培育生命、传播美学的事业。美学经济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种植模式和销售模式,改变着传统意义上农民的生活方式。
美学经济的兴起,迎合了娱乐时代的公众心理。美学经济时代的创意农产品,使用优质的种子,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再辅以艺术包装,使其附加值不断增加。美学农业使农产品从“为胃服务”的阶段转向“为舌尖服务”:美味、美艳、美形的各类农产品给人们带来全方位的享受,也为农民增开了财路。美学农业引导人们崇尚绿色生活、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创造文明、绿色、和谐的生活新风尚。
在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空中深液流栽培、滚筒栽培、立柱栽培、飞碟式栽培、树式栽培以及雾培、水培等几十种当今国内外先进的高科技蔬菜栽培模式尤如一道道蔬菜美学盛宴,诠释了蔬菜文化的内涵。 特别是管道栽培和立柱栽培,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以广泛运用于广场、餐饮、办公、学习以及室内装饰等多种领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美学农业的魅力。
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坚持以人为本,以人身、心的双重幸福为目标,使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和个性才能等多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顺应农民求知、求乐、求富、求美的愿望,最终达到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的有机结合,让农民富裕起来、快乐起来。
创意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自2011年8月出台《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后,山东省推出了好客山东休闲汇,并将其提升为全社会联手打造的节事品牌,文化、体育、商务、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旅游等32个部门推出了系列休闲专题活动,各地也纷纷推出采摘、垂钓、观光、农事体验、泡温泉等各类休闲度假项目,使山东成为游客度假的佳选。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创意奉献出绿色餐饮、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等越来越多的精品主题,创意农业吸引大批游客走进乡村,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年来,我国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形成了一个以富裕阶层为主、规模可观的农产品高消费群体,他们要求农产品味道更好、外观更美、安全更有保证,同时还能体现消费者的地位和身份。《创意农业学》(2009年)的研究表明,我国高端农产品稀缺,市场亟待开发,应当按照优质农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以特取胜的创意农产品,瞄准高消费群体,打造中国创意农产品高端品牌,抢占高端特色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在美学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种植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提高创意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比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
OPPO排名第一说明了什么?
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
为什么?
IDC刚刚公布2016年第3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OPPO排名第一,vivo紧跟其后,并且二者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它们取得如此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于它们的渠道下沉到县城,乃至乡镇。
前段时间,一家为蓝领提供手机分期服务的公司,在江苏昆山的乡镇做蓝领分期消费调研,发现OPPO、vivo是他们分期消费的首选,觉得拿得出手、有面子,愿意花费一个月工资来购买。作为他们接触手机的实际环节,手机店店员的热情推荐也功不可没。
OPPO、vivo的销量剧增,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过去五年正在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一个从乡村搬迁到城市、从线下搬迁到线上的时代来了。因为城镇化,农民离开村庄,大多数的人落脚点在乡镇。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他们能够以更低成本接触到移动互联网,对智能手机的需求爆发。
数据里的乡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51.27%,首次超过50%;到2015年,城镇化率为56.1%,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
城镇化的进程里,很多村庄废弃或者空心化,人口主要流向了村庄的上一层级:乡镇。我们还可以从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中看出,留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本地农民工数量在增长:
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从农民工构成看,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比上年增加289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9.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里的基建也推动了中国物流的发展,手机、家电、电动车、农机等很多品类能够直接在镇上购买,现在快递公司也基本铺设到了乡镇,尤其是京广线以东的乡镇。
乡镇,正是流向乡镇的农村人口接触现代生活方式、并大幅度改造原有生活方式的主要空间:例如使用抽水马桶而非两块木板搭建的蹲坑,例如日常食品从菜市场采购而非自给自足,例如长年夜不黑的公共照明系统。
又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抹平城乡二元化结构带来的数字鸿沟。
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数据测算,2011年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计算机82台,农村每百户拥有18台。昂贵的硬件投入和网络接入成本让大多数农村人口隔绝在数字世界之外。但是快速降低到500元以下的智能手机,让农民低成本接入移动互联网成为普遍的可能。
到2015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为87.1%,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7亿,比2014年增加了2391万,上升16.3%(根据CNNIC《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这增加的手机网民数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总量。
渠道下沉
中国农村人口正处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已有智能机升级换代的红利期,这里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多手机厂商会像OPPO、vivo一样渠道下沉。
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日益饱和的状态下,互联网公司也会去农村开拓广阔市场,而它们进入农村市场的落脚点就在乡镇。
我们能看到除了阿里、京东等大公司布局农村以外,还有一批垂直细分的创业公司深耕农村市场,或者从电商切入,或者从金融切入。
乡镇的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第一,价格要有优势,在农村人口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第二,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要和城里人享有的相似。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拉平了人与人之间在信息获取和心理上的差距。看到城里人五彩斑斓的物质和精神消费,农村人口也会产生这样的冲动,尤其是乡镇上的年轻人,比上一辈更早进城,更早长见识,也更爱面子。他们买房子、摩托车、iPhone,以及旅游的欲望不比城里人少。
据住建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中国有656个市、1568个县、20515个镇、11315个乡以及264.46万个自然村。乡镇、村庄数量如此庞大,瞄准农村市场的大公司、创业公司,没有谁有能力完全只靠自己建立起独立的运营体系。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外汇收入;重要作用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has become in the global economic to develop the tendency to be strongest and one of scale biggest industries, day by day highlights i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ake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and its restriction, simultaneously directly or promotes indirectly the national economy Department concerned's development.
key word: Tourism; National economy;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Influential role
前言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一、旅游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分别从交往、流动、目的地、时间、相互关系、生活方式等不同角度对旅游进行了界定。德国的蒙根·罗德1927年指出,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1942年对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及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于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指出,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在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1974年指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1980年指出,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指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等特点。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参与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活动;旅游的社会属性和发展特征,决定了它是人们体验异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一种高级娱乐活动,并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级需要形式;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旅游具有异地性、流动性和暂时性的自身特征。
二、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它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游业从业务类型看,包括3种类型 :一是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国内旅游,二是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出境旅游,三是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入境旅游,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属于涉外性质的业务。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效用,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故也称为无形贸易。
三、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龙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
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