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网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讯)移动互联时代,生活服务O2O已成为焦点,其增速已远超网购,其中餐饮O2O、旅游O2O发展程度较深,已经出现一些成熟模式,零售、家政等领域则处于探索期。
已经出现一些成熟模式,零售、家政等领域则处于探索期。智能设备的普及,令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使用中的占比超越了PC端。移动互联网消除了PC互联网的空间限制,生活中无时无刻接触网络成为常态,这让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擦出火花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移动互联时代,生活服务O2O已成为焦点,其增速已远超网购,其中餐饮O2O、旅游O2O发展程度较深,已经出现一些成熟模式,零售、家政等领域则处于探索期。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O2O布局频频,传统企业则在加速互联网化,线上线下融合势不可挡。
(来源: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编选:)
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市场仅仅就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支出这一块的产值将达到58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7%到15%之间。
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工业产品在物联网采用率方面领跑所有行业,采用率达到45%,另有22%计划在今后的12个月采用物联网。
预计2021年工业物联网(IIoT)市场的产值将达到12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3%,一直持续到2020年。
据凯捷声称,正是由于生产线改用完全基于物联网的工厂,哈雷戴维森公司将按订单生产周期缩短至原来的1/36,整体盈利能力提升了3%到4%。
想实现物联网降低成本、支持新商业模式的潜力,就需要从包括应用程序开发和集成的平台角度入手。物联网是全球研究最深入的新兴市场之一,尤其专注于云服务和应用编程接口(API)将如何促进应用程序和提供它们的市场更快速地发展起来。API可支持系统之间更多的实时集成点,因而让物联网项目能够更快地取得成功,并拥有更高的准确性。高速无线网络是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难怪三星、高通、LG、华为和英特尔都在竞相凭借专利确立产品领先地位。如今这五大专利持有者共同控制着13300多项物联网专利。下面这十张图让读者得以窥视物联网的爆炸式发展:
到2020年,预计离散型制造、运输及物流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在物联网平台、系统和服务上的投入各自将达到400亿美元。综观全球,预计B2C商务行业两年内会往物联网系统、软件和平台投入250亿美元。预计医疗保健行业和加工行业各自会往物联网投入150亿美元。下面这张图按全球垂直行业比较了2015年到2020年的预计增长情况。资料来源:Statista。
智慧城市(23%)、联网工业(17%)和联网建筑(12%)是当前如火如荼的三大物联网项目。IoT Analytics公司发现,将近一半的智慧城市项目(45%)在欧洲,美洲在联网健康这个领域一路领先,如今占全球项目总数的55%。美洲在联网汽车物联网项目中也领跑全球,占全球项目总数的54%。由于医疗服务机构和汽车制造商试图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市场确立专利和知识产权(IP)方面的领导地位,预计研发支出会加大。资料来源:IoT Analytics的《2018年十大物联网细分市场》(基于1600个实际的物联网项目)。
来源:IoT Analytics的《2018年十大物联网细分市场》(基于1600个实际的物联网项目)。
麦肯锡预测,物联网市场仅仅就基于ICT的支出这一块的产值将达到58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7%到15%之间。到2020年,软件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将占整个物联网支出的37%,解决方案服务紧随其后,将占全球支出总额的30%。这张幻灯片来自香港物联网大会上的一场精彩报告。资料来源:《物联网机会:你准备好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吗?》。
来源:《物联网机会:你准备好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吗?》
预计北美物联网消费级电子市场将从2017年的90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5%。预计与运输相关的物联网应用方面的物联网支出将从2017年的75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资料来源:Statista。
到2021年,工业物联网市场的产值预计将达到12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一直持续到2020年。埃森哲预测,到2030年,工业物联网可为全球经济增加多达14.2万亿美元的产值。资料来源:《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指南》。
来源:《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指南》
通用电气(GE)发现,64%的电力和能源(公用事业)企业依赖工业物联网在数字化转型项目方面取得成功。总体而言,接受采访的所有制造商中58%表示,工业物联网对于实现更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资料来源:《GE数字化工业发展指数摘要》,2017年10月。
来源:《GE数字化工业发展指数摘要》,2017年10月。
预计到2020年,128.6亿个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将用于消费者细分市场,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4.89%。针对特定垂直行业的传感器和设备预计将从2017年的16.4亿个增加到2020年的31.7亿个,短短三年内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57%。资料来源:Statista。
三星、高通、LG、华为和英特尔是如今物联网行业的五大专利持有者,共同控制着13300多项专利。截至下述分析日期,三星获得的专利数量最多(820项),其次是LG(524项)和华为(490项)。对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离散型制造、运输及物流以及公用事业是关注专利的三大主导行业。第二个图直观地显示了发明专利的一些公司,按它们角逐的市场、一些情况下领导的市场来划分。资料来源:《Relecura知识产权行情报告:物联网的技术格局和知识产权商业化趋势》。
来源:《Relecura知识产权行情报告:物联网的技术格局和知识产权商业化趋势》。
微软Azure IoT Suite是最受开发人员青睐的平台,用于支持软件项目中的联网设备。 29%的开发人员青睐微软的Azure IoT Suite,用作物联网项目的平台,而谷歌Cloud IoT名列第二(24%),亚马逊AWS IoT位居第三(19%)。AWS在来自小企业的调查对象当中更受欢迎(28%比9%)。谷歌的Cloud IoT更多地被大公司的员工所采用(37%比15%)。资料来源:Cowen软件开发者调查报告《一开始就投入:针对几大技术趋势调查软件开发者》,2017年9月18日。
来源:Cowen软件开发者调查报告《一开始就投入:针对几大技术趋势调查软件开发者》,2017年9月18日。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如RFID、WFN、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技术)来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级部门也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相关战略规划。各地高校积极申办物联网相关专业,全国物联网相关机构也积极开展物联网研讨交流会议,国家教育部成立了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全国各地物联网研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从应用层面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将超过百亿元甚至达到千亿元。
2 黑龙江省适合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交通、电力、环保、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黑龙江省将针对智能农业、乳业、煤矿、林业、石油等龙江优势领域规划引导示范应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物联网、森林防火应用物联网、乳品安全应用物联网等,以此为试点,探索应用领域不断向广度扩展的途径,以此为牵动,促进相应制造业的跟进发展。争取五年内,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初步满足黑龙江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需求,力争五年内,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产业、智能环境监控、智能暖气供热等试点示范领域内实施示范应用工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的关键首先在于农业的信息化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黑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和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的农业优势地位,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打造龙江优质优价的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发展黑龙江省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是关键,应具有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模块应用与网络技术、维护和销售、RFID相关设备的应用、操作管理和维护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和销售、智能农业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这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3 黑龙江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
3.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黑龙江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RFID 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和有线系统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简单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通信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系统集成技术员,能够从事石油和煤炭安全智能环境监测、绿色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对物联网的应用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3.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以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根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基础,包括了RFID、二维码、智能卡、传感器等等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网络层是“物联网”互联互通关键,包括无线传感网络,WiFi自组网、远程控制、机器间通信(M2M)的移动通讯网络等通信技术;应用层是具体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商业智能、GIS、工业监控、云计算平台、中间件等软件技术。依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下面列出了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其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库应用、CAD工程制图、物联网技术概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微机组成与接口技术。核心课程: 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安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软件、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组成。另外配合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包括RFID系统设计实践、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在第五学期的教学周内,根据社会需要学习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开设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结合起来组建简单的物联网并实现相关应用,具体包括: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智能环境监测(比如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管理,智能家居的应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目前黑龙江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毕业生能够在信息、物流等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在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保护、智能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暖气供热、石油和煤炭安全、公共安全、政府工作、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中的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物联网方向的职业高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物联网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将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走集团化、专业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办学理念,并结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为立足于服务市场培养新型的、复合式高技能的物联网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海滢,刘昭等.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关键词】 物联网概念实质演进规律挑战机遇
【Abstract】 Based on deep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s), the paper argued tha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th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network connected to physical objects”. After the retrospect on evolution history and intrinsic rules of Io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concentrat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gener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key technologies, it disclosed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encountered by IoTs in futur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which implications to our country.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oTs);Conception and Character; Evolution Rule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2012年7月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物联网与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世界范围内看,2009年以来,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战略与相关行动计划,标志着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在经过早期的宣传“热潮”之后,其发展正渐趋理性与务实。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对物联网内涵实质、发展规律、挑战机遇等重要问题的研究上,仍然存在许多含混不清的认识,甚至是带有误导性的观点。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加速物联网推广应用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实质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的Ashton于1999年提出的。当时的定义是:把任何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7框架下的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组研究报告,给出了对物联网的明确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3]。
我国著名物联网专家、中科院院士邬贺铨认为物联网中的“物”应该是“Anything that can be connected and would benefit from being connected will be connected”。意即物联网应该是把一切有用的且能连接的“物”连接起来,而不是万事万物。邬贺铨院士进一步指出:物联网相当于互联网上面向特定任务来组织的专用网络(VPN)。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4]。
总结起来,目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对物联网的认识,主要有三类观点,其中主流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是“网”的观点,即将物联网视为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或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强调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自然演进,是将作为物理实体的“物”接入了互联网。第二种是“联”的观点,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强调物联网的关键在于物物“联接”,强调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从而将无线传感技术、近场通讯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与互联网技术相并列的信息技术视为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第三种是“物”的观点,强调通过物联网联接起来的“物”应具有独特的特征,即能够自我感知或感知“他物”(对象或环境),能够与其他“物”相通讯,能够自我控制(自动化)或控制“他物”(智能化),即不仅能够实现“物感”“、物联”、同时也能实现“物控”。
笔者认为,“物联网”的实质应是“物”,“联”,“网”三者的结合,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连接到物理对象的智能信息网络”。这个概念有四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信息网络,但这里的“网络”是指将所有物物相连、人人相连、人物相连并形成网络(即非“点对点”连接,而是“多对多”连接)的情况都纳入了“互联网”的范畴;第二,物联网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以及人与物品之间,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通讯扩展到了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第三,物联网依托的网络具有智能属性,它一方面可以对接入物联网的各类“物”(物理终端)进行实时监测、智能控制与自动操作,同时它本身又具有自我配置、自我优化、自我修复与自我保护的功能,属于一类智能网络;第四,接入物联网的“物”是一类特殊的物,是具有“智能”的物理终端,应具备物感、物联与物控的功能。按照上述比较严格的要求,接入到物联网中的“物”实际上接近于一个“微型智能机器人”,微处理器相当于它的“大脑”,信息接收(传感)器、信息发送器相当于它的“五官”,动作执行器相当于它的“四肢”。与过去不同的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巨大进步,今天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极小的物理载体上集成这些功能。
【关键词】 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体系 物联网产业链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国家出于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考虑做出的明智举措。“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尤其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如今人们即将经历另一个世界信息产业的浪潮,那就是物联网产业。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 ID中心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在由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份年度报告中把“物联网”正式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并进一步将其发展远景定位于一种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
一、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2009年“传感中心”成立以来,总理就曾多次强调要着力发展物联网并建议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抓。在我国,“物联网”绝不是一个完全的新生事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发展物联网某些关键性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同发优势。如于1999年在中科院启动的传感网研究,现分别在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和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拥有了多项专利,研发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的RFID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成为扩张最明显的产业环节之一,其市场规模见图1。
研究报告显示,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物联网,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中国物联网博览会上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早就指出: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2015年将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此外,建立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各种产业园、示范工程及物联网工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
作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以来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主角,物联网毫无疑问将给中国带来一次大有作为的战略性机遇,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也存在着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有利因素。
二、培育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性分析
1、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良好,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是当今世界上能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化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其潜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首先,数量上快速增长。国内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纷纷投身物联网产业。其次,规划上有条不紊。一方面,便于物联网形成产业式发展,中国传感信息中心形成了涵盖生产、研究及生活配套在内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在完成建设传感网产业示范基地的前提下,无锡市规划于2012年和201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2500亿元。再次,产业联盟应运而生。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杭州在内的数十个省市已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联盟。2010年5月,由中科院、大唐电信、无锡新区创投集团等联合设立的首个“物联网产业基金”也全部交由市场化运作。
(2)产业链趋于完整。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包括感知和控制器件提供商、感知层末端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软件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等六大环节。一方面,我国不仅在物联网感知和控制器件环节中实现了多项关键性突破研究,例如低频和高频RFID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在应用上也渐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与竞争力。另一方面,拥有各自独特核心业务的各产业园区正促使产业链逐渐完整化。物联网创业企业集中度最高的上海嘉定区不仅在市场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软件开发方面拥有创新性公司,在主打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感视频监控软件开发方面也吸引了相关外企,而且在晶体材料和新型智能安保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制造企业也纷至沓来。此外,国内网络运营服务及互联网发展迅速。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努力寻找与物联网产业相结合的契机,不断开创创新性业务、积极探索应用性产品。
2、培育我国物联网产业潜在优势的重要性
(1)战略管理学家Porter认为,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表现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物联网本质上要求多样化产业间互通互联,因此培育我国物联网产业化体系的潜在优势有助于提升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及世界竞争力。
(2)培育物联网产业的潜在优势符合新型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趋势。培育产业潜在优势的过程能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应用市场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注入长期驱动力,改变我国处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低端的现实状况,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培育潜在优势有助于消除阻碍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各主体间通过频繁往来和信息交流实现的智慧和思想碰撞能促成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各类标准体系的建立;产业集群不仅是优秀企业的集聚地,且其智囊团作用的发挥必将在培育物联网专业人才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之间实现形成良性循环。
三、我国构建物联网产业链存在的制约性因素
1、产业规划较粗放,缺乏统筹意识
发展经济需要智慧,物联网给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契机。物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升温离不开政府给予的大力倡导与积极推动,但是在规划物联网产业战略的进程中,各级政府还存在着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
2、产业应用规模不足,应用层次及产业化能力偏低
在确立物联网发展十大重点应用领域以前,汽车行业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为感知层及传感层两大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其层次较低,也比较传统。新技术生产力转化成本高,而生产规模又有限,因此十大重点应用领域中多项应用领域的拓展面临着难以与生产环节顺利对接、产业化能力与应用需求相互冲突的难题。
3、产业链环节部分欠缺,有待持续完善
处于物联网中下游的系统集成商(如中兴、华为)和三大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水平现已接近了世界领先水平,感知层中若干种关键技术的研发也得到了高度认可,生产和市场规模都在逐年攀升。但其他环节如产业应用环节上的相对欠缺依然是物联网产业链完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障碍。
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1、增强政府规划物联网产业战略的统筹性意识
提高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科学性认识,增强对物联网产业规划部署的统筹性、整体性与一致性。一方面提高政府主体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培养与提拔具有专业管理才能及具备战略规划与实施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协调各级职能管理机构或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做到执行力的集聚、执行方向的统一,避免南辕北辙。
2、提供多样化的扶持政策
一方面在财政政策上,为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和创新风险资金,解除企业对投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瓶颈;对能成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物联网相关企业给予一定资金以示激励;利用政府各种税收、行政或经济的杠杆手段加大资金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倾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物联网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中游的生产企业给予必要的增值税返还等。另一方面在金融政策上,将企业的银行贷款项目转移至国家在银行实施的各项政策性扶持范围之内;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缓解物联网产业具体发展中可能遇到的资金瓶颈。
3、制定相关的物联网产业政策
首先,制定物联网产业内部的结构政策。政府根据相应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选择和确定符合各地区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等条件的主导性物联网产业环节,并同时协调物联网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平衡发展。一方面,在明确各自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基础上,明确自身发展物联网所具有潜在优势的具体部门;另一方面,合理协调物联网产业内部结构的平衡。重视物联网上游技术研发环节上不断接近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帮助其实现生产力的有效转化;鼓励产业中游企业投资于物联网技术转化生产力的活动,逐渐实现物联网应用产品的高端性、高品质与高档次;在应用层面上,积极拓展物联网在重要民用民生领域的应用,使市场需求成为生产与研发的主动力。
其次,制定必要的产业组织政策。设立物联网相关的技术研究小组、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小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小组,通过与专家、企业各方的商讨或研究来预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势,为合理有效分配市场要素、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再次,构建共同进化的融合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物联网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的试点应用,推动“三网融合”的试点示范;搭建并持续维护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大众化信息网络连接平台,使其走进百姓,服务民生。
4、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进程
出台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收及税收优惠、产业规制及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此外还应健全物联网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国家或地方的标准制定规则及市场诚信机制等。
五、总结
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国内在发展物联网中已具备了产业化体系构建相关优势,但阻碍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障碍仍不可忽视。物联网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各主体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本文仅从政府的角度尝试如何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值得考虑的另一个视角是: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与努力。此外,当市场需求成为主导时,我国物联网的繁荣就指日可待了。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YJ09)和江西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07259)。)
【参考文献】
[1] 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2] 李晓: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0(6).
[3] 物联网要技术 更要市场[N].人民日报,2011-11-14.
[4] 房夏:中国物联网的现状及其发展因素分析[J].电子技术应用,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