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市场前景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范文第1篇

“中国英利”这四个字是因为南非世界杯才为人所熟知的,但是在保定,它的存在早已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

1993年,苗连生对自己创办的公司进行了重新定位。他放弃之前6年的日用品代销生意,用所有积蓄购置了一些边角料,加工小的太阳能产品出售,从此涉足太阳能产业。限于技术、资金、政策、市场环境等等因素,起初,苗连生并没有什么作为。

此前一年,保定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54家高开区中的一个。科技部要求各高开区要发展高新技术,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等12个指导产业。小城保定的高开区很有自知之明地认识到,类似航天、航空肯定不可能,排除掉不能做的之后,剩下能做的产业也就寥寥无几,一时间找不到自己明确的产业定位。

马学禄是当时的高开区管委会主任,他记得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包里装着4000元钱,一腔热血,可是却没有方向。直到1997年,与苗连生的谈话,让马学禄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了新能源的启蒙―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有穷尽的一天,太阳能则是一种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替代性能源。

于是,二人筹建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机会很快就来了,2000年,国家发改委立项的3兆瓦太阳光伏电池重大高新技术示范工程出笼,英利将这个项目争取过来。发改委资助英利2000万,高开区拿出净面积38亩的土地,苗连生筹措了几千万,又从全球光伏技术源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挖掘了一批合适的人才,开始搞3兆瓦项目。

第二年,苗连生便向马学禄提议,将保定高开区从众多指导产业中抽离出来,打造“中国电谷”。所谓“中国电谷”,就是在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凭借电力产业的明显优势,向电力技术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与扩展,建立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及电力技术创新的产业基地。

时任保定市委书记为此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讨论会,随后布置研究室做调研。可是不久书记调任,此事不了了之。

但英利的太阳能业务版图不断扩展,在美国、德国、西班牙、希腊等地均设有分公司。5年之后,河北省召开市长座谈会,保定市就打造“中国电谷”一事专门做报告,得到了省里的大力支持。

从此,保定高开区认定了新能源,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节能、储能、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

打破单一海外布局

马学禄现在是英利的首席战略官,他转述保定企业家同行对苗连生的评价:他有孙悟空那样摘仙桃的手。

1993年英利开始做太阳能产品的时候,各高开区都对太阳能一无所知。即使是到了2005年,英利向市政府报告要投资30亿元、征用500亩土地、做产能500兆瓦的厂区时,大家还都认为英利在“忽悠”。要知道,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对这个小城来说绝对罕见。

老百姓不理解,政府将信将疑,只有苗、马二人心里清楚这么做没问题。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他们深知,虽然国内市场尚未崛起,但巨大的海外市场有待开拓。

3兆瓦项目投产之后,英利便运作海外市场。第一步,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将产品送由第三方认证。拿到准入资格,英利陆续在德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希腊等国家建立销售网络。

要打开市场,品牌推广必不可少。2006德国世界杯上,凯泽斯劳滕俱乐部足球场兆瓦级光伏屋顶工程就是使用的英利太阳能产品。另外,英利还是西甲球队奥萨苏纳连续4年的赞助商。欧洲人喜欢足球运动,欧洲又是光伏产业(包括大型电网系统以及户用太阳能电站)最发达的市场,英利希望借机敲开欧洲市场大门。

尽管英利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比较成功,在中国光伏企业中不仅上下游产业链覆盖面最广,而且发展也很协调(从2007开始,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产量保持一致,完全自给自足),然而,英利在销售市场的地域分布上却过于单一。

从2009年的数字来看,英利95%的市场在海外,中国大陆的销售量仅占4.5%。

最突出的是,2009年,仅德国一个市场就占到英利产品销售的63%。德国是靠政府高补贴而繁荣的光伏市场,这是英利销售市场集中在德国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年10月1日起,德国将大幅降低对光伏发电的财政补贴。政策实施之后,英利的市场销售结构必将面临高风险。

英利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除了在欧洲大力开发捷克、英国、法国等新兴市场之外,他们开始将一部分精力用在北美和中国市场。英利在美国的布局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在18个州设立了营销网络,并在加州、新泽西州取得了光伏组件销售的领先地位。同时,英利在加拿大和阳光充足的加勒比海地区布局了销售网络。

本土市场“不差钱”

鉴于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对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的扶持力度会持续加强,英利也开始系统开发本土市场。

马学禄说:“现在我们在国内主要解决三件事:光伏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指公共建筑屋顶)和上网电价。上网电价调整是核心问题,发展光伏产业,中国不差钱。”

南非世界杯之后,英利厂区中开电车的司机师傅们身穿同样的T恤,上面写着“保定真牛,英利赞助世界杯了”。类似的话出现在海南,“海南真牛,英利赞助世界杯了”。―去年,苗连生将目光投向海南,建立了保定之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计划在海口市开发300兆瓦太阳能项目。

苗连生说,投资海南是英利战略的重要一步。因为,英利主要市场在欧美,以前公司主要将天津港作为出海口,到达欧洲的时间为28―30天,如果从海南发货就快多了。另外,英利可以利用海南当地丰富的石英砂储量,满足对硅材料的需求。

马学禄给出的理由更深刻,他说英利更看重的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这样的地方必须要有一套清洁能源系统,毫无疑问,这儿是有国际展台效应的大市场。”

甚至,他把这件事情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有接近8000个岛屿、岛礁,如果有中国人在上面居住,按照国际公约,岛礁周围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这8000个岛礁围成一片,封闭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那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内海。可是岛上的能源问题怎么解决?太阳能是备选方案。”

英利曾郑重其事地向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提议,建议中国实施光伏低碳国家外交战略,用光伏技术支援欠发达国家、太平洋岛国,这相当于支援它们的政治版图,因为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气候变化势必会导致那些国家领土面积受到影响。况且,联合国能源署说中国是能源第一消费国,这种援助也可以看作是碳交易的手段之一。

此为后话,但是英利要将日照时间最长的海南打造成辐射中国及整个东南亚的市场战略基地,已列入时间表。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范文第2篇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比IT发展还快的可再生能源朝阳产业。在以光伏集成建筑为核心的光伏屋顶并网发电市场中,美日德三国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2005年占到世界的84.4%,成为世界三个最大最主要的光伏应用市场。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2300MWp,累计装机发电容量超过5GWp。到2010年,光伏安装将占到当年全部电力安装的5%,累计安装达到15GWp。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以上,2050年光伏产业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

在光伏产业化方面,各主要国家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美国能源部自1990年启动PVMaT(光伏制造技术)计划以来,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商品化电池效率达到12-15%,生产规模从过去的1-5MWp/年发展到5-20MWp/年,并正在向50MWp扩大;光伏发电工艺不断简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光伏组件生产成本降低到3美元/Wp以下,发电成本下降到0.11美元/KW。到2010年,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成本可以与核电相比甚至更低,发电价格也足以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竞争。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跻身世界光伏制造五强,成为继日德美之后的第四大光伏组件制造国,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应用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已建成、在建及拟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5个,涉及其产业链上游千吨以上多晶硅生产能力的基地6个,并具有一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如江苏省光伏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2006年3月组建了包括无锡尚德和南京中电在内的25家光伏产业骨干企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太阳能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相关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山东德州、广东深圳、四川乐山、湖南益阳和湖北宜昌、武汉等地。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进程,已经或者将要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也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300MWp,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18GWp,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何祚庥院士分析预测,到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为30亿千瓦,火电比重将下降到30.0%,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主要构成的新能源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提高到46.7%,其中光伏发电占全国总电力装机的5%。因此,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改善,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的光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正式投产的只有赛维一家企业,这是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科技型的新能源企业,已于今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七家,全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的研发和生产,2005年11月进行项目立项,2006年投产,一期项目投资17934.7万美元。目前已形成200兆瓦的产能,至今年底将形成400兆瓦生产能力,2008年底二期项目达产达标后达到1000兆瓦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赛维两年不到的发展创下中国光伏产业成长最快的纪录,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光伏产业,打造以赛维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太阳能其他相关企业,正式签约的有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升等,另外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中。赛维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中材也是国内惟一的多晶硅铸锭用石英坩埚生产基地,并且实力还在不断迅猛攀升。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光伏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相比,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与火力发电相比电价过高,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有待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协调,缺少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政府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有些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不够。同时我市还面临省内其他太阳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像近期上马的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项目,萍乡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研发、建设的多晶硅原料基地等。但即便如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还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与潜力。

一是基础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市加快光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通过一系列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3月海关正式开关,2007年4月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年发送货物300万吨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投资2亿元的赣西仓储、物流中心均位于市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非常便利,产品在海关报关后将货物由铁路快速运输到沿海港口便可直接完成出口,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企业,可大大节约企业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

二是科技优势明显。赛维LDK公司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公司的太阳能多晶硅锭和太阳能多晶硅片两个产品已于去年10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200MW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国际大厂商,并且200MW生产能力的形成将占国内多晶硅晶片产能的65%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并进入世界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前列,被美国著名高科技风险杂志《红鲱鱼》授予亚洲创新百强企业。目前的几项浇铸与切片技术都已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并在积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人才资源丰富。现有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7万多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蓝领学校”队伍。可以利用我市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人才。此外,赛维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专家人才和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成立了太阳能实验室,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着力硅材料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太阳能这一重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市已拥有赛维LDK、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及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石英坩埚、氮化硅粉底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系列等。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在积极洽谈,引进更多的相关光伏企业,以延伸产业链。赛维公司产品销售除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宁波太阳能等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外,还出口到世界主要电池公司如美国GE、德国Q-CELL、台湾MOTECH、荷兰SOLLAND等,市场前景非常好。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我国惟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最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产6万只以上石英坩埚生产能力,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五是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给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使省成为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点地区之一,而以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光伏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据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到2008年、2011年该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与新钢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将不相上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强劲支柱产业。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美国GTSOLAR公司、瑞士HCT等世界著名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及日本的有关科研院所等,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市加强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三、加快发展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引导人们能源消费观念向绿色、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节约型城市和绿色生态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的知名度、增强影响、提升形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强劲的突破,奠定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就加快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在加强产业规划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列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两个正式文件出台,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对于扶持我市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财税奖励、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其产业的措施来讲,文件的部分规划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政策,落实到位,缩短产业成长时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河北省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提出了“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江苏省则计划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在政府部门的倡议和扶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光伏产业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科技、产业、经贸、财金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支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研究制定《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超前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源浪费。

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关键材料——高纯度多晶硅,95%左右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瓶颈。同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而成本高,特别是光伏应用成本高于火电成本近10倍,直接影响了太阳能产品进入应用市场。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光伏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一个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克一批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努力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市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建议以赛维LDK为龙头,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打造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同时,加强光伏产业联盟和与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战略协作,延长光伏产业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光伏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仅光伏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便达到600兆瓦以上,使市成为国内几个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随着世界能源战略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在新技术的引领和新能源政策的引导双重作用下,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我国国内市场却启动缓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人们能源消费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为此,在进一步做好光伏产品出口工作,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和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开发和推出适合国内社会消费的终端产品,积极促进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和产品进入普通社会,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此外,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政府示范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政府将在财税政策上支持本地光伏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兴建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小区。积极创造条件在部分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园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设立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太阳能户外广告牌等。对正在兴建的孔目江湿地公园和即将要开发的仰天岗新区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为太阳能产品提供形象展示,以“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宣传,将发展太阳能产业与打造最美丽城市相结合,增强城市吸引力。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范文第3篇

急于寻找类似投资渠道的巨量资金还有很多,面对传统能源的日渐稀缺和央企不可撼动的垄断地位,新能源自然成为最理想的出口之一。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继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投资热潮之后,光热发电渐渐升温,进入投资者和战略决策者的视野。

10月20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下称50兆瓦热电项目)正式招标,这是全国首个太阳能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预计最初年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业界寄望于借助该项目考量国内研发技术,探索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并带动市场规模化发展。

2007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在甘肃敦煌和拉萨建设大型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200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也将达到2000兆瓦。

但当下,光热发电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光伏。“相对于光伏电价,光热电价依然很高,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对发展太阳能热发电一直有所顾虑。”参与鄂尔多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毕竟可再生能源基金有限,决策层还是更倾向于选择成本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先行发展。”

按照财政部今年4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初稿)》安排,基金将主要用于补贴电网企业接受可再生能源电量产生的财务费用,其来源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和财政部专项资金。以目前每度4厘钱的可再生能源附加额度计算,基金总量每年约120亿元。

由于光热发电没有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许多国家在未来能源规划中将其定位为电力的基础负荷。根据聚热方式,光热发电可分为槽式、塔式、碟式三种,槽式最具商业化可行性。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太阳能热发电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电气协会副理事长黄湘估算,到2020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可达22.5万亿至30万亿元,热发电总量可占全年总发电量的30%-40%。

但是,也有悲观者。多家从事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的企业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热电市场前景虽好,规模化难度却很大,目前还只是“沙盘上的房子”。

七年延迟

鄂尔多斯50兆瓦热电项目早在2003年就开始酝酿,原定于2010年一季度招标,但电价方案一直悬而未决,导致招标时间一再拖延。

在2006年召开的中德科技论坛上,该项目被正式确定为中德合作项目。2007年,获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同意复函。

随后,德国太阳千年公司(下称太阳千年)与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绿能)合资建立内蒙古施德普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施德普),专门从事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工作。其中,绿能占股75%,太阳千年占股25%。

绿能公司总经理薛际钢告诉《财经》记者,项目开始之初,太阳千年打算自己融资运作项目,但依中国相关规定,外资投资电力的比例不能超过25%。于是,太阳千年找到绿能作为合作伙伴。

按照2008年10月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该项目总成本约为18亿元,年均总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以25年营运期计算,若要实现8%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税后上网电价需达到2.26元/千瓦时。

“与国外的电价相比,我们还是低一些的。”薛际钢解释,即使比照当年发改委已批复的光伏电价,光热发电仍具有很大竞争优势。彼时,发改委对上海崇明岛光伏项目和内蒙古鄂尔多斯聚光光伏项目的批复电价均在4元/千瓦时以上。

难以预料的是,正当施德普以2.26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将项目上报给发改委时,金融危机发生,光伏组件价格骤降,国内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最终中标价仅为1.09元/千瓦时。

这一突然的变化直接导致发改委否决了施德普的方案。此后,施德普将电价降至1.8元/千瓦时,仍因电价过高未获许可。

“核准电价与火电上网价之间的差价,需要政府埋单。”鄂尔多斯项目科研工作负责人姜丝拉夫表示,内蒙古火电上网价是0.285元/千瓦时,二者差价接近每千瓦时2元。照此计算,国家每年需财政补贴约2亿元,25年就是50亿元。

接近国家能源局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一个项目的补贴政府能够承受,但一旦形成示范,各地纷纷效仿蜂拥而上,决策层担心应付不过来。此外,光伏上网电价经特许权招标后一降再降,决策部门有意效仿。

2010年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关于建设内蒙古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复函》,决定改以特许权招标方式建设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者和确定上网电价,并要求电站设备和部件按价值折算的本地化率需达到60%以上。

可这一复函并没有让鄂尔多斯项目马上启动。“之前的价格都是按照设备、部件进口价格计算,中国由于没有一个样本可供借鉴,本地化能力还有待考察。”薛际钢说。

就在绿能为实现本地化率要求进行前期考察的同时,光伏发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8月,国家第二批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开标,13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均低于1元/千瓦时。远超预期的普遍低价让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倍感为难(详见《财经》2010年第18期“光电低价搏杀”)。

受此牵连,国家能源局内部曾一度传出消息,50兆瓦热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无限期推迟。

“在企业层面,光热发电市场早就启动,但若迟迟没有一个商业化项目推出,企业在捕捉到政府的无作为后,很有可能掉转航向,这个市场也就没法培育了。”一位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对《财经》记者说。

9月,国家能源局召集意向投资商和相关设备提供商连续召开内部会议。一个半月后,50兆瓦热电项目终于在筹备七年之后发出招标公告,招标项目总投资商,期限为三个月,至12月20日止。开标时间定在2011年1月20日,项目建设周期30个月。

发改委摇摆

七年来,上网电价一直影响着发改委的态度,它犹如悬在政策制定者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即使项目现已开标,这一担忧仍未散去。

“对待这个项目,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一直很谨慎,很认真,很操心。”接近发改委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

5月10日,在“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项目之新能源产业课题组项目会议上,光热发电作为重点被要求详细陈述。

《财经》记者了解到,对于光热发电,发改委的初衷是比照光伏发电做法,先核准一两个项目启动市场,而后通过特许权招标摸索出标杆上网电价,并借此拉动产业朝规模化发展。这也是鄂尔多斯项目起初走核准程序申报的原因。

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骤降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捉襟见肘让发改委左右为难。上述接近发改委人士表示,一方面,电价到底核准在什么位置上才合理,发改委一直无法给出定论。国内没有可资借鉴的示范性项目,产业链也不成熟完整,致使发改委既无参照标准也无法准确计算,“政府也不知道该定多少,自然就不敢批,批得是否合理他们心里没数。”

另一方面,光伏上网电价下降幅度颇大,支持光热的补贴可以两倍作用于光伏,“所以决定先发展光伏,等电价能降得比较多的时候,再上光热。毕竟这些补贴最后都要摊到用户身上,结果就是提电价,这也会给发改委带来很多争议”。

3月,发改委提出了特许权招标方式和60%的本地化率要求,希望借此降低光热电价。

有专家指出,光热发电站建设成本直接影响热电并网价格。如果每千瓦单位造价降至1万元以下,上网电价就可降到1元/千瓦时以内,并逐渐接近现行每千瓦时0.51元至0.61元的风电标杆电价。

一度,发改委曾希望与欧盟开展合作。《财经》记者获悉,8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等人,在参加完布鲁塞尔能源会议后特地前往西班牙实地考察光热发电项目。

在此前后,史多次与欧盟接触,希望欧盟以赠款或贴息贷款的形式大力支持这个中德政府的合作项目,目的就是减少中方支付的成本费用,降低电价以便尽快启动项目。

“欧盟没有答应,不然可能还会走核准电价方式。”知情人士透露,直到此项目发出招标公告前半个月,发改委还在做最后努力,但始终没有谈成,“各种方式行不通之后就只能招标了”。

《财经》记者了解到,为遏制光热电价过高,发改委还特意在招标书中加设了一道“特别条款”――此次投标电价不得高于国家已核准的光伏电价。目前,在已核准的光伏上网电价中,最高价为1.15元/千瓦时。

这一“特别条款”源于9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一次内部协调会。华电、中广核、大唐、华能、国电等七八家意向投资商和五六家设备供应商均出席会议,会上,中广核、大唐、国电均表示1.15元以下的电价可以做,其他未表态企业也没有当场反映此价格过低。

薛际钢告诉《财经》记者,据此前去各设备厂家询价的结果看,1.5元/千瓦时左右的电价比较合适,但发改委仍然认为太高。“我毕竟是询价,并没有谈到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问题,也许大企业去谈1.15元的价格就没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担心电价过高之余,发改委对可能产生的超低电价也心存忌惮。《财经》记者获悉,为避免招标过程中出现恶性竞争,此次评标先审技术方案,待其合格后再审价格标,电价约占考量因素的七成左右。

沙盘上的房子

筹备七年终上马,政府释放出的这个积极信号让投身其中者欢欣鼓舞。

863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总体组组长、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表示,50兆瓦热电项目不仅将引起光热发电行业的觉醒,也将引发整个热发电产业链的觉醒,包括电力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银行、投资商等,光热发电有望成为下一个新能源投资的蓝海。

不少声音则认为“过于仓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一般从技术研发起步,经试验示范成功后再步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目前,国内仅限于研发工作,试验示范项目虽在建设但结果尚未可知,加之国家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不足以支撑这个装机容量不算小的商业化项目。

一位从事光热研究利用的央企负责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的自主研发有点不计成本,只是为了自主知识产权,成本却没降下来。商业化运行方面,规范、管理、维护等标准体系和盈利模式,以及财务、融资、建设、产业链体系、政策管理等一整套链条都没有形成,还没有做到商业化的可能性。”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热电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如系统集成,集热管、聚光镜等,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若不能解决将严重阻碍市场规模化发展,这也是发改委要求50兆瓦热电项目本地化率的重要原因。

50兆瓦热电项目的前期本地化调研结果并不乐观。系统集成方面,目前只有中航空港和华电工程两家企业在建设完整的发电试验系统,由于还没实际应用,并不能证明其完整性、成熟性、可靠性,这成为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集热管部分,虽有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皇明太阳能、深圳唯真太阳能等多家企业从事自主研发,但眼下只是样品产出阶段,没有工程验证,量产能力和品质如何不得而知。

聚光镜部分,镜面产品弯曲精度和反射率最主要依靠先进的设备做保证。据了解,浙江大明玻璃从国外引进的世界第三条生产线还在运输过程中,年底若完成安装,明年或可供货。倘若不能按期供货,目前国内没有其他可提供满足国外同等技术水平要求产品的生产商。

可国外企业至今都不希望将其技术转移给中国,即使用市场份额交换也不乐意。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规模化,肇始于国外企业将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全部转移至中国,光热发电领域却还没有这样的机会。

据悉,西班牙最大的太阳能企业阿本戈集团(Abengoa Solar),进驻中国已有四五年,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独立运作项目,而不肯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前述央企负责人表示,光热发电的核心技术由国外大企业垄断,既没有污染压力,回报也丰厚,如集热管的利润可达200%-300%,国外企业没有动力转移。“我们曾和西门子、阿本戈等大企业谈合作,承诺可以帮他们在中国拿项目,但要求有技术合作,但这些企业都不愿意技术换项目。”

“不管谁中标,详细设计国内做不了,光场安装、维护国内也做不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说,“希望最后中标的投资人能和国外公司联手做,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央企入场

“国家就想把电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他们对热发电不大了解,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都是小事,可以在具体项目上自己去解决。”参与鄂尔多斯项目全过程的黄湘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不认同发改委设置的1.15元/千瓦时电价上限。

黄湘认为,“对于第一个或者前若干个项目,不应在电价上提太多要求,不能只想着做一个价格特别低的,而要做一个好的,不能只看着价格来。”

而更为不利的是,耗时多年的鄂尔多斯项目在其开始阶段便已面临多重额外成本。据了解,在辗转数年之后,这一项目的前期勘探考察、方案咨询费用已高达3000万元,这一费用需要中标人埋单。

此外,该项目选址鄂尔多斯杭锦旗巴拉贡镇,占地约需1.95平方公里,土地成本约4000万元-5000万元,“这是块可以发展农田牧场的土地,价格较高,选择地点不大合理。其实几十块钱一亩甚至白送的土地有很多,更适合热电站建设。”

光热发电只适合阳光年辐射量在20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地区,且土地坡度不能超过3%,该项目年用水量约15万方,与火电基本一致。但项目地水源不足,只能做空冷(空气冷却),不仅导致电能转换率可能下降1%,也抬高了投资成本,以上述电价来进行消化并不合理。

而价格上限的严苛要求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资金实力小、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的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实力雄厚又有节能减排压力的央企再次集体登场。《财经》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中旬,中广核、大唐、国电、中节能和阿本戈已购买标书,央企占八成。

“每个发电集团对新能源都非常看好。”一位五大电力巨头负责人对《财经》记者直言,“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大家都非常努力。”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都有各自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小型示范项目。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企业可能通过今后扩大规模的方式,大幅度压低投标电价,以求先拿下50兆瓦热电项目。原因不言自明,光热发电规模越大,每千瓦时电价成本越低,拿下的项目可以作为未来更大容量电站的一部分,先以低电价中标,再将成本分摊到后续建设项目中。

也有媒体报道称,各大电力集团已开始在光热发电领域圈地。国内适宜发展光热发电的土地资源有限,“谁先上项目,土地就给谁,大家自然蜂拥而上,并预留大量后续扩建土地。”

三年前,五大发电集团中只有华电跟随中科院做示范性项目,而最近半年来,约300万千瓦热电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几大电力巨头更私下里运作了部分未公开项目。国电集团吐鲁番光热发电项目人士曾表示,其项目仅为100千瓦,但圈地达几千亩,目的正是为了将来大规模扩张。

光伏发电已经出现的央企超低价垄断局面似乎又将要在光热发电领域上演。结果是,如果热电低电价持续,无法提高投资回报率,将无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也将会影响到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出台。

“政府对太阳能热电项目的认知度还不够,对市场前景也不那么了解。”前述热电设备制造商表示,热电项目要能够长期稳定地完善下去,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这样银行融资才会相应跟进。

决策层有矛盾之处,像超白玻璃是生产光热发电所需聚光镜的基本原料,但玻璃制造已被工信部划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领域,银行“一刀切”地停止对玻璃制造业放贷,这也势必影响到光热发电所需的上游原料的生产。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范文第4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事件

3月11日,公司2009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58.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同比增长42.20%,每股收益为0.87元,符合预期。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是每10股送5股。

评论:

在手订单充足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凭借变频业务、余热余压节能发电系统业务及无功补偿产品在电网领域销售的快速增长,签订订单15亿元,同比增长61.21%。转入2010年度执行合同11亿元。在手订单已经可以保证公司2010年的收入增长在20%以上,如果考虑当年再有新签订单的完成,我们认为公司能够保持2010年收入增长50%以上。

2010年新签订单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控股子公司北京信力筑正公司的余热余压节能发电业务,签订订单5.3亿元。由于国家进一步提高对钢铁、石化等行业节能减排要求的政策的推动,为该公司产品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产品市场增长空间相当大。

本部订单略有增长,但产品结构的变化体现出公司新业务的拓展顺利。变频类产品受国家节能政策推动订单增长迅速,其中HVC同比增长132.96%,MABZ同比增长22.33%,VFS同比增长157.67%。另外公司开始进入电网无功补偿的另一新领域一串补业务(Fsc),未来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将保证公司成长性持续。订单结构分行业更加优化,电网领域的增长让我们看到未来业绩成长点。电网领域销售逐渐开始放量,

2009年公司SV C和FS C在电网签订的订单同比增长348.84%,并有望在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SVC在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订单预计2010年将恢复增长。

电网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销售数量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受益于节能减排政策.公司产品收入也高速稳定提升。2009年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高压变频调速装置HVc和余热余压节能发电系统的贡献,虽然传统业务SV C增速放缓.但新业务的增长依然带来有利的增长支撑。我们认为,公司SVC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基数已经较高,另一方面跟金融危机带来的冶金行业订单减少有关,未来随着经济的好转,加上公司拓展SVC在电网领域的应用,该项业务依然会持续增长。

公司订制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特征是产品毛利率持续高位的保证。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不断加强,投资公司原材料占比较高的上游产品如热管、电抗器以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来稳定产品的利润水平。而且随着产品性能的提升,公司销售议价能力也会提升。短期产品结构带来的毛利率变化影响不大。

高压变频调速装置HVC毛利率下滑属于市场竞争的正常迹象。这个行业的竞争相当激烈,公司属于新进入者,拓展期毛利率下滑是必然。不过公司变频类产品立足高端,并实现了功率单元标准化,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毛利水平处于47%的行业高水平,我们看好公司HV C产品收入、订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毛利率上升明显,已经达到46%。我们认为规模化效应的产生以及结构变化是该产品毛利率上升的原因。我们了解行业竞争加剧,未来可能导致价格战明显,公司必须通过差异化竞争来保证毛利率水平。

现金流状况依然值得关注

受宏观经济不利影响,公司下游客户销售回款期延长。另外公司部分订单采用的节能还款方式,可能对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压力。根据公司公告,90%的货款回款期在6-12个月、还有10%的质保金要一年后才能收回。而随着公司订单增多,采购原材料垫付的资金也会增多。因此我们发现公司2009年的现金流状况明显弱化。不过我们判断公司回款情况较好,主要原因在于客户质量较高,公司产品日渐得到市场认可。而且公司部分应收帐款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融信达业务可将应收帐款收回,保证了应收帐款的可回收性。

高端新产品进展顺利

公司一直依靠优越的研发实力,不断推出高端新品保证竞争优势。2009年,解决神华集团锦界电厂次同步谐振的4套SV C顺利投运・顺利投运的南网超高压局500kv梧州变电站35kv/210mvar光触发SVC项目t承接了国家能源局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10KV特大功率变频项目,顺利参与中石油西气东输管线24MVA变频器研制的项目,同时参与中海油LNG 56MVA特大功率变频器项目的研制;风电变流器研发目前已通过金风科技1.5MW风电变流器试验平台检测,即将进入挂网调试阶段,机车变频主传动系统进入样机试制阶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高压、百MVA级链式及多电平变流器与静止补偿器研制”即将在南方电网实施。同时,公司围绕节能大功率电力电子制造行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光伏逆变器,故障限流器,特大电流固态开关、有源滤波装置、地铁储能系统等正在研发的产品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潜力。

投资建议

智能电网的建设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行业机会。电力电子装置在智能电网中具备光明应用前景,荣信股份作为电力电子行业的龙头,在技术方面、市场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随着电网领域对电力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公司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已经看到公司的储备产品中一系列的智能电网相关设备的研制,较早的技术储备将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机遇。

光伏市场前景报告范文第5篇

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主导召开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次部门联合信息会上,“产能过剩”几乎成为会议唯一的主题。

这已经是国家第三次甩出“产业过剩”的大棒。此前的7月22日,工信部在公布今年上半年工业运行状况时就表示说,中国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现象比较突出。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给产能过剩说定调,认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稍有不同的是,12月的会上,新兴的风电、多晶硅产业暂时没有出现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过剩之争

对于不少关心风电和多晶硅等新兴产业的专家和学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因为这两个行业当初被纳入到产能过剩领域时,曾在业内激起了广泛的讨论。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多晶硅和风电为产能过剩行业的第二天,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接到了一位市长的电话,该市长问他,“前段时间不是在提倡光伏新能源吗,现在怎么又治理了?多晶硅和风电,怎么能和水泥、钢铁相提并论呢?”

石定寰说,他不知道多晶硅和风电产能过剩的支撑数据是什么。在他看来,现在这两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仍非常小,甚至比不上垃圾发电。“我们昨天在说多晶硅‘两头在外’,今天突然就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了?”石非常不解。

风电和多晶硅领域到底存不存在产能过剩,就连同为国家职能部门的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都看法不一。

发改委、工信部和社科院联合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传统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电解铝、造船、化工等行业以及新兴的风电和多晶硅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而科技部随后在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后的一份报告却显示,风电和多晶硅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并担心这一论断会误导舆论,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进程。

两大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和结论何以有如此大的差距?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统计口径和出发点不一样所致。工信部报告的调研单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很多数据都来自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又是按立项来统计。媒体和发改委采信的恰恰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

事实上,这些规划产能或许可以描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雄心和热情,但绝大多数的规划显然缺乏兑现的基础。“有的是地方政府出于招商的需要,放大宣传;有的是企业出于融资等需求在制造概念。”

以多晶硅为例,一些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已立项的多晶硅项目超过50个,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总产能超过23万吨。一些专家认为,这些产能已经“超出了全球总需求的两倍”。科技部掌握的情况却是:5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实际能够量产的仅10余家,实际投入运营的产能更是仅有1.5万吨。为此,科技部的报告甚至宣称,多晶硅生产能力不仅没过剩,且尚存在缺口。

相比之下,科技部的报告更能得到来自企业的认同,也与《小康・财智》记者的实地调查结果一致。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多晶硅领域的巨头赛维LDK和风电领域领军企业金风科技对其所在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说法很是惊讶。“订单充足”,“忙不过来”却是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

即便是在被确信为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以及平板玻璃领域,企业的看法也不一。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鞍山钢铁一位销售主管就很平和地说,“产能过剩对于钢铁这种周期性行业是长期的正常现象,并且程度远不如市场想象的那样恐怖。”

谁制造了过剩

上述鞍钢人士的话显然有着一定的道理。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市场经济本来就应该是卖方市场,因此,适度的过剩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它符合一般的市场经济原理。

当然,市场逐利性的特点,确实也需要宏观调控来保证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过,不少观点认为,产能过剩在中国的出现,恰恰是“宏观调控”惹的祸。由于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投资偏好和投资冲动,导致政府投资盲目上项目。特别在危机时期,由于政府启动了大规模投资,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大规模的贷款,使得地方政府和投资主体放弃了市场规律,过度追求投资,以达到实现GDP增长的目的。

该人士的观点是,从某种程度讲,地方投资更看重GDP总量,而忽略了市场内在的供求关系,最终导致一些行业产能的过剩。

这并非没有道理。此次公布的产能过剩热点行业,要么就是类似于钢铁、水泥等国企主导的支柱型的传统产业,要么就是地方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布局与地方的“政绩”显然不无关系。

《小康・财智》记者在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支持“产能过剩”观点的,大多是行业内的强势企业,有些甚至是领头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领域则是政府主导的大型国企;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企业无锡尚德、天威新能源以及第二大多晶硅片生产厂商浙江昱辉阳都曾经是行业内产能过剩的支持者。

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甚至有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是行业领导者们的一种竞争策略。这样的格局似乎并不能排除这些进入该行业较早,习惯了高利润模式的生存状态,从而害怕更多的竞争对手的进入而打破目前高利润模式的可能性。事实上,正如一位新能源领域企业人士对《小康・财智》记者所表述的那样,目前的“产能过剩”说对他们这样已经在行业内扎根了的企业并无多大影响,顶多是扩产困难点。影响最大的是想进来的企业。因为这一论调下,新进入企业从立项、项目审批、到银行信贷都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也间接地也保护了现有企业的利益。

可以作为例证的还有钢铁行业。虽然从2005年开始,产能过剩之说就不绝于耳。不过,这并不妨碍钢铁行业获得平均高达15%-20%毛利润的暴利。

“产能过剩”定调后,必然面临着产能的淘汰,以及行业内的兼并重组。这显然更加有利于大企业。在钢铁领域,迹象已经出现。在提出产能过剩观点的同时,钢铁行业加大兼并重组的消息也开始不胫而走。这显然是一个很值得玩昧的事件。

或许正是因为“产能”过剩有着如此大的威力,以至于液晶面板、服装、装备制造等领域都起了过剩之风。因此,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在关注产能是否过剩的时候,了解到底是“谁”制造了产能过剩,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产业的规划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

比过剩更可怕的

虽然赛维已然成为了新余乃至江西的新名片。不过《小康・财智》记者却发现,与在政府所受到的重视相比,赛维在当地的口碑却非常差。

“赛维?它只是一个被人赶出来的垃圾

企业。”新余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这番直言让《小康・财智》记者很是惊讶。

细问之下,《小康-财智》记者发现,赛维之所以不被当地人所接纳,最核心的因素还在于当地民众担心赛维这样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给当地的长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该出租车司机更是情绪激动地声称,“赛维已经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资源。”

当然,污染环境之说,赛维给予了驳斥。赛维新闻发言人姚峰告诉《小康・财智》记者,赛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保以及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保证废水、废气的达标排放。

不过,当地人士的担心不无道理。据介绍,每提纯1吨多晶硅就会有8吨以上叫做四氯化硅的副产品产出。四氯化硅剧毒、易爆、高污染的特性,意味着如果一旦排到空气中,对于当地的污染程度将不言而喻。

事实上,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中国企业争峰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并没有获得其中的核心技术,包括赛维在内的多晶硅企业的提纯技术大多是整合而来。整体来看,由于光伏产业刚刚起步,国内很多多晶硅项目技术不是很先进,很多制造工艺是在低水平的竞争,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难怪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对于“大干快上”的现状喊出了“这其中合格的有多少?”的质疑。李仙寿说,中国只有2―3家公司才能造出合格多晶硅。

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传统的水泥、钢铁等行业上。有意思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在国内钢铁产能连年攀升之时,今年我们进口的钢铁总量却同比增加了10.6%。

一边是持续的过剩,一边却是持续的进口,尴尬的事实似乎说明:即便是号称产能过剩的行业,产业格局也并不合理:在优质产能不足的同时,大量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却能够享受到相当的暴利。

相对于过剩,落后产能对于环境的长期污染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似乎又不是简单的停止设立新建项目这样的行政程序所能解决。它只能起到保护现有产能,包括落后产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