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初中知识点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 教学策略
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能力除了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指点迷津,包括改变实验探究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等。为了让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更高效,我有已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但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科学性的引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W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点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例如,在进行“探究电力”一课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变量和应变量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测量与控制方法,然后再对各类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操作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点拨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突破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并且结合实际实验的现象和教材知识理论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进行引导和帮助,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点拨”让学生在获得基本解题能力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实现了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中,并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重视实验教学过程
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究某一知识点和概念的。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探究过程的优势,并且对于实验的目的与要求进行规范化的调整,提高实验过程的可控性。在进行教学实验时,教师要对验证内容进行划分的,并且避免验证内容过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被分散,影响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行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避免教学过程过于僵化,并要立足于教材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升华。通过在探究试验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自主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行培养,并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中,通过共同思考的和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散,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例如,在对力学这一节内容进行探究时刻,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并且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常识,让学生了解实际现象背后所蕴含生物的科学规律。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的状况进行跟踪,并且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索,再进行问题的假设与验证。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分析,并且做好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对实验就行总结与思考
在实验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善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指出来,并且为提高后续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例如,在进行物理摩擦力实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摩擦力不够的问题,导致摩擦力现象受到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并且通过保证合理的解离时间和提高制片压片的效果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自我总结与反思中,认清自己的生物知识的薄弱环节,以便于调整后续的学习重点,提高整个生物课程学习成效。
四、让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接轨
新课改后,虽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加强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但由于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后,九年级不再学习,使学生有关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出现了断层,在学生头脑中,初中实验教学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物理学第一个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在原先基础上要求掌握使用天秤的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天秤的操作并不如预期般的顺畅,有的学生不知道用砝码对重量。这种情况下,要求初中教师上课前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实验步骤和要领,以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避免学生做实验时会出现错误,为以后实验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完全依赖初中生物实验基础。初中教师在讲授该部分的内容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努力做到与高中知识的接轨。
关键词:教•练结合;课前备课;当堂训练;课后跟踪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27-02
较初中生来说,高中学生所学科目较多并且每个学科每节课的内容量较大,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效率低,尤其对逻辑思维较差的同学来说,很难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针对学生课堂效率低并且不会运用相关知识点解题的现状,新课改提出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理念便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该理念还不是很成熟,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学校所采取的高效和有效方式也存在差异。就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在大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三大主科和理化上,很少有时间做生物题、背生物知识点,课后学习生物很低效,所以一种在课堂上即学即练,所有问题课上解决的“教•练结合”模式便显得很有实践意义。“教•练结合”模式在强调教师高效教学的同时,重点突出“练”的内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必须在所练题目中呈现出来,而且要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体系。想要让此模式在真正意义上达到高效,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课前备课
在应用“教•练结合”模式时,要想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十分充分。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备课模式,该模式下的课前备课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和备学习效果。1.备学生。古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新课标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备学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分为外部事件和内部事件,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而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就是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个体如何学习获得知识。“备学生”主要从两点入手,即知识储备和学生心理两方面。一方面,在上课前,不同的学校或者同一学校的不同班型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基础的学生对其理解的程度也也不同,自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对知识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一位优秀且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高中的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时期,所以很容易滋生逃学、厌学心理,试想心都不在课堂又如何谈及课堂高效呢?此外,伴随青春期,学生间会出现很多诸如人际情感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而一位通晓学生心理变化的教师便能很好的去应对这些学习外的因素。想要准确地定位学生,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真正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身心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2.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内容的第一步是备教材,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钻研教材,深入分析教材中知识的重难点。当然钻研教材的同时,最好的参考资料就是教参,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定要以教参作为自己备课的重点。另外,要想很好地把握知识的深浅以及相关题型的考察,大量做题是必须的。当然,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会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化的做题上,而是在大量做题中总结规律、归纳统一。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做到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当前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过分的统一化,这些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一节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握知识的难易和延伸程度,以及怎么把所讲内容以习题的形式考查出来都是教师备课内容的重要部分。其次,教师在了解知识的授课过程后,最重要的是当堂习题的配备过程。当堂课的习题检测须是同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后针对不同班型采取的分层设计:习题内容在编排设计时,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内容由记忆级、理解级、应用级、拓展级等几个不同层次构成。3.备学习效果。就像演员表演一样,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次精彩的展演,每节课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样的学习效果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设定,即所谓的“备学习效果”。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个环节,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便缺少目的性,每个时间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可能会出现课上学生记忆时间不够、思考时间不充足、学生没学会,甚至课堂情境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中等现象。除此之外,教师所要备的学习效果还要包括当堂习题检测的情况,例如学生习题的完成量、完成速度、完成质量等,这些都将有利于与实际教学效果进行比对,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二、课上有效教学实施环节———当堂训练,趁热打铁
有效教学是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客观教学规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古往今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新课改下,很多学者研究的主体已从教师转向学生。这样的做法不无道理,每一位教师都是灵魂的化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有其共性但又存在巨大的个性,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其个性化的特质但总体来说却是极具共性的一类群体,所以针对此现象,结合我的研究,下面我就具体阐述一下当堂习题检测的环节。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是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在课前教师的精心备课下,每个班级都有适合本班的独特的检测试卷,题型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该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和做题速度。刚开始实施的时候,难免会存在学生答不完题,态度不够认真等情况,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便会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做题质量有了飞快的进步。另外,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习惯,当堂检测弥补了学生做题量少的缺点,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有:①趁热打铁,即学即练。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的接受效果如何,而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当堂训练的分数反映出来。教师在该环节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成检测试卷,不能存在抄袭的情况。②在45分钟课模式下,下课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已有所下降,而此时利用测验可以让学生再度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最后的十分钟。③当堂训练属于课上环节,是将课后作业拿到课上来完成,毕竟课后大部分学生惰性比较强,不能保证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④课堂训练这种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堂堂考的氛围,便于学生在高考的紧张环境下正常发挥。下课时教师要及时收回试卷进行批阅,以便做进一步的统计调查。
三、课后跟踪调查,及时反馈检测
有经验的教者知道知识的传授过程绝不仅仅终止于一节课的结束,课后的跟踪巩固往往会事半功倍。“教•练结合”模式充分把这个思想加入其中,在每节课下课的第一时间,教师要回收当堂检测试卷,之后教师将回收的试卷及时进行批阅并统计分数,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这样根据相关结果的统计,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巩固讲解学生课上学习薄弱的地方,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做针对性的辅导。在完成批阅统计工作之后,教师还要在下节课上课前将检测试卷发放给学生,留给学生改正和思考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个环节,相反要鼓励学生认真核对答案,认真批改,对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及时掌握,这样当教师再次讲到重点或者易错点时可以再次刺激学生的敏感神经,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理解。然而,作为学生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由于孩子本身的惰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教师督促完成。为了更好地达到效果,该模式还要求教师把学生批改完的试卷再次回收检查统计。在下节课课上,教师要对分数排在前十名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认真批改试卷的同学予以嘉奖,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内部就会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比较,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四、小结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相应的,教育改革政策也接踵而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理念成为现今教育的热点话题,而“教•练结合”模式正是应运而生的时效性强、效果显著的真正适合高效课堂的典型例子。该模式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理念巧妙地联系起来,可行性很强,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热爱。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久而久之,也就不能很好地认知自己、反思自己。通过该模式,学生不但能清晰知道本节的重难点,而且能及时了解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和不足,便于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使课后学习更有目的性。该模式最大的一个特色就在每堂课的模拟试卷上,除了两部分的当堂重难点外,还有最后一个能力拓展思考题,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层次的思考与拓展题更是开拓了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激发了学生课后复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目前,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都已经启用了该模式,很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注重学生学习结果即知识的应用,运用相关知识点解题将是实现课堂高效性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昊.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6).
[2]戈素云“.1351”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作业; 有效性;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本课题以反馈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和作业功能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经验,利用问卷调查、阅读文献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每节课都是学生自己想去上的课,每节课的开始都是学生满怀希望的开始。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就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乐于提问的习惯。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而课后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其中作业批改是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本文试图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作业批改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学生作业完成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剖析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1研究背景
1.1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主要是来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当然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业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教学中若能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作业的功效,不仅能获得准确的、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还会增进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这些无疑都会对数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作业的巩固既不是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重复教学,也不是错题的简单订正,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应是贯彻“学生主体”的理念,从知识网络的高度对近期已学数学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
1.2现实意义。 据一次对我国一所普通中学的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质量较高的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0.8%,错误情况较严重的占22.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的占9.5%,长期不交作业的占5.7%。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而言,数据肯定是比上面数据要糟糕。很多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触:有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是很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完成任务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简单的题目,认为自己会做,不必浪费时间,从而不愿做;而对稍难的题目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因此作业迟交、不交的现象严重。而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完成作业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由于本身作业就很难完成还要完成大量课本外形形的题目,身陷题海而不能自拔,而这些学生又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所有这一切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数学作业实效性的缺失:即学生写作业和教师批作业的机械盲目性和被动性。结果教师改“累”了,学生也做“疲”了,并且效果很差。
2研究概况
2.1研究目标。 近期目标:克服学生对作业的心理恐惧感,克服完成作业的困难,以及在做作业中的不良习惯等。
远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做作业的意义,并从按成作业中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并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2.2研究内容。 研究初中数学作业的如何布置更有效。作业的讲解更加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从作业的批改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善教学方式和技巧。初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新颖多样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数学作业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是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作业活动,是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底蕴,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布置和批改的灵魂。
2.3研究阶段时间安排及活动。 2011年3月 立题,搜集资料;2011年4月-9月实践阶段;2011年12月完成实践并完成论文
2.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初中学生作业完成的现状。 (3)个案法:通过学校班级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事例,或心理咨询教师在学生个别辅导中遇到典型例题,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对实施过程及成效,记录整理为课题。 (4)访谈法:就问卷设计的问题,访谈有关专家、教师及家长。 (5)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初中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初中学生作业的实施进行实践,在实施中形成提高初中学生作业效果的可行策略。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抓作业数量(2011年3月——2011年6月)
措施1、课堂上当场完成作业或部分作业。
开学初我就让每位学生交一本作业纸。这很必要。因为以往我若有时间想在课堂中做作业时,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没有作业纸,结果就在课堂上互相借来借去,耽误了不少时间。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趁机开玩笑,捣乱,磨磨蹭蹭到下课。于是我就想由我统一发作业纸,既能保证每人一张,又不耽误时间。刚开始的一周,我适当地控制作业量,使学生在上完课堂的25分钟后,能在剩余的20分钟完成作业。而我也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适时地指导。如解错题,抄错题,作业不规范,字迹不工整等。在这一阶段计划实施后,因为多数学生的作业都能评优,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错一题就重做,甚至错一个字也是用透明胶粘去字迹,重新改过,保证作业的工整。而且我观察一旦这个习惯养成后,她们就一直保持到初三。再后来,我慢慢地缩短在课堂中做作业的时间。比如做完三题,有两题来不及做,回家做。这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就完成了作业。同时因为能在课堂上及时的关注学生,一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了。作业当然是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保证了作业数量。
措施2、允许部分同学小抄,迟交
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差异。就是有那么几个学生是听不懂,学不会的。甚至有些同学是连字都写不清楚的。这个事实是不能回避,也无法改变他们是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的,若不允许他们抄,就没作业可交了。为了完成作业数量,也让他们养成交作业的习惯,不得不默许这些同学抄作业了。可以请优秀学生来教他们,同时也允许部分同学迟交,为了保证作业数量,迟交总比没交好吧。
措施3、定期装订成册
开学初,我就提醒学生要保留作业以备教务处检查。但毕竟一天一张薄薄的作业纸,多数学生就是随手夹在书里,或笔记本里,甚至会夹在其它书里。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买一个透明书夹。一开始是每周整理一次作业。而后基本上是每个月整理一次放在我办公室保管。作业有缺的要重新补做,我也会重新批改。这样也方便教务处的临时抽查,家长会时,也能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平时的作业情况。同时,我发现每到统一整理作业的时候,有一些后进生,包括平常粗心大意的学生都能积极地补交作业,整理出一本来。还有个别学生总是喜欢把最好的那张作业放在最上面,看到自己的作业得满分时很有成就感。我心想,他们在整理的过程中,或许有了一些成就感,也有了一些自信。
第二阶段:抓作业质量(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措施1、课堂上互帮互助(调换座位)
教师一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不能照顾到全班同学。而就有这样的学生,不会做不敢问老师,宁可请教其他学生。也有的学生,就是听不进我的话。(大概有些心理障碍吧)。因此有时我也允许他们调换座位,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教会了做,总比去抄的好吧。而那些自觉的学生也能养成独自动脑、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习的良好习惯。
措施2、同学之间互批互改
刚开始,我先是将是在一些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中进行互批互改,同时加以指导训练帮助同学指正错误,并给出分数评价和书写建议。这些学生在指正同学的作业中的错误时,能够让自己提高警戒,自己以后也可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数学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这样互相批改作业,其实也是一次解题方法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同伴的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而后,我又试着让这些学生批改全班的作业。这对其他同学又是一次激励。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同学,对同伴给自己指出的作业中的错误印象会比较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有获得同伴肯定的强烈需求,因此在自己作业给别人改的时候肯定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同伴。而作业互改安排在哪一天时间不定,学生只能长期认真对待作业,时间一长,也许就能形成一种习惯。
措施3、每次作业及时订正。
我们每天都会做一些课堂作业,我有时间都会一本本批改,并且指出错误之处,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及时订正,有时候回家作业批改了,抽一点时间把普遍错的题目分析一下,其他题目自己订正或者请教同学,总之作业都要当天订正好。
第三阶段;分层次抓获作业的实效性(2011年1月——2011年12月)
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作业难度加大,学生之间两极分化明显,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高涨,自暴自弃,根本不做作业。一部分学生学生能力薄弱,以抄袭来应付每天的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不得不临时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措施。先将班级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是成绩较好的学生。B级是中等生还包括学生态度端正,肯上进的学生。为了不打击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把平常考试不及格,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归到C级,而不再设立D级。而后根据这三个等级,分层次布置作业。A级的学生要比B级的学生多做一两题打*的题目。C级的学生少做一两题,有一段时间,分层作业发挥出各层次学生作业地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的后期,有些力不从心。一是教师因为教材的限制,学生教辅材料的限制,不能每一节都能找到与课堂知识相关的习题。二是学习能力差的这些学生因为作业与其他学生不同,不懂得请教,也没得抄,作业质量不升反降。
4研究结果与成效
4.1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前把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简单跟学生介绍,让学生心中知道要学习的知识,整个上课的流程留在黑板上,一些主要的知识作出标志,并在书中记录下来或者划出来。
4.1.1营造和谐氛围。 在组织课堂学习时,我们要力求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积极研讨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拥有试一试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要“敢问”、“乐问”、“善问”。要给学生多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其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时,即使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先予以肯定,然后再指出不当之处,提出努力方向。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面向全体,更要注意个体,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让每个人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1.2创设问题情境。 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然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而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
4.1.3增强参与信心。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强烈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参与,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参与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由于学生在作业中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从而独立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的自觉性。改变对待错误的严厉态度,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理。帮助学生不断尝试独立作业,提高自信自尊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的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作业,达到转化的目的。比如,利用敲印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在作业本的封面给他画一个五角星,并在作业本上写着“好方法”、“真聪明相信你还有高招,因为聪明的你是老师的骄傲”、甚至把非常好的方法向数学定理一样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买印泥和学习章,学习章有“你真棒”,“继续努力”,“你真聪明”,“须努力”等评价词语,每次批改完作业,我都会给每位学生敲一次印章,如果印章“你真棒”积累满5次,就可以到老师那里领取一份小奖品,对于得到“须努力”比较多的学生则要拜“你真棒”的学生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师徒互助学习,如果“须努力”的学生也得到“你真棒”,则双方都可以得到奖品。这样就有效的从源头解决了作业的布置问题,从量上保证了作业的完成。
4.1.4提供质疑时空。 亚里士多德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由趣生质,由疑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4.2教师的设计引导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4.2.1系统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4.2.2层次性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写出它们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y=-34(x-3)2+2
例2:通过配方,把下列函数化为y=a(x+m)2+k的形式,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y=-2x2-5x+7(4) y=52x2-2-3x
选做题 (2008年中考题——综合题)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以A(-1,4)为顶点,且过点B(2,-5).
(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
(2)求该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3)将该函数图像向右平移,当图像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像移至A′B′,求OA′B′的面积.
4.2.3兴趣性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倾向,是一种伴随积极情感的需要形式,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数学学习是一种煎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设计兴趣性作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开发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动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例3 度、分、秒的换算。
中央电视台星期六的部分节目表:
7:00 东方时空
9:05 少儿节目
10:06 东西南北中
18:05 文化长廊
19:00 新闻联播
19:38 焦点访谈
问题:小明吃早饭时,他爸爸刚开始看“东方时空”,小明吃早饭大约几时?这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几度?能把这个度数化成几分几秒?8:20 小明开始做作业,他想看“少儿节目”,他还能做多少分钟作业,这期间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能把它们化成几分几秒?请你编一张星期六的活动表。
传统的度、分、秒的换算作业是一种机械的模仿练习,呆板枯燥的知识仿效,老师只是按照书本上教授,学生容易生厌。本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设问编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且题目灵活,学生思考更加积极,从而有效的学习了时间的换算知识。面对作业心态异常的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对学生充满信心,充分相信学生作业完成良好的可能性,因材施教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每次布置作业,我都会跟学生说题目其实不难,方法都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的方法,自己对比一下就可以做出来。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也会参照课上讲的例题,把例题弄懂了再做回家作业:尝试几次后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了。这是为回家作业设计提升知识性的能力。
作用: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数学观察,让学生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清晰的展示作业的过程与细节。
4.2.4探索性原则。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真正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
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波利亚曾说过: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多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习题变式训练是一种极好的探索作业,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运用变式就是把题目形式换一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展现形式,最好的方法是能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去猜一猜问题是什么,并试着自己提出问题,真正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例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目的: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题目的解答不难,特别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作用:如果教学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就是说,本题也可以不操作而直接解答,当然节约解答时间。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4.2.5作业设计的延展性。 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设置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封闭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与其它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设计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操作、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用数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作业的延展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设计节假日自主作业、自行总结、自找习题、自编试题等。
4.3作业的规范系统的有效性
4.3.1课前作业规范。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 ,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它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完成的,由教师解答。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每节课课前要求学生在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坚持进行预习,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学习效益会大大提高。
4.3.2课中作业规范。 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组织部分随堂巩固练习,由学生自行反思归纳总结,畅谈感想分享收获交流经验,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强调提炼;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4.3.3课后作业规范。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同时,课后作业设计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还应注意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训练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去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4.4作业的反馈检测系统
4.4.1学生自我反馈: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资料,辅导书来检测自己的作业效果。比如说: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之后,在检测乘法时就可以用除法来检测自己的正确性。学习了几何的证明题时,顺的思路完成之后,再逆思路来阅读或者完成一遍。
4.4.2利用同伴的互相帮助来反馈: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与同伴互相交流沟通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自己完成题目之后同伴批改并指出错误之处,进而修正自己的知识网络。
4.4.3教师引领反馈:利用一些自修课的时间,当堂完成一些计算题,简答题,面对面的批阅学生的作业,当场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马上及时的修正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而更及时的更正知识,看看那些地方计算错了,还是利用公式不恰当导致结果错误的。比如几何证明题,可以把题目图形画出来,给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然后讲给老师听,其实讲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老师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补充或者修改学生的知识脉络,做到知识更加的系统化。
4.5作业评价的实效性
4.5.1作业的时效性:预习作业就是要在课前就做好的,预习的目的就是要迅速掌握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脉络,迅速的捕抓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的熟练程度。时效性就是要落实时间与知识的联系。比如:九年级教材《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可布置如下的作业:(预习作业)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完成表格(可合作完成):
(1)平面上的不等两圆有几种相对位置?
(2)这几种相对位置各有几个公共点?
(3)这几种相对位置与R、r、d有何种关系?
图形公共点个数位置关系两圆半径R、r与圆心距d的大小关系(R>r)目的:这类准备型的作业使学生能从随后的课程中得到最大的益处,为了能发挥作用,这类作业的内容必须要紧密接着在课堂中扩展。这类作业能使更多的课堂时间运用于课堂讨论。
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每次课堂知识点很多很杂的时候,我就会采用这样的表格形式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本,了解课本知识,做到课本知识一目了然。
4.5.2作业的准确性:比如,教学代数式时,小敏家将要迁新居,家里的住房结构如图4,现打算把客厅和卧室铺上地板,请你帮小敏算一算,至少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