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猪肉消费;超市;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猪肉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主要的营养来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7%左右,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总量的65%,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猪肉35kg,且呈稳步增长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理念的增强,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到超市购买猪肉的比例和频率逐渐增加。但细致地看待其消费者群体,则会发现不同的消费者在超市消费猪肉的比例和频率是不一样的。IMI调查数据显示,一些消费者可能每个星期光顾超市3次或3次以上(占15%),而另有一些消费者却是两三个月才去超市一次或是不到一次(占30%),甚至有些消费者自称不去超市中会达三个月之久(占12%)。当然,影响消费者超市猪肉消费的的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那么,有哪些原因会明显影响消费者超市购买?本文综合运用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方法及计量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上深入研究垫江县居民超市猪肉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完善垫江县的猪肉超市供应系统、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提供借鉴和参考。

1统计分析

1.1样本数据

1.1.1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主观抽样方法作为样本选取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分散性,选取县城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受到传统的男主外, 女主内思想的影响, 目前生鲜农产品消费仍然以女性为主,因此调查对象为女性,在每个地点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调查过程中调查者直接与被调查者交流、沟通,当场填写问卷共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1.2样本统计特征

表1样本统计特征

项目

从年龄分布看,30~40岁与40~50岁年龄段的比例较大,分别占37%、30%,合计已经超过67%,20~30岁与50~60岁的比例很接近,分别占到17%和11%。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被访者未受过教育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到7%和1%,初中、高中及技校文化的占得比重最大为27%,其他文化层次的都占到20 %左右,体现了作为一个县城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在一个中等层次上,统计数据包含了各个层次的文化水平,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来看,人均月收入在2000~6000元之间的比例占71%,超过被访问者的一半,这个阶段的收入基本代表了普通垫江居民的平均月收入水平;6000元以上的占25%,说明县城居民的收入有一部分还是比较高的;2000元以下的占4%,统计数据包含了各收入阶层。具体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从对生活品质的关注程度,96%的居民是注重生活品质的,而且有43%的居民十分关注,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的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      从消费习惯来看,还有32%的消费者不太习惯甚至不习惯在超市购买猪肉。

从消费者超市购买习惯来看,有13%的消费者几乎不再超市购买猪肉,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受传统习惯的影响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猪肉,但68%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超市购物,说明超市消费对消费者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其优越性。

1.1.3猪肉的特征

表2消费者关注猪肉的特征

表2给出消费者对猪肉质量、价格、品牌及家庭月平均超市猪肉消费频率的统计特征。可以看出猪肉消费者不论是否把超市作为主要的购买场所,都把质量作为购买猪肉时最为关心的因素。在200位受访者中,有166位把质量作为关心的因素。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越来越重视质量。

由表2可以看出,最关心价格的消费者占18%,但在价格因素方面63%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关心价格的,这表明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倾向于到农贸市场购买猪肉,价格因素成为阻碍消费者选择到超市购买的重要因素。由于超市和农贸市场猪肉产品价格存在差异,因此对价格敏感程度不同的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猪肉的意愿不同。

调查显示,猪肉产品的品牌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一定影响。虽然消费者中个大多数人不是特别的追求品牌,但仍有15%的被调查者还是比较注重品牌,这些偏爱名牌产品的消费者也更倾向于到超市购买猪肉产品。

由表2可以发现被调查者平均每个月在超市消费猪肉的频率主要分布在4—8次,平均每周就是2—4次,可见消费者购买猪肉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每次少量,经常购买的特点。

1.1.4超市的特征

表3超市的特征

表3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超市的区位和购物环境很关注,79%的消费者关注超市的消费,87%的消费者比较关注购物环境,更愿意去离家近和环境好的超市进行猪肉消费。说明超市的区位及购物环境也是影响消费者超市消费的因素。

2建议

本文通过垫江县消费者对猪肉超市购买行为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消费者猪肉超市购买行为猪肉的品牌、消费者的个人习惯及超市的区位条件的重要性等变量的反应也不敏感。消费者的年龄、学历、收入、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营养的关注度)、猪肉质量、价格及超市的购物环境等对消费者猪肉超市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30~40岁的消费者超市猪肉购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53%的消费者主要在超市购买猪肉:学历层次越高的消费者越趋向于超市购买猪肉;猪肉质量安全水平越高,超市的购物环境越好,来超市购买猪肉的消费者越多。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每次少量,经常购买的特点。这一消费特点能够保证消费者总食用新鲜猪肉,表明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理智。

超市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善服务水平和购物环境。超市要根据猪肉消费者的购买特点,合理安排猪肉产品经营结构,单包装量的设计应契合消费者少数量高频率的购买习惯;要努力提高猪肉的保鲜能力,防止加工、储存和销售中的二次污染;要改善猪肉的货架摆放位置,提高便利化程度,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要主动了解消费者对猪肉的各种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反馈给猪肉供应商,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加强监管,努力提高农贸市场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尽管超 市已成为多数消费者的猪肉购买场所且呈上升趋势,但短期内农贸市场仍然是我国猪肉销售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猪肉市场准入制度,以提高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由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公共品方面的作用,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宣传方面的工作,使消费者获得更加及时、准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住宅设计;户型;品质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the landscape, interior decoration, residential quality, specific look at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need to be considered starting from the units functionKey words and residential design; unit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理念的日趋完善,使得住宅品质的提升成为必然;进入二十一世纪,房地产市场从初期形成到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加大调节力度,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予以引导;土地日益紧张和稀缺,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仅考虑短期商业利益的开发行为。2005年国八条出台对住房供应结构及住房价格的稳定提出指导性意见;2006年国六条出台要求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在新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思考和发展住宅户型的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同时住宅品质的提升也需要贯穿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包括项目的设计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建筑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结构型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设计形式和品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一般来说,居住需求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且总是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深刻影响。现行住宅设计在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丰富了生活,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居住条件得以改善,人均居住面积逐步提高,重视改善居住条件的小康住宅应运而生。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很多设计作品,不但考虑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居住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具体讲,设计是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装饰设计等方面来完成小区居住品质要求的;

在规划上,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佳居住条件为中心。做到慎重选址、合理布置、科学规划,用发展的眼光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区内各种因素组合科学,道路合理分流,既方便使用又减少对居住的影响,布局采用多。

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功能的合理布局,使用流线的合理顺畅,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减少面积浪费;在合理利用基地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满足规划要求,并且考虑景观配置的需要,从外在表现上也能体现出品质的提升;这时的建筑作品,不仅是规划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融入到景观设计的范畴中,是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部分。

景观设计是提高住宅质量的要素,越来越多的购房户注重环境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景观的优劣、好坏、精细与否决定着居住区的品质的高低。和谐的景观设计将是住宅设计的新趋势。环境景观设计与建筑谱写共同语言,景观之间有系统性和主题性标志,景与境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景观布局与建筑设计同步。景观环境与每幢建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丝丝人扣、相互对比、映衬、共同构成小区的风格,不能滞后,适宜同步设计。要以建筑为依托,研究地域文化背景。环境设计不能脱离建筑,要体现建筑的特征,满足居民的真正需求,不能只注意观赏功能,而忽视使用功能,要让人进入景观内部,身临其境,不能排除人的休闲活动。要不断创新。模仿传统的园林景观是向后看,照搬西洋的设计是向外看。不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都需要因地制宜乃至不断创新,从而体现作品的亲和力和地方特色。

须要说明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景观这三方面不是绝然分开的,有时甚至需要同步进行,反复推敲;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然而却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娴熟的技能水准以及细致有效地工作积累;设计作品的品质高低与否,不仅仅由市场来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同;真正的高品质住宅是经得起推敲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特性;有其文化历史意义的。文化是根,高品质的住宅设计不是简单拘泥于使用功能的需求,成功的建筑必然体现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主题。最好每个小区的建筑应有自己的个性,即使雷同也是出于大规划范畴中呼应的需要,所谓琴瑟和鸣。

真正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认真研究人的需求,人的行为。一切从满足人的需求,方便人的行为出发,就能创造出舒适的住宅产品。真正好的住宅应是体现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体现人性化的别具匠心的结果。现在的家居可以说主要解决两个“再生”问题。一是体力再生,另一个是脑力再生。要让住房满足这两个要求,必须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用创新的理念去探索新的设计。在探索中不妨树立以下观念:一是居住功能多样化,从过去强调生存功能变到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二是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留有重新组合的可能。三是空间设计多样化,三维空间共同考虑。四是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住宅技术,用科技带动住宅产品的创新。五是结合生态住宅的研究,推出既能被社会接受,又不失为领先的做法。根据有关人士观察,国外住宅设计有十大新趋势。主要是由独居趋合居;住宅设计重回“城镇”模式,重视与环境的协调:重视室外空间设计,重视外观、内部的连贯性,强调住宅的“主题”;四边形选型仍是住宅设计的主流;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舒适。从相关情况来看,我国住宅设计的趋势是:依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按照不同类型的需求,根据人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设计产品。从项目的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都以人的需求和行为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最大的舒适为归宿。

以下从住宅建筑设计、功能使用及外在表现等方面探讨一下高品质住宅通常应注意的问题:

1.公共空间的布置

新时代的住宅,多数节省用地,其中不乏小户型住宅,为保证其居住品质,应该避免造成人声嘈杂、彼此干扰,又不利于辨别方位和人员的疏导。另外电梯的运载频率过大,等待时间过久,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一梯设置三到四户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分散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又有利于套内户型设计,保证户型的通风采光。公共交通空间合理紧凑布置,要流线便捷,控制面积,在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当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公共空间是住宅品质的第一环,是给居住者的第一感受,争取自然采光和通风,使其成为一个室外与室内的过渡空间,在发挥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能成为一个能稍作休憩的场所。从多种角度去挖掘空间的作用,正是如今户型设计的所在。

2.户型面积配置

通常普通住宅套内面积一般为七十几平方米,怎么把这些面积有效分配到各个功能区,这是一个因素。每个功能空间都有其适宜的开间与进深尺寸,大了浪费,小了又降低使用品质,所以在设计当中要以最经济地方式来解决功能设置。比如客厅要兼具起居和会客的功能,而卧室的大小也不宜过大,尺度适宜的卧室更贴合人的心理,利于休息。还有就是走道、过厅的面积要努力减少,此类消极空间对于小户型而言是非常浪费的。

3.室内功能布局

简单地把面积分配成各个空间,形成一个个限定好的厅室,这是传统的做法,但对于小户型来讲就很不实用。室内空间既要围挡分割,又要围而不死;既要有空间的限定,又要有空间上的流动与统一,如此户型才能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满意的舒适度和空间感。因此应该要减少固定构建,取而代之以轻质材料、透光材料、多用途的家具。提高空间流动性,给人开敞通透的感觉。随着现代饮食注重健康清淡,加上厨房电器的发展,厨房已不再是一个油烟密布的地方,可以设置成半开敞或是开敞式,对于建筑室内空间营造是一个很积极的因素。简洁大方的厨房流淌于人的视野当中不失为一种优美的装饰,亦是对家的温馨良好诠释。此外,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对于住宅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塑造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引入室外的气息和视野,才能有效地减少空间紧张情况下户型的压抑感。

4.空间的有机组合和重复利用

在量的限定条件下,各功能空间有机结合,这需要对家居生活流线有充分的理解。厨房和洗衣服使用的工作阳台结合设置,保证家务劳动的整合与有序;结合开敞式厨房,设计餐厅也不失为小户型住宅设计当中一种很适当的做法。另外储藏空间可以结合走道布置,使一个窄间能够得到多重利用;而餐厅由于使用时间比较集中和固定,所以也可以结合走道来设置,利用椅子的摆放来定义用餐空间。一个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被重复利用,这对于小户型住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提高空间的实际使用效率,其实无形当中也起到了扩大空间的效用。

合理组织各个功能空间,以尽可能少的联系空间来沟通起整套户型。努力做到动静分区,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个有利条件。注意避免对客厅穿插设计保证主要空间的完整,任何空间一旦成为了交通核心,其使用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住宅功能要求不断发展,从当初的寝食分离到现在越发细致考究,在保障各主要功能空间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设置洗衣阳台、储藏室等辅助空间。把空间潜力越挖掘,功能组织越精密,购房者就越可以得到实惠。

5.室内装饰的时尚性

对于住宅的影响,如客厅,主要考虑到沙发茶几、电视柜摆放问题,现在电视普遍为液晶和等离子屏幕,厚度减少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客厅减少一定的比例也不会给使用带来什么麻烦。提升交通空间效率,交通空间即是组织联系各实用功能的空间,把组织方式由单向性变为多向性,可以有效减少交通面积。一个中间走道就组织起了三个方向的使用问题,交通空间得到了高效地利用,但空间内各功能却又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如此整个房间的面积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6.卫浴空间的打造

卫生间设计的好坏也会对户型面积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直线型排布方式,左边是洗手盆,右边是浴缸或淋浴,中间是马桶,就是一种比较高效地组织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现代住宅当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卫生洗浴的空间,卫浴空间于建筑面积的比重应提高。在发达国家的住宅当中甚至每个房间都自带卫生间,由此可见,卫生空间是现代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新一代的小户型也应该体现出这一要求,每套住宅内外卫生间分开设置,小户型也可以具备一个自带卫生间的主卧室。这样即使两代甚至三代人同住的情况下,不论足从使用需要还是私密性考虑,对于生活品质提升都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卫生间更可以干湿分离,干湿功能可以同时使用,互补干扰,提高实际使用效率。

7.空间利用

比如配合室内设计,把空间中零碎角落的空间制作成储藏空间,在整合空间的同时又能够弥补储藏功能的不足,一举两得。又如可以结合室内设计,适当地考虑和式房间或是地台的布置,既是空间上的一种限定和趣味,又可以对脚下的空间作为储藏利用。

简而言之户型设计要保持使用空间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合理划分功能分区,隔而不断;最大限度地挖掘可利用空间,扩大空间感,尽量避免死角。小户型固然有他的局限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生活品质就会降低,相反在提倡集约化发展的今天,小户型更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意想不到的便捷性和舒适型。注重细节和品质的住宅更适合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住宅户型取向是由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所以对于它的研究和思考很有意义。它的设计与运用关系到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质。

8. 外墙设计

外墙的主体材料基本上为钢筋混凝土或各种砌块材料。其设计的依据几乎是一致的,设计结果也相差不多。只是外墙材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只是做简单的涂料,用外墙面砖的都显得档次很高,而面砖的不当使用曾经一度使外墙面砖被人指责。其实任何的材料只要使用的合适,都会为建筑增色。现在新型的外墙材料层出不穷,如:仿石涂料(真实漆)、氟碳漆、干挂石材、玻璃幕墙、铜板、铝合金单板、预制陶土砖等材料极大的丰富着外墙的设计。2006年开始执行的国家新的节能规范中要求,住宅的节能指标要达到65% ,在北方地区外墙的保温做法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必须采用外保温的建筑构造;同时保温构造的防火要求也应予以考虑;这样就给外墙贴面砖及干挂幕墙提出了新的难度要求。

9. 设备设施的配置

住宅的设计与开发销售还牵涉到各种设备设施的选型,这也直接关系到居住的舒适度。这方面主要应分为电气及暖通两个专业的内容。电气专业的设备及管线在户内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少,供暖与通风及给排水专业的设备与管线会因不同的选型而对户型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要求。比如:空调系统的选择,如果选用的是分体空调,户型的设计中就要考虑室内及室外的机件安装的空间、穿墙空洞、在外立面对室外机的遮挡构造等问题;如果选用的是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还要分是全空气系统还是风机盘管系统。前者会有大量的室内送风管线穿越户内的墙体,会对户型的净高有一定的要求,同时由于风管的断面有一定的尺寸,在户内穿行的位置会对户型设计造成影响,因此要协调专业进行设计。后者因在户内穿行的是断面较小且带有压力的冷媒管,只在每个安装风机盘管的位置加大对建筑空间的要求,用以安置回风箱及风机盘管。此外,还有诸如:加新风系统、加湿系统、直饮水入户系统、中水回灌系统、同层排水、地板采暖、户式燃气炉等不同方面的问题都应在户型设计给以综合考虑。

总之户型设计需要“精细化”,更需要大家予以关心,共同予以认真研究和实践。户型设计应以服务于购房者为出发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居住品质,这也是商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满足的普遍性要求。住宅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住宅设计的新趋势无疑将美化人类的生活。人类对住宅品质的追求在不断地提升,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即使在同一时期内也因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同而不同。设计就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依据大众的使用等各种需求,从而完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高品质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杨树敏 何力 徐艳桦 提升小户型住宅的生活品质 【J】.建筑技术.2010,09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区;景观环境;营造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了,尤其是在城市小区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环境的营造了,因此如何合理地营造一个小区景观环境便显得极为重要。

1小区景观环境的营造现状

小区的景观设计都会涉及到绿色草地,但是许多小区的草地不少是以观赏性、美观性为主题,但是目前很多小区的景观往往体现的是一种最求欧式宫廷风格的优雅庄重,但缺失了一种自然与生命结合的气息,绿色的草坪其实是一种接近自然的方式,开敞式的草地,不但增加了人们的活动的参与性,而且增加了一份亲和力,能更好的使小区参与活动的人融于自然,亲近绿色,充分享受四季的绿化和周边优雅的环境,所提供的一份心灵感受;另一方面,水体景观是园区营造景观氛围的重要元素,水具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与声感,体现一种活跃的优雅生活气息,能使周边环境更加优美、动人。江南的天气比较闷热,水体多了可以降底温度减少暑气,合理的利用水景营造,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水系景观设计中,动感与声感的充分结合,能更好营造出优雅大气的小区环境,并且能很好的调节活动人群的舒适性,所以我们在住宅景观中也会使用不少动听动人的水体景观,并采用合理的营造手法来提高小区的品质感与生活的参与性。

公共空间的绿化特色,也是整个园区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生活营造范围,它能体现一种文化的概念和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特别目前的景观受国外小区生活品质的影响,现在往往结合健康、自然、绿色、唯美为主题的住宅小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富有特色的绿化空间更是营造健康、自然、特色的住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时花镜景观合理运用,在整个住宅区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景观风格可谓丰富多彩,景观元素的美观化、异国情调融合,无论是欧式风情、德式风情还是法式风韵,绿化景观都体现了整个小区的生活品质的优质的特色。那么,借用国外景观设计是不是就一定好呢?景观绿化引入国外设计风格、布局、甚至植物,表面看起来不错,但是国内的气候与国外有着许多不同,参照的东西不一定就实用,需要学会灵活性的采纳应用及变化,由于国外的植被的维护费用比较高,而且生命成活难度较大;照搬来的景观风格被认知和接受也需要一定过程。但是国外设计机构带来的创新理念,能够丰富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推动设计理念的进步,把小区生活品质提升一个阶段,所以我们要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学会如何运用拿来主义,必须在国外设计中要与本地景观情况结合,融合本地的因素,并且需要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减少维护的成本费用.除此以外,园区景观中不仅要考虑到观赏性,还要考虑到实用性与可行性。

2小区景观环境营造中的人本主义

有些小区景观的营造为了观赏,圈围阳光草坪,不让人进入,这样大大降低了景观绿化功能的实用性,客观上减小了人们活动的参与空间,减少了人们在此增加小区人气及提高生活品质的功能,这样的设置是不可采取取的。我们做过某项目绿化设计与施工,结合当时小区的实际情况,绿地面积比较少,但是需要着重是体现该特点。在小区绿化设计上,我们注重的就是自然田园风格的设计路线,以增加“人”居住的亲和性为主要方向。环境设计根据总体规划的特点,绿色地块的合理分布,形成组团绿地、阳光草坪的现代欧式风格概念。组团绿地为邻里户外空间的交流场所,结合户外休闲景亭和风雨廊道,各具特色的四季景观植物和活跃温馨的儿童活动场地,形成安全、亲切、健康和欢乐的绿色家园。并且配置了儿童设施及户外健身器械材,此地是儿童向往的、不厌的游嬉空间,是老人们所活动健康的场地体验,也是各小区家庭欢聚的乐园,阳光草地形成开放式的几何形态绿色广场。设计方法上将本土的植物等演绎到社区景观中心中,种植具有江南风情的香樟、朴树、榆树等丰富的花卉灌草丛等;在欧式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将树阵草径、现代造型雕塑、组团绿化及、社区活动泳池等融入进来,演绎出小区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合理结合及布局,充分体现出小区绿色生态的品质享受,小区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合理布局景观绿化,并对小区自然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生物多样性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完整;同时把自然、人、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展现出小区营造以人为本的景观特色,将小区打造成一个充满自然生机和文化精神和谐景观小区。

现在的景观设计往往也走进一个误区,观赏性景观太多,而参与性景观太少。其实景观园林一直都有两重功能,一是观赏性及品质性,二也是一个休闲与娱乐性,但由于现在的房价越来越高,土地也越来越珍贵,能做绿化景观的面积也越来越少。景观设施也是一种公益性设施,如果能多一些参与性的配套,会让居住的人更加舒服,更加温馨。还有一些景观过多地雕琢繁华,其实景观么应该反映其自然形态,与周围的环境互相融洽,体现出整个环境的和谐自然,并且能够使园区生活的品质和生活的方式得到一定的提升。现在一些模仿国外的欧式宫廷园林,在营造上过于繁琐雕琢,显得华而不实,同时用材料昂贵,不考虑造价成本,材料昂贵并不代表景观一定做的好,合理运用景观素材,与自然融合一体才是本质体验,设计好的居住区的景观,应该融入生活贴近生活,使人能产生回家的亲切感与温馨感,在园区中能让人产生放松的心情愉悦的心态,如此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高品质小区景观。

3当代小区景观环境合理营造

说到住宅小区景观的合理营造,就不可否认中式的园林特点。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家园庭院的概念非常厚重,但由于中式园林占地比较宽阔,工艺程度更为复杂,品质要求更为苛刻,但受制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所以,中式小区园林的营造相对比较稀缺,但是中式园林文化是几千年来遗留的文化遗产,更具生命力及创造力。中国园林更为讲究营造休闲生活的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功能特性。营造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境界,并且与建筑浑然一体、讲究自然的合理布局。所以中式园林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景观园林形式。中式园林杰出的代表就是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布局精致,处处展现的是高端的品味及奢华的享受,营造这些园林画景,犹如一副副画家的艺术作品。他们由如遍访名山大川,用观赏后的体验来建造园中山山水水,并且每个园林景观都自成一体,就像用山水画卷来绘制园林绿化,所以中式园林是别具韵味,值得深思与研究,特别是在现代小区景观中得吸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灵活贯通的运用其中,发挥中式园林的文化精髓,把现代小区的景观的品质及精华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当代的小区景观设计中我们采用丰富景观园林小品元素、花架、休息景亭、驳岸观景平台来营造出休闲娱乐、优雅舒适的活动空间。给小区的居住的人提供一种释放工作压力、排解生活烦闷、休身养性的空间场所。我们通过景观艺术的空间营造,创造浪漫优雅的情调,以追求悠闲的现代桃源生活,来达到提升住宅环境品质的目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了多样性的景观手法,来表现人活动及情趣的多样性、软质景观的多样性、景观层次的多样性、空间活动的多样性、景观文化的多样性……,并将以上的景观理念融合到景观生活中,以此做到树木花草高矮疏密有致、色彩唯美和谐,营造合理的小区景观环境。

结束语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的是人性化的设计空间,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统一。我们景观设计就是要把握这个设计尺度把握妥当,必须意识到:生态住宅小区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态学为基础,以周边资源为前提,尽可能地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自然平衡和循环,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大力改造变化,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审计(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范文第4篇

时间过的很快,我和他已经认识2年多了。自从他进入晓星就一直是我的同事,同样也是我兄弟。

工作中,我们都亲切的喊他“老马”,可能是因为他家乡是坐落在古运河畔的革命老区山东台儿庄,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时常激励着他的成长,让他具有能吃苦耐劳朴实认真的性格。也正因如此,他在班组的工作中一直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他是一个性格比较随和,幽默,所以和班组成员相处的很融洽。在TC捻丝B班新入社的员工里,很多都是他的徒弟,同样其他的生产工序他也很精通,象挡车,开动,倒筒,班组长的日常工作等。他总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停的学习,这正是验证了这样的一句话“学习是唯一提高自己品质的途径”。

在公司推行TPM中,他总是积极的参与进来,去学习TPM。TPM是一项发展团队智慧的改善,在改善中他总是可以开发实用的清扫工具来解决清扫中的困难点。在清扫中总结的经验,写成OPL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他一直追求着终极的方法,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这正是团队中需要的可贵精神。

生活中他同样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一个人赚钱要养活四口人。生活虽然很艰辛,也许因为肩负的担子不一样,反而使他有更大的动力。一直在为自己的人生不断的加油,不断的为自己的充电,为自己的生活品质而奋进。从他身上我感觉到了一种执着的力量。

借此感谢捻丝B班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谢你们一直对我工作的默默支持。谢谢大家!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交叉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1984年由国家教育部提出、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制正式出台,至今已有近20个年头。其中“工业设计”或“艺术设计”方向工程硕士教育在教学模式、课程与师资建设、社会实践方面有所探索,为促使工程硕士教育有更快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对此专业方向中有违工程硕士教育宗旨、模糊混淆工程硕士教育与本科以至高等职业教育分工的一些失误现象加以检讨,以期工程硕士教育有足够的品质保证。

一、“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

“工业设计”的“交叉学科”性质

2009年国家批准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制,是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缺点。就“工业设计”(含艺术设计,下文同)方向而言,这一缺点与国外相比却正好相反:国外研究生读完硕士,就是进入社会设计部门工作的介入点;只有实际操作能力弱或有意于史论学术研究者才进入博士层次的教育。事实上中国的“工业设计”方向“学术型”硕士生弱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弱于“学术型”独立研究能力。其原因之一是“工业设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认识,很多时候“工业设计”被看作类似“美术设计”的画图,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脱出“美术学”的框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学术理论方面和工学硕士并无二致,差异只在于前者侧重于“实践”,后者侧重于“应用”,工程硕士更侧重于“学术实践”。“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工程设计”人才,“工业设计”的工程硕士就是要能对设计物的“技术”提出要求的人才,是能以“艺术”的能力对“技术”(含材料)整合、匹配,使之成为新的终端产品的人才,远非“图形”(不论是手绘还是CG制作)的制作者。这一点是基于科技史的一个基本史实――一件新产品的诞生首先是有“设想”的“计划”,在生产技术经验有相应累积条件下才可能使“设想”的“计划”有所实现。如蒸汽机早在50年(中国东汉刘秀做皇帝的时候),就有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在他的力学著作中提出了构想,直到17世纪才有了切实的“实践”。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曾做过惠更斯助手的帕潘独立研制成功第一台有活塞的蒸汽机。到了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英国约・凯伊发明织布飞梭,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至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瓦特完善了联动式蒸汽机,使人类生产能力飞跃至一个新高度。虽然如此,瓦特及一大批热衷于“发明”的“发明家”们,并不清楚蒸汽机工作的“科学原理”。过了60多年,到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才有焦耳测定出热功当量,使“技术”有了“科学”的依据,也从此使新“技术”的产生、更新加快了速度。“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设想”的“计划”既考虑到对已有“技术”功能的应用,也往往在“设想”中会提出超越现成“技术功能”范畴的新的“功能要求”,这就突出了“工业设计”和“技术开拓”的互动关系。20世纪是机械工业、电子、微电子工业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各门类新技术的终端产品在人类生活、生产领域普遍应用,人类生活与生产形式的改变速度加快了,“工业设计”与“技术开拓”的互动关系越趋紧密,20世纪也因此被称作“设计的时代”。以“手机”的“工业设计”为例,当“设计”要求其厚度不超过9厘米时,会引起一系列零部件体积的改变。如芯片的厚度要压缩,又带来封装技术的改进。其结果是“技术”突破自身已有的“工艺”模式,出现新的“技术”与“工艺”。计算机最初由主机、显示器、键盘组成,学过设计的乔布斯向他的技术主管提出要制造出一种“可以在牛仔裤上操作游标”的工具,结果是产生了“鼠标”。从这点说,“设计”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工业设计”为技术的再突破提供了“路标”的作用。从技术自身更新的方面说,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应用功能,“工业设计”可以对不同的单项功能技术有目标的整合和匹配,推出新的多功能应用价值产品。仍以手机为例,手机的产生最初是希望有可以不依赖“有线”而更自由方便的通话方式,经过科技的努力制造出“蜂窝”式结构的讯号传播网络,“手机”的诞生有了可行的基础,于是出现“语音”通话的“大哥大”。“工业设计”再整合已成熟的其他技术功能,很快使单一“通话”功能的手机从无线通讯技术兼有网络光纤技术,拥有摄像、录像、录音,及文字、图像网络传输等一系列电子、微电子技术功能;“手机”从此不再仅仅只是通话的工具。这种整合技术功能的“工业设计”在工业社会发展之初就开始了,1867年,法国莫尼埃发明了新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解决了金属与“土”的有效配比,为超高建筑的平面、立面艺术设计提供了可以应用的成熟的材料技术条件,于是就有了1931年第一座摩天高楼――纽约帝国大厦。公元前的苏美尔人发明了“轮”,改变了此前的搬运物体方式;到1893年,麦基尔・派德森发明了自行车,把“轮”的“技术”作为基础,整合“齿轮传动”、“方向控制”等“机械”方面技术,设计出安全便捷的个人交通工具。今天“自行车”的“工业设计”仍然新产品层出不穷,原因在于“工业设计”就是具有不断整合、挖掘多种“技术”的“实用价值”,并使之成为“衣食住行用”各领域终端产品的性质和能力,满足“人”对丰富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即便是农耕手工业时代的“工艺美术设计”,其宗旨也和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一样,都是“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只不过前者的速度缓慢。所谓“生活品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功能带给人们实际生活的“物质”性的安全、便利;另一个是产品形态带给人们“精神”性的愉悦、舒适感。“衣食住行用”的生活领域有各自不同形态的产品,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为“人”所用,最终改变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如桌、凳、椅的“高家具”,改变了中国汉唐以前千余年的“坐”、“卧”方式;釉瓷器的出现,提供了更易于清洗的饮食器具,但真正取代陶器,成为乡镇普通人家的餐饮器,还是近100多年的事……所有这一切虽然都在不同方面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质”,但“提高”的速度非常缓慢。尽管如此,还是反映出不同材料和技术,都是在“艺术设计”的统筹下才成为可用的产品形态的历史事实。如果“技术”只停留在经验层面,“科学”只囿于实验室范围,技术和科学的社会意义就难以展示。“工业设计”则以终端产品形态把技术、科学的社会意义、经济价值“实践”化,所以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实验室”阶段的后续或“前导”(提出功能要求由技术部门解决),和“科技”研发同属一个系列,也是工业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工业设计”包含了“艺术设计”与“技术完成”两部分内容,是“艺术”与“科技”的“交叉”,也是“文科”和“工科”的“交叉”。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中的“艺术”部分和农耕手工业社会的“工艺美术设计”不同,“设计艺术”在这里已经成为“设计”的一种“方法论”而自具完整体系,前期从市场调研分析开始,定位产品消费要求、产品功能到材料选择,然后出概念图、效果图、文案编写,再出模型,形成一个“程序流程”;其中结构图、施工工艺图一般由相关技术人员制作。如上所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工程人才,在“工业设计”方向来说,即是有统筹匹配、整合运用不同技术能力,具有“艺术创意”基础和相应艺术表达能力的设计师、工程师。与之相应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是技术操作熟练的技师,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参见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至今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包含了“CG”(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制作技师,为“工程硕士”的“工业设计”培养配备了足够的社会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