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4-02

作者简介:赵德辉,男,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航空系旅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意义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关键技能分析。

(1)导游证。获得导游证IC卡之前必须考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旅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校外实习就业,意味着学生需要利用在校的两年时间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一般考取机会有2次。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对考证进行时间规划,比如,按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划分,结合学校的考证课,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考证的口试、笔试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

(2)职业素养。旅游从业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高职学生还缺乏旅游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在校期间需要将职业素养列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真努力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素养。

(3)职业技能。旅游企业所需人才标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团带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恰恰是90后的高职生所缺乏的。所以,旅游专业学生需要有规划地培养与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有计划地考取导游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团体等活动,培养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社会实践中,深入旅行社进行导游、计调、外联工作,深入旅游景区进行景点导游工作,丰富个人的行业经验,提升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五大模块内容研究

1.入学职业测评。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特质因素”,以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在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支撑下,结合旅游专业岗位群所需求的导游、计调、外联、景点导游等具体岗位标准分析,以及高职学生本身特质分析,新生入学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首先要进行入学职业测评,主要进行SDS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气质类型测评等。

2.个人评估。个人价值观在入学职业测评中可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结合健康、性别、年龄等自身条件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通过橱窗分析法,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不同部分,分析个人个性心理因素。并结合SWOT分析法来分析个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以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入学职业测评中气质类型测评,分析个人气质类型,并由此分析个人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的哪些岗位工作,以及个人需要在职业规划中如何提升相关能力的目标与措施。

3.职业评估。职业评估主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岗位群评估,而非具体岗位评估,体现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旅游行业发展、企业内部环境、职业要求、员工发展空间等多维度评估,从而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一是要深入分析旅游行业发展,中国作为出境国、入境国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国内普通百姓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意识的升温等。二是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内部环境,新《旅游法》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折射出的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变;旅游企业对旅游毕业生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旅游企业国际化接轨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要求;旅游企业竞争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提高等。三是职业要求,即具体岗位群要求,导游、计调、外联、签证、景点导游、售票、检票等岗位群具体岗位职责要求;新《旅游法》对岗位群工作职责的要求;旅游毕业生常出现的工作问题等。四是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根据职业测评、个人评估,因地制宜地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步骤。在对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106名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统计中,9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而对于具体实施步骤,只有26%的学生能够规划每一年、每一阶段实现具体分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高职旅游学生时间观念弱,任务刺激弱,需要老师、同学的激励与帮助,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目标与分目标,分时间、分任务地指导旅游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理想追求,按模块进行分解与检验评估,指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前行;同时,组织校友定期回学校与低年级同学分享行业、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心得,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旅游企业最新情况,以及自己努力的目标方向还欠缺的知识与技能,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前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1.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全程跟踪指导的建议。建议开发职业规划信息平台软件,将旅游专业学生入学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规划实施步骤、职业规划管理与调整、职业规划评估等内容全部设定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一是学生可以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自我检查评估个人的职业总目标、分目标,以及个人任务完成与执行情况;二是导师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引、评价;三是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了解旅游专业学生思想动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情况,更好地邀请校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知识,发挥榜样的作用。

2.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与导师制结合的建议。建议形成职业规划成长手册,由导师进行监管与指导,将旅游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学习期到职业探索与决定期,全部记录在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规划后实现的目标与规划前进行对照,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国华,刘涛,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和大学生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着高等教育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社会生产力。就业也是大学生自立社会、回报父母和社会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客观原因外,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择业观念、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对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任务,其中渗透着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道德等内容。充分挖掘课程的职业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务实朴素的职业理想是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一种规划和设想。在确定职业理想时,个人的兴趣、特长、价值取向是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会受到职业的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和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影响。受功利主义影响,部分大学生将职业理想定位在工资待遇高、相对轻松的工作,职业理想的确立注重利益、轻视职业的发展性及对社会的贡献,缺乏长远目标,有一定的盲目性。修养与法律课在职业理想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注重务实性、发展性、阶段性和坚持性。

职业理想的务实性。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首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职业素质符不符合所选择职业的要求,职业理想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其次,树立大众化、普通岗位的职业理想,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各种层次、各种所有制和各个地域的用人单位上,以踏实的态度,勤奋务实的精神开拓自己的事业。

职业理想的发展性。大学生对薪资和岗位要有合理的期望,只要这个岗位是社会需要的,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也有利于自我才能的发展,就值得去选择。只要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必需的职业素质,并且愿意不断地付出努力,则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指日可待。

职业理想的阶段性和坚持性。处理好理性择业与实现职业理想的关系,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面前, 先就业,再择业,循序渐进,应该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实现职业理想的一条可行之路。大学生可采取“分步达标”办法来把握择业期望值。将总的期望值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 然后逐步付诸实施。职业理想的实现要循序渐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只有坚持不懈, 才能最终实现。

二、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化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贯穿在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设计大学生活,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大学生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职业规划的起点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在修养与法律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观察、思考和选择未来发展目标,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动员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自己职业价值观;通过实验、实训和生产实践培养检验自我的职业能力;通过性格、气质测试等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类型;通过自我评价、同学朋友评价、老师领导评价等整体评价自我的优点、缺点;通过成就经历的分析发现自我的潜能和品质。

职业规划的核心在于对于职业的认知。修养与法律课引导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出版物、人才招聘会、行业展览会、专业学会等途径,广泛了解行业、企业和岗位等职业信息,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为职业规划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确定职业路径,并进行优势、弱势和机会因素的分析,以扬长避短。将职业目标落实到大学学习和实践目标,制定大学生活规划,包括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思维方式和理念、人际沟通合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明确的目标,加上详细计划,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帮助大学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生涯顺利进行的保障

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方面的素养。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基本职业道德的学习外,大学生应该着重从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方面培养职业道德。

强化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大学时期是从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的过渡期,应积极地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从职业要求出发踏踏实实进行训练。

培养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是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行业产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尊严感、幸福感,集中的体现在乐业、勤业、精业之中。乐业者,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把职业当作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勤业者,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刻苦勤奋,努力不懈。精业者,对工作充满兴趣,苦练娴熟技能高超本领。大学生要培养对所学专业的职业情感,才能够自觉地投身到培养职业素质的行动中去。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开篇语: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65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高校就业负责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姜恩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曾任汽车系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学生教育、服务工作,拥有丰富的毕业生就业辅导经验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困境:一面是就业难,找不到能容身立足的工作;另一面却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岗位鲜有人问津。带着对这一困境的疑惑,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业中心副主任姜恩桥。

“就业难”是相对的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是相对的。”姜恩桥表示。现在大家都说找不到工作,但是在某些地区和行业,比如中西部地区、基层岗位等,都缺少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岗位其实也还是缺乏优秀的足以胜任的大学生。

为什么会出现就业相对难的这种状况?姜恩桥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发展不平衡,大学生认为在直辖市等大城市工作会比在普通城市、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好、机会更多。但如果大学生真正扎根到中西部地区,就会发现那里其实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他强调“媒体以及周围人传达的信息、价值观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解决就业难问题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姜恩桥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高校还应注意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相结合,因为人才培养有一个滞后性,比如新设置的某个专业要四年或五年以后才有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设置专业、招生,进行人才培养。“这种需求是一种长远的、前瞻性的、战略性的市场需求,而不是短期的,比如作为北航来讲就是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国防的战略发展。如果以市场订单作比喻,那么这个订单应该是大订单、高层次的订单。”

学生自己及早、科学地进行个人职业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应以专业为核心,设定一个积极的目标,最好是选择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不管就业还是创业都可以。“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动力不足,我想问题出在多个方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缺少对未来世界的了解和对职业的认知。所以大学生要做好本职工作,要跟市场、社会结合起来,多参加实习实践,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姜恩桥补充说。

坚持质量核心,重视创业教育

姜恩桥表示,做就业工作应首推“质量”。追求就业质量的背后其实是追求培养质量,就业质量是培养质量提升的一个体现,人才培养得好,学生就业对路,就业市场就会广阔,学生就能找到适合的岗位从而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因此,学校应该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将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环节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重大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站在高起点上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我们会根据市场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但是我们也一直坚持人才培养最核心的东西――质量,这是一个传统,是我们几十年来最精髓的东西,要坚持,而不能三天两头地调整。”姜恩桥表示。

在坚持质量核心的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进行优化,比如加强拔尖人才的培养,“我们学校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有一定的优势,再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校的专业特色,就设立了高等工程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这两个实验班。”姜恩桥举例说。

“另外强调一点,学校要重视创新和创业教育。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高素质的、掌握高技术的青年人在选择创业时,需要有持续的创新做基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培养上的创新、就业指导上的创新和就业服务上的创新等。在学生的培养上,本科生的培养方针就是“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学校会从课程体系、实验与教学体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等各方面着手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于创业教育,姜恩桥强调,这不是让学生一毕业就创业,而是使他具备一颗创业之心,有创新的能力,以便在合适的时候有能力做出创业的举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有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创业意识启蒙,让学生知道,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创业;其次是创业信念的坚定,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坚定学生的创业信念,让学生知道创业是一件要投入300%甚至500%力量的事情,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克服;第三阶段是创业元素的积累,比如说开设一些创业方面的课程,进行创业知识的普及等等;然后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考察评价体系等都要体现创新;最后,学生掌握了创新的能力,具备了创新的心,还需要有一个平台展示好的作品、好的想法,如创业计划、科技实践平台、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北航有一个科技园,这个基地就是给学生提供这种平台的。”姜恩桥介绍。

基层工作:有必要、应主动

“基层工作覆盖的内容广一些,学生去基层锻炼,可能会更有利于他的发展。”姜恩桥这样认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在基层工作的历练和锻炼,基层工作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即使你的工作单位是中央部委,也应该真正地到基层、到农村、到社区了解一线农村老百姓生活工作的状态。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即使没有机会深入基层,我们也会要求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包括跟村官所在的村结成‘红色1+1’等等,让学生接触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真实的基层工作环境。”

另外,农村工作很有必要,但对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着眼长远的行为。做村官、到社区工作,不应该是短期的、暂时的行为,而应该列为大学生长期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锻炼环节。“很多学生不了解农村、不适应农村,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而被动地选择基层工作,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我要去农村锻炼,我要去农村寻找我需要的养分!’”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安检;航空法;教学

一、高职民航安检专业法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航空法是目前高职民航安全检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律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法,并包括大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高职民航院校的民航安检专业法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最早航空法教学侧重讲授行政法、刑法等方面的内容,现在逐渐侧重于航空运输相关的国际公约、国内民事立法及安检业务法规,这一系列的变化的背后原因也在于业内对民航安全检查权的法律性质的讨论仍在不断发展变化。

相应地,现阶段航空法课程在高职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民航安检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未体现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所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第二,在民航安检专业专业的法律实践教学中未符合岗位需求,即更多在于介绍法律“是什么”,以理论性、记忆性知识为主。第三,在民航安检专业专业的法律实践教学中未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民航安全检查权的性质决定法律教育的侧重点

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安全检查作为特殊执法行为必须取得国家颁布的法律正式授权才能实施。至今,法律尚没有明确授权民航安检部门实施上述行政执法权力的条款。民航安检工作人员属于民航运输企业的员工,从这个角度说,安检工作人员与民航旅客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安检工作却是强制性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旅客是不得拒绝安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安检的行为又带有一定的“公行为”的色彩。所以,关于民航安全检查权本身的性质到底应当如何界定,在学界仍处于讨论的阶段。

此外,由于安检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目前民航业的安检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员工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应付一线高强度的工作量,都必须转岗甚至转行。所以,随着民航业的高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未来安检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成为综合性的高级安检人才,以适应职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所以,法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使学生厘清安检职权与机场公安行政执法权力的界限,平衡安检的强制性与服务性之间的冲突,在提供安保服务的同时也能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反恐局势;同时,培养有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的综合型机场工作人才,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三、关于高职民航安检专业法律教学侧重点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航空法与安检法规课程作为高职安全检查专业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如果仍然侧重于行政法、刑法等公法,则不符合民航安检专业的学生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以及就业特点,也不能激发民航安检专业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抓住核心重点,有的放矢。

在课堂内容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定位。安检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明白自身的职权在法律上的性质,明白机场安全检查权不等于行政执法机关的人身检查权力。在对旅客进行安全检查过程中应当体现出服务性的特点,任何时候都不能“过界”,在发现违法情况时应当立即移交机场公安机关处理。第二,机场秩序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机场安检工作岗位包括停机坪护卫、安检通道上的验证、前传、开箱包、人身检查等岗位,在每个岗位上都可能遇到不同的违法违规旅客,例如旅客拦飞机或扰乱机场秩序等“空闹”行为、隐匿携带违禁物品、冒用或者使用假身份证件等情形时有发生,对这类相关行为的定性和法律后果,机场安检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并了解,才能及时对旅客行为进行划分,并根据情况通知机场公安。第三,目前与机场相关的突出社会现象及法律制度。例如航班不正常现象、航班超售现象等,在机场安检通道如果发生旅客问询或者质疑时,能够及时解答或指引旅客到相关单位办理下一步手续。

在课堂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方式,将每个法律知识点分为案例导入、案例所涉及的重点法律法规解析、情景模拟三部分。即首先以工作中的现实案例为主线引入,使学生自觉代入未来工作岗位场景并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然后,结合案例中的法律法规进行课堂活动,以情景模拟教学法重现之前讲授的法律法规,总结突发事件处理的操作规章制度,但不再拘泥于法律条文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是有侧重点地强调在岗位中安检工作人员应当“怎么做”。通过情景模拟锻炼学生的口才、抗压能力,使学生明白学习航空法、锻炼法律逻辑思维对于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航空服务的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国 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启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主体,有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生涯指导和教育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因此分析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吸收其经验,对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状况

1. 完整体系。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学生入学第一年开始,就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如要求每一个学生将个人信息在专门网站上注册,并通过心理测试、能力评估帮助大一新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而且会有专业的职业顾问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在大一便树立起职业意识和人生理想。入学第二年,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期望对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第三年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及企业招聘信息,让学生亲身感受就业市场,了解雇主需求,从而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能开发,最后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年辅导学生制作求职简历,传授求职要领及面试技巧,以及为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求职成功率。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针对在校生外,对已经毕业的学生也会提供相应的跟踪服务。

2. 专门机构。美国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提供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且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机构人员呈现出高度职业化、专业化、高学历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主管需具备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学生提供诸如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服务,而就业咨询人员必须要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此外,一般工作人员需具备学士学位。所有的辅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或经过培训考试达标后才能上岗。机构人员岗位设置细致且分工明确,有就业主管、就业顾问、职业生涯探索顾问、就业辅导导师、招聘协调员等。

3. 立法保障。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立法保障其实施。在美国的教育历史上,曾两次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推进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生计教育法案》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就业法案》。1974年,美国国会把“生计教育”定为全国重点项目,9个州通过了“生计教育”的法案,42个州采取措施推行“生计教育”。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效职业选择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学校―就业法案》的通过, 则意味着美国建立了从职业认识到职业选择的完整职业指导体系, 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自我选择和未来的人生规划。

4. 资金投入。美国政府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仅1971 年至1973 年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先后分两次拨款900万美元和1.68亿美元来资助各州进行生计教育的实验和推广;1977 年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4亿美元来支持“生计教育五年计划”的实施。政府大量资金的支持促进了美国生计教育的有效实施,也为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5. 技术支持。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就业网站、软件的开发,大都建立强大的网络咨询辅导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和详尽的数据库资料。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中心咨询人员,也可把自己的简历、资料上传给中心人员以获得具体的个性化的指导。学生通过网站也可以获得实时的校内外招聘信息、实习信息、就业讲座、心理测试及辅导等大量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咨询系统与已毕业的校友取得联系,寻求求职经验及职业规划经验等方面的传授。

6. 社会参与。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所以发展迅速,其原因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美国20世纪70年代构建了以雇主为基础、以家庭――社区为基础、以农村――住宅区为主等三种校外模式。另外还在洛杉矶建立了85个企业和公司组成的社区生计教育联盟,在达拉斯城建立了“生计发展中心”,这些都为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启示

与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水平相比,不难看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职业生涯教育水平,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首先,高校要集中精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在科研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结合实践推动研究,其次,要开展全程化的指导,就业指导不只是指导即将毕业的学生如何找工作, 而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帮助学生发现、开发、培养自我潜能与创造力,因此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各有侧重。大一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树立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则要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专业及对口行业发展情况,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以此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大三则要让学生尝试接触就业市场,通过社会实践机会了解企业需求,有目标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大四则要进行就业策略方面的指导,提高应聘成功率。

2. 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功能仍是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等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建立以政策咨询、心理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和个案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咨询机构是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急需改进的方向。专业的咨询机构必须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2003年教育部提出,要按照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学生工作队伍兼任,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教育队伍是提高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关键。职业化要求给予就业指导人员编制保障,相应的职称评定制度,定员定岗定职定责,专业化要求就业指导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具备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心理调适、就业市场预测、人才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能力,成为就业指导的专家。

3. 健全职业生涯教育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在2007年出台《就业促进法》,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强制性政策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加强督导。立法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权利,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法规体系。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强制性政策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加强督导,以缓解就业压力和人才流失的困境。

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与政府和高校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是分不开的。硬件设施的配套,软件技术的支持、专业队伍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做后盾。

5. 建立相关服务网络体系,开发相关配套软件。

高校要从学生便利、用人单位便利的角度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更要引进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发适合本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特点、专业特点的相关软件,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减少职业规划中高校、学生的盲目性。

6. 密切学校、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多方合作关系。

大学生就业就业是社会性问题,高校要主动寻求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用人单位、中介机构、人才市场的合作,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动态,人才需求情况,为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政府更应牵头建立全国全国毕业生供需信息网,实现各地、各高校、各用人单位的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共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颖云,蒋肖波. 西方生涯辅导对国内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