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是以面广量大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高校教学活动必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是体现先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目前,教育部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未来有五大推进计划。
继续高质量完成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建设任务。继续开展国家、省、校三级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从中遴选建成3000余门优质课程,在爱课程网共享。
探索和开发新型的资源共享课。组织专家研究、分析当今流行的MOOC(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结合课程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大力推进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共享与应用。对已上线课程持续更新,鼓励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参与网上互动,推动上线课程在爱课程网的广泛共享和应用:推动共享课与校内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见成效:对上线课程进行持续建设和深度开发,尤其是拓展资源,逐步形成系统完整、资源丰富、体验感强的数字化课程。
不断完善课程共享系统。在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课程平台技术,搭建国家层面高水平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加快网上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课已有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服务。
第五,积极探索建立在线教育管理制度。要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制定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网上在线教育学籍、学习证书、学分、学位等管理办法和政策,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
现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用量高峰期平台使用困难。近两年来,全国学校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使用需求猛增。由于用户数量太过庞大,导致在工作日很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出现了使用困难的情况。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有点在于学习者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内容,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现在实际的情况是学习者在想学习的时候经常打不开平台网页、登陆不了平台、浏览不了学习资源、不能留下学习记录等。
可供学习的课程资源类型局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的知识点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以下是现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教学资源类型,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表一)。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更加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岗位职业能力是通过课程中设置的技能点所组成。技能点的掌握需要有对应的仿真或模拟实训手段辅助,而这类的课程资源并没有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出现。
学校日常教学所需资源不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习者在日常教学中要使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则必须将授课场地安排在机房或者无线网络覆盖的教室。而这类的教室在资金的投入上太过昂贵,所以学校的此类教室的数量在学校所有的教室量中的比例并不高。同时,这些教室除了满足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之外也无余力满足其他资源共享课程的需求。
未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配套建设建议
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服务容量。为满足数量庞大的用户需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必须扩大容量、提高配置,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特别是加入云技术的支持。不但如此,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需求还会持续高速增长。所以在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时候,还需要对于容量的需求发展做一个预测和监控,以期今后尽量避免平台使用困难的情况发生。
开放更多技能实操类型专区。为适应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技能知识学习增强体验感,和在教学目的中对于技能掌握的要求下,可以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开辟体验感强的模拟实训专区。将传统的只能在学校实训教室完成的仿真、模拟实训模块,集成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去。实际上,一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开辟了此类课程资源专区,将给学校在实训教室的硬件投入上面省下了一笔很大的开支。
关键词 教育管理信息 标准化 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很多高校依托校园网,以各种教育类管理软件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高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同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使用示范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存储、辅助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毋庸质疑,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各级政府对教育管理信息的需求,最终为管理决策者们提供了决策指导的依据,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涉及的因素众多,在共享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人们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网站设计问题、资源库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其它问题例如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问题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不乏一些制约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大多属于较深层次的问题,很容易被人所忽略,但这些问题不解决,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就不可能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1教育管理信息共享问题研究现状
根据对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依据熊才平、朱爱芝等人的观点认为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开发组织实施主体是教育管理部门,开发方式主要有学校独立开发,企业独立开发,校、企联合开发三类。庄秀丽、何克抗认为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包含数据生产、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这三个关键环节。这三个环节互为前提,相互联系,处于一种动态交织的循环中。 熊才平、朱爱芝等提出政府主导、企业开发、学校应用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区域共享开发应用模式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他们认为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开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管理三方面和共享主体及开发方式,优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和平台,优质资源用户群三要素。李松和黄荣怀认为资源建设的途径模式有购买引进式和自主开发式,征集评审式和课题引领式。胡小勇认为区域性教育资源共享框架中,都应该注重形成四种支撑维度(构建共同愿景,实施资源规范,制定机制策略,开展绩效评估)和十二种机制策略(政策性调控机制策略,科学的投入规划机制策略,技术保障机制策略,质量监控机制策略,管理服务机制策略,应用创新机制策略,激励表彰机制策略,区域联动机制策略,区域示范机制策略,合作同盟机制策略,分层梯度发展机制策略,内容定位 机制策略)。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共享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多的,但主要集中在共享的机制和具体的操作层面,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的基本条件以及信息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研究现状
教育教学资源在每个国家具体的开发机制和应用形式并不完全相同,这和各个国家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总体来看,国内现有研究关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内容供需矛盾、建设模式、建设策略、共享机制等问题,基本形成了以区域(行政县域)为主,关注教育资源标准,以区域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由政府、学校、专家、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以商业化运作的基础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目前还需创新资源开发机制、资源共建机制、资源准入机制、资源机制、资源流动(交流与置换)机制、资源评价机制、资源使用机制、资源推广机制、资源服务机制、资源运营机制、资源跟踪与研究机制和资源应用效益评价机制等。就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研究主要倾向于专门领域的标准化研究,一般是根据该领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处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专业层面的标准化分析,例如:荆铭,许洪强,和梁成辉的《智能电网信息标准化在调度中心的应用》;白易的《地理信息标准化系统管理和标准模块化研究》;王章国的《矿区煤质与选煤信息标准化及数据挖掘研究》;陈元飞的《中小企业信息标准化研究》;何振和周伟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石――信息标准化问题分析》;蒋景拥热说摹段夜地理信息标准化政策研究》等文章都是针对各自领域的信息标准化的研究,然而针对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的研究还是较少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学校管理信息经常需要交换,各个不同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的需要不断增加,相对滞后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水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清晰可见。例如,学校存在好几套系统标准,有的来自财务部门,有的来自人事部门,有的来自学生管理部门,有的来自教务管理部门等等。学校各部门可能根据本部门需要来开发或者购买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很多都不符合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标准,在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数据层的底层数据库为这些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数据视图和存储过程没有应用标准和规范,不能为数据进一步共享和交换提供更大的支持;业务层的服务单一,没有系统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不支持各种常见的数据文件格式,业务流程不可动态配置与组装,导致各个部门的数据格式不一致,无法互换数据,浩如烟海的无法互通的数字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日常工作,提高了管理者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交换标准,不同厂家的系统不能兼容,新产品无法适应已有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各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交流。由于信息系统建设不遵循统一标准,难以持续发展,以至不得不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信息的不完整、不规范、重复录入和各种数据的不统一,结果是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和宝贵时间,产生的却是一些使用价值较低的信息,有些甚至成为信息垃圾,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综上所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研制开发者和系统使用者对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标准化认识不深入,对标准实施不充分,导致信息传输不畅,难以满足信息化需要。
4信息标准化是解决教育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换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在国家颁布的《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3935.1-83)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这一权威定义,我们认识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是通过制定、、遵循和实施各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使整个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内部统一,以及与学校外部相关部门的系统的统一,以此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大的效益。信息标准化不但为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提供了重要保证。而且为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奠定了基础。
5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化的实施
针对目前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存在的不足,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急需贯彻实施一整套完善的标准。标准实施后,系统应用可做到与平台无关,与应用程序无关,数据存取和显示采用一致的标准和规范,这样对于不同的应用程序才有实用价值。2002年9月23日教育部制定并正式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基本数据的收集、分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即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对管理软件设计规范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第一部分为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是该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涉及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内容覆盖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信息、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体育与卫生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科研信息、办公管理信息、图书管理信息、房产与设施情况信息和仪器设备实验室信息等,适用于学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信息进行统计与管理,以及研究机构对学校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
上述学校管理信息的标准,内容齐全,分类规范。但学校管理信息的标准化,只是学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化的基础之一,并不是全部;实现了管理信息本身的标准化,也不意味着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标准化还涉及到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管理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管理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6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的关键
受自给自足小农意识的影响,国人的共享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人对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在教育界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教育部门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有着强烈需求,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没有体会到信息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切实好处,这种状况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十分不利。
要使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取得较快发展,必须首先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环境,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人们的共享意识。共享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素质,主要包括:
(1)全局观念。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在地理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为了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必须改变狭隘的部门意识、小团体意识,树立全局和整体合作的观念,与他人共享资源。
(2)合作意识。合作就是要善于接纳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信息资源的共享常常是双向的,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获取者,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典型的“双赢”。
(3)比较优势意识。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是共享的前提。每个人都要有合作意识,善于发现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虚心向他人学习。
培养人们的共享意识,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要通过舆论、媒体等各种渠道,普及资源共享的相关知识,使人们充分认识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以及信息不能共享所造成的危害,使人们清楚在信息时代走自我封闭之路是行不通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鼓励、引导、督促人们走共享的发展道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确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促进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
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多个网站上,这对人们了解、使用这些资源造成了障碍。为了便于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途径。便捷性决定着用户是否使用这些资源,进而决定着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能否取得显著成效。
7结语
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是教育管理软件开发者、教育管理软件使用者都应该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认识和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运用标准化手段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过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开发者和使用者都自觉地做一个促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实施者。才能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一靠转变观念,二靠制定政策,三靠健全机制,四靠培养人才,五靠完善技术。这几方面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但决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既不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消极等待,关键是从现在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宁燕.论数据标准化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J].档案,2011,02:47-50.
[2] 王庆雯.中文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99-100.
[3] 范志坚,方源敏,汪虹.GIS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共享[J].中国建设信息,2007,24:60-62.
[4] 肖胜.多源异构数据GIS集成与共享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04:43-45+64.
[5] 马京然,曾跃进.数据标准化与科学管理的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4:128-130.
[6] 赵群.高校信息数据标准化与一体化[J].中国科技财富,2008,12:102+100-101.
[7] 林韩,周力,李宝林,王庆华.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J].电力信息化,2009,01:27-30.
[8] 杜伟军.民航信息交换及共享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2009,07:64-66.
[9] 尤蓉锦.试论文献资源共享和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标准化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2,02:83-85.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调查研究;评价;生态化建设与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球数字化学习浪潮的席卷下,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与学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占当今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否也随之在同步向前发展?笔者期望从常州科教城这一固定区域来折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程度如何、应用效果如何,影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高职学生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分别就资源建设和应用两个层面考查其认识和态度,找出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旨在分析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2.调查对象
本研究总共调查了常州科教城五所高校,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的各类全日制专科生,每所学院80人。性别上,男生233人(占58.25%),女生167人(占41.75%),性别比例基本均衡。代表性分析: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一年级学生刚进校处于适应期,三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故选择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得此次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取样方法
本次调查的取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在调查的五所高校中抽取5大学科门类,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管理以及体育、艺术。在每个门类中随机抽取部分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部分班级,每个班级按照20人采集样本。调查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字媒体设计、物流管理、软件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应用英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体育服务与管理、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
4.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有20道客观题。问卷采取集中发放的方式,并采用不记名方法,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其说明本调查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36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1.25%。
5.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问卷回收后,即进行资料整理及录入工作。首先剔除回答不完全及不符合研究规范的问卷,将有效问卷编码输入计算机,再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内容主要围绕高职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应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1.高职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
(1)在对学生关于“在您所学的所有课程中,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情况”调查中发现:有40.81%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使用,有48.4%的学生反映教师偶尔使用,有10.79%的学生反映教师从未使用。统计结果说明广大教师和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尝试着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2)在对学生关于“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你学习的作用”调查中发现:28.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57.5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1.9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2.3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用”。从统计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习很重要。
(3)在对学生关于“您对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兴趣”的调查中发现:40.99%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兴趣”,47.68%的学生表示“有兴趣”,10.17%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1.16%的学生表示“反感讨厌”。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感兴趣,就更有必要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将其价值最大化。
2.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满意度
在对学生关于“您对所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如何”的调研中发现:7.56%的学生表示“满意”,20.65%的学生表示“较满意”,23.55%的学生表示“一般”,41.57%的学生表示“较不满意”,6.6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展的现状较不满意,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十分必要。
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1)在对学生关于“您是否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的调研中发现:13.37%的学生表示“十分清楚”,67.44%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19.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从统计结果发现,十分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般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统计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表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深层次的运用还没有过多的思考。
(2)在对学生关于“您选择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的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所列出的各项原因的同意程度前三项依次是:丰富课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拓展课堂教学,提高个人知识水平;促进与老师的交流,与其他同学的交流。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最想提高的还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较浅层次的能力。
4.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
(1)在对学生关于“服务功能的缺失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服务功能的缺失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使用的影响程度排前三的依次是:对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趋向把握不准(同意的占95.04%)、缺少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交互性差(同意的占94.17%)、学习内容并没有根据学习目的来选择,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意的占93.60%)。
(2)在对学生关于“管理因素的制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的调研中发现,管理因素的制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规章制度不健全、服务人员素质、服务人员的态度、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教师的重视程度。
思考与讨论
1.需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对“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真情投入”进行调研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真情投入不够,而教师认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内涵理解和在这种新型教学(学习)环境中教学(学习)策略和教学(学习)方法的缺乏。调查结果表明,师生普遍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还停留在一个初级层次,还是将其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作用并没得到很好发挥。
2.重构建设体系框架――走向生态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借助它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高职院校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借助案例库、试题库等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建立相关政策和规范,将区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生成性资源、科研院所、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方面搭建有效的资源共享及管理机制,综合各类要素,形成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环境。
3.重共享激励机制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既可以带来社会受益,也可能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和个人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体的收益期望和风险期望对其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以及最终共享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利益驱动的共享激励机制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体能切实感受到共享带来的好处和不参与共享带来的弊端,以激发共享主体参与的热情。校企合作进行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合作中,必须考虑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可引入开放性质的版权协议和共同创作协议以保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版权问题。
结语
促进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离不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最终效果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出一种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维、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等的学习。将区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生成性资源,科研院所、商业公司提供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综合各类要素,形成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2]张伟,季小峰.应用科技大学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校企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5).
[3]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4]王娟,杨改学,王妍莉,孔亮.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3).
面对互联网电商扁平化赔本赚吆喝拼命三郎式竞争,面对众多品牌越过实体店直接掠夺目标消费者,面对屈臣氏仍在快速往二线商圈的快速扩张,面对娇兰佳人、康缇、怡亚通系统的强势进逼,面对区域连锁诸侯的扩张,烽火早已燃到了店门口,更多化妆品小连锁、单店发展与生存的压力日益加剧,于是联盟、合并、重组,国内化妆品店的抱团取暖在不断上演。然而抱团一定能取到暖吗?
一、 “多赢”是抱团取暖的基石
大家都知道抱团取暖好处多多,比如可以获得市场合力、可以获得采购优势、可以获得管理效益、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可以低成本扩张……但是要实现这种种好处,统一管理至关重要。如果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而沟通不畅,利益捆绑不到位,就很可能名存实亡。这当中最重要的利益公平机制,如果抱团时,某些人只想别人来暖和自己,那最后团也会散了。
三年前,有一家小连锁为了应对屈臣氏及当地龙头老大的低成本扩张及竞争,牵头发起组织区域化妆品零售联盟,得到了当地的众多单店及小店的积极响应,共同举行成立协议,高调向供应链资源宣告,可是不到半年,这个联盟就解体了,原来他们采取的合作方式是牵头企业低价采购,然后再加价向其它中小零售企业配送,而且优势资源商品先满足发起者及重要成员的店面,结果发起者获得了规模效益,而其它店面却没有从中得到公平的应有的便利。联盟解体也就可想而知了。
谁坚持让人家有钱赚的原则,人家就会想着谁,谁的机会自然就会多。多赢比单赢有个大好处,就是各方都能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公开公平公正的分享抱团所带来的利益是关键基础。
二、 抱团的目的是共享
抱团在一起,就要开放拥抱,共享客户资源、共享采购资源、共享管理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如果谁都要留两手,谁都有私心,那抱团就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
化妆品同行抱团更多的是整合管理资源与供应优势,可以节约成本,而在各个零售商圈与其他时尚零售商抱团的合作其实是大有空间的。
比如商家A自有会员数3000人,经营化妆品零售;商家B自有会员2000人,经营内衣零售;商家C自有会员1600人,经营时尚品零售。ABC在各自的行业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为何不可以组成一个小同盟圈,打通三个商业体的会员权利共享,让众多的会员成为共同的客户?在动销层面,产生联动,互惠互利,共同增量,从销售结果上自然而然实现。
所以,抱团应该共享客户、共享活动、共享采购渠道,一起构建一个利益相关的小自主式联盟,实现减成本、保品质、塑品牌、增收益、占市场。大家不需要白头偕老,但至少携手合作熬过当下难关,等到春暖花开时各奔前程也好。
三、这样抱团,销售困局迎刃而解
可以借鉴的案例,某区域的零售联盟去年在当地组织了“2015中国购物节”,联盟的实体零售店在当区域达成了一项名为“美丽行动”倡议,旨在推动实体店同行之间开展更多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包括联合营销、人才培训合作、O2O技术对接、相互交流学习等。
这些实体店在促销期间,携手联盟商家推出现场送购物代金券、免费咨询、免费体验等活动,以及举办各种与顾客进行互动的游戏、表演类活动,吸引人气。这是区域内实体零售店首次联合大促,参与的店面在5天的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内涵
投资收益主要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投资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或效益,将货币或资源等经济要素投入某一领域,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收益是投资所取得的回报,是实际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可以理解为在预期的回收期内所得到的与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流的总和与投入成本的差额。投资和收益的内容不但包括有形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图书馆是非生产性投资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属于一种公共设施,其存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任何一项投入,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收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同样存在成本和收益问题,只不过资源共建共享的收益有许多是无形的,其表现形式是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科学的普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的文明进步等等,收益主体也不仅限于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本投入,包括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的各项资源,主要有信息资源成本、信息技术成本、用户成本、管理成本和外部成本等。根据CALIS的“十五”建设子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共建共享的支出预算包括:资源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系统开发经费和管理费。除了大量的经费投入外,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是重要的成本内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收益可以分为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两部分。从广义上讲,社会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经济收益是社会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源共建共享的经济收益主要指图书馆通过共建共享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所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主要包括:收取的一些补偿成本的费用,共建共享给管理节省的开支、人员开支减少、信息资源购置成本的降低等。社会收益可以理解为资源共建共享所产生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成果,主要包括:知识价值的实现、社会成员素质提高、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形象提升、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以及其他外在性效益等。由于图书馆的社会属性,经济收益不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社会收益才是图书馆共建共享的价值体现。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特征
1.模糊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主要的是社会收益,社会收益基本上都是一些隐性的收益,通常不能用直观的数据表示出来,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过程中,常会遇到本身具有很强的不明确性的概念,比如形象价值的好或坏、用户满意度的高或低等。其中“好”与“坏”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高”与“低”之间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归属。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主要特征就是其模糊性。
2.间接性。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投资收益与物质生产的投资收益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易被人们所直接感知。物质生产的直接成果是物质产品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产品销售后可以直接收益。而共建共享的成果是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馆藏体系,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其效益要通过培养和提高用户劳动能力和素质才能体现出来。共建共享的最终产品不是物而是人,是现有劳动者智力和素质的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和智力不具有独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无形和依附于人体之上的。虽然信息资源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然其一旦为人所掌握并用于科研、生产中,则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使社会财富不断增长。资源共建共享的补偿和收益不单单发生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内部,而主要是发生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结束之后。
3.滞后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滞后性是由其收益周期长决定的。如果把投资经济收益的周期理解为从资金投入开始、到建成投产、回收全部投资、开始获得收益的话,那么,建设周期的长短不同,经济收益周期的长短也各有不同。相对来说,绝大多数的投资项目建设和收益周期都比较短,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周期普遍比较长。
4.长期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长期性是指图书馆完善之后的文献资源体系可以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并且图书馆用户在获得更好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之后,在整个工作或劳动期间内可以长期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效益。虽然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多数的处于流动资金的实物形态只能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则可长期受益。
5.社会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社会性是指其受益者是全社会,即给全体国民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处。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面对全体国民开放的,任何公民都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同等权利。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类型图书馆虽然并不对所有公众开放,但其为全社会服务的性质没有变,一方面反映在这些图书馆的读者通过工作岗位的变换和工作地区的转移,分布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为那个部门那个地区提高工作效率或经济效益作贡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反映在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的发明创造的涌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仅是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也是全社会的共建和共享。
6.外溢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外溢性”,是指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除了可以直接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之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多功能性。这些功能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这主要表现在:它可以节省读者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节约社会资源,避免重复浪费;可以创建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不足,经费短缺。实现资源共享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但在推进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专项资金投入。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对资源共享的资金投入更是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
(1)受地方财力的限制,图书馆事业经费整体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图书馆每年经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文献价格逐年上涨的幅度,抽不出更多的经费用于资源共享建设。
(2)图书馆文献购置费都是由其各自所属上级主管部门分别拨款,财政上分灶吃饭使资金不可能统一调配和集中用于资源共享建设。
(3)对于文献资源共享的建设尚未进行统一规划,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的投入。
(4)能用于资源共享建设的经费,难以满足其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
2.盲目投资,重复浪费。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安排,从全国图书馆行业整体来看,当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盲目投资、重复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现行图书情报事业管理体制分散,分属于文化部、教育部、科学院等多系统领导,在各自的系统内又有各自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各系统内和系统间缺乏协作和协调。同一地区高校之间建立的共建共享,不能与公共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等其他行业图书馆共享,共建共享辐射的范围受到限制。在没有全盘统筹安排的情况下,一些图书馆出于政绩冲动,盲目上项目,没有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也没有联合尽可能多的图书馆一起共建,做出来的共享资源不符合读者需要,或者用户数量不多,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浪费。
3.评估缺位,收益不高。我国图书馆特殊的管理体制,使得图书馆只需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而图书馆系统内部只有非常松散的业务指导关系,系统内部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的专业考核评估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由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所具有的模糊性、间接性、滞后性等特征,要对共建共享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也非常困难。缺乏专业考核评估,图书馆在共建共享工作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投资建设之前所做的调研和规划一般比较简单,而且常常只管“共建”,对“共享”的推广应用则着力不多,对使用效果不够重视。因此,大部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投入大,但收益不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收益的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改革资金的投入方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需要必要的、稳定的资金投入,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都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归根结底也是财力的投入,需要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在财政分灶吃饭的现行体制下,一方面要发挥各级财政的积极性,逐步加大对各自所属图书馆的正常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财政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做必要的专项经费投入。财政的专项经费应统筹规划,集中掌握使用于必要的、统一的、影响全局性的项目。
2.加强协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共建共享需要图书馆之间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分工协作,共同分摊所需的经费投入,共享建设的成果。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各个图书馆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如图书馆都希望自己在共建时减少资金投入,在共享时又希望自己获得更多收益;某一图书馆如果投入过多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过程的实质就是图书馆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平衡各方利益,本着投入多受益多的原则,提高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通过各方的协调,统一分配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减少因内耗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3.加强推广,提高资源的投资收益。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只有在用户大量使用这部分资源的时候其价值才能实现,才能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图书馆作为主要的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地位受到挑战,如果不加强宣传和推广,共建共享的资源不为用户所了解,就会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信息服务是一种独特的信息商品,加强市场营销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共建共享也需要市场营销,需要将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产品推向广大的用户市场。具体来说,图书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推广工作:
(1)深入调研信息市场,了解用户需求;
(2)确定目标用户,尽可能涵盖多的用户群体;
(3)进行市场竞争分析,了解图书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