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用微生物 学习能力 项目操作能力 探讨
现代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训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行了新型的课改教学,使之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在课改教学中,药用微生物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后,学生在理论水平上,和项目实践操作技术上都达到中级技工对药用微生物技术的要求标准,成为一名合格的药物检验工,为企业所需。
根据课改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拟定了一套培养学生适应并掌握课改教材,掌握项目引领目标的新型教学手段,掌握项目实训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就是我们总结的课改教学方法,供大家讨论。
一、选用合适的实用的课改教材
现在各种版本、各个出版社的药用微生物的课改教材,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我校是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时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选定教材,合适的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帮助。在选用教材时,我们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选用的教材涵盖的理论基础知识要广、泛而简单明了,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易学易懂,总结性,归纳性,针对性较强的教材。
2.选用的教材,每章节前面都应有本节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理解的概念及内容,要了解的应用性、拓展性的知识,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对本节的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结构、特点、应用性知识一目了然,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性,针对性,减少以往在学习过程中学完一节、一章后不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的盲目性。
3.选用的教材,在每学完一节后,有目标检测题,题的形式多样,可以有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问答题,前三项题型都是比较细致。我们应而泛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如概念、特点、区别等,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强化,而问答题,可以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选择性地做,可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特别强调对理论知识要精挑细选,不同的专业,对微生物这门课的需求不一样,要尽量选择和专业相关连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主要是普通细菌、病原性细菌、霉菌、放线菌和药用真菌形态、结构、特点、应用知识的学习,并了解细菌,病毒的致病性、干扰素、抗体、免疫疫苗等相关医学知识。我们还根据高职生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专业特点和综合素质能力的特点,选择一些拓展性强、应用性强,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技术在生物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如柠檬酸,谷氨酸的生产原理,基因工作的基本操作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基因工程药品,转基因食品,糖尿病、痛风、高脂症、脂肪肝的病理及症状,微生物在有机废水处理,探矿、探油方面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和理解,拓展了其知识面,提高了其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做到了有的放矢,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拓展了相关连的应用性知识。
三、项目操作技能的培训
药用微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训结合紧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项目操作技术的培训,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课,我们认为可从下列两方面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平时实验实训
在平时的实验实训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在很多操作重点和细节上,不能完全领会老师的示范操作,步骤混乱,操作不得要领,不注意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不在乎安全性,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情况常有发生,而且不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课改教学中采用下列较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视频,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用的材料、仪器、正确的操作步骤、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再简短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操作要领、要点。教师自己再实操一遍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如接种、移液的方法,高温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步骤,等等,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重点有深入而客观的认识,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3.学生边自己动手,教师在旁边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结果分析。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要求其书写实验报告,报告要切合实际,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结果有失败,要对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以避免下次的错误,使学生对实验及操作程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专题实验培训周
在平时实验实训后,还要专门用一周来培训学生在应用性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是:①药品或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②药品、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③空气、水中微生物种类的测定。
这三门实训项目是在有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技能后才能开展的拓展性、应用性的综合大实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为准则,可以帮助同学提高创新思维,提高综合技能素质,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达到学生考核中级药物检验工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实操水平都大大提高了,既掌握了重点要求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又了解了拓展性的应用性知识,还初步学会了对问题的研究,项目实验实训的操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独立思考力得到了加强。在劳动局组织的技工证考核中同学们达到了98%的合格证。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同学、企业的好评,就业率大大增加了,符合了社会、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药用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微生物.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1、现代临床微生物学中对病原学诊断的基本要求包括:
(1)提供可靠的临床标本;
(2)了解正常的菌群;
(3)结合临床,准确进行实验;
(4)病原学诊断需准确、合理;
(5)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实验的结婚;
(6)加强对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现代感染性疾病诊断最重要的一步为采集恰当的标本,从而要求临床医师能够获取代表感染性疾病的标本。细菌进行实验的前提是了解知晓人体的正常菌群。在做微生物实验时,应联合临床,做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实验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恰当的临床实验标本由临床医师提供,然后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从而更加的为患者负责。微生物室应在涂片结果,敏感结果以及最后结果出来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对病情做有力的报告。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应对各种检验项目加强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现代临床微生物学要求参与医院感染疾病的监测、管理和控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有:加强对病原学诊断、微生物抗药性以及环境、器械的监测;加强医院的消毒与灭菌;对流行病进行试验,并加以控制。
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医院感染的要求有:
(1)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
(2)临床微生物室参与医院的教育工作;
(3)对消毒隔离加强管理;
(4)对抗菌性药物进行试验,快速准确试验的报告。
临床微生物室对微生物的检验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若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微生物的感染问题,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沟通,及时与控制感染的科室进行必要的联系;一般提醒临床对于病菌的来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菌的传播与扩散;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经常定期抽调人员去参与医院进行的教育工作,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微生物菌体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正确消毒对微生物菌体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包括正确的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指导和监察,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参与对特殊耐药细菌的实验工作并制定消毒隔离的措施。临床微生物室应定期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结果,这将对临床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帮助。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在现代医学中对实际临床中的感染控制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微生物学要求紧密结合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要牢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对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工作要快速进行,判断要准确,并且应即有速度又有质量对实验结果做出报告。临床微生物学要求实验结果与临床尽可能的相符。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对教育培训的宣传,并能对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实验的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解释。现代临床微生物学不仅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们,或是对医学工作者的知识更新都是极其有必要的。医院应切实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的工作,从而为服务临床做到更好的服务。利用临床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能来进行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临床微生物学需通过检验系统,从中了解各类微生物的特性,快速、有效的做出对病原学的诊断及微生物检验报告,为治疗、诊断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医学感染控制提供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少、避免和控制病原体的效果。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者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的提取工作,然后写出对其的研究报告,为医学临床提供帮助。现代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包括:获取标本信息,并且学会妥善保存与保护,提高对微生物的检验率。利用微生物学知识学会多种对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从中选出最佳的检测方式,还包括系统鉴定程序,以及对检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微生物 实训室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1-01
随着微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的起居生活以及一些重要生产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微生物,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与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是了解和研究微生物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和探讨微生物实训室管理显得愈发重要[1]。
1.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现状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是进行学生实训和科研的重要场所,目前主要承担以下实训课程:《食品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动物微生物》、以及《食用菌生产技术》和《发酵生产技术》相关微生物实训部分。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掌握认识常规微生物,对微生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筛选、药敏等不同实训操作技能。由于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一般在教学计划上都安排在第一学年,此阶段的学生对微生物知识掌握较少,所以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保护意识淡薄,加之对微生物实训室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少数实训室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实训室布局不科学,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起微生物实训室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突出,运作效率低下。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布局、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微生物实训室显得尤为重要。
2.合理布局,提升微生物实训室硬件建设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应具备以下基本硬件配制:准备间、缓冲间、接种间、培养间、菌种保藏间、观察间以及学生教室。各房间做到水电齐全,建有通风排毒管道,接种间和培养间地面最好铺上防尘胶,各操作台尽量选用防潮、防火、耐腐蚀材料。必要仪器设备有:超净工作台、恒温自动培养箱、恒温水浴震荡培养箱、不锈钢自动高压灭菌锅、恒温干燥箱、天平(0.1g、0.001g)、电炉、纯水机、菌种保存冰箱。
3.完善制度,加强微生物实训室规章制度建设
高职院微生物实训室能健康、有序、高效运行都离不开一整套科学人性化规章制度。微生物实训室各规章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实训室管理的规范化,常规化,也有利于增加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项:《微生物实训室规则》明确了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及学生在实训室中的权利和义务; 《实训室安全制度》明确了实验人员应对实训室的门窗、水电,大型仪器、微生物废弃物进行妥善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明确仪器设备使用规范[2]。
4.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几乎所有微生物实训课都在微生物实训室进行,这些实训课所有前期准备工作都是由实训室管理员准备,工作量大,任务重,责任大。所以必须提高对微生物实训室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他们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院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3]。
5.加强安全教育,深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电安全问题,大都是因为麻痹大意造成的;仪器设备使用安全问题,这方面主要是因为使用者没有完全理解设备使用原理和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训室废弃物安全处理,微生物实训室废弃物不同于普通的生活垃圾,它可能带有致病菌源,所以微生物实训室的废弃物都要经过高温处理和消毒液处理后方才能丢弃[4]。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工作及其重要,但同时也很琐碎和繁杂。在各项完备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加强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才能使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崔伊滨,刘彦华.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2):71-73.
[2]邹爱英,刘华,杨青霞.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6):34-35.
[3]陈曦碧,陈为健.如何成为优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J].福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3):55-56.
[4]关洪斌,王晓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52.
1课程定位
1.1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医学营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现代临床营养技术和公共营养、食品安全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从事临床营养实际操作能力、疾病筛查、社区疾病管理、营养调查的能力,还要有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1.2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定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营养、卫生检验检疫、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1]。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控制链中的传统监测点,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类课程体系的三大检验方法(技能)课程,是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该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1.3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在医学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通过学习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要、卫生法规与监督、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等,具备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后,再同时开设食品毒理学检测、食品感官检测、食品卫生理化检测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平行课程。经过这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即可参加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获得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为后面医学营养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专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2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在于其蕴含的科学思想、人文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实现三个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食品微生物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实操技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中最新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应用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③素质目标:具有无菌操作意识、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条件
3.1师资队伍
由6名专职教师和3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并配备2名高水平的实验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很合理,并且100%为双师型教师,5人为食品检验工考评员,其中2人还是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评员。因此,我们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且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学队伍。
3.2实验实训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组正在建设《微生物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教学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分组配套齐全。现有微生物实验室5间,总面积540m2,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训、自行设计实验的需要,实验开出率按课程标准要求可达100%。②校外实训基地。医学营养专业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现代妇产医院、福建明一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和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完成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食品中部分致病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等项目的的抽检工作。
3.3课程教学资源
“贴近生产实际、适应岗位需要、反映食品检验技术发展趋势”是我们选用和编写高职教材的依据。选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用成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教学主教材,该教材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之一,理论上突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侧重实际操作、检验方法,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与设备、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程序、基础实验技术、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卫生指标细菌的检验、致病细菌的检验、真菌的检验和其他检验项目。同步配套使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第二版)》,该教材是根据最新《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与此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开发了相关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测试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料。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四阶段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挫折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核心都是启发式教学。
4.1.1项目驱动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老师会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设计出各个任务项目的教学方案。
4.1.2四阶段实践教学法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员模仿和总结练习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
4.1.3任务驱动教学法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4.1.4启发讨论教学法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思想去解决、分析、批评、判断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使经验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
4.2现代先进教学技术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除了应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并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手段,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实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考核的方案。
5课程设计思路
5.1依据需求定内容,依靠行业建课程
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事业单位岗位需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基于“岗位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计(见图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分别为微生物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我们与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食品行业专家和高级研究人员定时来校兼职授课,共同建设与管理课程;共同制订课程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实践项目教学。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比例达100%,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学生技能训练模拟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5.2课程为社会服务,教学顺应市场项目化
该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期间,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承担福州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海蜇皮质量指标检验,以及为贝奇(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贝奇野菜汁”成品检验。一方面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途径,另一方面以社会为课堂,实现了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
5.3“阶梯式”的实践教学递进式模式
“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课程开始,就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半年;随后,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微生物检验科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4个月~6个月;最后,在第六学期分散到实习基地或其他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半年。此法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且学生素质大大提高,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100%。
5.4课程考核与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
本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考核,改革传统以理论笔试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3],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和校外实践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职业资格证是就业的“准入证”,为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课程的考核还与国家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严格课程考核是学生获取“双证”的保证。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实行“以证代考”,即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代替课程成绩。
6教学内容设计
6.1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教学内容以“体现国家标准、对接生产实际、融通职业标准”为原则进行选择,选好以后围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组织,每个项目由学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单元综合实训共同完成。“理论(初步了解)实践(初步学习和模仿)再理论(理解)再实践(独立操作及完成)反复实践(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认知与学习规律来完成各项目,如此反复操作可为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6.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食品微生物检验以微生物检验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按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将课程分5个教学模块,4个基本技能训练情境教学,7个典型工作项目教学。共80学时,安排于第二学年第4学期开设,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6.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细菌检验基本技能;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技术;食品中主要致病微生物生物学性状及其检验技术。②难点:对不同的食品样品和检验项目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各种检验结果,最终作出正确的食品卫生评价。
6.4课程教学评价
①后续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学生们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对于后续课程,我们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②实习单位评价: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专业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③学生评价: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操作本领、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7课程特色
①理实镶嵌的教学模式: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穿行,理实一体,使学生对内容更容易理解。②导引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既注重老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③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坚持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检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探索是成功的。合理定位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选用和编写优质教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潜能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新彬,李超敏.医学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89-90.
[2]吴君艳.基于食品检验岗位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食品检测类《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科技信息,2012,35(8):809.
制订培训计划,系统全面带教
实习生带教不同于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大纲、教材和讲稿可以遵循。老师大都是采取现场实时教学的方式,即工作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所教授内容学生有亲身体会,印象会比较深刻,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不足之处是工作中没有遇到的知识点学生可能就学不到,理解不透,造成所学知识脱节,不系统不全面,实习结束了对微生物检验知识的掌握仍只会是一些片段。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本实验室制定了微生物室实习学生培训记录表,表中详细列出了本实验室常规工作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每天工作结束后如果能安排,老师会按照培训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专题教学。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老师将根据每位学生的记录表对其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重要内容的遗漏。
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工作流程
1份细菌培养标本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单一般需要3个工作日,前后工作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根据这个特点,本实验室的岗位设置采取纵向标本负责制,即同一批标本的整个处理过程都由同一批老师带领学生连贯地来完成。通过这样的轮岗方式使实习学生形成了完整的微生物检验思维模式,使他们遇到不同的标本能够完整地处理,而不是断断续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老师还会采取横向加强训练的方式,争取使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全面系统地掌握所有的工作内容。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必备的专业素质
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不但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老师在实习带教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耐心和细心的培养必须以培养责任心为前提。老师随时会告诫学生,每一个检测针对的都是一个具体的个人,在医学工作中是不允许犯错误的,有一点点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5]。为了防止做错和做漏等差错事故的发生,老师采取了记录单签名负责制,也就是每操作完一个项目,由操作者检查后在记录单上签名确认。这种做法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尽量不要把错误留到第2天,并且能够责任到人,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还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特点的观察,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当然,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过多批评责备他们,而是帮助他们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好好改正。
加强老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