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宣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中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此,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浙江省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在中职学校试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由德育教师负责执教,他们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对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模式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集合力度,需要引入专业课教师,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教育。笔者旨在从旅游专业入手,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2013年新旅游法规的出台,旅游行业面临白热化的竞争状态,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更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旅游基础人才的摇篮,对于养成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肩负着重要责任。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校修炼好自身的综合能力,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才能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有一席之地,立足生活,自力更生。因此,打造中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解析
1.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从生源方面看,目前,在象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笔者学校旅游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创新,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极具创业头脑。从学科方面看,旅游专业的创业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强;从师资方面看,旅游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观念新颖,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激情高,师生间融合度高。以上这些都为旅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劣势
现阶段,笔者学校专业课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训课程与企业实践接轨不紧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绝大部分都得从头学起。学校虽有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模式并不健全,学生的实践岗位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不利于学生进行岗位创新、技术创业。
3.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未做到有效结合
近两年,笔者学校在高一、高二年段全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结合旅游专业的现状和特色开展有效、有机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要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完该课程后所发散出的使用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与专业、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打造,关键在于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可让政史教研组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来给旅游专业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增强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通过教师国培项目,让旅游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将行业前沿信息带回课堂,教授给学生。最后,社会上旅游相关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较多,可以通过聘请这类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校担任客座教师,传授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让专业教师牢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构建全新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在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年级开设《专业实践》《创业项目案例分析》等,也可开设介绍旅游专业时下流行的发展趋势,旅游专业成功创业案例等专业选修课程例,如:《烘焙技艺》《茶点新制作》《导游带团案例精选》等。
3.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基地的开辟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旅游专业的“学生创业园”,使之成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习、创业服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利用旅游专业的茶艺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构成四间门店,在学生创业团队提交的创业方案中筛选出优秀项目,由旅游专业教师带领优秀项目的创业团队开启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门,这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做到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1)门店一――“咖啡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茶艺实训室为门店,由茶艺社团负责。平时利用周末时间到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利用闲暇时间到网上采购各种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等。利用茶艺室里的咖啡机、榨汁机、冷藏冰柜、制冰机等实训设备,制作各种饮品,在中午午休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饮品和小憩的空间;还可为工作繁忙的教师提供饮品送上门(教师办公室)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
(2)门店二――“烘焙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烘焙实训室为门店。由于该门店的经营需要较强的烘焙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超市采购面粉、新鲜奶制品、鸡蛋及各种烘焙原料,到网上采购各种烘焙小工具等。利用烘焙实训室里的烤箱、微波炉、打蛋器等实训设备,在实训课时制作蛋挞、泡芙、饼干等各种小点心,在午休和下午茶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为邻近学校的师生提供外卖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营业额。
(3)门店三――“伊人礼仪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礼仪实训室为门店,由伊人礼仪社团负责。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发放宣传单,以此来承接更多的业务。通过校方的宣传和支持,承接兄弟学校以及县内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庆典业务,以此来稳定营业额。
(4)门店四――“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导游实训室为门店,由导游社团负责。此门店的基础业务是为来校的各方领导和客人提供“美丽校园”的导游讲解业务。此外,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和闲暇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和县内兄弟学校发放宣传单,以此来充实业务量,提升营业额。
“咖啡物语”和“烘焙物语”两个门店在每日营业结束后都必须做好账务结算,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召开每周例会,总结本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做好会议记录。每月必须推出一款“特色饮品”和“特色西点”,为自己的门店增加特色,提升自身的技能。“伊人礼仪工作室”和“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两个门店每月召开一次月会,做好账目清算工作,并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本月的业务进行逐一点评,以达到稳固工作室业务、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上四间门店每学期的期中给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从中感知自己门店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契机,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一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干“事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四间门店的开设,又可带动旅游专业学生其他创业新方案的提出,从而形成旅游专业独特的创业基地,也打造了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
4.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
笔者学校已与象山影视城管委会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将县教育局下属的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也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开辟了新捷径。旅游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的导游服务技能,利用每年黄金周和各个节假日到象山影视城做景区讲解员的实践工作,也可根据自身爱好,到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做兼职导游,这既有机会历练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检测,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开辟自己的创业之路。如此,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有更多的职教者一起携手同行,在不断探索的征途中,全力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为旅游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3]张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 2004(27).
一、工作目标
以全市物价系统服务创业、富民兴宜,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打造打造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以开展"建设五型机关、提高服务水平"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价格政策,尤其是激活民间投资等创业价格及收费政策,使创业者人人知晓,形成政策落实倒逼机制,促使全市物价系统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干事创业积极性。注重宣传服务创业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在本单位系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的服务创业先进理念。
二、宣传内容
一是宣传通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全市物价系统系统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面有新提高,在营造吸引投资兴业环境方面有新变化,在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有新突破,在促进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方面有新跃升。
二是宣传价格及收费方面相关创业政策,帮助社会各界全面准确理解创业服务年有关价格及收费政策和措施,增强创业信心和能力,形成政策落实的倒逼机制,促使全市物价系统全面落实好优惠政策。
三是宣传全市物价系统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
四是宣传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激发服务创业和创业热情与活力,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服务创业和创业精神、学习典型、争做服务创业和创业先锋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要求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全市物价系统营造服务创业浓厚氛围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任副组长,副职领导和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价格调控科),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各县市区物价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有专人负责,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营造服务创业浓厚氛围工作实施方案,并全面落实。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活动
培育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院校必须以创新为灵魂,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应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味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不懂得自觉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创造性的灵感和思想火花难以产生,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和简单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2.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高等院校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经费的制约,学生的实习场所、科研场所投入不能满足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需要,许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验实习场所、内容、材料不能达到要求,学生动手机会少,缺乏创造力的源泉,视野狭窄,妨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经费的限制,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农业院校由于认识不足和条件的限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使得现阶段的创新教育不完善。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措施
1.组织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要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负责制,加强活动的各项管理。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技处、国资处、财务处、各学院教学院长组成,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指导小组,由学院负责人、学科专业负责人和学科专家组成,负责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对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和风险投资类的课程;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2.实施程序
(1)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院、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该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2)项目评审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评审工作由教务处和团委共同组织完成,教务处负责创新训练项目,团委负责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教务处和团委分别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并择优推荐上一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项目实施
项目实行导师指导下的主持人负责制。项目审批立项后,主持人应尽快制订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依托校内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平台,严格遵守学校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并开展有效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4)中期检查
项目研究时间过半,学校将组织专家对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项目的改进建议。对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5)结题验收
项目完成后,主持人需将成果形成总结报告,并附相关论文、设计、专利等固化成果支撑材料,由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三、构建完善的机制,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1.组织保障
分别成立校、院两级管理指导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经费分配、质量检查、组织与实施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组织和领导保障。
2.制度保障
学校应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课程建设、学生选课、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保障了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
3.经费保障
学校要不断加大创新创业经费的投入,并根据要求进行经费配套,实行专款专用,努力改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创业中心条件,不断扩大大学生创业基地规模,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4.师资保障
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广大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导师制,聘请企业中专家型的大学生创业导师,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导师。学校对指导教师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措施:对导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导师按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导师指导的项目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中和同级别的科研项目享有同等待遇。
5.条件保障
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的条件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开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创业中心、实践教学科研基地,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积极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
6.宣传保障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那时的中国将迈进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亟需提升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兴新型应用性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生产模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需要大学生成为转变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展知识型创业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培养各类创业型、创新型和创智型人才,是适应国家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大学创业文化是注重创业教育、重视创业实践、提高创业倾向的文化,创业教育以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提高、成功创业为目的。大学创业文化虽然有与社会创业文化共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有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大学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创办企业,应当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脱离功利主义为导向,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对国家而言,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对高校而言,是具有区域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文化。根据我院应用型大学工科学院的特点,我们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机制
(一)建立全开放、自学习实验教学平台
国内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教师制定的实验方案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实习,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培养。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实验室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充分用好实验室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新性的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三自主、四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三自主”,即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安排实践时间和进行实践操作;“四开放”:即实践时间、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实践、实训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方向,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案例化教学,开设研究性课程,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实现理(理论)实(实践)一体化,同时按照项目、任务、和学科竞赛的具体内容进行小班化教学。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方式以满足学校和企业各自的需要为基础,以对口生产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这种基地主要为教学实践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让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接触到实物形态的设备,了解生产的具体过程,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我院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建筑电气专业暑期企业实习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另外我院还积极和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寻找一些行业知名的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示范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社会上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基地不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增强自身办学活力,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室条件和设备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和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我院由骨干教师牵头,邀请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聘任校外院士、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担任名誉导师,带领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技术指导。支持更多的教师下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同时,我们还要求辅导员参加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培训,持证上岗,从专业和管理两条线,达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专家化。
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机制
(一)积极组织、主办学科竞赛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分别从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两条线抓落实。专业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系主任、本科生导师、教授等全员参与,利用暑假较长的假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生工作队伍主要负责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宣传、开展、总结等方面的工作。除了参加学科竞赛,学院还积极为主办大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加到学科竞赛工作中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科技创新型社团
学院在每个班级专门增设科技委,负责本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自我管理,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让科创工作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创新社团,并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
(三)指导学生、申请专利,固化科技创新成果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收获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院开展了专业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讲座、创新创业讲座等,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认识、创意,整理成论文、专利,通过和申报专利,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多元化、最大化。
三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激励机制
(一)实验室让学生参加管理,实验室助理竞争上岗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弥补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的不足,我们让学生担任实验室助理,参与管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室助理采取竞争上岗,优先录用动手能力强、有项目和课题的学生,学生助理一经录用,除了有相应的经济补贴,还可以优先使用实验室,实验室其他同学要服从其统一管理。实验室助理实行以来,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增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减轻。
(二)落实奖励,形成长效
学院在综合测评细则、奖学金评定方案、学院贡献卡等规定中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相应的奖励。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表彰先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学院还多方联系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于资助或表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此外,学院还组织各类活动,举办学院青春故事报告会—科技创新专场,并且在校社团巡礼、科技节等活动中宣传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在学院的网页和微信学生工作公众号设专栏跟踪报道,让科技创新表现突出和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荣誉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孵化机制
(一)强化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政府和学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开辟了场地让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学院除了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些政策,让这些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创业的大学生,还积极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设备,依托其在机械加工、电气设计的专业优势,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以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形式开展创业活动,用微型公司的方式实现科技创新创业产品的孵化;组织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在校学生在创业学生的企业打工,利用学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创业学生的劳动力成本;另外还积极联系企业,为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创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在校大学生创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对于创业的学生我们不但不能单纯用分数来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还要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学习方面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意他们用一些创业方面的培训课程、创新方面的成果冲抵一部分课内学分,同时给他们小班化辅导,解决他们因为参加一些创业活动而耽误下来的课程;二是对学生项目的评价,在评价学生项目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而对于项目的实施和后期的督查关注度不高,对失败的宽容度不够,导致很多创业项目一旦遇到难题就以失败告终,而不是指导教师、学生一起静下心来找到解决办法,这是高校学生项目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持续开展的关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教育,挖掘学科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就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真正成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
作者:陈健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06-02
中国正在由就业时代向创业时代迈进,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已经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实施给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立足实际,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统一的概念,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
从国家层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是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保障,高校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社会层面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是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培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从高校层面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各高校应当立足国内实际,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要积极适应时代背景,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升综合素质水平,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我们处在一个创业的时代,放眼全球,创新正成为各国发展最为倚重的元素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转型升级的需要。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将毕业生培养成求职者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思维活跃,紧跟时展的步伐,有较强的创造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更能够推动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接轨”,积极适应时展需要。
(二)建设内容
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施院校二级管理,三轮驱动,四个融合,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
1.一个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意意识,促使学生把握创新机会,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2.二级管理。学校通过以竞赛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平台,推进教学、学习方式改革,引入考核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化、项目化、学分化。学院通过培育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认真落实课程教体系改革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常态化。
3.三项驱动。以“竞赛驱动”为抓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项目驱动”、“暑假创新集训”、“寒假科研集训”活动全覆盖,全面培养学生科研素养,提升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大赛、科研、实践加强校际间双创教育改革的交流,全面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一体化发展。
4.四个融合。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和社会管理四融合”方式实现过程控制,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在教学管理方面,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管理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结合,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积极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明确人生发展方向,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践行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使自己成为具备创业素能与通才特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管理方面,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5.五位一体。构建创新文化、创新课程体系、竞赛+科研+实践、实践平台、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高校教育是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的土壤,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立足国内实际,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新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改革推动创新创业,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教师,打破院系间壁垒,进行跨学科的专业选修,并设计了专业学位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与平台建设共同推动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
以大赛、科研、实践为抓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创新”,促“创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成果与社会投资对接,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形成了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地。
探索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活动交流、项目申报、企业注册、资源对接等服务,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提供纽带和桥梁,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转化,使创新创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求,实现创新与创业接轨,创业与社会接轨。
通过竞赛、科研、实践孵化创业项目,结合“互联网+”的大好形势,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条件,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同学们要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创业平台与丰富资源,不断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
三、相关保障措施建设
1.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保障体系和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督促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以竞赛+科研+实践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整和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途径统筹安排资金,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扶持力度,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针对大学生创业设立风险基金。
2.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高校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和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3.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将创新创业打造成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把创新创业文化纳入大学的文化建设中,激发学生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掘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弘扬创新创业正能量,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Constru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JING Li-xian,LI Juan,MEI Guo-ho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