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1篇

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自2010年启动以来,建设情况如何?出台《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自2010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中央财政已投入专项资金近5.2亿元,拉动社会各界支持资金6亿元左右,形成了由7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包括8个子库)和1个学习平台构成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体系,覆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个专业大类。迄今,共有745所(次)院校和1337个(次)行业企业参与;形成各类多媒体资源71余万条,资源总量达到15.8TB;注册学员达92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人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支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实现《决定》提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目标。此次出台该《办法》,既是资源库项目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为此,教育部财务司会同职成司,从去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就资源库建设资金管理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商财政部,制定了这一管理办法。

问:《办法》制定所遵循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核心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办法》践行了“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优化服务”的理念,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注重绩效、问效问责”的原则,突出了绩效与预算并行,体现了制度的针对性、措施的有效性、管理的规范性。《办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经费管理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了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原则、分级管理职责以及保障规范运行措施,将原来由院校直接向教育部进行申报改为由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推荐,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管理体系,并厘清了分级管理的职责。

二是政策支持范围更加明确。明确了优抚对象、也列出了“负面清单”。《办法》规定,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支柱产业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对社会认可度低、支持财政支持力度小,项目单位管理落后以及近年来使用中央资金有违规现象的不予支持,体现了扶急扶优扶强的导向。

三是资金拨付方式更加科学。中央专项资金的分配与拨付方式由过去“两年建设,一次确定,一次拨付”变为现在的“两年建设,一次确定,逐年考核,适度调整,分年拨付”,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四是财务预算管理更加规范。主要体现在:明确了项目第一主持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要求做到“三符合”,即“与项目建设需求相符合、与管理制度规定相符合、与财力支持力度相符合”;强调了预算约束的刚性;界定了经费开支的范围;规范了费用归集与核算方法。

五是绩效导向和任务驱动更加凸显。《办法》始终把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绩效放在导向位置,强化绩效思维和理念,将绩效理念贯穿全程,以绩效思维推动工作、以绩效目标落实工作、以绩效方法分析工作、以绩效考核检验工作,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全面、详细地对项目绩效管理进行了规定。

六是监督检查方式更加多元。《办法》要求内部控制要得力,外部监督要给力,信息公开要加力,信用管理要发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办法》对验收要求做了详尽的规定,要求项目终了,要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项目审计,实现了由单纯的资金使用审计转向对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突出审计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并探索建立覆盖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评估(审)专家、中介机构、联合主持单位、参与建设单位等主体,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信用记录制度。

问:《办法》在预算管理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责任主体。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是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对项目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预算执行及结果负责。

二是体现了事业先行。要求预算安排要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强化项目排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体现突出重点原则。

三是强化了绩效管理。建立“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理念和要求融入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各环节。

四是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内容更新到位、应用效果较好的资源库,以补助方式予以支持升级改进;对于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绩效不理想、财务管理较差的资源库项目,将停拨或核减资金。

问:《办法》在绩效管理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办法》高度重视绩效管理,要求立项设目标,绩效目标设定要合理、客观、可行,与资金投入相匹配;拨款带目标,资金下达的同时,下达绩效目标;过程扣目标,项目的执行紧扣设定的目标,第二次拨款时,与上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挂钩;验收查目标,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对主持单位申报时设定的各项绩效目标逐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充分应用。

问:《办法》在资金使用方面有哪些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答:《办法》明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调研论证、素材制作、企业案例收集制作、课程开发、特殊工具软件制作、应用推广等方面,并要求按照规定归集与核算。同时对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了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如“专家咨询”、“其他”等非直接支出从项目筹措资金中统筹安排,不得使用部本专项资金;用于专家咨询、调研论证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项目预算总额的10%以内;严禁将建设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缴纳罚款、对外投资、弥补其他建设资金缺口、赞助捐赠等,不得从建设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不得将升级改进奖励金用于人员福利性开支,不得将建设资金与其他经费混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根据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结合资源库项目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资金是指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建设专项(以下简称部本专项资金)和项目筹措资金统筹安排,用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金。部本专项资金属于项目建设补资金,有序支持经遴选确定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由教育部拨付给项目第一主持单位统筹使用与管理。项目筹措资金可以由项目主持单位举办方或地方财政投入资金、行业企业支持资金以及相关院校自筹资金组成。

第三条 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注重绩效、问效问责”的原则。

教育部负责项目中长期规划、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项目建设任务、资金预算及绩效目标的核定;负责部本专项资金的申请、分配、拨付与监管。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推荐,负责项目建设任务、资金预算和绩效目标的审核;负责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日常监督与检查。

项目实施单位按任务书约定筹措、使用与管理建设资金。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对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真实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联合主持单位和参与建设单位接受第一主持单位的指导和监督。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源库项目建设、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在资源库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使用、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二章部本专项资金的分配与拨付

第四条 教育部及时年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按既定规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备选项目遴选,充实项目库。根据项目年度预算控制总额,确定部本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数量和支持额度,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支柱产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支持。

(1)主持单位举办方或地方政府投入力度较弱的;(2)行业企业支持力度较弱的;(3)不具备补齐项目预算差额能力的;(4)建设资金管理细则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没有对联合主持单位和参与建设单位资金使用与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做出详尽规定的;(5)绩效目标设定不符合实际的;(6)预算编制不符合要求的;(7)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主持单位近5年或参与建设单位近3年有违规现象的;(8)建设基础、运行平台等其他不能满足有关方面申报条件的。

第五条 部本专项资金对每个新立项项目的补助基数为500万元,以补助方式支持的升级改进项目的补助基数为新立项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扶持政策、建设任务轻重、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所在地财力情况、预算安排等因素,适当上下浮动。

第六条 部本专项资金拨付采取“一次确定,两年拨付,逐年考核,适度调整”的方式。下拨年度部本专项资金时,同时下达年度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第三章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七条 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实行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制,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细则,强化制度约束,加强预算控制,规范会计核算与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建设资金可以实行统一管理,也可以实行分级管理。

第八条 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调研论证、素材制作、企业案例收集制作、课程开发、特殊工具软件制作、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相应在咨询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委托业务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等会计科目中归集与核算。用于升级改进的建设资金不再用于平台维护和资源导入方面的支出。

第九条 建设资金用于专家咨询、调研论证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项目预算总额的10%以内;上述“第八条”所列六方面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原则上不得超出项目预算总额的8%。部本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直接支出,“专家咨询”“其他”等非直接支出从项目筹措资金中统筹安排,不得使用部本专项资金。

凡应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有关规定执行,否则不得列支。凡使用建设资金取得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统一管理。

第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确保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年度未支出的专项资金,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结余结转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严禁将建设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缴纳罚款、对外投资、弥补其他建设资金缺口、赞助捐赠等,不得从建设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

第四章预算编制与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是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对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预算执行及结果负责。

第十三条 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编制原则,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收支预算。项目预(决)算要纳入单位预(决)算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总预算要与年度预算相匹配。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应当按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设定委托业务绩效目标;要详实说明部本专项资金用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预算细目;要反映项目筹措资金来源、承诺情况以及前期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升级改进项目须说明项目验收后发生的实际投入情况和申报当年的实际投入情况。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

第十五条 项目预算须经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教育部确认,并与项目建设《任务书》一并下达。

第十六条 项目总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须按程序向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所在省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收到申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预算调整方案应当说明预算调整理由、项目和金额。

第十七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领导。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共同按照《任务书》的约定,确保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不得截留、挪用项目预算收入,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虚假列支,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每季度应当如实填写《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预算执行季报表》,于下一季度5个工作日内报备教育部。

第五章绩效管理与评价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参照《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精神,增强绩效意识,事前绩效设定,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第二十条 绩效目标设定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符合“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的要求。按照“谁申请资金,谁拟定目标”的工作原则,由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组织填报《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项目支出预算目标申报表》。凡没有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部本专项资金不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预算评审流程,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相关性、完整性、适当性、可行性进行审核;教育部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定。

第二十二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应当紧扣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预算执行,并对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力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追踪,积极推进中期绩效评价。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依据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和上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绩效不理想、财务管理较差以及不按要求季报的资源库项目,停拨或核减部本专项资金,由此造成的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部分按立项承诺予以补齐。扣减、追回以及年度考核核减的部本资金可以调节用于升级改进项目建设。

教育部依据已验收资源库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坚持“注重实效、择优奖励、宁缺毋滥”原则,以补助方式支持内容更新到位、应用效果较好的资源库进行升级改进。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经济和业务活动全过程,完善监督体系,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项目管理的跟踪与督办,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应当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中期内部审计。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主动接受教育、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依法接受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第二十七条 建设资金的预算和绩效目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逐步予以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第二十八条 项目终了,应当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全面审计,独立发表审议意见,出具项目《审计报告》。联合主持和参与建设单位须向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提供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单位盖章的子项目全部建设资金决算报告(须附明细账及承诺资金的到账证明)、管理与绩效情况的详细说明。第三方审计机构须对子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判断,并对重大事项支出和认为有必要延伸审计的进行延伸审计。项目第一主持单位须针对项目《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子项目资金决算报告、管理与绩效情况和项目主持院校单位负责人签字的整改结果作为审计报告附件一并上报。

第二十九条 逐步推行信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覆盖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评估(审)专家、中介机构、联合主持单位、参与建设单位等主体,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信用记录制度。对异常现象列入“异常名录”,对挤占、挪用、虚列、套取部本专项资金或建设资金管理严重违反制度规定的单位及责任人,对严重违反专家工作纪律的评估(审)专家,对未能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在评审等有关工作中存在虚假、伪造行为的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性取消其申请资金支持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第三十条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部本专项资金的行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 则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一大趋势,且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模式的主流。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受到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学资源也从传统的纸质资源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资源。因此,为迎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大潮流,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

1.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近几年,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覆盖,部分高校建设了拥有自己特设的IPV6网站,如六维空间、北邮人、饮水思源、山大之家等;我国高校几乎全部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多媒体建设。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也逐渐正规化。但是,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我国高校还存在技术不规范,平台建设不统一,资源安全性低,而且在集成性、开放性等方面建设不够科学合理[1]。

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由于现代社会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且能够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有些老师还利用校园网络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改变传统教学辅导方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校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学生学习、生活好多方面都能通过高校网络平成,利用校园卡这一媒介能够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如吃饭、洗澡、打水、选课、成绩查询、借还书、信息查询等等。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还不够充分。有研究部门统计: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感兴趣的教师只占46.1%[2]。有些教师思维模式固化,不愿意打破传统工作和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只是具有浏览网页、使用办公软件、收发邮件等简单的网络运用能力,对于更高深的网络资源开发、整合等信息技术不能熟练的运用,导致他们不愿意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2.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1完善、学资源技术规范

由于教学资源种类多、属性不同,因此在教学资源分类、命名、编码等技术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资源技术建设有利于降低教学资源管理难度,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等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查询、共享等功能的实现;有利于简化操作,让教师能够更有效的获得有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统一化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应该具有立体、互动、开放等特点。统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能够让师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最大程度地开放,针对该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建设统一平台,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体系,完善的分类体系有助于对信息查找提供有效指导,能够让使用者快速的链接到目标信息;由于学科专业种类繁多,因此科学化的分类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定标准化的分类体系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专业的个性和特色。其次,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还要进行一体化及可选择性设计,在媒体形式的选择方面,要让需求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同时教学资源也要对学习对象、目标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教学资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2.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

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光要注重其规则、内容、平台的建设,还要加强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并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教学资源进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要定期对系统、资源进行升级、更新。由于教学资源的管理需要网络、教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因此要注重教学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再者,管理部门为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资源更新速度,要设立激励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考核,对于先进的教师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福利待遇奖励。对于保障性建设,主要是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对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让师生在使用时没有后顾之忧。

2.4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集成性、扩展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种类内容多、规模数量大,如果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化处理,将会加大资源管理的难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要注重后期的系统的维护升级和资源内容的更新,确保教学资源与时展保持同步,同时能够做到去伪存真。为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就应注重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开放性是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吸纳优质改进建议的前提;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为防止教学资源被滥用、盗用、破坏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还要注重资源平台安全性建设。

3.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为提高其应用率,实现其应用价值,要对其应用加强推广,要通过大力的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包含的内容,认识到使用该平台的便捷性;通过普及系统使用方法和使用规范,让师生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目标资源,然后才能让师生将信息化资源应用到教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了让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师生中普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利用校园网,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板块;二、开展专门的培训讲座;三、校园海报、电子屏宣传。

4.结束语

迎合信息技术发展大潮,加强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定能够使高校信息化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资源库;高职教育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离不开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性问题。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对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于2010 年启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截止到了2015年高职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共立项 80多个专业,涵盖第1\2\3产业,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些高职院校在“国家高职示范性建设”项目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项目的助推下,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建立和完善。作为资源池建设的主要资金问题,与国家专业建设项目投资基金的国家模式正逐步得到缓解,许多职业院校,特别是一些示范性职业院校,都是逐步进行的,以便集中于专业单位的建设,建立各自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另外,随着信息技术要求的不断加强,相关教学资源逐渐被引入,这将为教学资源的建立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质量薄弱。目前,一些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即资源“量”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是资源的“质”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我校为例,建设初期收集大量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但绝大多数资源是以纸质文件为主,而而大量的资源无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绝大多数资源还需要教师来做,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不具备技术上的优势,资源呈现的技术手段偏于单一化,图片和文本类资源居多,动画、视频、交互式的实训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的资源较少。

(二)资源库架构缺乏科学性。目前来看,很多院校的资源库架构呈现出了一些问题,缺乏科学性。可是很多院校的资源库架构设置功能定位模糊不清,项目设置昆乱,很多缺乏教学性的项目出现在主界面,界面杂乱无章,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资源的主要地位,而且还占有较大的资源空间,资源搜索功能和呼叫速度的影响。

(三)资源库利用率不高。资源库利用率低是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例如受到网络覆盖率低或网络速度慢,资源调用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另外,资源基础支撑技术平台存在技术上的缺陷,使得用户不可以调用,这可能是资源数据库的低利用率。

(四)资源库管理和维护不及时。资源库维护应做到时时在线,发现问题时时处理的状态,可是受到资金、技术和其他条件,资源管理工具落后于资源池的扩张速度,导致一个缓慢,甚至不更新,资源维护和更新,这将严重破坏的更新和管理资源。

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资源质量。提高资源的质量主要包括相关的材料资源的精细化生产和整理,不能主要依靠专业教师来完成这些资源,应由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结合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加强审计和质量监督,在平台上传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及时更新资源,确保资源的及时性等。

(二)增强平台操作功能。提高了资源基础技术支持平台的运行性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上传、调用和下载资源更加方便快捷;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检索资源库的功能,实现资源库资源的交互功能,在线测试,在线培训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功能。

(三)建立讨论平台。应增设在线交流或讨论平台,如讨论社区,交流平台等,实现资源用户与资源建设的在线互动,负责人参与生产资源的不只是能及时了解情况的需要,调整资源结构,增强资源的实用性,还可以引导正确使用新的用户和调用资源;最后,资源用户可以交换思想和解决困难的问题。

(四)推广共享资源。要促进资源库的高效利用,它真正体现了资源库建设的价值。教学资源库与其他类型资源的最大区别就是资源、维护的管理者 ,大多为资源的使用者。因此,要拓宽渠道,继续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学生、社会学习者收集资源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促进式的有效途径。

综上,高职院校应继续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与研究上,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增强相关平台功能;推广共享有利资源,为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继续建设提供有利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职院校要探索的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的一个新的重要措施。当前阶段我国正在开展着教育改革,高等职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希望以此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在高职院校建设教学资源库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保障教学的质量,探索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黄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库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

[2]韩光辉.刍议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4篇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虽然具有“资源”的一般含义,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其是围绕“实践教学”且能被实践教学所利用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本质上存在“稀缺性”和“可利用性”。“稀缺性”是指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实践教学资源的“供给”(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与“需求”(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的特性,“可利用性”是指实践教学资源是能够被校内外师生、社会共享的互惠互利的资源特性。

总体来说,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既能满足校内外资源共享的需求,也能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为:一是有利于发挥高校的整体优势,通过不同学科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二是有利于高校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实践教学教育质量;三是有利于完善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实践中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师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拓展师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机制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从整合利用内容看,既整合利用硬件资源也整合利用软件;从整合利用客体看,既整合利用师资资源也整合利用学生资源;从整合利用权属看,既整合利用校内资源也整合利用校外资源;从整合利用形式看,既整合有形资源也整合无形资源;从整合利用水平看,既包括水平型整合利用(学科内和院内整合)也包括垂直型整合利用(学科外、校内、校际、校企之间整合利用)。

1.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木桶短板”,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整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途径:一是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和“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水平低”的普遍现象,因此应制定教师定期进行实践锻炼的奖惩制度,强化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通识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力度,以此聚合实践教学师资资源,例如采用开放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共享,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锻炼和科学实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聘用校外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高水平的从业者为联合培养导师,一方面弥补校内师资短缺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与实践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四是可考虑聘用外校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师为客座导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师资资源,实现水平型的实践教学师资资源整合利用。

2.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通过校园网学生可以浏览和下载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但实践教学信息数字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效率不高。整合利用的具体途径:一是不同学科实践教学资源(例如实验课程建设信息化资源、模拟实验软件资源、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资源)在校园网内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内任何一网终端机进入相关的实践课程进行学习。二是及时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使师生及时获取相关实践教学信息,并展开实践锻炼。

3.实践教学硬件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实践教学硬件资源涉及校内硬件资源和校外硬件资源。校内的实践教学硬件资源主要包括不同学科建设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等各类实践基地、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讨论教室等,整合的途径主要是采用预约登记审批制开放这些实践教学硬件资源,不同学科的师生按需适时选择实践资源进行实践实验锻炼。而校外的硬件资源包括校企合作的挂牌实践基地、校办产业的实践基地、其他院校的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但由于权属性的差异,可以通过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有选择的付费开放硬件资源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4.实践教学学生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实践教学学生资源整合利用主要指不同学科的学生依托不同的知识背景以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可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组建实践团队,参加各类级别的创业杯、挑战杯等实践训练计划项目,也可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实地的创业。

5.实践教学资金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应统筹安排各项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与使用,鼓励不同学科联合申报各类实践教学项目,加强不同学科的“产、学、研”合作资金的管理,实现实践教学资金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加强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是高校各学院、各学科应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以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强化动员机制。

二是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应坚持效率优先、资源共享的原则。部分高校的实践表明,学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导致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投建的费用和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但使用效率却很低下。例如,学校大型昂贵仪器设备不能在学院间、学科间共享,重复招标,购置后却长期闲置,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大型昂贵仪器设备购置时,考虑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可构建开放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不同学科的学生试验时采用预约登记审核制,实现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大型昂贵仪器资源共享。

再如,不同学科各自为政,导致一个企业与不同的学院、学科组分别谈判构建实践基地,造成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大型有接纳能力的大中型企业,构建不同学科间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集产、学、研为一体,既有助于学校师生间不同学科的沟通与交流,也有利于校内外师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资源库 建设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教育通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编号(GJKT-12-2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目前国内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处于比较混乱,无序的状态,大量教学资源低层次的开发利用较多,资源库的内容不精简,维护和更新不及时,没有特色。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何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现代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既然高职教育有着明确的教育方向,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不能遵循一般高等院校的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它必须要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1课程内容“必需”“够用”,资源形式多样、直观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的基础相对本科院校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但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相对较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应避免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堆积,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减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负担和造成的消极情绪。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以音视频素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大部分学生还需要与课程相关的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素材、动画类素材、各类试卷(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习题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测试题等)以及和专业相关的其他类教学资源库的链接等资源。多种资源形式的辅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快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学习相关知识,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 突出岗位标准,设立工作场景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要着重突出工作岗位的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工作岗位标准,从企业寻求与教学相关的项目,结合理论知识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在目标激励下的了解和学习,是一种完全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有效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单一身份,加入企业的岗位名称来模拟企业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从企业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视频、引入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标准、新知识、新技术、一些专业技术文档和工艺要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招聘条件等。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平台里要专门建这样的模块来突出高职的特色,并且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相关内容,这为将来的就业提前进行了实习和锻炼,也为学生解决了为什么学习和学习有什么用的困惑,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资源编排与实际教学对应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所以资源的编排要与实际的教学对应。无论学生自学还是课下复习使用,都能使学生快速、方便的查询资源和存取信息。教学资源应该按照实际教学的大纲和教学时间、条件来编排。整个教学资源编排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着重体现学生活动,同时理论与实践要紧密联系,理论围着实践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理论、掌握理论,同时通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来不断巩固理论,最终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变化成自己的理论知识。这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资源的编排要体现这种特点。

4 平台的持续更新和开放性

教学资源库不足之处就是平台的局限性和更新滞后,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导致教学资源库的平台使用范围有限、更新速度较慢或者制作完成后一段时间没有更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教学内容时刻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企业的一些相关内容也随着市场和经济这个大环境时刻更新。由于这些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不能一味的保持不变,要时刻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这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大要求和特色。

企业的分布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以及当地的政策有关,作为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多了解其他地区的企业概况和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平台建设要打破校区和区域之间的限制,使平台更具开放性,使用更广泛,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各区域企业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的就业面更广泛,视野更开阔,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丰富。

5 结束语

以上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见是长期从事高职教育教学、高职教育改革探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繁琐的过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学校领导以及企业员工对此工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库还需要一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充沛的精力的教师队伍和管理者,还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资源库的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共管教学资源库的浓重氛围,把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做大做强,为使用者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马忠亮.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