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现代信息化;提升策略

一、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关概念及培养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已成为衡量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国家教育部拟定了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进而要求教师努力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并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已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地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程度还是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因素则是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进而无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同时无法使高职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恰当融合,因此提高地方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推进高职英语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加强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的信息化社会已使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及其在职培训都发生的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能否成功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教师能否利用其优势建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型的课堂、鼓励学生互动合作、小组学习等。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管理与教学等诸多要素进行完美整合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套与过去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能够利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教学方法。

2.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实用为本为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即将高职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达到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师自我发展息息相关。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要载体,因此,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推动。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参与与信息化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校园的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都有信息化的影子,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更深层次地讲,如果高职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掌握不系统、没有敏锐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就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资源的利用,更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和自身教学水平及科研的需要。

二、地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基本情况(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部为例)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部自2007年起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的职业型人才。系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鼓励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并已实施的措施如下:

1.网上阅读。英语教研室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并在课堂上即时检索到相关的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2.网上搜索。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英语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辅助学生理解信息而对其熟练地进行组织和处理。

3.网上讨论。教师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的方式。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多媒体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现场介绍和交流他们学习的情况。5.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但是,由于教学资源与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导致我校高职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基本的信息化教学当中,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我校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推行发展缓慢。

三、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鉴于地方高校知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浅显的提升策略。

1.建设信息化校园。信息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求创设培育现代化信息人才的环境,提供先进的现代化教育及学习平台,为师生接受进而享受信息意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因此,地方高职院校也应伴随着信息化的大潮把信息化校园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拟定实行一批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高职英语教师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利用与创造信息,同时依靠当地信息主管机构参与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2.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主渠道作用。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部分,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灵活的现代化信息搜寻方式,决定了它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是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环境。当前,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正在向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首先,建议地方高职院校图书馆引进与更新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建立网络数字化图书阅读系统,如光盘检索、公共检索、国际检索与网络搜索等系统。增加设备齐全的现代化网络电子阅览室,添置全新的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和网上教学,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由于现代社会网络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主力军,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建设网络化数据库,如许多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网络软件、光盘等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装备。

3.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三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英语教育技术导论、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4.培养教师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具体内容细化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等。经过培训,可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锻炼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课程软件。

5.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改革、组织校内在职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通过培训,使一线教学教师与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合作,促成教育与技术合作共同体,通过实践,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总之,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若能使他们能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并能用它不断进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可以促进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讨论议题,同时加大投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确立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提升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顾祝庭.信息化教学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23.

[2]杨红,张蕾,马红.大学英语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具备的信息素养[J].职业时空,2007(18):87.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5026-01

信息化教学管理即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方式,对教学过程全面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高校的教学管理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如何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如何更合理的加速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研究的热门。

1 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必要性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快的推动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味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不仅不能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甚会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阻碍。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效率的提高。架构起一个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部门、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工作的规范。教学实施部门和教师在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在教学信息化系统的统一工作部署下,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有利于更好的规范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3)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高校教学资源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方式仍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

4)校情的需要。高校扩招后,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大,教学管理信息量剧增,传统的手工方式难以管理维护,需要一个更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案。

5)科学的发展。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也要适应国情、适应社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保证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化元素,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能更高效、规范、合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校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卫星通信的方式替代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适当的与网络、通信相关公司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通信环境,替代传统的信件、手工短信、个人电话、开会等方式。

2)以自动化办公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协作。设计开发适合学校的网上办公系统,能自动将各个部门、个人的工作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提醒教务工作人员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

3)以教务系统管理替代传统的文件管理。摒弃传统的手工排课、选课,学籍管理,成绩上传等操作,采用教务系统,所有数据信息存入教务信息系统,由教务信息系统统一分配协调各项工作。

4)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有了好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不表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了进步,如何将教务系统与教学管理实际结合起来,用到实处,才是教学管理信息化进步的标志。

3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点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点问题:

1)管理理念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的教学管理领导,都是从教学一线、教学管理几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对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了如指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新鲜事物多少有些排斥思想。

2)信息化成份不足。高校虽然是大多数人心中的象牙塔,但由于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校以引进一个教务系统、完成一个学校网站建设为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误区,信息化成份相当不足。

3)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花费相当的资金购买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许多高校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这使得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不够,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4)教学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信息化技术要求。学校有许多的教学管理人员,包括从事信息化技术人员,本身专业并非技术类专业,从事教学管理多年,但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信息化管理人才的贫乏。

4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水平,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信息化人才不足的问题,培养一批优秀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当然,管理水平和其他的硬件条件也要相应的跟上步伐。

1)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使得信息化建设有据可依,不断的推向更高的层次。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关系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水平,只有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才能将信息化程度推广到更深的层次。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教学信息化管理人员、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只有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出色的完成。

5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服务师生的一项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自身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电,更新观念,逐步完善。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处理问题,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宾.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1.1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使得信息日益膨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在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和实践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现代化教育管理方式,促进教学管理的科技化和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作用体现在既可以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科技化,也能提高高等学府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作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它必定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

1.2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一,对教育管理的信息处理应该严格确保信息具有新鲜性,时代性,信息简洁明了,准确无误。第二,必须严格约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自始至终都要确保信息的合法性与有益性,以防不良信息的肆意传播,要保护我们获取的信息是健康和健全的。第三,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要遵守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的步骤和要求,获取的信息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本的信息资源不相上下,无过大出入,保持内容的重要性。

2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举措

根据“信息化管理,而非管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新思维与严格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的理念相结合。

2.1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管理资源,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中心,具有信息量大、离散度高、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种种特点。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是要确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新思维,思维的更新换代决定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作为教育者,使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他们的义务与职责,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应该冲破观念的束缚和跨越思想的障碍,接受并实行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让教育教学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终生化。

2.2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建设严格遵循高性能、安全性、先进性、稳定性、扩展性、经济性等原则进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接入认证系统,提供方便的上网服务,为每一个认证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通道。

2.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的历史课堂;合理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几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如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最大化地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大纲的要求,也就是力求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们仍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实现就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学理念了。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却能为我们开拓一条新的成功道路,能够为我们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益,即合理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笔者得出这一结论是建立在长期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之上的,下文将首先从三个方面探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新课程改革是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基本依据的,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的统一。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三维目标,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最佳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正是完成整合的有效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教材、网络信息、图书资料及学生信息等各种要素创新组合,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并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第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不仅强调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关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些特点在近年来的新课标全国高考卷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面对高考试题,学生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调动相关的历史知识、运用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去解决历史问题。不管是知识还是方法,能力还是价值观,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第三,虽然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也并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的讲授、板书仍然在起着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离开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功扎实的历史老师仍然可以运用学案、编排历史剧等方式来创设历史情境,并组织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最终较好地实现课标的三维目标。

然而,在目前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一些教师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课堂教学满堂灌,结果,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嫁接”到落后的教学理念中去,课堂效率显然是不高的。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具体原因有:1.没有根据信息化课堂教学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资源简单堆砌。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学习情境创设不够,多媒体、网络与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也不具备,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什么是合理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网络虚拟等手段,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素材库、题库等教学资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象、直观、生动地表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快捷、方便的交互及反馈方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因此,一次高效课堂的实现是建立在教师们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再到教学反思等环节不断探究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思考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合理性。

首先,在备课阶段,要根据三维目标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就需要思考,是否要用信息技术来设置历史情境?需要用到哪些图文信息?学习新课时,是选择老师讲授还是观看微课视频?如果是探究性学习,我们该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史料、提出问题?学生能否利用白板来展示探究成果?进入到课堂小结时,我们是否需要思维导图软件来梳理知识?这些问题都是老师要在备课时根据三维目标、学生的情况考虑进教学设计中的。

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要有策略性,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成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了。再好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都会需要调整,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状况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例如,在学习必修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时,老师准备了一个5分钟的微课来展示英国光荣革命的过程,学生看完视频后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与结果就能够轻松掌握了。但是,学生不一定会重视光荣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问题,更难于理解妥协与革命后的《权利法案》有什么关联?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设问,若干个有梯度的设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选择信息技术来辅助历史教学时,应该做到用最简洁明了、最合理的方式去实现三维目标,能内在最短的时间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就说明我们已经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实现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信心技术教学必要性;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一、加强新概念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对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倡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即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之一,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加速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后,能更好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动手实践、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二、新概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还跟不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这是制约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中学计算机普及率不高,网络设施不健全,无法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所选教材不能适应教学环境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着知识陈旧、内容重复、学科整合不够等诸多问题,严重与时代脱节。教材中没有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学科整合等新的教学理念,造成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性不强,没有在学科整合中体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很多现行教材局限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步骤的讲解,没有涉及利用信息工具处理学习者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的应用,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等内容。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启发式、探索式和参与式等有效方式。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支粉笔就打发了一节课;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么按着书上的内容念,要么干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玩,使信息技术课程完全成为中学的活动课。

三、解决新概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及教材呈现方式的改革。选取学生熟悉、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应该紧紧围绕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挑选适合本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的教材。使用时要精选核心内容,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重组知识单元,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应适当选择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信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二)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分析课标要求,研究知识点的应用范围;根据应用领域,查找典型应用案例;准备相关资料,创造学习情境;2.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授法,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式教学。再次、运用任务驱动法。强化上机实践,以案例作为教学单元;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3.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师范类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养方面的主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调整和充实中学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对在校大学生要增加中学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内容,为未来教育发展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做准备。同时,要加快对现有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在职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等方式,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适当提出供学生考虑问题或者针对性的讲解。讲课是和学生交流思想的过程,要使他们感到老师是理解他们的,亲切、平等,不故弄玄虚,增加课堂的亲和力。

虽然中学信息技术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毕竟信息技术是一门起步迟、发展快的新学科,在目前的探索阶段出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我相信,只要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王云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

[2]文江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