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转型规划

能源转型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转型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转型规划

能源转型规划范文第1篇

>> 后震灾时代,日本谋求能源转型 陕北能源大县 谋求产业转型 日本阪神地震灾后重建的启示与借鉴 反思日本震灾应对 谋求后危机时代大港战略方位 后哥本哈根时代新能源汽车 后石油时代的可替代能源 后石油时代的新能源机遇 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党争 后鸠山时代日本向何处 “后改革时代”呼吁政府转型 后《旅游法》时代的无奈转型 日本:从“战后时代”走向“灾后时代”? 石油时代日本能源供给的“弱中东化” “后福岛时代”日本能源安全遇挑战 德国能源转型进入2.0时代 后危机时代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后石油时代” 替代能源谁主沉 后“福岛危机”时代的能源投资 后查韦斯时代的中美能源供应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后震灾时代,日本谋求能源转型 后震灾时代,日本谋求能源转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谢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4年,在东日本大地震3周年之际,日本民众走上街头反对核电站。

降低能源消耗,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已成为一个摆在全世界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后福岛时代,日本面临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日本要如何实现能源转型?日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日本能源资源厅国际科课长木原晋一,谈及日本在能源战略、能源利用和国际合作领域的最新动向。

震灾后日本能源自给率显著降低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地震对日本带来深远影响,在能源方面表现尤甚。木原晋一表示,东日本大地震令日本增强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电价不断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强。

“震灾后,核能发电被暂停,改由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能源替代,致使能源开支增加,燃料开支增加。震灾彻底改变能源供应状况,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较,情况更为糟糕。”木原晋一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据木原晋一介绍,东日本大地震后,由于核电机组停运而导致的化石燃料成本提升、燃料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附加费提高,平均电价一直不断提升。其中,家庭部门的平均电价提升了25%,工业部门的平均电价提升了40%。

国际能源署(IEA)的《2014全球能源平衡表》显示,震后,日本的能源自给率由2010年的19.9%下降至6.3%,在34个OECD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卢森堡。

木原晋一表示,日本非常依赖海外能源供应。在原油方面,中东国家约占日本原油进口的八成,此外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天然气方面,中东国家约占日本天然气进口的三成,澳大利亚约占两成,俄罗斯约占一成,其余由亚洲其他国家输入。

“日本政府的目标是使能源自给率达到25%,比地震前略高。”木原晋一表示,这就要求对现有的能源格局做出调整。

日本LNG市场增长迅速

占近50%的国内发电份额

“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福岛的灾后重建,尽力弥补福岛核电站事故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应该说,这是重塑日本能源政策的起点。”木原晋一称,该事故使得公众担忧核电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对政府和运营商的信心。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本土基本上处于“零核电”的状态,也因此加剧了对中东国家能源的依赖、国家财富的流失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4年,日本修订《能源战略规划》,以“3E+S”(能源安全保障、经济性、环境适宜性原则和安全)为能源政策基础,构筑“多层次、多样化的柔性能源供应结构”。据悉,该计划最早于2003年起草,其后每3年根据民意调查和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修订。

木原晋一表示,按照《能源战略规划》,日本将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实现从超量地使用化石能源转向清洁的低碳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

“2011年震灾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制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几年来实现了倍增。”木原晋一介绍说,当前,日本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面临种种挑战。风力发电在日本的使用并不广泛,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开发成为重点。然而,风力资源充足的地区是北海道等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与此同时,众多温泉意味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但由于有温泉的地方往往是国立公园,因此开发利用较难。此外,储能装置也是发展重点,目前的主要技术仍是蓄电池,但成本较高。

他表示,福岛核事故后,由于日本所有的核电站都被迫停运,火力发电比例已经提高到90%。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发电占据了近50%的国内发电份额。震后,日本的LNG需求上升了24%。也正因如此,2011年日本遭遇了31年来的首次贸易逆差。据介绍,日本的LNG进口额由2010年的3.5万亿日元增至2014年的8万亿日元,而“2014年的贸易逆差为12.8万亿日元,这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水平”。

“天然气作为重要能源,现在其在日本的市场以第一位的速度成长着。”木原晋一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在他看来,亚洲能源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然而相比其他地区,亚洲的天然气价格其实非常高。在不远的将来,美国的页岩油气将会对外出口,日本也将从澳大利亚进口新的天然气。

2015年4月,日本政府更新了《能源战略规划》,对于不同能源种类做出了新的定位。其中显示,可再生能源是一种重要及非常有前景的能源种类,是低碳及国产能源,做出了加快引进可再生能源的决定;核能仍是非常重要的基荷电源,是低碳和准国产能源,对于保证可持续以及可负担的电力供应非常关键。与此同时,要通过节能、引入可再生能源及改善核电机组的效率水平,有效降低对于核电的依赖度。

按照新的规划,到2030年,LNG将在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7%。与此同时,到2030年,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分别占据总体发电量的22%。

提出逐步走向“氢社会”

作为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日本历来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将氢能利用作为国策,想要构建一个“氢社会”,即最终充分利用氢燃料发热和发电。

《能源战略规划》强调,要逐步加速实现“氢社会”,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努力。第一,扩大固定燃料电池电站的使用,如家用住宅型燃料电池等;第二,创建引入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环境,如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推广使用;第三,在氢能发电等技术领域进一步创新,努力实现氢的全面使用;第四,继续发展氢气的稳定供应技术,推进储能和运输产业;第五,制定实现“氢社会”的具体路线图。

日本企业亦纷纷开展相关布局。2014年11月18日,丰田宣布其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正式开始销售,2015年1月15日,首部Mirai交付给日本首相办公室。丰田方面称,Mirai的产能将逐年提高,由目前的年产700辆至2016年的2000辆,再到2017年的3000辆。

2014年11月17日,本田亦透露了其燃料电池汽车概念,将于2015财年末(即2016年3月)提上日程。

能源转型规划范文第2篇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several motor cities in China have completed preliminary accumulation of the auto industry. But they face the double pressur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ity transformation, they urgently need the new planning concept to guid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 of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 ecological city and smart city,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overall plan of motor city. It is thought that the motor city in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y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and satis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y the concept of wisdom city. The auto city with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is the ecological livable and smart city with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

关键词: 汽车城;总体规划;产城融合;生态城市;智慧城市

Key words: motor city;overall planning;integration of city and industry;ecological city;smart cit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06-04

0 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我国新车产 销量分别达到2372.29、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6.86%,连续六年产销全球第一。由于汽车产业具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生产率的特点,在投资、产值、出口、税收和就业等方面能够显著拉动和促进地方经济较快发展,并且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平均能耗较低,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了几十个汽车城,如长春汽车城、上海安亭汽车城、广州花都汽车城、江苏常熟汽车城、芜湖汽车城等。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座千亿级的汽车城,这些汽车产业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完成汽车产业积累,但面临着产业转型[1][2]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产业转型一方面需要改造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逐步从生产制造产业环节向研发、品牌建设、汽车文化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城市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从“汽车工业强市”到“汽车名城”的转变,一方面,需要从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转型升级,解决汽车城发展中面临的粗放开发、公共设施不完善、产城分割、“重产业、轻城市”等问题,改变汽车城“宜业”不“宜居”的窘况;另一方面需要逐步向智慧型城市改造和发展,迎接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等未来产业的到来。

汽车城的双重转型升级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理念来引领发展,本文探索产城融合理念、生态城市理念、智慧城市理念等前沿的城市总体规划理念在汽车城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可能性和重要价值,有助于汽车城适应汽车产业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汽车城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研究的汽车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为核心产业,结合了汽车工业相关的运输、装备制造、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辅助产业,并配套有生活、公共设施,比如上海安亭汽车城、花都汽车城等。

1主要的总体规划理念及其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1.1 产城融合理念

1.1.1 产城融合理念介绍

“产城融合”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汽车城也不例外。城市的内涵既有产业又有城市,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3]。产城融合的本质与特征是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实现功能融合、空间融合[4]。

所谓功能融合指产业、科研教育、商业、居住、娱乐等功能的混合,实现从产业园区升级为产业新城。空间融合打破工业、居住、服务等各类功能被机械的划分,在空间上实现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3]。

1.1.2 产城融合理念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入世之后,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0年的年产200万辆到2014年的2372万辆,增长了10多倍。随着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新的企业不断地涌入,带动了各地汽车城的快速成长。

经过“填鸭”式的快速扩张之后,汽车城出现了新的问题。①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了圈地现象。面对招商压力,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土地优惠,一些低技术含量产业也被吸纳。②早期的汽车城以发展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为核心,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居住与服务用地比重偏低,降低了产业城的城市品质。③用地功能在空间上的隔离。汽车城占地面积都比较大,一般都是在3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区和生活配套区的硬性隔离,导致了大片面积只见工厂不见城镇和人的现象,缺少人气,造成了上下班的“潮汐运动”,也致使产业发展难以为继。

汽车城的转型升级,从产城融合角度来看,要实现两个方面进行调整。①产业选择和布局要符合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定位和要求。首先,在继续壮大整车制造企业的同时,要对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我国汽车大而不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制造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通过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实现中低端产业的升级,符合汽车城总体规划的产业定位。其次,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向轻量化材料开发、整车设计、检测试验等上游产业,汽车展示销售、售后、金融、文化娱乐等下游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延伸,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汽车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②从产业区向产业新城升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改变传统的居住、服务、产业等功能在空间上的人为隔离,按照城市配套标准,建立“城市级-分社区级-社区级”三级配套系统[5],人性化布置居住、工作、公共服务以及游憩等功能,营造方便、舒适、生态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汽车城的城市品质。

1.2 生态城市理念

1.2.1 生态城市理念介绍

城市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生态城是城市的重要追求。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城市问题纷纷涌现,比如大气污染、垃圾围城、土地资源紧张、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与安全问题等,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在指引城市的未来发展。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The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简称 MAB),首次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提出,其认为“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6]

生态城市是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重大实践,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已逐渐成为引领世界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7]。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为积极和主动探索生态城实践的国家之一,先后涌现了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无锡中瑞太湖新城生态城等典型。

1.2.2 生态城市理念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生态汽车城是实现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产业与人、产业与生态环境、人与生态环境等的和谐共处,建设生态型汽车城,需要经济、社会、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绿色公共交通系统等。

具体改造包括:①土地的混合与高效利用,尽量减少占用农业用地,提高各类用地的效率;城市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模式),沿交通主轴集中进行高强度开发,同时加大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②优化城市景观与绿化系统,改变以往的汽车城重视工业建设,忽视绿化、生态建设的做法,降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③建立绿色公共交通系统,打造高品质的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为主导的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慢通专用通道,严格执行高标准的汽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以及智能交通等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培养居民绿色出行习惯。④谋划绿色能源与高效能源系统,采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应地制宜地建设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系统,加强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鼓励居民节约能源。⑤推行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废弃物的减量化及再利用。鼓励先进技术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⑥倡导居民低碳生活。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绿色低碳生活。

1.3 智慧城市理念

1.3.1 智慧城市理念介绍

信息技术正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城市可以通过对工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8],实现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环境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城市“感知、互联和智慧”[9]。

“智慧城市=物联网+互联网”,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0]。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智慧交通、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率,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1.3.2 智慧城市理念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

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商化被称为“汽车四化”,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四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关,智慧城市是“汽车四化”实践的重要载体,“汽车四化”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技术和理念。汽车城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将现有的汽车城改造成为智慧城市,既可以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优势,还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智慧汽车城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智慧城市的通信需求;推动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提高为民众办事效率,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加强环境监测终端的智能化,及时收集城市与生态环境质量信息;逐步建设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应急、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系统,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搭建智慧城市相关的物理网、云计算、智能汽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研究、孵化、产业化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所需技术的发展。

2 对我国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建议

2.1 通过产城融合理念促进汽车城的“平衡发展”

汽车城总体规划引入产城融合理念,有利于通过增加生活休闲配套设施,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产城融合的汽车城需要拥有完善的用地结构、优化的空间布局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等。

2.1.1 完善汽车城用地结构

工业用地比例高,虽然能够增加产值,但降低了汽车城的品质和档次,不利于人才的集聚。生活公共用地比例高,虽然能够为居民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但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因此,合理的用地结构对汽车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平衡产业、居住、公共、绿化等用地是汽车城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 优化用地空间布局

我国大多数汽车城是从传统的经济开发区转型而来,比如安亭汽车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奇瑞汽车所在地)等;少部分汽车城是由于整车企业的落户,对汽车城进行重新整体规划,比如常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观致汽车和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所在地)和即墨汽车产业新城(一汽大众四工厂所在地)。对于传统汽车城应当逐步改变汽车城原有工业区、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等在空间上分离的状态,将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进行混合布局,空间布局有集中式、组团式以及混合式等[5]。新建汽车城在规划阶段就应当规划空间布局,指导汽车城的长期发展,避免老汽车城经历的弯路和面临的升级问题。

2.1.3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在以往的招商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落户汽车城,提供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九通一平”。然而,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新九通一平”对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一方面要建立汽车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认证服务平台、行政服务平台等配套的服务平台,促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商业、商务、办公、酒店、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园等生活办公配套设施,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适合于创业、居住、休闲旅游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繁荣、高效、国际化的汽车城[11]。

2.2 通过生态城市理念实现汽车城的“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城主要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制造为主,仍处于从工业园区向汽车城市转变的阶段,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土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2.2.1 土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当前的汽车城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为主,产业附加值较低,土地利用模式比较粗放,甚至出现不少汽车企业圈地的现象,造成土地浪费且实际平均产出较低,调研发现不少汽车城未来土地供应难以为继,不得不扩大园区面积,侵占农业用地。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技术含量较低,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加强土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汽车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汽车城的企业要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引进节水节电节气等先进的利用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与资源使用效率。

2.2.2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

生态汽车城是生态城市和汽车城的结合,一方面,生态城市要为居民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时,应努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包括倡导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享用车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汽车城作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使用的最重要基地,理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期做出应有的贡献,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壮大与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个座城市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社会各方资本正探索合适的充换电模式,汽车城应当走在行业的前头。

2.2.3 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难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消费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还产生大量具有危害的工业废弃物,生态汽车城就是要努力减少影响,特别是废水、废气、固废等对环境的危害。汽车城应对工业废弃物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从汽车城系统角度制定减排方案,实现从源头上较少废弃物排放量,在过程中延缓有用资源变成废弃物,并对最终形成的废弃物进行末端的再利用。另外一方面,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头痛的问题,生态汽车城将对生活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综合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水域、绿化、树林等生态建设,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2.3 通过智慧城市理念满足汽车城的“未来发展”

2.3.1 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智慧汽车城的建设需要统筹综合考虑产业、信息技术、人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全面性和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同时要研究完善智慧城市的产业发展、民众参与、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与维护等专项规划。

2.3.2 构建智能汽车、智能交通、车联网等前瞻技术的研究平台

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诸如先进传感器技术、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智能汽车、物联网与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持,汽车城建立技术研究平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有效结合,突破共性核心技术,推动技术的进行。另一方面有助于汽车城掌握前沿技术,在发展中拥有先机优势。

2.3.3 参与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建设中

国家层面,科技部和住建部分别颁布了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其中科技部在南京等20座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住建部公布了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计193个城(区),全国已有超过25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2014年8月颁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汽车城应积极参与所在城市的智慧城市示范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制造、城市管理以及居民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3 总结

随着汽车城从“汽车工业强市”不断向“汽车新城”转型升级,先进的总体规划理念对其未来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完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等措施,产城融合理念有助于汽车城实现功能与空间的有机融合,改变以往“宜业”不“宜居”的落后窘况,实现汽车城的“平衡发展”;通过加强土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手段,生态城市理念能够促使汽车城重视绿化、生态建设,改变“工业区”的形象,实现汽车城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显著提高汽车城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推动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等汽车产业的进步,满足汽车城的“未来发展”。可以预见,转型成功的汽车城将是产城融合的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和智慧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李维斗.中国汽车产业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J]. 汽车工业研究,2012,4:4-6.

[2]吴彦艳,赵国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85-87.

[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4]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1.

[5]沈永明.产城融合理念下的开发区空间整合策略研究――以合肥新站区为例[D].安徽建筑科技大学,2014,06:24-30.

[6]倪黎燕.生态城思想探源:生态学视角下的经典城市规划理论解读[D].清华大学,2011,12:82-85.

[7]李海龙,于立.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81-86.

[8]沈山,曹远琳,孙一飞.国际智慧城市发展实践与前瞻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1):42-47.

[9]孙立宪.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趋势与核心理念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4(02):84-87.

能源转型规划范文第3篇

2013年9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全面贯通,这对曲靖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绿色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和支撑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中缅管道天然气,加速曲靖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曲靖市政府相继颁布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5年2月)以及《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气化曲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进工作的文件。在曲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到2016年8月,曲靖市已经建成昭通和陆良两条支线管道,曲靖市区目前包括经开区、麒麟区、沾益县三区县已经建成CNG能源管道,其他市区以及县市基本能够使用LNG能源。然而,这一计划在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对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予以研究。

价值:“气化曲靖”是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的目的是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广利用,使天然气产业成为曲靖市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加快全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道天然气通气用气步伐,确保全市天然气市场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用气规模实现重大突破。“气化曲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作为城市发展的能源战略需要,同时是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必然途径。它对曲靖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价值,是推进曲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可以优化曲靖市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曲靖市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和火电为主,加快天然气利用发展,能有效促进曲靖市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曲靖市的天然气利用进度与全省天然气发展速度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依托中缅管道,适时调整天然气的供应气源,扩大天然气供应及储备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管道天然气,加大昆明、曲靖、大理等城市天然气液化和储备设施的建设力度。[1]这都体现了天然气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

“气化曲靖”有利于曲靖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化曲靖”行动是全市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可有效加快天然气支线、城市管网和压缩天然气(CNG)母站及加气站、液化天然气(LNG)接卸、储运、供应等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用户市场拓展,促进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市民生活方式,同时对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费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创造更多产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

“气化曲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气化曲靖”行动,可有效提高曲靖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对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可带动天然气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公交运输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另外,通过各类天然气项目的建设,还可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气化曲靖”也可大幅提升城市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让更多的居民使用上管道天然气,能有效降低居民用气成本和生活成本,方便市民生活。“气化曲靖”行动,还可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气化率,能有效降低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使广大居民享受价格较低的公共交通服务。

“气化曲靖”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气化曲靖”行动,可加快曲靖天然气推广利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大幅降低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B建设。天然气汽车(NGV)同燃油汽车相比,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82.2%,其排放物中HC可降低28%,微粒排放可降低42%,铅化物可降低100%,硫化物可降低70%以上,非甲烷烃类可降低50%左右。

目前来看,“气化曲靖”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企业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天然气支线建设较为滞后,城市燃气管网覆盖率低,用气市场拓展不够,舆论宣传工作未与工作进度有效结合,中心城区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未形成示范带动效果,未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问题:多层面困境导致“气化曲靖”缓慢推进

在曲靖市天然气推广使用规划中,居民用户、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为天然气的三大主要用户群体。尽管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作为新型的洁净能源越来越受到市民和工业用户的青睐,无论是管道铺设情况还是居民安置率,都有巨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以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最高的麒麟区为例,截至到2016年7月,其居民用户中开通天然气管道的用户累计达6139户,具备开通管道天然气的用户总数为19535户,有效安置率仅为31.5%;工业用户累计总共只有2家企业;商服用户累计总共也只有16家。沾益分公司目前总共只开通居民用户51户,占可开通居民户数总数(192户)的26.6%;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开通率为0。其他县区的使用率与安置率处于更低的水平。总体来说,作为新能源,天然气在曲靖市的推广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导致曲靖市目前天然气推广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在曲靖市三大天然气使用群体中,民用是政府最为重视的使用群体。政府也将天然气的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而目前曲靖市在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相应的配套条件和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在居住房屋比较老旧的居民用户中,其安置天然气管道的困难较大。此外,曲靖市天然气加气站点较少,分布不均。对于曲靖市的整个市场来说,站点的建设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地域分布不够均匀,造成消费者加气成本的增加,对于天然气的使用便捷度不够。

对天然气新能源的认知度不高

曲靖市是著名的煤炭使用大市,一直以来都是以化石能源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单一,中缅管道天然气的建成使用对于弥补曲靖市能源的空缺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固化,转变难度较大,而且对于清洁能源天然气认识程度不高,使用意识淡薄,以至于天然气的使用量难以提升。另外,曲靖市民目前对于天然气的认知度不高也是导致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居民已经养成的对于传统能源尤其是电能源的使用习惯和认知习惯,导致部分市民对天然气还处在观望甚至是抵制的态度。这一点在除了曲靖市区外的其他县区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

作为曲靖市政府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14年开始曲靖市政府才将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与推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前期的主要工作就在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培育。由于前期投资成本较大,初装费用较高,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天然气的价格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导致居民使用积极性不高。另外,目前曲靖对天然气的定价一方面是遵循省发改委的定价标准,还有就是一般按照93#汽油的70%-75%进行定价,这个定价水平在无论工业、民用都是偏高的。因此,尽管政府对天然气的使用和安装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从民用的角度来看,与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使用的价格仍然不具有优势。

传统能源结构造成天然气推广难度极大

根据曲靖市发改委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曲靖市的能源结构中,仍然以电力为主。在电力构成中,以煤电为主,约占电力能源的70%;水电约占23%;风电约占7%;另外还有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与这个传统的能源结构相适应的是曲靖市的产业结构。根据曲靖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曲靖市目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5∶39.4∶41.1,为了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曲靖市政府虽然关闭了许多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是煤炭产业依旧是曲靖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最大的构成部分。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工业用户对于天然气的使用潜力和积极性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加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产业不断被调整,这就一方面使得天然气清洁能源不能在原有的工业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新的产业项目还没有承接完备,使得产业结构发展不完整,新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也使得清洁能源的经济效益无法彰显。

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合力推进“气化曲靖”

曲靖工业千亿行动计划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都描绘出了曲靖经济发展支撑与发展方向,居民生活使用、车用和商业服务业的普及与开展也促使民用天然气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给管道天然气进一步推动与促进曲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继续开展与区际清洁能源,引导清洁能源导向的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促进管道天然气在曲靖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天然气能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借助政府的协同引导作用,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把“气化曲靖”打造成为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工程。

继续加强清洁能源宣传,提升全社会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发挥天然气新能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须继续开展与普及清洁能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加快曲靖市区以及其他县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善曲靖市天然气管道网络,基本实现主要市民居住区域的天然气管道的完全进驻。另外,对于市区居民较为老旧的居住区域,要对危旧房进行改造,以适合管道天然气的使用。

(2)加强新型能源宣传,提升市民认知程度。通过各种社会媒介以及现场活动,极力推进天然气新能源的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对天然气能源的认知度,使其接受、认可并积极使用天然气。

(3)推进政府补贴政策,提高居民使用积极性。进一步推进落实政府关于天然气管道安装的价格和补贴政策,通过可观察到的切身对比来让市民认识到天然气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节能性。另外,对于工业企业用户,继续创新补贴机制,如价格折让、税收减免、环保补偿等方式积极鼓励其使用天然气。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能源结构优化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是推进天然气新能源输入的重要目的,以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曲靖改变能源结构的契机。积极吸引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发展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的使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商服用量。对传统煤炭产业进行积极引导,以新能源使用为契机促使其进行转型升级。逐步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另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车用、商业用户对天然气的使用率,积极促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3)适时开展碳金融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向企业、行业宣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促进清洁能源有效深入工商业领域,通过碳交易与碳金融引导产业转型。

继续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统筹规划协调

(1)抓住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强包容性、共享经济发展理念,而且国家正处于去产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对天然气污染少、价格低等明显优势的宣传力度,加快曲靖市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教练车的改装力度,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凸显出社会效益。

(2)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天然气站点的建设步伐。由于曲靖市加气站点较少,与规划还有很大的差距,势必会造成加气的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对于其便捷程度影响巨大,所以车用公司要加快加气站点的规划与布置,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建成覆盖整个曲靖市的加气站点的网络。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繁荣的乡镇地带也有必要建成天然气的加气站点,进一步方便客户需求,提升天然的使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促使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发挥作用。

(3)政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促进天然气使用。天然气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直是三大效益中的短板,然而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清洁、污染少,正是天然气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充分体现。政府应该鼓励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大型用公司实施“油改气”工程,并对于已经改造的给予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刺激市场消费,使消费者形成使用清洁能源的意识,同时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从而促进中缅管道天然气对曲靖市经济的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在管道天然气使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体现,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城市经济质量的增长,提升与优化城市空间内部结构,促进产业调整与转型,提升人民居住与生活水平,实现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注释

[1]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参考文献

[1]贾承造,张永峰,赵霞.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J].天然气工业,2014,02:8-18.

[2]曲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2015曲靖统计年鉴.

[3]康建国.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化与中国天然气发展策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2,02:5-10+111.

[4]李博.欧盟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及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5,05:124-130.

[5]陈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及其战略地位研究[D].长江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能源转型规划范文第4篇

地点:国宏大厦三层报告厅

主持人:高国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主讲人:戴彦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持人:首先欢迎各位参加2017年国宏大讲堂的第一期,今天的主讲人是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戴彦德所长,他的演讲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能源转型与革命。

戴彦德: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但也是变革最活跃的时代,特别是能源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能源技术、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发生深刻变化。在此国际大变革的背景下,对待能源这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全局观念,来系统谋划和长远考虑,明确战略发展目标、规划实施路线,以国际能源大变革为契机,推进能源的转型和革命,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是全球能源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二是我国能源转型和革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是中长期能源转型的目标与措施。

一、全球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变革的趋势

过去的这40多年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能源消费快速增长,1971―2015年GDP增速3.1%,总量增长了 2.8倍。1971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51.3亿吨标油,到2015年增长到131.5亿吨标油,40多年间增加了1.6倍,年均增速2.2%。能源消费不仅总量大,而且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2015年煤炭占29.2%;石油32.9%;天然气23.8%,而非化石能源消费仅占14.1%。

尽管全球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耗也非常高,但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全球17%的人口掌握了60%以上的财富,消耗了40%以上的能源。OECD国家的人均GDP已超过35000美元,而非OECD国家却只有4500美元左右;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786辆,日本将近600辆,而非OECD国家只有67辆。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仍然是世界的主流。

《联合国千年宣言》中,第一条就是要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未来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贫困国家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要逐步加快自己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要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各自的工业化、城镇化;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会停下自己的发展脚步,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基数大,总量高。

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要求,但发展就要面临人口的增长、能源资源的需求、环境的破坏,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横亘于前。首先来看人口问题,全球人口增长的第一个10亿用了100万年,第二个10亿是100年,第三个10亿是3年,最近的30多年里,基本上每12年人口总量就要增加10亿,2011年全球人口超过70亿,2016年末已达到74亿,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有可能超过100亿。其次来看资源问题,特别是能源资源,过去40多年里,全球80%以上的能源消费增量来自于化石能源,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石。但全球化石能源资源匮乏,且分布极不均匀,2015年末全世界探明煤炭可采储量还可开采不足114年,石油不足54年,天然气不足53年,且煤炭的52.8%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OPEC国家占据了全球石油资源的71%以上;天然气中的71.2%分布在前苏联和中东地区。最后来看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时间、大范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有可能升高6度,这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岛国被淹、物种消失,粮食减产等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可以说气候变化问题已危机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按照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到2050年,如果人口超过了100亿,届时全球发展水平若达到目前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每年对能源的需求将是现在的4倍;若是美国的水平,将是现在的6倍;考虑累计消费,实现世纪目标,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发展模式下至少需要6个地球的资源。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全球的资源没有保障、环境也没有容量。传统的能源利用模式已无以为继,未来要支撑起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能源转型之路。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提出了各自的能源革命、能源转型规划,全球的能源转型已悄然进行。欧盟提出2050年能源需求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1%;丹麦早在上世纪末就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德国提出到2050年将能源利用效率下降50%,届时可再生能源将占到终端能源消费的60%,电力消费的80%;美国落基山研究所(RMI)的研究成果显示,2050年之前美国完全可以摆脱对煤炭、石油和核能的依赖,并削减1/3天然气消费,支撑起GDP增长158%,减少投资5万亿美元。

总体来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两大核心以及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未来全球的能源转型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包括节能、新能源在内的相关能源技术革命快速推进,已经呈现出了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的特点。目前主要国家根据其资源禀赋、技术能力、需求潜力等条件,突出重点,加力推进各自的能源技术发展。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方式、格局等产生重要影响,并将引领全世界进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且提高能效已成为各国实现大幅减排的一个前置条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纷纷提出了颇具雄心的减排目标,但从供应端的可再生能源来看,仍难以等量替代化石能源,因此全球各国纷纷提出了大幅的提高能效计划,部分发达国家提出了提高50%甚至是50%以上的节能目标。

三是能源供求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包括能源消费的重心从OECD国家向非OECD国家转移;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将显著西移;世界能源供应和分布的不均衡催生了规模巨大的能源贸易,供需格局的演变导致能源贸易流向发生转变,亚洲正成为能源进口的中心,美国则从能源净进口国向天然气和煤炭的净出口国转变。

四是大国积极推进能源独立,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目前,美国和德国的能源独立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美国,尽管其在历史上能源高度依赖中东地区,最高时石油的60%以上来自中东,但近几年来随着页岩油、页岩气的开发已经降到了25%。美国的能源独立政策将导致能源地缘政治日趋复杂,对世界能源产生深刻影响。

未来以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全球能源转型将不断加快,这将对能源技术、能源供、能源消费、能源市场等各方面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和变化,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全球能源大变革的形势下,只有紧跟全球发展脚步,抢占能源转型先机,才能在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立足脚跟,稳步发展。这对我国的能源转型和革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我国能源转型和革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由1978年的3650亿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40.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十二五”以来虽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转入中高速增长,但GDP增速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GDP总量已达到74.4万亿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消费的增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1981年到2000年二十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多,增长了8.7亿吨标煤;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又翻了一番多,增长了21.4亿吨标煤,是过去二十年间增量的2.5倍;2011年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能源的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量依然很大,2011―2016年六年间又增长了7.5亿吨标煤。

尽管风风火火发展了三十多年,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但经济发展的水平还很低。人均GDP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城镇化率也比发达国家低了接近三十个百分点。且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不到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40%;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全国尚有上亿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经济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党的十重申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左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左右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要实现这“两个百年”的目标,还需要能源强有力的支撑。

在此形势下,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超过14亿,若要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GDP总量将超过44万亿美元(注: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届时如果按照OECD国家的人均能耗水平,我国的能源需求将接近116亿吨标煤,即使按照世界上能源经济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的人均能耗水平,也要达到85亿吨标煤。

如此巨大的能源供给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原因是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资源方面没有保障,环境上也没有容量。

首先,从能源资源储量上来看,我国化石能源人均储量很低,同期探明的人均可采储量煤炭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70%,石油不到 6%,天然气不到11%,非化石能源虽然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开发利用也还面临着重重困难,能源供应的压力巨大。

其次,从区域环境污染上来看,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是雾霾问题,其他在土壤、海洋等方面均存在严重污染。例如土壤方面,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海洋污染方面,根据海洋局近几年的调查,2004到2012年,全国有48个入海口重度污染。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已呈现出压缩性、叠加型、复合型、祸合型的特点,环境污染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区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从常规性污染向非常规性污染、有毒有害污染转移。未来继续大幅增加化石能源利用,环境已无容量,老百姓也难以承受。

再者,从气候变化方面来看。《巴黎协定》中已进一步提出了全球共同减排的理念,并提出要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付出努力”的减排目标,这大大减少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根据BP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已接近全球的30%,围绕我国的减排问题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点。

最后,从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来看。当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4.2%。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油气进口,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产生巨大的压力。

无论是从资源保障,还是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未来继续大规模的增加能源消费已没有了空间,资源上没有保障,环境也没有容量。但是我国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未来我国还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兼顾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通俗说经济要发展,雾霾也要治理,这些都对能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推进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的形势可以说是非常紧迫,这也是保障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能源转型的目标

传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要推进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来。在此形势下,我们就需要定一个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引导我们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相关研究表明,到2050年,只有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且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50%以上,才能在当前的气象条件下,解决好污染问题,以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实现“两个百年”既定经济发展目标。

那么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技术上有没有途径?经济上是否合理?为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落基山研究所就联合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对这一能源转型的目标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2050年,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在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是完全有可能的,届时GDP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6倍,而能源需求仅增加36%。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并且届时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大幅提高,则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即可从当前的千万吨级下降到百万吨级,同时温室气体排放也将大幅下降,从而就可以实现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发展目标。

四、实现上述能源转型目标要如何来做

2050年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的目标,相当于在实现“两个百年”既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人均能耗要比OECD国家低54%,比日本低38%。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能源的转型,还需要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在发展模式上要转――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其次在消费模式上要变――要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再者在供应模式上要换――要努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最后在生活模式上要简――要引导居民消费模式的简约化。具体来说:

首先,转变发展方式是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尤其是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出口造成了大量的能源间接性出口,以及大拆大建造成了严重的周期性浪费。一是过去三十多年里,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自加入WTO以来世界工厂的角色日渐浓重,“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充斥全球各地,初步测算,每年直接、间接出口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0%以上。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建设、淘汰、再建设、再淘汰的路子,这种“重速度、轻质量、只顾眼前”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财富积累缓慢,还造成周期性的能源浪费。未来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减少能源间接性出口及周期性浪费,这是能源转型的前提条件,否则能源需求将是填不满的漏斗,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其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关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再生能源仍很难对化石能源进行等量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仍将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推进能源转型,关键是要想办法将能源需求的总量降下来。德国生态经济学家魏伯乐在其所著的《5倍级》一书中提出,利用当今世界的技术和手段,可以将资源生产率提高五倍,在提高全球人类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将资源消耗减少80%。类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相关研究表明,全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潜力高达8亿多吨标煤,未来完全可以通过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节能潜力来减缓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达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能源转型的目的。

再者,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是根本。推进能源转型,不仅要控“量”,而且还要提“质”。到2050年,即使通过提高能效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了,但是如果能源结构不变,煤炭消费仍占到60%以上,那2050年的煤炭消费量仍将超过30亿吨标煤,这比目前还要高出10%,污染物的排放源有增无减,仅靠末端治理,很难做到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大规模下降。因此,未来必须大力推进化石能源中相对清洁、低碳的天然气,以及低碳、无碳的核能、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这是能源转型的根本。

最后,引导消费模式是基础。近年来,生活水平高了,消费者追求的也多了,很多人开始追逐美国式的大排量汽车、大住宅等“浪费式消费”模式,这无疑将带来极大的浪费。不仅如此,现在过节的礼品包装,越来越奢华,一盒简单的月饼,豪华包装里三层外三层,不仅产生了大量无用的固体废物垃圾,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必须注意到,我国人口占到了全球的近20%,但耕地面积、淡水资源仅占7%和6%,多数矿产资源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仅分别为全球平均水平的70%、6%和11%。未来如果“浪费式”的消费、生产理念成为主流,必然会给资源供应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对居民的消费模式及消费品的生产模式加以引导,推动绿色、低碳消费,这是能源转型的基础。

主持人:感谢戴所长精彩的发言。能源问题说小跟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说大跟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跟中国梦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没有能源的支撑和保障,中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中国梦很难实现。所以,在今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和两个一百年的实践过程中,如何保障我们国家能源持续、稳定、安全、绿色的供给,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剩下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可以问一些问题,也可以做一些短评。

问题1: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要下降3%。这些指标都分解到地方,我们在给地方做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情况,感觉地方的目标到时间会完不成,但地方政府官员说肯定能完成,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戴彦德:首先,地方政府在对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手段不是单一的,会通过行政的、法律的、市场的手段,多方面的予以推进。其次,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上,实行的是目标责任考核制,这也会促使地方政府更加的重视,真正的花大力气来进行污染治理。最后,减排目标的制定,本身就是要形成对地方政府的倒逼机制,必须要制定一个很难完成,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目标,才能以目标导向的形式,更好的推进环境污染的治理。

提问2:一个有关能源安全方面的问题,刚才谈到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我想知道有没有测算过对外依存度在未来哪个时间段会达到顶峰,峰值有多大?有没有目标?我们希望降到多少?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有没有评估?我们在降低对外依存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降低对哪些地区的依存度?

戴彦德:能源对外依存度要达到多少,在一些报告里是有一些研究和数据,但仅用能源对外依存度这个单一的数值,很难对能源安全进行准确的界定。比如最典型的日本,经济上的巨人,但其能源高度的依赖海外。能源安全的评价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要推进能源安全,一方面,我们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努力提高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各种应急预案进行研究,保证一旦出现问题,要有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

提问3: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您觉得我国能源消费高峰大概是多少亿吨?第二个是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情况,您觉得我国现在的策略重点是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还是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

戴彦德:第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费已接近峰值,但未来建筑、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仍会持续增长,研究J为2040年前后能源消费会达到峰值,但对于具体的峰值,不同的研究机构会有不同的预测结果,高的预测会达到60亿吨标煤,甚至更高。

第二个问题,无论是煤炭的清洁利用,还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均是推进能源转型,减少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两个都要抓。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有所侧重,目前在储能技术还未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仍面临很多的制约。我国的煤炭储量丰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因此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也非常的重要。

提问4:假如电力装机上涨,2015年电力消费的份额是44.8%,如果翻番,我们可以把煤做的更活跃了,有没有可能,怎么看待核电?

戴彦德:未来我们将逐步进入新电能时代,对电力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虽然煤电是我们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方面,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就是要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上有天花板,大规模的再增加煤炭利用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未来非化石能源和相对低碳的天然气将是满足能源需求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中,2016―2020年能源消费增量的70%将来源于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对于核电来说,要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有序发展核电。

提问5:能源转型基本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包括德国的能源转型,能源价格都是大幅度的上涨。但我国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怎么样考虑的,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能源转型规划范文第5篇

一、上半年工作

1、参与组织“2018年山东省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导向目录”评审;

2、参与组织“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规划”论证会。

2月2日,协助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并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3、参与济宁高端装备规划调研及规划的撰写工作。应济宁市经信委邀请,对济宁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实地调研及书面文字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济宁市高端装备产业规划》的撰写。

4、参与“22个工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调度”。应山东省经信委要求,对山东省22个工业重点行业中的汽车、农机、工程机械三个行业完成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调度,并完成汽车及工程机械报告的撰写。

5、参与“山东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撰写、修改工作;

6、参与“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意见工作。应省经信委要求,对“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修改意见。

7、参与“汶上县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规划”初稿撰写。应汶上县经信局邀请,对汶上县装备制造业企业实地调研,并参与完成《汶上县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规划》初稿撰写。

8、完成2篇政务专报。

9、参与文明创建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完成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报告撰写。开始对全省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实地调研,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我省产业发展情况,形成研究报告。

2、继续参与完成文明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