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研究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实证研究;视觉;参照系;分析工具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022-02
1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2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并阐释实践,引导实践的。
3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 《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人手,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但是,迄今为止,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是“参照系”,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科学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一则一”的科学命题;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一
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同样,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比如,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因此,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会使推理更加严密精确,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可以减少争论,而实证研究中运用具有一般性系统性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可。在管理中数学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泰勒管理学派的管理科学学派就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解出最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本来难以辨别优劣的备选方案变得明晰“直观”了,诸方案因被量化而变得可比了。管理科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认识的起点,定量是认识的深化。数学无疑会为管理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数学模型有助于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的决策。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的简化与抽象,任何一种抽象都不得不舍弃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必须提出某些前提性假设,他们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模型的运用就是对某些假设的检验。检验的正面结果表明这些假设有道理;检验的负面结果却表明必须加以修改。有这种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我们就可以取得理性认识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要成长为一门科学离不开数学这一有益的工具,在对待管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时,我们必须明白,数学仅仅是管理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单凭数学是不够的,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管理行为的学科,它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人,它需要那些关于人的学科的支持。
关键词:科学研究;项目管理;B/S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217-03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与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使得基于Web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必然。科学研究是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将项目管理思想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资源,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建立信息平台,以促进科学研究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科研实验室信息共享、资料管理、信息交流、科研项目管理以及更好的协同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可能会有很多的研究项目同时开展,而且项目组的人员也有交叉的情况,此时,项目负责人及时快速的了解项目进展及人员分配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研究过程的管理、控制和监督以及文档资料的管理。
本文利用Web技术,针对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利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开发基于Web、多层B/S服务体系结构的面向科学研究的项目管理系统,以解决高校科研实验室对科研项目研究进度监督控制不够,问题反馈不及时,文档资料保管不善,人员相互沟通交流不够的问题。
1 系统研究概述
1.1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科学认识的一种活动,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现象由不知到知之较少,再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进而逐步深化进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科研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4]。
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筛选立题积累(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下一个问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的[4]。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说明,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研究进行不断的积累验证,解答特定的问题。
1.2 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是,采用系统化的构建方法和工程化的管理手段去高效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5]。
1.3 科研项目管理方法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涉及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6]。与一般项目管理相比,科研项目的管理具有一些特殊性。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项探索性非常强的工作,研究前沿科技,能否成功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以必须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其次,科研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所以需要设置项目负责人,由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和研究过程管理。最后,突出科研工作的集体性,凭一个人的能力,很难搞出一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所以科学研究的进程中要特别充分发挥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1.4 科研项目管理与一般企业项目管理的区别
高校科研实验室科研项目管理与一般企业项目管理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目标的不同:企业项目管理主要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研发,比较直接和具体化,有定量的经济效益;我们的目标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前沿科技进行研究并以实验来检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有所不同。
2) 专业化知识的不同:高校实验室着眼于科技前沿,较一般企业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更为高深,不象一般企业项目容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掌握。
3) 时间要求不同:一般企业的项目建设都有固定的完成时间,以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主要针对前沿科技进行研究来促进教学,对提出的项目建设不断进行实验检验,不断反馈和完善,以取得心得成果,保持科学研究的持续性,鼓励在研究过程中密切注意国内外的动态发展,在原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设想。
4) 信息交流程度不同:一般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将任务分解成各个小项分配给每个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按要求进行工作,互相之间的信息交流要求不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则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流讨论,进行沟通,取长补短,更好地完成科研目标,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化,及时传递、交流信息,共享资源。此外,我们更加重视文档资料以及代码的管理,对以前所研究的成果、实验数据和经验教训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有资料可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5) 过程不同:科学研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对知识不断认识的过程;一般企业项目管理主要是满足用户需求,采取相应的模式对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 系统需求概述
根据目前一些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并分析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我们认为现有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现有的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不能提供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细粒度管理和全过程跟踪,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使用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是满足实验室日常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对人员、设备、文档和代码进行管理,从项目启动开始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控制和全过程跟踪,人员之间能相互进行交流讨论,突出实验室研究工作的特点(即提出想法―讨论―进行试验―结果检验―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反馈、不断完善,尤其是对一些前沿科学进行研究实验,激发实验室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2.2 系统设计思想
整个系统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系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使开发过程尽可能分配合理,保证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易操作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考虑到该系统的功能和技术需要,决定采用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来开发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因此,本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设计,使用Apache Tomcat6.0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ySQL5.0,以Eclipse为开发工具。
2.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该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用户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信息交流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
用户类型有:管理员、老师、学生。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和操作界面。
1)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供管理员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和删除用户、管理用户信息、对新注册用户进行审核等,防止非法用户进入本系统。
用户注册:提供学生用户注册功能,学生注册后等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系统,老师用户由管理员添加。
新用户审核:管理员对新注册的学生用户信息进行审核。
人员管理:管理员对所有用户进行管理,以及查看人员信息。
2) 项目管理模块,是该系统的主要模块,实现对科研实验室各个项目的管理,对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及时全面的了解研究进度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存放研究过程中和已完成项目的各类文档。
项目:提供老师用户新项目信息功能,填写并项目信息,任命项目组长等。
项目列表:列出所有已的项目,老师可对其进行管理。
项目简介:显示已项目的信息,项目组组长可在此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管理。
任务分工:项目项目组任务分工情况,老师和项目组组长可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工作进展:项目组成员撰写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以便老师和项目组所有成员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或意见。
文档记录:用于存放项目进行中各类的文档。
研究成果:用于存放项目完成后的成果文档等。
会议通知:老师和项目组组长可以发起会议,填写会议内容、参加会议的人员以及开会的时间、地点。
会议记录: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
3) 信息交流模块
通知公告:用于实验室和浏览公告、通知等信息。
学术会议通知:和浏览相关学术会议通知。
短消息:用于各用户之间收发信息,进行交流。
工作日志:各用户可撰写工作日志,并可对其他人的日志进行评论。
4) 辅助功能模块
成果统计:汇总各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另外。
设备管理:老师和管理员可对整个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管理,学生对个人所使用的设备录入信息并进行管理。
参考资料:用于存放用户上传的各类参考资料,可下载。
软件下载:用于存放用户上传的各类软件,可下载。
3 系统开发技术分析
3.1 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B/S三层结构分别是客户端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客户端表示层由浏览器完成用户的接口功能;业务层由Web服务器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功能,数据层由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操作使用方便,客户端只需通过Web浏览器便可进行各种操作,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升级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利用了现有网络系统资源。B/S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eb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负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是一种开放式的软件建构模式。
3.2 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Java EE 5.0为开发平台,Java EE的英文名称是Java Platfor Enterprise Edition。使用Sun公司推出的Java EE 5.0开发工具包JDK 1.5,开发工具包中含有Java EE开发环境、Java EE运行环境支持和核心类包并提供Windows和Linux两种操作系统的SDK,因此使用Java EE开发的软件可以在这两操作系统之间移植,节省了系统开发时间;计算平台支持Java语言,使得基于Java EE标准开发的应用系统可以跨平台地移植;Java EE提供了企业计算需要的几乎所有服务,且更加易用。由于Java EE的诸多优点,项目管理系统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均可以得到保证,在系统的开发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系统性能更好,数据交换更方便,系统安全性更高。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使用Apache Tomcat 6.0服务器,Tomcat是一个开放源代码、运行servlet和JSP Web应用软件的基于Java的Web应用软件容器。Tomcat是一个小型的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它的特点是占用系统资源小、扩展性好,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在中小型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下被普遍使用,是该系统开发和调试JSP程序的首选。
系统以Eclipse为开发工具,它是功能丰富的Java EE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了完备的编码、调试、测试和功能,完整支持HTML、Struts、JSF、CSS、Javascript、SQL、Hibernate,以插件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使用MySQL,MySQL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的核心程序采用完全的多线程编程,线程是轻量级的进程,它可以灵活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不过多的使用系统资源,可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使得目前MySQL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系统设计的基础,如果设计得不合理、不完善,将会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以及后期的维护变更中引起较大的问题,甚至得重新进行设计。根据该系统的功能需要,设计了用户表、权限表、项目表、文档管理表、工作进展表、通知公告表、会议记录表和设备表等数据库表。
4 结束语
科学研究是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向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管理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科研方法和现代项目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现代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和相对成熟的技术为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面向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管理系统是根据高校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在现代信息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规范的引导下,通过对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Jingchun Feng,Song Xue,Ming Li.Research on IT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C]. WiCOM'0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2-14 Oct. 2008 Page(s):1-5.
[2] Kathy Schwalbe.IT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叶健毅.精通Java EE ; Eclipse Struts2 Hibernate Spring整合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 张伟刚.科研方法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 钱乐秋,赵文耘,朱军钰.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王健菊,常东坡,赵时亮.科学研究中的项目管理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3.
[7] 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10.
[8] 潘琼,陈英德.基于.Net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4,5.
人本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目标[1]。人本管理的内涵包括:人本管理在思想上强调人性需要的满足,以达成人性需要的满足为管理目的,尊重每一个人;人本管理注重管理者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求管理者以人为本,以礼待人,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被管理者,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人本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凝聚人心人力;人本管理的方法注重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人本管理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组织机构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组织机构发展的内在动力。
2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的特点
要将人本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简称“科研机构”)的管理中,首先要对科研机构管理定的“人”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其特点。
2.1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特点。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简称“科研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他们所从事科研工作属于创造性劳动,更多地追求自主性,要求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安排上不愿受过多的束缚;他们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更广的个人发展空间,并希望得到组织的认可和尊重;他们追求自身发展,对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迫切需求,对进一步深造学习、进修培训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他们关注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当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很可能会另谋出路,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他们的工作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特点,过程监控、过程考核难度较大。
2.2科研机构管理者的特点。科研机构管理者一般都是本专业的学术专家,在成为领导前也都是科研人员的一份子,对科研人员在专业素养、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感同身受,但由于缺乏管理学专业背景,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作用,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导致科研人员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与科研机构相对保守的管理模式之间产生矛盾。
2.3科研机构基层管理人员的特点。科研机构基层管理人员(包括科研辅助人员)普遍没有系统的管理专业背景,没有接收过相关的岗前培训,在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上也鲜有深入探索,管理水平一般,创新意识不足;他们普遍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工作任务繁杂,也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奖励竞争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机构的总体发展。
3人本管理理念在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人本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人本管理是必要途径。科研机构领导需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人本理念,把尊重和关爱科研人员的人本管理落在实处,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化。
3.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人本管理是尊重和关爱人,不是无约束的迁就,其根本落脚点是有序的规章,科研机构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机构管理的核心内容,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在岗位责任制、人员流动机制、科研竞争机制等方面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公开性原则。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拓宽精细化管理覆盖面,将人本管理纳入互联网+时代。
3.2提高领导管理艺术。要发挥制度的最佳效用,决策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科研机构管理者需加强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沟通、执行和决策等能力,注重人本管理理念的熏陶,加强沟通艺术。在此过程中,促进关系型心理契约的确立、树立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领导沟通能增强科研机构群体凝聚力、能协调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协调科研机构内部关系的重要环节、是激励成员的一种重要手段。
3.3重视不同人员的培养。科研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但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且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能力要求扎实全面;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也呼唤着基层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科研机构在用人的同时也要养人,需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多层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深造,全面提升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善管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稳定的团队。科研机构的发展需要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有计划的培养和选拔学术带头人在科研机构管理中尤为重要。
3.4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科研机构在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充分了解成员的个人需求和发展意愿,为其成员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协助成员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与组织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组织人力资本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3],使之拧成一股劲向一个方向发力。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推动基层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鼓励其加入科研团队中为科研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5实施有效的考评激励手段。科研工作不是短期内出成果的,因此摈弃原有的年度成果考评方式,以期间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模式更为合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考评也需要针对性地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扩大评价的参与面,提高互评的频率,及时改进不足。此外适时采取负激励措施,实行岗位责任制与岗位流动并存,对严重影响组织整体发展的行为推行淘汰机制,给人以一定的危机感,促进成员自我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科学研究 目标管理
课 题: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MBO(目标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25053)。
一、立项开题阶段
高职院校每年度向上级申报的教科研课题,在获得批准立项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开题。开题阶段按目标管理中“制定目标”和“目标分解”的理论来施行。科研处作为高职院校的教科研管理部门,就是要责成各教学分院采取分三个层级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开题。一是分院根据本部门年度课题的总体情况撰写总的开题报告,二是各课题组根据这个总报告的要求撰写本项目的开题报告,三是各课题组的成员再依据课题分工和目标分解撰写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这样层层分解、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分院的开题工作完成后,要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报送科研处备案。
二、实验实践阶段
教科研项目的实验实践阶段,就是过程管理阶段。过程管理就是目标管理中的“目标进度”和“实施目标”阶段。本着“抓好了过程就抓住了质量”的理念,科研处和各教学分院联合组成专家组,并按计划和目标进度对在研项目进行四项工作的管理。一是进程跟踪,具体做法是检查督促教科研项目的实践实验记录,检查研讨会议记录,检查课堂教学,检查实践教学;二是疑难问题研讨,就是专家组人员,直接参与重大项目研究中的疑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以座谈会、研讨会或推进会的形式,剖析问题、探求思路、破解难点、寻求答案、纠错纠偏、明确思路、找准方向;三是文宗归档,课题档案管理是过程管理的重要一环,它包括文件类档案、过程性档案、报告类档案和成果类档案的建档归档等查验;四是成果发表,要公开发表与教科研项目相关的论著、论文、专利发明等研究成果,并标注该成果的名称和编号。只有把上述“任务目标协调好、沟通好、控制好”,才能确保教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
三、结题验收阶段
教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阶段,是目标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可以解读为“成效和效益的实现”阶段。要把好这一关,就必须做好三项工作。首先是成果论证,申报结题的项目,要复检复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可靠性,并且在复检复查中边修订边整改,边修订边完善,并以研究总报告的形式送达科研处审阅;其次是结题的项目组要进行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汇报课、展示课,也可以是研讨会、座谈会、汇报会和展示会;再次是学院内组织学术委员或专家组,把课题分解为五个子目标,即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成果价值等五个方面量化打分,经过全面的审核鉴定,达到良好或优秀后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请结题。
四、应用推广阶段
一项教科研项目,在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结题验收后,并不意味着这项研究的结束。结题只是一项科研项目暂时告一段落,后续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有句科研术语说得好,“科研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是应用和推广”。把结了题的项目,再应用于教学,即把科研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现实生产力,从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也是目标管理学中“确定新目标,迈入目标新境界”的要求。
应用工作应着眼于能用、有用、可用、实用;教育科学研究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而展开研究,研究结论是把“问题解决”了,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认同后予以验收结题。而结题后,把研究出来的理论或数据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反哺教学、指导教学实践,并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这就是应用;推广工作应力求可借鉴、可借用、可借助。简单地说就是推而广之,研究成果不仅在本专业本学校能借鉴使用,走出校门,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同样可以借力,同样可以受启发而受益,从而推进整个地区教改事业的进程与发展。
五、几点思考
1.目标的制定与修订
管理过程是动态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同样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课题组成人员、起止时间、研究内容、课题名称、经费预算和成果形式都是变化的、变动的,所以原来制定的目标就应随上述内容的变化而及时修订,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2.奖优与惩劣
奖优惩劣是实施目标管理并使目标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样搞研究,同期立项、同期研究、同期结题,但完成质量和实现效益却不可能一样。所以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建立健全校内分配制度。将目标管理与工资奖金挂钩,奖勤罚懒,奖优惩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宏观调控与自主管理
年初学校给各教学分院下达的科研指标,只要在计划的时间段内完成了目标,就应视为目标的达成和实现。至于分院在教科研目标管理过程中,采取何种手段或措施,学校不应过多干预,而应鼓励其发挥个性和特色,使之具有灵活性和弹性,给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4.工作科研与功利科研
工作科研就是教师因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搞的教科研课题;功利科研则是教师因个人晋职、晋级、考核等需要而搞的教科研课题。前者我们积极倡导,后者则尽量规避。但在实际的目标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不要硬性地要求老师们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而是要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事业需要与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和职业特性,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标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高职院校教育科学研究事业才能壮大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体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管理、实验员队伍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绿色化实验室。
关键词:
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导致其发展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何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首要任务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以及高等学校转型改革的提出,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室管理是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面临的问题
在高校各类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室存放着部分有毒、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如果在药品存放、使用以及仪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实验事故;此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液、废渣,甚至一些新的化学物质也需要回收处理,否则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环境[2-4]。因此,如何对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值得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为例,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对于如何实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也是确保高校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5]。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实验室安全保障。目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包括学生实验室三间、精密仪器室两间、天平室两间、药品库一间、玻璃仪器室一间以及实验准备室一间。为了确保实验室人身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化学仪器管理和使用规则、精密仪器室管理条例、药品库管理制度、仪器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等。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大,为了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首堂课中,任课教师就向其介绍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仪器操作、药品处理及回收;此外,为了方便实验室仪器管理,要求学生实行“对号入座”,每位学生都有其固定的实验台和仪器柜,实验仪器实行“专人专管”,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以及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记录本”、“精密仪器使用记录本”,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对于仪器损坏者将按照仪器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及完善,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基础[6-7],也是民办高校展示学校实力的有力窗口。化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学科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高[8]。(1)为了保证仪器使用以及教学效果,必须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精密仪器室;(2)对于新到的精密仪器将进行分类整理入柜,实验柜都对应贴有标签。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于仪器损坏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赔偿。实验结束后教师清点仪器数量并检查是否破损,清点无误后入柜、锁柜;(3)保持精密仪器室的卫生,每周对其进行一到两次的卫生清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有仪器设备账目,每件仪器设备均贴有对应的仪器卡片,做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5)在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落实仪器到位情况,保证仪器的数量,确保所有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实验课开设期间,实验员根据仪器实际使用情况补充必需仪器,实验课结束后根据本学期仪器剩余库存以及下学期学生仪器使用情况做出实验室仪器耗材预算。
2.3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较多,并且有些药品具有易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化学药品在存放时必须依据各种药品的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分类。如何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使药品利用率达到最高,应做到以下几点:(1)药品库要由具有较高化学药品管理素养的实验老师进行专门管理,没有管理人员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药品库。此外,要根据各种药品各自的属性特点确定其保存方式,分类放置。药品柜要粘贴相应标签,大宗及危险药品要有取用记录;(2)始终保持药品库环境整洁,药品摆放有序。为了保证药品库处于阴凉、避光的环境,要定期对药品库进行通风,并做好卫生打扫、通风等相关工作的工作记录;(3)结合实验教学情况制定药品用量,对于易变质、易挥发的药品在保证实验用量的情况下尽量少买;(4)实验中产生的部分可再利用的化学药品,要及时回收利用。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要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4建立一支管理技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
一直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9]。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10]。因此,实验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整个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必须具有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科学定岗,责任至人;(2)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保证实验室安全以及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应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可以进行诊断及排除,并不断学习新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技术,为建立科学化实验室奠定基础;(3)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实验技术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并鼓励实验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的进修和学习,积极去其他院校先进实验室参观学习,学习当前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2.5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化学实验室作为多数高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何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财产安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1)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1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围绕“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自查、自检制度,从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12-14];(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学校要不定期地举办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实验课授课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常识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和相关技能[15];(3)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演习等安全培训活动,增强事故应急实战能力,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火源、电源管理,清除火灾安全隐患。
3结语
当前,面对生源的不断扩大以及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与经费,如何使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得以高效利用,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以及完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以及药品的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科学化、绿色化、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
作者:苏红 冯俊娜 蒙淑翠 杜忠文 徐燕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红霞.美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420-1421.
[2]刘桂艳,谢乃新,赵竞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4]王蓓,刘永红,张宜欣,等.化学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5-176.
[5]李丽清,王丽霞,李小燕,等.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之探讨[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38-140.
[6]贲毅,张勇,叶李艺,等.更新管理手段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76-178.
[7]傅强.浅谈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3(2):236-247.
[8]黄高峰,孙胜春,詹国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性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89-392.
[9]张家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3):29-33.
[10]罗斌.科学化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J].江西化工,2012(3):126-127.
[11]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148.
[12]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23.
[13]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