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社会责任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社会责任审计要素;理论结构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46-02
一、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原则及要素分析
(一)构建原则
1.完整性。完整性原则,一方面包括理论结构的完整性,即在这个框架中不仅包括作为审计理论体系基础的审计基础理论,还包括与审计实践密切相关的审计应用理论;另一方面,指的是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即在这个框架中应该包括审计理论体系中的所有相关的要素[1]。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虽然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落后于理论的发展,但是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否则就是空洞的、不科学的。
3.易操作性。社会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审计对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特殊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也不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因为在这种审计过程中,仅仅掌握一般的审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责任审计人员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人才,所以他们才能应付内涵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有一个易于理解的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来指导实践,使得社会责任审计实践易于操作、顺利推广,是至关重要的。
(二)要素分析
1.社会责任审计目标。指的是在社会责任审计环境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要求,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和最终结果。社会责任审计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2]。
2.社会责任审计环境。指的是一定时空状况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时所面临的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之和。宏观因素包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而微观因素则是一个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关于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
3.社会责任审计假设。它是在社会责任审计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但是又不是社会责任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和描述,而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以及这些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社会责任审计假设是建立社会责任审计科学的先决条件[3]。
4.社会责任审计准则,是社会责任审计人员在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依据。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二是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范的但社会一般公认的规则。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体系主要应由污染控制标准、噪音控制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就业水平标准,职工教育和培训投资标准、生产安全保障标准、社会保障标准等组成,作为审计判断的依据。
5.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重大错误的被审计的社会责任事项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即对存在重大错误的被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是因法律诉讼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因前一种可能性的发生而使审计师面临诉讼并遭受损失的风险。
6.社会责任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应该分为:社会责任审计准备阶段以及实施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熟悉审计环境,编制审计计划方案及预算等。实施阶段则包括: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以及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对信息资料和相关系统作出评价和鉴定等[4]。
7.社会责任审计方法,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利用相关审计资料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在不同的审计程序中应使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备阶段一般使用的审计方法是直接观察法、查询法、调查法(面谈或问卷调查);而在审计实施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法、内控制度调查表法等。
8.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所选定的审计依据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报告阶段是前面工作的总结,审计报告的优劣关系到审计成果。
二、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的具体构建
(一)逻辑起点的选择――社会责任审计目标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开展某种逻辑体系的渠道和途径,是构成社会责任审计体系的出发点。笔者认为,以社会责任审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是比较合适的。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它具有包容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二)具体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试拟出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构建分析
1.社会责任审计环境受制于审计目标,不能超越审计目标随意构建。审计系统的运行通过目标来适应环境,目标表明了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系统,是决定审计环境这一要素的基础。审计目标直接反映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审计环境不是最抽象的因素,经常变动缺少稳定性,不适合作为逻辑起点。所以说社会责任审计目标决定社会责任审计环境,审计环境应列为第二层次[5]。
2.社会责任审计假设是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目前还无法对其本身从逻辑上加以证明。虽然它是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责任审计结构赖以建立的基础,更是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但是应该列于后一个层次,因为不可能依据审计假设来推导出审计目标和环境。
3.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在理论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审计准则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产生,是对实践的提炼和总结,是对审计实务的成文性具体指导规范[6]。
4.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是审计应用理论的开端。审计风险、程序与方法、报告受制于审计标准,是在具体的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依照社会责任审计准则要求,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程序,最终形成社会责任审计报告,作为社会责任审计行为的最终结果[7]。
参考文献:
[1]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1.
[2] C W 尚德尔.审计理论[M]. 汤云为,吴云飞,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98.
[3] 罗伯特 K 莫茨,侯赛因 A 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 肖泽忠,冯跃,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32.
[4] 徐政旦,谢荣.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2.
[5] 王金会.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究[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8):41-44.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才会有可持续和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观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将探索、宣贯、检验和完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作为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首要问题和科学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障。
1 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中文直译,与中文语境下的直观理解有较大的区别。在中文语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一般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是强调企业要承担哪些社会责任。而在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强调企业行为的性质,即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多达上百种,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但是,随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在2010年11月1日的全球,国际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已经渐趋一致。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自身的多年研究成果和ISO 26000的社会责任定义,提出了实践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它是企业为其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是企业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基础上,自愿追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是企业自愿始终保证自身行为的透明和道德。其中,企业行为的透明是指企业保证其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决策和活动的公开性以及以清晰、准确、及时、诚实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意愿;企业行为的道德是指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2 国家电网公司对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探索
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是目前,还是在未来,这一过程都将持续进行。这里对公司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一介绍,核心内容如下图所示:
(1)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
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这一定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三方面内涵:
第一,以综合价值创造结果和透明度作为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简言之,就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按照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的观点,对社会负责任的核心是保证企业行为的透明和道德。因此,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对社会负责任,除了考虑道德动机和履责意愿,还必须坚持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要看绩效结果,即企业行为能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二是要看透明度,即企业行为能否保证必要的透明度。
第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逻辑,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意愿、行为和缋效的统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认为,“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融入其决策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Ⅱ向承担责任的意愿”。衡量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事关高品质生活、健康、繁荣和社会正义的协调及维护地球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能力。这些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它从整体上表达了社会的广泛期望。”国家电网公司认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源于使命、成干机制,始于战略、成于管理,本于制度、成于文化,并最终体现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绩效结果。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从管理入手,核心是有效管理好企业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ISO 26000认为,“影响”是指“组织决策和活动所引致的社会,经济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积极影响(引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积极变化)、消极影响(引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消极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如价值链的影响)等。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管理实践,旨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影响。
(2)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品牌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公司在自愿基础上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并将社会和环境问题整合进业务的过程”,其主要思想被称为“三重底线”原则,即企业不仅应该有经济目标,而且有社会和环境的目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在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近些年成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当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为15.2分,而到2013年得分增长到了26.4分。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就是能表达出属性、价值、文化等意思的符号。企业品牌的构建目的不是为了仅仅标识企业,更是为了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精神。在激烈的同质产品竞争中,消费者更容易倾向选择那些符合自己偏好的品牌,商品的功能价值是商品被购买前提,而品牌是与产品相联系,依附于产品上的一种标识,产品的品质与品牌不可能分离,产品的品质是品牌的根基。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加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并建立品牌偏好的有效途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自己的慈善行为和公益事业与企业本身的品牌联系在一起,这不仅能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更能够加强消费者对品牌形象更好的心理定位。企业的社会活动会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销售额并促进其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哈米什•普林格尔提出:联接一家企业或品牌于相关的慈善机构或相关的公益事业,它可以提高“品牌精神”。在某些时候企业的这些行为也会成为其自身摆脱危机,成功营销的有效手段。菲利普•科特勒在书中曾经描述麦当劳的例子,麦当劳的店铺就曾经利用自己良好的品牌声誉在一场暴乱中成功保存了60家店铺。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方式方法、长远的计划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完整的表述,构建起与消费者良好的沟通渠道。消费者在购买企业产品的同时去体会一个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负责人的态度,进而建立起牢固的品牌偏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额外收益。这种运营成本的减少同时反映在合作单位的信赖与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加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减少了企业对沟通费用的支出,同时通过口碑效益,又达到了宣传的作用,建立了消费群体的品牌偏好。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企业品牌维护的影响
1.促进企业品牌的明确定位。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能反应一个企业认真的做事态度,更能促进企业对自身品牌的定位,有利于形成优秀的企业形象与合理的品牌定位。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满足了消费者基本的核心利益和效用的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对附加在产品中的额外的服务和利益期望的满足。优秀的企业形象与品牌定位这种企业的产品策略正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这种潜在的期望,合理的产品策略无疑会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夺得有利的地位。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业务的发展,企业对自己与其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态度将会不断的促进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总结与梳理,树立起自身优秀的企业形象与合理的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达到其满意的心理定位,从而在其做出购买决定时影响其购买意向。
2.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企业的关于社会责任的履行的相关的行为,大多数的情况是通过企业本身的宣传,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的问题。大多数人会认为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必然会着重宣传自己的优秀的一面,而避开或弱化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概念明确出现之前,企业大多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其社会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来达到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的目的。但是很少有较为规范的评判体系来对其真伪及影响程度进行考证。这些信息的阅读者必然会对其做公益的目的性进行怀疑。为了适应社会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和形式要求规范化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1年的SA8000标准,在2010年的ISO26000标准。这些标准的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的编制与发表就有指导性作用,在相当的成度上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性。在我国也有相关的鼓励指引性文件,如深交所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国社科院自2009年始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这些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尽管还给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定的随意与灵活性,但是不得不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逐渐成为除财务报告外最可靠地提高品牌影响力的途径。
3.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好感。相比较财务报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阅读更具有可读性,也不用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才能实现阅读。阅读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时更像是在倾听一个关于企业自身活动的讲述。大部分企业都以诚恳的姿态,来表述其自身的行为。以万科2012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说,其在致辞中表述了企业不同于其他的理念:一个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创造了利润、满足了需要,也体现在这个企业如何对待利益相关者、如何应对问题和挑战。在报告中还配有各种图表和图片的说明。报告中万科充分关注的城市老龄化的问题,推出老年住宅的理念并希望建立出一套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服务体系,无不显示出万科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努力,虽然整个报告长达81页,但是却丝毫不用深奥的专业知识来理解分析。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人是不具有理解复杂的报告的能力,所以易于理解的信息内容对其产生的影响更为直观,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好感可以迅速充分得到提升。
4.建立持久稳定的企业品牌形象。在所有非财务信息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重要的企业信息的载体,其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几乎所有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都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延续,其的渠道也同样具有稳定性。在“《财富》500强”企业的网站中,大多数企业都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消费者想要持续性的了解企业的非财务信息,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阅读是一个良好的渠道。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企业除了会表述一些当下的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行为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长远影响的行为与展望。这些行为或者展望在近期很难看到结果,这就需要有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样的稳定延续的报告来达到对其行为持续关注与跟踪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可靠地跟踪系统来持续的了解企业长期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而建立了持久的品牌形象。
困惑之一:
CSR报告是否面向普通大众?
在企业中,具体负责编写报告的同事们经常面临一个困惑: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要遵循一定的专业规范,另一方面,报告后,由于报告的专业性太强和到达性不够,不能得到公众的广泛回应。由此甚至受到质疑:这个报告是不是没有多大意义?这实质是涉及到报告究竟给谁看的问题。
第一,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对于企业的传统报告财务报告的诞生初衷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给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看的(当然也包括传统财务报告的对象――股东和投资人)。所以,如果一般大众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那自然就不是写给普通大众的。第二,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含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这些信息并非简单易懂、一目了然,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看懂。第三,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目的来看,只要报告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知、认同和支持,就达到了报告编制的基本目的了。所以,一般来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不直接面向普通大众。因此,就像普通大众难以看懂公司的财务报告一样,也就不必就报告的专业性和普通大众的可懂性过于纠结了。当公司编制报告时做不到专业化和大众化兼顾时,就以专业化为主。
不过,这或许是过去的认知了。移动互联时代正在改变这一难题。目前的纸质报告加上移动互联的手段,例如二维码的使用,使普通大众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一些更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大众可以看到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视频信息,或者是一个利益相关方的视频评价,或者通过手机阅读到更多容量不受篇幅限制的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移动互联将可能使报告更好地兼顾专业性和大众性。
困惑之二:
CSR报告仅面向利益相关方传播吗?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面向利益相关方编写的,因此首先要想尽办法做到对利益相关方的有效传播。不过,在这方面,许多企业还是做得不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得不到普通大众的回应或许可以不太担心,但如果得不到利益相关方的回应和反馈,就值得重视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报告不是完成编写、印刷就结束了,而是跟利益相关方沟通与交流的开始。而且,这还必须像公司所做的各种传播一样,完成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传递、信息接受和信息反馈的全过程。
这是否就足够了呢?也不一定。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的划分本身并不是科学精确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传播在公众树立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这时特别要考虑的是知识群体的传播,比如大学生群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传播。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去年联合做了一个颇有价值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访的青年公众在阅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前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很低,但阅读报告后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明显提升。看来仅仅面对利益相关方传播已经不够了。
移动互联时代,将会更容易打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纸质传播的局限性。一方面,纸质版报告的成本高,难以大批量印刷。而手机版报告和H5,特别是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手机版报告以及H5版报告,将会较大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利益相关方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到达率。另一方面,知识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大众的先锋,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针对性传播中不能缺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反馈,首先要考虑公众中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和内容通过各种手机阅读传播到大学生的手中是一件必要也是可行的事情。
困惑之三:
CSR报告只需大众化传播就够了吗?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文献综述
1、引言
当前,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各大产业领域内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最近屡屡出现企业不良行为纰漏事件。如安徽阜阳“杀人奶粉”事件、2012年新春蛆虫门事件、巧克力铜超标等企业不负责任事件,这些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了解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驱者是英国人奥利弗·谢尔登,1924年他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和满足产业内外人类涉及到的各种责任联系有关,并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企业经营与对社会的服务应有利于增进社会利益。随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还要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因此,韦翰尼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拥有那种超出所有者狭隘责任观念之外的替整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Davis(1960)从管理学的角度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家的决策和行动至少有一部分不是出于公司直接的经济和技术利益。如果社会责任与影响力是相对均衡的,那么逃避社会责任将会带来影响力的消退。著名管理者Carroll认为企业家必须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定义、存在的形式以及对具体问题响应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慈善责任)。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负有生产、盈利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法律责任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依法经营。伦理责任是指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不能做违公德的事。慈善责任指企业必须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必须具有慈爱心怀。后期学者们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补充完善。William(2006)认为作为企业差异化战略组成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使企业的产品产生纵向差异化。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对比其他产品消费者会更加偏爱这种产品。这种差异化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使得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满足某个特殊的市场需求而增加额外的价值。
3、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袁家方(1990)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一书算是我国对该理论最早的研究,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奠定了基础。袁家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根本利益,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必须承担的义务。主要从自然资源、消费者、能源、环保等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层面,对企业责任的认识还过于狭窄。杨瑞龙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联结,企业的责任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不足之处是该研究过于侧重企业共同治理,忽视了在社会责任上的拓展。刘俊海(1999)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为股东营利外,还要努力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对象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竞争者、当地社区、环境及整个社会等内容。但是,刘俊海仅从法学角度探讨了企业对消费者和员工的责任,并未涉及其他方面。
综观上述学者的研究,可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学术价值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为何要承担社会责任,上述研究并未作出深入分析,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的建立更是比较薄弱。由此,学者们开始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屈晓华,他(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通过企业制度行为来体现对消费者、合作者、员工、社区和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利益相关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要求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和伦理责任。
4、结语
通过研读已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成果,得出对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各个学者的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仍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认识,也缺乏一个在方法上全面、客观上一致、同时兼具内部外部有效性的社会责任衡量方法。笔者在梳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个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了自身的长期发展而主动承担的责任,企业在创造财富同时,履行好对相关者利益的责任。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领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Davis Keith.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60:70-76.
[2]Carroll Archie 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497-505.
[3]William Setal C.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ic Implications [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1):1-18.
[4]袁家方.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