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教研组;教学科研

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教改与教研的基础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才能实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成为学者型、专家型、导师型教师,是教师的远大追求,也是教研组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重要任务。

树理想强修养,爱岗敬业多奉献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师这个职业比过去几年“吃香”得多了。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能否认还有更多的职业具有更大的诱惑力,这对生活一向清贫的教师而言,内心或许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因此,教研组建设需要把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在该项建设中,除了不断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教师畅谈所从事职业的伟大、光荣和高尚,在组内形成一种健康而浓厚的集体舆论氛围,以培养教师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把教书育人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更要把教育当作出于职业责任和良心的活动,而且还要把教育活动当作一种幸福的体验。教师的职业意识达到了这个境界,必然会在无私奉献的工作中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快乐,在教育活动中感悟到教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讲友谊重情感,互帮互助增干劲

友谊是团结的种子,教研组就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家”。一个教研组的教师朝夕相处,每人都是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员。教研组应该创造教师生活上相互关心、思想上交流沟通、工作上取长补短、业务上精益求精的良好环境,这样的人文环境必能使人心情舒畅,工作愉快,干劲倍增。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每个人的授课也都有其闪光点。有的教师普通话纯正流利;有的教师板书飘逸潇洒;有的教师讲课旁征博引;有的教师谈吐风趣文雅;有的教师喜欢开讲座;有的教师善于搞研究;有的教师长于动口;有的教师长于动手;老教师具有丰富经验,年轻教师勇于开拓创新。教研组内的教师要树立起每个人在强项上都是别人的师傅,而在弱项上则甘当他人徒弟的观念,以谦虚、热情、进取的态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改传统变教法,素质教育为指导

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也是教研组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一位教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一节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教师先把装有几只蚯蚓的纸盒有意识地打翻,蚯蚓四散逃走。学生见状,立即上前帮助教师捉蚯蚓。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边捉蚯蚓边观察。这位教师在讲蚯蚓时,没有从蚯蚓的形态特征到体能特点照本宣科,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校政治组通过探索总结,提出了“情感辅助教学法”,即以情导课,打开知识之门;以情激趣,引导学生学习;以情知意,解开心中之谜;以情融文,巩固知识内容。该法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研组还大胆改革,取消了传统的百分制,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采取“五结合”等级评定方法,即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知能与行为相结合、期末与平时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类型,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使教学改革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教研组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改革思路,要求教师做到“三三四”。即发生“三个转变”(由“讲师”向“导师”转变,由“演员”向“导演”转变,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注重“三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完成“四大任务”(传授学科知识,教会学习策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抓教研促教学,科研兴组出成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笔者认为,教研组实际上应该成为“研教组”。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切实搞好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1)认真组织好公开课、观摩课、提高课等评课活动。要求高级教师上好示范课,中级教师上好研讨课,初级教师上好汇报课。通过教师自评、互评、联评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2)集思广益,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3)每周三下午准时举行教学研讨会,及时交流教研信息,开阔教师视野。(4)提倡教师课前说课,在教研组内开展试讲活动。(5)推行课后备课制度。具体要求是:备成功之处;备不足之点;备心得体会;备创新发现。

转贴于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实施“科研兴组”战略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是加强教研组建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使教师早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我校提出了“科研兴组”战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会,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申请教研经费,开发教改项目,承担教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建立个人教研档案,推动教研向纵深发展在教研组内建立个人教研档案,记载每位教师在教改教研中取得的成就和参赛获奖、受表彰的情况,作为教师评先树优、晋级调资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从客观上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教研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出主意挑重担,学科带头做贡献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教研组的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思广益,就能将教研组建设得更好。如我校语文教研组有19位教师,分别担任三个不同年级的课程。由于教材内容不同,有些教研活动不便统一进行。后来,教研组采纳了一位教师的建议,按年级分为三个教研小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小组长,发挥他们的学科带头作用。各年级教研小组由于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基础基本一致,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教研活动搞得更深、更细、更活、更有成效。遇有整体教研任务,各年级小组又可迅速化零为整,一起参加集体教研活动。

一个出色的教研组必须有好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小组长要勇挑重担,以身作则,“困难面前要上,荣誉面前要让”,真正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教师大胆实验,敢为人先,走在教改的前列。如我校政治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改革了课堂教学,总结提出了“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疑问自己提,主动反刍自参与,行为坐标自己找,思想觉悟再提高”,充分体现了政治课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走出去请进来,学高为师宽胸怀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坐井观天,只会夜郎自大。教师要走出去取经,开阔视野,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请进来求教,向专家学者学习,查找自己的不足。

首先,要有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艺无止境,学高为师。不管别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只要博学多才,就是我们的老师,都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其次,要走出封闭的小圈子。闭门造车、孤陋寡闻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走出教研组,跨出校门,就会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去年“五一”节,我教研组教师前往山东平度参观学习。平度一中政治组的一位教师“对重点问题突出讲,千浆万染;对难点问题剥开议,丝丝入扣;对疑点问题展开争,恍然大悟;对热点问题及时评,时风化雨;对广点问题精要析,一叶知春;对弱点问题注意抓,查漏补缺”的“六点”教学体会,使我校教师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再次,要请进学术界的知名人士。聘请学术界的内行、知名人士指导教研教学,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又一措施。最近,我校教研组从省城聘请了一位特级教师,来我校做“政治课教学要做到‘五育人’”的报告。“五育人”,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品德鼓舞人,以实际的行动教育人。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和交流座谈,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政治课就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雷正光,郭扬,周亚弟.职业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OL].[2010-10-20].http://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8759.htm.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 教科研 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理念正发生巨大转变,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所有这一切的改变,使得学校教研部门和教师们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从目前农村高中教科研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认识的程度、研究水平和对教科研的实际作用上都存在许多不完善的问题,还急需大胆尝试、创新。

1 存在问题分析:

1.1 在农村高中,有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教研经费短缺,又缺少专家引领,自己是农村高中基层教师,能教好书就足够了,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带着消极情绪。

1.2 有部分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差,对教科研认识模糊,认为教科研就是把传统的教研活动贴上教科研的标签,只做表面文章,是虚假的东西,缺乏实效性。即便被动参与的,也真缺乏理论支撑,畏手畏脚,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在教科研活动过程中也很难和其他教师在思维上相互交流、探讨,效果甚差。

1.3 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高看成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头研究,未能与平常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能很好地将教科研成果应用于提高教育教学。甚至把教育科研与教研对立起来,认为教科研会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缺乏内在的需求。

1.4 很多农村高中学校教科研的课题是上级安排的,而不是自下而上,不是来自教学问题、学生中的问题。其实,好的课题应该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工作实践中遇到矛盾和困惑中选题。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校本,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也只有这样,让教师们在教科研中受益,才更能调动所有教师的参与激情,让教科研活动更广泛、更普及。

1.5 普通高中在开展学校教科研活动时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其实在教科研过程中,就是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

1.6 学校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学校领导为了完成上级的高考指标,所有决策围绕升学。教科研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促进,教科研势必造成"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

2 我校的几点做法:

2.1 学校领导重视

新任校长来到二中以后,没有更多的就职演说,也没有烧起三把火,而是沉下心来了解教学情况,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与教师谈心,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校长心里琢磨着,学校教学质量为何没有新飞跃、没有新突破?如何早日实现"闽西一流、省内知名的闽粤赣边名校"。心里酝酿着,要改变现状,必须坚持走一条教科研强教、强校之路。要以学校行政权力促进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2.2 组织学习,转变观念

目前已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学科教育的前沿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校认真组织培训,引领教师学习、讨论,写好个人心得体会,在备课组、教研组会上相互交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提高对教科研的理解力,在行动上提高对教科研实施的领导力。当然,有些教师,还是用旧标准来衡量,只看重学生成绩,在感情上不接受教科研。一面埋怨学生学习学习成绩差,一面却反对教科研,不参与教科研;一面赞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面却还是采用"满堂灌"方式教学。这些只能表明观念没有真正转变,对教科研的领导力、执行力也就无法提高,必须坚决改变。

2.3 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打造"三强"教研组长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阵地,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教研组长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前,在推进教科研活动中,学校加强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训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我们要求教研组长首先应该做到教好一门课,管好备课组,争取搞好一课题。教研组长应该成为合作交流者、热心服务者、学习创新者。领导本组教师虚心向"名师、名家"学习,在"请进来、走出去"上勤下功夫;有力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简而言之,教研组长应具备"三强"(学科把握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素质。

2.4 以主题教研为重要提升手段,努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要研究和探索科研、教研相结合的教科研工作之路,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教师只有以研究的心态与方式去工作,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教育书育人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倡导教师参加教科研。教科研应当重在应用,而开几个研讨会,写几篇文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采用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学校以主题教研为重要提升手段,落脚点,努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2.5 依托"福建基础教育网",或其他教学资源,认真组织本校教师与市级以上名师(上课视频)进行"同题异构",深入推进"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路径。为了提高我校课堂教学实效,创新教育科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培养"全县有位、全市有名"的一流教师队伍,学校以"同题异构"为主要教研形态,坚持从解决目前教学主要问题出发,善于"同中求异",在"同课"中发挥出不同教师的独特个性,形成各有千秋的教学特色和异彩纷呈的教学风格;紧扣"异中求同",在"异构"中深入挖掘优质课堂的教学基本规律,探求出学科的"一堂好课的标准"。通过开展"同题异构"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专业的发展,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选拔出一支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群体,有效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2.6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认真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竞技活动。

学校教研部门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课题研究,加强北师大十名教师的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借鉴英语省级课题研究,严格课题管理,规范研究过程,力争每个教研组要有校级研究课题一个,其他研究课题有新突破。学校对课题研究不但注重结果,更关注教研过程。因为学校教科研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时,即使一个研究方案不能解决,也并不意味着教科研的失败。教师的教科研始终是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工作。在教科研过程中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能力在研究中得到了潜意识的锻炼、提高。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稳定而又规范的课题申报、过程监控、成果评价及考核激励等机制。

2.7 大力推进教师技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片段教学、板书)比赛

学校是教师岗位大练兵的主要阵地,要立足校本,把大练兵活动作为校本研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以教师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使训练的内容、要求、形式适合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根据《龙岩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重点开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片段教学、板书比赛。

2.8 认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帮扶结对的条件作具体要求。明确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的条件、职责、待遇。要求每个月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相互听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并进行评议,交流意见。 指导教师应在师德、履职、教育教学业务等方面对被指导教师进行帮扶指导,被指导教师应虚心请教,主动取得帮助。力求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9 加大外出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教科研能力。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近年来,学校委派教师参加人大附中、上海格致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临川一中参观、学习考察,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还选送十名教师去北师大培训。回校后积极发挥辐射作用,他们建立"名师研修工作坊"网页,引领全校教师加强学习。还主动邀请专家来校培训、指导。如邀请全市特级教师团,邀请厦门一中兰福彬名师,特级教师应永恒、石修银等来校讲学。积极引导培训切入到教学环节,尤其是较薄弱环节的问题上,导向正确,增强培训效果。

2.10 积极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我校在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就"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为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的同时在三个层面分别提供"研讨课",并对"研讨课"进行三个层面的集体"打磨"。教学研究的"过程"重于"结果",通过集体"打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备课组到教研组,再到学校层面进行螺旋式上升。通过集体"打磨",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得到了优化;使教师们明白我们与优秀教师的距离在哪儿? 积极反思自身课堂教学,每节课上完后能找出自己课堂的"精彩"与"遗憾",并及时修正自身的教学。 能客观、科学地评价他人课堂教学状况,有能力吸取一定区域内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最终实现了课堂教学由仅凭个人的经验到把握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机制的转换。通过集体"打磨"求得了集体对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认同,教学行为上的认同;通过集体"打磨"提升了教师自我研究的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需要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反思、行动中发展,回顾走过的路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或不成功的教训,以改进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校教科研之路刚刚起步,我们期待着成功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5-06037-1 魏书生

[2] 《福建教学研究》2008、8(中等教育理科 3)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你们的到来为我校增添了新的活力,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我谨代表学校教导处对在座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实验中学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下面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校情况:

学校成立于2008年8月,是一所年青的学校,学校所有教师都经过了笔试、试讲、面试三关来到我校。办学三年来,我校获得了市初中标准化学校等31个荣誉称号,在实效德育、高效课堂、实效管理方面位居开发区龙头地位,其优势表现为:

(1)机制完善。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按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岗、定编、定人、定责、定工作量,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

(2)价值认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教育即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教师即给予”的职业信念和个人价值观成为凝聚人心、激活动机的思想内核,这是实验中学教师内在素养的共性所在,也是实验中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一大批教师不计得失,呕心沥血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把学生的进步、班级的转变及学校积极的发展视为个人的追求、向往及个人生存的社会基础。奉献、耐心、容忍及踏实勤勉是他们共同的行为特征。

(3)文化凝聚。教学作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活动,是人的自我心理表征和自我认知的结果,具有内隐和不可观察性。从某种角度讲,教育环境是不可真正用各种外在的规范、规则或制度加以限制和约束的。具有教学约束的动力来自人的精神需要,即人的成就动机。以招聘引进为主体的市实验中学教师,个人成就感和生存危机感尤为强烈,这种意识已经与实验中学创建品牌学校的集体意识完全融合。而源自个人的生存危机所发生的个人意识一旦转变成“公共意识”,就会成为一种传统,实验中学的文化凝聚力由此生成。适度工作压力正在成为实验中学教师工作环境中的一种活力,反过来,它又积极促成了教师自律风格的形成。自律,是实验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实验中学高质量教育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校上岗教师123人(原90人,新进15人,调入18人),交流3人,共计126人。

新七年级人数估计700人,13个班。新八年级515人,11个班。新九年级388人,8个班。全校预计学生总人数共计1604人。可以看出我校各年级学生数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我校的教学成绩与管理获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七八年级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全区前10名,我校每个年级分别占6人以上,各科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指标绝大部分在全区第一名。特别是今年中考,我校再创新高,在角逐华师一189个计划内名额中,我校有名学生进入,有30多人考入华师一三限生,近50%的学生考入市重点、省重点高中学校,其中省重点、市重点、普高升学率、一次性合格率中,均超额完成任务,位居全区第一名、全市前列。

学校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

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办学宗旨: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学校精神:追求卓越。

办校方略:以质量立校,以管理强校,以科研兴校。

办学特色:信息教学培养国际视野,体艺特长健全学生人格。

培养目标: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十年目标:当湖北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

办学思想:依法治校,以德立校。

校训:诚实、友爱、勇敢、坚毅。

校风:自由、文明、民主、求实。

教风:敬业、爱生、律己、创优。

学风:虚心、勤奋、严谨、善思。

这些内容在我校的网站及部分老师的博客中都有介绍,大家去看看,多了解。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想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要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年轻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修炼,使“读书、研究、提高”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和追求。要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同时教导处还将采取一帮一的办法,进行师徒结对活动,除了每天听一节听师傅的课以外,还要虚心向同学科老教师学习,学习老教师们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实中工作态度:把小事办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服务做成精神。

实中精神:敬业、进取、团结协作。

2、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

为确保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导处在推动高效课堂实践中,落实教学常规“六个一”,强化过程管理:一是教学常规,实行四查:教师一日自查、备课组一周互查、年级组间周抽查、教务处一月普查。二是教学研究,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进行教研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优化集体备课、团队研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教学过程,向过程要效率,让过程提质量;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监控室听课。教导处将组织开展新教师的汇报课、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有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以及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三级公开课活动。四是课堂反思。打造精品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重点通过课前反思、课间反馈和课后反思,将智慧和反思结晶升华为教学案例,形成具有个性的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

3、积极参加加强备课组活动

积极参加备课组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组内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的成功经验。认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集体布置的具体工作:如集体教案编写,试卷命制和批改;积极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自己提高。

4、积极学习、实践“任务式导学”高效课堂

上学期提出了开展“十二五”课题“任务式导学研究”,以推动各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实中”特色的学科“任务式导学研究”教学新模式,以创新模式推动高效课堂的实施。

课堂实践中,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学回归教学活动的本质——交流、互动、引导和帮助;落实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学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1 加强图书馆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氛围

1.1 美化环境,创设书香氛围

《论语》中谈到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教育也是培养个性和谐发展、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学生,而不是绝对相同、同一的教育对象。卜官营完全小学以“和谐教育”为主题,在图书馆周边引用了很多教育名家的语录、经典美文、科学小故事、弘扬民族文化的国学等,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染学生乐于阅读。

1.2 特色书屋,畅游书的海洋

为了适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阅读,学校阅览室分为低年级阅览室和中高年级阅览室。走进低年级阅览室,犹如进入了童话的世界,墙壁是手绘的各种卡通造型,地上铺着彩色的地垫,四周是形态各异的卡通沙发,学生阅读时坐沙发和地垫都可以。低矮且卡通的书架摆放其中,为学生展示着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的各种绘本图书。进入中高年级阅览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空间、淡雅的色彩,充溢着浓浓的书香。为了配合学生阅读,把中高年级阅览室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包括各年级必读书目区、自然科学区、文学区、艺术区、军事区等。学生来到阅览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读书区去读书。

1.3 温馨家园,读书成长的摇篮

学校坚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以读书帮助教师成长。图书馆也为教师设有教师阅览室,分为研讨中心和休闲书吧两个板块。研讨中心,一张U型桌子,几台电脑,座椅周围是触手可及的各学科专业书籍。教师在这里不仅可以备课、查阅资料,还可以开展教研活动。休闲书吧,设有沙发、茶几、饮水机,可爱的绿植点缀其中,安静、舒适、温馨,让人心旷神怡,放松心情。日落西山,手捧喜爱的书,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好惬意啊!

1.4 电子阅览,遨游知识的海洋

图书馆的藏书再多,有时候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更新的图书馆。在这里,他们可以快速在网上找到急需而图书馆又没有的书籍,进行在线阅读;在这里,他们可以快速在网上查找需要的资料。电子阅览室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快速、便捷的阅读平台。

2 丰富的读书活动,打造书香乐园氛围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地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自觉地从“书海”中汲取到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各种技能呢?在阅读活动中,坚持“教师引领、学生主体”的原则,利用语文课、阅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小笔头、百草园、班级期刊,展示学生阅读成果,打造书香乐园氛围。

2.1 雏鹰文学社,打造书香乐园

为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为创设书香氛围,成立雏鹰文学社,并创办了社刊《雏鹰展翅》。几年来,雏鹰文学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写作小天才,用书香和墨汁培育了展翅高飞的“小雏鹰”,为繁荣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学生服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2 书海拾贝,展示才华

在校电视台开设新的读书栏目“书海拾贝”,栏目中包括“好书推荐”“书评”“心得体会”“读书经验交流”“感情朗读”“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读书数量和质量。

2.3 师生同读共写,品味书香雅韵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积极推进教师与学生同读共写活动,每周二、四、五早晨为全校师生共同阅读时间,全校师生诵读经典美文,品味书香雅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思考,读思结合,将阅读感悟及时写下来,在读、思、写中不断迁移升华,深化阅读效果。

2.4 “亲子共读”,打造书香家庭

多年来,学校一直开展“亲子共读”这一阅读活动,家长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准确地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让父母在共同阅读的时间里目睹孩子的成长,使他们有了共同的爱好;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也让他们的家其乐融融,弥漫书香。通过“亲子共读”卡,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学期末评价出书香家庭。

3 科学的评价方案,打造实效性书香校园

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关注课外阅读,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方案,为打造书香校园起到制度保障。

3.1 评价方案,科学有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并在学习和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因此,在制定评价体系时,主要评价学生是否阅读,是否有感,模糊评价多数,表扬奖励优秀,评价做到科学有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3.2 评价方式,趣味开放

对学生的阅读活动的评价,除了开展读书讲故事、手抄报评比、百科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百草园、采蜜集评比等传统项目外,还新增了“雏鹰小文学家”的评比、“好书漂流”活动。

“雏鹰小文学家”是在学校的各项阅读活动中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才能获此殊荣。这样评选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书漂流”是在班级内部举行的竞赛型读书活动。漂流用的图书多数是由学生本人自愿捐来的,还有学校购置的,每个学生只要遵守“班级漂流公约”,便可全天候漂流。要求参加漂流的学生,所借的书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读完后要有漂流笔记,不然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书。漂流的书越多,他所获得的阅读星就越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整合阅读资源,丰富阅读积淀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本上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该拓展阅读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读到他们喜爱的图书、报刊等。例如,可以在楼道为学生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师在资源库里为学生准备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供学生阅读。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笔者在电子资源库里为学生存储大量的相关资料,如《十万个为什么》《奇妙的沙漠》《海底两万里》等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电磁笔的点击、拖动获取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享受创意阅读带来的阅读乐趣与成就感,教会学生认真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研活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我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员。为了更好的将课程改革在我的课堂上体现,9月22我校初一年组去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回来后,我们就着手模仿洋思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使我的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在校领导和教务李主任的多次指导和帮助下,我课改的教案和“学习指南”有了雏形,11月13日,教委让我校课堂对外开放,把我校的新课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课堂开放日期间我们初一生物组的教师精心备课,耐心设计学习指南,细心布置当堂训练,积极出课。力争每一节课都把最精彩的教学展示给其他学校的同仁们。在这期间受到了同仁们的好评 。

我参加了县和学校组织的各级课改培训。并在我县的学科课改研讨会上做《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讲座,受到了好评。为了将所学习的培训内容更好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标准》等与课改相关的书籍,向学校参加课改的老师取经学习。回顾这段课改的教学,从一开始的生搬硬套到后来慢慢的课堂中自然而然的应用新课改的精神,每一次的上课都会给我一个新的触动,

在参加课改期间,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的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在认真备好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看在课堂上怎么才能体现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在上完课之后认真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每学期的公开课,我都认真备课,并在上完课后认真听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评课,希望能从评课中得到启发,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在课改的期间,我自己学习并制作了20多个课件,自己做的课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课件都获同仁们的好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地制宜,自制教具,改革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突出。并在2013-2014学年度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我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在课改最前沿,大胆创新生物课教学,注重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收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我多次承担县级课改及实验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以及校级好课,并多次获得县好课的一、二等奖。每个学期在学校为其他的教师出示课改“展示课”。听课教师给予好评。为了更好的学习其他学校有课改经验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还积极的到外校听参加课改的老师的优质课,听他们的评课。希望通过听课,评课能更好的在我的课堂体现这些课改的精神及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素质。

除了认真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参加了学校组织各种课题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整和与生物教学,以案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等课题。同时还参加了学校生物组的各种活动。我深知“独木不成材”的道理。我作为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课改教研工作。在工作中,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从教研专题的确立、教研课的开展,到课题的考核、结题等各阶段我都为全组教师作出榜样,通过引领和示范,我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我们这个集体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自参加课改教学工作以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及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把学到的理念及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课改教学工作比较出色,但是学无止境,我还要向更优秀的课改教师学习,让自己在课改的工作能达到优秀的水平。我将再整行囊,积蓄力量,向下一个驿站吹响冲锋的号角。

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英语课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

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做以汇报:,。

一 、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考死知识多、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习没有意思,只是为了考试硬着头皮学。.但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 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 、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中国不仅要使自己的经济融入世界,同时也要将自己的教育融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我们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习,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习更重要

也正是在我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丰硕的果实结伴而来,将鼓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进一步。

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光彩;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这就是我的格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战线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本人有幸投身于这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革命的重大改革中。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我积极参加学校课改工作,承当班主任以及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反思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二十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课改实验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 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的课程较之以前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只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才能迎接挑战、赢得主动。“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课改带头人,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互相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几年以来,我参加了多次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等。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二、 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成败之根本,更是课改成败的源头。所以进入课改伊始,我们就把铸造一支“师德好、观念新、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而要完成这项任务,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是关键。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有共享的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学习型组织,把提高教师的学力当作首要任务来狠抓落实(学力是指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从而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为此,我们首先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将“放低自己,欣赏别人”,“合作双赢”,“1+1>2”等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学校的每个成员,使得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打课改的攻坚战。其次,为了引领听课评课的正确导向,我们领导及时提出并切实履行了两个“允许”。一是允许对课堂的不同看法,提倡交锋,鼓励争辩,但要把学术之争与对人的评价严格区分开来。二是允许出错和失败。再者,在学年末的教师考评工作中,学校领导将每一位教师的学习状态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和理论素养提升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能力水准提高了,甚至连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老师们说:“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法宝,成为课改形势下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命脉。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一下子要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策略是: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发现问题;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帮助教师探究问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引导教师解决问题,并借此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这个“三步行动法”使得我校教学具有了专业性和高品质,从日常的经验性教学向反思性教学转变。我们为了对近一个时期内课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研讨方式和平台,我们就选择了分组研讨这种形式。日前,仅我校举行过的全校性较大规模的分组研讨会就有10次,寻着这种对话的思路,本学期我校先后建立了研究课制度、课研小组研讨制度、青年教师拜师制度等,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我们的教师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一些行之有效课改经验。

三、 制定评估体系、提升课改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全面启动,我发现原来的评估体系很滞后,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应试管理办法。注重了人性化的观念管理、情感管理,使老师们产生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我校实行层级管理。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再到备课组长直至任课教师,层级定位明晰,责任到人,目标到人,行动到人。我对我校领导班子成员明确提出:“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应从管理走向经营,经营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发展学校的前提首先是使教师得到发展。”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不只是将教师摆在他们合适的岗位,而是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发展,要我们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得学校成为教师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奖励制度,学校除了制定对优秀的教师的奖励条款并进行物质激励之外,对于那些积极投身课改、业绩突出的老师,学校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渐渐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正是在课改形势下,在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我们的教师形成新的价值、信念的同时,我校的教师管理文化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