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演唱会方案策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独立”不只是音乐,也是一种行事的态度
“Indie是一种态度,是音乐人对于音乐创作的一种态度,推而广之,它同样也是听音乐的人对于音乐取舍的态度。我们听音乐或多或少都是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音乐取向,形成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立态度。”这段看似有些特立独行的话来自2011年常德一中独立音乐社的夏季宣传海报。秉承着这种独特的精神理念,独立音乐社(Indie Music Community)自2010年成立以来,吸纳了百余位音乐爱好者,举行了多场专场演唱会以及各种演出活动。
这个在常德市叱咤风云的高中生音乐社团由常德一中的在校学生组成和管理,尽管没有老师指导,但他们仍然在2012年获得了“湖南省优秀社团”的称号。
“它是摇滚乐和摇滚精神的一种延伸,但不仅仅局限于摇滚。”社团创办人刘雨斯解释独立音乐时说,“‘独立’是一种你想要它是什么,它就会是什么的状态。它是一个双关语,独立音乐可以囊括所有的音乐表演形式,而独立也是我们行事的一种态度。”
经常有人简单地称呼他们为“音乐社”,但在刘雨斯心中,“独立”和“音乐”这两个词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是Independent Music Club,请记住,我们是Indie Music Community。”IMC独立音乐社不是一个小小的社团俱乐部,而是一群高中独立音乐人的共同体。
把优秀的乐手组成优秀的乐队
创办独立音乐社源于学校的号召,常德一中在2010年决定增加学生社团。由于当时很多同学还不热衷于这种活动,刘雨斯就为班上填了一个音乐社,按要求,需要三个人共同发起,于是她又找了两个同学填上名字,就算是社团的创始人了。
而刘雨斯创办音乐社的初衷是受到漫画《轻音少女》的启发,漫画里四个人组成乐队成立社团。刘雨斯个人对乐队非常热衷,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能把优秀的乐手集结起来,组成优秀的乐队,而成立一个音乐社团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当初刘雨斯对社团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周都能有活动课,推广独立音乐与独立精神,能组织社员一起学习音乐和乐器。但让刘雨斯没想到的是,后来社团能发展到以演出为重心,这也算不违初衷了。
然而社团创立时竟被学校拒绝了,原因是和学校的另一个由老师组织的古典乐团性质冲突。于是,刘雨斯将社团名称改为“现代音乐社”,以示与古典乐团区分开。经过反复斟酌,社团名称最终敲定为“独立音乐社”。
把耳朵叫醒,来听我们的演唱会吧
其实全国各地自己组建乐队的高中生并不少,只是独立音乐社并不满足于自娱自乐,他们想要把乐队和歌手真正集结起来,办一场展示自己的演唱会。
“给我束烟花,还你一个夜晚的绽放;给我个目光,点燃我尚未自醒的灵魂;给我阵掌声,让我以梦为马驰行到天亮;给我个梦,让我把你的耳朵叫醒。让我站上那舞台,至始自终为聆听的你歌唱。”这是独立音乐社两周年演唱会“把耳朵叫醒”的宣传语。
社团的第一次周年演唱会源于刘雨斯和同为社长的肖焱睿一个很小的念头,经过放大就渐渐成型了,最后决定放手去做。怀揣着对音乐的无限热情,刘雨斯和肖焱睿开始对演唱会进行全盘策划,组织排练、敲定演出细节,然后与学校接洽,最后做一些赞助的跟进以及现场演出设备的准备。
想象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首先是排练场地的不确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他们差不多跑遍了整个常德市的琴行,占用了学校每一个可能的地方。敲敲打打的确扰民,这使得他们在排练过程中时不时地遭到管理老师的呵斥。刘雨斯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后独立音乐社的下属乐队在排练时不再像他们那样东奔西走地受苦,但这只能留给以后的社员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了。
第二次办演唱会,虽说有了一定的经验,活动经费依然是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第一次演唱会尽管大大小小地拉了不少赞助,但最后音箱租赁的费用基本上还是由社员们自己垫付的。好在第二次办演唱会时,有了校方的大力支持,他们得到了学校提供的场地、灯光和音箱等基本设施。至于其他费用,就得靠社团里那些人脉广布、善于沟通的公关人才大显身手了。
拉赞助的重担理所当然地落在了第二任社长张哲恺和刘雪融的肩上,整个过程充满艰辛。“记得有一次,我跟刘雪融两个人去了某家KTV,给那里的工作人员递上策划书之后,我们就满心欢喜地回家等待答复。可是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演唱会日期逐渐临近,回复的电话左等右等都不来。我和刘雪融再次登门,得到的消息却是策划书早就被打下来了。这件事对我们两个平日里呼风唤雨的社长打击很大,后面去拉赞助时也更加谦卑,最后好不容易才落实了三家赞助商。”谈起这段经历,张哲恺记忆犹新,感慨连连。
还有一个关于赞助商的意外就发生在演唱会开始的几小时前,由于张哲恺在接洽时出了一点问题,赞助商临时变卦,不仅二十几位歌手的造型没个准信,主持人的服装也被告知拒绝提供。张哲恺略显后怕地说:“当时我就觉得完了,演出要砸了。”但在最初的慌乱过后,他和刘雪融慢慢冷静下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套方案解决演职人员的造型。虽然在观众眼里一切都很正常,察觉不到任何异样,但张哲恺还是遗憾地认为,由于采用的是应急预案,演出效果多少受到了影响。
沉醉在曼妙音乐中的美好时光
第二次周年演唱会开场前一两个星期,同学们就不惜为拿到正式的入场券“拉关系、走后门”,与此同时,校园黑板上张贴的海报、微博上的宣传造势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演出地是学校的一个讲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开场前,有专人出售荧光棒,演出过程中不时穿插着微博互动与抽奖环节。台上的乐手纵情表演,大屏幕上不断有歌词实时滚动,连贵重古典的三角钢琴也被搬入了现场。此时,我们已不难想象那炫目的灯光、帅气的鼓手、贝司的轰鸣以及沉醉在曼妙音乐中的美好时光了。
刘雨斯说,她是一个不会紧张的人,上舞台之前才匆忙地吃完饭、化完妆,“刚刚一进会场就被欢呼声笼罩,当时更多的是激动和亢奋吧。接着是调音时间,现场的人仍然很活跃。正式开始之后,我顾不上紧张,更多的是关注怎么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越到后面越是能找到状态,所以我也算是享受舞台吧。”
张哲恺反倒是特别紧张,甚至认为像他这样怯场的人只适合做幕后工作。“虽然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但一上场就跑调走音,多亏搭档把我拉了回来。”他说,“我心里满是后悔,以后这种场合可不能再紧张了。”
“每一首歌都必须有亮点,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这是专门负责乐队排练的刘雪融对于选择表演曲目的标准。既然叫“独立音乐社”,凸显独立音乐理念的歌曲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张哲恺眼里,大多数独立音乐人都不太出名,所以第一次周年演唱会,除非是独立音乐发烧友,对观众来说,有些歌曲还是颇显冷门。到第二次周年演唱会时,他们的表演曲目则大众化了许多,除了五月天、苏打绿、陈绮贞等大热的独立音乐人的歌曲,还有许多经典老歌也被倾情演绎。在两次演唱会中,刘雨斯都演唱了《呼吸微弱的夏天》等颇受欢迎的原创作品。
歌手固然耀眼,但乐队伴奏同样是不能忽视的主角。在演绎苏打绿的《城市》时,钢琴手肖焱睿和大提琴手蔡心翼完美配合,令不少观众直呼简直就是原版。来自Faye乐队的吉他手曾馨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除了为自己的乐队伴奏,还整场不停歇地照顾其他歌手。瘦弱的身材,大黑框眼镜加上一袭长发,颇具文艺气息的曾馨怡在张哲恺眼中是最肯干的社员:“记得演唱会前,我好几次去排练室,看到她都是一个人在练琴,体育课排练、放学排练,经常如此。如果不是吉他社要她去接任社长,我们怎么能舍得这块好材料。”
在社员心中,周年演唱会还是很不成熟的表演,有很多瑕疵和遗憾,但无论如何,看到整个现场有四百多观众,这已经令他们感动万分了。
“演出其实是一种很汇聚情绪的东西,就像戏曲的,总会有大幕落下的时候。所以演出结束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完成了,然后是遗憾,希望创造下一次更完美的表演。”正如刘雨斯所说,美好的回忆是大家一起创造的,那首《无与伦比的美丽》很适合描述这种经历。
玩社团只是高中生活的一部分
要让独立音乐社继续发光发热,社团未来的发展问题自然不可回避。由于社员在进入高三后就不再参与社团活动,所以社员的更新换代尤其是社长的选拔接任是每年都要完成的任务。
独立音乐社有着区别于其他社团的独特理念,对于如何呵护好“独立”这颗精神种子,刘雨斯自然最有发言权:“关于独立音乐社的发展,我最希望的就是不违初衷。我希望探求一种好的表演模式,推广独立音乐,在大家自娱自乐的同时也能感染更多的人。我们要以独立音乐人自居,要追求高水平的表演,决不能粗制滥造。当然,我也希望IMC能够收获更多的荣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音乐创作本身。”
在社团管理方面,身经百战的张哲恺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他认为以后的社团运作一定要规范化、责任化,不能什么事情都是社长去冲锋陷阵,应该分摊任务给社团里的每一个人,提高办事效率。对于下一任的社长设置,他也是吸取教训,安排了两正两副。
作为一个团队,社员们的意见有分歧是难免的事,而最严重的一次差点导致社团分裂。那时社团刚刚完成新旧社长的交接,与张哲恺和刘雪融并肩作战的原本还有另外两位社长,但因为一些原因,他们退出社团,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张哲恺大度地前去祝贺,告诉他们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独立音乐社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敞开。在刘雨斯眼中,张哲恺和刘雪融临危受命,已经是出乎意料的出色了。他们都认为,除了音乐本身,团结将是未来社团发展中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无法召集原班人马以及其他很多现实原因的阻碍,原定于2012年暑期进行的大规模表演计划最终还是夭折了。没有一场完美的谢幕演出,这让所有即将毕业的社员倍感遗憾。最后,刘雨斯承诺,尽力组织一场LIVE表演,算是对IMC毕业社员的交代。
作为前辈和过来人,张哲恺给很多同样做社团的高中生的建议是:“大家要牢记,玩社团只是高中生活的一部分,要把握好主次,高中生还是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刘雨斯则说:“做你想做的事情,并靠它博得掌声,这就是有意义的!”
做一个敢想敢做的追梦人
每一个团队都会有一个领头人物,没有这个人,就像是群龙无首。对于独立音乐社来说,刘雨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因为家里人都从事音乐工作的缘故,刘雨斯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对她而言,音乐只不过是惯性。五岁时,她玩玩闹闹地学小提琴无果,接着是二胡,再接着又是吉他,而走上音乐道路对她来说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进入高中,刘雨斯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愈加强烈,这也是她决定走上音乐道路的开始。不过,她很庆幸这个决定没有做得太早,不然她就不会待在常德一中,而是很有可能去音乐学院附中上学了。
独立音乐和原创总是连在一起,谈到原创,刘雨斯的回答让人颇感意外:“原创总是来源于自己情绪的宣泄吧,我不太喜欢‘原创’这样的字眼,要有质感的东西才能算得上好作品,而‘原创’被滥用了。”
对于自己以后的音乐道路,刘雨斯的规划很清晰:首先是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课程,努力在大学的作曲系里争得一席之地,学业是她不变的重心;同时,她会坚持独立音乐,做独立乐队,在音乐学院里找到好的伙伴,成为长久的合作者。她也希望能够进入音乐节,进入独立音乐圈,在专业场合做更多的Live表演。“总之,不是为了迎合大众,而是做有质感的音乐。”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个独立音乐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