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第1篇

基于应用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当代服装业发展的要求,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相关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将原有相对单一独立的专业课程设置逐渐转变为以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和服装工艺课程为主体,以服装立体裁剪、服装CAD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衔接性,加强对学生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工艺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强调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2]。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相关的课程包括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造型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工业推板、服装CAD等课程,所谓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就是将上述相关课程进行群体性的融合和衔接,改变以往的相对单一独立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结构设计的能力[3]。见图一。

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各课程间的融合与衔接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主要解决服装从设计到生产中的工艺与技术问题,同属于技术类课程是课程群中各个课程共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将课程中的知识转化成应用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工业生产和制作的基础,是实现服装纸样设计的前提,服装工艺给出了服装制作的方法和流程,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服装造型设计课程、服装样板设计课程中都涉及到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不仅是对服装结构设计知识延续和深入,而且又侧重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给出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手段,服装工业推板是将服装结构设计纸样用于工业化生产,服装CAD课程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提高工作效率[4]。2.1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服装工艺课程的衔接。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要为服装生产和加工提供纸样,服装工艺课程主要讲解服装生产中裁剪、车缝、整烫三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可以讲授基本款式和流行款式等多种服装的结构制图,但必须包括工艺课程中的服装款式,这样既达到了结构课程的要求,又为工艺课程奠定基础。在两门课程的授课安排上需先讲授服装结构设计,再讲授服装工艺课程,学生可以在服装结构课上绘制服装结构图,在服装工艺课中制做完成,学生可以很快看到自己通过绘制结构裁剪后缝制出的成衣,成就感十足,激发学生的对服装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顺序可以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裁剪、车缝、整烫技术的应用能力,具备服装企业纸样设计和生产经营的能力。2.2服装结构设计课与立体裁剪课的衔接。尽管服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服装的结构图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应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前开设少量学时的立体裁剪基础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服装各部位及大概尺寸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设计课程的理解,学生有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后,在继续学习立体裁剪课程,将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结合,解决服装结构设计中难以实现的造型设计。这种课程安排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从三维立体与二维平面的转化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的方式很快将服装款式的结构图设计出来。2.3服装结构设计课与服装样板设计课的衔接。服装样板设计主要解决服装效果图、平面款式图及服装样衣转化为二维平面纸样的过程和方法,在课程群中服装结构设计是基础课程,服装样板设计课程是对结构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在授课内容上除包括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外,还要结合流行趋势、服装面料特点及工艺过程的实现等讲解在纸样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样板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2.4课程群中各课程与服装CAD的衔接。现代服装企业通常采用服装CAD系统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图的绘制,放码(推板)和排料。与传统的手工画样,推板和手工排料相比,使用CAD的突出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数据准确、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同时图形清晰,数据便于存储、调用和修改。在教学中需要在讲授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基本知识后便开设CAD,这样学生便可在服装CAD课堂上绘制结构图。特点是:利用专业软件绘制结构图节省时间;放大操作方便,图形清晰,打破传统板书的局限性;使用计算机软件对结构图进行复制、旋转、试穿、修改操作方便,服装结构直观。服装样板设计和工业推板课程后开设服装CAD实践课程,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使用服装CAD系统进行结构图绘制,放码和排料。

3、课程群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的整合、优化,不仅整合了课程的知识内容,使课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而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经过三年的课程群建设,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国内各种服装赛事中托运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绮丽杯”第1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获优秀奖1项;第二届东北三省服装设计效果图大赛,获特等奖1项、金奖2项、铜奖2项、优秀奖2项。在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的设计作品中的造型设计、纸样设计与流行时尚结合紧密,贴近市场的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结束语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群 课程整合 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63-01

高职教育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行业、企业的结合为目标,深化改革,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为此,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关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的整合资源,将企业项目融入教学,建设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是符合高职教育当下的培养目标。课程群的建设促进课程间的相互交融,增强课程间的相关性,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本文以服装专业服装工程方向为例,浅谈高等职业类院校以服装结构为中心,以真实项目为驱动的课程群。

1 以服装结构设计为中心,整合部分课程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延伸和发展,使构思得以实现的根本;服装结构设计的合理程度是提升工艺效率的前提,是服装工艺设计的基础和准备。

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是将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材料、服装设计、人体工程学、工业制版、服装工艺等多门专业课程融会贯通的过程。因此,建设以服装结构为中心,以真实项目为驱动的课程群,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1)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课程相互融合。

服装结构设计包含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平面结构设计将服装与人体的三维关系,转化为服装与纸样的二维平面关系;立体结构设计是将布料直接覆盖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通过造型技法进行三维立体设计,最终得到平面结构。

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各有千秋,平面结构设计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将服装的数据特征进行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性强的数学公式与结构比例,能够合理的分配省量、控制松量,具有稳定的、广泛的可操作性。由于立体结构设计是在人体或人台上,直接进行的服装三维立体设计,因此,立体结构设计在解决缠绕、堆积、抽摺等立体空间造型强的服装,要比平面结构设计容易。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互补性,利用立体结构设计得到的结果,拓展平面结构设计技巧,促进学生加深对平面结构理论的理解;利用平面结构理论,检验学生在立体结构设计中对省量处理、松量控制、开口设计等是否合理;逐渐规范操作手法,使立体结构设计更趋稳定性。例如,原型、衬衫、西装等经典款式,可同步讲解,相互比对;具有褶裥、抽摺、波浪、不对称等造型的款式,可选用相同款式同时进行,相互拓展;选用能将衣身分为空间造型强,与结构造型简单两部分的礼服或创意服饰,促进学生形成利用平面结构理论与立体结构技法综合设计的能力。

(2)以服装结构设计为中心,整合部分课程。

高职类学生学制一般是三年,三年期间除去顶岗实习的时间、公共课占用的时间,专业课学习时间大量缩短。若想将服装工程方向的课程,开设的面面俱到,有些力不从心。进行课程整合将部分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核心课程中,除去或弱化非相关内容,势在必行。比如,①对于高职类学生人体工程学中有关于人体静态计测方法、人体动态特征与着装形变、服装设计中人体工效学的运用、服装穿着舒适性等内容,可分层次融入到,结构设计课程款式的讲解中,而不需要单独开设。②对于服工方向可不开设服装效果图这门课程,而服装效果图中有关于款式图绘制的内容,可融入到结构设计课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绘制款式图时,对服装各部分比例的把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款式设计的理解。如此与服装效果图有关的素描、水粉、艺用人体结构等内容可舍弃。

2 以真实项目为驱动,促进课程融合

以真实项目为驱动,有助于将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工业制版、服装工艺等多门专业课程融会贯通,避免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知识的断层和重复,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项目的选择与安排需具备以下条件,(1)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结合企业案例,制定囊括理论知识的真实项目。(2)能够将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结构设计、工业制版、服装工艺技术,融为教、学、做一体的综合性项目。(3)经典款式项目可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与课程同步,体现能力逐级递增的层次性。比如衬衫、西装等项目。(4)创意服装、礼服类项目,由教师辅助,学生独立完成,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不求量,以求精益求精。(5)毕业设计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由校外企业专家,根据本企业需求制定设计要求;另一种由校内专职教师,根据流行元素制定设计要求。

3 课程考核体系的保证

有力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教学效果的保证。针对项目驱动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综合评分办法。

过程评价,使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进行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与调控,有助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与架构。

综合评分,综合企业评价、专家点评、平时表现、学生互评四种因素,以35%、30%、25%、1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除此校内需成立监管部门,评估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实用性、项目的创新性、项目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项目进度的控制;同时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企业对项目完成的评价也融入到整个评估体系。

4 结论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能促进课程间的相互连接、相互参透、相互补充,还促进了相关课程的整合,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缩短了学时数。为避免课程间的断层,促进课程间的衔接以真实项目为驱动。项目的制定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结合企业案例,制定涵盖教学内容,体现知识能力递增的项目。同时,需建立强有力的课程考核体系,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仙.高校课程群三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6(4):113-115.

[2] 李凤仙.项目驱动法在服装立体裁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59-61.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立体;实践;省道转移

在服装领域,用“流动的雕塑”来形容服装,是非常形象而生动的。服装,人人皆知,人人皆用,可这么普通而熟悉的东西,在某些教学层面却让人有些迷惘。如《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既是服装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教学的主干课程,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桥梁作用。这么重要的一门课程,却没有一本实用的、针对性强的职高教材,实在很引以为憾。

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服装教学,在教高二年级《服装结构设计》时,有一些体会想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服装立体结构意识

晚会上,我们欣赏婀娜多姿的晚礼服;商界,我们欣赏企业精英们精明、干练、简洁、合体的职业服装;当今,我也有几分欣赏让人回味的乡村风格的服装……。这形形、让人倾心的服装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除了效果图设计和工艺制作这两个重要环节,还有《服装结构设计》这门关键性课程。要想学好《服装结构设计》,必须让学生了解服装立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款式图或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造型结构组成的数量、形态细部的吻合关系以及结构制图分解的能力,还应融入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结构,直接用布料复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剪切,通过将平面状布料收省、抽褶、分割等形式,练习处理服装褶皱、悬垂、凹凸、波浪造型和复杂线条。这种使用立体因素的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立体组合意识,使抽象思维转变为具象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初步效果。

二、从实践中理解掌握服装结构设计

1、从工艺制作中理解

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装专业的教学也应围绕此目的采用互动式教学。开辟生动活泼的课内外学习课堂,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服装专业课教学,一般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师,即使一个教师上同一个班的两门专业课,也基本是依据课本内容讲学,相互联系不大,学生理解不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把眼光放远了,办起了校办企业,从外地接单,承接各式各样服装款式的制作。学校服装高考班在高二年级时通常会安排工艺强化实习一个月,白天实习,夜晚上其他专业课。结构制图课一周上两个晚上,学生工艺流水制作三天后,晚上上制图课时,把白天实习所做的服装样衣穿在人体模型上,根据工艺制作的方法来分析款式。做过领子的学生对领子的结构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做过袖子的学生对袖子的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教师旁引,一周花两个晚上的时间学习一款服装结构设计就不是件难事了。一个月下来,四款结构设计图就完整的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大,教师教学轻松,效果很显著。学生们在往后的学习中回味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2、从纸样设计中理解

服装是有生命的,一件好的服装穿到人身上,会使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反之,则会使人精神萎缩,无精打采。这其中除跟设计效果图和工艺有关外,还跟纸样设计有直接的关系。高二年级学生对制图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动手绘图能力,对基本图画法及步骤也已掌握,如何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纸样设计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主要有两步,其一是服装基本框架图(含有基本省),其二是根据款式图进行局部结构设计。

裙、裤、上衣都有它们的基本图。把基本框架图画好后,在基本图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结构设计,局部设计必须跟款式保持一致。其中难度最大、最难理解的是省道的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找出了一条省道转移的规律:(1)确定新省道造型线;(2)找出须转移的块面(在不改变款式特征的情况下,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3)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块面,迸拢基本省,形成新的省道或褶裥。学生把这一条规律熟记下来后,通过灵活运用,结构设计也就容易多了。服装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能光讲不练,往往一个知识点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以熟悉、巩固技能操作要领。同时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更要善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胸省转移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胸省通过转移后形成另一胸省或褶裥的基本型特点,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胸省转移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胸省转移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正面衣身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在实践中完成再创造的劳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从cad制板中理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服装行业的cad制板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大、中、小型的服装企业,由此,服装cad教学迫在眉睫。服装制板传统上是手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量大。而cad借助电脑的高速计算及储存量大的优点,使设计效率大大提高。结构设计(纸样或打板)省去了手工绘制的繁复计算和测量,不但速度快,准确度也高,可以非常方便对纸样结构线条进行修改、移动和调换。运用cad教学,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也高。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样板师;工作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整合,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课程改革要实现目标与结果的统一,首先必须在课程理念上有所突破;其次,应当彻底摆脱学科性倾向,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岗位工作分析入手,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真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体系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的转变,从而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基于上述思考,我院提出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改革方案,我系的服装设计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也在此方案指导下进行了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相应的系统化课程分析,方案如下:

一、样板师工作任务分析

1、现代服装样板师的工作任务

在现代服装企业中,服装样板师是把时装设计师的设计草图变成服装的关键人物,工作任务涉及到从产品计划到产品完成的很多环节。除了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完成每件款式的样板制作、根据服装工艺要求进行制板、做好生产款式的推档工作外,还需做诸如以下的工作:向服装设计师提供相应的工艺信息、最新的设备信息,并配合设计师选定料样,做面料性能试验;设定号型搭配,与设计师共同商定辅料配置;指导样衣工制作样衣、解决板型与工艺质量问题、修正样板和样衣、计算用料、参与生产过程的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等等。

2、现代化服装样板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在业内,样板师又称为服装结构设计师,对服装的处理不仅要符合设计师唯美、时尚、个性化的要求,还要适合工厂可操作性、工业化、经济化的要求,他们除应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服装结构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立体造型能力;服装材料的性能和外观效果的识别选择和应用能力;服装工艺处理能力和新技术在服装制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服装机械新设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服装成衣生产流程管理和技术文件处理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服装样板师!还需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二、源自样板师工作任务的系统化课程分析

1、合理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要求和服装样板师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特点,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运用新设备的能力。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忽视课程间的连贯性,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的课程知识,当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尝试以样板师岗位需求为导向来重新整合课程和更新教学内容。

(1)整合设置专业主干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图与工艺、服装立体裁剪、服装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装工业制板与推板、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综合训练、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专业外语等。

(2)将“服装制图”和“服装生产工艺”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重组,整合为“服装制图与工艺”,完成对学生服装制图和工艺处理能力的培养。

(3)将“服装标准化”、“服装生产管理”两门课程整合为“服装生产管理”,完成对学生服装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4)增加综合性实践教学——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综合训练,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5)对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变原先就款式授课的方法,结合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理论上加强服装结构基本原理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实践上组织学生完成各种款式的纸样制作,样衣试制修正,完成服装从平面纸样向成衣产品的过渡,操作流程和要求均模拟服装生产企业的运作方式和标准,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灵活应用能力。

(6)对核心课程“服装制图与工艺”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先完成基础工艺的教学,按照典型款式和基本零部件完成各种工艺操作方法的学习,再结合结构设计中样衣试制进行工艺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对整体服装的把握,最后组织安排流水线生产,使学生对成衣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有全新的认识。

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任务引领型新课程的教学环节应包括五个步骤:

(1)提示工作任务。老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在教师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

(3)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如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需要先获得哪些知识?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没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

(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它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住这些理论知识。

(5)回归工作任务。在完成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完成工作任务。

(6)最后还要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步骤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第5篇

一、服装教学旧模式的分析

在服装教育发展初期及发展过程中,一些服装设计教育观点使许多学生认为,好的服装设计应该是完美的艺术体现,片面地强调了服装的艺术个性,而忽略了服装本身的商品性与实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在艺术和工艺方面出现服装课程设置的比例失重。在突出艺术、轻视工艺技能的观念影响下,出现了一味追求完美、带有幻想主义色彩的服装设计。这一类服装设计作品过于前卫,不能被企业所采纳,造成了服装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现象。一些学生直到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才体会到工艺结构的重要性。

在工艺结构设计课程中,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工艺结构的学生作品华而不实,注重工艺结构、忽略艺术美感的学生作品则过分呆板。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设计课往往达不到为工艺结构课服务的要求,专业课之间缺少相互的补充。

这样的现状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也给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多阻碍与错误的导向,所以改良这些旧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服装教学新方向的探讨

首先,艺术设计和工艺结构设计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艺术设计是独创性思维活动,需要

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无限的想象力,在服装工艺结构中同样需要这种艺术的思维能力及美感,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虽然工艺结构设计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的是逻辑思维,甚至是用数学公式计算数据,进行打板、裁剪、制作,但人体是凹凸不平的肌体,且一直处于肌体运动的变化之中,仅用数学公式的推算是无法完美地表达的。这样,工艺结构设计就要借助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对美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艺术修养,运用韵律、线条等美学原理,方可避免数据式的刻板、僵硬,使工艺结构设计更具丰富的艺术魅力,使作品更加完美。因此,只有具备两方面扎实基础的学生才能设计出艺术与实用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

其次,为学生提供和增加实习的条件,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服装教育是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服务的,市场是学生和教师的另一课堂,为了与市场挂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密切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破课堂教学与实习、企业分离的状况。

在课时安排上,服装设计专业课应有足够的实训时间,保证在理论授课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市场需要开设课程,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资源。所开专业课程可紧密围绕企业实际进行,结合产品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尝试工作室的实训模式,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进行品牌设计、打板、加工等业务,使学生作品有机会接受市场的检验,促进学生的服装设计意识和技术技能的完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还有助于理解服装结构的精髓。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及时发现知识量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市场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市场上大多需要三方面的服装人才,即服装工艺、服装生产、服装营销人才。前面谈到了设计与工艺并重和与市场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笔者针对服装营销做简要的探讨。

所谓营销,就是以销为主,能将产品有效地推销出去,不积压,做到零库存。目前,在服装行业中对服装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服装营销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及时发现一些有营销天赋的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着重进行锻炼,这对于培养和造就学生的营销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最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使用把握在教师手中,所以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活动的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调整教学模式的同时应提高教师素养,以便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者更应注意教会学生独立地收集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借助社会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专业能力,又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因而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决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先进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主动传达服装各行业的相关信息,并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能动地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服装行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服装院校的交流,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服装高等教育向国际化迈进。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学校讲课,或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各个国家的服装教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动态、前沿理论以及时尚资讯等。同时各院校还应利用各种途径派教师去国外进行考察和培训进修,回来后加以综合吸收,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我国的服装教育能真正走到国际服装教学前沿,并达到国际一流的标准。

结语

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其文化修养外,还应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即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使服装设计成为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

有人说,一所学校就是一个企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就会被无情淘汰。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怎样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是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适应现代服装专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