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饰设计课程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需求 师范类英语人才培养 需求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在这股英语热下,众多高校竞相开设了英语专业。但据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究其原因,可能是英语人才与现今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首先研究社会需求,以优化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二、文献综述
以往对社会需求的研究众多,例如:基于社会需求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研究(曹亚);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倪春洪);“英语+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分析(郑晓薇,付军和,杜娟 2010);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梁贤艳,朱静2014);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应用能力社会需求的调查及分析(于轶)等;但较少有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研究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的文献,特别是关注到福建省各高校的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培养研究。
三、理论基础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是制定外语教学政策的前提,也成为外语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苏伟也提出需求分析的目标之一是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束定芳认为需求可以指学生目前的外语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即学生在学完外语课程后能够用外语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分析模型将需求分为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本研究也采用目标情景分析。
四、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福建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具体通过搜集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之间的师范类英语人才招聘要求。另外调查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类英语人才的课程设置情况。
2.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从58同城,赶集网,福州人才网等网站收集招聘广告,基本概括了本年度福建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招聘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全貌。本研究共收集招聘广告655份,将每一份招聘广告分离出学历、证书要求,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2大问题:
(1)福建省各培训机构对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学历、证书等有哪些要求?
(2)从课程设置看,对比市场需求,我校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五、结果与讨论
1.福建省对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学历、证书等有哪些要求?
表1表明,在调查的655份招聘广告中,要求本科学历的培训机构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56%;随之是大专,约占总数的38%;要求硕士的只占总数的1%左右;可见,大多数培训机构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师范类英语人才可以考虑在培训机构工作,应聘成功率更大。
表2表明,在调查的655份招聘广告中,对大学英语6级的要求最多,占总数的43%;其次是英语专业四级,但也只占总数的26%;而英语专业八级要求只占到总数的3%左右;可见,学校可相对降低对专八的重视度,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准,鼓励更多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从课程设置看,对比市场需求,我校应该做出哪些调整?研究者通过分析我校师范类英语人才大一大二课程设置,发现课程科目及数量较为合理,与市场需求较为契合。但在大三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发现其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通过上表可发现课程量大,种类杂。11门必修课及6门选修课会将师范类英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占据;研究者通过仔细对比分析,发现不少课程是为商务英语人才而开设的。比如实用英语翻译、英语口译、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都是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课程,并不适用于师范英语人才培养,也不符合其市场需求。选修课的设置也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大都涉及外贸、商务、语言等方向,而并没有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课程,也没有涉及到教案的编写、课堂的教学、班主任的工作、模拟教学等贴近师范类英语人才本专业的相关内容。因此,研究者认为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实际情况和其市场需求设置课程,而不是盲目借鉴其他师范院校。研究者建议删除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改设更多贴近师范类英语专业的相P课程,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还应该特别开设模拟课堂教学的课程,为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进入大四实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结论
总之,在课程设置方面与市场需求对比我校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应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出发调整课程设置。通过本研究可为师范类英语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合理安排大学学习提供参考;为福建省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福建省各高校了解师范类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然而,由于研究者的个人条件有限,数据收集可能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中,要注意解决这种局限性,拓展研究对象,延伸调查广度,使信息来源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苏伟.学习者视角下的口译专业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1,(5):84-92.
专业人才缺位之现象解读
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服装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对深圳600余家服装品牌企业30多万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该地区服饰业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而且从业人员在理论掌握和实际操作上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一部分具备相关学历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大批基础技术人员来自农村,进入企业仅仅是经过简单培训后由师傅带领上岗,他们只具备实际操作经验,严重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以制板师为例,中国在职的制板师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0%,受过专业训练的不足6%,绝大部分制板师都是裁缝出身,不少是先做3年缝纫工,再跟着制版师傅做1年学徒,就开始自己制版。曾经有企业以15万年薪聘请制板师,而在宁波、温州和深圳等城市,花百万重金聘请国外制板师的现象并不鲜见。
服装行业在20个世纪末快速发展,使那个时期的进入者赚得了第一桶金。这种高利润、高回报的投资现象,使得众多企业蜂拥而入。许多企业由于盲目地追逐利润,没有做好人才的储备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工作,诸如商品企划师、陈列设计师、高级制版师、高级物流经理以及高级生产经理等岗位,或是由于企业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或是由于在职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从而制约了这些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服饰业专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分析
何谓“专才”?笔者把此类人才定义为:做设计,要懂得对市场营销与市场需求的把握;做营销,要能够根据产品的特性,通过有效的策略把产品与品牌运作到位;做展示,能够透过橱窗陈列把品牌与促销结合,并推荐给顾客等等。这种“专才”已经成为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也是现有市场最匮乏的稀有资源。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专业人才缺位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行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二是专业教育资源的短缺。有关教育体制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服装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少专业院校所试行的人才素质教育,是在缺乏大量有效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学设计的毕业生被分配到企业,但实际能够运用的技能又有多少呢?在很多人才招聘会上,企业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就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很多学营销的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企业至少需要花2~3年的时间进行再培养。那么又有多少企业有能力培养出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答案是“非常困难”。仅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令企业头痛而仅有经验没有理论基础的人才,又令企业心痛。因为每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迫切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型人才和具有专业素质的各类专业技术性人才。
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店铺运作,最终都离不开“人”来操作。只有加强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拉近我们与国际名牌竞争的差距。
专业教育资源的短缺同样不可忽视。我们知道,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业教育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服装设计、营销还是视觉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延伸出了许骞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比如商品企划、采购学等,这些专业教育也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但在国内,这方面我们却比较薄弱。
西班牙的ZARA公司,在进入亚洲市场选择办事处的时候,除了把法律、政策、税收等列为重要参考条件外,也把人才列为主要参考事项。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以营销成功著称的服装企业,当地是否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事关投资成功与否,结果ZARA最终选择了香港,因为在我国香港寻找具有国际专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相对内地而言要容易得参。这也是继ZARA之后,其他国际顶级品牌像GUCCI、LV等,虽然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大陆,但在进军亚洲市场时,却未将总部设在中国大陆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时代作为一个为中国服装企业提供各项专业培训8年之久的企业,对此也深有同感。从1998年公司成立起,便将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服务于服装服饰企业上,其中培训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模块之一,在帮助服装服饰企业转变观念、培训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研发了《商品的陈列与促销技巧》和《加盟商管理与区域拓展》等在当时还属前沿的课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内国际化发展的趋势,2001年,公司将欧美服饰企业运作的核心技术“商品企划”整合为适用于中国企业的专业课程,让更多的中国企业从了解到认同,再到理解,并且积极地应用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让很多企业真正感受到专业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样经受了市场的考验。
【关键词】服装 手绘 效果图
一、从师资培训出发
师资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好办法但是,难在什么时间培训、培训什么内容、培训人是谁。
首先从培训时间来讲可以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围绕“课改”、“质量”、“创新”、“提升”等方面进行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的培训项目。但针对手绘课程的特点更应该安排好假期培训,其好处在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会产生培训与教学任务的冲突易于集中培训学习。
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时装效果图是各位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断讲授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学方法等理论、讲座的必要性不大,重复培训使教师觉得照本宣科,乏味而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假期安排培训应该紧紧围绕以实践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来进行。少说些空话套话,少搞点形式主义,重点培训教师手绘技能。在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并且培训后续才是重中之重,短期集中培训确实能够提高一定的效果图教学水平,难在巩固培训成果,怎样在培训后保持教师的绘画热情。如若不然培训成果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可以开展一些教师之间的效果图评比,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荣誉奖励。
二、从教学改革出发
(一)从教学内容出发
效果图课程除讲授本身的技术技法外还应该需汲取剪纸、拼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寻找生活中的多种材料,来展示服饰的质感和美感。让学生不仅学习技法的表现,更能掌握多种辅助材料,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形式,使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从教学方法出发
效果图课程是一门实践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理论讲授加大课内实践,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实践。课内实践中及时示范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进行“一对一”教学对每位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难题,教师都亲自示范修改。另外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训练的状态,并保持学习的兴趣与合理的持续压力,在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顺序安排以下方法程序:
1.以同学为模特儿,请班级中公认绘画水平最高的2-3名学生,在黑板上课堂现场进行线描写生,以暴露目前学生在观察服装比例,与课程要求的专门性绘画能力方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此环节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压力与促进。
2.教师课堂现场对以上学生作品进行分析、修正,使学生理解精确的服装比例,与写实表现风格,在本次训练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现场在黑板上的绘画表现,也可以使学生确立随后进行专业性绘画训练的目标,并加强学生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信任,这将非常有利于随后课程内容的顺利执行。
3.利用前几届学生的留校作品,进行示范作品展示与技法分析。此环节可以全方位、具体化与直观化地使学生明确课程训练的目的与要求。而且,还可以激发班级中绘画水平较高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4.“一对一”的教学,随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课堂训练,及时进行课堂集体讲评与分析,以最大地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此环节执行中,应该以鼓励式教学为主要取向,多公开介绍“好”,而将“不足”多在小范围解决,但遇到典型“不足”,则也应该公开。
5.课堂训练过程执行中,必须注意在必要时提醒学生训练的时间进度。具体执行由教师视情况而定,最好能做到既保证学生兴趣又要控制各个项目的实践时间(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看,线描训练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画“上瘾”而自觉加大训练作业的情况),才能不干扰整体的教学计划安排。
6.阶段性集中总评。总结在规定课时训练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总体进展,对于表现最好的2-3名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讲评,同时,点名表扬一批较好的、进步快的学生。
三、巩固学习成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实践 夯实反思 总结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102-01
现在,形象设计行业已成为国内发展最迅速的第三产业。形象设计产业是超劳动密集型行业,采用的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服务要求高,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低。事实上,形象设计行业对社会就业的吸纳能力相当巨大。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这一行业所实现产值的快速增长、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均超出市场的预期。基于未来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美的需求,以及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著名的美容机构、大型化妆品公司及文化媒体机构的进入,人物形象设计行业高级人才将有非常大的生存和创业空间。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湖北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新申办的一个专业,经过两年的专业建设,目前我院已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单纯的应用型转向适应性较强的实用型、复合型,培养服务于形象造型艺术适应行业、企业与市场三方面发展需要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及如何去培养。教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对于自身的教学成长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共识:成长=经验+反思。而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能够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一、看清问题,找准反思切入点
教学反思既可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可反思不足之处。我们首先指导教师选择一个特定的问题作为一个时期的反思对象,并将这一问题以小课题的形式确定下来。例如: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专业性、实践性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以《服饰形象设计》课程来说,在初期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不同职业的服饰要求、服饰穿着的要素、服饰搭配的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因此,本专业的老师针对该专业特色进行了教改,从绘制服饰形象效果图到搭配服饰、改造服饰,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领悟理论要素及原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工学结合,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
二、有效学习,拓展反思深化点
加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将有计划、有步骤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由本专业“楚天技能名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教和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化妆造型与形体设计整体能力,使其能获得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通过示范、指导,促进承担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师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协助教师课题申报工作。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快速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总结经验,提高反思的创新点
通过教学反思我提出了新的高职教育理念里强调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提倡工学结合,而创新课外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其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初步探索,以“主题性设计”与“模拟会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兴趣、感受快乐;课程结构、教学方式严谨细腻,理论课实践课结合紧密,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1 以理论性为基础,阐述服饰绘画的相关知识体系
服饰绘画是绘画与设计的结合,是设计者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它全面展示着绘画与设计结合的魅力和强烈感染力,传达着审美理念和情感,对绘画和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技法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系统理论深度的钻研。该书重视理论建构,认为一个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职业素养的人,往往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和创新意识风格的设计作品。目前社会上从事服饰设计的大多是培训机构经过简单的强化固有模式化训练的绘制手段,忽略绘画本质的审美功能和创意方面培养的在岗人员,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从业率较低,极大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对此,作者针对从业者既要有深厚的绘画知识和技法,又要有对服饰的独特理解和服装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编写了这本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让学生学以致用,顺应市场接轨,做到静态与动态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用书。
该书系统介绍了服饰绘画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服饰绘画的概念、特点,初学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指出服饰绘画的特征、实质和内涵,并且注意区分服饰绘画与服饰效果图之间的不同,对服饰绘画的形式美感进行详细具体阐述。从本质上提高学习者对绘画和设计的认识,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和水平,深入研究服饰绘画所表现的主题精神,从而使设计更加具有风格和内涵,提高学习者的服饰绘画水平等本质技能,最终创作出具有高品位、高格调的艺术作品。
2 以创新性为特色,展示服饰绘画的前沿理念
服饰最能够体现时代风尚潮流,服装的款式、材质、搭配都是设计者审美和时尚感知的鲜明表现。当绘画与设计邂逅,如何通过绘画体现设计者的理念和思维就成为服饰绘画的一个重要课题。该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站在时尚前沿,通过绘画表现人物的整体形象,体现设计者新潮的概念,体现了该书创新性的特点。这种创新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服饰本身的创新。该书在人物整体形象的设计上非常新颖和独特,个性突出,给人以极强的美感和视觉冲击。二是绘画手法的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影响各行各业,服饰绘画既可以通过手绘,也可以依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绘制。
该书向服饰绘画的学习者和从业者传达出一种观点:服饰绘画是一项与时尚息息相关的艺术表达,脱离了时尚,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活力和色彩。服饰所表现的审美艺术价值与绘画形式意识一脉相承。服饰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其形式美感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味,具有固有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蕴含丰富人文风情的特点,绘画从服饰中吸取其形式语言,对人物形象气质的塑造做到准确的描绘和表现。所以,在从事或者学习服饰绘画时,必须具有敏锐的时尚触觉,善于运用最新的绘画手法,表现最新潮的服饰穿搭,最后创作出整体和谐美观,细节精致独到的服饰画作品。
3 以实用性为重点,讲解服饰绘画的表现技巧
该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服饰绘画的表现技巧上,围绕人物的形象设计的主题,针对人物的着装、配饰、化妆等,致力于培养设计者熟练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锻炼形象设计从业者的素描、水彩、速写等绘画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一是对绘画工具的介绍。要想创作一幅完美的服饰绘画作品,合适的绘画工具必不可少。该书详细介绍了绘画用具及应用,对常用工具、颜料、纸张及特殊工具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包括铅笔、钢笔、炭笔、马克笔、勾线笔、毛笔、蜡笔、油画棒、水彩笔等辅助工具材料,为初学者选择适合的工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是对绘画技巧的阐述。绘画技巧是该书的研究重点,要扎实掌握服饰绘画的技巧。“人”作为服饰的主要载体,其绘画技法是以人物造型为主体,通过人物形态、发型、妆容等造型设计塑造,借助绘画表现形式,衔接设计者的构思。因此要重视人本身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该书细致讲解了人物头部表现,规范了五官“三庭五眼”的绘画方式,提出了“美”的重要标准,有助于设计者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人物形象。同时对人物整体的结构比例、具体的脖颈、手部、脚部的表现以及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人物动态与表情、服饰配件的表现等进行了详述,涵盖了大量服饰绘画需要注意的基础技巧,这对加强服饰效果有重要的表现作用。
其次需要对服饰绘画色彩运用、笔触、材料选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水彩、粉画等水溶性材料,灵活方便,由水与色的冲撞泼出时尚感,能够绘制出棉、麻、丝、毛、皮等不同面料的质感,产生偶然、灵动曼妙而清透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像油画那样具有凝重的绘画性特色。色彩的表达离不开笔触的形式载体,无论是手绘制图还是多媒体电脑制图,一幅好的服饰绘画作品,除了有好的构思创意,还要通过相符合的技法、工具材料的合理选用,才能准确传达服饰信息,使时装具有立体感,营造出特有的形象意境,有效诠释设计者的预期构想,增强画面的艺术趣味性,凸显画面立意的“新”、“巧”、“妙”,这对夯实学习者服饰绘画基础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4 以专业性为指导,精心设计服饰绘画的规范教材
服饰绘画课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专业素养,该书是形象设计专业教材,体现了极强的教材属性。
第一,该书意识到服饰绘画教学对象的大众化和多样性,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特点、市场需求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视野对服饰绘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二,该书以指导为目的,重点对服饰绘画的技法进行解读。该书在绘画技法章节讲解中配以大量的实践作品以辅助理解和享受服饰绘画对我们视觉神经的刺激,解放禁锢着学生思想的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知识深渊,让其感受到直观而真切的亲身体验。如“服饰绘画的色彩表现方法”中,列举了丰富的色彩表现手段,一目了然;又如“服饰绘画的方法和步骤”一节,给出分步骤图例讲述单纯的疏密黑白勾线、填色勾线、图案、拼贴、明暗等表现技法,使勾线和涂色的过程清晰;再如,“服饰绘画面料质感及风格表F”一章,结合图例讲解了不同面料的肌理表现,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服装质感和风格。这些都体现出该书极强的指导性和教材性,即使是初学者或者自学者都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画什么,怎样画,画成怎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