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共享 风险 防控对策
一、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特点
首先,风险存在于财务共享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前对实施财务共享前提条件的判断、确定共享目标、选择共享模式、地点,实施中对人员的安置和转型、流程重新设计与整合、系统的研发与建设,实施后是否衔接顺畅、人员的培训与发展、流程是否存在执行和操作问题等都充满风险。
其次,风险涉及范围广且变革因素多。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主体一般存在财务职能机构多、核算重复性高、财务人员多、系统和流程不统一、各地税务环境差别大的特点,因此实施的风险体现在整合流程、建设系统、财务人员变革管理、业务变更、外部法律环境和税务环境等多方面,重新调整难度大且变革因素多。
最后,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共存。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时,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共存,其中客观风险来源于财务共享模式本身的特点以及外部法律税务的宏观环境,例如票据大量集中核算、出错率高,流程链条加长造成风险发现时间晚、票据流转频繁等;主观风险来源于实施财务共享的企业主体风险意识、应对能力、人员沟通和管理的能力等。
二、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1)战略规划风险及防控对策。战略规划主要进行对财务共享实施前的准备和规划,该过程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业务范围界定不合理、计划准备不足、风险认识不足、模式与目标选择不合理、选择地点不恰当、资金投入风险等。
战略规划风险的防控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起高层重视,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整个过程各个组织和人员的风险意识,循序渐进地实施变革,例如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提高风险管理职能组织或部门的地位,加强对风险问题的宣传与研究,充分倾听与融合各部门意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另一方面,以战略目标为起点来充分做好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财务共享中心与财务部平级或安排在总部财务部之下的模式,如果评估结果不能满足实施前提,例如集团企业资金不足、规模太小、缺乏专家和经验、信息技术水平落后,那么也可适当考虑外包(BPO)方式。
(2)组织管理变革风险及防控对策。组织管理变革是实施财务共享引发的组织层面变革,该过程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业务变更不适应、组织内部冲突、制度制定不合理、组织结构调整不恰当、服务水平协议不合理等。
组织管理变革风险的防控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财务共享后的组织结构划分与分配上,要着重从核算与管理分离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前端的会计监督作用,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划分组织职能和职责,可设置业务财务岗位,使财务充分融入业务;在组织管理上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增强中心人员的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质量环境,注重双方互动,对意见反应较强的客户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3)人员变革风险及防控对策。人员变革是针对财务共享后财务人员的转型,该过程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人员工作性质枯燥、人员发展不合理、人员变革抵触、人员沟通难度大、人员操作风险等。
笔者认为,人员变革风险的防控重点在于:实施财务共享的前期宣传和人员安抚工作做到位,并持续进行后续理念的宣传,消除人员抵触心理;加强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双向知识培训,加大对不规范操作人员的惩罚力度,将错误单据、错误支付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强对舞弊行为的惩罚力度,定期安排检查;健全人员考核办法,从财务共享的目标出发,设计具有价值创造性的绩效指标体系,比如运用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玛法等先进管理工具。
(4)流程变革风险及防控对策。财务共享改变了原有以部门设置为中心的情况,而向业务流程为中心转变,提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和精简化,该过程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新旧流程衔接不通畅、流程标准化统一与设计部合理、新流程应变力不足、流程后续优化跟不上等。
流程变革风险的防控可以从如下工作入手:财务共享使流程标准统一,容易导致部分环节出错而引发全流程出错,因此要加强关流程事前预防,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充分识别关键节点风险,比如资金支付环节,审核单据环节,可设置多层次审核方法、提高审核人员素质等措施从源头遏制风险的发生;及时解决流程执行问题,加强对执行过程中的服务跟踪,例如对债权欠款问题,应包括前期客户信用调查、信用标准批准、欠款情况分析、以及该过程中客户态度、服务评价,并进行其他疑难问题和售后服务等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将全过程控制系统嵌入财务共享工作中去。
(5)税务法律风险及防控对策。实施财务共享使本应由下属单位各自进行属地纳税和税务管理的情况转移到财务共享中心,因而造成税务法律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政策选择风险、税务政策反应不及时、税务稽核难度大、法律法规风险等。
税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包括:①建立柔性税务管理平台,例如系统中可增加对国家与各地税收政策的及时更新功能,能根据不同地区税务要求出具不同的报告。②在业务部门设置税务专员,在集团内建立税务研究小组。通过前端税务人员的设置,可及时与当地税务部门进行沟通,配合税务稽核工作;及时发现纳税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汇报;针对当地新的税收政策、税收优惠,及时将相关政策进行反馈。
三、结语
集团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财务共享实施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而导致预期目标无法实现,如实施后成本的上升、财务业务处理效率的下降、财务业务工作无法开展、人员的流失、提供的财务服务不被服务对象认可等,最终导致实施失败。基于此,集团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流程变革风险、战略规划风险、人员变革风险、组织管理变革风险、税务法律风险的防控,方能确保财务共享模式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钱颖.国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和形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5,(9).
在当今复杂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运作中会面对日益复杂的税收政策体系,税务机关征管措施和市场交易行为,因此所面临的涉税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在处理各种税务问题的过程中,稍有不慎的便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或名誉损失。然而,现在许多上司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涉税问题,这与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的认识息息相关。公司高层的战略思想和纳税意识决定着企业的税务风险及纳税成本。然而,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高层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念和涉税观念。首先,一些企业高层通过与税务机关的领导“沟通协调”,通过由上而下级级打招呼的形式获得某些批准权利,通过避开正式文件进行了偷税等不合法的行为。其次,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很难做到全面的掌握系统内部的各个变化,所以并不能做到及时调整涉税行为。同时,企业的高层在疲于经营的情况下,疏忽了财务上的管理,片面的追求税负最小,易于导致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降低涉税问题处理的效率。此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纳税审批程序逐步减少,企业也有了更多的纳税自由裁量权,反而加大了许多企业的涉税风险。由此,上市公司加强内部筹划以减少企业的各种税务问题,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涉税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的税务相关问题已作了许多研究。尹淑平,杨默如通过研究税务风险的本质概念以及税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健全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与措施。张庆阁对大型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税务风险种类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防范和管理税务风险的对策。罗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了博弈模型,通过研究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最优选择,进一步探析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彭喜阳通过分析企业中存在的一系列税务风险管理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策略。结合我国目前对于税务风险方面的研究陈果,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导致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的种种成因,创新的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及对策,旨在加强上市公司的税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的良好稳定发展。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税务风险来自于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具体成因如下:
1.税务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税控制度是指企业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的制度与规范,用以提高书税法的遵从度,保证企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然而,现在许多企业缺乏税务风险防控与管理的概念,风险意识并不强,因此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与部门机构设置上较为缺乏。一些企业在岗位设置分工上并没有区别开来,出现财务部门会肩负会计与税务两种职责。同时,有些企业虽然部门机构设置到位,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只是程序性的履行某些纳税义务,并没有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没有进行较好的税务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税务理念。
2.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具体而言,其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设置不规范。而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又决定了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程度。在日常工作中,一些税务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往往是不作为或是乱作为,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加大。同时因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对企业运营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不足,均会影响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进而使企业税务增加,受到税务处罚,遭受巨大的损失。
3.缺乏一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规律的探寻,发现企业的税务风险并非是偶然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企业可以建立一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以降低甚至是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而目前我国许多的上市公司在这方面都较为缺乏。
4.税务筹划不当。目前,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并没有通过良好的税务筹划以降低税务风险,减轻税负。在具体的税务筹划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税务筹划不当,缺乏一定的规划导致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及规范性。同时,会由于过于主观导致在具体的政策应用上存在失误。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与规避
企业的税务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有效的规避。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综合提出如下税务风险防控与规避建议:
1.结合信息系统进行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应设立管理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导向,来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知道管理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管理层进行适当的教育与培训,将相应的税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的上上下下。其次,应健全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从组织上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的有效实施与进行。接着,是要在企业中健全完善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程序。然后,通过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组织专业人员来制定税务风险控制方案,并且由管理层来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最后,也应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虑制度,对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同时要进行方案的调整与运作,也要依形式及时的对人员进行调整,以适应方案更好的实施。结合信息系统来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无疑将会大大提供工作效率与体系的有效性。信息系统能够高效的完成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比等工作,同时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也确保了企业各部门人员在需要相关数据时能够随时查阅并更新。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开发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的三大信息系统。相信信息系统管理的健全完善,能够使大企业高效的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2.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在进行税务风险的防控流程中,其基础在于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通过识别与评估企业存在的重大涉税风险避免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在具体的税务风险识别过程中,应注意流程的规范性。确保风险识别准备、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复核查证问题这几个环节得到全面规范的进行。同时,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时,要注意其方法的科学性,人员职责分工的独立性以及确保合法合规,并考虑成本问题。即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好的评估效果。在评估的方法上,企业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税务风险的数量与质量上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一般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包括治理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的风险控制。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好重要性、可能性以及时间因素这三个关键点。同时,还需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开展纳税工作内部审计,进行涉税员工的培训。在健全完善税务控制风险系统的同时,还要注重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首先要监控导致税务风险的重要税种,要化解流程中所隐藏的税务风险,要做好纳税调整等等。
3.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基于现实环境的需要与发展的需求,国家已经通过立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进行税务风险的防控。企业应依照相应的法律程序充分表达自己的合法合规的法律意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识别和控制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对于会展服务企业来说,税务风险的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税务方面问题的有效解决,也能进一步帮助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方面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会展服务公司,要对企业当中的税务管理提高重视,把握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频率。此外,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税务问题处理的好坏程度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税务管理系统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企业发展和在市场当中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其中,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于企业的成长来说,税务风险管理的及时程度将保证企业在市场运行当中是否处在不利地位,因此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不到位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如果企业当中税务风险的管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运转受阻,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关于税务风险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的情况当中,多数企业对于自身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变化较大,在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收状况,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企业对于税务风险识别不准确
在企业的运行当中,企业对于税务的识别效率是保证企业降低税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效率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良好的发展和进一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实际的生产和运行过程当中,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识别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明确,使得企业在面对税务风险时不能够完全的进行解决和控制,因此,尤其当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税务风险的出现,使得企业自身对税务的管理以及税务风险的管理形成了停滞的局面,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企业自身对于税务风险的识别效率,也会降低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防御能力,也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的运转受到阻碍。
(三)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投入不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税务风险的控制和识别以及解决,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对于税务风险的识别,以及企业能否对识别出来的税务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和控制,因此,企业当中的税务管理是提高企业对于税务风险控制的基础,在现在的多数企业当中,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投入不够高,换言之,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得企业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的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就导致企业的进一步落后,使得企业在市场环境当中的竞争力度下降。
三、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防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税务方面的问题是企业应该注意的重中之重,尤其当企业在运行良好的阶段中,企业的税务方面极易出现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对于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问题,以及税务风险的管理问题,税务风险是企业当中不可避免的一类问题,但企业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对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这就考验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从另一个角度也能反映出企业对于自身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的大小,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税务风险的发生,并且在税务风险发生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对税务风险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解决和控制,以进一步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转和进一步的发展。
(一)企业加强对于税务风险识别的管理
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程度,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及时的对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帮助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把握,并在对税务风险的识别过程中,及时的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法,使得税务风险在出现之后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控制。此外,在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同时,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对于税务风险进行预测,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尽量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效率。
(二)对税务风险进行排查和控制
企业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不到位,也在于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识别不当造成的税务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将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利用对税务风险排查的技术手段对税务风险进行高效率的排查和控制,争取在税务风险出现在之前,将税务风险进行解决,以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和进一步发展。此外,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进行风险识别的同时,也要做好及时的防控。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风险防控
自2016年5月1日,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后,无形中加大了增值税发票管理的难度,再加上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以及业务方面的不熟练,更是加剧了营改增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那么,为了积极有效的应对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风险防控,就要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的整体管理水平,促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的风险分析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增值税发票管理都是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之后进行的,由于是刚刚接触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无形中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遇到取得不合规发票的风险,若是建筑施工企业虚开,或是伪造发票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再加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是刚刚接触到增值税发票管理,若是不能及时的了解其中的管理内容,便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触犯刑法。其次,当前施工企业会遇到不得抵扣的业务风险,在营改增的政策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改变货物实际用途的情况的情形并不少见,再加上财务人员未能在营改增后及时的调整工作上的变化,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或者是缺乏有效的信息等,更是容易忽略将不得抵扣的业务的进项税额转出,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潜在的涉税风险。最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遇到逾期认证方面的风险,在营改增后的建筑施工企业可能会由于供应商以及经办人员的耽搁而造成发票的延期,在延期后便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并且若是建筑施工企业若是出现合同主体与实施主体不同时出现的虚开发票,一经发现,更是会触犯刑法,并遭受巨大的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防控措施分析
(一)加强发票的检验
加强发票的检验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防控的重要措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提升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促使其能力可以有效应对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要求,还要注意在取得发票时主动进行检验,避免取得不合规定的发票。特别是在网上采购的货物、新发生的业务关系以及客户开具的货物名称发生变化。与发票开具方和付款方对象不一致等情况时,更是需要对发票进行仔细辨别,除此之外,还要检查发票金额与实际付款金额是否一致,货物的发运地与企业生产经营地点是否一致等等,当发现上述需要检验的发票内容一致后,才能完成检验,并且进行后续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反之,需要进行再次核对,并且将情况与对方进行协商沟通,避免出现因检验不当而造成的风险。
(二)清楚辨别异常发票种类
清楚辨别异常发票种类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防控的又一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当前存在的异常发票种类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的不符、无法认证或是认证不符等认证异常情况,或是对比不符以及作废等异常情况,还有失控发票和滞留发票。上述几种发票种类对进项抵扣都具有较大的障碍,那么施工企业需要清楚的辨别异常发票的种类,并且禁止虚开增值发票,还要严格的审查建筑施工项目交易的真实性,并且要严格检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假,一旦发现了出现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需要及时反映,若是情节严重,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达到有效规避增值税管理风险的目的。
(三)顺应电子发票趋势,创新发票管理手段
顺应电子发票趋势,创新发票管理手段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防控的必经之路。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说明了我国税务方面正在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并且积极对企业的纳税进行调整,再加上近年来电子发票的普及,更是说明了我国税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那么,为了在营改增的政策下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便要积极顺应电子发票的发展趋势,加快研究电子发票的使用,并提前做好员工的培训以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准备工作,转变以往人工发票管理的工作内容,降低人工管理的风险,还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发票管理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充分的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税务”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数据发票管理系统和监督机制来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具体的资金往来以及发票管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完善和弥补,从而将潜在的发票管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况。
一、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1. 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特点:一是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二是侧重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税源管理方式;三是侧重于信息管税方式的管理模式;四是侧重于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管理资源。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正是在于对“专业化”的定位,根据企业和所属行业的专业特点实现专业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赖以存在的前提,将是信息技术的广泛支持和应用。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构建数据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及相关税务管理工作。
2. 税源专业化管理对企业和税务部门的挑战。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以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工为保障,客观上对企业适应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主动纳税、主动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和评估;二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税为支撑。对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专业化分工为保障,将增加企业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四是分级分类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将使税务部门越来越熟悉企业的业务特性及税务管理状况,企业业务经营中的各项税源将在税务部门的监管之下。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源企业按行业、规模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企业特点、所属行业特点优化、细化税收征管程序和服务程序的要求,为企业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税务部门充分地、全面了解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税务部门完善税务服务程序,改进服务质量。
3.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对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税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及税务工作人员,加强税务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强化税务信息化管理。企业应掌握有利时机,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调研税收对企业税务信息的需求,结合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强化税务的信息化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可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提高税收宏观预测、分析及调控能力。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而且对就业、完善市场经济、财政收入的实现都有其重要性。税务部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企业献言献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4. 新经济形势下重点税源企业的特点。一是企业各种经济行为复杂。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网络科技的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网络交易等多种经济行为纷纷出现,这些经济行为要求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重点企业复杂的经济行为;二是重点税源企业企业对政策调整的反应措施更加灵敏。重点企业对政策的研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很多企业甚至专门组织人员或机构进行研究,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决策。
二、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有效途径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必须积极培育重点税源,寻找新的增长点,挖掘新潜力,推动企业发展。
1. 建立科学严密的重点税源管理员制度,主动接受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务管理的挑战。
一是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员制度。这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科学严密的重点税源管理员制度,就抓住了税源管理的关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调整工作岗位。将那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税务管理员安排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及时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优先保证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的需要;二是加大对重点税源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环境下,对重点税源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三是制定些相应的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激励机制。明确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大力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执法活动有记录、执法过程可监控、工作结果可核查、工作绩效能考核,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2. 注重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方式的科学性、规范性。一是强化动态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及时了解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经营变化的趋势,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税收入库税款较大、财务状况变动异常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行业指标等动态情况,分析、预测税源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掌握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税源潜力;二是明确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各类报表填报义务与责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三是依托信息化对重点税源数据库的数据管理的支撑作用。改变目前有些指标的采集与填报仍要手工操作情况,能从相关支撑系统直接取数,减轻审核数据的工作量,减少手工操作数据出错的风险。依托信息化支撑,及时掌握重点税源企业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了解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提高信息采集量,使企业的征管基础信息等涉税指标能自动获取,减少手工填报和数据审核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保证数据质量。完善重点税源报表的审核公式,通过增添数据互审公式,避免重点税源报表过程中数额错误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提高数据质量,为税收趋势分析提供数据支持,较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手段在重点税源监管中的作用。
3. 建立重点税源监控预警机制,强化数据的运用。从日常的异常指标来发现征管上的薄弱环节,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提高税源监控管理水平。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新模式。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资料,跟踪纳税人涉税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审核评析、税收综合分析,强化数据的运用,及时发现纳税人纳税申报中的税负异常等问题。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具针对性、切实性的税务管理、纳税辅导和咨询服务,提高管理质量的效率,提高纳税遵从度。根据行业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税收收入分析指标,对各个指标的增减情况及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纳税人本身因素、税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提出加强同行业或同类事项税收管理起促进作用、借鉴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每一户重点税源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并及时进行监控和评估。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常规分析。对重点税源监管企业数据开展基本内容的常规测算分析,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评价,明晰税收收入形势,说明税收增减影响因素,揭示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查找税收异常企业;二是通过对税源的监测和分析,掌握税源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