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谱哲学;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非常高。而由于养殖业的飞速发展,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品种退化、产品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瘦肉精”、“口蹄疫”、“禽流感”、“猪流感”等事件不断发生,不仅给养殖业生产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所以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许多养殖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宏观分析和总体把握,形成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而笔者试着从哲学角度,就广谱哲学在畜禽养殖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我国畜禽养殖业概述

纵观20世纪养殖业的发展历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广泛采用集约化饲养,大量使用各种饲料添加剂等措施,不仅使动物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动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动物产品的品质和风味也大大降低;而且还造成畜禽产品中有毒物质、药物和重金属残留,环境微生物抗药性增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人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动物福利状况严重恶化等。动物自身健康、畜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必须面临的战略性问题:(1)、饲养模式不适合畜禽养殖业发展需要,疾病发生及传播日益严重。(2)、养殖品种退化严重,抗病能力下降。(3)、集约化饲养过度集中,养殖业污染日益严重。(4)、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5)、城郊畜禽养殖业产品品质严重下降,畜禽养殖企业亏损。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实现畜禽生产全过程健康养殖,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广谱哲学

广谱哲学是由张玉祥教授提出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解决哲学的普适性与精确性之间的矛盾为首要和核心问题,从广义客观性、广义可控性、广义量化建模的角度研究哲学问题,使之更加精确。其理论基础为广谱存在论、广谱联络论、广谱阴阳论、广谱演化论、广谱知识论和广谱价值论等,把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泛系方法论和现代数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近百个跨学科的新概念、原理、模型和定理,在传统哲学、科学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运筹学、人才学、思想学、逻辑学、文艺学等10多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应用,并得到国内几十位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与赞肯。

三、广谱哲学在畜禽养殖业方面的应用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物质生产原料的供给力和容纳净化人类产生废物的能力。畜禽养殖业在为人们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粪便及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排污处理不当,造成大片良田、鱼塘、河流受污染,严重浪费宝贵和有限的土地资源,污染破坏水质。而人畜之间的传染病更让人谈之色变,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的爆发和蔓延,高调敲响了整个世界畜禽养殖业的警钟,养殖业的污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和首先考虑因素。

广谱联络论认为,客观事物的性质、功能、属性等本身并无意义,它们只有在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形式中才有意义。广谱联络论中最小联络公理为“对任意客观事物A,至少存在另一事物B,使得(A,B)∈R,其中R代表关系”,即不存在游离于关系之外的客观事物,关系与事物同在。

设X、Y1、Y2分别为畜禽养殖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维持,则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X,Y1,Y2)∈R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联络系统。同时,该系统又可分为(X,Y1)、(Y1,Y2)和(X,Y2)3个最小子联络即子系统,且每个子系统中的2个变量的性质、状态、功能是另一变量对其关系的像,要依靠另一变量来实现。

1、子系统变量关系分析

在分析某一子系统时,可以把大系统中除该子系统外其余各变量视为静态。

(1)在(X,Y1)子系统(Y2视为静态)中,X和Y1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即经济增长可以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支持,畜禽养殖业的壮大发展同时也可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

(2)在(Y1,Y2)子系统(X视为静态)中,Y1和Y2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即经济增长越快,用于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投资就越多,环境就会越好,进而吸引更多人投资畜禽养殖业,促进经济增长。

(3)在(X,Y2)子系统(Y1视为静态)中,X和Y2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即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环境索取量也不断增大,污物排放量也增大,环境承载力降低,环境容易遭到破坏或破坏加重;反过来,环境承载力降低,环境容易遭到破坏或破坏加重使得养殖企业利益损失,不利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子系统主序方分析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广谱阴阳论把矛盾分为两类:一是状态阴阳,如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二是动力阴阳,如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等。笔者所构建的3个子系统中,每个子系统自身均构成了一个阴阳序偶,两个变量之间的矛盾关系属于动力阴阳。在一个阴阳序偶中,必有一方起支配作用,定义为主序方。由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环境,人类就没法生存,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因此畜禽养殖业中注意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持其承载力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在(X,Y1)子系统中,畜禽养殖业促进经济增长,但畜禽养殖业不能超过当地环境的承载力,否则会造成养殖企业的效益不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X在该子系统中起支配作用,被确定为主序方。在(Y1,Y2)子系统中,经济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环境承载力约束着经济的发展速度,Y2在该子系统中起支配作用,被确定为主序方。在(X,Y2)子系统中,环境是养殖业生存的基础,Y2在该子系统中起支配作用,被确定为主序方。

3、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联络系统

由上述分析可知,(X,Y1,Y2)系统为阴阳系统,(X,Y2)称为主要阴阳,对(X,Y1)、(Y1,Y2)阴阳序偶起着支配作用。由于环境承载力维持Y2是此大系统的主序方,因此要以此为协调3者关系时的基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环境承载力限度内,X、Y1、Y2三者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一旦畜禽养殖业或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系统就会演变成恶性循环系统,环境遭到破坏,承载力下降,畜禽养殖业逐渐萎缩,满足不了人们对肉、蛋、奶等产品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2.2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与广谱主体的价值关系

广义的主体包括由人组成的各种层次的社会系统(如家庭、企业、集团、阶级、政党、国家、全人类等)和间接的广义主体(如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环境、资源对后代人产生影响,后代人就是间接主体)。广义的客体包括进入主体视野的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及作为客体的主体。简单地说,主体有某种客观需求时,在观察、控制、变革客体的过程中,找到或发现了客体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性质、材料、信息、状态等),称主体与客体发生了价值关系。从广谱哲学论的角度看,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X,Y1,Y2)系统是客体,而“人”是主体。价值的最直接表现形式为主体关于客体性状是否对自身有效用的回答或判断,即价值判断。这相当于一个映射

F:(S)E(1)

式中:S为客体的性状集(如花的颜色、形状,某一城镇的卫生状况),E为客体对主体的效用集(有用,无用,好,坏,美,丑,利,害,荣,辱等)。

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协调关系θi可以用-1、0和1表示(-1表示差,0表示好和差之间,1表示好),则性状集S={-1,0,1}。它们对人类的价值影响ei也可以用-1、0、1表示(负价值、无价值和正价值),即效用集E={-1,0,1}。它们之间有如下对应关系:当(X,Y1,Y2)=(θi,θj)时,即当X、Y1、Y2三者之间的组合关系由θi变化到θj时,它对主体的价值影响也相应地由ei变化到ej。所谓X、Y1、Y2之间相互协调,指它们可以构成一个等价类E,在等价类E中,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共同对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张玉祥教授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谱分析》中指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发展。以广谱哲学来指导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要保证(X,Y1,Y2)系统的协调必须以Y2为基础。通过对环境承载力两相的监测和评价,来调控畜禽养殖业和经济发展速度,使得畜禽养殖业和经济发展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良性进行。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环境污染;特征;治理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

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化学饲料,但是一般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饲料中含有的氨、磷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氨和磷挥发到大气中会增加大气的氨含量,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生长,会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过土壤冲刷和渗透作用对地下水形成污染,人们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所以,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氨、磷含量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自污染

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自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很多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的物质,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畜禽长期处于低度氨环境中,随意焚烧畜禽粪便会污染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环保意识

目前,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还未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工业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也没有配置相应的畜禽粪便池,粪便直接输送到种植业中,通过土壤和挥发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

2.2资金投入力度比较低

在我国大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都是贫穷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般采用的露天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随意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3养殖模式转变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造成大量粪便累计,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作物生长中,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会使用这些药品防治疾病的出现,促使畜禽快速成长,药物残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环保意识

当前,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就必须使养殖户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布置养殖场的布局,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及时将畜禽粪便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避免粪便大量积累,在挥发作用和渗透作用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使更多贫穷的农民富起来,可以鼓励农民小规模养殖畜禽,但是,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粪便处理池,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禽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社会建设不齐全的养殖户,应该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畜牧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3.3养殖方式转变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技术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一方面,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粪便堆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最后,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主要是因为这些药品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药品残渣也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田发荣,田玉屏,杨光,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6):92-94.

[2]孟祥海,张俊飚,,等.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8.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70

1 山东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海水产养殖大国,而作为沿海城市的山东地区。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全国之首,海水健康养殖在我国海洋经济建设进行中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基于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的地理优势,具有独特的海水健康养殖的资源发展条件。

1.1 海水养殖品种的增加和养殖空间的扩大

海水养殖业作为传统海洋产业和渔业基础产业,随着我国海水养殖科技进程速度的加快,充分发挥海岛渔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在传统的养殖等模式的基础上,养殖空间已逐渐开始向外海、深海水域发展,市场经济风险中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业从养殖品种、产量、产值、养殖规模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随着海水健康养殖科技进程的加快,在发展各种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扩大了海产品的增值空间。

1.2 海水养殖科技示范项目效果显著

基于海水养殖科技进程,并在国家种子工程实施的前提下,各地区建立了各级名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水产原种场,优良新品种的养殖面积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40%以上。2015年,山东省培育刺参、海带、三疣梭子蟹、贝类、虾类和鱼类等各类水产苗种约6000亿单位。这都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

1.3 海洋渔业设施建设与发展水平受到重视

绿色、低碳的碳汇渔业发展是构建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的设施渔业发展是水产健康养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下,我国开展了相关课题咨询与研究。

2 发展海水健康养殖遇到的问题

2.1 养殖水域未完成统一规划,养殖结构不合理

如一些地区的海水养殖地点大部分选择在近岸水域的港湾内,这是一种不合理养殖水域布局。根据我国目前滩涂和港湾养殖面积和等深线以内水域养殖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一些地区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沿岸带开发不合理,在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浅显错误意识下,养殖结构与海洋环境的有机结合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忽视了海洋长远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养殖种类差异,海产品死亡率高、产品品质下降、病害频发等问题伴随发生。

2.2 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一些地区因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普及,难以进行海水养殖类的重大流行疾病的预测、预报,严重影响各种养殖病害在扇贝、对虾、海参和鱼类的健康养殖进程,这也给海水健康养殖与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3 海水养殖与科技应用水平较低

虽然科技支撑在定海几十年的海水养殖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快速兴起和养殖面积不断增加,产业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则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

3 海水健康养殖产业构想的形成与推进

3.1 推进海水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制定产业整体规划

为促进海水生物的合理搭配和放养密度,应严格控制投入饵料量,以降低养殖污染对养殖海域环境、生态平衡的影响,同时,应以生态化和工程化养殖为主要养殖模式代替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以期达到生态稳定发展与环境平衡维持的目的。

3.2 建立离岸岛屿示范基地,发展深海离岸设施渔业养殖模式

在岛屿周围和离岸至40m以上水域范围内,进行深海离岸设施渔业养殖,建立复合养殖系统,扩大海水健康养殖空间,达到海水健康养殖的可持继发展。

3.3 对养殖对象实施良种工程培育

为从根本上解决因种质退化而造成抗逆性差、性状退化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应不断推出养殖新品种,实施对养殖对象良种化、规模化养殖。

3.4 对海水养殖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建立简便、快速、灵活的水质监测方案,建立病原及其他海洋生物体不良信息的快速检测方法,全方位防治海水养殖生物病害,调控生态环境。

4 海水健康养殖发展措施与对策

4.1 加强海水养殖容量研究

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养殖海区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以及重要养殖品种的负荷力调查与研究,建立海水健康养殖系统生态学研究技术体系和生态养殖综合养殖模式,运用生态平衡、物种共生原理,对养殖生产和完成海水养殖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指导,形成严谨、健康、清洁、健康养殖配套技术,为海水养殖容量研究提供重要数据依据。

4.2 加快海洋新品种培育,保护海水健康养殖新品种的品质

根据现有海洋渔业研究基础,应加快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对海水养殖新品种抗逆培育以及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建立新品种选育与健康优质苗种的规模培育技术体系,保证水产品健康品质。

4.3 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市场决定出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对整个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与人们健康有关的微小话题,都会被迅速放大。因此,建立海水健康养殖构想,实现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突出质量、效益这个中心,把水产品质量放在一切工作首位。全面制定并出台《山东省水产苗种生产管理条例》、《山东省苗种生产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4.4 增加海水健康养殖综合效益,加快产业化进程

渔业产业化是提升渔业经济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发展渔业产业化过程中,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过程,并推进海水养殖产业化发展。

4.5 建立病害预警预报技术体系

加强技术更新,改进原有渔业病害的预报、预警功能,多方面、大范围开展海水养殖的病害疫苗防治工作,并加强一些药物型、药理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实现对病害的严格控制和综合防治,建立、健全病害预警预报技术体系,满足防疫体系的市场化需求。

5 结束语

海水养殖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扎实推进定海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抓住发展形势和政策机遇的同时,以高水平的渔业科技做为支撑点,保护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促进渔民的持续增收和新农渔村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显良.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展望[J].中国水产,2011(5):8-11.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4篇

1.1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1.2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循环农业的模式

在我市生生态循环农业主要分一下几种:一是稻鸭共养模式。田间采用稻田养鸭、赤眼蜂生物防治,杀虫灯物理除虫,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及种植香根草诱虫植物等整套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稻鸭共育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发展有机稻的模式。二是现代农业水肥一体化模式。建立完善清洁化生产机制,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和低耗高效的新型农机具,以及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畜禽清洁化养殖技术和设施,减少农业资源消耗。三是农牧结合互利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牧草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废弃物相互利用。四是农业产业综合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宁国市多处家庭农场均采用这种模式,平湖市“水稻秸秆-蘑菇-蔬菜”模式,利用稻草作草腐型食用菌培养料,再将蘑菇菌渣还田生产蔬菜、水稻等。五是废物沼气处理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六是资源保护改善模式。宁国市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地方特色的动植物品种,比如皖南黑猪、宁前胡、山核桃、笋子等。根据宁国的地方特色和动植物饲养、种植的模式,今天我们重点谈一下第三种模式农牧结合互利性模式,以及浅要的谈谈养殖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亦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

传统畜牧业的畜禽养殖场污染环境是一直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排斥畜牧业的主要动因之一。宁国市也不例外,比如说畜禽排泄物、比如说病死畜禽的处理等等,特别是近几年在高利润率刺激下,一些农民受利益驱使,未经许可,建设不符合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脏、乱、差”现象有所抬头,“垃圾猪”饲养死灰复燃。生态循环农业的兴起充分解决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污染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沼气产业,引进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新技术,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新模式,使我市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规划、政策引导、立法监督、规范管理,确保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化沼气池,扶持鼓励养殖企业推广应用高质量污水监测、处理先进技术和经验,使畜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目标。

3农牧结合互利模式

3.1农牧结合互利模式解析

在宁国农牧结合互利模式中比较流行的是猪(渔)-沼-菜模式,以宁国市荆虹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为例,宁国市荆虹家庭农场投资1000余万元,流转土地23.33hm2,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建设一个含13.33余hm2的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8000m2的联栋温室大棚、6666.67m2水面的休闲垂钓鱼塘、3.33hm2的精品果园和1000m2的皖南黑猪养殖基地的综合性农业园区,并修建1个300m3的沼气池,同时完善园区内的办公设施、沟渠道路、净菜车间等基础设施,园区生产按照“猪-沼-菜、渔-沼-菜”的生产模式,并在生产上实行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

3.2养殖业对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5篇

海洋经济虽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海洋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海洋经济总体规模还明显偏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海洋经济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主要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生产手段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同样,海盐生产技术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增加盐田面积的粗放办法来增加产量;海洋科技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海洋科技管理落后,体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优秀海洋科技人才缺乏,科技知识有效供给不足;海洋科技研究低水平重复较多,投入产出比例较小。据统计,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我国只有30%多。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低,已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前,随着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展,海洋经济在经历了以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发展阶段以后,跨入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发展阶段。面对世界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只有创新,才能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源泉。中国是海洋大国,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对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对缓解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日益严重的压力,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海洋资源消耗型向海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经济安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我国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在这方面,我们和海洋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兴领域,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整体水平。所以,我们要在吸收和采用国际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深加工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医药产品开发、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研制;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重点应放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扶持新兴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建设一批新兴海洋项目和海洋产业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对新兴海洋产业,国家应在科技协作、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此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海洋未来产业技术储备的研究,促进海洋未来产业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领域,不断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支持和鼓励海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当前,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就是要依托循环经济创新技术,以海洋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形成海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应出台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促进机制。应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降低能源消耗、清洁生产、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认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制定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应及时向社会有关海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支持海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应有重点、有层次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的重点应放在总体污染排放中所占比例比较大、资源消耗多的行业和具有较为成熟的海水循环利用资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的产业领域。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沿海缺水城市应在海水的综合利用方面优先推进。重点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降低成本,扩大海水综合利用的产业规模,推动海水资源产业化的全面发展,改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促进沿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此外,支持和鼓励海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也十分重要。政府应及时向社会有关海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加快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设立海洋循环经济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海洋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4、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发展海水综合养殖业。近年来,由于我国海水养殖业面积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生物技术的开发,为海水科学养殖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海水养殖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建立海上养殖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编制海域养殖区域规划,合理控制海域养殖密度和面积。利用海洋生物技术,建立各种清洁养殖模式,改善已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海水养殖环境,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通过技术改造和养殖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养殖技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海洋环境治理和海洋生态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我们在严格执法、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提高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水平,把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尽可能压缩到最低限度。此外,扩大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及其他海洋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物治理,开发和利用环境生态生物技术,解决海洋污染的生物修复问题。坚持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坚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逐步建立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良性发展模式,达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